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20
数据基础设施:超融合与大数据引言概述:数据基础设施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企业提供了存储、处理和管理大规模数据的能力。
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超融合和大数据技术成为了数据基础设施的两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融合和大数据在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和优势。
一、超融合技术在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应用1.1 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特点超融合基础设施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起的解决方案。
它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将这些功能虚拟化,从而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超融合基础设施还具有集中式管理和自动化部署的特点,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
1.2 超融合技术在数据存储方面的应用超融合技术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将存储功能虚拟化,从而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快速访问。
企业可以通过超融合基础设施,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和恢复,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此外,超融合技术还支持数据的压缩和去重,从而节省存储空间,降低存储成本。
1.3 超融合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超融合基础设施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支持企业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超融合基础设施,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超融合技术还支持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部署和管理数据处理任务。
二、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应用2.1 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特点大数据基础设施是一种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的解决方案。
它通过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处理。
大数据基础设施还具有高可扩展性和容错性,能够应对数据规模的快速增长和硬件故障的情况。
2.2 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存储方面的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从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基础设施,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大数据技术还支持数据的分区和索引,提高数据的查询效率。
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是EMC公司推出的一种先进的数据中心架构,它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种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
这种架构通过将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组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据中心的高度集中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性能、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原理、特点和优势。
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的主要原理是将不同的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集中化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这种集成使得数据中心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资源,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首先,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采用了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将物理资源抽象成虚拟资源的过程,可以使得不同的软件可以在相同的硬件上运行。
通过虚拟化,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更好地利用物理资源,提高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其次,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采用了软件定义存储(SDS)技术。
SDS是一种通过软件实现存储功能的技术,可以将不同的存储设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资源池。
通过SDS,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存储资源,提高数据中心的存储性能和可靠性。
再次,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采用了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
SDN是一种通过软件实现网络功能的技术,可以将不同的网络设备集中管理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
通过SDN,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配置网络资源,提高数据中心的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最后,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还采用了自动化管理技术。
通过自动化管理,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自动监控和管理数据中心的各种资源,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自动化管理还可以提供更好的自服务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数据中心的资源。
超融合基础架构技术方案V1超融合基础架构技术方案V1,是一种高度集成和优化的基础架构技术,它将计算、存储、网络以及虚拟化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并通过高度自动化和集中化管理来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和灵活性。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地来阐述超融合基础架构技术方案V1的实现过程:第一步:评估环境需求在实施新技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当前环境中的需求和问题。
这需要一个详细的评估,包括考虑现有IT基础设施、业务需求、性能需求、安全要求和预算等方面因素。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超融合基础架构技术V1供应商根据评估结果,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超融合基础架构技术供应商,这对于方案的成功实施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支持体系以及总体成本等。
第三步:设计方案基于应用需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超融合基础架构技术方案V1,这个方案应该考虑以下因素:数据中心拓扑、硬件架构、软件架构、自动化和集中化管理等。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与现有系统之间的集成。
第四步:部署和测试一旦设计完成,我们需要按照设计要求来部署系统并进行相关测试。
测试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它可以确保方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五步:运营和维护运营和维护是超融合基础架构技术方案V1 实施后的常态化工作。
它包括对系统进行监测和管理、对环境进行维护,以及及时更新和改进。
这是确保系统一直处于最佳状态的关键。
总结:超融合基础架构技术方案V1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和灵活性,而且可以降低系统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但是方案的实施需要仔细规划和实施,才能够确保方案的成功应用及长期运营。
hci 超融合基础-回复HCI 超融合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数据量不断增加,对于存储和处理数据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在过去,企业通常会购买各种不同的硬件设备来满足这些需求,例如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然而,这样的解决方案往往产生了一些问题,包括管理复杂度、资源浪费以及成本高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超融合基础设施(HCI)应运而生。
HCI 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集成在一起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它将传统的硬件基础设施抽象为软件,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不同的硬件组件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管理的整体。
HCI 可以通过统一的管理界面来管理和配置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从而简化了IT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要实现HCI,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 虚拟化技术:HCI 使用虚拟化技术将不同的硬件设备抽象为虚拟资源。
通过虚拟化,可以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有效地整合和管理。
虚拟化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2. 软件定义存储(SDS):SDS 是HCI 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使用软件来管理存储设备,将多个物理存储设备虚拟化为一个共享存储池。
这样,企业只需要购买所需容量的存储设备,就可以灵活地分配存储资源。
SDS 还具有数据冗余和数据恢复功能,提高了存储的可靠性。
3. 超融合软件平台:超融合软件平台是HCI 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提供了统一的管理界面,用于管理和配置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通过这个软件平台,管理员可以灵活地分配资源、监控系统性能,并进行故障排除。
4. 硬件节点:硬件节点是HCI 的基本构建块,它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
HCI 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硬件节点上运行,具体取决于企业的需求。
每个硬件节点都与其他节点共享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HCI 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优势:1. 简化管理:HCI 可以通过统一的管理界面,简化IT 管理工作。
管理员可以在一个地方管理和配置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而不需要管理多个独立的硬件设备。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不断增长,各种数据处理需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基础架构架构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超融合基础架构概述超融合基础架构是将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架构资源集成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架构。
它是一种软硬件一体化的架构,可以视为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各种资源的集合体,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基础架构难以大规模扩展、管理难度大以及性能瓶颈等问题。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特点包括:1.集成: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集成在一起,以一种统一的方式管理和使用。
2.构建:采用软硬件一体化的模式,通常使用虚拟化技术创建虚拟化的存储池或者计算池。
3.自动化:通过自动化管理和部署,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并且减少管理成本。
4.满足弹性需求: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资源,从而满足企业业务的弹性需求。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优点1.部署方便:超融合基础架构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简化了部署和管理的流程,降低了维护成本。
2.灵活性: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追加节点,整个系统的扩展性非常好。
3.高效性:使用超融合基础架构后,系统的整体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能耗。
4.可靠性:采用软硬件一体化的设计,避免了多次数据的复制和传输,极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5.安全性:超融合基础架构结构完善,可以在一个集成的系统中完成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应用超融合基础架构的适用范围广泛,在互联网、电商、金融、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电商行业为例,电商企业需要在并发量巨大的情况下,快速处理海量的数据,尤其是订单发货信息和数据统计,传统基础架构在这种情况下十分容易出现数据丢失、处理缓慢等问题,而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通过集成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来快速处理数据,有效降低数据处理以及系统部署维护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是企业数据中心的未来模式。
在该模式下,企业可以实现数据中心整体的网络架构并集成存储、计算、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的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架构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是一个完整的IT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存储、网络和管理方面。
该架构的建立需要通过物理服务器以及网络设备中的最新技术来实现。
在逻辑上,该架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
基础设施包括物理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装置和管理软件,而应用程序是运行在基础设施上的各种业务应用。
二、存储部分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中的存储部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通过完全集成快闪存储、SAS/SATA、SSD等存储方式来提高存储性能以及可靠性。
这一部分除了进行存储、快照、还原、备份等基本业务之外,还可以进行快照、复制、压缩、加密等操作。
此外,存储部分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多节点RAID、磁盘仲裁、存储虚拟化等技术来实现。
三、虚拟化技术虚拟化可以将物理的IT资源转化为虚拟的IT资源,从而实现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共享IT资源。
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中采用的虚拟化技术是共享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KVM虚拟化技术。
KVM是一种高性能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机上的多个操作系统实例同时运行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
四、网络部分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网络部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直接与设备的API互动来实现管理和监控特定的网络设备。
这一部分需要通过实现网络拓扑和物理的连接来实现。
五、管理和监控部分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管理和监控部分包括部署、配置、监控和维护等方面。
在实现这样一个管理和监控方案时,需要采用自动化与技术运营的平台,如一些流行的管理解决方案OpenStack、VMware等等。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二)引言概述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是一种将存储、计算、网络和虚拟化等基础设施整合在一起的技术,旨在通过集成化及自动化的方式提供高度灵活性和简化管理操作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工作原理、优势和实施步骤等。
正文1. 高度集成化的基础设施- 存储、计算和网络的集成: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将存储、计算和网络集成在一台物理设备上,提供一站式的基础设施管理。
- 虚拟化的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为一个虚拟化环境,提供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 管理软件的整合: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以软件方式进行管理的集中控制平台,简化管理操作和提高效率。
2. 自动化运维管理- 自动化部署: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通过自动化部署工具快速、自动地部署新的硬件设备或虚拟化节点。
- 自动化扩展:根据需求的增长,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轻松地扩展节点和资源,实现动态的资源调度和负载均衡。
- 故障预测与自愈:通过内置的监控和分析功能,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及时发现硬件故障,并自动将工作负载迁移到其他节点上,实现自动化的故障恢复。
3. 灵活性与扩展性- 资源弹性分配: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动态分配资源,并确保每个应用获得足够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 快速应用交付:通过虚拟化技术,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能够快速部署新的应用,加速应用交付的速度,提高业务的灵活性。
- 网络扩展性: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和扩展,提供更高的网络灵活性。
4. 性能和可靠性- 高性能计算: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高度集成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实现高性能的计算和存储,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 数据保护与备份:通过内置的数据保护和备份功能,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故障。
超融合基础设施计算机行业的新基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行业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超融合基础设施(HCI)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概念,已经成为推动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誉为新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超融合基础设施在计算机行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对行业带来的影响。
一、什么是超融合基础设施(HCI)超融合基础设施(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简称HCI)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整合在一起的技术架构。
它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转变为一种集成化的解决方案,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使得整个基础设施可以更加高效、灵活地运行。
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核心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进行集成和管理。
二、超融合基础设施的特点1. 硬件和软件的融合: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设施通常由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而超融合基础设施将它们进行了融合,使得整个基础设施更加简洁、高效。
2. 高度集成的管理:超融合基础设施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对整个基础设施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
3. 灵活可扩展:超融合基础设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计算资源。
4. 高可用性和容错性:超融合基础设施具有高可用性和容错性,通过数据冗余和自动故障转移等技术,保障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超融合基础设施在计算机行业的应用1. 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设施在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提供高效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简化数据中心的架构和管理流程,提高业务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 云计算:超融合基础设施也被广泛应用于云计算领域。
它可以提供弹性的计算资源、高效的存储和网络服务,为云计算平台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
3. 虚拟化:超融合基础设施与虚拟化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对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的虚拟化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性能。
超融合的概念和特点
一、超融合基础概念
超融合(Hyper Converged)是一种新兴的数据中心技术,它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上,并通过软件进行管理。
这种技术简化了数据中心的架构,降低了运营成本,并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二、超融合的特点
1.硬件集成:超融合系统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全部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硬件平台上,从而简化了数据中心的设施复杂度,降低了初始设备和运营成本。
2.软件定义:超融合系统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虚拟化,从而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分配和扩展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简单管理:超融合系统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起,并通过统一的软件界面进行管理,从而简化了数据中心的管理复杂性,降低了管理成本。
4.高性能:超融合系统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集成在一台服务器上,并采用高速固态硬盘和多核处理器等技术,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5.容错性:超融合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和容错性,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可以自动接管其任务,从而保证了系统的连续可用性。
总之,超融合技术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软件进行管理,从而简化了数据中心的架构,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降低了运营成本,成为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管理与标准化/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超融合基础架构分析郑栋豪(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文章从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对现阶段企、事业单位数据中 心建设的思考,简要浅析了超融合解决方案,首先,简单介绍了超融合架构基本概念。
其次,从超融合基本 概念出发,浅析了超融合与传统丨丁架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浅析了超融合为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优势,简要分析了使用超融合有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存在的难点。
作为新兴的数据中心架构,超融合能很好地解决现 阶段“信息孤岛”和系统扩展性问题,同时能兼顾未来不可预测的数据增长、性能、数据治理、系统管理、成本控制等需求,但用户仍需结合实际仔细考虑超融合适用性。
文章简要浅析超融合架构,为企、事业单位 转型超融合架构提供参考,关键词:超融合架构;数据中心;信息孤岛;传统丨丁架构随着人民银行业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日常履职 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科技,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对 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系统服务器 作为承载金融科技的底层基础,关系着人行各分支机 构的履职效率。
然而,随着数据中心信息系统服务器设备硬件老 化,设备故障频发,使用效能降低;并且传统的IT 基础架构已逐渐不能满足人民银行业务系统较高的连 续性保障需求。
许多地方人民银行机构面临着服务器 硬件更新换代、数据中心架构转型的需求。
如何建设 能满足人民银行业务连续性保障要求,同时能兼顾未 来不可预测的数据增长、性能、数据治理、系统管理、成本控制等需求的数据中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超 融合(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 CI”)技术为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 种解决方案。
1超融合架构基本概念超融合基础架构是指采用软件定义技术,将计算 机、存储以及网络与专用硬件解耦,实现I T基础架 构的融合。
DELLXC系列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DELL XC系列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是基于Dell EMC PowerEdge服务器与Nutanix软件定义存储平台的组合,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并具有可扩展性的IT基础架构。
该解决方案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功能整合在一起,使企业能够更加简化和优化其IT环境。
1. 高性能:基于Dell EMC PowerEdge服务器的高性能处理能力和Nutanix软件定义存储平台的分布式架构,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和响应能力,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应用的需求。
2. 简化管理:通过基于Web的用户界面,管理员可以轻松地管理和监控整个基础架构,并实现自动化的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降低了运维成本和工作负担。
3.可扩展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扩展基础架构,即时响应业务增长或需求变化,而无需停机或重新配置。
4. 高可用性:通过Nutanix软件定义存储平台的分布式存储和数据保护机制,实现了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
5. 节约能源:Dell EMC PowerEdge服务器采用能效优化的设计和管理,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DELLXC系列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数据中心和虚拟化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企业关键业务系统、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私有云和混合云等。
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和性能,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业务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除了以上主要特点外,DELLXC系列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还具备以下优势:1.一体化架构:将计算、存储和虚拟化功能整合在一起,减少了复杂性和冗余,简化了部署和管理过程。
2.可靠性:采用高可靠的硬件和软件组件,提供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故障和停机时间。
3.弹性伸缩:能够根据需求快速扩展计算和存储资源,并实现负载均衡,确保业务的高可用性和性能。
4.数据优化:通过强大的数据压缩和去重技术,节约存储空间,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降低了存储和网络成本。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概述 (3)1.2 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4)二、超融合基础架构原理 (6)2.1 超融合的定义和特点 (7)2.2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组成 (8)2.2.1 虚拟化层 (10)2.2.2 存储层 (11)2.2.3 网络层 (12)2.3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优势 (14)2.3.1 高可用性 (15)2.3.2 高扩展性 (16)2.3.3 高性能 (18)三、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 (20)3.1 虚拟化技术 (21)3.2 存储技术 (22)3.3 网络技术 (25)3.4 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 (26)3.5 安全技术 (27)四、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 (29)4.1 教育行业 (30)4.2 医疗行业 (31)4.3 金融行业 (33)4.4 企业办公 (34)4.5 云计算 (36)五、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选购和实施 (37)5.1 如何选择合适的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39)5.2 实施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步骤 (40)5.2.1 规划和设计 (41)5.2.2 部署和配置 (43)5.2.3 测试和验证 (44)5.2.4 运营和维护 (46)六、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47)6.1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面临的挑战 (49)6.2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未来发展趋势 (50)七、结论 (51)7.1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价值和意义 (52)7.2 对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未来展望 (53)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数据处理与存储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IT架构在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规模与复杂的业务需求时,显得捉襟见肘。
在这样的背景下,“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其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种高效、灵活、可扩展的IT基础设施,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超融合基础架构在图书馆数据中心的构建及应用何玲慧 木楠 王霞*海军军医大学 上海 200433摘要:随着图书馆数据中心对设备、存储和管理等方面需求的提高,传统架构数据中心已不能满足需求。
图书馆使用超融合架构管理图书馆数据中心代替传统架构,将存储、网络、计算等资源整合,从而在资源利用率、管理方式、安全性和扩展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进步。
通过对超融合管理平台的概述、超融合在图书馆的部署概述和应用,以及传统架构数据中心与超融合架构数据中心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对比,进行超融合平台的管理模式探究。
关键词:超融合基础架构 数据中心 虚拟化 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4)03-0201-04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in Library Data CentersHE Linghui MU nan WANG Xia*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quipment, storage and management in library data center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data center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demand. The library uses a hyper-converged architecture to man‐age its data center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tegrates resources such as storage, networks and comput‐ing, and then makes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aspect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security and scal‐ability. By the overview of the hyper-converged management platform, the deployment overview and application of hyper-convergence in libraries, and the comparis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data centers and hyper-converged architecture data center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hyper-converged platforms.Key Words: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Data center; Virtualization; Library大学图书馆数据中心一直使用传统物理架构,该架构依赖于机架式X86服务器和集中式IPSAN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