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注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7
乙肝育苗知识点总结关于乙肝育苗,有以下几点知识点需要了解:1. 乙肝疫苗的种类乙肝疫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重组疫苗(HBsAg),另一种是乙肝疫苗。
2.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乙肝疫苗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新生儿、儿童、成人和高危人群(包括由于职业需求或特殊情况需要接触血液或体液的人、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慢性肾炎、经常需要输血或血制品的人等)。
3. 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乙肝疫苗首次接种应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进行,之后在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两次加强免疫。
4. 乙肝疫苗的接种方式乙肝疫苗主要通过皮下注射方式接种,一般在上臂三角肌区域注射。
5. 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能够产生乙肝抗体,提高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从而有效预防乙肝的发生。
研究显示,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可以维持10年以上。
6. 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等过敏反应。
不过大部分不良反应都是轻微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7. 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乙肝疫苗接种是一个非常安全的预防措施,但对于某些人群是禁忌的,包括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的人、接种过程中突发严重不良反应的人等。
8. 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对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可以通过加强免疫策略来接种乙肝疫苗,包括接种前检测HBsAg,进行免疫策略等。
总的来说,乙肝育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预防乙肝的手段,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的发生。
不过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对于某些特殊人群需要谨慎接种。
希望以上知识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乙肝育苗,提高对乙肝病毒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乙肝四针方案简介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疾病,其特点是慢性感染和炎症反应,容易引起肝硬化和肝癌。
为了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许多国家开展了乙肝疫苗接种计划。
本文将介绍乙肝四针方案,该方案通过四次接种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的发生。
乙肝四针方案的原理乙肝疫苗是通过注射包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疫苗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乙肝抗体,从而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乙肝四针方案在预防乙肝方面表现出色,通过四次疫苗接种,可以使绝大多数人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有效预防乙肝的发生。
乙肝四针方案的具体步骤1.第一针:在出生后的最早时间接种–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疫苗剂量为0.5毫升,通过肌肉注射给予。
–接种后需要及时记录接种时间和疫苗批号。
2.第二针:在出生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接种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1个月内进行。
–剂量和接种方法同第一针。
3.第三针:在出生后6个月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接种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6个月内进行。
–剂量和接种方法同第一针。
4.第四针:在出生后12个月接种–第四针乙肝疫苗接种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12个月内进行。
–剂量和接种方法同第一针。
乙肝四针方案的注意事项1.接种疫苗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等信息。
2.接种过程中需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3.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和低烧等,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咨询医生。
4.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定期进行乙肝抗体检测,以确定接种效果和免疫状态。
乙肝四针方案的优势1.高免疫保护率:乙肝四针方案通过四次疫苗接种,可以使绝大多数人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有效预防乙肝的发生。
2.保护儿童免受感染:由于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婴儿和儿童易受感染。
乙肝四针方案能够在婴幼儿时期提供充分的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3.简单易行:乙肝四针方案的接种步骤简单,并且在医疗设施中广泛推广,方便大众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
【目的】
通过人工自动免疫,使新生儿体内产生抗体,防止乙肝病毒感染。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1个、1ml注射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卡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新生儿出生后在产房内接种,应严格查对。
2.用1ml注射器抽取10μg乙肝疫苗。
3.暴露新生儿右上臂外侧三角肌,用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后肌内注射。
4.整理用物,填写乙肝疫苗接种卡片。
【注意事项】
1.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
2.无论产妇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均注射10μg乙肝疫苗。
3.新生儿体重<2 500g,暂时不接种,待体重增长到2 500g后到指定医院补种。
乙肝疫苗注射采用:016法1. 引言在当今的医学领域,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针对乙肝疫苗注射,有多种常用的注射方法。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乙肝疫苗注射采用的一种常见方法:016法。
2. 016法的定义与原理016法是指三次乙肝疫苗注射的时间及剂量安排,其中0代表出生后第一次注射,1代表出生后第一个月注射,6代表出生后第六个月注射。
这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推荐的乙肝疫苗注射方法,其原理基于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和免疫学特点。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包括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感染等。
乙肝疫苗通过引入乙肝表面抗原(HBsAg),能够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提高免疫力,从而防止病毒感染。
根据免疫学原理,乙肝疫苗需要进行多次注射以达到持久的保护效果。
3. 016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步骤1:0月龄接种•时间: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接种。
•剂量:根据乙肝疫苗类型和生产厂家的规定,按照标准剂量进行接种。
步骤2:1月龄接种•时间:出生后一个月龄进行第二次接种。
•剂量:根据乙肝疫苗类型和生产厂家的规定,按照标准剂量进行接种。
步骤3:6月龄接种•时间:出生后六个月龄进行第三次接种。
•剂量:根据乙肝疫苗类型和生产厂家的规定,按照标准剂量进行接种。
4. 016法的优势与风险优势•高效:016法是一种经过研究证明高效的注射方法,能够迅速建立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保护力,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慢性肝病的发生。
•方便:根据乙肝疫苗的接种规划,016法能够方便地安排乙肝疫苗接种时间,适用于大部分接种人群。
•安全:乙肝疫苗是一种安全的疫苗,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注射过程中一般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风险•反应:乙肝疫苗注射过程中,个别人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等轻微不适反应,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但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的,不会引发持久性问题。
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该病毒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癌的途径。
在此介绍注射乙肝疫苗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注射乙肝疫苗的方法1.疫苗的种类目前市面上有多种乙肝疫苗,如酵母重组乙肝疫苗、细胞培养乙肝疫苗、糖基化乙肝疫苗等。
在选择疫苗的时候,应根据个体的体质情况来选择。
2.注射途径注射乙肝疫苗,有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方法。
其中,肌肉注射为最常用的方法,这一方法注射后不易造成局部疼痛、局部严重肿胀或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
3.注射剂量乙肝疫苗的剂量与个体的年龄、体重、接种史等因素有关。
按照正常剂量接种的话,一般是成人两次肌肉注射,每次剂量为20微克,一般两次注射间隔时间为1个月。
接种后,需要检测体内抗体水平,如果抗体水平过低,需要重新接种乙肝疫苗或者接种增强剂。
二、注射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1.注意接种人的体质情况乙肝疫苗不适合注射给过敏体质的人,包括对某些不适应疫苗成分的人,以及曾有过严重疾病的病人。
2.注意注射时间和频次注射乙肝疫苗时应遵守规定的接种时间和频次,一般接种程序为:0、1、6个月,即零针第一次接种疫苗,第二次在第一次注射后1个月内接种,第三次注射在第二次接种后6个月左右。
如果时间有所偏差,需要重新检测体内抗体水平。
3.注意接种区域的清洁接种乙肝疫苗前后应该注意接种区域的清洁,避免出现感染等症状。
如果出现红肿和疼痛等不适感觉,应该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4.注意个人卫生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注意个人卫生也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应该避免私自使用他人的物品,避免输血、手术等不必要操作,打针时需要注意医生操作的卫生。
总之,乙肝疫苗的注射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但是也需要注意注射疫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医生存在乙肝歧视的多不结婚会不会很介意医生存在乙肝歧视的多不结婚会不会很介意?乙肝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的病毒性疾病,但长期以来,乙肝患者受到了社会上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其中医生歧视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1.0目的:按质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
2.0适用范围:使用于进行此项工作操作的护理人员。
3.0操作步骤:3.1告知:核对医嘱,评估新生儿一般情况。
向新生儿监护人告知疫苗的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相关事项,取得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在《新生儿预防接种告知单》上签名确认。
3.2接种时限: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6小时后,没有发现异常的健康儿童,按程序接种疫苗。
3.2.1 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及体重<2.0kg低体重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3.2.2 其他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不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3.2.3 建议乙肝疫苗与维生素K1注射间隔2小时以上,目的是万一发生过敏性休克便于鉴别病因。
3.3接种禁忌证:3.3.1新生儿有严重窒息及其他严重疾病者暂缓接种疫苗。
3.3.2早产、低体重儿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禁忌证。
3.3.3 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应及时接种,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可以推迟到1月龄接种。
3.4 准备:取乙肝疫苗1支,充分摇匀使疫苗中的氢氧化铝佐剂完全悬浮后,用1m注射器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有效期、冻结疫苗,冻融后的乙肝疫苗均不得使用。
3.5接种方法:注射部位在右臂三角肌下缘,肌内注射0.5ml(用1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用75%的酒精棉枝皮肤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握笔式持针,中指固定针栓,呈直角垂直进针,松开左手抽活塞,无回血将0.5ml的药液均匀注入,快速拔针,按压针眼。
)3.6宣教:对产妇和家属说明乙肝疫苗的作用,使其了解相关知识,告知接种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个别有注射局部红肿或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
极少数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等异常反应者,应及时就诊对症处理,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3.7流程图:用物准备—评估—告知—准备—查对—接种—宣教—记录。
接种乙肝疫苗方法
乙肝疫苗是通过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
一般来说,乙肝疫苗需要在注射部位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
接种乙肝疫苗的方法如下:
1. 选择注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部位和臀部外上后方肌肉部位。
2. 皮肤消毒:使用酒精或碘酒等消毒液清洁注射部位。
3. 准备注射器和针头:选择适当大小的注射器和针头,一般常用的是1毫升的注射器。
4. 抓紧皮肤: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抓紧待注射部位的皮肤,以便注射器更加容易刺入皮下或肌肉组织。
5. 刺入注射器:将注射器的针头迅速刺入皮下或肌肉组织。
在注射过程中,注射器需要垂直插入皮肤,以避免刺入血管。
6. 缓慢注射疫苗:缓慢地将乙肝疫苗注入皮下或肌肉组织,一般每次接种剂量为0.5毫升。
7. 拔出注射器:注射完毕后,缓慢地拔出注射器。
8. 压迫注射部位:用棉球或纱布在注射部位轻轻按压几秒,以减少出血和渗血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乙肝疫苗应该在合格的医疗机构或接种点进行,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在接种前,应向医生告知自己的过敏史和疾病状况,以获得适当的咨询和建议。
乙肝疫苗注射方法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来说,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接种乙肝疫苗应该注意哪些方法呢?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乙肝疫苗的注射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一般来说,乙肝疫苗可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也可以在出生后1个月内接种。
对于成人来说,可以在任何时间接种。
在接种时,要选择一个健康的时期,不要在感冒或发烧时接种。
其次,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乙肝疫苗的注射部位一般是上臂三角肌肌肉,可以选择左上臂或右上臂。
对于婴儿来说,可以选择大腿前部肌肉。
在注射前,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注射过程的卫生。
接着,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具。
接种乙肝疫苗时,一般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注射器的规格要根据接种者的年龄和体重来选择,确保注射的剂量准确。
然后,正确的注射方法。
在注射时,要将疫苗瓶摇匀,确保疫苗液体均匀。
然后把注射器插入疫苗瓶中,吸取适量的疫苗液体。
接着,将注射器插入接种者的皮下组织或肌肉组织,慢慢注射疫苗液体。
在注射后,要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疫苗液体更好地扩散。
最后,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要观察接种者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在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要避免接触水,不要游泳或洗澡,以免引起感染。
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不要过度使用接种部位的肌肉,以免影响疫苗的吸收。
总之,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注射方法可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减少接种者的不适反应。
因此,在接种乙肝疫苗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部位,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具,正确的注射方法,并且在接种后注意事项,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乙肝知识:乙肝疫苗接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导读: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手段。
乙肝在我国是高发区也是流行区,我国感染乙肝病毒而导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大约占总人口的1/3,面对如此庞大的传染源,预防乙肝病毒传染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手段。
乙肝在我国是高发区也是流行区,我国感染乙肝病毒而导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大约占总人口的1/3,面对如此庞大的传染源,预防乙肝病毒传染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不注意很可能演变为乙肝慢性患者,甚至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
乙肝疫苗接种虽然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率,但是乙肝疫苗并非一劳永逸的,专家表示,乙肝疫苗接种者需5年复查一次。
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呢?从理论上讲,未感染乙肝病毒者、无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乙肝患者都是乙肝病毒易感者,均需进行预防接种。
尤其是密切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的人,更应及时进行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的方法:目前多用的注射方法是“0、1、6月注射法”,即注射第一针时间为0月,第二针于第一针后1个月注射,第三针于第一针后6个月时注射。
每次皮下注射5至10ug。
第7个月检查接种效果,只需查乙肝五项。
出现“乙肝表面抗体”为有效。
“乙肝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已有免疫力。
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则需加强注射,一般为一次,5或10ug。
目前所用国产和进口疫苗均为基因工程疫苗,非血源性疫苗,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民众可放心使用。
乙肝疫苗接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前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则无需再接种。
若“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则需加强注射。
接种乙肝疫苗前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常规要检测肝功能和乙肝五项。
因为感染乙肝病毒后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均无自我不适感觉,不验血检查不知道。
原则是肝功能正常和乙肝五项全部阴性者才全程注射乙肝疫苗。
各种急性病期间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间均不可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操作方法
1. 确认疫苗:首先要确认所使用的疫苗品牌和剂型,每一份疫苗都应该有相应的生产厂家、品牌和批号等信息。
2. 准备注射器:选择合适的注射器,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1毫升的注射器,需要注意密封性好、清洁卫生、无空气泡等;
3. 消毒:消毒疫苗注射部位和注射器穿刺部位,可以使用75%的乙醇或碘伏消毒;
4. 技术操作:将疫苗通过使其回室温使其表面均匀后,将注射器穿刺于疫苗瓶塞上,并打开瓶塞气门,采用抽吸方法将疫苗抽入注射器中,并排除其中的气泡,接着在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松弛后将注射器缓慢注射疫苗,注射量为0.5毫升。
5.观察:注射结束后应让被注射者安静休息片刻,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首次接种乙肝疫苗,应进行基础免疫,一般为三剂,按照0、1、6月的时间间隔接种3次。
视情况可采用“4针法”:即在0、1、2、12月进行接种。
此外,已接种过乙肝疫苗者,若存在感染风险需接种加强剂。
乙肝预防针的注意事宜有哪些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要打乙肝预防针吗?也许大家对乙肝的真正概念,了解的程度,都非常的模糊,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打乙肝预防针才最合适呢?今天呢就给大家简单的罗列一下!希望能够对大家在这方面的认识上有所帮助,给孩子在合适的年龄段,合适的时间注射乙肝疫苗!下面就让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所了解。
生儿的预防尤为重要,所有新生儿都应当接种乙肝疫苗。
这是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最没有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受染,很难清除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共三针。
按照零、一、六个月程序,即接种第一针疫苗后,间隔一及六个月注射第二及第三针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接种。
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一、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两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一个月各注射一支,每支两百国际单位)及三次乙肝疫苗(每次十微克,生后二、三、五月各注射一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一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三次乙肝疫苗(每次十五微克,生后立即及一月、六月各注射一次),两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二、注射乙肝疫苗的重要性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二十四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一个月后,再打一支,六个月后再打一支,一共三针,此方案称为零、一、六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零、一、六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成人一般剂量加倍)。
免疫成功率为百分之九十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至少可持续十二年,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乙肝接种疫苗流程文章目录乙肝接种疫苗流程1、乙肝接种疫苗流程接种程序: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
接种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2、注射乙肝疫苗禁忌2.1、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
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2.2、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
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2.3、发热、体温超过37.5℃,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2.4、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3、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时间要是新生婴儿父母都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按照接种计划,新生婴儿在出生时、出生后第1个月、第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微克,以防出现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的现象,要在婴儿出生后第8个月应及时检测血液里有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要是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水平不高,则需要及时追加一针5微克乙肝疫苗,再次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
要是新生婴儿父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新生婴儿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的时间越早越好,还要2、3、5月各注射1次乙肝疫苗;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同时不同部位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还要在1月、6月各注射1次,以上两种方案都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阻断效果。
注射乙肝疫苗要注意什么1、打完乙肝疫苗定期检查:约有5%的人即使打乙肝疫苗也不会产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