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总结整理

苏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总结整理

苏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总结整理
苏教版必修五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总结整理

报任安书

经典再现

太史公牛马

...............司马迁..走(.名.—.状.谦词,意为像牛马一样以供奔走)

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nǎng)从前)辱.(.委屈,

....).赐书,

...使受委屈

教以慎于接物(状后),推.(.推举、举荐

.....).士为

.....).贤进.(.推举、举荐

务。意气勤勤恳恳(情意诚挚恳切)

..............,若.望(埋怨)仆不相师(不效法。相,这里指对对方),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固塞鄙陋(的意见))。阙然(时间隔了很久).久不报(回信),幸勿为过(责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原

本)主上所戏弄,倡优(名

.........畜之,流俗之所轻.

....—.状,当作乐师优伶)

(形

.....也。假令(假使)仆伏(依法被处死刑)法受诛,..—.动,看轻)

若九牛亡.(.丢失、失去

.....).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犹”)能死节者,特(只).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卒(最终)就(走向)死耳。(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的啊)何也?素(向来)所自树立(自己立身处世的东西)使然。人固(本来)有一死,或(有的人)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因为)之所趋(趋求)异也。太

上(最上)不辱(使动)(侮辱)先,其次不辱.(.使动,使受辱

......).身,

其次不辱.(.使动,使受辱

......).理色(肌理和脸面,色,颜面),其次不

qū体(卑躬屈膝)受辱,其次易(换辱.(.使动,使受辱

......).辞令,其次诎

上)服受辱,其次关(戴上)木索、被.箠(遭受杖刑。箠同“捶”。

楚,荆条)楚受辱,其次剔(通“剃”)毛发、婴(绕)金铁受辱,

zhuàn(注释或解释经义的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

文字)曰yuē:“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等)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威力)约(约束)之渐(浸渍,渐进).也。故(所以)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犯人回答审讯),定计于鲜(不以寿终)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暴露)肌肤,受榜箠,幽(关)于圜墙(监狱)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通“抢”,碰撞)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心惊胆战。惕,恐惧。息,喘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通“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什么)足贵(形容词作动词,称赞)乎!且西伯,伯也(判断),拘于羑里(被动);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抵挡)罪;绛侯诛诸吕,权倾(超过).五伯,囚于请

室(被动);魏其,大将也,衣.(.名作动,穿

..).三

.....).赭衣,关.(.戴上

木(三木:(枷)头枷、(梏)手铐、(桎)脚镣。);季布为朱家钳qián奴;

灌夫受辱于居室(状后)。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出名、闻名

.....).

邻国,及.(.等到

..).罪至罔加(收到法律制裁。罔,通“网”),不能引

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哪里

....、

..).在其不辱也(主谓倒装

宾前、被动

..)(整句翻译:他们不被侮辱表现在哪里呢)?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勇敢或怯懦,乃是势位所造成;强或弱,

也是形势所决定)。审(确实,的确).矣,何足怪乎?夫.(.发语词,

....

不译)

......之外,以稍....).人.(.夫人,古今异义

.......).不能早自裁绳墨(法律)

陵迟(因而渐渐志气衰微。以,因为。稍,渐。陵迟,衰颓)

.............................,至于

(.到了

....).鞭箠之间,乃(才)欲引节,斯.(.这.).不亦远乎!古人所以

(.表原因

.....施刑于大夫者,殆(大概)为此也。。

...).重(慎重)

夫人情(常情)

..

..(.妻子......莫不贪生恶(厌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和孩子,古今异义

........).

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

..........).何如

..(.妻子和孩子,古今异义

哉?且勇者不必(不一定)

.......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勉励)焉!仆虽(虽然)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舍身就死)之分(区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这里指囚禁).之辱哉!且夫

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

..(.表原因

..(.自杀

..).,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

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被动句

..).者,恨(遗憾)

...)而不辞.(.推辞

私心(内心的志愿)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显露)于后

世(状后

..)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通“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卓越,洒

脱不拘)非常

.....焉(被称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之人称(称道)

仲尼厄(困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被动句

...),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才)有《国语》;孙子膑脚(被动句

...),《兵法》修列

(编著);不韦迁.(.被贬谪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蜀(被动句

(被动句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大都。

...、省略句

底通“抵”)圣贤发愤(抒发愤懑)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

用.(被任用

....其愤,思垂.(.流....),退而论.(编撰)

....书策,以舒.(宣泄)

传.).空文以自见(留下文章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仆窃不逊(不谦虚),近自托于无能之辞(文辞),网罗天下放失(散乱的文献。失通“佚”)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考订)其成败兴坏之纪(纲纪,规律)。上计轩辕,下至于兹(现代),

为(写成)

.....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总共)百三十篇。亦欲以究(推究,研究)天人之际(关系),通(通晓)古今之变,成(成为)一家之言。草创未就(完毕),会(适逢)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接受)极刑而无愠yùn(怒色)色。仆诚(确实).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抵偿)前

辱之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虽(即使)万被.戮(被动),岂.(.哪.

里.).有悔哉!然.(.然而

...俗人言也。

..).此可为智者道,难为.(向)

且负(居处)下(低下的地位)未易居,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

多谤议(讥评议论)被动

..........).遇遭

...。仆以口语

...(.言语、说话,古今异义

此祸,重为乡党所笑(被动),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

墓乎?虽.(.即使

..).累(积累,经累)百世,垢弥(更)甚耳!是以(因此).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失),出则不知其所往。每

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只是

..).为闺阁之臣,宁(怎么)

得自引(引退)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达,

....

书法)

........其狂惑。今少卿乃(却).教以推贤进士(状后),无乃(岂不

là谬miù(违背)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好听的话)是)

..与仆之私心剌

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取信于人

....).,适.足取辱耳。要之(总之).

死日,然后

.........).是非乃.(.才.).定。书不能悉(完..(.这样之后,古今异义

全)意,略陈固陋(浅陋的意见)。谨再拜。

重点实词:

1、曩:曩者辱赐书

2、望:若望仆不相师

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4、文史星历:

5、祝:近乎卜祝之间

6、倡优:倡优畜之

8、节:不与能死节者比

9、就:卒就死耳

10、用:用之所趋异也

11、趋:用之所趋异也

12、太上:太上不辱先

13、箠楚: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17、传(zhuàn):传曰刑不上大夫

18、渐:积威约之渐

20、圜(huán)墙:幽于圜墙之中

21、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

24、械:受械于陈

25、倾:权倾五伯

28、钳:季布为朱家钳奴

29、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

30、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31、以:以稍陵迟

32、陵迟:以稍陵迟

33、引节:乃欲引节

35、缧绁(léixiè):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

36、臧获:且夫臧获婢妾

37、没(mò)世:鄙陋没世

3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0、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1、厄(è):仲尼厄而作《春秋》

42、修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44、空文:思垂空文以自见

45、见(xiàn):思垂空文以自见

46、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

48、究:究天人之际

49、通邑:通邑大都

50、负下:且负下未易居

51、乡党:重为乡党所笑

52、累:虽累百世

53、垢:垢弥甚耳

54、闺閤(gé):身直为闺閤之臣

55、岩穴: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56、狂惑:以通其狂惑

57、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58、曼辞:曼辞以自饰

1、曩:从前

2、望埋怨

3、剖符丹书:皇帝发给功臣永保封爵或免罪的契券

4、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

5、祝:太祝,掌管祭祀的官

6、倡优: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

8、节:名节9、就:走向10、用:因为11、趋:趋求,追求

12、太上:最上等13、箠楚:木棰,荆条14、婴:绕17、传(zhuàn)解释经义的文字,文中指《礼记.曲礼》18、渐:渐进20、圜(huán)墙:指监狱21、强(qiǎng)颜:厚颜,指厚脸皮24、械:刑具25、倾:超过

28、钳:以铁束颈29、引决、自裁:都是指自杀30、绳墨:指法律

31、以:因,因此32、陵迟:衰颓,指因遭受困辱而志气衰微

33、引节:死节,为名节而死35、缧绁(léixiè):捆绑犯人的绳子,代指囚禁

36、臧获:对奴婢的贱称37、没(mò)世:终结一生38、表:显露

39、倜傥:卓越、洒脱不拘40、称:称道41、厄(è):困穷的处境

42、修列:编著44、空文:指文字,相对具体的功业而言

45、见(xiàn):表现46、稽(jī):考48、究:推断,研究

49、通邑:大的城市50、负下:处在屈辱的地位51、乡党:邻里、

52、累:积累,经历53、垢:污垢,指耻辱54、闺閤(gé):宫中小门,代指宫禁55、岩穴:隐居山林的隐士的居所56、狂惑:内心的悲愤

57、剌谬(làmiù):违背58、曼辞:好听的话

(一)通假字

(1)放失旧文(“失”通“佚”,散乱的)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显露)

(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10)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

(11)及以至是(“以”,通“已”,已经)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古,落入、埋没、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一般,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言论。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8)所谓强颜耳(古:厚颜无耻。今:勉强装出笑容)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7)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8)衣赫衣,关三木。(名作动,穿)

(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10)退而论书策(名作动,写成书)

(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

(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14)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15)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16))幽于粪土之中(粪土,名词作状语,像粪土一样的牢狱)

(18)曷足贵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称道)

(1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缧绁,名词作动词,囚禁)

(四)一词多义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因而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与所合用,表······的原因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转折连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

屈原放逐,乃教赋《离骚》(于是)

况仆之不得已乎(取独)

无兄弟之亲(定语后置标志)

而用流俗人之言(助词,的)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它)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助词,不译)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阙然不报,幸勿过(之)

文王拘(于羑里)而演《周易》

(2)被动句

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③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④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3)固定结构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

高中数学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 C ab b a c cos 22 2 2 -+=,推论:ab c b a C 2cos 2 22-+=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c b c a B 2cos 2 22-+=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4)正弦定理中,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5)在余弦定理中:2bc cos A =222a c b -+.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S = 21ah , S =21ab sin C=21bc sin A=2 1 ac sinB , S =))(()(c P b P a P P --?-其中,h 是BC 边上高,P 是半周长.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常用方法是: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 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1)角的变换 因为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2 sin 2cos ,2cos 2sin C B A C B A =+=+; (2)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p 为周长之半 (3)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60°;△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 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3.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一生) 4.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 5.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5.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 三、古今异义词 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 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 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 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 四、一词多义 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 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 五、虚词积累 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六、特殊句式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曷足贵乎曷,通“何”。 2.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 3.其次剔毛发。剔,通“剃” 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通“棰” 5.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 6.及以至是。以,通“已” 7.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 10.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11.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12.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 14其次关木索。关,通“贯”,套上。 15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通“惚”,恍恍惚惚。 16.退而论书策通。策,“册”。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请略陈固陋 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5.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动用法,使……流传。6.衣赭衣,关三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 7.倡优所畜。倡优,名词作状语,像对倡优一样。 8.曷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三)一词多义 实词 1. 胜 (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尽。 (3)百战百胜。胜利。 (4)引人入胜。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他的。 (2)大放厥词。他的。 (3)厥有《国语》。于是,就。 4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虚词 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总结 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c a c b b a >?>>, (3)加法法则:c b c a b a +>+?>; d b c a d c b a +>+?>>, (4)乘法法则: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bd ac d c b a >?>>>>0,0 (5)倒数法则:b a a b b a 110,> (6)乘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7)开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02>++c bx ax 和)0(02≠<++a c bx ax 及其解法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注意:一般常用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顺口溜: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前提下:大于型取两边,小于型取中间 三、均值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如果a,b 是正数,那么 ).""(2 号时取当且仅当==≥+b a ab b a 2、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3、平均不等式: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 、b 为正数),即 2112a b a b +≥+(当 a = b 时取等) 四、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 是指数轴上点x 到原点的距离;12||x x -是指数轴上12,x x 两点间的距离 2、则不等式:如果,0>a a x a x a x -<><=>>或|| a x a x a x -≤≥<=>≥或|| a x a a x <<-<=><|| a x a a x ≤≤-<=>≤|| 3.当0c >时, ||ax b c ax b c +>?+>或ax b c +<-, ||ax b c c ax b c +?∈,||ax b c x φ+?-<<,|| (0)x a a x a >>?>或x a <-. (2)定义法:零点分段法; (3)平方法:不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时,两边同时平方. 五、其他常见不等式形式总结: ①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0() () 0()()0;0()0 () ()f x g x f x f x f x g x g x g x g x ≥?>?>≥??≠? ②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 ()0()0()()f x g x f x g x ?≥????≥?? ?>? 定义域 ???<≥?????>≥≥?>0 )(0)()] ([)(0)(0)()()(2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 ??? ??<≥≥?<2 )] ([)(0 )(0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 一、文言实词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

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悲乎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 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古: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 ) ) ) ) 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必修五文言文总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第九周高二A早读材料6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以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7)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1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6)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7)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 2

转折,然而)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被楚受辱( 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10)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yì:通“佚”,散失)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3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和理解性默写(有参考答案)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一、解释古今异义词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古义:;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今义: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今义:出征的士兵 6.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风波:古义:;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7.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人事:古义:;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 二、写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意思 1、园日.涉以成趣 2、时.矫首而遐观 3、策.扶老以流憩 4、乐琴书 ..以消忧 5、或棹.孤舟 6、实迷途 ..其未远 7、携幼.入室 8、审容膝之易安. 9、眄庭柯以怡.颜 10、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三、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 ③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⑦行年四岁《陈情表》 ⑧《琵琶行》 ⑨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háng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④三百六十行 ⑤金银器物皆行滥,非真物。 2.引 ①引而不发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⑧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⑨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 3、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四、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1、将有事于西畴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问征夫以前路 4、复驾言兮焉求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乐夫天命复奚疑 7、既自以心为形役 8、遂见用于小邑 9、寓形宇内复几时? 10、稚子候门 11、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必修5知识点总结

必修5知识点总结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正弦定理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 如:在三角形AB 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 有无交点: 当无交点则B 无解、 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 当有两个交点则B 有两个解。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 时,B 有一解 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 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2a b c C ab +-=.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 2 2 a b c +=,则90C =o ; ②若2 2 2 a b c +>,则90C o . 附:三角形的五个“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a n ). 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步骤1. 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 得到b b a a s i n s i n = 同理,在△ABC 中, b b c c sin sin = 步骤2.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 所以C R c D sin 2sin ==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 (4)R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 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 2.以:及以至是 3.罔:及罪至罔加 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失(yì):放失旧闻 7.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8. 思垂空文以自见。 9.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掌握下列字词: 1. 曩者辱赐书 2. 若望仆不相师 3. 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4. 文史星历 5.近乎卜祝之间 6.倡优畜之 7.不与能死节者比 8.卒就死耳 9.用之所趋异也 10.用之所趋异也 11.太上不辱先 12.关木索、被箠楚受辱13.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14.传曰刑不上大夫15.积威约之渐 16.幽于圜墙之中

17.所谓强颜耳 18.受械于陈 19.权倾五伯 20.季布为朱家钳奴21.不能引决自裁 22.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23.以稍陵迟 24.以稍陵迟 25.乃欲引节 26.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 27.且夫臧获婢妾 28.鄙陋没世 29.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2.仲尼厄而作《春秋》33.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34.思垂空文以自见35.思垂空文以自见 36.稽其成败兴坏之纪37.究天人之际 38.通邑大都 39.且负下未易居 40.重为乡党所笑 41.虽累百世 42.垢弥甚耳 43.身直为闺合之臣 44.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45.以通其狂惑 4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47.曼辞以自饰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 2.倡优:倡优畜之 3.孙子膑脚。 4.以污辱先人。 5.粪土:幽于粪土之中 6.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7.故述往事,思来者: 8.请略陈固陋: 9.衣赭衣: 10.流俗之所轻也: 11.幸勿为过: 四、特殊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五、一词多义 1.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 C ab b a c cos 22 2 2 -+=,推论:ab c b a C 2cos 2 22-+=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ac b c a B 2cos 2 2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分析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特殊句式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 2.以:及以至是 3.罔:及罪至罔加 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失(yì):放失旧闻 7.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8. 思垂空文以自见。 9.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掌握下列字词: 1. 曩者辱赐书 2. 若望仆不相师 3. 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4. 文史星历 5.近乎卜祝之间 6.倡优畜之 7.不与能死节者比 8.卒就死耳 9.用之所趋异也 10.用之所趋异也 11.太上不辱先 12.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13.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14.传曰刑不上大夫 15.积威约之渐 16.幽于圜墙之中 17.所谓强颜耳 18.受械于陈 19.权倾五伯 20.季布为朱家钳奴 21.不能引决自裁 22.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23.以稍陵迟 24.以稍陵迟 25.乃欲引节 26.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 27.且夫臧获婢妾 28.鄙陋没世 29.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2.仲尼厄而作《春秋》33.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34.思垂空文以自见35.思垂空文以自见 36.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37.究天人之际 38.通邑大都 39.且负下未易居 40.重为乡党所笑 41.虽累百世 42.垢弥甚耳 43.身直为闺閤之臣 44.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45.以通其狂惑 4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47.曼辞以自饰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 2.倡优:倡优畜之 3.孙子膑脚。 4.以污辱先人。 2

2019年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词整理(学生版) 《陈情表》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 既无伯叔, 终鲜 . 兄弟 门衰祚 . 薄, 晚有儿息 .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 而刘夙婴 . 疾病逮 . 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寻 . 蒙国恩,除 . 臣洗马臣具 . 以表闻, 辞不就职 凡在故老,犹蒙矜 . 育不矜 . 名节 过蒙拔擢 .. ,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 但以刘日薄 . 西山母孙二人, 更 . 相为命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愿陛下矜 . 愍愚诚,听 . 臣微志,庶 . 刘侥幸,保卒 . 余年 前太守臣逵察 .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 臣秀才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 ;欲苟 . 顺私情,则告诉 .. 不许《项脊轩志》 每移案,顾 . 视无可置 . 者余稍 . 为修 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 . 南日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 庭中始为篱, 已 . 为墙, 凡 . 再变矣某所, 而 . 母 立于兹 比 . 去, 以手阖门顷之 . , 持一 象笏至 轩凡 . 四遭火, 得不焚, 殆 . 有神护者后五年, 吾妻来归 . 吾妻归宁, 述诸 . 小妹语闻姊家有阁子,且 . 何谓阁子也? 迨 .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 . 小门 , 墙往往 .. 而是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 . 之甚厚 大母过 . 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 .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 女郎也?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 稍异于前 《报任安书》 阙然久不报,幸 . 勿为过 . 固 . 主上所 戏弄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doc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一、一词多义 1数 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2趋 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3除 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 攘除奸凶(动词,清除) 4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 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 5卒 保卒余年(动词,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 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 6志 舅夺母志(名词,志向) 听臣微志(名词,愿望)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 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 7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 回答) 8危 危乎高哉(形容词,高) 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 9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 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 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彳艮,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 10或 所守或匪亲(有的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 11乎 危乎高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语气助问,无义)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12尔 尔来四万八千岁(指示代词,那)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无他,但手熟尔(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 非死则徙尔(语气词,表示肯定) 子路率尔而对(形容词词尾,同“然”,可译为“地”) 13但 但见悲鸟号古木(副词,只,仅,唯独)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只管,尽管)无他,但手熟尔(连词,不过,只是) 但使主人能醉客(只要,只需) 14明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光明,明亮) 火尚足以明也(动词,照亮)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清楚,明白)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英明,严明) 亦以明死生之大(说明,阐明,表明,彰明)左丘失明,阕有《国语》(视力) 15且 烹羊宰牛且为乐(姑且,暂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