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岸带特征--讲稿
- 格式:docx
- 大小:21.01 KB
- 文档页数:24
2024年江苏概况导游词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江苏省的省会是南京,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次导游将带您了解2024年的江苏,揭开这片土地上的繁荣和魅力。
一、江苏的地理特点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东临黄海,南界杭州湾,西抵淮河,北接山东、安徽两省。
江苏地势平坦,地形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山地、丘陵、平原和水网交织成密布的格局。
二、江苏的历史文化江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留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包括明代建筑群、明城墙、夫子庙和秦淮河等。
苏州和扬州则以园林和古典建筑闻名于世,素有“人间天堂”和“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三、江苏的旅游资源1. 南京南京是江苏的省会,也是江苏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位于长江旁,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著名景点包括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庙、总统府、南京城墙等。
此外,夫子庙还是一座集旅游、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古老商业区,您可以在这里尽情探索和品味江南的魅力。
2. 苏州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苏州的园林是其最著名的特色,如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等,这些园林融合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3. 扬州扬州是古代的重要商贸城市和文化中心,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著名景点包括瘦西湖、个园、何园、双垣园等,这些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和高雅的环境闻名于世。
4. 镇江镇江位于长江南岸,是江苏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历史名城。
这里有着嘉定府、南山风景区、古琴台、宝华山等众多景点,让人们领略到江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5. 盐城盐城位于江苏东北部,以盐业闻名于世。
这里的盐文化历史悠久,可参观盐城博物馆和盐城市政府等地了解盐城的发展历程。
四、江苏的经济发展江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江苏的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列,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化工等行业发达。
江苏省海岸线演变及地质灾害遥感分析陈乐平【期刊名称】《国土资源遥感》【年(卷),期】1992(000)004【摘要】江苏省漫长的海岸曾经历了大淤大蚀的沧桑变化。
现代海岸仍经常受到侵蚀崩岸、岸滩淤涨以及沿岸泥沙流的袭扰破坏。
沿岸港口建设、交通航运及滩涂围垦等也不时受到危害,成为江苏海岸带特有的地质灾害。
采用50年代、60年代、80年代的航片(比例尺为1/2万—1/3.8万)作多时相动态分析,确定划分了江苏省海岸的蚀淤类型及其分布岸段。
在全省619.10km的海岸线中,除少数基岩港湾式海岸和沙质海岸较稳定外,占绝大多数的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蚀淤剧烈。
其中侵蚀型海岸长近230km,侵蚀速率每年达数米至数十米;淤涨岸长320多km,淤涨速率每年达数十至200m.海岸带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一为侵蚀崩岸造成的溃堤失地和工程受损,另一种便是由于沿岸流对泥砂物质的搬运淤积,造成河口外航道偏移、港口淤积以及形成拦门沙等。
江苏省海岸带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入海径流、地质构造、海洋水文、气象及人工作用等。
1855年黄河北归是导致大规模蚀淤调整的首要因素,并奠定了目前仍在进行着的“削凸补凹”的海岸变化作用过程。
即废黄河三角洲的凸出部分在遭侵蚀后退的同时,沿岸流又将此处泥沙携带着向南北两侧运移,形成大范围的淤涨岸。
蚀淤调整的结果。
【总页数】9页(P12-20)【作者】陈乐平【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7【相关文献】1.近40年来伶仃洋海岸线与红树林遥感调查与演变分析 [J], 赵玉灵2.珠江三角洲海岸线遥感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 [J], 朱俊凤;王耿明;张金兰;黄铁兰3.基于多时相GF-1和Landsat影像的连云港市 44年海岸线遥感监测与演变分析[J], 胡亚斌; 任广波; 马毅*; 杨俊芳; 安居白; 张彦彦; 许海蓬4.基于多时相GF-1和Landsat影像的连云港市44年海岸线遥感监测与演变分析[J], 胡亚斌; 任广波; 马毅; 杨俊芳; 安居白; 张彦彦; 许海蓬5.舟山群岛海岸线遥感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分析 [J], 陈超;陈慧欣;陈东;张自力;张旭锋;庄悦;褚衍丽;陈建裕;郑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江苏沿海地理概况1、岸线:全省大陆海岸线长954千米。
沿海岛屿16个,主要分布在连云港沿海。
海岸线类型以粉砂质、淤泥质海岸为主,海岸平直,长约884千米,占全省岸线总长度的90%以上;其次是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市区,岸线长40千米;其它是砂质海岸,岸线长30千米,分布在海洲湾北部。
2、海底地貌与沉积:江苏沿海海底可分为4个地貌区:一是海州湾区,主要地貌类型为水下浅滩,沉积物以粉砂质泥为主其上分布着变质岩岛屿;二是黄河水下三角洲,面积可达6000平方千米;三是辐射沙脊群区,它叠置在古长江和古黄河的水下三角洲之上;四是长江水下三角洲,主要有现代水下三角洲和古长江三角洲。
3、海洋水文水温:江苏近海水温平均温度最低为2月,最高为8月,南部海域表层最低水温4.9度,底层为5.1度,北部表层最低水温4.4度,底层4.5度,南部水温表层最大27.4度,北部为26.8度。
盐度:全区各月平均盐度变化在29.53—32.24之间,枯水期盐度较高。
潮汐:中部港至小洋口潮差最大,平均潮差3.9m以上,新洋港至射阳河口平均潮差1m左右,长江口北支,平均潮差3m,小洋口外是我国近海潮差最大的海区之一。
4、气象状况气温: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递增,渠北13—14度,渠南14—15度受海洋调节冬半年偏暖,夏半年偏凉,春季回暖迟,秋季降温迟。
降水: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风向:受季风控制,全年多风向渠北为N—NE—ENE,以南为ESE —SE—SSE,夏季风向较稳定,多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风速:全年平均、近海5—7m/s南北基本相同,3—5月风速最大。
二、江苏沿海资源1、滩涂资源:江苏沿海滩涂面积约1130万亩,相当于全省现有耕地面积的1/7多,占全国滩涂面积的1/4以上。
平坦开阔,土壤易于改良,现仍以每年2万多亩的速度淤涨,是江苏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2、渔业资源:计有鱼类150种,软体动物142种,虾类35种,贝类的资源总量大,文蛤、大竹蛏等为全国的主要产地,海带、紫菜的生产量也很大。
江苏沿海岸线自然条件概述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沿海岸线延伸长达1068公里,是中国一带一路沿海经济带中重要的一部分。
江苏沿海岸线包括了许多城市,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启东、泰州、盐城、如皋和连云港等。
江苏沿海岸线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江苏沿海岸线面临着多种天气条件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其具有以下特点:1.气候江苏沿海岸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19摄氏度,其中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
这种气温条件有助于江苏沿海岸线的农业和渔业发展。
2.海洋环境江苏沿海岸线的海洋环境十分复杂,包括了大陆架、浅滩、深海、海沙、海岸潮汐、海底地貌等许多不同的区域。
其中南通、如皋、盐城等地区有着相对平缓的海洋环境,十分适合进行渔业、旅游等活动。
而连云港、泰州等地则具有波浪高度大、潮汐差异大等特点,对于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有着一定的限制和挑战。
3.土地和土壤江苏沿海岸线的海滨土地大多为杂草丛生的盐碱地,不适合大规模农业种植。
但是,江苏沿海岸线内部的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作为中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之一,江苏沿海岸线的大米种植非常发达。
4.地形江苏沿海岸线的地形主要是低矮平原,面积比较广阔。
其中南通、如皋、盐城等地的滨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和林业,特别是水稻、棉花和水果的种植。
而在连云港和泰州等地,由于其海拔高度较低,又有一些地势低洼,比较容易受到海水风暴的影响,所以需要采取较严格的防护措施。
总体上,江苏沿海岸线的自然条件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需要我们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1989—2019年江苏中部海岸线变化特征
研究
李明亮;吴曙亮;龚绪龙;杨磊;苟富刚;李进
【期刊名称】《海洋科学》
【年(卷),期】2022(46)3
【摘要】海岸线是海岸带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江苏中部海岸1989—2019年海岸线变化特点、潮滩围垦特征以及围填
海潮滩断面地貌响应过程,研究人类围填海活动对海岸线演变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近30a来江苏中部海岸线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对称性,变化速率变异系数空间差异显著,岸线的向海推进是在人类围填海活动驱动下的被动变化过程,二者相关性
系数达93%。
另外,在江苏中部海岸围填海对潮滩上部有促淤作用,但也引起潮间带下部潮滩的侵蚀,这种“上淤下侵”的潮滩地貌格局对未来海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和保护提出了挑战。
【总页数】9页(P60-68)
【作者】李明亮;吴曙亮;龚绪龙;杨磊;苟富刚;李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国土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8
【相关文献】
1.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黄河下游月径流时-频综合特征的小波分析-自组织映射网络(WA-SOM)分析
2.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大清河流域上游河流径流响应研究
3.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北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变异性分析
4.塔里木盆地地表水化学特征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
5.近50年来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南四湖水位变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江苏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海岸带土地资源。
这片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涉及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议题。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等方面来探讨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以沿海滩涂、河口滩涂等为主,这些区域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目前,这些土地主要用于农田、渔业养殖基地以及沿海城市和渔港的建设。
同时,江苏的沿海海岸带还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这些都是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和特点。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过度开发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土地开发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了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
其次,过度开发也带来了土地利用争夺的问题。
一些冲突和争议的产生,使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平衡难以维持。
另外,旅游开发中的乱象和水域污染等问题也给土地资源利用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针对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划定合理的用地界限,合理布局各类用地。
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土地开发中注重保护湿地、海滩等重要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执法,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土地利用争夺的管理和调节。
同时,要加强对旅游开发的规范和监管,提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此外,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企业、市民等各方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渔业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条件和优势第一篇: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条件和优势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条件和优势1996年,江苏省政府曾提出“海上苏东”的发展战略,然而十多年过去后,江苏沿海经济并没有出现令人期待的崛起。
2007年,江苏沿海开发被再次提到战略高度,江苏沿海开发有哪些条件?其后发优势是否能得以体现?在经历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江苏苏南发达地区资源、能源、环境等发展瓶颈的制约日益加剧,而沿海地带的土地、劳力、海洋、矿产、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之丰富,在全省均居前列,并拥有多处可建深水海港的优良港址,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江苏沿海不仅区位优势突出,而且已经具备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经济技术辐射,加快区域开发的优越条件。
江苏沿海开发的具体条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条件:江苏沿海经济带是中华民族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实行新一轮的沿海开发,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1953年以前,江苏沿海三市曾经有辉煌的历史,尤其在明清代。
据江苏地方志记载,1O0年多前由于民族实业家张謇在此创办企业并推动城市改造,南通由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
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连云港曾是漕运的重要水道,康熙初年成为题定口岸,于此设关,征收海盐税。
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江苏沿海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但在客观上也加速了江苏沿海的开放。
1953年后,由于受中国工业的大转移、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响,江苏沿海经济步入停滞不前的阶段。
从1953年的“一五”计划起,中央政府开始将经济将设的重点转移到京广铁路、陇海铁路沿线及东北三省的广大内陆地区,江苏沿海在这期间发展也处以停滞甚至倒退状态。
而1984年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江苏独占2席,占江苏沿海城市的2/3。
江苏省海岸带特征概述一、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江苏海岸带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25万km2,海岸线长954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5.3%。
2、海岸带特征分析1)地质概况江苏沿海以淮阴一响水断裂为界,分属华北地台及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
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和后云台山、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余地区几乎被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
江苏分属华北坂块、苏鲁造山带和下扬子板块。
两板块的拼接为印支期,下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呈楔形插入,板块之间海槽逐渐萎缩消亡,沿拼接带自深而浅形成高温超高压变质带( 以榴辉岩为代表) 、低温高压变质带( 以蓝晶石片岩为代表) 和韧性剪切带。
地质时代表明主拼接期为晚三叠世卡尼期—瑞替期。
而扬子板块北缘海相沉积消失的最后时间为晚二叠世。
从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对比看,两板块可能相近或相连大致亦在晚二叠世以来。
俯冲、挤压、拆沉、翻转形成了印支期拼接的古盆岭构造,即东海杂岩带( 造山带主体) 和灌云—云台大复向斜( 倒转—同斜,轴向南东倾斜,但坳陷带缺失三叠纪—侏罗纪沉积) 。
三叠系—侏罗系见于淮阴—响水口一线以南地区。
2)海岸地貌:江苏海岸类型除基岩海岸(4%)和砂质海岸(3%)外,93%为粉砂淤泥质海岸(884 km),其中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长571 km。
砂质海岸分布于赣榆县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长30公里;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市西墅至烧香河北口,岸线长40公里,19座基岩岛屿也主要分布于连云港附近海区;全省大部分海岸为淤泥质海岸,岸线长884公里,其中淤涨和相对稳定海岸占74%,滩涂宽阔。
岸外有巨大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岛26座。
根据地貌的成因特点,本区主要为堆积地貌,其中北部为古黄河、古淮河泛滥堆积,南部为长江冲积物堆积;少量为构造剥蚀地貌,位于连云港市境内丘陵的山前地带和海洲湾水下浅滩。
江苏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众多的海滨城市,其中不乏数个历史名城,如南京、苏州等。
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秘江苏省的海滨城市,了解它们的地理特点和文化底蕴。
一、江苏省的海岸线江苏省的海岸线长约580公里,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江苏省的海岸线可以分为南北两段,南段即江苏省与浙江省交界处的沿海地带,包括宁波、舟山等地;北段即江苏省与辽宁省交界处的沿海地带,包括连云港、盐城等地。
江苏省的南段海岸线地形起伏较大,有不少海岛、半岛等地貌。
如舟山群岛即位于江苏省与浙江省的交界处,是一个由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的自然群体,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江苏省的北段海岸线地形相对平缓,沿海地带的土地肥沃,农业、渔业资源丰富。
二、江苏省的海滨城市1. 南京市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
南京市境内有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南京市因地处地势低洼,常年受到长江水灾的威胁,市政府为此曾提出过多项治水措施。
南京市有不少著名的历史景点,如明孝陵、钟山风景名胜区、紫金山天文台等。
其中,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南京钟山的名字为首,是融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2. 苏州市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苏州市境内有不少人工园林和水乡风光,以园林而闻名于世,如拙政园、留园、寒山寺等。
苏州市还有一种独特的地理文化现象,即河乡制,即在城市中心建设人工运河,通过河道的交通和水利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街道风貌和城市格局,这是苏州市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3. 连云港市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的北部沿海地带,是一个拥有多个港口的海滨城市,是中国“得天赐港、居天成港、开天辟港”之一。
连云港市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催生了城市的经济和人口的增长。
连云港市还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如金山卫海滨风景区、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成为了爱好自然风光的游客的必去之地。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一节海岸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学习目标】
1、了解海岸线和海岸带的定义
2、阅读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运用地图,了解主要海岸类型的分布状况
【学习过程】
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
是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
自然地理中海岸包括和带。
2、海岸线
定义:是海洋与的分界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3、海岸带
(1)潮间带:和之间的地带
(2)海岸带:
①位置: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
②宽度: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潮上带+潮间带+水下岸坡
③环境特征:兼备海陆两种属性,是地球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图相互作用最频繁、最活跃的地带。
阅读:“海岸线的进退”
4、影响海岸发育因素:
海浪、潮汐、洋流、风暴潮、海啸、流水及生物、全球变暖、地壳运动等因素
练一练:
(1) 是海岸线______ (2) 海岸带是 相互交换和相互作
用的地带;其范围由 向 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
是海岸带的主体.
二、 不同类型的海岸。
江苏海岸带特征-讲稿第一篇:江苏海岸带特征 -讲稿江苏省海岸带特征概述一、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江苏海岸带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25万km2,海岸线长954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5.3%。
2、海岸带特征分析 1)地质概况江苏沿海以淮阴一响水断裂为界,分属华北地台及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
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和后云台山、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余地区几乎被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
江苏分属华北坂块、苏鲁造山带和下扬子板块。
两板块的拼接为印支期,下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呈楔形插入,板块之间海槽逐渐萎缩消亡,沿拼接带自深而浅形成高温超高压变质带(以榴辉岩为代表)、低温高压变质带(以蓝晶石片岩为代表)和韧性剪切带。
地质时代表明主拼接期为晚三叠世卡尼期—瑞替期。
而扬子板块北缘海相沉积消失的最后时间为晚二叠世。
从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对比看,两板块可能相近或相连大致亦在晚二叠世以来。
俯冲、挤压、拆沉、翻转形成了印支期拼接的古盆岭构造,即东海杂岩带(造山带主体)和灌云—云台大复向斜(倒转—同斜,轴向南东倾斜,但坳陷带缺失三叠纪—侏罗纪沉积)。
三叠系—侏罗系见于淮阴—响水口一线以南地区。
2)海岸地貌:江苏海岸类型除基岩海岸(4%)和砂质海岸(3%)外,93%为粉砂淤泥质海岸(884 km),其中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长571 km。
砂质海岸分布于赣榆县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长30公里;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市西墅至烧香河北口,岸线长40公里,19座基岩岛屿也主要分布于连云港附近海区;全省大部分海岸为淤泥质海岸,岸线长884公里,其中淤涨和相对稳定海岸占74%,滩涂宽阔。
岸外有巨大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岛26座。
根据地貌的成因特点,本区主要为堆积地貌,其中北部为古黄河、古淮河泛滥堆积,南部为长江冲积物堆积;少量为构造剥蚀地貌,位于连云港市境内丘陵的山前地带和海洲湾水下浅滩。
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开发【课程标准】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学习目标】1、阅读资料,能说出海岸带的范围;2、阅读图文资料,能概括出海岸带经济发展的优势;3、阅读资料,能概括出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学习过程】一、海岸带开发及其开发利用优势1.海岸带:活动一:阅读以下列图,完成填空。
潮上带潮间带水下岸坡高潮水位线C低潮水位线海岸带表示图潮上带海岸带潮间带水下岸坡浅海海域(1)狭义:主体是指(2)广义:是指向活动二:阅读教材P46,完成以下填空:;两侧扩展到必然宽度的带状地域。
2.海岸带开发条件:(1)自然:①地址:海域和陆域的②资源:自然资源兼备③生产力:是海洋、陆地和地带。
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种类和最为丰富。
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域,具有很高的和。
(2)社会:海岸带有、密集,、等优势。
集中,具二、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活动三:阅读教材P46-47,完成以下填空:1.滩涂资源开发:①滩涂看法:大潮时位于线以下,线以上的的特别地带。
②滩涂的用途:、、、、;③发展滩涂养殖的条件:充足、富,是海洋鱼类回游、产卵、生殖后代的家园。
④存在问题:围垦农田以致土壤;围造盐田、虾池引起起。
2、港口建设:适合、;河口围堵引丰⑴看法:港口是货物和旅客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所,由和两部分组成。
⑵区位要素:自水域:航行停靠条件然的港湾因地势,有足够的长度素陆域:筑港条件和,用以部署库场、铁路、道路及生产辅助设施。
社要地有的经济要地。
会经交通的交通。
济因依赖城市尽量依赖,以供应港口建设所需要的大素量人力、物力、财力。
(3)港口规划中应研究的问题:①正确展望要地范围和港口;②议论要地范围内水平、资源程度及其生产潜力;③研究港口与要地间的条件。
影响港口选址的区位要素:活动四:结合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它资料一港口吞吐量是一个港口每年经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
是衡量港口规模大小及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52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 第8期1984—2016年江苏省海岸线和沿海滩涂的变迁吕林1,崔丹丹1,陈艳艳1,张东2(1.江苏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 南京 210017;2.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23)收稿日期:2019-01-22;修订日期:2019-07-30作者简介:吕林,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摘要:为加强对江苏省海岸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文章基于卫星遥感影像,通过提取瞬时水边线和推算潮位特征线,分析1984 2016年江苏省海岸线和沿海滩涂的变迁㊂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自然岸线逐渐减少,人工岸线大幅增加,海岸线明显向海推进;淤长岸段主要分布在辐射沙洲北翼的射阳河口至川东港南,冲刷岸段主要分布在废黄河三角洲的灌河口北至中山河口南和扁担河口北至双洋河口南,全省海岸淤长长度和平均淤长速率均大幅下降;沿海各地的潮间带平均宽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滩涂围垦强度大是重要影响因素㊂关键词:卫星遥感;冲淤;海涂;潮间带;海岸带中图分类号:P 7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19)08-0052-03T h eC h a n g e s o fC o a s t l i n e a n dC o a s t a l B e a c h i nJ i a n gs u P r o v i n c e f r o m1984t o 2016L Y U L i n 1,C U ID a n d a n 1,C H E N Y a n y a n 1,Z H A N G D o n g2(1.S e aA r e aU s eD y n a m i cS u r v e i l l a n t a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C e n t e r o f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N a n j i n g 210017,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M a r i n e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N a n j i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2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os t r e n g t h e n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c o a s t a lz o n ei nJ i a n gs u p r o v i n c e ,b a s e do n s a t e l l i t e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m a g e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 c h a n ge s of c o a s t l i n e a n d c o a s t a l b e a c h i n J i a ng s u p r o v i n c e f r o m1984t o 2016,b y e x t r a c t i n g 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w a t e rb o u n d a r ya n d c a l c u l a t i n g ti d a l l e v e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l i n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n a t u r a l s h o r e -l i n e o f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g r a d u a l l y d e c r e a s e d ,m e a n w h i l e t h e a r t i f i c i a l s h o r e l i n e i n c r e a s e d g r e a t l y ,a n d t h e c o a s t l i n e c l e a r l y m o v e d t o w a r d s t h e s e a ;t h e s i l t i n g s e c t i o nm 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f r o mS h e -y a n g E s t u a r y t o t h e s o u t ho f C h u a n d o n g g a n g E s t u a r y o n t h e n o r t h e r nw i n g o f r a d i a t i o n s a n d b a r ,t h es c o u r i n g s e c t i o n m 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f r o m t h en o r t ho f G u a n h e E s t u a r y o ft h ea b a n d o n e d Y e l l o w R i v e rD e l t a t o t h e s o u t ho f Z h o n g s h a nE s t u a r y a n d f r o mt h e n o r t ho f B i a n d a nE s t u a r y to t h e s o u t ho f S h u a n g y a n g E s t u a r y ,t h e l e n g t ho f c o a s t a l s i l t a t i o n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r a t eo f s i l t a t i o n d e c r e a s e d g r e a t l y i n t h ew h o l e p r o v i n c e ;t h e a v e r a gew i d t ho f i n t e r t i d a l z o n e i nc o a s t a l a r e a sh a s b e e n s h o r t e n e d i nv a r y i n g d e g r e e s ,t h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b e a c h r e c l a m a t i o nw 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K e y wo r d s :S a t e l l i t e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S c o u r i n g a n d s i l t i n g ,C o a s t a l b e a c h ,I n t e r t i d a l z o n e ,C o a s t a l z o n e 0 引言江苏省地处江淮下游和黄海之滨,其海域绝大部分属南黄海,仅有长江口以东㊁启东圆陀角至韩国济州岛一线以南的海域属东海㊂据历史记载,长第8期吕林,等:1984 2016年江苏省海岸线和沿海滩涂的变迁53江和黄河曾在苏北地区入海,带来巨量泥沙,使沙质海岸演变为淤泥质海岸㊂有很多研究表明,江河泥沙的输运和沉积是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异常丰富的重要原因[1-2]㊂江苏省沿海滩涂为500167h m2,约占全国沿海滩涂的1/4,居全国首位[3],其中包括潮上带为30747h m2㊁潮间带为267667h m2和辐射状沙脊群理论最低潮面以上部分为201753h m2㊂江苏省沿海地区入海河流众多,水系纵横交错,带来大量径流和泥沙,在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下,缓慢改变入海河口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对海岸线和沿海滩涂产生重要影响㊂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江苏省海岸线变迁尤其剧烈,沿海滩涂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㊂夏真等[4]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出海岸变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分析大亚湾区域1973 1997年4个时相的海岸线变迁㊁海岸特征及其与海岸类型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姚晓静等[5]采用G I S和遥感技术提取海南岛1980-2010年4个时期的海岸线,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陆晓燕等[6]分析江苏省海岸线和沿海滩涂围垦的变迁㊂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分析江苏省海岸线和沿海滩涂的变迁,可为海岸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㊂1研究方法1.1数据源本研究采用的遥感影像为L a n d s a t系列卫星数据,分辨率为30m,共41景(表1)㊂表1数据源采集年月数量/景传感器类型1984年3 12月8L a n d s a t4-TML a n d s a t5-TM 1992年1 10月9L a n d s a t5-TM2000年4 12月8L a n d s a t5-TML a n d s a t7-E T M+ 2008年1 12月8L a n d s a t5-TM 2016年1 9月8L a n d s a t8-O L I所有影像均利用已有控制点进行几何校正,使其校正精度优于1个像元㊂完成所有影像的几何校正后,对各期影像进行拼接和裁剪,再利用近红外㊁红㊁绿3个波段组合开展海岸线提取工作㊂1.2提取瞬时水边线水边线在影像上表现为某一时刻海洋与陆地的瞬时交界线,是由影像最易识别的海陆交界标志㊂最新研究成果是根据海岸带不同类型地物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不同反射率的特性,采用三波段梯度差值水体指数(T G DW I)突出水体边界信息,再结合阈值密度分割法分离影像中的水体部分;在精确分离水体后,利用边缘检测算子提取水体边界,得到栅格水边线;经栅格矢量转换处理,生成矢量水边线,并在局部区域利用目视解译进行手工修正,最终完成瞬时水边线的精确提取㊂1.3推算潮位特征线根据影像的成像时相,利用由影像提取的水边线离散点,结合潮位变化过程,可推算水边线离散点所处位置的潮位;利用2个时相水边线离散点的潮位差,可计算断面坡度,进而推算断面上的平均大潮高潮点和低潮点的位置;将高潮点和低潮点分别连接成线,即可得到平均大潮高潮线和低潮线㊂2海岸线变迁1984 2016年江苏省海岸线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图1)㊂图1江苏省海岸线由图1可以看出:自然岸线逐渐减少并破碎化,人工岸线大幅增加(图2);中部盐城市的海岸线逐渐顺直且缩短,而南部南通市的海岸线逐渐曲折且增长;海岸线明显向海推进,海岸带陆地面积增加㊂54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图2江苏省海岸线长度3海岸冲淤变迁1984 2016年江苏省海岸整体向海推进,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滩涂围垦㊂淤长和冲刷具有分段性特征:以灌河口和双洋河口为界,灌河口以北至绣针河口和双洋河口以南至连兴河口以淤长为主,灌河口至双洋河口以冲刷为主㊂淤长岸段主要分布在辐射沙洲北翼的射阳河口至川东港南,累计淤长长度为127.62k m;平均淤长长度为2657m,平均淤长速率为83.03m/a;最大淤长长度为8078m,位于川东港北㊂值得注意的是, 1992 2000年全省海岸淤长长度为273.9k m,平均淤长速率为126.26m/a;而2008 2016年全省海岸淤长长度为110.17k m,平均淤长速率下降至27.98m/a㊂冲刷岸段主要分布在废黄河三角洲的灌河口北至中山河口南和扁担河口北至双洋河口南,累计冲刷长度为71.17k m;平均冲刷长度为346m,平均冲刷速率为10.81m/a;最大冲刷长度为1326m,位于二罾闸至南八滩闸㊂4潮间带宽度变迁1984 2016年江苏省沿海各地的潮间带平均宽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图3)㊂图3江苏省沿海各地潮间带平均宽度由图3可以看出:赣榆区至滨海县以及启东市的潮间带平均宽度变化较小,缩短80~930m,与该岸段的稳定-微冲刷特征相关;射阳县至海门市的潮间带平均宽度变化很大,平均缩短约3200m,该岸段虽以淤长为主,但由于滩涂围垦强度大,潮间带宽度反而大幅缩短,其中大丰区和通州区分别缩短5898m和6220m;2016年潮间带平均宽度最大的是东台市㊁海安县和如东县,但与1984年相比均缩短约3000m㊂5结语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提取瞬时水边线和推算潮位特征线的方法,可掌握海岸线和沿海滩涂的长期变化特征,从而辅助海岸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㊂后续研究应综合运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和现场验证等手段,提高识别的精确性和准确性㊂参考文献[1]王颖.黄海陆架辐射沙脊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韩进萍,徐敏.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评价[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2):99-102.[3]张长宽,陈君,林康,等.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空间布局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206-212. [4]夏真,陈太浩,赵庆献.多时相卫星遥感海岸线变迁研究:以大亚湾地区为例[J].南海地质研究,2000,12(1):106-112. [5]姚晓静,高义,杜云艳,等.基于遥感技术的近30a海南岛海岸线时空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4-125. [6]陆晓燕,杨智翔,何秀凤.2000~2009年江苏沿海海岸线变迁与滩涂围垦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5):57-82.。
江苏海岸带特征-讲稿江苏省海岸带特征概述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江苏海岸带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 3.25万km2,海岸线长954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5.3%。
2、海岸带特征分析1)地质概况江苏沿海以淮阴一响水断裂为界,分属华北地台及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
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和后云台山、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余地区几乎被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
江苏分属华北坂块、苏鲁造山带和下扬子板块。
两板块的拼接为印支期,下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呈楔形插入,板块之间海槽逐渐萎缩消亡,沿拼接带自深而浅形成高温超高压变质带(以榴辉岩为代表)、低温高压变质带(以蓝晶石片岩为代表)和韧性剪切带。
地质时代表明主拼接期为晚三叠世卡尼期一瑞替期。
而扬子板块北缘海相沉积消失的最后时间为晚二叠世。
从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对比看,两板块可能相近或相连大致亦在晚二叠世以来。
俯冲、挤压、拆沉、翻转形成了印支期拼接的古盆岭构造,即东海杂岩带(造山带主体)和灌云一云台大复向斜(倒转—同斜,轴向南东倾斜,但坳陷带缺失三叠纪一侏罗纪沉积)。
三叠系一侏罗系见于淮阴一响水口一线以南地区。
2)海岸地貌:江苏海岸类型除基岩海岸(4%)和砂质海岸(3%)外,93%为粉砂淤泥质海岸(884 km),其中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长571 km。
砂质海岸分布于赣榆县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长30公里;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市西墅至烧香河北口,岸线长40公里,19座基岩岛屿也主要分布于连云港附近海区;全省大部分海岸为淤泥质海岸,岸线长884 公里,其中淤涨和相对稳定海岸占74%,滩涂宽阔。
岸外有巨大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岛26 座。
根据地貌的成因特点,本区主要为堆积地貌,其中北部为古黄河、古淮河泛滥堆积,南部为长江冲积物堆积;少量为构造剥蚀地貌,位于连云港市境内丘陵的山前地带和海洲湾水下浅滩。
另外,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南北长达200 km,东西宽90 km,海区水深可达25 m,海域水深在0-40米,以晾港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分布。
江苏海岸平原为基岩港湾点缀的冲积-海积海岸平原,地貌框架为“一山两洲夹两原”。
“一山' 指北部海州湾沂蒙山地余脉云台山;“两洲”指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原”指北部海州湾海积平原和中部盐城海积平原,由此构成江苏海岸带的地貌框架。
北部绣针河与灌河之间为海州湾海积平原,灌河与射阳河之间为废黄河三角洲,射阳河与北凌河之间为盐城海积平原,北凌河与长江为长江三角洲。
江苏海积平原宽阔,西起盐城市的龙岗至阜宁白沙一线,东抵现代海岸,东西宽约50km。
近海海底划分为海州湾、黄河水下三角洲、辐射状沙洲和长江水下三角洲四个地貌区。
海州湾海底地貌区位于海州湾东南部和连云港以东的部分海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有水下浅滩、海底残留沙平原和古河道二种。
黄河水下三角洲位于新洋港口以北至北纬的海域,主要的地貌形态有废黄河口沉溺二角港、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和古黄河三角洲等。
辐射状沙洲分布在新洋港至遥望港海岸以东,发育在古黄河和古长江三角洲上,是江苏海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遥望港日以南岸外为长江水下三角洲地貌区,主要地貌类型有长江北支汊道、现代水下三角洲和古长江二角洲。
局地海流受到海底地貌的控制。
3)水文动力a.潮汐射阳河口附近海域最大可能潮差最小,约300-350cm,往南逐渐增大,江苏南部沿岸最大可能潮差约500-700cm,外海为400-500cm;最大可能潮差最大值在晾港海域一带,如小洋口附近最大可能潮差达700cm。
射阳河口往北,最大可能潮差也逐渐增大,在海州湾最大可能潮差为600 一650cm。
江苏沿海潮流,南受东海前进潮波控制,北受黄海旋转潮波控制,两者在中部晾港一带岸外辐合。
沿海潮汐类型,北部沿海多属不正规半日潮,小部分区域是正规半日潮,如废黄河口以北为规则半日潮,连云港、小丁港附近海域;靠近无潮点附近沿海为不规则半日潮,主要分布在滨海港、射阳河口海区。
无潮点局部海域为不规则日潮,南部海区受东海传来的前进波影响,为规则半日潮。
全省沿海高潮间隙为7〜12小时,闸下平均高潮位1.27〜4.61米,平均低潮位-1.67〜1.22米。
平均潮差2〜3米。
弶港至小洋口一带为潮差最大区,平均潮差达 3.9米以上。
小洋口外实测最大潮差达9.28米b.波浪1、全年盛行偏北向浪,风浪为主的混合浪。
2、最大波高分布特征:3米等值线基本沿海岸及沙洲区外轮廓线分布,离岸约20公里, 由海向岸波高迅速减小。
3、平均波高和平均周期年变化不显著。
1、江苏沿海岸外浅海泥沙含量较高,夏季平均含沙量大于0.1克/升,冬季平均高达0.3克/升。
2、大致以辐射沙脊群为顶点向南北递减。
其中灌河口一带多在0.1 —0.38克/升之间,废黄河口附近含沙量大增,一般均在0.5克/升以上,在辐射沙洲的内缘区,含沙量剧增,新洋港至王港附近多在1.0-2.5克/升之间,辐射沙洲区南翼近岸水域含沙量比北翼小。
小洋口外大多在0.4-1.3克/升,至北坎降至0.3-0.8克/升,吕四附近又降至0.2-0.7克/升,长江口北支也是泥沙含量较大的区域.。
3、海水中较多的泥沙含量,利于潮滩沉积发育,但也易引起沿海闸下港槽的淤积,影响工程效益。
1、在江苏沿海,大风增水和天文大潮汛耦合形成风暴潮的概率较大。
2、江苏沿海出现异常高潮位,除极个别极优天文条件下的大潮汛外,主要因台风过境引起,其次是强寒潮南下造成的。
台风风向大多自海向陆,增水现象明显4)动力作用结果-冲淤状况: 1砂质海岸砂质海岸分布于海州湾北部的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线呈弧形。
准平原剥蚀面上的风化壳发育,风化碎屑成为海岸带砂质沉积物的丰富来源。
该海岸多短小湍急的山地河流,河口及海岸多砂质堆积体。
砂质海岸可分为绣针河口-柘枉和柘汪-兴庄河口两个岸段。
绣针河口-柘枉为淤积岸段。
近绣针河口沙咀,滩面宽2〜3千米,混有粉砂淤泥的中砂质浅滩,坡度0.24%。
近岸300米内,表层3厘米为黄色淤泥质粉砂,质地均匀;下层为灰黑色粉砂淤泥。
近岸330〜800米间为灰黑色粗粉砂细砂夹淤泥。
从沿岸平原及浅滩的地层结构、河流沉积物分布及现代动力过程看,该处海岸处于侵蚀型环境.只是由于入海泥沙较多.因而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堆积淤涨。
不过近50年海岸受台风和人为采沙影响,明显受冲,1970年代匡围的对虾养殖池多被冲毁,今沿岸海堤大多进行了块石干砌护坡,岸线处于微侵蚀或基本稳定状态。
柘枉-兴庄河口为侵蚀岸段。
该段岸线平直,走向南北.沿岸有沙坝、浅滩及岸外沙坝等。
岸线在逐步后退•海滩、沙坝及岸外浅滩受冲刷。
主要原因是入海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以及人工采挖海滩使人海泥沙减少。
1980年代以后人工采沙得到了禁止,侵蚀有所减缓,侵蚀速度已控制在10米/年以下2基岩海岸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的西墅至烧香河口,海岸岬湾曲折,岸线长40千米。
基岩海岸的港湾有砂质堆积,如海头湾浴场及墟沟大海湾等,其余均为海蚀悬崖。
很少形成和存在滩涂。
3粉砂淤泥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是江苏省最主要的海岸类型,岸线长度884千米。
占全省岸线的90 % 以上,又可分为基本稳定、侵蚀与堆积三种类型。
1、基本稳定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分为南北两段。
北段为兴庄河口-西墅,长约32千米。
沿岸为海积平原,入海河流大多经人工开挖改造,流经黄土区,带来细粒沉积。
南段为蒿枝港-启东嘴,长约55千米。
1966年以前岸线后退较快,后渐缓和。
该岸段本质上属侵蚀后退型,因有长江人海泥沙补充,近期岸线基本稳定。
北段为烧香河口至射阳河口,长197千米。
该岸段属废黄河三角洲及其北翼海湾平原海岸,岸线平直,潮间带海滩较窄。
1128年黄河夺淮由江苏北部入海,黄河带来大量的细颗粒泥沙,岸段迅速淤长,形成了面积达7160km2的褶扇形三角洲。
1855年黄河北归后,三角洲岸段因巨量泥沙供应断绝出现侵蚀岸段。
南段为海门东灶港-蒿枝港(吕四海岸),岸线长29千米,为严重侵蚀岸段,其历史演变与长江口的变迁有关。
该岸段冲刷后退明显。
目前海堤内外最大高差在3米左右。
滩面没有明显的侵蚀陡坎,潮滩上部的盐蒿滩缺失,潍面主要为粉砂淤泥质物质,滩面上潮水沟发育。
目前该岸段的后退已困海堤防护工程的建造而被控制,但堤外海岸的下蚀现象不断加剧。
3、堆积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分布于射阳河口-东灶港,长571千米。
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千米,岸外有一片南北长200千米,东西宽90千米的辐射沙洲区。
据固定断面实测,其平均高潮位线外移速度以辐射沙洲基部蹲门口一带最快,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少。
这和泥沙含量分布的规律相吻合,也主要是因为东海前进潮波和黄海旋转潮波在中部弶港辐聚而成的移动性驻潮波。
1、社会经济状况1、社会经济概况江苏省的海洋产业相对并不发达,2013年海洋产业总产值492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25.6 亿元(5%),第二产业2263.5 亿元(46%),第三产业2432.2亿元(49%),海洋生产总值占到江苏沿海地区GDP的8.3%,占整个沿海^一省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的9.06%。
第一产业:海洋农业(渔业),包括海洋捕捞业、海洋养殖业等(潮间带比较宽阔,有潮滩)江苏沿海的海水养殖面积193807公顷,占全国沿海地区(2315569公顷)8.37%,有三个主要渔场,长江口渔场、吕四渔场、海州湾渔场(原因:海水养殖:浅海、滩涂、港湾、围塘,第二产业:海洋工业,包括海洋采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制造业等江苏省的风能发电能力较高,占到了全国沿海地区风能发电能力的16.9%。
潮滩广阔,地形平坦, 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第三产业:海洋服务业,包括海洋旅游业、海洋港运输业、沿海港口业、海洋信息业、海洋保险业2013年,江苏沿海地区渔港数量128个,占全国沿海地区总量的8.59%,货物吞吐量23908 万吨,仅仅高于广西和海南(有上海港,服务区域小),占全国沿海地区的3.16%江苏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 3.16%,港口吞吐量小,港口没有起到主导产业的作用,主要源于江苏海岸主要为淤积海岸,大多数地区不利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业比重低。
•江苏海洋经济应采取如下战略:①深水大港一港口群带动战略,港口建设滞后导致临港产业发展滞后是造成江苏海陆产业联系较为薄弱的主要原因。
因此江苏应发挥经济大省优势,加快洋口、大丰、连云等临海深水大港建设。
②工业区一城市拉动战略。
采取港口工业区拉动,中心城市发展为依托的双极核发展战略,使海洋开发一港口工业区拉动一海滨城市发展成为一体的海洋开发战略。
2、江苏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所形成的沿海、沿江、沿边全范围开放格局,使得江苏等沿海地区作为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阵地的独特地位在逐步消失,在与中亚、西亚贸易以及对缅的经贸交流中反而有可能处于后方腹地的区位,原有的开放优势被逐渐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