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地质工程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教育和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力学、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具有系统的地质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勘察的室内外工作方法与探测手段,能在公路、铁路、煤炭、水利水电、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评价、施工、治理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工程测量、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水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分析原理、工程岩土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工程物探、工程监理等。
授工学学士学位。
(本科四年)。
西安科技大学各专业介绍
各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测绘工程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
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微电子学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
会计学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建筑学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
土木工程专
业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工程力学专业
采矿工程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消防工程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法学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通信技术专业
英语专业
应用英语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
动画专业。
西安科技大学王牌专业西安科技大学是中国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多年来,西安科技大学以其优良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跻身于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前列。
在西安科技大学的众多专业中,有一个备受瞩目的专业被称为“王牌专业”,该专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子,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西安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是何方神圣呢?它指的是矿业工程专业。
矿业工程是西安科技大学的一个招牌专业,也是该校最具声誉的一个专业之一。
矿业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矿山开采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是中国资源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
矿业工程在西安科技大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学校的创立初期。
当时,由于西部资源丰富,西安科技大学率先成立了矿山学系(现矿业工程学院)来培养矿山工程人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矿业工程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也得到了日益提高。
如今,该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专业体系和培养机制,并与国内外多家矿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西安科技大学王牌专业矿业工程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包括地质学、岩石力学、矿山测量、矿山设计、矿山开发与爆破、矿山机械与自动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在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会接触到最新的矿业技术和设备。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矿业工程的各个环节,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业工程专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矿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国内外矿业企业、政府机构、高校科研单位等多个领域就业。
他们可以从事矿山勘探、矿产资源评估、矿山设计、矿山环境保护等工作。
此外,他们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西安科技大学王牌专业矿业工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矿业专家和学者。
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创新方法的探讨作者:赵璐,聂文杰,刘晓玲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5年第3期赵璐1,聂文杰2,刘晓玲3(1、2.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3.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摘要:针对目前教育观理念及环境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选拔的要求,本文结合西安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交流、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程度、增加“中试”实验、整合专业课实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教师实验课题相结合等创新与改革,旨在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教学创新;教学质量DOI:10.16083/ki.22-1296/g4.2015.03.018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39—03项目编号:西安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1244)。
收稿日期:2014—10—08作者简介:赵璐(1988—),女,陕西西安人。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聂文杰(1981—),男,河南项城人。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工程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管理。
刘晓玲(1989—),女,陕西汉中人。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岩土体稳定及环境地质灾害评价。
21世纪,全球性环境恶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迫使各国政府和民众在环境领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来应对。
为解决这一系列环境问题,社会急需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环保领域的优秀人才,因而将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及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环境工程专业应运而生。
[1]西安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地方骨干高校,旨在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与独立的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工程领域人才。
浅议马的演化特征马雄雄雒星(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地质0403班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马在生物界中所处的位置、分类及各类马的形态、生活习性、生活地点,介绍了马的演化进程中的五个阶段,具体体现在趾数和牙齿的转变以及体型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马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化趋势。
通过对马的整个发展历史的研究,表明马的进化不是直线进化;同时得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任何生物的发展都将经历产生、兴盛、灭亡的过程。
关键词:马分类演化特征演化规律1.马的概述马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四足超纲—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
关于马的进化,到现在已有5500~6000万年的历史了。
7000万年前,恐龙在地球消失,生物界的历史进入了新生代,马和其它哺乳动物诞生了,地球迎来了哺乳动物空前繁荣的时代。
马起源于北美,整个演化史也集中在北美洲。
古生物学家研究标明,马的祖先可能与中、晚古新世的一种裸节类(四尖兽)有亲缘关系,因为四尖兽的颊齿低冠,齿臼方形具丘形四尖,趾的末端有宽爪等特征与始马非常相似。
马类是人们最熟悉的奇蹄动物,也是被研究的最详细的群类之一,由于它们的化石记录非常完整,所以讲奇蹄动物的进化史,经常以马类作为例子。
其基本特征是:鼻骨游离的突出,尖端向前,无角。
齿完全。
门齿呈凿形,古老类型的前臼齿未臼齿化,晚期者则臼齿化。
外尖常连成脊,最原始者下臼齿四尖,一般则是两个“V”形向内侧开口的脊。
股骨与肱骨短,桡骨与胫骨很长,尺骨退化,与桡骨并合,腓骨也退化,仅留其上端残迹。
腕骨排列成两层半圆状,介于桡骨与掌骨之间。
距骨有粗棱。
前肢为四趾、三趾或一趾;后肢为三趾或一趾,肢轴通过第三趾。
马类的进化充分体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早始新世的始祖马(有称“始马”),到始新世中期的山马,然后是始新世晚期的次马,渐新世早期的渐新马;渐新世中、晚期发展出中新马,中新世有几个分支:包括太古马、安琪马以及进化主干-草原古马;中新世末从草原古马分出两支:三趾马和上新马,最后从上新马演化出南美马以及我们所熟知的现代马。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考研科目(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西安科技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考研科目简介二、考研科目的具体内容三、获取考研科目信息的途径四、如何在贴吧咨询和交流正文一、西安科技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考研科目简介西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其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考研科目的具体内容西安科技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考研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公共课:政治、英语2.专业课:自然地理学、资源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等3.选修课:根据学院要求,选修相关课程具体科目可能会因年份、招生专业方向等因素而有所调整,建议关注学校官网或咨询学院相关老师以获取最新信息。
三、获取考研科目信息的途径1.学校官网:西安科技大学官网上有关于研究生招生的具体信息,包括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等。
2.学院官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学院官网上有关于本专业的详细介绍,包括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验设施等。
3.百度贴吧:在百度贴吧中搜索“西安科技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可以找到相关帖子,了解前辈们的备考经验、考研科目等信息。
4.向学长学姐咨询:可以向在读或已毕业的学长学姐咨询,了解他们的备考经验、考研科目等信息。
四、如何在贴吧咨询和交流1.手机安装百度贴吧 APP,用现有账号登录。
2.搜索“西安科技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点击进入贴吧。
3.发帖子详细咨询,或回复相关帖子,与前辈们互动交流。
4.发帖子后,随时更新或补充帖子内容,位置越上面,看到的人越多,找到或获得信息的机会越多。
试论蕨类植物的演化邓展拓王廷石平舟(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地质0403 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古植物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每一个阶段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从水生到陆生,从藻类,蕨类到被子植物,无不反映了这一特点。
本文主要对古蕨类的分类与生存环境,以及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的演化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蕨类植物演化分类植物是如何进化的,如何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而现在的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又如何能统治世界。
从元古代的海生藻类、中期古生代的裸蕨植物、晚期古生代蕨类植物造林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到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
植物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化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是为什么。
世界上的植物,通常区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低等植物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还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低等植物有细菌和藻类等。
高等植物是多细胞体,一般根、茎、分化极明显。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裸蕨植物、石松植物(也叫鳞木植物)、节蕨植物(也叫有节或芦木植物)、真蕨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七个门;其中裸蕨植物、石松植物、有节植物、真蕨植物合称蕨类植物。
高等植物中的苔藓植物和裸晶蕨植物比较原始,输导组织较少,还没有真正的根;从石松植物开始,才有真正的根;从石松植物开始根、茎、叶内部具有发育很好的输导组织。
输导组织是由一些特化的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细胞组成的,在茎中形成中心柱,在叶片上形成叶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新个体,合称种子植物,以区别于用孢子繁殖新个体的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孢子一般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萌发成新个体。
种子即使在干旱环境下,也能发芽生长。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无子房包裹。
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藏于子房(果实)中。
表1 植物的分类系统表植物的演化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化石证据。
我们对所有的种类不能一一的去研究介绍,以下主要是对古代蕨及蕨类植物演化的一些简单研究介绍。
1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蕨类植物的起源,根据已发现的古植物化石推断,一般认为:古代和现代生存的蕨类植物的共同祖先,都是距今4亿年前的古生代志留纪末期和下泥盆纪时出现的裸蕨植物。
附件1: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研究生分会申请材料一、总论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以下简称地环系)成立于()年。
目前全系共有研究生()人,其中一年级()人,二年级()人,三年级()人,主要包括地质工程、矿产资源勘探与普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4个专业。
因此,具备成立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研究生分会条件。
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将挂靠地质与环境工程系,接受地环系党委的领导与监督。
二、组织结构第一条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委员会,分会副部长以上干部为委员会委员,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每月举行一次全委会。
第二条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委员会设常务委员若干名,组成常务委员会。
委员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有以下权力:讨论委员的提案,制定本会职权范围内的一切大政方针和工作条例,决定对某一部门的审查、限期重组、解散等事项。
第三条地环系研究生分会拟设立主席团,其中包括主席一名,秘书长一名,副主席二名。
下设秘书处、组织宣传部、社会实践部三个部门,各组织间关系如图:地环系研究生分会组织结构图三、职能部门介绍(一)主席团主席团负责领导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开展各项活动。
主席团下设主席一名,副主席二名,秘书长一名。
主席工作:1、主持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全面工作,主持制定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工作计划,及时向研究生部汇报地环系研究生分会的活动情况。
2、对下属各部门有监督权,对其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名不合格的部门负责人,交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常委会讨论予以撤换。
3、召开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全体会议及部门负责人会议。
4、经研究生部批准,有权发表有关地环系研究生分会的各项制度、文件。
5、有权任免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各部部长、副部长。
副主席工作:协调主席开展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受主席委托,全权行使主席所具各项职权,负责执行主席团决议,监督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各项活动的具体工作的执行,在主席因不在等原因不能行使职权时,代理主席工作。
秘书长工作: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地环系研究生分会工作计划并负责计划的执行,及时总结地环系研究生分会日常活动情况并向地环系研究生分会汇报,负责协调主席、副主席、各部门间的工作。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的前身是地质系。
1957年院系调整时,由原西北工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与原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研组合并组建了西安交通大学地质系。
1958年,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为主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现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我系至今已有46年的办学历史。
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现设“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具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矿山环境工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多年建设,现设有地质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和地质博物馆。
地质工程实验室下设普地构造实习室、岩矿鉴定室、地层古生物实习室、工程岩土实验分室、水文地质实验分室、物探实验分室、资源与环境信息处理实验分室、油气地质实验分室、钻探实验分室。
环境工程实验室下设环境监测分析室、环境微生物室、污染控制室。
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田地质与矿井地质、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地学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油气资源评价、环境过程与面源污染控制、污水处理等方向。
近五年来,我系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完成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一般项目4项,省教育厅专项与重点基金9项,各种横向课题4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
年均科研经费100多万元。
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
出版专箸7部,教材10部。
2004年科研项目合同经费:210万元,层次类别包括: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6项,横向项目8项。
我系面向全国招生,生源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2360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160人,地质工程专业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84人。
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煤炭、铁路、公路、油田、环境保护等部门。
现有在校本科生643人,硕士生73人,博士生2人。
∙2006-7-23 21:00∙回复教学改革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我系原来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面太窄,这一问题,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近年来,我系重点进行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其基本思路是“厚基础、宽口下:1)专业整合。
1997年~2000年,开展了地质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并将煤田地质与勘探与工程地质合并为地质工程程专业。
2)修订培养方案。
1999年,制定了地质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
在该方案中加强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实行了模块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组织教学。
一、二年级主要进行基础课教学,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 3)按宽口径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地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矿物岩石学为骨干专业必修课和较多的选修课,涵盖了工程地质勘察、煤油气地质勘探、金属矿产资源勘探与矿山地质领域,拓宽了专业口径。
教学计划执行中向课程组,增强了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4)保证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践环节中设置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矿产资源勘查课程设计,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毕业实涵盖了工程地质和资源勘查需要的有关内容,以保证应用型人才基本技能培养的需要。
5)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
例如:将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合并为地层古生物学,减少了古生物学的内容;将矿物学与岩石学合并为矿和矿物学的内容;加强了计算机地质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了数据库、计算机地质应用、计算机地质制图、地球信息科学概论等课程,目用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地矿工作信息化的需要;增加了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课程,以适应地质工作不断重视环境问题的新形完成的《地质类专业拓宽改造与材料类专业建设》教改项目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
《地矿类各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
近几年来,发表的教学改革与教学法研究等论文35篇。
就业率高,97级(28人)就业率100%,98级(37人)就业率94.29%,99级92.64%(地质工程专业(75人)就业率100%,环境工程00级(地质工程专业(61人)就业率100%,环境工程专业(72人)就业率94.52%)。
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学生能按所学专业石油地质和煤炭行业。
∙2006-7-23 21:01∙回复4楼学科专业博士专业:地质工程(代码:081803 获批时间:2003年)矿山环境工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自设代码:081921 获批时间:2003年)硕士专业:地质工程(代码:081803 获批时间:1995年)矿产普查与勘探(代码:081801 获批时间:1984/2003年)地球探测信息技术(代码:081802 获批时间:2005)环境工程(代码:083002 获批时间:2003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时间:2005年)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代码:430118)本科专业:地质工程(获批时间:1957年)资源勘查工程(获批时间:1957/2005年)环境工程(获批时间:2000年)5楼序号姓名类别级别等级获奖成果名称获奖时间完成总人数本人总排名1 赵晓光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二等奖缓坡耕地水土管理原理及配套技术研究 2005.06 7 22 侯恩科科技进步奖市级一等奖陕西银母寺铅锌矿矿体定位技术研究 2005.06 7 13 夏玉成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二等奖《地学信息数字化技术概论》荣获“2005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5.07 1 14 赵晓光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二等奖高原台塬过渡区高产型林果粮发展研究 2004.03 9 25 王贵荣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一等奖基于戴明循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 2004.12 5 36 王生全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三等奖陕西省韩城矿区瓦斯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2003.03 7 17 唐亦川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三等奖陕西省韩城矿区瓦斯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2003.03 7 78 樊怀仁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三等奖陕西省韩城矿区瓦斯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200 3.03 7 59 夏玉成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三等奖陕西省韩城矿区瓦斯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200 3.03 7 610 陈练武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三等奖陕西省韩城矿区瓦斯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200 3.03 7 411 樊怀仁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二等地质类专业改造拓宽和材料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01 5 412 侯恩科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二等地质类专业改造拓宽和材料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01 5 513 樊怀仁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二等地质类专业改造拓宽和材料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01 5 414 侯恩科优秀教学成果奖省部级二等地质类专业改造拓宽和材料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01 5 56楼悠久的历史我校地质博物馆的前身是1909年成立的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地质标本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私立焦作工学院与北洋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内迁西安,组建了国立西北工学院;1957年全国高校调整时,地质标本室由西北工学院调入西安交通大学,归入新组建的地质系;1958年,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为主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即现在的西安科技学院。
我们的地质博物馆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馆藏最为珍贵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惟一一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从国外进口的系统地质标本。
抗日战争爆发后,这批标本由焦作——郑州——西安——宝鸡——天水——城固——西安——咸阳,解放后又从原西北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矿业学院,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挺过了“文革”的磨难,饱含着一代又一代地质学人的心血和深情!多年来,经过地质系几代师生员工的艰苦努力和国际交流,馆藏地质标本逐渐丰富与完善。
目前博物馆馆藏标本近4000块,其中进口标本1115块。
陈列标本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标本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2002年,地质博物馆新馆在临潼校区建成,珍贵的地质标本得以在宽敞、优美的环境中集中保存和展出,了却了我校几代人的心头夙愿。
丰富的内容本馆分古生物、矿物、岩石和矿产四个展区,比较完整和系统地展示了地球历史科学、地球物质科学和经济地质学的实物标本,反映了人类探索地球奥秘,利用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美好愿望。
古生物展区:陈列标本近700块,展示了10大门类古动物化石和我国9个典型煤矿区的古植物群化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寒武纪以来地球生态环境和生命发展演化的过程。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我校邓宝教授发现的大型弓笔石群化石。
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中下志留统地层界线划分的化石空白,而且也使该化石产地陕南紫阳中下志留统地层被1990年国际地层会议确定为国际层型剖面。
我校闫嘉祺教授在陕南汉中梁山首次发现的大量旧石器,填补了秦岭以南旧石器文化遗存之空白,曾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的关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都有专门报道。
此外,我校邬崇章教授、邓思澄教授等分别发现和命名的古动物、古植物新属和新种的化石,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矿物展区:陈列有矿物标本1300余块,包括矿物的自然晶体、矿物物理性质及自然元素、卤化物、硫化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氧酸盐(如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等)等五大类矿物标本。
其中一半以上是国外标本,包括了近40个国家的300余种矿物。
这些标本系统完整,特征鲜明。
尤其是矿物的自然晶体发育完好,非常典型,在自然界是比较罕见的。
我国已故著名结晶矿物学家彭志忠院士、著名矿物学家潘兆橹教授曾先后多次参观我们的矿物标本;王濮、潘兆橹等编著的大型矿物学专著《系统矿物学(上、中、下)》中,引用了我们的多幅矿物标本照片;荷兰、美国、德国、日本、波兰、俄罗斯、英国等许多地质学家都曾来我们博物馆参观,不仅对我们的许多精美标本赞赏有加,而且为能在我们这里看到他们国家产的标本而欣喜万分。
岩石展区:陈列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标本1200余块。
岩浆岩部分展出了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和脉岩等)与火山岩的代表性标本,并按酸性、中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类分类展出;变质岩部分根据变质程度由深到浅的顺序,将各种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及其它变质岩标本分类展出;沉积岩部分展示了沉积岩的各种非常典型的结构、构造标本,以及碎屑岩和化学岩(硅质岩、钙质岩、蒸发岩等)两大类沉积岩的典型标本。
矿产展区:展出了金属、非金属、能源等矿产资源标本300余块,其中有214块标本从国外进口,几乎包括了人类开发利用的各种地质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