孔子学院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_成就与挑战_刘宏
- 格式:pdf
- 大小:203.88 KB
- 文档页数:4
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20
为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建设,促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孔子学院主动适应这一形势需要,以加快汉语走向世界为使命,努力构建汉语言文化传播网络,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品牌项目广受欢迎,创造了中外合作开展语言文化交流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途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典范,为推动汉语走向世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1年底,已在105个国家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到50万人。
同时,目前孔子学院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全球汉语学习需求,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适用教材短缺,办学质量有待提高,资源整合亟待加强。
在全球化环境下,文明多样性成为共识,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共同需求。
中国的发展成就引起世界的广泛重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华侨华人把学习祖(籍)国语言文化作为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全球要求学习汉语人数大幅增加。
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建设,有助于推动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为中外多领域合作共赢提供人才支撑;有助于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认同。
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切实加强孔子学院建设,
努力开创孔子学院发展新局面。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孔子文化传播为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其中,孔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孔子文化为例,从历史背景、途径和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首先,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了解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其核心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其学说对中国社会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孔子及其儒家学说被逐渐传承和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东亚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周易、礼仪、道德观念等传统文化元素深刻影响了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传播到周边地区和远东地区。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流,也引进了中国的文化元素。
在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通过外交、旅游和跨文化交流等途径进行。
例如,中国政府积极与外国展开交流与合作,在交流活动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大量的中国游客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旅游活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带到了世界各地。
再次,孔子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文化以其尊师重道、礼仪之邦的核心理念被世界所接受和传播。
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和《大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成为世界各地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教材。
孔子学院作为孔子文化的传播渠道,在海外建立了许多分支机构,并通过教授汉语、传授中国文化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公众。
此外,孔子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通过了解和学习孔子文化,世界各国人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和东亚地区的历史、思想和传统价值观。
儒家学说的国际传播:回顾及启示余远富莫凡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儒家学说的国际传播分为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主题为“以’研究’推动’传播’”,从哲学视角研究与传播儒家学说,注重儒家学说的社会背景,孔子本人是研究重点;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主题为“文化、历史与文学的交汇”,既从教育与文学的视角向世界介绍儒家学说,也从文化的视角向国际社会阐述儒家学说;从2010年至今,主题为“著作、内核、教育与世界文化的交响”,多角度阐述和传播儒家学说。
儒家学说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世界交流。
关键词新中国儒家学说国际传播启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
学界对此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
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整体性研究,如蔡帛真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中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为推动本国经济拓展海外、提升中国世界地位、营造良好国际形象、与其他国家及人民联络感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二是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个案研究,如李彦以SWOT方法研究了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的个案。
②三是对孔子学院的研究,如李军、田小红在《中国大学国际化的一个全球试验》中,从孔子学院十年之路的模式、经验与政策前瞻等方面,阐述了孔子学院对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地位与作用。
③本文以儒家学说为例,纵向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历程,为当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以“研究”推动“传播”从1949年至1969年,国外学者主要从哲学视角来研究与传播儒家学说。
达布斯在《儒家利他主义的发展》中探讨了儒家学说中的哲学概念,认为这些概念往往比其他概念更具启发性"中国思想家们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几个世纪的讨论,其含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④Chang C.在《佛教是对理学的促进》中总结了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认为无论是正统儒学还是新儒学,主要关注的是人际关系、道德价值观和具体生活。
关于孔子学院建设的思考与展望※سيسأت لوح تاعلطتو قافآسويشوفنوك دهاعم陆:我一直很关心国际中文教育,也知道孔子学院的一些情况。
据我所知,自2004年11月在韩国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截至2019年12月,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而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又新增了9所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的建立,对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孔子学院出现了关停现象。
这需要引起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的建设。
ضعب ملعأو ،يلودلا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ميلعتب مامتهلاا مئاد انأ :ول ذاتسأ لوأ ءاشنإ ذنمو يملع دح ىلعو .سويشوفنوك دهاعم نع روملأا陆:之前的孔子学院章程中对孔子学院的任务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和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等。
我个人认为,除了“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外,孔子学院应特别注重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努力培训好本土汉语教师;二是积极协助所在国切实推进中文教育,三是努力促进所在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关于是否将“开展汉语教学”作为孔子学院的刚性任务,这需要充分讨论。
صوصنم ةددحم ماهم سويشوفنوك دهاعمل تناك :ول ذاتسأ سيردت عيسوت يهو ،قباسلا يف سويشوفنوك دهاعم حئاول يف اهيلع سيردتل دراوم ريفوتو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يملعم بيردتو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ةداهش حنمو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ةءافك تارابتخا ءارجإو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ام لكل ةصاخلا تاراشتسلاا ميدقتو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يملعم ليهأت ةماقإو ،بناوجلا نم اهريغو اهتفاقثو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ميلعتب قلعتي يفو .ىرخلأا لودلاو نيصلا نيب ةيوغللاو ةيفاقثلا تلادابتلا ةطشنأ حنمو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ةءافك تارابتخا ءارجإ" ىلإ ةفاضلإاب هنأ ييأر سويشوفنوك دهاعمب ردجي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يملعم ليهأت ةداهشيملعم بيردت يف داجلا يعسلا لاوأ :ةيلاتلا ةثلاثلا روملأاب مامتهلااعفد يف ةيباجيلإا ةدعاسملا اًيناث ،مهليهأتو نييلحملا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تلادابتلل داجلا زيزعتلا اثلاث ،ةفلتخملا لودلا يف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ميلعتحبصت نأ ةيناكمإب قلعتي اميف امأ .ىرخلأا لودلاو نيصلا نيب ةيفاقثلا جاتحي اذهف ،لا مأ ةيويح ةمهم "ةينيصلا ةغللا ميلعت ريوطت" ةمهم.لماك لكشب ةشقانم ىلإ ربمسيد ىتحو ،٢٠٠٤ ماع ةيبونجلا ايروك يف سويشوفنوك دهعم،سويشوفنوكل ادهعم نيسمخو ةئامسمخ ءاشنإ مت ،٢٠١٩ ماع نم كلذو ،سرادملا يف سويشوفنوكل لاصف نيعبسو نينثاو ةئامو فلأو٢٠٢١ ويلوي ىتح ٢٠٢٠ ويلوي نمو ،ةلود نيتسو نيتنثاو ةئام يف ىلإ دهاعملا ددع يلامجإ لصيل ،ىرخأ ةديدج دهاعم ةعبس ةدايز متسويشوفنوك دهاعم ءاشنإ ىدأ دقو .ادهعم نيسمخو ةسمخ ةئامسمخ .ملاعلا ءاجرأ عيمج يف اهتفاقثو ةينيصلا ةغلل جيورتلا يف اًريبك اًرود دهاعم ضعب قلاغإ مت ةفلتخملا بابسلأا ضعبلو ،هسفن تقولا يفو ءاشنإ زيزعت ةيفيك يف ريكفتلا انيلع بجوتسي امم .سويشوفنوك.سويشوفنوك دهاعم※本文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
孔子学院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孔子学院课程,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孔子学院的背景和宗旨,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欣赏和创作中华文化相关的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同中华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中华文化展开,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孔子学院的背景和宗旨,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
2.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意象等,欣赏和创作诗词。
3.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笔画、结构等,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
4.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色彩等,欣赏和创作绘画作品。
5.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6.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如地形、气候等,了解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7.中国民俗的基本内容,如节日、习俗等,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和内涵。
4.实验法:通过实践活动,如书写、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具体的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中华文化读本》、《汉语口语教程》等。
2.参考书:《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地理与环境》等。
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
2019年,孔子学院在海内外宣传、合作、活动、教学等各个方面延续着上一年的发展势头,给世界带来了一股新活力。
一、海外发展成果
2019年,孔子学院海外发展稳步推进。
首先,累计派出教师达275人次,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汉语传播服务,促进中外学习和交流。
此外,为加强中外学生的精神文化交流,将孔子课堂、仁爱实习、孔子教育项目等等延伸到海外孔子学院,受到外国教育界的一致赞赏。
二、国内活动
今年,孔子学院的国内活动也活跃了起来,主要有:一是
《2019“中国梦”网络公益大赛》,旨在发挥网络抗灾志愿服务的力量;二是《孔子课堂租赁,让汉字回归教室》活动,旨在培育学生学习汉语书写的兴趣;三是《国学文化新形象》视频活动,旨在提升普及国有文化的渗透力;四是《二十四节气汉字设计》活动,参与者可以根据与孔子教育相关的二十四节气研究设计汉字;五是举办《诗词
书画送祝福》活动,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表达大家对国家和祖国
的思念和祝福。
三、人才培养
今年,孔子学院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除了一贯不变的传授
汉语知识、汉字文化等基本课程外,还增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
汉字艺术类等,丰富了教师及学生的课程内容,深入推动了社会发展。
今年,孔子学院的发展得益于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也得
到了国内外各界对中国文化及汉字文化的厚爱与支持。
孔子学院将继
续在今后若干年里,以打造海外文化领事和世界孔院网络的信念,不
断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致力于更大规模的汉语普及,更多的汉字艺
术传播,并秉承以启发性教育的理念,提升全体人体、精神、社会的
文明化。
龙源期刊网
刘宏
作者:刘宏
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08年第10期
刘宏,1962年出生,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河南财经学院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贸易与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刘宏长期从事国际贸易问题与政策、区域政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为学生讲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
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还主持、参与了10多项科研课题。
2000年,他主持完成的《河南省产业结构问题研究》课题被河南省政府评为实用社会科学特别优秀奖,并于200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他主持完成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研究》课题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他参与完成的《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化与监督机制研究》课题获河南省优秀社会成果二等奖;2003年,他主持的《河南省企业迁移研究》和《构建河南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问题的研究》两项课题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时,他还发表学术论文《中国期货公司竞争力现状与对策研究》《夹层融资的发展与应用》《在同质业务中构建期货公司的优质客户服务体系》《中国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跨国公司R&D国际化战略的实证研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管理问题》《知识服务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威客的赢利模式》等40多篇,主编《电子商务基础》《农村财务民主管理》《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著作、教材6部。
刘宏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
他具有20多年的高校教学和管理经历,在高校院系教学和行政管理及拓展领域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曾先后获得省级“三下乡”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
责编: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