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

摘要:自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风靡以来,经济学家们普遍忽略了经济学需要考虑的道德问题。许多年前,哈耶克老先生曾经批评过:“长期而言我们都将死亡是典型的‘非道德主义行为’。”得确,经济学家们富有智慧而又有些愚钝。凯恩斯解决了大萧条时代的经济危机,但是,另一方面,计划经济的漩涡也席卷了整个世界。自此之后,好像短期性经济行为如洪水搬不可制止,这是致命的自负。可是长期来看,市场经济本身也有着内在冲突。在芝加哥经济学院的午餐讨论会上,奈特不止一次又一次得强调“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平等的累积,最终会导致市场经济获得的自由完全消失。”古典政治经济学从未脱离过到道德传统,在古希腊人的心中,“正义价格”的概念与“善”是同一的。然而,主流经济学派盲从于自由市场假设,将无比简单的“需求定律”扩展成一个又一个复杂理论,难怪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内容与真实世界严重脱节。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也就是需要考虑公平正义的问题。

关键词:道德基础不平等正义价格公平正义

一、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基础?

1.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

“市场”这个概念本来不含有“经济”的意思,它只表示交换关系的集结。市场经济的核心概念是交换,市场经济通过交换把每一个个体连接到了一起。马克思对交换关系有着极为深入的理解,但从某种程度上保留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用货币计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导致了在交易过程中人的异化,以致于形成了商品拜物教。同时,由于资本作为榨取劳动剩余价值的手段,是激起社会矛盾的根源。长期以来的自由市场经济,偏重的是自由放任,认为政府的管控会加剧“市场失灵”。历史上计划经济的失败也说明了政府不可能完全‘规划’出一个配置方案,市场在资源配置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他们只看到了问题的一半,市场的逻辑的初衷可能是“和气生财”,随着大家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可能富裕的人就没有必要再和穷人有所交集了,阶级的分化再所难免。

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更广泛地把休谟的同情原理运用到道德与正义的原则上来。斯密认为,我们我全部的道德判断都是来自于我们想象之中的情境变换,这一变换使我们把自己置身于我们所下的道德判断的情境之下,我们某种程度上感受着他感受的情感。我们的道德判断依赖于我们是否认同,我们处于他的情境内所感受到的那些激情与想象他所感受到的那些激情之间的相似性。斯密对于道德判断的思考,其核心思想是:道德判断依赖于我们推己及人的能力。对于正义来说,不同的情境便有着不同的正义观。举个例子,偷人家东西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你偷得是人家上吊的绳子呢?正义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为满足人类需要所准备的稀少供应。另一方面,正义又是整体之事,因为个人单独实施正义行为,不仅很难奏效,也很容易陷入个人的情境。故既然正义是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都遵守的,他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契约。这份“社会契约”极大的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他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灵魂和基石。

2.长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如图1),即产权途径,财政途径,联结收入分配与增长问题的社会稳定性考量。

图1: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的路径

首先,在产权层面,产权的主要作用是设置一种排他性,这种排他性可以避免非拥有其产权的主体并不享有其经济福利。而相对于拥有其产权的主体来说,经济福利的提高是对产权物品有效利用的激励。产权本身就是一种约束,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预算线以下的内点解为个人选择,预算线以上为公共选择。正如阿尔钦所说:“竞争、稀缺、歧视、约束、产权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概念。”你要讨论产权,就必须讨论冲突、歧视和竞争。因此,没有冲突和竞争,就无所谓产权了。经济学与其理解为资源配置的学科,不如理解为解决利益冲突的学科。

其次,在财政层面,政府和税收是投票的结果,而收入是选民投票的决定因素。具体说来,穷人更偏向于选择支持对富人高税收的决策者,而反对低税收的决策者。在一个收入极其不均的社会里,由于选择高税收的人太多,过高的税收一定会阻碍投资,从而阻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会减少人们因失业而带来的痛苦,长此以往,会加剧非劳动人口的上升。即:人的惰性因制度而上升,进而形成扩张式的循环。欧洲的债务危机,就是福利制度的过快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动力下滑,与选民本身形成了路径依赖。财政方面的第二个讨论要点是公共投资,在公共投资的分析中,关键在于的是政府如何去识别一些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提供。例如在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部分所讨论的内容,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离、竞争的非排他性、消费的不可竞争性这三种性质。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这种性质的存在,私人厂商不愿提供这样的服务,所以需要政府提供。但在经济机制方面的原因为:公共投资的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税收和央行发行货币,因此,增加公共投资会减少私人投资的税后收入(实际收入),这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例如:在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例,各地争先去盖高楼、修地铁。熟不知高楼与地铁这类商品或服务,都是依托于本地人口的流动决定的,试问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出是负的,又怎么可能消化这些高楼呢?鬼城由此产生。但是更重要的是,这成了一个零和博弈。各地之间的竞争源自于对于中央银行货币输血的博弈,已经形成了谁不建设,谁就输掉了通货膨胀率的局面。

再次,联结收入分配和增长第三个政治机制强调的是收入分配不均对社会不安定的影响。这一理论强调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收入分配不公到政治不稳定,

第二个环节是由于政治的不稳定增长。这是因为在大多数人面对极少数极其富有的人时,可能会遇到“多数人暴政”。

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问题的维度,主要在政治与经济领域。凯恩斯进行收入分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在中期,经济会回到自然产出率。但经济学的定义是分析人类行为,也是协调冲突的学科。在这个前提下,经济学不得不分析人类精神层面的满足,效用函数的宽度也因此展开。

3.机会与公平

实践和理论都告诉我们,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治本措施。任随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话,很容易想象,富人所在的区域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都比穷人区域要更加充裕。如同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场景,一边是奢靡,一边是骚乱。这样可能效率很高,但是它不美好,不符合我们人性中的‘善’的一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一直追求效率的提高。罗尔斯曾在他的名著《正义论》中提到:作为社会的首要善是不可让渡的。福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仅可以解决入们的后顾之忧,也是公民可以追求个人人生价值的一个保障。一个真正繁荣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正义和公平的社会,这样一个社会不仅保证了机会的公平,更有一些禀赋的公平。例如在‘罗尔,你给我站住’这类公共事件中,罗父是一位受过大学教育的媒体人,他们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相对于一般的农民家庭来说,在遇到同样的遭遇的时候,这类群体就更容易向公共组织需求帮助,这是一个管道的问题。罗尔斯所谈的正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程序正义而已呢,他可能还要补贴弱势群体的禀赋问题。正义与公平是保证大多数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而繁荣正是建立在大多数人共同富裕和进步的基础上的。这样一个正义、公平、繁荣的社会,将摆脱靠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粗放增长方式,实现人本意义上的自由与繁荣。只有这样,经济的增长才会有其真正的价值。

所以,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公平与正义,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学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经济学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学问题。实质上,公平在哲学、经济学等社会人文科学领域,都是一个不朽的命题。在这里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冈纳·谬尔达尔。冈纳·谬尔达尔在考察了南亚11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之后明确提出:这些国家,社会的不平等,最终使一个国家摆脱贫困,很难有经济的长足发展。现在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公平与正义。在当今的中国,我们需要一整套福利制度的完善,同时又面临着全球用机器替代劳动的高潮。对于未来而言,如果人工智能替代了60-70%的重复率高劳动,那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创新性行为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机会的公平若不能保证,只怕迟早会引来激烈的社会冲突。

二、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历程与现阶段问题

纵观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30余年的改革之中,中国不再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国家。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的内在冲突与市场经济的改革也更是迫在眉睫。首先,中国社会缺乏一个良好的福利制度,中国的福利制度是偏向于城市的。正如温铁军教授在《八次危机》中提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城市风险不断向农村转嫁的过程,这个过

程甚至已经产生了路径依赖。”农村劳动力不断补贴城市,城市的疯狂扩张,也加剧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在这个环境之下,由于农村的机会成本持续的小于城市工作的收入加上外出务工的风险,中国出现了农业空心化的局面。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持续上涨的人工成本支持着制造业的转移。制造业转移带来了低技术工种的失业,又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福利制度,于是连生存都出现了问题。

再次,改革已经出现了阻力。30多年前的改革是一个歪打正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中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未解决,而是留到了今天。例如,在1984年的利改税中出现了利益集团的分化。随着资本的积累与关系网络的拓展,现在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怪兽。

综上所述,在早期的改革中,由于市场化巨大的经济福利,分配问题暂时被搁置了,经济蛋糕的扩大让每一个人的处境都相对更好,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帕累托改善”。但是长期以来的资本对劳动要素收入的挤占,也使得公民对社会正义之诉求也愈发浓烈。西南财经大学在2012年的不平等报告显示(如图2),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经是世界前列了,这份不平等集聚了巨大的躁动与不安。再之后的问题是新一代中国人,如80后、90后,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经满足,想要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领域的生活。但是一方面他们面临着主流社会“钱钱钱钱”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也无力与科层化的社会体制所抗争。最后,这些困扰着我们的生活的问题转换成了一场全民焦虑,这份焦虑就是总体危机的火种。

来源:2012西南财进大学《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报告》

2.解决方法与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推行更广泛的福利政策,并在这个福利政策尚未影响人的懒惰行为之前,推动人生价值问题的教育。按照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对经济发展的划分,中国总体应该处于一个成熟工业与工业化中期之间。但是又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在沿海及一些大城市,甚至已经迈入了现代化社会。在当前互联网的传播下,每一个人都想过后现代的生活,由此引发对社会正义问题的强烈不满。福利制度的建立,是保障一些最为基本的机会的公平。如今,农村子弟已经很难通过高考的路径改变自己的人生际遇,对于社会上升通道的闭塞,是大家焦虑的焦点。

其次,中国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出现了一大批被社会学家(孙立平)称为“全能集团”的强势群体。这一群体垄断者全部的三种权利—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这一局面非常危险,因为社会因此无法听到批判的声音。知识分子本应是批判社会的,但资源的垄断限制了个人利益诉求的管道。又因为大多数中国人执迷于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和醉生梦死的人生观,极其缺乏人生目的的思考和思辨能力。还没有走出到处莺歌燕舞的幻想。

最后,如果万事万物都可以用货币计量,货币作为他们的等价物,万事万物统统等价于无差别、无特征的货币。这个世界将不再有令人着迷,失去了原有的可爱。假如我们拥有社会正义,他为每一个人提供他的能力潜质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但这些机会是由自由市场提供的,自由市场是以竞争为主要标准,且货币

是唯一的标准的竞争。那么我们将不可能拥有幸福,除非幸福感的源泉全部来源于物质领域及其派生,我们的情感随之异化与消失。但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又怎么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呢?

参考文献

[1]魏婕.《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4

[2]吴宇晖.王秋《经济增长与“富裕中的贫穷”》[D].吉林大学,2012

[3]郭凯明.《公共政策、经济增长与不平等演化》[D],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2011

[4]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报告[R],2012

[5]CIA.全球基尼系数排行榜[R],2012

[6]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与生产结构》[D],商务印书馆,2010

[7]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9]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0]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2008

[12]张向达王询.《现代西方收入分配理论比较研究》[J],载《当代财经》,1998年3期

[13]汪丁丁.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J].改革,1995年5期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经济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指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旨在满足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需要。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是指社会用以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从理论上讲,经济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在实际生活中,它们都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比如,在一个社会内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环境保护条例、缩小地区差别、男女同工同酬等,都涉及到了道德标准或道德价值的问题。 很多具体的实际问题也是如此。比如,某贫困地区得到的一笔贷款,是用来建一所小学或医院,还是建一家夜总会或大饭店?把电子游戏室建到小学校旁边,对不对?给失业人群发放补贴,多少才合适等等,即是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而且,如果我们仅仅根据经济原则或所谓市场规律办事的话,就很难作出公正的选择,因为“公正”本身就是一个道德价值问题。 所以,任何只提倡道德而忽视经济或者只强调经济而放松道德的观念与主张都是片面的。许多事例证明,我国社会的经济与道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即经济上去了,道德却下降了,对于两者的关系,可得出如下结论: 1、经济条件和地位是决定道德水平的物质基础。我们只有继续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个人生活水平,缩小三大差别,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 2、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包括家庭的经济利益应当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任何忽视甚至损害个人与家庭利益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不过,同时也必须补充的是,这种个人利益的前提是不损害“公利”或“公德”。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中的个人利益是一种具有利他因素和目的在内的个人主义。 3、在市场经济中,道德并不是无用之物,它是一种需要保护和积累的宝贵的“社会资本”。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是否强大的标准,固然离不开GDP、家电产品普及率或者人均住房面积等表示物质财富的指标,但是,它同样也离不开犯罪率、离婚率或者拾金不昧的件数与见义勇为的人数等表示社会状况的指标。如果一个社会仅仅在物质上发达,同时在道德上“不发达”,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值得人们深思和警惕了。 总之,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各国榜首,但遗憾的是社会道德水平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提高,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如政府官员的廉洁程度或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等等),甚至可能还不如从前。如果我们对这种状况视若无睹的话,不仅可能葬送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而且,也势必会进一步加剧整个社会秩序的动荡和不安,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能出现偏差,所以,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的方针,依靠积极的政府行为和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解决市场经济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

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辨析 李抗美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53) 摘要: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二者关系,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理论界也有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适应与超越、一元与多元、法治与德治辩证关系的剖析,阐释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1·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应当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体现出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2·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道德价值导向一元化并行不悖,在道德建设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法治与德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二 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关键词:适应与超越;一元与多元;法治与德治 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和理 解二者关系,是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也是有待深化和解决的难点。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亦是思想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澄清并回答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种种模糊观点和错误认识,事关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适应与超越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首先需要解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中的定位问题,即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仅仅定位在简单适应市场经济的层面上,还是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完成对市场经济的某种超越,在新的基础上实现适应与超越的统一。对此,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理论界也有不同看法。其代表性的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适应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主题,是对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在道德领域影响的切实纠正。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就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另一种观点认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只能在经济领域的特定范围内起规范和调节作用,市场经济道德不能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因而,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应该“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参见《求是》1997年第3期,第37-38页)市场 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是适应还是超越?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溯根求源,看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给道德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 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历史性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引起社会道德观念的深刻变革,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受到挑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逐步确立,广大群众的道德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冲击。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蔓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蚀人们灵魂,污染社会风气,已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时把握我国社会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市场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关系

市场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关系 2005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汉文综合版)Ju1.2005第25卷第三期璺笙塑市场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关系 魏珍爱 (湘潭大学哲学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本^,通过对市场经济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因素的分析,主张 趋利避害,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调控体系,并坚持以经济和伦理相盒竺发展观作指导.L关键1司J 市场经济,伦理道德,新发展观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一方面是大 规模的市场运作,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人民的 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各项规范尚未 完善,产生了"道德沦丧","生态环境恶化"等新的社会问题, 弓l发了一场深刻的文明危机.人们不禁要问,市场经济的发展 是不是要以道德的滑坡来作为代价?对于目前道德腐败是不是 因简单的归咎与市场经济与个人的利欲呢?对以上这些有关到 市场经济和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立场来对其进行冷静,客观,细致的分析.本文通过对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进行梳理,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 有坚持经济与伦理道德,生态相结合的新发展观作指导,趋利 避害,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调控体系,才能解 决以上困境. 一 ,党的十四大明确的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

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 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及时协调".这里,虽然阐述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就一般意义上的相对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来: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同于计划经济模式的经济体制,它是一种能根据供求规律和价格机制来自发的对有限资源,在社会各部门进行有效配置,能容纳,促使"经济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平 竞争的经济运行机制,有着其内在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尺度,兼具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的辩证特性.下面就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来看看市场经济到底有哪些新的道德因素. 第一,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具有自发性,能灵敏反应信息. 在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的领导下,生产企业必须根据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来决定增加生产,根据日益减少的社会需求来决定减少生产,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商品的价格才控制在一个买卖双方能接受的水平上,这时的价格既反应商品的边际成本又反应商品的边际效用,买卖双方才各自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追求,生产和需求就达到协调了.所以,生产企业必须把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观念根植于自己的经济行为之中,也只有把私人生产置于社会需求基础之上,商品才能实现其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企业才能达到 追求自己利益的目的,而有效的资源也使社会达到了较高的满足程度和普遍富裕.亚当斯密称,"经济人"这种利已和利他的行为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承 认经济人谋求自我利益的合理合法性,市场经济中没有谁愿意做亏本买卖,个人先发财致富符合道德要求,是值得提倡和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浅析

第19卷第1期 沧州师专学报 No.1 Vol.19  2003年3月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College Mar.2003 * 收稿日期:2002-07-07  作者简介:张忠海(1965- ),男,河北沧县人,沧州市技工学校教师。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浅析 张忠海  (沧州市技工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 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762(2003)01-0091-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新型经济,这势必与中国传统道德中许多道德规范发生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这又必然要求人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因此,如何重新看待我国的传统道德,如何看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市场经济促进了道德的进步和发展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不仅是一场新型的经济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打碎了旧的传统道德的枷锁,确立了与时代同步的道德观念,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由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由此可见,合理、有序、科学的市场经济不是道德的堕落而是道德的进步。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道德规范的力度,从而提高了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强制作用,充分体现出道德本身的价值。社会上曾经盛行“道德能值几文钱”、“要不要道德无所谓”的论调,人们道德观念淡薄,使得道德扬善抑恶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和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未能发挥具体作用。正是由于道德作用力的疲软,才使得道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践踏,道德的自身价值大大降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道德行事的人,会依靠自己的诚实、责任心赢得信誉,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反,没有道德的人,由于对别人只讲欺诈不讲诚信,使自己易于陷入孤立状态,使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希望变成空想的泡沫。 因此,市场经济,需要强有力的道德约束。因为没有道德,就没有自由和平等;没有自由和平等,就没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买卖,也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市场经济充分肯定经济主体的不同利益,在不同利益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确立社会主义的道德目标。市场经济通过释放出对经济主体的利益动力,调 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 再次,市场经济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人们的道德状况。管仲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表明了良好的道德状况务必同富足的生活状况紧密相连。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使富裕代替贫困。经济上的富足为道德的进步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结成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的关系。市场经济具有公平性、平等性,一切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可以自由交换、公平交易。通过公平交换,也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它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平等友爱的良好关系。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 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正确地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关系,以良好的道德约束个人,使自己在发展个人能力获得个 人利益的同时能自觉地兼顾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使人际关系融洽,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合理有序,人们自由地、安全地、积极地进行生产与生活、竞争与合作,能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相配合、协调发展,具有一致性。它们的和谐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尤书才]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与道德水平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与道德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道德水平、迅速发展、道德真空 摘要: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中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物质文化的增长,人们的道德水平总体却没有按比例增长,一些人们道德的沦丧,使我们对这个社会失去了信心,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及整个社会对财富、金钱、物质的不断追求,虽然在道德水平建设上有些成效,但社会道德水平却在不停的沦陷,频繁发生的道德丧失事件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 正文: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基于对国内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党中央确定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从农村开始起步向城市推进。1979年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制,它的实施是中国市场取向成功的第一推动力,正是以此为突破口,改革越出计划经济的框架,走向了市场取向改革的道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冲破了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束缚,使我国国民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据统计,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8亿元,增长4.7倍,年均递增8.4%,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7亿元,增长10.2倍,年均递增13.0%.其中工业增加值90.35亿元,增长10.4倍,年均递增13.1%,第三产业增加值81.52亿元,增长10.8倍,年均递增13.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据统计,1997年全市粮食总产已达283.4万吨,增长106.7%,年均递增3.9%,棉花总产3.3万吨,增长81.3%,

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正面影响: 一是增强了人们的自主平等的道德观 二是增强了人们的竞争进取的道德观 三是增强了人们的义利并重的道德观 四是增强了人们的学习创新的道德观 负面影响: 诱发: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市场经济是一种: 道德经济,信用经济。(P77)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业道德应该讲: 法制、诚信、效率、公平。(P76) 测试题单选题 1. 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C )。 A 集体主义 B 爱国主义 C 为人民服务 D 诚实守信 2.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是( D )。 (A)忠诚、谨慎、进取 (B)忠诚、敬业、诚信 (C)诚信、守法、人本 (D)忠诚、审慎、勤勉 3. 关于职业,正确的说法是( A )。 (A)职业是责任、权利、利益的有机统一 (B)职业是人们生存的唯一手段 (C)职业是束缚人的自由、权利的锁链 (D)职业是赚取人们剩余劳动价值的方式

测试题多选题 1.关于敬业,其内涵是(ABCD )。 (A)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 (B)对待工作恭敬、虔诚 (C)享受工作的过程 (D)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2.从业人员讲求信用,主要包括(ABD )。(A)择业信用 (B)岗位责任信用 (C)家庭信用 (D)离职信用 个人表现测试题 1.作为一名职工,你可以将自己描述为:仔细()。0/0.3/0.5/1 A 从不 B 较少 C 较多 D 总是 2.你喜欢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原因之一是()。0.4 / 1 A 领导信任我 B 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C 心里踏实 D 工作灵活 3. 同事小王有下列特点,其中你最不喜欢的是()。0.4 / 1 A 上班前打扮得很细致 B 工作中总是板着脸 C 工作后不整理办公桌 D 业余时间都花在娱乐上 4. 下列生活细节中,你比较注重什么?0.4 / 1 ()。 A 使自己的着装和发型非常得体 B 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 C 广泛建立对自己有利的社会资源 D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作者:————————————————————————————————日期: 2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我记的邓小平同志有这样一句话“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所谓风气就是说的思想道德建设,所以说如果思想道德建设搞不好,那么市场经济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下面将从三方面理解它。 (一),社会市场经济建设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市场经济只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过去,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并同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 坚持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的反映。为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把发展、扩大和巩固集体利益作为我们道德建设的重要目的。 3),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及其基本要求和一系列规定,正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出现的新问题出发的。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又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使其能更有效地调节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的关系,提出了在我国人和人之间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的美好前景,指明了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的新途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 第2/4页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的双重影响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建设。因此在本质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准并不矛盾。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在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促进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所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市场经济的缺陷和弱点: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容易诱发人们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金钱拜物教思想;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容易诱发人们的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短期行为这就容易诱发人们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行为。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和弱点,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是全社会一切人活动的最根本的要求。因此,任何个人利益,都必须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建设的双重任务。 3),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种思潮。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无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但多数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

论社会道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和谐与冲突关系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同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于经济基础,道德与法律既有和谐又有冲突。 道德与法律存在和谐点,法律与道德既交叉又渗透。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还表现在内容上的趋同。最早的法律是由道德演化而来,现在,法律与道德相互独立,但法律仍然以道德为基础,法律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把积极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遵循的准则。如,爱国守法、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规范也已被写入法律。但是,法律的内容与道德又不完全相同。道德所包含的内容更加细致、更加高尚,而法律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具有原则性,若要法律包含道德的所有内容显然是不可取的。 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与法律互有分工合作,建设法治社会应注重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举,而不能有所偏废。 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他们固然有许多相同点,但毕竟二者性质不同,受民族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律亦存在强烈的价值冲突。有时虽出于自身的良心道德,却做出了违反法律的事情。当下引起诸多争论的“人肉搜索”就是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结点。公交车上不让座的行为固然违背了传统的尊老爱幼的社会道德,但将当事人放之网络上,引起网民的风言风语甚至“人肉搜索”当事人,则确确实实违反了法律上关于隐私权的保护。网民或许只是出于自身的社会公德心,但却也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及名誉。诸如此类,由于道德的狭隘性以及在社会中道德与法律的尚未完全相融,

市场经济有利于道德发展四辩

今天我们在讨论市场经济是否有利于道德发展。我方观点:市场经济有利于道德发展。 首先,从根本上讲,这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的。不论从其产生看,还是从其发展看,市场经济都和互通有无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它本身是互利互惠的信用经济。天然具有强迫参与者采取符合道德策略的压力。 广泛深入持久的合作,本身正是道德得以进化而来的重要因素,越是高度发展的自由市场经济,对参与经济活动者的道德要求就越高,就越强烈的要求参与者信守承诺,就越强烈的要求参与者能够帮助解决他人的需求,就越是奖赏遵守道德准则的游戏参与者,惩罚那些不道德的玩家。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为道德的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道德能够存在的基本条件就是人们之间无需为生存而进行零和游戏,无需我要活下来只有你死去或者我要生活的更好一点你就必须生活的更悲惨一点。人穷便志短,仓廪实才知礼节,衣食足才知荣辱。专门为提升人的道德水准而设计的社会从未成功过,僧侣主义的破产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3.市场经济使道德交往的范围扩大,更广泛的交流利于建立普适的道德体系和准则。人们的同情心和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这些进化而来的道德情感会被更有效的激发,监督促使企业、个人更注重道德形象,并使其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用短期利益来换取道德形象从而谋取长期利益。肯德基为儿童免费提供游乐设施,农夫山泉每瓶水为奥运捐一分钱,王老吉凉茶在汶川地震时捐款一个亿等等举动都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维护自身良好形象。市场经济鼓励了企业弘扬道德。 对方不辩友的辩论很精彩,我们本着小错不纠,大错不放的原则,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方辩友试图无限的缩小市场经济这个概念。 所以今天是在理想,不看现实而只谈理论,只 谈概念?空谈误国啊,对方辩友。1992中国十 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逻辑混乱。跟我们说现在没有纯粹的市场制度,但你方举的例子是混合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你 用不是市场经济的东西说明市场经济的不好 吗?这是严重的逻辑错误。 第三.谈一个观念。对方同学说市场经济和道德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什么叫不可调和的矛盾?很简 单就是两者相冲突,如果说这两者是一个不可 调和的矛盾,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道德 一定是直线下降,没有看到今天社会上的好人 好事,没有看到大爱吗?如果说市场经济和道 德是必然矛盾的?那邓小平同志是不是居心叵 测。第四.试图以偏概全,只谈坏的现象,不谈好的现象。 只谈问题,不谈本质。将所有问题全部归咎于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太冤了,市场经济不可能 杜绝不道德,任何其他经济体制也办不到。这 个衡量标准不对。 第五.谈发展,只谈当下,不谈过去,不谈未来。一个状态能谈出来发展吗?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 看待这个问题,存在问题不等于不利于发展, 现在出现的问题恰恰是其发展的过程与预兆。 恰恰说明人的公正意识,道德意识正在增强,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止是能够促进道德水平的提升,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连带趋势。而正是那些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够市场经济的因素——在奖赏不道德的行为,在催生不道德的土壤,使得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贫瘠,把人们降到相互之间为生存而不择手段竞争互相杀戮的境地。所以,市场经济有利于道德发展,提升道德情操最根本、最有效办法之一是加紧完善市场经济。 如果说,真的出现全面的道德"滑坡"的话,那得首先归咎于这种长期的压抑。另一些道德上的弊端,有的是来自人性中不可克服的一面,更多的则是来自目前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1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学业分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根本不同,归根到底是由于________不同。( ) A.经济基础B.生产力水平 C.政治制度D.意识形态 【解析】道德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D项与题干同义反复,排除;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生产力水平有不同步发展的情况,故B项应排除;道德受政治制度影响,但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A项。 【答案】 A 2.“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要求,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②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风尚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④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决定道德的理解。经济决定道德,但是并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风尚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③观点错误,排除。故选D。 【答案】 D 3.著名的北京中药企业同仁堂有300多年的历史。从其创始人到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己任,制药时严格依照标准,精工细做,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对于求医问药的八方来客,一视同仁,以诚相待。对于贫病交迫者,还施医舍药。因此,同仁堂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道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B.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C.一切道德观念对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D.健康的经济发展能推动道德的进步 【解析】C项错误,应排除;B、D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1.经济与道德的关系(1)经济决定道德。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变化,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2)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规范,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之后,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得某些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而有关执法、监管部门的缺失,则使得市场的缺陷和弱点进一步暴露。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特别需要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 (一)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提问:市场经济哪些方面是需要用法律来规范的?我们又有哪些相关的法律呢? 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问: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是谁?是企业。 因此,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主要是规范企业行为。 我国通过哪些立法来管理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 《企业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 当然,除了企业行为以外,自然人作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其经济行为也受法律的制约,其利益也有法律的保护。 相关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部分省会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价格行为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出的问题。 提问:如果你是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了带有价格欺诈的产品,你会怎么处理? 2、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我国目前通过了哪些法律来规范市场秩序?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 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 我国的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这事实上和政府的监管力度、执法力度不够有关。 因此,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其自身行为也必须要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政府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作什么,可以通过何种经济手段来进行经济管理等,都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如制定《预算法》、《信贷法》、《投资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务员法》等。 4、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为使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基本的保障,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自由搏击而没有后顾之忧,必须制定和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吗? 5、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法律服务中介机构,有助于规范和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市场经济产生“自律”作用。 当然,这些市场法律服务中介机构的行为,其本身也需依法规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以海尔为例,请学生思考:海尔集团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海尔人的什么精神?你从中受到什么启迪? 1、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 2、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3、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

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 我们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现在我们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觉得这二十多年,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我记得1982年的时候,我头一次出国,到英国去,我看到英国超级市场里的东西,如此之丰富,对照一下我们自己什么都要票,什么都买不着,东西质量很差,看到国外的东西什么都是好的,一双袜子也是好的,我带回来一点土豆片,哎呀,我们的同事吃的,说土豆还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现在呢,当然还有一些穷困的同胞,但是整体来讲,收入增加了好几倍,四五倍,平均寿命也到了七十多岁,象这样一个成绩,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的三千年中间,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变化是我们亲身每个人都体会过来的,它怎么得到的?当然有很多很多原因,但是我觉得其中有一个非常基本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是非准则有变化,就是道德观变化了,道德观是一个人判断是非的标准,所以他做事情,他按照他的道德观来行为的。 计划经济的道德观是什么呢?就是无私奉献,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我们的祖国,这是计划经济的道德观。市场经济道德观,但也没说完全否定这些东西,但是真正驱动市场经济的力量,是个人的利益。现在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这个经济,确实是发展起来了。你看,这个区别有多大?一个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斗私批修,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共同的,不是个人的,但是在市场经济呢,它也讲共同的道德,但是它真正的推动力是利益,个人利益。我们看看计算机,每一两年就要换一个代,这个力量从哪儿来的呀?不是为了一个什么崇高的理想,就是为了赚钱,你不改进,你就被淘汰,你能改进,你就能赚很多的钱。现在所有的技术,这么发达,这么高,大家知道,每天有多少个航班在飞吗,全世界?差不多有十万个航班在飞,一年就是几千万个航班。这么多航班,就没有听说有飞机掉下来,可靠性这么的高,简直不可思议。这个力量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从市场经济开始,也就是二三百年吧,它的动力逐渐逐渐的,承认个人追求利益的权利,这个权利得到保护,得到承认,也确实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财富,所以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基本变化,当然,还有许多别的变化。 但是,我们也看到市场经济中间种种丑恶的现象,过去很少有的,现在我们看到太多了,假冒伪劣的产品呀,借了钱不还呀,毁约呀,人跟人人情淡薄,就知道钱,大家就怀疑了,我们这个市场经济就非得弄成这样子吗?物质上的享受当然是重要的,但是这么个物质享受,是不是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这样一种后果呢?丑恶的现象,是不是和市场经济是相伴相成的,不可分离的呢?我觉得不是这样子,我认为市场经济承认人追求利益的权利,不一定会造成,方才提到各种丑恶的事。这种丑恶的事,不是追求利益造成的,是侵犯别人的利益,侵犯了别人的私,因为我有私,侵犯了别人的私,是这个错误,错在这个地方。如果我有私,你也有私,我不侵犯你的私,你也不侵犯我的私,那么这个市场经济就可以不出现这种丑恶的现象,借了钱不还,那就是侵犯了别人的私,假冒伪劣就是侵犯了别人的私嘛,所以我们要非常清楚的区别这个私在什么地方它是好的,到了什么地方它就变坏了,换句话讲,我们要看清楚,私又是一个推动力,但是它越了界限,就变成一个破坏力了。

论市场经济与公务员道德建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和开放教育试点行 政管理专科毕业论 文 论市场经济与公务员道德建设 分校(站、点):升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2014.秋

论市场经济与公务员道德建设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务员道德的内涵、市场经济与公务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务员道德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务员的伦理与道德的对策,从自我约束和外力约束两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解决公务员的道德建设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务员,道德建设,问题,措施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我国公务员的道德建设。1992年党中央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计划,自此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务员的道德建设受到党和社会更多的关注。自此之后,中共中央又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加强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公务员作为人民百姓的代表,是代表人民的意愿来治国的重要环节,以此看来,公务员的道德水平从侧面便可反映以德治国的水平,公务员的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国的道德建设发展程度。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想做好我国的道德建设,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加强我国公务员的道德建设。 一、公务员与公务员道德 公务员,是政府保证行政工作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作为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纽带,公务员自身的一言一行都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公务员道德,是社会道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关系到大众利益的职业道德。公务员本身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行为举止都对大众起着示范性作用。公务员较高的的道德素质和行政专业水平不仅对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很大帮助;相反地,则不仅会使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使政府失去民心,而且会对社会产生不好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引起了我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生活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国家公务员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道德观念也必然要经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为积极

让道德建设伴随市场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中的人是具备基本道德和基本素质的”这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道德情操论》中的观点。从新世纪开始,中国的经济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在我看来,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畸形的发展着。 人们说“走进新时代”,确实是这样,从一开始的经济萧条,工业不发达,建设滞后到现在的经济繁荣,工厂遍布,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作为中国人,我是自豪的。可是没想到,在国人还来不及为举世瞩目的经济荣光邀杯庆祝时,行业暴利、食品安全、医疗安全、建筑安全等恶性事件却像一把把利刃,划出道道令人触目惊心的伤口。猛的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经济下人们的道德在渐失。 中国人自古以道德立国、立身、立命,几千年来讲究仁、义、礼、智、信,可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下,一系列弊病渐渐冒出,古人强调“仁”可是现在由于商家的利欲熏心,隔三差五出现食品问题。强调“义”,可是近年来频繁报道社会冷漠,如“佛山小悦悦事件”强调“信”可是诚信在国人心中的分量也越来越轻。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市场经济发展下,我们的道德是缺失了吗?道德本是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失了这道德,市场经济便是畸形发展的,是不全面的。 2011年10月13号,一个让全国人民都感到蒙羞的日子。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仁”“义”“礼”“智”“信”都到哪去了?难道真的每次都要用一个弱小的生命,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才能换来我们的反思

吗?18个路人呀,也许还不止18个,你们都看到那个小孩倒在路边,但是你们没有人愿意去扶起她,这仅仅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可是你们不愿意去做,你们每一个轻轻走过的那一瞬间的冷漠已然被整个社会指责。你们的视而不见,冷漠无情,漫不经心,我们谁都会有一种心酸,心寒。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深沉的痛苦与无奈。我想,是不是每一次的悲剧过后,人们才会短暂的忏悔。是社会变了?还是人心变了? 计划经济的道德观是什么呢?就是无私奉献,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我们的祖国,用一颗火热的中国心来发展我们的祖国,这是计划经济的道德观。但是现在,经济确实是发展了,但是却与我们的意愿背道而驰了,现在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良心渐渐被利益吞噬,道德在不断缺失。 这是一种社会的病态表现,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病了。是的,我们的市场经济仍然在发展,但是已经不是健康的发展了。缺失了道德观的经济发展,必然是有着许多漏洞的,弊端不断的,畸形发展的。现如今,若想整治这病态的社会,只有提高我们的道德建设,改变社会风气,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们的市场经济.让这社会不再冷漠,不再病态下去。 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让我们重拾中华5000年文明,让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代传承。丢掉冷漠,唤起良知,丢掉自私,换回公德。让道德建设伴随市场经济发展下去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