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加氢工艺流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53
柴油加氢精制工艺定义:加氢精制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氢油比和空速条件下,原料油、氢气通过反应器内催化剂床层,在加氢精制催化剂的作用下,把油品中所含的硫、氮、氧等非烃类化合物转化成为相应的烃类及易于除去的硫化氢、氨和水。
提高油品品质的过程。
石油馏分中各类含硫化合物的C—S键是比较容易断裂的,其键能比C—C或C—N键的键能小许多。
在加氢过程中,一般含硫化合物中的C—S键先行断开而生成相应的烃类和H2S。
但由于苯并噻吩的空间位阻效应,C-S键断键较困难,在反应苛刻度较低的情况下,加氢脱硫率在85%左右,能够满足目前产品柴油硫含量小于2000ppm 的要求。
柴油馏分中有机氮化物脱除较困难,主要是C-N键能较大,正常水平下,在目前的加氢精制技术中脱氮率一般维持在70%左右,提高反应压力对脱氮有利。
烯烃饱和反应在柴油加氢过程中进行的较完全,此反应可以提高柴油的安定性和十六烷值。
当然,在加氢精制过程中还有脱氧、芳烃饱和反应。
加氢脱硫、脱氮、脱氧、烯烃饱和、芳烃饱和反应都会进行,只是反应转化率纯在差别,这些反应对加氢过程都是有利的反应。
但同时还会发生烷烃加氢裂化反应,此种反应是不希望的反应类型,但在加氢精制的反应条件下,加氢裂化反应有不可避免。
目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调整反应温度和采用选择性更好的催化剂。
下面以我厂10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工艺流程:60万吨柴油加氢精制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醇技术(RSDS技术)催化汽油加氢脱硫醇装置的主要目的是拖出催化汽油中的硫含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汽油执行国三标准,硫含量要求小于150ppm,烯烃含量不大于30%,苯含量小于1%。
在汽油加氢脱硫的过程中,烯烃极易饱和,辛烷值损失较大,针对这一问题,石科院开发了RSDS技术。
本技术的关键是将催化汽油轻重组分进行分离,重组分进行加氢脱硫,轻组分碱洗脱硫。
采取轻重组分分离的理论基础是,轻组分中烯烃含量高,可达到50%以上,通过直接碱洗,辛烷值几乎不损失。
汽柴油加氢精制生产工艺1、柴油加氢单元(1)反应部分自装置外来的原料油经精制柴油/原料油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原料油过滤器除去原料中大于25μm的颗粒,然后进入由惰性气保护的原料油缓冲罐。
滤后原料油经原料油泵升压后,在流量控制下与混合氢混合。
为防止和减少后续管线设备结垢,在精制柴油/原料油换热器壳程入口管线注入阻垢剂。
混合进料经反应流出物/混合进料换热器与反应流出物换热后进入反应进料加热炉加热至反应所需温度,再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脱硫、脱氮、烯烃饱和及芳烃部分饱和等反应。
该反应器设置两个催化剂床层,床层间设有注急冷氢设施。
自加氢精制反应器出来的反应流出物依次经反应流出物/混合进料换热器、反应流出物/低分油换热器分别与混合进料和低分油换热,再经反应流出物空冷器冷却后进入高压分离器。
为了防止反应流出物在冷却过程中析出铵盐,堵塞管道和设备,通过注水泵将除盐水分别注至反应流出物空冷器上游侧和反应流出物/混合进料换热器、反应流出物/低分油换热器管程入口管线中。
冷却后的反应流出物在高压分离器中进行气、油、水三相分离,顶部出来的循环氢经循环氢脱硫塔入口分液罐分液后,进入循环氢脱硫塔底部;自贫溶剂缓冲罐来的贫溶剂经循环氢脱硫塔贫溶剂泵升压后进入循环氢脱硫塔第一层塔盘上。
脱硫后的循环氢自循环氢脱硫塔顶部出来,进入循环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分液,由循环氢压缩机升压后分两路:一路作为急冷氢去反应器控制反应器下床层入口温度;另一路与来自新氢压缩机出口的新氢混合成为混合氢。
循环氢脱硫塔塔底富溶剂在液位控制下至富胺液闪蒸罐闪蒸后出装置。
自高压分离器底部出来的油相在液位控制下进入低压分离器中,闪蒸出的低分气与分馏部分的酸性气混合后至装置外回收,低分油经反应流出物/低分油换热器与反应流出物换热后至分馏部分。
高、低压分离器底部排出的含硫污水至酸性水汽提塔。
装置的补充氢自氢气管网来,经新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分液后进入新氢压缩机,经三级升压后与循环氢压缩机出口循环氢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