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腔执业医师(含助理)精品资料 第六单元 牙的发育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4
牙的发育牙及其支持组织是从上下颌突和额鼻突的外胚层间充质发育而来,牙的发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与细胞、上皮与间充质的相互作用,细胞分化、形态发生、组织矿化和牙萌出。
所有牙的发育过程是相似的。
乳牙从胚胎第2 个月开始发生,到3岁多牙根完全形成。
以乳中切牙为例,从开始发生到牙根完全形成,约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
而恒牙胚的发育晚于乳牙胚,如恒中切牙则需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牙的发育是一连续过程,包括牙胚的发生,组织形成和萌出。
这一过程不仅发生在胚胎生长期,而且可持续到出生之后。
为了叙述方便,本章分为牙胚的发生、牙体组织的形成和牙的萌出三节。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在胚胎的第5周,覆盖在原口腔的上皮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是扁平上皮细胞,内层为矮柱状的基底细胞。
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层间充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相互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
在胚胎的第7周,这一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dental lamina)。
在胚胎的第8~10周,前庭板继续向深层生长,与发育的牙槽嵴分开,前庭板表面上皮变性,形成口腔前庭沟。
牙板向深层的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
牙胚有三部分组成:①成釉器(enamel organ),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釉质;②牙乳头(dental papilla),起源于外胚层间充质,形成牙髓和牙本质;③牙囊(dental sac),起源于外胚层间充质,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牙胚的发生是口腔上皮和外胚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成釉器的发育在牙胚发育中,成釉器首先形成。
成釉器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一)蕾状期蕾状期(bud stage)在胚胎的第8周,在牙板的20个定点上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这是乳牙早期的成釉器(彩图2-3)。
打印本页第六章牙源性肿瘤及其他肿瘤、瘤样病变[题目答案分离版]字体:大中小一、A11、含有影细胞的肿瘤是A.牙源性钙化上皮瘤B.牙源性钙化囊肿C.成釉细胞瘤D.多形性腺瘤E.肌上皮瘤【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牙源性钙化囊肿镜下见病变呈囊性,衬里上皮的基底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胞核远离基底膜,其浅层由排列疏松的星形细胞构成,与成釉器的星网状层相似。
在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影细胞灶,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影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界限清楚,胞质红染,胞核消失而不着色,在胞核部位出现阴影,故称影细胞。
邻近上皮基底层下方可见带状发育不良牙本质。
有些病例中见有广泛牙齿硬组织形成,类似于组合性或混合性牙瘤。
【该题针对“第六单元牙源性肿瘤和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进行考核】2、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的病理特征是A.釉基质和成釉细胞B.牙本质样组织和成牙本质细胞C.牙本质和牙骨质样组织D.釉基质和牙骨质样组织E.牙骨质样组织和成牙骨质细胞【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成牙骨质细胞瘤又称为真性牙骨质瘤,是一种以形成牙骨质样组织为特征的肿瘤,常与一颗牙的牙根相连。
肿瘤多发生在10~29岁男性下颌前磨牙或磨牙区。
肿瘤常围绕牙根生长。
X线片显示肿物为界限清楚的致密钙化团块,在钙化团块的周围有一带状放射透光区环绕。
相关牙根吸收而变短,并与肿瘤性硬组织融合。
肿瘤由牙骨质样组织所组成。
有的呈片状排列,类似于有细胞牙骨质医学教,可见较多嗜碱性反折线,有的呈圆形或卵圆形矿化团块,似牙骨质小体。
在上述矿化组织的周边区或其他生长活跃区,可见嗜酸性、未矿化的牙骨质样组织和呈一列或数列排列的成牙骨质细胞。
成牙骨质细胞有时大小不一,胞核浓染,可与成骨细胞瘤或非典型骨肉瘤中所见相似,但一般没有骨肉瘤中常见的核异型或核分裂。
肿瘤间质为富于血管的疏松纤维结缔组织。
肿瘤周围有包膜。
3、下列哪项是牙源性上皮性肿瘤A.牙源性腺样瘤B.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牙源性钙化囊肿D.牙源性纤维瘤E.牙瘤【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又称Pindborg瘤。
第⼀节 ⽛胚的发⽣和分化 ⽛板:在胚胎第5周,原⼝腔上⽪局部增⽣形成原发性上⽪带。
上⽪带继续增⽣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侧形成⽛板。
⼀、成釉器的发育 (⼀)蕾状期: ⽛板末端的上⽪细胞迅速增⽣,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芽,如同花蕾,称为⽛蕾。
⽛蕾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增⽣。
(⼆)帽状期: 上⽪芽继续⽣长,体积增⼤,底部凹陷,形状如帽⼦。
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增⽣聚集。
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层;内釉上⽪层和星状层。
(三)钟状期: 随着成釉器的长⼤,上⽪凹陷加深,形如钟状。
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继续增⽣。
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层;内釉上⽪层;星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层:是⼀层⽴⽅上⽪,借⽛板与⼝腔上⽪相连。
外釉上⽪与内釉上⽪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层:由单层上⽪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的基底膜上,与⽛*相邻。
3.星状层:位于内外釉上⽪之间。
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
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
4.中间层:在内釉上⽪与星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
与釉质形成有关。
5.釉结、釉索: 釉结为内釉上⽪局部增⽣。
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的⼀条细胞条索。
以上均为暂时性结构。
⼆、⽛* ⽛*细胞为成釉器包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在内釉上⽪细胞的诱导下,⽛*外层细胞分化为⾼柱状的成⽛本质细胞。
⽛*是决定⽛形态的重要因素。
并形成⽛髓。
三、⽛囊 ⽛囊由成釉器外周的间充质细胞呈环形排列⽽成。
⽛囊发育成⽛⾻质,⽛周膜和固有⽛槽⾻。
第⼆节 ⽛体组织的形成 ⼀、⽛本质的形成 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本质细胞。
随后,成⽛本质细胞分泌⽛本质基质,并合成I型胶原。
最早形成的⽛本质基质称为罩⽛本质。
罩⽛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粗⼤。
⽛本质的矿化形态是球形矿化,形成钙质⼩球。
球形矿化遗留的未矿化的基质称为球间⽛本质。
牙的发育1.牙乳头形成A.釉质B.牙髓C.牙骨质D.牙周膜E.牙槽骨答案:B2.钟状期的成釉器由几层细胞构成A.2B.3C.4D.5E.6答案:C3.釉基质形成时矿物质占有A.10%B.20%C.30%D.40%E.50%答案:C4.形成牙釉质的细胞为A.外釉上皮细胞B.内釉上皮细胞C.星网状层细胞D.中间层细胞E.成牙本质细胞答案:B5.形成牙周膜的结构是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牙板E.前庭板答案:C6.前期牙本质不正确答案的描述是A.是未矿化的牙本质B.位于矿化牙本质内侧C.活髓牙中总有一层D.发育完成的牙比正在发育的牙厚E.是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答案:D7.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婴儿出生不久,偶见牙龈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成为上皮珠,俗称B.上皮隔C.釉小皮D.上皮剩余E.牙蕾答案:A8.成釉器可以形成A.牙周膜B.牙骨质C.牙釉质D.牙槽骨E.牙本质答案:C9.牙周上皮剩余来源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隔E.上皮根鞘答案:E10.牙根形成的多少取决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隔E.上皮根鞘答案:D11.下列选项中,形成牙本质的结构是A.牙乳头B.内釉上皮C.星网状层D.中间层E.外釉上皮答案:A12.牙釉质的形成结构是A.成釉器B.牙囊C.牙乳头D.缩余釉上皮E.Malassez上皮剩余答案:A13.牙周膜的形成结构是A.成釉器B.牙囊D.缩余釉上皮E.Malassez上皮剩余答案:B14.上皮根鞘的残余上皮是A.成釉器B.牙囊C.牙乳头D.缩余釉上皮E.Malassez上皮剩余答案:E15.形成牙本质的是A.成釉器B.牙囊C.牙乳头D.缩余釉上皮E.Malassez上皮剩余答案:C16.形成牙髓组织的是A.成釉器B.牙囊C.牙乳头D.缩余釉上皮E.Malassez上皮剩余答案:C17.形成牙骨质的是A.成釉器B.牙囊C.牙乳头D.缩余釉上皮E.Malassez上皮剩余答案:B。
牙齿的发育过程范文1.胚胎期(第6周-第8周):在胚胎期,牙齿基牙胚在头部部位形成。
基牙胚有两类:一类是上颌胚,即上颌基牙胚,包括前端胚、小臼齿和杯状齿基牙胚,另一类是下颌胚,即下颌基牙胚。
2.婴儿期(第9周-第3个月):在婴儿期,基牙胚逐渐发育成为牙胚,即牙胚阶段。
牙胚是牙齿的初步形态。
3.幼儿期(第4个月-第6个月):在幼儿期,乳牙的牙胚进一步分化,形成牙芽、牙蓬。
牙芽是牙胚的加入增生的结构,牙蓬是牙齿的初步形态。
4.儿童期(2-6岁):在儿童期,乳牙牙芽进一步分化,形成牙冠和牙根。
牙冠是牙齿的可见部分,牙根是牙齿的隐藏部分。
同时,乳牙牙根开始钙化并延伸到牙槽骨中。
5.换牙期(6-12岁):在换牙期,乳牙逐渐被恒牙替代。
恒牙是永久牙,与乳牙相比,体积更大、根更长。
6.恒牙发育:恒牙的发育以身体发育为基础,随着个体的生长而进行。
其中,第一恒磨牙在6-7岁时开始发育,第二恒磨牙在11-12岁开始发育,第二恒前磨牙在7-9岁开始发育,第一恒尖牙在9-10岁开始发育,第二恒尖牙在10-12岁开始发育,第三恒尖牙在17-21岁开始发育。
除了以上的发育过程,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与牙齿发育相关的知识:1.牙胚:牙胚是牙齿形成过程中的原始结构,包括牙原质、围胚皮和结合组织。
牙胚位于颌骨中,并通过齿乳突与唇腭发育相连。
2.牙胚的分化:牙胚分化是指牙齿形态的发育过程。
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牙原质分化为牙本质、牙釉质和牙髓,围胚皮分化为牙龈下组织等。
3.牙发育的调节:4.牙齿的生长:牙齿的生长是指牙体的体积增加和牙根的延长。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儿童期,随着唇腭发育的进行,牙齿的生长逐渐完成。
总结起来,牙齿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从胚胎期开始,牙齿通过不断的分化和生长,形成完整的牙齿结构。
通过了解牙齿发育的过程和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牙齿的形成和发育,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护理我们的牙齿。
【#2022口腔医考】《口组—牙的发育、牙发育异常》考前必背考点总结!2022医考加油第六节牙的发育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成釉器形成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部分牙槽骨。
成釉器的发育成釉器的形成和分化:在牙胚发育中,成釉器首先形成。
成釉器的发育分为三个时期:蕾状期:形状如花蕾。
帽状期:形状如帽子。
成釉器的细胞分化为三层:外釉上皮,星网状层,内釉上皮。
钟状期:四层细胞,形似吊钟,外釉上皮,星网状层,中间层,内釉上皮,称为钟状期成釉器。
釉结、釉索和釉龛:在帽状期和钟状期牙胚中出现一些短暂的结构即釉结、釉索和轴龛。
釉结是牙发育的组织中心,调控牙尖的形态发生。
第七节牙的发育异常牙发育异常包括牙的萌出、数目、大小、形态、结构、颜色异常等。
一、牙结构异常分遗传性与后天获得性(一)釉质形成缺陷症也称釉质发育不全症:为遗传性的釉质发育异常,分为矿化不全型和形成不全型,矿化不全型又可进一步分为钙化不全型和成熟不全型。
(二)氟牙症氟牙症又称斑釉、氟斑牙。
镜下可见釉质矿化不良,尤其是在釉柱之间及有机物较多的薄弱处。
但釉质表面过度矿化,釉柱方向不规则,釉质牙本质界的弧形结构较正常牙更明显。
(三)先天性梅毒牙病变切牙称哈钦森切牙,切缘中间常有一新月形凹陷或深裂隙。
上颌中切牙最为明显。
第一恒磨牙的病变称桑葚牙。
(四)牙本质形成缺陷症II 型牙本质形成缺陷症II型又称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釉质异常并非为基因改变所致,而是一种继发性缺陷。
二、牙变色四环素牙牙的磨片上,沿牙本质生长线有黄色的色素条带,紫外线下条带显示为明亮的黄色荧光。
四环素还可沉积于牙骨质,釉质中少见。
还可以看视频哦!。
打印本页第十章牙的发育及发育异常[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中小一、A11、成釉器可以形成A.牙周膜B.牙骨质C.牙槽骨D.牙釉质E.牙本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牙胚由牙板及邻近的外胚间叶组织发育而来,牙板的发生是牙齿发育的开始。
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构成。
牙胚将形成4种牙体组织和部分牙周组织,其中成釉器形成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部分牙槽骨。
2、根部牙本质的形成取决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根鞘E.上皮隔【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因为牙胚冠向生长,上皮根鞘诱导其内侧的牙乳头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进而形成根部牙本质,使牙根发育。
【该题针对“第六单元牙源性肿瘤和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进行考核】3、牙根形成的多少取决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上皮根鞘E.上皮隔【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上皮隔是牙发育中,与牙根发育有关的结构;它是上皮根鞘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长出的盘状结构,与未来的牙长轴成约45度的弯曲,上皮隔的增生方式决定牙根的数量和形态。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E。
【该题针对“第十单元牙的发育和发育异常”知识点进行考核】4、Serres上皮剩余来源于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牙板E.前庭板【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Serre上皮剩余来源于牙板。
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即上皮剩余,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
这是牙根发育期间上皮根鞘残留下来的上皮细胞。
5、形成固有牙槽骨的结构是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牙板E.前庭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第六单元牙源性肿瘤和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进行考核】6、形成牙骨质的结构是A.成釉器B.牙乳头C.牙囊D.牙板E.前庭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牙胚由牙板及邻近的外胚间叶组织发育而来,牙板的发生是牙齿发育的开始。
第六单元牙的发育一、牙胚的发生和分化牙胚由牙板及邻近的外胚间叶组织发育而来,牙板的发生是牙齿发育的开始。
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构成。
牙胚将形成4种牙体组织和部分牙周组织,其中成釉器形成釉质,牙乳头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部分牙槽骨。
(一)成釉器的发育1.牙板的发生成釉器来自于牙板。
在胚胎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表面上皮出现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弓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这一上皮板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在末端分裂为两个上皮板:前庭板: 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前庭板与口腔前庭发生有关;牙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前庭板与口腔前庭发生有关;牙板向深层结缔组织生长,其末端细胞增生,进而发育成成釉器。
2.成釉器的形成和分化在牙胚发育中,成釉器首先形成。
成釉器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蕾状期:在牙板末端的20个定点上,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突起,形状如花蕾,即蕾状期成釉器,也称牙蕾。
其构成的细胞类似上皮的基底细胞,立方形或低柱状。
邻近的间充质细胞增生活跃,但未见细胞分化。
蕾状期时所在牙胚形态基本相似,向帽状期转化时,牙胚开始出现形态差异,并最终发育成不同形态是牙。
(2)帽状期:蕾状期成釉器中的细胞继续增生,成釉器增大,基底部向内凹陷,形状如帽子,故称帽状期成釉器。
此期成釉器的细胞分化为三层:外釉上皮:成釉器的周边是一层立方状细胞,称外釉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续;内釉上皮:在成釉器的凹陷面,与间充质相邻的一层细胞,称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延续,延续处称颈环;星网状层:在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之间的细胞为有长突起的星形细胞,细胞间隙大,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称星网状层,此层细胞间充满富有蛋白的黏液样液体,对内釉上皮有营养作用和缓冲作用,以保护成釉器。
(3)钟状期:帽状期成釉器不断增大,基底部的凹陷加深,形似吊钟,称为钟状期成釉器。
此期凹陷面的形态已确定,在前牙为切牙牙冠的形态;在后牙为磨牙牙冠的形态。
此期成釉器的细胞分化为四层:内釉上皮: 仍由单层细胞构成,排列整齐,在颈环处与外釉上皮相连;星网状层: 较帽状期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占成釉器体积的大部分;外釉上皮: 此期为低立方状或扁平状。
在釉质开始形成时,平整排列的上皮形成许多皱褶,将邻近牙囊的间充质包绕在内,其中含血管,为成釉器旺盛的代谢活动提供营养;中间层: 此期在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之间出现2~3层扁平细胞,称中间层,与釉质形成有关。
(4)釉结、釉索、和釉龛:在帽状期和钟状期牙胚中出现一些短暂的结构即釉结、釉索和釉龛。
这些结构不是每个牙胚必须存在的或同时出现的。
帽状期牙胚内,在内釉上皮中央可观察到簇状的未分化上皮细胞,称为釉结。
釉结中有大量信号分子基因表达,包括Bmp-2、Bmp-4、Bmp-7、Fgf-4、Fgf-9、Wnt-10b、Slit-1和Shh等。
釉结中信号分子基因表达在牙胚发育过程中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动态改变。
釉结是牙发育的组织中心,调控牙尖的形态发生。
(二)牙乳头、牙囊的发育及牙板的结局牙乳头: 帽状期成釉器凹陷所包绕的间充质细胞不断增生,形成牙乳头。
牙囊:环绕成釉器和牙乳头的间充质则形成牙囊。
牙胚: 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即构成牙胚,成为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的形成者。
牙胚是在成釉器的帽状期形成的。
钟状期时,牙乳头中与内釉上皮接近的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牙囊继续围绕成釉器和牙乳头。
牙囊的间充质细胞增生,含丰富的血管,以保证牙体组织形成所需要的营养。
乳牙胚形成后,在其舌侧,从牙板的游离缘下端形成新的牙蕾,并进行与乳牙胚相同的发育过程,形成相应的20个恒牙胚,其发育过程同乳牙胚。
恒磨牙牙胚的发生自胚胎的第4个月一直持续到出生后第4年。
婴儿出生后不久,偶见牙龈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可自行脱落。
在某些情况下,残留的牙板上皮在某些刺激下可形成牙源性肿瘤或囊肿。
二、牙体、牙周组织的形成(一)牙本质的形成在钟状期后期,成釉器的内釉上皮分化成熟,并对牙乳头发生诱导作用。
邻近无细胞区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迅速增大,先分化为前牙本质细胞,随着一系列的细胞分裂、伸展,细胞极性确定,然后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此时细胞质体积迅速增大,为能容纳更多的蛋白质合成细胞器。
成牙本质细胞最终占据牙乳头和内釉上皮之间的无细胞层。
这些新分化细胞高度极化,其细胞核远离内釉上皮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之后,开始形成牙本质的有机基质。
由成牙本质细胞合成I型胶原分泌到牙乳头的基质中,还有少量Ⅲ型胶原。
最先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纤维比较粗大,称为vonkorff纤维。
分布在基底膜下的基质中,纤维与基底膜垂直。
此后有小的Ⅰ型胶原产生,并与未来的釉质牙本质界平行。
此时形成了最早的牙本质即罩牙本质。
由于成牙本质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外间隙消失,细胞向基底膜一侧伸出短粗的突起,同时细胞体向牙髓中央移动,在其后留下胞质突埋在基质中,形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偶尔有的突起能穿过基底膜,形成釉梭。
在牙本质形成过程,矿化是首选在基质小泡中开始的,矿物持续不断的沉积,然后发展到矿化前沿。
成牙本质细胞通过产生基质小泡和蛋白质调控起始矿化阶段、调控矿物沉积,并通过调节矿化前沿的有机基质,促进矿物沉积。
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
磷灰石晶体不断生长,形成钙球。
钙球进一步长大融合形成单个的钙化团,再融合为成片的牙本质。
球间牙本质:偶尔在该处球形钙化团不能充分融合,而存留一些小的未矿化的基质,即球间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在牙本质形成中,矿物质沉积晚于牙本质有机基质的形成,因此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与矿化的牙本质间总有一层有机基质,称为前期牙本质。
(二)釉质的形成釉质形成始于牙冠形成早期,包括两个阶段:即细胞分泌有机基质,并立即部分矿化,矿化达到约30%之后,釉质进一步矿化,晶体变宽变厚,与此同时大部分有机基质和水被吸收。
当釉质完全形成时矿物质含量达到96%。
当牙本质形成后,内釉上皮细胞分化为有分泌功能的成釉细胞,并开始分泌釉质基质。
釉质蛋白首先在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在高尔基复合体浓缩和包装成膜包被的分泌颗粒。
这些颗粒移动到细胞的远端,颗粒中的成分释放到新形成的罩牙本质表面。
磷灰石晶体无规律地分散在这一层基质中,成为釉质中最内一层无釉柱结构的釉质,厚约8μm。
该层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开始离开牙本质表面,在靠近釉牙本质界的一端,形成一短的圆锥状突起,称为托姆斯突。
突起与细胞体之间有终棒和连接复合体。
突起中含有初级分泌颗粒和小泡,而细胞体仍含有丰富的合成蛋白的细胞器。
新分泌的釉质基质,以有机成分为主,矿物盐仅占矿化总量的30%。
釉质形成后基质很快矿化。
小的磷灰石晶体的直径和长度迅速增加。
在新形成的釉质中磷灰石晶体少,短而细小;在成熟的釉质中,晶体体积增大且数量多。
釉质中的水和有机物很快被吸收。
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变短,细胞器减少。
该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釉质表面,称为釉小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
当牙齿萌出至口腔时,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与马拉瑟上皮剩余对比记忆,此处是重点内容,多次考过)。
(三)牙髓的形成牙乳头是产生牙髓的原始组织,当牙乳头周围有牙本质形成时则称为牙髓。
(四)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形成1.牙根的形成当牙冠发育即将完成时,牙根开始发育。
首先是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这些增生的双层细胞称为上皮根鞘,也叫做赫特维希上皮根鞘(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
上皮根鞘的内侧面包绕着牙乳头细胞,上皮根鞘的外面被牙囊包绕。
被上皮根鞘包绕的牙乳头细胞也向根尖部增生,其与上皮根鞘相接触的细胞分化成成牙本质细胞,形成根部牙本质。
上皮根鞘继续生长并向根尖孔处呈45°角弯曲,形成一个中间有孔的盘状结构,称为上皮隔。
其中间的孔即未来的根尖孔。
在单根牙形成中,上皮根鞘的内层细胞诱导邻近的牙髓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进而形成牙本质。
牙本质形成后,其表面的上皮根鞘发生断裂,使上皮根鞘与根部牙本质分离,并向牙囊的深层移动,断裂的上皮根鞘呈网状包绕在牙根的周围。
此时牙囊中的间充质细胞立即进入断裂的上皮细胞之间,并与牙根部牙本质接触,在该处分化成成牙骨质细胞,并分泌牙骨质基质,经矿化后形成牙骨质。
而断裂的上皮根鞘细胞进一步离开根面,大部分被吸收,部分可遗留在发育中的牙周膜中,称上皮剩余,也称马拉瑟上皮剩余。
此上皮遇刺激可形成牙源性囊肿或牙源性肿瘤。
(马拉瑟上皮剩余是重点内容,多次考过,考察的重点有三点:一是定义;二是病理意义;三是与缩余釉上皮的不同)。
多根牙的形成是由上皮隔的发育所决定的。
首先在上皮隔上长出两个或三个舌状突起,然后增生伸长,与对侧突起相连,此时上皮隔中央的单个孔被分隔成两个或三个孔,将形成双根或三根。
发育过程同单根牙。
牙根发育过程中,牙根沿着根尖方向延长伴随牙周组织的发育。
发育中的牙根包括上皮根鞘、牙乳头和牙囊,这三者相互作用,在牙发育早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功能复合物被称为发育期根端复合体。
发育期根端复合体细胞较其他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矿化能力。
被分离的发育期根端复合体在体外,体内仍具有形成牙根.牙周组织复合体的能力。
2.牙周组织的发育牙周膜从牙囊发育而来,当牙根形成时,首先从牙囊中出现一些细的纤维束形成牙周膜。
这时的牙囊细胞增殖活跃,在邻近根部的牙骨质和牙槽窝内壁的区域,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和成骨细胞,进而形成牙骨质和固有牙槽骨。
大量的位于牙囊中央的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部分被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形成穿通纤维。
牙周支持组织形成后,在其改建过程中要不断地补充新的成牙骨质细胞、成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现已证明,来自骨髓的细胞通过血管通道进入牙周膜中,定位在牙周膜血管的周围。
这些细胞增殖并向牙骨质和骨壁移动,在此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
血管周围的这些细胞也可以是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因此,在血管周围存在能分化为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的前驱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