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民歌演唱技巧之我见

我国民歌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民族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演唱艺术。本文从六个方面對民歌演唱技巧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认为民歌演唱在技巧上应力求多元性,取百家之长,使之丰富多彩,富于感染力。

标签:民歌;唱法;润腔;风格;借鉴

我国民歌的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甚多。受到我国地域限制和民族风情的影响,各个民族民歌演唱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特点、演唱手法和歌唱技巧。在民歌演唱中,民族语言、民族唱法都存在差异,并且表演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在进行民歌演唱时,演唱者除了要掌握声乐技巧外,还应当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特性进行了解,区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民歌,采用不同的演唱技巧。

1 正确的呼吸

呼吸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技术环节,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要想提高民歌演唱技巧,首先需要研究和学习流传于我国民间的歌唱呼吸法。在我国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就已利用医学知识,对歌唱呼吸作了科学的总结:善歇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问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我国古代文献中也有“气动则声发,气沉于底则贯于顶”的记载,这说明传统民歌的演唱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已经非常精深了,形成了吸气深、存气满、运气通、用气灵的演唱方法,并具备柔气、送气、提气、沉气、弹气、顿气、停气、收气等技巧特点。其次,演唱者还应学习民族传统声乐演唱方法的一些规律,如轻、重、强、弱、徐、疾、连、断、抑、扬、顿、挫之法。如:蒙古族长调歌曲,节奏缓慢、气息悠长,演唱者需要具备充足的气息来支撑,使呼出的气息保持连贯的声音线条,主要的演唱技巧在于丹田气(横膈膜)的科学运用。

2 准确的咬字与吐字

语言是形成民歌演唱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歌唱艺术中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各类民歌都有其特定的曲调,并以咬字清晰、行腔圆润、注重咬字与吐字的抑、扬、顿、挫为宗旨。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母语、发音、行文、修辞特点。这些都是民歌演唱者在艺术实践中去了解、学习、掌握的要素。

歌唱中咬字是指口腔在咬字头时的力量,吐字是指字腹到字尾的过程。我国《乐府传声》中说:“唱词不清,此交代不明也。何为交代,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下一字,则字字清楚。如一字未尽,或已尽而未收足.或收足而交界处未能划断,或划断而下字之头未能矫正,皆为交代不清。”我国的民族民间唱法与国内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民族民间唱法中。把咬字、吐字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做到“字正腔圆”。在我国传统戏曲和曲艺中,有一条理论叫“以字行腔”,它既是一条审美标准,又是一种训练方法,演员们在舞台上吐字清晰讲究,语言生动优美,行腔圆润妥贴,被誉之谓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

民歌演唱艺术是属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一种,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它还包括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演唱等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民歌演唱也就是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民族唱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来的十余年,我国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分为三种唱法,民族唱法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说唱、民间民俗歌舞演唱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而一切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歌,它们都是植根于深厚的民歌基础之上。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数千年古老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歌作为人民大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发展至今。依据考古发现,相传在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了《候人猗兮》的情歌和狩猎的《弹歌》。几千年来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它的题材几乎包罗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和反映了人民的性格、感情与理想、追求。民歌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编年史。在千百年来的演唱实践中,民歌又逐渐形成了各种风格特色的音乐体裁,诸如:号子、山歌、小调、叙事歌、风俗歌、儿歌、宗教歌等等。由于我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语言声调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俗、民间风尚不同,也使民歌的旋律调式、吐字行腔和韵味清调、感情表达的风格各有不同,形成各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色彩。同是一首山歌,地处西北高原的民族则音调跌宕起伏、高亢宏亮,而在江南平川的鱼米之乡则音调多为悠扬宛转、清新秀丽。同为一首表现少女追求爱情生活、寄情于为情人绣荷包的抒情小调《绣荷包》;云南的《绣荷包》是委婉清秀,四川的《绣荷包》是高亢活泼,而山西的《绣荷包》则是二者兼而有之,明快起伏、热情亮丽。我国如此多姿多彩浩瀚的民歌演唱,数千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流传发展、衍生变化。由生活劳动中的简单原始的哼唱到载歌载舞,有情节、有声色的表演,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特别是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新中国解放后的十七年里,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得到了根本的变化和巨大的发展,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为中国老百姓服务,为中国听众所接受,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在表现时代精神、人物风格和反映社会风貌、乡土人情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引进了外来的西洋声乐艺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融汇贯通,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演唱人才,象郭兰英、王昆、胡松华、王玉珍、郭颂、马玉涛等。他们运用熟练的声乐技巧。将优美的声音、清晰的语言、真实的感情三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并且出现了不少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优秀民族歌剧,象《白毛女》、《刘胡兰》、《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使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唤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但是,众所周知的十年浩劫,却使民歌演唱艺术这株正待盛开、怒放的花蕾遭到了几乎毁灭的摧残,整个文化艺术变成了万马齐喑的惨淡局面,形成了一段历史的空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加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变化、蒸蒸日上的向前发展。党和国家号召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倡严肃高雅艺术,为民歌演唱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减除了矛盾、增添了动力,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由于广大文艺、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解除了思想隔核和精神束缚,并通过对外的交流学习和自身的学习深造、实践提高,给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展示了新的局面,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花春的新时期,使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平腔唱法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 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 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 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 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 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

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字和“ 哇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 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 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e2 与b2 之间,近似呼喊。 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 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 在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中,把船工的性格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 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就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体现。 这种音往往时值较短,音域较高。 演唱这种长音后面的短装饰音时要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又短又重的音,就用假声演唱。 这样唱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 陕北民歌中这种甩腔一般都在句首,信天游中较多见。

新民歌形势下民通唱法修订本

华夏处处有新声新曲新音中国红 ——简析新民歌形势下的民通唱法摘要:本文由新民歌发展的流变,尝试概括了民族新唱法的一些特征及其各个时期不同流派民歌演唱风格及其代表人物,并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关于“民族新唱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出当今所谓的“民通唱法”只是民族新唱法的一个派别,并不能称作是民族唱法的一种。并结合以上观点对民通唱法的走向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民歌;民族新唱法;民通唱法 Analysis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Public Folk Singing Qualcomm Abstract:This paper by the new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folk songs, try to summarize the new national singing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different schools andfolk vocal style and its representative, and lists a large number of facts show that on the "new national singing" the accuracy and science, put forward in today's so-called "people pass singing" is just singing a new ethnic factions, and should not known as a national singing. Combined with the views of the people pass over the direction of singing briefly to do some analysis. Key words:new folk songs; national new singing; people pass Singing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和引领时尚已成为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观念。在音乐领域里,很多人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创作出许多具有时代感和视听性较强的新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音乐人、新歌手。当前,在民歌唱法领域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部分歌者在原有民歌唱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流行元素,把歌曲演绎的时尚化,迎合了大众的听觉审美习惯,而被大众所接受,于是,我们便把这种演唱方法冠之为“民族新唱法”,“民通唱法”则是其唱法

民歌鉴赏

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内容摘要】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里,民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要深入了解各地方人民的生活,就要从当地民歌谈起。文中以《高亢的西北腔》为例,通过感受、体验西北三首不同地方的民歌音乐情绪,对民歌,西北民歌的体裁以及三首民歌旋律曲调的分析,浅谈西北民歌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民歌;西北民歌;音乐文化; 正文: 民歌时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时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作为一名西部的回族回族音乐教育与工作者,我当然要谈谈我们西北民歌了——我们民族的花儿了!。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主要产生于甘肃的洮岷、临夏和青海的东部农业区,是当地汉、

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藏族群众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花儿”的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信天游”的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西北民歌的骨干音是1 2 5 6,多为上行跳进,下行级进。 按传统说法,男歌手将女情人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故“花儿”又叫“少年”,(在青海)唱“花儿”也称“漫少年”。歌唱方式为独唱或对唱,演唱时即兴编词,声调高亢舒长。花儿的演唱不论是那个民族,都用汉语演唱,唱法有尖音(假声)和苍音(真声)之别,也有真假声并用者,一般男声多用假声,女声多用真声,男女齐唱对唱时,唱同等音高。花儿的词有着独特的格律,这种格律是区别“花儿”与其它民歌的显著标志。花儿的唱词格式多样,衬语十分丰富,曲体结构也有较多样式。 花儿除在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在农历四到六月间(以六月初最盛),选择风景秀丽、名山古刹坐落的地方,会期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两天。届时群众云集,对歌声此起彼伏,气氛颇为热烈。 花儿分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列,河湟花儿曲调丰富多彩,

民歌演唱主持词

民歌演唱主持词 篇一:民歌联唱串词 在锦绣的神州大地上,民歌唱出了万里山河那壮美的风姿,唱出了千古中华那博大的文明,唱出了长城风烟那春秋的史册,唱出了大漠边关那豪迈的雄浑,唱出了江南水乡那轻柔的美丽,唱出了丝绸之路那千年的历史,民歌是民族艺术的国粹,是炎黄子孙最喜欢听的歌,这歌声将随着中国新时代的东方朝阳,一起升腾在新世纪的文明中。 篇二:民歌大赛主持稿 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 主持词 品民歌韵味、展旅游风采 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王: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杜: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的现场!!! 洪: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风雪中欣然等待。 王: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范:在这灯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我们唱响激情的青春杜: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我们飞扬嘹亮的歌喉 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唱响时代的旋律

洪:我们踩着悠扬的旋律,展现动人的歌喉,放飞青春美丽的梦想杜:这,将是才艺的较量,更是信心和勇气的比拼 范:这,将是激情的燃烧,更是动感与活力的绽放王:今夜我们的舞台是音乐与星光交汇的海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看到你们手中的星光好吗? 范: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伴随那熟悉的旋律去放声高歌,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杜: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比赛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校团委谢荣成书记、星湖分团委何鸿书记,出席今天活动的我院领导有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旅游学院党总支曹勇书记、旅游学院党总支颜珂副书记、旅游学院院长助理王东强老师。 范:欢迎你们! 王: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旅游学院的部分教师代表和全体学生,欢迎大家的光临。 洪:同时,有请旅游学院陈天培院长上台为本次活动致辞。范:谢谢陈院长的精彩致辞。下面我宣布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第六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三届校园民歌大赛决赛正式开始! 王: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 欢迎你们的到来,本次大赛的评分标准,评委以10分制进行计算,歌曲内容占1分,音色音质占4分,演唱技巧占3分,仪表仪态占2分,由评委进行现场打分,求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我们将在舞台一侧的投影仪实时更新选手比赛得分情况。有请评委入席。 杜:雀之灵的优美飘逸,让人无不向往西南边陲的美,你听,丝丝的微风,已经将那朵朵的心雨渐渐吹来,首先请大家欣赏由特邀嘉宾,上届民歌大赛季军,王甜甜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彩云之南》,大家掌声欢迎! 王:在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从南疆的碧波到北国的胡杨,从东海的渔火到雪域的高原,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五十六族兄弟携手并肩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 内容摘要:文章将汉族民歌演唱的主要节奏形态归类为上板唱、散板唱、垛唱和急唱,并通过对具体演唱实例的分析提出了演唱要领。关键词:民歌节奏演唱民歌节奏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语音节律的基础上逐步提炼而来,语音本身的律动美是民歌旋律形成的基础;二是由于受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劳动、舞蹈、行进等活动本身的节奏特点形成部分民歌的基本节奏。不同类型的民歌的旋律节奏形态有不同的特点。如号子的节奏与所从事的劳动有关,节奏规整,节奏型的顿逗,适合劳动的气息运用,节奏重音突出;山歌的节奏大多自由、灵活,以散腔居多,即使板眼较规整,也常运用延长音记号,使歌手自由发挥,乐句的节奏型大多前短后长,句末有充分的长音是山歌节奏的显著特点;小调的节奏、节拍既规整又灵活多变。民歌旋律总是在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节奏驱动下,体现丰富的表现力。论文百事通演唱者了解民歌节奏的特点,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现旋律节奏的长短、疏密、连断等变化,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 1.上板唱 上板唱的作品的节拍形态是规整的,演唱速度基本一致。号子、小调、舞歌大多属于此类节拍。其中多数为偶数拍,如2/4、4/4等,节奏的律动特点稳定,强弱对比性较大。上板唱中,小调和号子的节奏处理方式有很大区别。由于号子与生产劳动直接相关,音乐中总带有有关劳动方式的节奏特点,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密切吻合,节拍规则整齐,律动感强,出现有规律的、效果突出的强音。其演唱应着重体现音乐紧凑、曲调方整、有较强的推动力的特点,还常根据不同的劳动形式加入了气息声和叹息声。上海码头工人的《杠棒快步号子》是一首歌腔化的劳动呼号,其演唱与自然劳动呼号很相近,起腔和落腔都用很强的气息和大滑音,演唱者要按劳动的节奏调整呼吸,同时在用腔时把气息顶上去,借此来调动全身的力量。作品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甲、乙二人唱腔交接的地方,起腔者大幅度上滑,落腔者大幅度下滑,演唱上都用很强的气流,造成音乐的推动力和强烈的气氛。四川成都的《板车平路哨子》是用以切分音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与调整呼吸和精力的实用性功用要求有密切的联系。演唱时,第一拍的后半拍加重音,与脚步节奏错开,第二拍休止处换气。小调也有上板唱,但不像号子那样有明显的律动性,节拍感也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小调的演唱虽然也受规整节奏的制约,但演唱上更着重体现音乐的流畅性,多使用圆滑的连音唱法,节奏重音则不宜过分强调。如江苏扬州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歌词的节奏很规整,歌曲中4/4拍的节拍重音与歌词的词拍重音相一致,前三句都是两小节为一个乐句,第四句由于最后一个字的拖腔的运用扩展了一小节。演唱时节奏很平稳,着重体现乐句整体的流畅感,并不刻意强调节奏重音。云南的《扬调》是一首云南花灯中舞霸王用鞭时常用的曲牌,旋律在平行、级进的基础上多用跳进,由于受舞蹈表演因素的作用,音乐的速度较快,节奏十分活跃,2/4拍的强弱布局突出,演唱时要注意随舞蹈的律动感来突出小节重音。上板唱中,有时也有多种节拍混合的形式。浙江民歌《青丝鸟》是2/4、3/4两种节拍的混合,歌曲中倾诉了传统妇女生活中的悲苦,音乐与口语很接近,装饰较少,但地方特点鲜明,很好地表现了一个天真幼稚、初涉人世的农村姑娘的性格。由于歌词词拍不很规整,所以音乐采用了两种节拍的混合与之相适应。虽有一定的节拍规律,但总体上有一种不稳定感,演唱时要着重体现这种疏密相间、不同节拍重音交错的特

浅谈民歌演唱的二度创作

浅谈民歌演唱的二度创作 发表时间:2010-07-01T09:21:39.450Z 来源:《戏剧之家》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付威[导读] 民歌演唱艺术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民歌演唱艺术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一首好歌,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从纸面上立在舞台上,使听众受到感染并广泛流传,深入人心。因此,民歌演唱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心灵唱好民歌。 一、充分理解歌词和曲谱的内涵,让作品“立”起来 歌词和音乐是词曲作者智慧的结晶,充满着辩证的统一。但同时她们又是静止的,摆在纸面上的。让一首好歌变成立体的、有型的、充满活力且经久不衰、甚至成为经典,演唱者首先必须做到的是理解词曲的内涵,把词曲作者蕴藏在音符之中的深情厚意挖掘出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从历史的、现代的、民族的不同背景理解作品的意义。这就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粗知天文地理,略懂古今中外,有较丰厚的阅历和经历。好学上进,多方吸取知识营养。对西方音乐和美声唱法有个大致的把握。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多民族歌曲的演变过程等知识都广泛涉猎,对民族唱法的速度、音色、语气、润腔等知识把握准确。把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变成自己的创作灵感。在理解消化词曲的过程中,发挥音乐的想象力,把自己幻化为词曲的意境角色,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身临其境,演唱出来就会情真意切,音乐角色也会栩栩如生。一个作品就会变无形为有型,立在舞台上,刻在历史上。 二、正确运用声音,演唱出民族风格,让作品“美”起来 民歌演唱者在演绎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作品时,需要不同的声音方式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民歌的“美”用声音表达出来。这是民歌演唱二度创作的重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语言、声调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民间风尚不同,也使民歌的旋律调式、行腔韵味各有不同,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时政歌、生活歌、多民族的情歌等音乐体裁演唱风格截然不同。把不同的民歌唱出不同的风格,听起来很美、很醉人、很感人,需要演唱者有扎实的功底,有独到的技巧,把声音表达得贴切,火候掌握得适当,体现出民歌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音乐是无形的时间艺术,民歌的特点更突出一些,民歌演唱者必须在诠释词曲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和理解作品的风格,然后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和风格把作品二度创作出来,无论是“原生态”民歌,还是少数民族的小调、情歌、山歌、儿歌,都会用不同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作品的丰富内涵,歌唱者在具备了美妙的声音之外,还要具有驾驭各种声音和角色的能力。比如草原上的民歌要具有穿透力;陕北民歌要高亢有力。再比如摇篮曲要柔和甜蜜;船工号子要整齐雄浑等等。演唱者要创造性地让作品“拔高”、“加粗”,使音乐的全部涵义得以诠释,让听众“一饱耳福”,回味无穷。 三、艺术处理恰到好处,演唱韵味十足,让作品“打”出去 对于民歌演唱来说、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包括演唱的速度、力度、音色、伴奏都十分重要。在艺术处理上,先把歌曲的性质定位,要控制演唱情绪,找到全曲的一条红线,确定演唱的高潮和层次,分清强弱、轻重、快慢的变化。确定哪节是铺垫,哪节是高点。民歌演唱也像写文章一样,“歌如看山喜不平”。高低错落,快慢有致,才能体现出作品的美感和动感。一首歌曲,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必须由演唱者在二度创作过程中去体会、去挖掘、去创造。对词曲理解得越深刻,演唱经验越丰富,所表达的民族韵味就越充分。民歌演唱的二度创作还要挖掘某些潜在的东西,好的演唱者要注意“弦外之音”,平铺直叙的演唱表达不出民歌的特点,只有在“吃透”,“拿准”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感情的需要在音调处理上,在换气、装饰音、颤音、滑音、倚音等方面很自然地运用和过渡,唱出民族的特点、地域的特点、语言的特点。在演唱中,演唱者要调整到兴奋和激动的状态,放弃一切杂念,以既充满激情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情感解放了,才能有自然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加完美的感情表达。声与情是辩证的统一,民歌演唱绝非只靠嗓子、气息和共鸣。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达到沁人肺腑的效果,作品才能“打”出去。实现民歌作品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的目的。

通俗歌曲的演唱技巧教学文案

通俗歌曲的演唱技巧

精品文档 通俗歌曲演唱及技巧的把握 在介绍了声乐演唱艺术的共通发声规律之后,我们再谈谈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对此,应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持通俗唱法者,应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的共通规律,努力改变自发式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的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从共通的科学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个性的依据。也就是说,每演唱一首歌曲时,从发音、共鸣部位到气息的流动等诸方面,为通俗歌曲的演唱寻找到合理性。改变纯模仿或盲目用嗓的习惯,从感性的用嗓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用嗓方式。其三,通俗唱法,无论其科学与否,作为一种用嗓流派早已形成,并为最广大的业余声乐爱好者所接受。由于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独特的演唱个性,亦在各类大赛及专业声乐领域里占有一席地位。因而,不可否认,这种演唱方法必有它的独到之处,我们声乐界应予以关注。 下面仅谈几点个人对通俗唱法发声特点的看法。 1.呼吸是根本 “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作为声乐演唱艺术之一的通俗唱法,同样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当它与歌曲情感、歌曲风格相结合时,更有其独特性。[呼吸的表演性] 不同的歌曲内容,蕴含着不同的情感。通俗唱法十分注重歌曲情感的强化与外化,而呼吸运用乃是关键。比如在表达十分悲痛伤感、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全闭合,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让观众(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中这一句:440610123222 其中“嘴”、“咽”二字,就可以用带点沙哑的声音去唱,以表现主人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加强声音的感染力。又如抒情性较强,表达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回忆时,呼吸要用得柔和均匀,与声带形成最佳配合,这种声音色彩柔美圆润,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体现了声乐上的技巧。如《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及《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等曲目的演唱,皆可用此法。另外,在表达激烈粗犷的情感时,呼吸深度与力度必须加强,在腰围横膈膜处形成强有力拉紧状态,声音才会有爆发力,发出几乎类似呼喊的声音色彩。如电影《红高粱》中两段插曲:《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好酒歌》等,这两首歌中旋律已退居次要的了,而情感的体现已近乎自然状态,也就是前面谈到的第二种体力劳动时心情紧张、情绪兴奋之极的呼吸状态。至于欢快轻松的情感,则要求气息的流动要轻便流畅,不可过于深沉,亦不需要更强的力度,如《轻轻地告诉你》、《茶山情歌》等。[关于“气声唱法”] 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样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 内容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也包括艺术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各民族的唱法在风格、演唱特点上也各有区别,民族声乐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各少数民族结合本民族语言、民歌音调特点,形成了各有特点的发声方法(俗称用嗓方法)。要保持和发展民族歌手的演唱风格,要求老师要根据歌手各自的嗓音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各人的具体条件去发展他们的个人演唱风格。 关键词:民族风格用嗓方法演唱风格 云南省地处富饶美丽的边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2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民歌,被人们称为民歌的海洋,是一个汇集多民族文化元素的聚宝盆。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民歌的多样性风格,使云南民歌百花园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这丰富的民族元素也为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与发展积淀 了厚重的基础。 云南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演唱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1.高亢明亮的真声唱法;2.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的假声唱法; 3.表现力强、感情丰富的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与传统的

民族唱法相比较,戏曲、曲艺、民歌都是以真假声演唱方法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一种演唱方法,现已成为中国主流民族声乐流派的代表。而云南少数民族唱法,在不脱离本民族语言、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下面笔者着重把这26年来在教学实践与教研交流中所掌握的几种云南独具特色的 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方法一一介绍。 一、云南省红河北岸江内彝族“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四腔白话)的演唱 1.江内彝族因与汉族杂居,有些曲式结构受到汉族民歌的许多影响。最有特点的用嗓方法就是真假声交替使用的技巧,要求歌者在演唱整首歌中,真假声转换要娴熟自如,不能让观众听到换声时出现的一点瑕疵,真假声的交替要天衣无缝。彝族“四腔”演唱技巧在长期的传承中早就自成一种套曲模式,有特定的演唱技巧,歌词格式具体到哪一腔唱几个字都有明确的规定,演唱时用汉语演唱。据彝族歌手白秀珍所讲,演唱海菜腔(四大腔之一)的第一腔时,首先是对气息的要求很高,要气沉丹田,第一腔整个乐句中不能换气,要一气呵成,并且第一腔在唱“ei”和“a”母音时都是用真声唱,用口腔共鸣居多,音色朴实而清脆,才能表现出“海菜腔”独有的爽朗流畅的特点。接着唱“i”音时突转假声,

民歌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民歌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2) 一、民歌的演唱形式的概念 (2) 二、民歌的艺术特征的概念 (3) 三、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分析 (3) 3.1 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的概述 (3) 3.1.1歌曲创作背景 (3) 3.1.2 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4) 3.1.3 独唱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4) 3.1.4 领唱、齐唱、合唱的演唱形式与艺术特征 (5) 四、与歌曲《走西口》演唱形式的对比 (5) 4.1 歌曲《走西口》的演唱形式的概述 (5) 4.1.1 民歌《走西口》——广为流传的《走西口》 (5) 4.1.2 二人台版本——唱腔最为悲凉最能引起共鸣的《走西口》 (6) 4.1.3 信天游版本——无奈中透着苍凉失落里夹着苦涩的《走西口》 (6) 4.1.4 京剧版本——作为国粹使其上升一个艺术高度的《走西口》 (6) 五、结论 (7) 六、参考文献 (8) 七、后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摘要 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文学和音乐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 民歌是最早形成的音乐体裁之一。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并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体系,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具特色的艺术形态中, 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唱千年而不衰。民歌闪耀着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 炽热的情感, 深刻的思想。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独具迷人的魅力。它是广大劳动人民社会生活、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诚的流露和表白。它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歌唱爱情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 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共同的艺术特征。民歌做为艺术家园中的一分子, 共同遵循着艺术的本质规律, 以中国民歌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鲜明艺术形象, 倾诉深刻的思想, 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关键词:民歌、演唱形式、艺术特征

(完整版)民歌唱法练声方法

民歌唱法练声方法 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下面整理了民歌唱法练声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民歌唱法练声方法01一气沉 若想使高音唱得轻松而又明亮干净,气息支持当然是基础,关键是气息的位置,音越高,气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时候总有一个通病,气息浮至胸腔,所以气紧,不自觉的伸下巴,所以气不畅顺,唱罢喉咙不可避免的发炎.所以气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质好坏则取决于自身的生理条件,对音乐的领悟以及正确方法的使用. 二舌平 口腔是气息流出人体的最后一个关卡,若舌卷或缩,自然会堵住气息的通道,不仅高音上不去,而且气息和舌的对抗会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轻抵下牙齿为最佳.如果已经养成了这个坏习惯,介绍一种方法,在练声的时候含上一颗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动弹,而且能成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一但习惯之后,不再用糖的帮助的时候,你会明显觉得收放自如.不过这个过程很苦,要坚持.

三腰部力量 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正确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气息,所谓气息,说得通俗点,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条件很好,高音亮而饱满,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唱高音时总会觉得音站不稳,摇摇摆摆,老是不听指挥.就像一个物体能够稳当的摆放在一个地方,必然是因为它有一个支点.而我们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点.当一个人打呵欠的时候,就是拥有歌唱最佳状态的时候,不仅喉咙完全放开,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有兴趣者可以多多体会.当然坚持练习仰卧起坐更是一个直接锻炼腰部力量的方法. 四共鸣 一次好的发声不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颅腔和胸腔的共鸣.泛音产生于颅腔,使音色饱满,胸腔的共鸣则使音色浑厚.高音用得较多的是颅腔的共鸣,中低音则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鸣.一般人都觉得唱歌最难的就是高音,其实不然. “你能够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弹弓,你能够往后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发的高音力量.当这三个腔体都能互相配合的时候,那就真是如鱼得水,天籁之声. 五情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发音技巧中怎么会有情?对所有作品的演绎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纵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是枉然.因为,歌唱,本来就发源于人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释放.从现在的国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音乐典藏】 (本播放器由陈卫刚先生制作,感谢) 专辑英文名: The most enchant melodi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专辑中文名: 民歌联唱200首 别名: 中国唱片金牌歌典 艺术家: 群星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专辑介绍: The Most Enchant Melodl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本系列产品后期带采用当今高技术品质HDCD压缩技术处理,诚为试音级唱片发烧经典,超值珍藏。 中国动人民歌最具美感的经典片段大联唱,歌坛炙手明星演唱,全系列五张大碟浓缩二百首中国最受欢迎的经典民谣精华主旋,优美绝伦的美乐,不间断送入您的耳朵,美不胜收...... 专辑曲目: DISK1

01 采茶舞曲(浙江民歌调) 李玲玉 02 回娘家(河北民歌) 张彤 03 编花篮(河南民歌) 俞淑琴 04 崔咚崔(湖北民歌) 周友金 05 姑苏风光(江苏民歌) 赵莉 06 斑鸠调(江西民歌) 屠洪刚 07 崖畔上开花(陕西民歌) 李玲玉 08 蘑菇头号(浙江民歌) 周友金 09 赶小海(云南民歌) 赵莉 10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屠洪刚 11 猜调(周友金) 俞淑琴 12 小放牛(河北民歌) 屠洪刚俞淑琴 13 采花(四川民歌) 李玲玉 14 龙船调(湖北民歌) 俞淑琴周友金 15 采茶谣(江西民歌) 赵莉 16 牧歌(内蒙古民歌) 张彤 17 贵州山歌(贵州民歌) 赵莉屠洪刚 18 无锡景(江苏民歌) 李玲玉 19 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 周友金 20 挂红灯(内蒙古民歌) 俞淑琴 21 秋收(陕西民歌) 赵莉张彤 22 大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屠洪刚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

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境北山(位于凤翔、耀县、韩城一线)以北广大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它按体裁主要分号子、小调、山歌和儿歌四大类。陕北民歌中最常见、最典型、最富有特色的典型音调,是在五声(或七声) 徵、商、羽调式基础上,由调式主音及其上、下方五度音构成的双四度叠置音调,即是sol、do、re、sol、re、sol、la、re。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陕北民歌中常用的几种演唱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平腔唱法 指用真嗓演唱,或用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也可适当调整。 ①完全用真嗓演唱的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揽工歌》等。另一类是速度较快,音域不宽,铿锵有力,旋律线条较直的歌曲,如《天心顺》等。 ②用真假嗓结合方法演唱的陕北民歌 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又因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优秀的陕北民歌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

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但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特别是信天游的长音较多,而且长音一般都在高音区,借助假声使长音听起来更加结实而明亮。例如大家熟悉的信天游《赶牲灵》这首歌,不仅在长音处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而且在"上" 字和" 哇" 字的第二个音"sol" 上也用这种方法来演唱。有些音域偏高的歌曲,一开始就要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在《船夫曲》这首号子曲中,由于起音就在e2、a2 而且全曲高度基本保持在e2 与b2 之间,近似呼喊。只有用这种方法演唱,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其音乐的内容。创作和演唱这首民歌的老船工李思敏在演唱这首民歌时,不仅让人领略到了黄河船工坚毅、粗犷、奋力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歌声中也透出一股宣泻、悲凉、凄苦的滋味。在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演唱中,把船工的性格一览无余地表现了出来。 ③以假声为主的甩腔演唱 陕北人在叫人或在平常的说话中有拉长音的习惯,而且在呼喊较远的人时,往往在长音后面的最后一个字上加一个重音。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就是这种语言习惯的体现。这种音往往时值较短,音域较高。演唱这种长音后面的短装饰音时要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又短又重的音,就用假声演唱。这样唱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陕北民歌中这种甩腔一般都在句首,信天游

(中外)艺术歌曲研究与演唱

(中外)艺术歌曲研究 与演唱

(中外)艺术歌曲研究与演唱 摘要:“艺术歌曲”是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它主要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他有很多特点:一是曲调的表现力强,丰富多彩。二是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三是伴奏占据重要的地位,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现在声乐教材或音乐会曲目大多都取自艺术歌曲做典范,有很大的学习性跟欣赏性。 关键词:艺术歌曲;作品分析;演唱 一、外国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在德国,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国,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还有与Lied一词相近的Kunstlied,它的意思则是“不同于民歌的歌曲”。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艺术歌曲是区别歌剧和民歌的一种歌曲形式,具体说来是指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是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成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和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了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其创作者们更加注重了人声和优美的旋律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 二、艺术歌曲的几项特征

(一) 诗与音乐的结合 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 (二) 以钢琴伴奏(独唱) 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一样重要。钢琴伴奏起的不只是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而且往往也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加复杂、精致的织体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其中就有很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舒伯特歌曲的钢琴伴奏。 (三) 结构精致 艺术歌曲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一般短小精致,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的安排,所以在欣赏或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 (四) 内容丰富 由于歌词都是采用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很高。 (五)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是艺术歌曲的特质,它的特质也决定了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因此歌唱家们能否唱好艺术歌曲,也是衡量歌唱家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外)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 舒伯特是奥地利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代表,他的一生短暂,他

通俗歌曲的演唱技巧

通俗歌曲演唱及技巧的把握 在介绍了声乐演唱艺术的共通发声规律之后,我们再谈谈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对此,应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持通俗唱法者,应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的共通规律,努力改变自发式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的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从共通的科学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个性的依据。也就是说,每演唱一首歌曲时,从发音、共鸣部位到气息的流动等诸方面,为通俗歌曲的演唱寻找到合理性。改变纯模仿或盲目用嗓的习惯,从感性的用嗓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用嗓方式。其三,通俗唱法,无论其科学与否,作为一种用嗓流派早已形成,并为最广大的业余声乐爱好者所接受。由于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独特的演唱个性,亦在各类大赛及专业声乐领域里占有一席地位。因而,不可否认,这种演唱方法必有它的独到之处,我们声乐界应予以关注。 下面仅谈几点个人对通俗唱法发声特点的看法。 1.呼吸是根本 “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作为声乐演唱艺术之一的通俗唱法,同样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当它与歌曲情感、歌曲风格相结合时,更有其独特性。[呼吸的表演性] 不同的歌曲内容,蕴含着不同的情感。通俗唱法十分注重歌曲情感的强化与外化,而呼吸运用乃是关键。比如在表达十分悲痛伤感、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全闭合,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让观众(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中这一句:3222 其中“嘴”、“咽”二字,就可以用带点沙哑的声音去唱,以表现主人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加强声音的感染力。又如抒情性较强,表达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回忆时,呼吸要用得柔和均匀,与声带形成最佳配合,这种声音色彩柔美圆润,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体现了声乐上的技巧。如《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及《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等曲目的演唱,皆可用此法。另外,在表达激烈粗犷的情感时,呼吸深度与力度必须加强,在腰围横膈膜处形成强有力拉紧状态,声音才会有爆发力,发出几乎类似呼喊的声音色彩。如电影《红高粱》中两段插曲:《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好酒歌》等,这两首歌中旋律已退居次要的了,而情感的体现已近乎自然状态,也就是前面谈到的第二种体力劳动时心情紧张、情绪兴奋之极的呼吸状态。至于欢快轻松的情感,则要求气息的流动要轻便流畅,不可过于深沉,亦不需要更强的力度,如《轻轻地告诉你》、《茶山情歌》等。[关于“气声唱法”] 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样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李谷一在“气声唱法”的运用上有突出的成绩,她演唱的《乡恋》(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及电影《小花》中的插曲《绒花》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 [声带] 在通俗唱法中,声带的主要功能是发音,即在气流振动两片声带时,闭合而发声。但,为了表达歌曲的某种特殊情感,或表现歌曲的某些特殊风格韵味,当气流振动声带时,两片声

民歌鉴赏-答案

` 民歌鉴赏答案 民歌的产生 1“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 B、格林卡 ? C、德彪西 D、德沃夏克 正确答案:B 2 民歌的传承方式是口头传播。() 正确答案:√ 3 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知道作者。() \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一):历史的足迹 1

我国最早记录民歌的集子是()。 A、《离骚》 B、《乐记》 * C、《诗经》 D、《乐章集》 正确答案:C 2 《相和歌》出现在()。 A、宋代 ) B、唐代 C、魏晋南北朝 D、汉代 正确答案:D 3 我国最早对民歌的记录,是有曲谱的。()正确答案:× ! 4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出现属于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二):民族性的体现 1 《凤阳花鼓》源于()。 A、河南 ; B、河北 C、安徽 D、湖北 正确答案:C 2 ()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 A、《孟姜女》 B、《康定情歌》 C、《绣荷包》 D、《茉莉花》 正确答案:D

3 《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是由()二人配合演唱。 【 A、母女 B、姐妹 C、夫妻 D、姑嫂 正确答案:D 4 · 音符的不同组合方式与演唱方式,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三):经典赏析 1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出自()。 A、《绣荷包》 ? B、《孟姜女》 C、《龙船调》 D、《紫竹调》

正确答案:B 2 《孟姜女》最初是由()结构的短小民歌扩充而来。 ~ A、三句 B、四句 C、五句 D、六句 正确答案:B 3 作为音乐作品的《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之一。() ] 正确答案:√ 民歌的创作特征(一):整体特色 1 ()被称作“曲艺之乡”。 A、无锡 B、杭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