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8.30 KB
- 文档页数:6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故乡的杨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外形、色泽和味道。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故乡的杨梅》。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杨梅树的图片、杨梅果实图片。
2. 实物:杨梅果实(或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杨梅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树的外形特点。
(2)展示杨梅果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杨梅的颜色和形状。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我爱故乡的杨梅》。
(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节奏。
(3)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理解诗歌(1)学生闭眼想象,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描绘了杨梅的哪些特点?作者对故乡的杨梅有何情感?(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书写。
(3)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的用法,让学生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背诵诗歌《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会生字词,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一首小诗。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1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出示杨梅的图片)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让你们查阅了杨梅的资料,谁愿意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查阅成果。
(生分享)师:同学们查阅的非常仔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王彦鲁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一同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
一起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归纳文意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的?(生读课文)2、生汇报,师板书:杨梅树,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三、精读课文,习得方法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杨梅树的,(出示杨梅树的图片)谁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通过作者的描写,你体会到这是一颗怎样的杨梅树?(旺盛,生机勃勃)是啊,在作者眼里,杨梅树多像一个树娃娃啊,让我们带着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注意要读出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2、我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杨梅树在快乐的成长,充满了生命力,那如此旺盛的杨梅树结出来的杨梅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通过最开始的总结知道作者是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的现在请大家赶紧读一读课文4-6自然段,看看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分别是什么样的,小组合作,找出你们小组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小组交流(出示课件)生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交流①、那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个自然段(生汇报第五自然段)师:杨梅的颜色有什么样的特点?(由生到熟,颜色由浅到深)作者是用什么方式知道这些特点的?(观察和品尝)是啊,这诱人的杨梅惹得我们也好想去品尝一下,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②、还有哪个小组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生汇报第六自然段)师:杨梅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又酸又甜,甜津津)吃多了还会倒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品尝一下这又酸又甜的杨梅吧(生齐读)哪个小组再来汇报?③、小组汇报第四自然段杨梅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长着小刺)找的特别准确,这是从整体上描写杨梅的大小,接下来作者还详细写了杨梅的什么?(刺)对,谁起来读一读,杨梅的刺是什么样的?(生读)刺是杨梅的一部分,这是从局部写杨梅的外形特点。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杨梅的基本情况,包括生长环境、品种、成熟季节等。
1.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品尝、绘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杨梅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杨梅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了解杨梅。
3.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杨梅的生长环境和家乡情怀。
3.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杨梅图片、实物、画纸、画笔等。
4.2 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成杨梅林样式,增加氛围感。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讲述杨梅的生长环境和成熟季节,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杨梅。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杨梅图片、实物等,了解杨梅的特点。
5.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杨梅的品种、成熟季节等,分享彼此的收获。
5.4 品尝杨梅组织学生品尝杨梅,感受杨梅的美味,培养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5.5 绘画表达让学生用画笔描绘杨梅的美丽,表达对家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5.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自然资源。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品尝、绘画等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杨梅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杨梅园,亲身体验杨梅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
7.2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制作杨梅美食,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家庭对家乡杨梅的喜爱。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收获。
8.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以及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交流,掌握杨梅的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梅的美。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杨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特产——杨梅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交流生字词。
3. 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外形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外形特点。
c.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杨梅的外形。
d. 学习第二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2)学习第二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颜色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颜色特点。
c.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杨梅的颜色。
d. 学习第三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3)学习第三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味道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味道特点。
c. 出示实物杨梅,让学生品尝,感受杨梅的味道。
d. 学习第四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4. 感情朗读:(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全班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
(2)出示其他关于杨梅的诗词、歌曲等,让学生欣赏、拓展。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特产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自读、交流,掌握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特点。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使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乡风物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学会生词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杨梅表达的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故乡的杨梅,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总结杨梅的特点,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生字,解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杨梅的特点及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杨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味道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课文生词生字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杨梅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文的相关生词生字表。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杨梅实地考察,加深对杨梅的了解。
2. 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杨梅的作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对故乡的杨梅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味道。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自然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阅读与理解。
2. 生词、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 朗读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4. 作文练习:以“我喜爱的水果”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短语。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述,能够运用生词、短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朗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杨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通过例句、游戏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4.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5. 作文练习:以“我喜爱的水果”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词、短语进行表达。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抄写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并进行翻译。
小学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学生能够理解故乡的杨梅的特点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分享,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故乡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写故乡杨梅的美丽和美味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述杨梅的外貌、味道和故乡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2 课文重点:学生要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学生要能够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学生要能够理解故乡的杨梅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意义和美好回忆。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杨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3 观察和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貌和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描述和分享,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写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故乡经验和杨梅的特点,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杨梅的短文。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分享和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写作和分享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进行评价。
5.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能力。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掌握“贪婪、吮吸、甘露、狭长、触到、细雨如丝、甜津津”等词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谁知道开封的特产都有哪些?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来了一个摄制组,要拍一个片子,把开封的这些特产介绍给全国的电视观众。
他们听说呀,开封的小学生特别聪明,所以就想考一考大家,就把写解说词的任务分给我们了。
想看看你们对家乡了解多少,对家乡的土特产了解多少。
这些东西呀,你们回去以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解决。
为了让咱们同学把文章写得更好一些,我们先来看一篇别人写的介绍自己家乡土特产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思考:看了作者介绍的杨梅,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感受杨梅果,学习4、5、6自然段①整体感知杨梅果的特点⑴杨梅是一种十分好吃的果子,相信大家都吃过被食品加工厂加工好的杨梅,但是鲜杨梅更好吃,你们想知道鲜杨梅是什么样子的吗?它什么味儿呀?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介绍的是杨梅果?分别介绍了杨梅果的什么?(板书:形状、颜色、味道)⑵文章用了三段介绍了杨梅果的特点,你看过了作者的介绍有什么感受?⑶作者是怎样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的呢?他是怎么写的?让我们一段一段的来看。
②、研读4、5、6自然段⑴、第四自然段ⅰ、齐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三个特点。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2、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杨梅的图片、视频等。
2、杨梅实物。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学生回答)那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学生自由发言)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种水果,它就是杨梅。
(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以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杨梅的形状(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杨梅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2)出示杨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杨梅的形状,体会“遍身生着小刺”的感觉。
(3)指导朗读,读出杨梅形状的可爱。
2、学习杨梅的颜色(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杨梅颜色变化的句子。
(学生回答: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乡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与故乡人们的生活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
(2)运用多媒体展示杨梅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杨梅的生长变化。
(3)分角色扮演,进行情景对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增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会用杨梅的相关词汇进行交流。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故乡人们与杨梅的关系,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杨梅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杨梅的资料,加深对杨梅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杨梅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2)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举例运用。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讨论:课文中的故乡人们与杨梅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喜爱故乡的杨梅?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热爱故乡、珍惜自然资源。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故乡杨梅的短文。
2. 拓展作业:调查家乡的其他特色水果,了解其生长环境与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杨梅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杨梅生长和故乡生活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独立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能记住“贪、唇、刺、腻”的字形;积累词语“细雨如丝、贪婪、狭长、细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贪婪”“狭长”和“细腻”。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要求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选择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了解作者借杨梅抒发热爱故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按要求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杨梅抒发热爱故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春笋》,创设情境,学习第二小节。
1、背诵《春笋》第二节。
2、(出示春天的图片)正如你们刚才背诵的那样!美丽的春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绵绵细雨不仅给春笋带来了生长的养料,而且在这个季节里,杨梅树也茁壮地成长着。
(出示第二节)读读这段话,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间隔符号,读好句子的停顿。
3、指名读。
学习:贪婪(①音;②形,有什么好方法记字?③义:贪婪通常是指??[出示:求多,不知满足]在这指杨梅树拼命地,一个劲地吮吸春雨。
)
再读“贪婪”;
这个词组你能读好吗?“贪婪地吮吸”读出一个劲的感觉。
4、是呀,细雨如丝??
这叶子是怎么样的?(狭长)[出示杨梅树叶图]这就是杨梅树叶,它们又细又长,所以称为??
5、(出示第二节)春雨给杨梅树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欢笑。
让我们把这种愉快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自读、指名读、齐读)
6、这段话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尝试背诵(出示提示,配音乐)
二、学习第三小节,引出课题。
1、我们预习过课文,到什么时候,杨梅树结果了呀?
简介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
它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要吃??(粽子),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出示图片)
2、端午节过后??(出示句子)
树上的杨梅一个一个,真多呀!让我们把这句话读好。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有关于杨梅。
齐读课题。
三、读文划句,学习四~六小节。
1、自己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用直线划出作者描写杨梅的句子。
2、(出示句子)和老师出示的句子核对一下,你划对了吗?
和同桌再一起读读这些句子,相互听听大家有没有把句中的字音读准。
指名3生读句子
3、接下去我们就深入学习这段内容。
(出示提示:1、从划出的句子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将它读通顺。
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讨论小组的同学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
4、让我们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
谁喜欢第四节中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第四节:
(1)(板书:圆)引读:杨梅的形状是??
(2)杨梅的小刺特别有趣。
(生字教学:刺)(板书:遍身小刺)
你有没有被东西刺过?什么感觉?杨梅身上的刺可是与众不同的呀!我们来摸一摸,感觉到杨梅的刺了吗?
(3)过渡:是呀!杨梅的刺一点都不会刺痛我们,为什么呀?自己再读读这一节。
交流(板书:平、软)
(4)其实,作者说的小刺叫做肉柱,是杨梅果肉的一部分。
正因为这些刺是杨梅果肉,所以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
(板书:细腻柔软)生字教学:腻。
(4)你吃过什么东西也让你觉得是很细腻的?
这些东西看上就很光滑,吃起来也口感细腻。
可杨梅看上去
粗糙,吃在嘴里却是细腻柔软,多与众不同呀!朗读指导
5、交流第五节:
(1)交流(板书:淡红、深红、几乎黑色)
引读前两句:
杨梅先是??,随后变成??,最后??。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所以??。
正音:几乎
(2)作者说几乎是黑的,也就是说??(差不多变成黑色,接近黑色)
(3)引读:像这样的杨梅,你轻轻咬开它,??
(4)(板书:新鲜红嫩)是呀,这么新鲜红嫩的果肉,正如前面讲到的,杨梅吃在嘴里是(出示卡片细腻柔软。
)
(板书:汁水多)成熟的杨梅汁水可多啦!只要你轻轻咬开它??,嘴唇上舌头上就会??
(5)读到这你想不想吃杨梅呀?看,作者写得多好,他勾起了我们想吃杨梅的念头。
让我们也来把这段话读好。
谁愿意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6、交流第六节:(随机板书:又酸又甜、甜津津)
(1)过渡:那鲜红的汁水是什么味道呀?没有熟透的杨梅??熟透了??(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这熟透的杨梅甜津津的,太美味了。
它的颜色应该是??
四、品味句子,简介杨梅。
1、刚才我们品读了句子,大家一定想吃杨梅了吧!我们今天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尝尝杨梅。
闭上眼睛,我们学着作者的样,展开想象,一起来吃杨梅吧!
师读:端午节过后,杨梅渐渐成熟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你轻轻咬开它,顿时,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你再慢慢咀嚼,那甜津津的味道,让你越吃越爱吃。
3、你刚才吃杨梅有什么感觉呀?是呀,你们可不是在一般的吃杨梅了,而是在细细品尝哪!
4、我们学了描写杨梅的句子,也品尝了一下,你能向大家介绍杨梅了吗?借助板书,讨论小组合作来介绍杨梅。
可以由一位同学来介绍杨梅可爱的外形,另一位同学介绍它好看的颜色,最后两位同学合作介绍杨梅可口的味道。
五、联系课题,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第一节。
1、你们介绍的杨梅真诱人。
难怪作者小时侯也特别爱吃杨梅呢!他在文章最后一节写了这样一件事。
引读:我小时候??
是呀,小时侯的我,吃杨梅太贪婪了。
(出示卡片)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出示:有一次,我贪婪地吃杨梅,吃得__________。
)
2、这个爱吃杨梅的小男孩后来成为了一名作家,他就是王鲁彦,他的家乡在浙江镇海。
(板书:王鲁彦、镇海)镇海的杨梅并不出名,它的味道更比不上余姚、仙居的杨梅,王为什么这么喜爱那的杨梅?
3、王小学没毕业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在他的童年记忆中,杨梅给了他许多欢乐。
因此,只要他看到杨梅就会想起故乡,想到故乡也会想起故乡的杨梅。
课文一开始,他就说??(出示:第
一节)谁能把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谁再来读读课题。
六、拓展练习,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1我们生活在上海,上海也是我们很多同学的家乡。
上海也有许多特色,如:小笼、五香豆、梨膏糖等,(出示相关图片),让我们课后也去了解一下上海的特产。
你也可以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些方面,用1、2句话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45、我爱故乡的杨梅
王鲁彦镇海
圆遍身小刺平了,软了
淡红深红几乎黑色
又酸又甜细腻柔软汁水丰富甜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