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③夏天电线变长;④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

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三个:①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

5.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不同。

6.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_、玻璃、铝等;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

第二单元天气

1.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

2.气温就是空气的_温度_。

3.气象站的温度计放在百叶箱_里测气温。

4.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东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东南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西南风。

6.我们现在把风通常分为13个等级,就是0~_12_级,其中,_12_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8_级左右。

7.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70cm的位置。

8.雨量等级来描述的。雨量是24小时内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9.天气可以通过气象台、天气谚语进行预报。

10.我们现在的气象预报直接通过气象服务获得。

11、最早的雨量器是是记载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

12.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放天气预报的时间大约是19:32分。

13.我能写出两个描述天气的词语:大雪纷飞、阴雨绵绵、烈日炎炎。

第三单元养蚕

1.蚕宝宝的家要___温暖___、__通风_。

2.为了更好地了解蚕宝宝的生活,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等工具帮助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作好记录。

3.刚出生的蚕宝宝是褐色的,还长着很多细毛,大小和蚂蚁差不多。

4.饲养蚕宝宝时,要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的“房间”的清洁,并保持通风,杜绝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

5.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6.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

7.养蚕时,我们可以做一个蚕山来帮助蚕宝宝结茧。

8.蚕蛾的身体分为__头__、_胸_、腹_部分,它有一对触角,__三_对足,两对翅膀。

9.像蜻蜓、蚂蚁这样的动物,成虫的身体分为_头_、_胸___、__腹___三部分,头部有_口器_和一对__触角_,胸部有三对_足_,一般有两对翅膀__。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__昆虫__。

10.像蚕、蝴蝶等动物一生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11.我认识的昆虫有__蜻蜓、蝴蝶、_蚕蛾、蝗虫、蚂蚁、蜜蜂_。

12.远在5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

1.磁铁能吸铁质物体,磁铁的这种吸引力就是磁力。

2.磁铁不同的部位吸铁的本领不同,磁铁的两端磁力__强__,中间磁力_弱___。

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__南北方向__的性质制成的。

2.2000年前我国发明了司南

3.磁铁指南的一极叫做__南极___,用字母___S____表示;指北的一极叫做___北极___,用字母__N___表示。

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4种指南针的用法。

4.400多年以前,英国医生推测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5.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磁性教具、磁悬浮列车、文具盒、门吸都运用了这一性质。

6.两块磁铁的南极“S”相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北极”N”相互靠近时,他们会排斥;北极N与南极S 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

7.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没有轮子的火车,它运行时不与轨道接触。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

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泡、开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等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影子的形成条件是:应该有光和遮光或不透明的物体。

4.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子。

5.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的作用。

6.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起来的。赤、橙、黄、绿、蓝、靛、紫

7.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它。

8.良好的视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眼睛。

9. 早晨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相比,看上去太阳的大小是大的,其实都是眼睛产生的错觉。

10.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新光源,它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11. 潜望镜是利用镜面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天气观测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单位。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使用气温计测量温度进要在避免太阳直射,且距地面1.5米高的位置进行。 2.气象站的温度计是放在百叶箱里来测气温,我们这里的气温是14时(下午两点)最高。 3.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4.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我们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云有卷云、积云、层云三种主要形态。 5.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6.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稍高处的位置。 7.雨量是24小时内一平方米下雨的多少,它可以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 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标的箭头指东时,表示刮东风,红旗向西北飘,此时刮东南风;炊烟从西南飘过来,表示刮西南风。 9.风力是指风的大小,我们现在把风力通常分为13 个等级,就是0~ 12级,其中,12级风最大。我们当地的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左右。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 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8 级风

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 级拔树又倒屋,11、12陆上很少见。10.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就有天气谚语的记载。天气谚语可以分为四类:看云识天气(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瓦块云,晒煞人);看风识天气(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看光识天气(东虹日头西虹雨;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看物象识天气(燕子高飞晴无云、燕子低飞雨来到;蚂蚁搬家蛇过道,必定大雨到)。气象台的气象探测设备有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探空气球、海洋气象监测船、地面气象观测站。11.2020年3月23日是第60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sāo yǎnɡ k? sòu bān zhù zhang fǔ ()()()() jǐnɡ chá qiáo cuì hú tú xùn sù ()()()() 二、把下面成语、诗句补充完整。 争先()后南辕北()()舟求剑当之无()()然有序 提心()胆名不()传()疲力尽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 窗含西岭千秋雪,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 柳色黄金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查字典。 “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 “毫”字在字典里有这几种解释:1长而尖的毛;2秤上用手提的提绳;3计量单位名称;4数量极少,一点。“毫不手忙脚乱”的“毫”字应取第___种解释;“分毫不少”的“毫”应取第___种解释。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将jiānɡ()传chuán()藏cánɡ() 将jiànɡ()传zhuàn()藏zànɡ()

五、组词。 郊()烂()妨()棒()载()要()狠()效()栏()仿()捧()栽()耍()恨()噪()操() 六、选词填空。 凶猛 1.台风马上就要登陆,风一阵()地刮着。 猛烈 2.狮子是一种()的动物。 不是¨¨¨而是¨¨¨即使¨¨¨也¨¨¨ 只要¨¨¨¨就¨¨¨因为¨¨¨所以¨¨¨ 3.()我违反纪律了,()老师批评了我。 4.()你经过辛勤的劳动,()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5.这本书()从书店买的,()在图书馆借的。 6.()条件很艰苦,解放军战士()始终坚守岗位。 七、按要求写句子。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使句子更具体。 ()的田野上生长着()的麦苗。 2.把下面句子改为比喻句和拟人句。 水面很平静。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哗哗地向前流着。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于连用尿浇熄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黄帽》,并能自主地、有创造性的参与表现歌曲。 2.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真正体会到交通安全对生活的重要。教学重点:学唱和表演歌曲《小黄帽》。 教学难点:歌曲中B段歌词的学唱及活动的组织。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小黄帽、路队牌、斑马线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交通图标知识,引出课题《小黄帽》 由师生交流讨论交通标示的话题引出课题《小黄帽》。(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交通图标) 二、学念儿歌《爱的寄语》 1.生自由读儿歌。

2.师按节奏示范读儿歌。 3.生按节奏读儿歌。 4.师带动作示范读儿歌。 5.生带动作读儿歌。 6.师生带动作一起读两次。 三、学习《小黄帽》A段 1.由放学铃声导入歌曲学习。 2.聆听《小黄帽》A段。(多媒体播放A段FLASH动画) 3.学唱《小黄帽》A段。 (1)小哑巴唱(2)轻声唱(3)神气的演唱 4.加入过门和儿歌连起来演唱。(出示A段歌单) (1)听赏一次,师加入儿歌。(2)生随着音乐跟唱,师生加入儿歌。(3)生随着音乐演一演并唱一唱。 四、学习《小黄帽》B段 1.学唱B段第一段歌词。

(1)导入聆听一遍。(2)师生问答的形式学唱B段第一段歌词。(3)强调附点的演唱。(4)完整地演唱B段第一段歌词 2.学唱B段第二段歌词(方法同上) 3.男生唱第一段女生唱第二段。(出示B段歌单) 五、完整演唱《小黄帽》 师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名叫《小黄帽》,老师这里也有一群小黄帽们要放学啦!(看FLASH动画)自由地跟唱。 六、学习歌曲A段的歌谱 1.师弹琴,生找正确的乐句(多媒体出示:A段的四个乐句) 2.师弹奏正确顺序,生给乐句排序。 3.四个乐句重新排序后,完整的演唱。 七、表演唱《小黄帽》 1.师导言:小黄帽们,你们真棒,一个个难关都被你们克服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边表演边演唱这首《小黄帽》。 2.明确表演唱的规则。(多媒体出示:表演唱规则) 3.全班表演唱 八、结课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按要求有顺序地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对身边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因此,我将和孩子们一道,并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科学探究目标 1、提问——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会根据观察的现象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论;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3、观察和实验——能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培养细致、敏锐和长期观察的能力;会借助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知道对某些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尝试制定简单的调查、实验或观察计划;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会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5、数据收集与处理——能读懂浅显的文献资料和简单的二维图表;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地室内采访和室外调查,获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处理数据,并用简单曲线图表达。 6、表达与交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初步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语言、文字、统计表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观点表达出来;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尝试对现象做出解释。 7、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20分) 1.人们用_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 2.中央气象台预报某地今天气温为9一20℃,是用测量出来的.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_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摄氏度(℃). 4.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分别是:、等. 5.液体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_ .这就是液体的性质. 6.风有_、_的不同. 7._是测量雨量的仪器. 8._是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的_ ._ 是观测风力的仪器. 9.磁铁的吸引力就是_.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_. 10.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_,用“_”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_,用 “_”表示. 二、我会辩(15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相同的.( ) 2.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一37℃ ( ) 3.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是中国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 ) 4.白光是单色光.( ) 5.能用放大镜看太阳.( ) 三、我会选(20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每小题前的括号里) 1.零下温度的刻度,从0开始,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全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豆子发酵的温度和人体温度差不多. B、空气和水的传热性差. C、铁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D、热能穿过真空传递. 3.以下工作中,应用了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有( ) A、铺设火车铁轨,中间留有缝隙. B、气球吹爆了. C、夏天自行车轮胎气不能充得太足. D、给发烧的小孩额头上擦拭酒精. 4.下列成语与天气有关的是_. A、冰天雪地 B、晴空万里 c、倾盆大雨 D、春暖花开 5._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四、我会答.(25分) 1.怎样测量水温?(9分)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美化教室一角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班级课程表底纸、画 学具准备:上色工具、剪刀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好书推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自己看过的好书,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桌。 2.指名汇报你看过的好书,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3.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临摹好书的封面 1.交流看过的好书的封面 2.探讨临摹的注意事项。 3.尝试临摹好书的封面,教师巡视指导。 4.辅导后再次临摹好书封面。 三、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小组交流。 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3.尝试着为临摹的这本好书写一段推介文字,教师巡视指导。 4.辅导修改。 四、作品展评 1. 小组展评。 2.集体展评。 3.表彰优秀。 第二课时(课程表图标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设计了“好书推介”,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老师出示“班级课程表底纸”,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不一样的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我们来看看这表有什么特点?(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我们可以将每门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揭示课题——课程表图标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空气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土壤”“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和“学蔡伦造纸”6个主题单元;组织物质领域、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工程4个领域的内容,共22课;选择儿童常见的矿泉水瓶、电子科、纸风车、昆虫、鱼、鸟、兔子、狗、土壤、七巧板、积木、气球、生射器、量筒、温度计、纸等为探究对象,布设丰富多样的50多个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制作、实验、测量、模型模拟、调查、阅读、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活动,进而学习空气的特性,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土壤的成分和种类,物体的形状、质量和体积,物体的热胀冷缩等有关科学知识,学习认识事物特征、性质、变化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比较,描述、动手做实验和设计制作等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并通过“冷与热"“学蔡伦造纸”两个单元的学习,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措施 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重重培养兴趣和习惯。三年级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制作等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学习内容和教学学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本学期科学课教学,既要了解本学期各单元的救学目标,更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1)问题情境导向,激活探究兴趣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没见过的、不了解的小物充满兴趣,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证据"等问题,这是科学课教学非常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既有教育价值、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科学课的热爱;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随着科学课的教学逐年增长,而不是衰退。为此,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巫山小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40分)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是。 2、液体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 3、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用、来观测风。 4、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是,由东汉科学家发明的。 5、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动物叫做。例如:、等。 6、磁铁的吸引力叫做,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 7、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用“”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做,用 “”表示。 8、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比如、等。 9、光沿传播,战国时期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现象,最好的证明是 “”。 二、判断题(20分) 1、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热不能穿过真空传递。() 3、铁棒传热速度比木棒快。() 4、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5、风力不可以用来发电。() 6、像蚕,蝴蝶一生中发生的由卵—幼虫—蛹—成虫的变化叫做变态。() 7、磁铁的同名磁极之间相互吸引。() 8、月亮能自己发光,所以它是一种光源。() 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 10、放大镜在阳光下能点燃火柴。()

三、问答题(40分) 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至少举三例) 答: 2、写一首关于天气的诗词,再写几句关于天气的谚语。 答: 3、蚯蚓和蜈蚣是昆虫吗?判断后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4、举例说明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至少举三例) 答: 5、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你从科学课中学到了什么?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后打算怎么办? 答: 巫山小学三年级下册 科学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40分)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3、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温度计;用风向标、风速仪来观测风。 4、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是候风仪,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5、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动物叫做昆虫。例如:蜻蜓、苍蝇等。 6、磁铁的吸引力叫做磁力,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 7、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北极,用“ N ”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做南极,用 “ S ”表示。 8、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比如太阳、手电筒等。 9、光沿直线传播,战国时期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现象,最好的证明是“小孔成像”。 二、判断题(20分) 1、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冷与热):教材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持不懈长期记录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本单元以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为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磁铁的知识。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启示”、“磁铁游乐场”3课,设计了“探物游戏”、“哪里磁力大”、“自制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沙里寻针”、“辨认磁极”、“制作玩具”、“我们还能应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吗”等活动。 第五单元(多彩的光):本单元以光和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光照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和光通过放大镜、棱镜、水等材料产生的现象,引领学生设计、观察实验,描述实验过程,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86588

第一课森林王国 教材分析:本课设计从学生爱用拟人的方式来看待和动物的心理特点出发,安排了三个与森林王国相关的活动:1.画兽中王,2.剪纸动物,3.画森林运动会。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加强学生的记忆力。2.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 3.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案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 情景设置:森林王国的老狮子大王过世了,森林里要挑选新大王主持森林大会,现在有五只动物自荐国王的王位,究竟谁才能真正坐上王位的宝座,还得通过同学们的鉴定。 2.a .请同学欣赏这五只动物的背面,根据他们的体形特征你能猜出它们是谁吗?.<大象,狮子,老虎,狗熊,眼镜蛇),并推荐你理想中的森林之王。 b. 小结:略似圆形的狮子的头,似半圆形的是大象,似三角形的是熊,似水滴形的是老虎,蛇的身体卷曲。 c. 除了这五种动物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动物也有做国王的资格?它们的外形有什么突出特征?分析鳄鱼,恐龙照片。 d. 欣赏学生作业,指导画教材分析:本课设计从学生爱用拟人的方式来看待和动物的心理特点出发,安排了三个与森林王国相关的活动:1.画兽中王,2.剪纸动物,3.画森林运动会。 为还 哪学生自己思考画森林之王。 法:外形特征突出,形象大胆新颖,色彩鲜明独特。<突出威猛,抓住基本形) 3. 每个人心目中的森林之王都不一样,请你们帮它们打扮一番,比比谁画出的森林之王最威武。 学生自己思考画森林之王。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评价交流: 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所画的森林之王。把你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拿到讲台上来,给同学们欣赏并说说你的意见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体温计)、(指针式温度计)等,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记作(0℃);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记作(100℃)。 4、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5、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 6、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7、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8、(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9、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点火时要(斜向上)点火,灭时要用(灯帽盖灭)。 10、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夏天电线变长;③被踩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会鼓起来;④架设高压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冬天容易断裂;⑤在铺设铁轨时要在铁轨间留缝隙;⑥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不能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 11、热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甚至真空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或是从一个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1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13、为什么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会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要穿厚一点,会感到暖和? 答: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14.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玻璃、铝)等,如:炒菜用的锅大多用(铁)或(铝)制成;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如: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 15、保温设备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弱)的材料,散热器应该选用传热能力(强)的材料。 16、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晴天、下雪天、阴天、下雨天、雾)等现象来描述天气。冬季,我国北方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有(下雪、雾凇、大雾)等;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是(炎热多雨)。 17、我知道有关天气的成语有:风雨交加、风和日丽、狂风暴雨、骄阳似火、滴水成冰。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2020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2020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物体”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材料”、“声”、“电”“光”、“磁铁”、“信息与通讯”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2019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最新版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 《小黄帽》 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小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二、新授 1、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2、同学们你们瞧老师头上戴了顶什么呀? 3、你们知道小黄帽的作用吗? 4、歌曲小黄帽会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5、随琴模唱 4、小声跟跟琴唱,老师带 6、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7、小附带作为重难点讲解,试唱,注意反复记号。 8、全班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表现很好,从今天起啊,我们就要个文明的小学生,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规则,你们记住了吗? 第二课时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重难点: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二、新授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的动作。 10、边唱《出旗》的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 三、小结 《杜鹃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2、让学生了解、感受手风琴在音乐表现中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 3、鼓励学生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手风琴的音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到音乐教室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你们要想知道这个小动物是谁?就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吧。 二、听赏音乐(打开课件1,聆听音乐)听音乐时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你在这首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叫声,听完之后,告诉大家好吗?(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 我们在音乐中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你们看,布谷鸟今天飞到我们教室来了,你们欢迎吗?(出示布谷鸟的卡片) 看那个小朋友做得好,老师把小鸟的图片就奖励给他。(发图片) 下面我们再把音乐听一遍,当你听到布谷的歌声时,请你把手中的图片高高的举起来。没有图片的同学,举起你的小手来表示。 (学生再次聆听音乐。)老师指导学生边听边分辨布小鸟的叫声。 三、介绍音乐:布谷鸟又叫杜鹃鸟,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杜鹃圆舞曲》。杜鹃鸟在每个乐句唱了几遍?这两遍高低有变化吗?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听到小鸟歌唱声我们模仿它们的叫

2020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文档

2020 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 教学计划文档 Contract Template

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 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 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何 种称谓,这些都是计划的范畴。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20xx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2.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 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 夏天电线变长; 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 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三个:①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5.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不 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