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12课《勉谕儿辈》word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注:四号、宋体、加粗)
原文
(注:隶书、三号)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注:正文宋体、五号)
练习
(注:隶书、三号)
一、常识填空(注:宋体、小四、加粗)
1、《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选自 ,作者是 朝 ,(姓名)是著名的 家、 家。
字 ,号 。
2、文中提出的“韦编三绝”,说的是 (人物)读《 》(书名)的故事。
3、《项羽本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的一篇。
这部通史的作者为 朝的 (人名)。
(正文:宋体、五号,间距:固定值22磅)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注:解释的字词以150个实词和书下注释为主)。
2021年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伯牙鼓琴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_ 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2)吾用多。
(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如此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如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如此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X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如此颊X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如此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18.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零失误训练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景仰.(yǎng) 涕.泗(dì)酣.畅(hān)B.叱咤.(chà) 精悍.(hàn) 戊.戌(wù)C.步履.(1ǚ) 谦逊.(xùn) 茅津.渡(jīn)D.莅.临(lì) 蓟.北(jìn) 淋.漓(lín)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A.痛哭流涕屏息以待短小精捍风和日丽( )B.大汗淋漓步屡稳健叱咤风云风神潇洒( )C.左右顾盼涕泗交流光芒四射炯乎不同( )D.傅闻强识戊戌政变整整齐齐清清楚楚 (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涕泗.交流:眼泪。
迥.乎不同:差得远。
B.不能自已.:停止。
悲从衷.来:内心。
C.屏.息以待:屏气。
茅津渡.:渡口。
D.公无.渡河:同“毋”,不要,别。
莅.临:到,来到。
语言表达训练4.2008年5月18日是我国第十八个法定“全国助残日”,这显示了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在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学校和社区联合开展助残活动,假如你是一个学生志愿者,你打算怎样为身边的残疾人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少年儿童不幸成为残疾人和孤儿,他们的身心需要我们的安慰和帮助。
作为学校赴灾区慰问团的一员,面对这些同龄人,你将怎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省现有残疾人276.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9%。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填空题1.碑版铭志、匾联条幅等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表现空间,它们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流传中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适当的评价。
A.字体端正秀美,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B.字体龙飞凤舞,体现了藐视天堑的恢弘气度。
C.字体灵动飘逸,呈现的是视野开阔、尽收眼底的美景。
D.字体蚕头雁尾,凝聚着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信仰情感的表达。
甲:( )乙:( )二、名句名篇默写2.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中,诗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上,七年级(1)班的同学举办了主题为“山情水意·情思纵起”的诗词活动。
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四季之诗源于人生,源于生活。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江春入旧年”一句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将羁旅他乡的愁苦之情融入到了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谭嗣同《潼关》中“ ”一句,以拟人手法突出黄河咆哮的气势及秦岭高耸险峻的形势。
人世间的想象总是美好的。
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凭借想象,再造时空,让牛郎织女过上自由自在生活的诗句是“我想他们此刻,。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想象长安故园中的菊花在战场旁边盛开,思乡和感时伤乱之情融在一起的诗句是“ ,”。
陆游在风雨夜以梦境的形式来表达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三、语言表达3.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次活动拟写的采访提纲,请你结合所给材料,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写一个采访问题。
4.在制作手抄报时,小郑搜集并整理出以下两则材料,但他没有想出能够统领两则材料的标题,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0字左右)材料一: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破圈”走红。
紧接着,《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相继播出,一次次掀起全网关注的热潮。
《勉谕儿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勉谕儿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含10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勉谕儿辈阅读答案勉谕儿辈阅读答案勉谕儿辈阅读答案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可办粗饭几日(2)何必图好吃好着(3)莫待无时思有时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参考答案:1、①用来做成②衣着,衣服③不要2、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
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
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
篇2:《勉谕儿辈》阅读答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可办粗饭几日(2)何必图好吃好着(3)莫待无时思有时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参考答案:1、①用来做成②衣着,衣服③不要2、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咏雪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④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的妻子。
⑤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
[1]对文中“儿女”理解正确的是()。
A.儿子和女儿B.子侄辈C.青年男女D.男男女女[2]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家庭气氛。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1赛跑定案有老姥mǔ遇劫于路,唱贼。
路人为逐禽之。
贼反诬路人。
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
niè手niè脚万lài俱寂歉jiù。
2.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句。
(1)辗转反侧:。
造句:(2)万籁俱寂:。
造句:。
3.形似字组词。
取借增佛敢错赠拂。
4.请你准确地挑出下边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
(1)为了取用母亲的眼睛角模,警官争求父亲的意见。
(2)当他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做用,他们将会多么自毫!。
5.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突然,一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工的光线(2)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们可爱的性格,她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意义的事务上。
(3)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去世了。
二、课内阅读.6.我的母亲胡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32 勉谕儿辈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周怡(1505年—1569年),字顺之,号讷溪,明代仙源人。
本文选自选自周怡《尺牍精华》。
【文章主旨】
本文告诉我们,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就难了。
【文言原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选自周怡《尺牍精华》)
【作品赏析】
在我们这个高消费的时代,重温一下先贤有关俭朴的教诲,很有现实意义。
节俭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一种保护。
【读后必练】(共25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可办粗饭几日()②莫待无时思有时()
③何必图好吃好着()④由俭入奢易()
⑤由奢入俭难()⑥不馋不寒足矣()
⑦何必图好吃好着()⑧莫待无时思有时()
⑨若思得之艰难()⑩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
(10分)
①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③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④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⑤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2分)
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3分)
【参考答案】
1.①用来做成。
②不要。
③衣着,衣服。
④容易。
⑤奢侈费用。
⑥足够。
⑦贪图。
⑧不要。
⑨如果。
⑩想。
2. ①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②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③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
④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
⑤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
3. 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
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 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
二、趣文泛读
利水学台
秀才家丁,把娃娃撒尿,良久不撒,吓之曰:“学台来了。
”娃娃立刻撒尿。
秀才问其故,答曰:“我见你们秀才一听学台下马,吓得尿屎齐出,如此
知之。
”秀才叹曰:“想不到这娃娃能承父志,克绍书香;更想不到这学台善
利小水,能通二便。
”
【译文】
秀才家里的仆人,抱娃娃撒尿,很长时间小孩也不撒。
仆人就吓唬他说:“学台来了。
”
娃娃立刻就撒尿。
秀才问他为什么,回答道:“我见你们秀才一听学台来了,吓得尿屎都出来了,所以就这样吓唬他。
”秀才感叹地说:“想不到这娃娃能继承父亲的志愿,接续书香;更
想不到这学台善于利尿,能通大小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