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木果油等10种新食品原料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10
有关新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名单汇总为进一步贯彻实施《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更好地方便公众查询和获取政府信息。
现将2008年以来原卫生部和我委公告批准的新资源食品(现已改称新食品原料)名单和以公告、批复、复函形式同意作为食品原料名单汇总如下。
一、2008年以来原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告批准的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名单
二、原卫生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以公告、批复、复函形式同意作为食品原料名单
三、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
四、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二十八烷醇及其家族的功用汇总二十六烷醇常与二十八烷醇等其它长链脂肪醇一起作为营养补充剂使用。
动物体外及体内试验表明,二十六烷醇具有强力诱导神经元的成熟,显示出重要的神经保护功效。
相反,二十四烷醇和三十烷醇就没有这个活性,二十八烷醇则呈现较弱的活性。
二十六烷醇可以极大减缓胆碱神经元的退化。
研究认为:这是由外源控制的长链脂肪醇产生活体内神经的营养作用,由此得出结论:采用该化合物低剂量服用有利于减少在阿兹海默症或中风等某些神经退化性失调症中的细胞损失。
主要用途1. 抗疲劳2. 抗肿瘤3. 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肠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4. 增强免疫力5. 保护神经、为神经提供营养,有利于神经再生。
6. 增强巨噬细胞的嗜菌活性●基本信息二十八烷醇通常存在于植物油蜡中,植物蜡是叶子、种子、果实、花、茎等表面的一种成分,可以保护身体免受虫害和疾病的侵害,并调节体内水分,使其不会蒸发过多。
因此,植物体内分泌物的成分是具有天然防御功能的最佳配方。
二十八烷醇被称为候鸟耐力的重要来源。
据说,候鸟之所以能够越过海洋改变栖息地,就是因为它们从植物的种子中摄取二十八烷醇,所以能够持续扇动数千公里的翅膀。
●二十八烷醇的历史二十八烷醇是世界公认的抗疲劳物质,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体能研究所的Thomas Kirk Creton博士于1949年发现并率先研究,并提出二十八烷醇具有以下主要作用:增进耐力、精力、体力;提高反应灵敏性;提高应急能力;促进性激素作用,减轻肌肉疼痛;改善心肌功能;降低收缩期血压;提高机体代谢率。
之后,又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对二十八烷醇的更多潜在功能进行了挖掘与临床实验。
●二十八烷醇对人体的主要功能1 - 增加耐力|:能量对于我们的所有运动(例如呼吸、视物和行走)都是必不可少的。
碳水化合物是三种主要营养素之一,可以产生这种能量。
当碳水化合物不作为能量使用时,它们会作为糖原储存在我们体内的肝脏和肌肉中,并在能量不足时使用。
目 录(截止2019年1月1日)序号内容页码1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名单1-2 2可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3 3新食品原料终止审查目录4-6 4公告、复函等明确为普通食品 / 不(宜)是普通食品的名单7-8 5出处、依据9-210类别明细出处备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药食同源)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卫法监发[2002]51号共计87种(另一说法是86种。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2014年的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官方正式发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卫法监发[2002]51号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卫法监发[2002]51号嗜酸乳杆菌、低聚木糖、透明质酸钠、叶黄素酯、L-阿拉伯糖、短梗五加、库拉索芦荟凝胶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低聚木糖2014年第20号有变更低聚半乳糖、副干酪乳杆菌(菌株号GM080、GMNL-33)、嗜酸乳杆菌(菌株号R0052)、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号R0011)、水解蛋黄粉、异麦芽酮糖醇、植物乳杆菌(菌株号299v)、植物乳杆菌(菌株号CGMCC NO.1258)、植物甾烷醇酯、珠肽粉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植物甾烷醇酯2014年第10号有变更蛹虫草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3号2014 年第10 号有变更菊粉、多聚果糖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5号γ-氨基丁酸、初乳碱性蛋白、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植物乳杆菌(菌株号ST-Ⅲ)、杜仲籽油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2号茶叶籽油、盐藻及提取物、鱼油及提取物、甘油二酯油、地龙蛋白、乳矿物盐、牛奶碱性蛋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8号DHA藻油、棉籽低聚糖、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花生四烯酸油脂、白子菜、御米油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3号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诺丽果浆、酵母β-葡聚糖、雪莲培养物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9号蔗糖聚酯、玉米低聚肽粉、磷脂酰丝氨酸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5号蔗糖聚酯2012年第19号有变更新资源食品类别明细出处备注雨生红球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7号翅果油、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号元宝枫籽油、牡丹籽油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9号玛咖粉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3号蚌肉多糖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2号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小麦低聚肽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6号菊芋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6号菊粉的原料人参(人工种植)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7号蛋白核小球藻、乌药叶、辣木叶、蔗糖聚酯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9号茶树花、盐地碱蓬籽油、美藤果油、盐肤木果油、广东虫草子实体、阿萨伊果、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卫生部公告2013年第1号裸藻、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丹凤牡丹花、狭基线纹香茶菜、长柄扁桃油、光皮梾木果油、青钱柳叶、低聚甘露糖卫计委公告2013年第10号显齿蛇葡萄叶、磷虾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卫计委公告2013年第16号壳寡糖、水飞蓟籽油、柳叶蜡梅、杜仲雄花、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6号塔格糖、奇亚籽、圆苞车前子壳、蛹虫草、植物甾烷醇酯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0号塔罗油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0号植物甾烷醇酯的原料线叶金雀花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2号茶叶茶氨酸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15号番茄籽油、枇杷叶、阿拉伯半乳聚糖、湖北海棠(茶海棠)叶、竹叶黄酮、燕麦β-葡聚糖、清酒乳杆菌、产丙酸丙酸杆菌、低聚木糖卫计委公告2014年第20号乳木果油、(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宝乐果粉、N-乙酰神经氨酸、顺-15-二十四碳烯酸、西兰花种子水提物、米糠脂肪烷醇、γ-亚麻酸油脂(来源于刺孢小克银汉霉)、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木姜叶柯卫计委公告2017年第7号黑果腺肋花楸果、球状念珠藻(葛仙米)卫健委公告2018年第10号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类别明细出处备注一、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Bifidobacterium lacti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德氏乳杆菌乳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Lacti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三、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卫办监督发〔2010〕65号1.传统上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菌种允许继续使用。
2玉米花粉3松花粉4向日葵花粉5紫云英花粉6荞麦花粉7芝麻花粉8高梁花粉9魔芋10钝顶螺旋藻11极大螺旋藻12刺梨13玫瑰茄14蚕蛹15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6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 17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18叶黄素酯Lutein Esters19L-阿拉伯糖L-Arabinose20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21库拉索芦荟凝胶Aloe Vera Gel22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 23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24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25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26水解蛋黄粉Bonepep27异麦芽酮糖醇Isomaltitol28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0植物甾烷醇酯Plant stanol ester31珠肽粉Globin Peptide32菊粉Inulin33多聚果糖Polyfructose34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35初乳碱性蛋白Colostrum Basic Protein36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37共轭亚油酸甘油酯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Glycerides38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9杜仲籽油Eucommia ulmoides Oliv. Seed Oil 40茶叶籽油Tea Camellia Seed Oil41盐藻及提取物Dunaliella Salina (extract)42鱼油及提取物Fish Oil (extract)43甘油二酯油Diacylglycerol Oil44地龙蛋白Earthworm Protein45乳矿物盐Milk Minerals46牛奶碱性蛋白Milk Basic Protein47DHA藻油DHA Algal Oil48棉籽低聚糖Raffino-oligosaccharide49植物甾醇Plant sterol ester50植物甾醇酯Plant sterol51花生四烯酸油脂Arochidonic Acid Oil52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L.)DC53御米油Poppyseed oil54玫瑰花Rose rugosa cv. Plena55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56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57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 L.58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cv.Acutifolia 59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 Tuyama 60显脉旋覆花(小黑药)Inula nervosa wall.ex DC.61诺丽果浆Noni Puree62酵母β-葡聚糖Yeast β-glucan63雪莲培养物Tissue culture of Saussurea involucrata 64蔗糖聚酯Sucrose Ployesters65玉米低聚肽粉Corn oligopeptides powder66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67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68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69水苏糖70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71翅果油Elaeagnus Mollis Diels Oil72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Calcium β- hydroxy -β- methyl butyrate(CaHMB)73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74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75乳酸乳球菌双乙酰亚种76元宝枫籽油Acer truncatum Bunge Seed Oil 77牡丹籽油Peony Seed Oil78玛咖粉Lepidium meyenii Walp79蚌肉多糖Hyriopsis cumingii polysacchride80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81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 (Lour.)Merr82大麦苗Barley Leaves83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Medium- and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 oil 84小麦低聚肽Wheat oligopeptides85抗性糊精Resistant Dextrin86菊芋87人参(人工种植)Panax Ginseng C.A.Meyer88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89乌药叶Linderae aggregate leaf90辣木叶Moringa oleifera leaf91蔗糖聚酯Sucrose Ployesters92梨果仙人掌Opuntia ficus-indica(Linn.)Mill93茶树花Tea blossom94盐地碱蓬籽油Suaeda salsa seed Oil95美藤果油Sacha Inchi Oil96盐肤木果油Sumac Fruit Oil97广东虫草子实体Cordyceps guangdongensis98阿萨伊果99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100裸藻Euglena gracilis101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D-Fructose 1,6-diphosphate trisodium salt 102丹凤牡丹花103狭基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Buchanan-Hamilton ex D.Don)H.Hara var.gerardianus(Bentham)H.Hara104长柄扁桃油Amygdalus pedunculata Oil 105光皮梾木果油Swida wilsoniana Oil 106青钱柳叶107低聚甘露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 108显齿蛇葡萄叶109磷虾油Krill Oil110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111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112水飞蓟籽油Silybum marianum Seed oil113柳叶蜡梅Chmonathus salicifolius S.Y.H 114杜仲雄花Male flower of Eucommia ulmoides 115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116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117塔格糖Tagatose118奇亚籽Chia seed119圆苞车前子壳Psyllium seed husk120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121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122植物甾烷醇酯Plant stanol ester123线叶金雀花124茶叶茶氨酸Theanine125海藻糖126番茄籽油Tomato Seed Oil127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 128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129湖北海棠(茶海棠)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 leaf130竹叶黄酮Bamboo leaf flavone131燕麦β-葡聚糖Oat β-glucan132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133产丙酸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 134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135小牛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vitulinus136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137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rnosus138发酵乳杆菌CECT5716Lactobacillus fermentum139短双歧杆菌M-16V Bifidobacterium breve140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141乳木果油Shea butter (Sheanut oil, Shea oil) 142(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Zeaxanthin143宝乐果粉Borojo powder144N-乙酰神经氨酸Sialic acid145顺-15-二十四碳烯酸Cis-15-Tetracosenoic Acid 146西兰花种子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Seed of Broccoli 147米糠脂肪烷醇Rice bran fatty alcohol148γ-亚麻酸油脂(来源于刺孢小克银汉霉)Gamma-linolenic Acid Oil149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Calcium β- hydroxy -β- methyl butyrate(CaHMB)150木姜叶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 folium151黑果腺肋花楸果Black chokeberry152球状念珠藻(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153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 154明日叶Ashitaba stem and leaf 155枇杷花Loquat flower156瑞士乳杆菌 R0052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R0052 157婴儿双歧杆菌 R0033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R0033 158两歧双歧杆菌 R0071Bifidobacterium bifidum R0071159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160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161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162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subsp.Kefiranofaciens163β-1,3/α-1,3-葡聚糖β-1,3-/α-1,3-glucan164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165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gaditana 166鼠李糖乳杆菌MP108Lactobacillus rhamnosus MP108167食叶草Rumexpatientia L. ×Rumextianshanicus A.Los168关山樱花Kanzan flower169吡咯并喹啉醌二钠盐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disodium(PQQ)salt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7号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乳制品、保健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各类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1.2克/天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保健食品原料≤200 毫克/天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焙烤食品、乳制品、饮料、即食谷物、冷冻饮品、调味品和糖果,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12 毫克/天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各类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饮料类、酒类≤4.5克/天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各类食品≤30克/天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婴幼儿食品、乳制品、饮料、焙烤食品、糖果≤15克/天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乳制品、保健食品、饮料、饼干、糖果、冰淇淋,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保健食品原料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保健食品原料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乳制品、冷冻饮品、豆类制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及其制品(包括类巧克力和代巧克力)以及糖果、焙烤食品、饮料类、果冻、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1克/天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各类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100克/天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乳制品、保健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饮料类、冷冻饮品、保健食品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植物油、植物黄油、人造黄油、乳制品、植物蛋白饮料、调味品、沙拉酱、蛋黄酱、果汁、通心粉、面条和速食麦片<5克/天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保健食品原料≤3克/天2009年 第5号各类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15克/天2009年 第5号儿童奶粉、孕产妇奶粉≤8.4克/天2009年 第12号饮料、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糖果、焙烤食品、膨化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新食品原料名单与功效汇总新食品原料指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的以下物品(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二)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三)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四)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新食品原料应当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且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
中文名称功效纳豆激酶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软化和增加血管弹性等作用透明质酸钠广泛应用于高档化妆品行业,用于眼干燥综合症。
叶黄素酯补充眼睛黄斑区色素,预防AMD,增强免疫菊粉控制血脂,降低血糖,促进矿物质吸收,增殖有益菌,防便秘植物甾醇酯降血脂,应用于乳制品、焙烤制品、香肠、植物油、果汁植物甾醇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的心脏病,治疗溃疡、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是甾体药物和维生素D3的生产原料。
酵母β-葡聚糖抗辐射、中和化学毒素作用,修复细胞,调节血脂,抗肿瘤燕麦β-葡聚糖降低胆固醇;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癌;改善肠道;美容针叶樱桃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特有的抗衰老因子(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雨生红球藻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含有较高含量花青素水苏糖调节肠道pH值、灭杀致病菌,阻遏腐败产物生成,抑制内源致癌物的产生和吸收玛咖粉对人类健康、繁衍、对抗衰老、提供生命动力的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辣木叶降血糖、降脂、降压、抗肿瘤阿萨伊果抗氧化;‘紫色黄金’磷虾油对心血管,神经,骨骼和关节,视力,皮肤保健等。
壳寡糖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肠道组织形态,增强免疫力奇亚籽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圆苞车前子壳补充膳食纤维,润肠通便低聚果糖低热量,防龋齿,增殖益生菌,降低胆固醇,促进钙吸收,防治腹泻和便秘。
魔芋排毒、减肥、通便、洁胃、降血糖等作用黑果枸杞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明目作用,改善睡眠水解蛋黄粉可以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并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成;激活骨骼自身的原动力、促进骨骼的伸长;促进骨骼的钙质沉结,强化骨骼的韧性;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维持骨量的平衡。
新食品原料相关资料汇总(新食品原料目录更新至2018年6月)“国内外食品标签标识要求及职业打假应对”培训班第二期9月13-14日北京举办,大咖讲授,经典案例,精准培训,为您答疑解惑!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第一个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为,中国药材公司及开封中药厂生产的“少林可乐”(卫新食准字(88)第01号)。
从新资源食品到新食品原料,已有30多年的历程。
2007年以前我国批准的国产新资源食品数量为69个,2007年以后批准的有102个。
(详细资料请参下文《新食品原料目录》)本文试图从新食品原料的定义及判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生产标示要求、公告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可以对新食品原料形成一个整体认知,并可以指导实际工作。
由于水平有限,并欢迎各位同仁批准指正!什么是新食品原料?按照《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的定义: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的以下物品:(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二)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三)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四)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新食品原料应当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且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
传统食用习惯是指某种食品在省辖区域内有30年以上作为定型或者非定型包装食品生产经营的历史,并且未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0年历史如何判定?通过正式发行或者专业图书馆保存的历史证明文献资料,其中记录有关原料食用历史记录的文字资料;相关行业协会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某种食品在省管辖区域内有传统食用习惯。
需要注意事项的是,网络平台中对相关原料历史的记载应当审慎采纳。
记录于专业网站或者省级以上政府网站的文献资料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相关依据。
而大众网络平台(如百度、谷歌等)并非是记录某种食品原料生产经营历史的专业网站,其中记录的文献资料不宜作为认定的依据。
什么不是新食品原料?以下情形不属于新食品原料的申报范围:(一)不具有食品原料特性;(二)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的;(三)国家卫生计生委已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四)其他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新食品原料管理要求的。
新食品原料目录表(注意使用范围、添加量、食用限量、不适宜人群)1、番茄籽油2、枇杷叶3、湖北海棠(茶海棠)叶4、竹叶黄酮5、燕麦β-葡聚糖6、清酒乳杆菌7、海藻糖8、茶叶茶氨酸9、线叶金雀花10、塔格糖11、奇亚籽12、圆苞车前子壳13、罗伊氏乳杆菌(菌株号DSM17938)14、蛹虫草15、壳寡糖16、水飞蓟籽油17、柳叶蜡梅18、杜仲雄花19、乳酸片球菌20、戊糖片球菌21、磷虾油22、马克斯克鲁维酵母23、显齿蛇葡萄叶24、裸藻25、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26、丹凤牡丹花27、狭基线纹香茶菜28、长柄扁桃油29、光皮梾木果油30、青钱柳叶31、低聚甘露糖32、茶树花33、盐地碱蓬籽油34、美藤果油35、盐肤木果油36、广东虫草子实体37、阿萨伊果38、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39、蛋白核小球藻40、乌药叶41、辣木叶42、梨果仙人掌(米邦塔品种)43、人参(人工种植)44、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45、小麦低聚肽46、抗性糊精47、平卧菊三七48、苦丁茶49、大麦苗50、蚌肉多糖51、玛咖粉52、元宝枫籽油53、牡丹籽油54、翅果油55、γ-亚麻酸油脂(来源于刺孢小克银汉霉)56、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57、木姜叶柯58、雨生红球藻59、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60、水苏糖61、磷脂酰丝氨酸62、蔗糖聚酯63、玉米低聚肽粉64、金花茶65、显脉旋覆花(小黑药)66、诺丽果浆67、酵母β-葡聚糖68、雪莲培养物69、针叶樱桃果70、DHA藻油71、棉籽低聚糖72、植物甾醇酯73、植物甾醇74、花生四烯酸油脂75、白子菜76、御米油77、玫瑰花(重瓣红玫瑰)78、凉粉草(仙草)79、茶叶籽油80、盐藻及提取物81、鱼油及提取物82、甘油二酯油83、地龙蛋白84、乳矿物盐85、牛奶碱性蛋白86、酸角87、γ-氨基丁酸88、初乳碱性蛋白89、共轭亚油酸90、共轭亚油酸甘油酯91、植物乳杆菌(菌株号ST-Ⅲ)92、杜仲籽油93、菊粉94、多聚果糖95、低聚半乳糖96、副干酪乳杆菌(菌株号GM080、GMNL-33)97、嗜酸乳杆菌(菌株号R0052)98、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号R0011)99、水解蛋黄粉100、异麦芽酮糖醇101、植物乳杆菌(菌株号299v)102、植物乳杆菌(菌株号CGMCC NO.1258)103、植物甾烷醇酯104、珠肽粉105、发酵乳杆菌106、短双歧杆菌M-16V107、凝结芽孢杆菌108、小牛葡萄球菌109、木糖葡萄球菌110、肉葡萄球菌111、低聚木糖112、透明质酸钠113、叶黄素酯114、L-阿拉伯糖115、短梗五加116、库拉索芦荟凝胶117、油菜花粉118、玉米花粉119、松花粉120、向日葵花粉121、紫云英花粉122、荞麦花粉123、芝麻花粉124、高粱花粉125、魔芋126、钝顶螺旋藻127、极大螺旋藻128、刺梨129、玫瑰茄130、蚕蛹131、蝉花子实体(人工培植)132、黑果腺肋花楸果133、球状念珠藻(葛仙米)134、乳木果油135、(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136、N-乙酰神经氨酸137、宝乐果粉138、顺-15-二十四碳烯酸139、西兰花种子水提物140、米糠脂肪烷醇141、β-1,3/α-1,3-葡聚糖142、二氢槲皮素143、鼠李糖乳杆菌MP108144、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gaditana)2007年以前未补充。
乳木果油等10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新型食品原料的出现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份关于10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其中包括乳木果油等。
乳木果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油,它的原料来自乳木果树,也称为油棕树,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植物。
乳木果油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症,抗炎症,抗菌等。
此外,公告中还提到了其他9种新型食品原料,如芝麻油、芝麻粉、芝麻酱、芝麻糊、芝麻糊精、芝麻糊精油、芝麻糊精油酯、芝麻糊精油酯酸和芝麻糊精油酯酸酯。
芝麻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油,它的原料来自芝麻,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植物。
芝麻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症,抗炎症,抗菌等。
此外,还有其他7种新型食品原料,如芝麻粉、芝麻酱、芝麻糊、芝麻糊精、芝麻糊精油、芝麻糊精油酯和芝麻糊精油酯酸。
芝麻粉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粉,它的原料来自芝麻,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植物。
芝麻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症,抗炎症,抗菌等。
总之,这10种新型食品原料都具有营养价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症,抗炎症,抗菌等。
因此,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告
2008年第20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低聚半乳糖、副干酪乳杆菌(菌株号GM080、GMNL-33)、嗜酸乳杆菌(菌株号R0052)、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号R0011)、水解蛋黄粉、异麦芽酮糖醇、植物乳杆菌(菌株号299v)、植物乳杆菌(菌株号CGMCC NO.1258)、植物甾烷醇酯、珠肽粉为新资源食品。
上述10种新资源食品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
特此公告。
附件:10种新资源食品目录.doc
二○○八年九月九日
附件 10种新资源食品目录一、低聚半乳糖
二、副干酪乳杆菌(菌株号GM080、GMNL-33)
五、水解蛋黄粉
六、异麦芽酮糖醇
七、植物乳杆菌(菌株号299v)
八、植物乳杆菌(菌株号CGMCC NO.1258)
九、植物甾烷醇酯。
神经酸压片糖果(顺一15一二十四碳烯酸)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神经酸压片糖果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神经酸粉(顺-15-二十四碳烯酸)、食品添加剂木糖醇为原料,经混合、压片、分装、检验、外包装等工序制成的神经酸压片糖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2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木糖醇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73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榶果GB 174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糖果巧克力生产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SB/T 10347 糖果、圧片糖果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卫计委关于乳木果油等10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 2017年第7号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3.1.1 神经酸(顺一15一二十四碳烯酸):应符合原卫计委关于乳木果油等10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 2017年第7号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