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5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95例进行孕期hbv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并住院分娩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其中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120例孕妇为观察组,所生新生儿为a组(120例);在孕期未注射hbig 75例为对照组,所生新生儿为b组(75例)。
观察组hbsag(+)孕妇在孕28周开始注射hbig,100 iu/次,每隔4周注射1次,共3次,hbeag(+)每次注射hbig 200 iu。
对照组孕妇在孕期不注射hbig。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脐血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中hbsag(+)孕妇分别于孕28、32和36周时注射hbig 100 iu,hbeag(+)孕妇每次注射200 iu;对照组孕妇孕期不注射hbig。
a组新生儿出生后6 h内均注射10 μg乙肝疫苗(hbv ac),以后1、6月时分别注射相同剂量hbv ac;a组新生儿中hbsag(+)孕妇所生者在6 h内、1月时注射100 iu hbig,hbeag(+)所生者在6月时再次注射hbig 100 iu;b组新生儿不注射hbig,只在出生后6 h内均注射10 μg乙肝疫苗(hbv ac),以后1、6月时分别注射相同剂量hbv ac。
hbeag(+)孕妇所生新生儿禁止进行母乳喂养[4]。
1.3 检测方法所有孕妇均于孕28周前及分娩前取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查。
新生儿在出生时取脐血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查[5]。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所生新生儿脐血免疫结果比较观察组所生新生儿脐血检查乙肝血清标志中有7例hbsag(+),阳性率为5.83%;71例hbsab(+),阳性率为59.17%。
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9期 C ont em pora ry M edi c i ne,Sept e m ber 2008,I ss ue N o.149预防与卫生P r o p h y l a x i s &H y g i e n e 5乙型肝炎是我国目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1],其中母婴传播是婴幼儿HBV 感染的重要途径,HBe A g 阳性母亲的婴儿在1年内大部分均感染HBV ,其中85%~90%将成为无症状慢性H BV 携带者[2]。
笔者于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 BI G )联合乙肝疫苗86例阻断乙肝病毒(H BV )母婴传播并与对照组22例比较,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08例孕妇均在孕28周前经我院血检H BV 阳性和HBeA g 阳性者,对有条件的86例孕妇及所生新生儿应用H BI G 联合乙肝疫苗注射作为观察组,因各种原因未注射H B I G 者22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职业分布、分娩时孕周、妊娠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阻断方法观察组孕妇及其小孩接受H BI G 和乙肝疫苗注射。
具体方法:孕妇于怀孕第28、32、36周分别肌内注射H BI G 200U ;新生儿出生后24h 内、15d 及1个月分别肌内注射H BI G 100U ;出生当日、满1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30、10、10μg 乙肝疫苗。
对照组孕妇及小孩不肌内注射H BI G ,只在出生当日、满1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30、10、10μg 乙肝疫苗。
全部小孩出生后当天采外周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1次,满1岁采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1次。
3阻断结果108例孕妇共分娩新生儿108例,出生后能健康成长至1岁并能保持跟踪联系。
观察组86例小孩中,出生当日H Bs A g 阳性1例(1.16%);满1岁时H Bs A g 阳性2例(2.32%)。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尹昌平【期刊名称】《海峡预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13)2【摘要】[目的]探讨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
[方法]将357例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284倒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3支,200IU/支,所生284例婴儿接种HBIG 2支, 100IU/支,同时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73例孕妇所生婴儿,只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结果]两组婴儿在12月龄时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实验组阻断率(93.8%)高于对照组(81.2%,x^2=7.68,P<0.01)。
[结论]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效果优于单用乙肝疫苗。
【总页数】2页(P89-90)【关键词】乙肝病毒(HBV);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母婴传播【作者】尹昌平【作者单位】攀钢劳动卫生防护研究所卫生防疫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2【相关文献】1.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J], 黄文伦;陈寿明2.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J], 张巧珍;章岳3.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中的应用效果 [J], 吴少英4.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观察 [J], 冶海成5.无锡市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J], 杨永钦;钱燕华;王泳;姚祖述;尤凤兴;邓于;缪小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81例全程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观察张爱玉;詹宝游;陈伟红【摘要】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全程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以下指高危人群)阻断乙肝病毒( hBV)母婴传播,提高高危人群免疫效果。
方法:181例hBsAg携带者母亲分娩的婴儿,根据自愿接种的原则分成两组。
观察组出生后4h内婴儿大腿前部外侧肌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100 IU,并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1个月和6个月三角肌肌注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
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内、1个月、6个月分别三角肌肌注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
婴儿7月龄时检测hBsAg。
结果:观察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4.63%,明显低于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的对照组17.81%。
结论:采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全程联合应用,对阻断hBsAg携带者母亲分娩的婴儿hBV母婴传播,提高高危人群免疫效果明显。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and hepatitis B vaccine on preventing 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to theinfants( hereinafter refers to the high-risk population)bor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carriers mothers and improving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immunity. Methods:To collect 181 cases of infants born of hBsAg carriers mothers,delive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2 to April,2013,who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 vaccination. Ob-servation group infants born within 4h after birth were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100 IU on the anterior lateral thigh muscle,and were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the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yeast)10μg on del-toid muscle in 24 h,1st month and 6th month respectively. Control group were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the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yeast)10 μg on deltoid muscle in 24 h,1st month and 6th month respectively. The hBsAg is tested when the infants are 7 months old. 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serum hBsAg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4. 63%,which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17. 81% of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only hepatitis B vaccine. Conclusion:The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and hepatitis B vaccine on preventing hBV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to the infants born of hbsAg carrier mothers and improving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immunity are obvious.【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2页(P195-196)【关键词】婴儿;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V;母婴阻断【作者】张爱玉;詹宝游;陈伟红【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汕尾 516600;广东省汕尾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汕尾 516600;广东省汕尾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汕尾 51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母婴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HBV传播途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
塑jE医药塑!生!Q旦筮垫鲞箜!Q塑H!蜮丛趟型』!!型:堕三堂:型垫:№:19不同剂量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探讨杨翠丽王斯马文阁王向红【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舷)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剂量及乙肝免疫球蛋白(Rin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初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839例,根据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aBac)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69例,孕期注射HBIG;B组:570例,其中孕期注射HBIG组496例,未注射HBIG组74例。
观察、比较2组新生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舢)阳性率,乙肝母婴阻断率,观察、分析HBIG的宫内阻断效果。
结果A组269例.免疫失败6例。
乙肝母婴阻断率9r7.77%,12月龄HBsAb阳性率84.39%;B注射HBIG组496例,免疫失败1l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r7.78%,12月龄HBsAb阳性率87.70%;B未注射HBIG组74例,免疫失败5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3.24%,12月龄HBsAb阳性率85.14%。
A组和B注射HBIG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12月龄HBsAb阳性率分别为84.39%、87.70%,B注射组HBsAb阳性率高于A组;B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分别为9r7.78%、9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剂量加倍,12月龄HBsAb阳性率增加;孕20周始注射HBIG可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母亲血乙肝病毒含量<10'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联合免疫即可;乙肝母婴传播与母血乙肝病毒含量有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母婴阻断我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自1994年致力于乙肝母婴传播和阻断的研究。
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作者:许东华杨秀丽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
方法将80例HBsAg阳性孕妇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
观察组自孕28w开始注射HBIG联合HBVac进行治疗,对照组未进行免疫注射治疗。
比较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0.00%、27.50%及57.50%,观察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50%、2.50%及85.00%,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慢性乙肝;垂直传播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慢性乙肝感染患者约为30%~50%的是通过母婴传播而形成的。
宫内感染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是预防及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环节[1]。
本研究运用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进行了探讨,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的80例HBsAg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年龄21~38岁,平均(29.17±3.23)岁;初产妇54例,经产妇26例;顺产33例,剖宫产47例;产次1~3次,平均(1.89±0.16)次;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孕妇自怀孕28w开始每次于臀大肌注射200U的HBIG(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号),同时三角肌注10μg重组乙肝疫苗(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号),4w/次。
乙肝疫苗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疫苗与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乙肝检测双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100例,并平均分为常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于新生儿出生前三个月对母亲每月一次的接种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常规组对婴儿常规疫苗接种。
于婴儿出生八个月后检验其体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含量,记录母亲感染、分娩及喂养方式情况。
结果:对照组和常规组新生儿HsBAg和HsBAb阳性率分别为2%、95%和7%、76%,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乙肝疫苗与免疫球蛋白联合作用于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乙肝母婴传播【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033-01引言:近年来,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有调查显示,几乎每100个孕妇中就有2%~7%的孕妇乙肝病毒携带患者。
乙肝母婴传播的感染率逐年增长,严重危害了新生儿的健康,故关于如何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已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此次就乙肝疫苗与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做出临床回顾性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广泛传播。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毒型乙型肝炎(乙肝)是指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乙型肝炎具有病程迁延漫长,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就会转变为慢性肝炎,继续发展很可能转变为肝硬化,甚至发展到原发性肝癌,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1.2研究对象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100例于2012-2015年在我院产检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所产8~36月龄婴幼儿,所有孕妇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厌油、头晕、乏力、面色发黄、肝区不适等临床表现和体征,联合辅助检查所有孕妇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修订版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51例hbsag、hbeag两项目性或hbsag单阳性的乙肝孕妇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时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新生儿于出生后立即、满月时分别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u,于出生后立即,1个月龄,6个月龄不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μg/次。
对照组于出生后立即,1个月龄,6个月龄不部位注射乙肝疫苗5μg/次。
追踪观察至12个月龄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指标。
结果:观察组28例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1例,表面抗体阳性25例,无表面抗原阳性病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2例,hbv宫内传染率7.14%,hbv母婴传播阻断率92.86%;保护性抗体产生率89.29%。
对照组23例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8例,表面抗体阳性4例,表面抗原阳性3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4例,hbv宫内传染率30.44%,hbv母婴传播阻断率69.56%;保护性抗体产生率17.39%。
经统计学方法分析,母婴阻断x2=4.71,p<0.05,保护效果x2=26.6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明显降低乙肝宫内感染的发生和有效阻断乙肝的母婴垂直传播。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母婴传播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高达10%~15%。
慢性hbv携带者超过1.2亿,曾有报道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主要途径[1]。
因此,加强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是预防乙肝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尽可能地减少高危儿童受hbv的母婴传播,采用产前及产后联合阻断措施,对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及表面抗原阳性追踪观察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将进行产检、住院分娩孕妇51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或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对象和对照组,选择51例hbsag、hbeag两项阳性或hbsag单阳性的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做定期随访检查。
乙肝免疫球蛋白,高效乙肝疫苗,普通乙肝疫苗,且均严格按冷链管理要求运输;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试剂。
方法:51例hbsag、hbeag两项目性或hbsag单阳性的乙肝孕妇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时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新生儿于出生后立即、满月时分别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u,于出生后立即,1
个月龄,6个月龄不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μg/次。
对照组于出生后立即,1个月龄,6个月龄不部位注射乙肝疫苗5μg/次。
追踪观察至12月龄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指标。
诊断标准:出生时表面抗原阳性并持续至12个月龄时为宫内感染。
12个月以内表面抗体阳性为宫内感染免疫成功。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果
观察组28例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1例,表面抗体阳性25例,无表面抗原阳性病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2例,hbv宫内传染率7.14%,hbv母婴传播阻断率92.86%;保护性抗体产生率89.29%。
对照组23例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8例,表面抗体阳性4例,表面抗原阳性3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4例,hbv宫内传染率30.44%,hbv母婴传播阻断率69.56%;保护性抗体产生率17.39%。
经统计学方法分析,母婴阻断x2=4.71,p<0.05,保护效果
x2=26.6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明显降低乙肝宫内感染的发生和有效阻断乙肝
的母婴垂直传播。
见表1。
讨论
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一条重要传播途径。
而宫内感染则是母婴间传播的最主要的方式,发生率可高达70%[2]。
乙肝病毒携带hbeag及hbv-dna阳性孕妇,由于体内乙肝病毒载量多、感染性强,而有较高的宫内感染率。
乙肝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被动免疫,主要激活补体系统,增强体液免疫,使感染细胞释
放出来hbv在进入未感染细胞前就被清除,从而有效减少了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载量而降低了宫内感染[3]。
乙肝疫苗注射的基础上,选择在孕期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经胎盘输送给胎儿,使其在宫内获得补动免疫保护,预防了乙肝的宫内感染。
婴儿接种hbig和乙肝疫苗,既获被动免疫保护,又获主动免疫保护,降低了慢性感染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表明,不论对单阳或两项目孕妇及其婴儿,多次注射hbig并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均能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和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