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形基础条形基础及各种桩
- 格式:docx
- 大小:702.08 KB
- 文档页数:9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58~P59墙、柱插筋构造(变)所有墙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所有柱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且150;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当插筋部分保护层厚度小于5d(无外伸时,外部插筋),锚固区应设横向钢筋(或箍筋),间距不小于100mm。
增。
当设计指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连接时,基础底板钢筋应伸至基础顶面。
变。
取消了原图集按插入长度的不同确定弯钩长度的做法。
新提出了锚固区加水平钢筋的做法。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200mm时,或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400mm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其它钢筋满足锚固长度lae 即可。
P60独立基础DJ J、DJ P、BJ J、BJ P底板配筋构造1、独立基础底板双向交叉钢筋长向设置在下,短向设置在上。
2、基础底板钢筋距边缘≤75且≤S/2处起设。
3、坡形独立基础的上边缘每边超出柱边50mm。
2.2.1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
P61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即“不设基础梁的”)底部与顶部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双向交叉钢筋,根据基础两个方向从柱外缘至基础外缘的伸出长度ex和ex’的大小,较大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下,较小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上。
2、顶部纵筋设置在下,分布筋设置在上。
3、顶部纵筋的锚固长度统一从柱内边缘算起(不再分“柱内”和“柱外”)。
(变。
原06G101-6,P45:柱外顶部纵筋锚固长度从柱中心线算起)P62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独立基础底部短向受力钢筋设置在基础梁纵筋之下,与基础梁箍筋的下水平段位于同一层面。
建筑工程全部基础分类,看完,门清!懂了可装可吹!基坑分类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钢结构基础,钢管混凝土结构基础,型钢混凝土结构基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基础,干作业成孔桩基础,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基础,沉管灌注桩基础,钢桩基础,锚杆静压桩基础,岩石锚杆基础,沉井与沉箱基础1、无筋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是基础的一种做法,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刚性基础也称为无筋扩展基础。
无筋基础2、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是指上部结构通过墙、柱等承重构件传递的荷载,在其底部横截面上引起的压强通常远大于地基承载力。
故需在墙、柱下设置水平截面向下扩大的基础等,以便将墙或柱荷载扩散分布于基础底面,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扩展基础包括柱下独立基础和墙、柱下条形基础等。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3、筏形与箱形基础(1)筏形基础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筏基)又有平板式和肋梁式之分,是指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筏形基础(2)箱形基础箱型基础是指由底板、顶板、钢筋混凝土纵横隔墙构成的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箱型基础具有较大的基础底面、较深的埋置深度和中空的结构形式,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可用开挖卸去的土的重量得以补偿。
与一般的实体基础比较,它能显著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基础沉降量。
箱形基础4、钢结构基础一般理解为钢结构建筑下的基础,常用有砼基础+预埋件形式实拍图5、钢管混凝土结构基础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
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前期发表的结构识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柱子,并未收录到本专栏,读者反映查找不便,特汇编为一篇文章以成系列第一篇独立基础识图结构工程识图重点分五大部分:①基础、②柱(墙)、③梁、④板、⑤楼梯,其中基础又分为独立基础、桩基础、筏形基础等形式,先讲独立基础,见下图:图1:基础平面图【例1】识读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
1、首先了解独立基础编号及其代表的形式,见下表:注: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以确保独立基础的坡面浇筑成型、振捣密实。
2、图1为某建筑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该建筑基础为普通独立基础,根据选用的符号分析是坡形截面和阶形截面两种形式。
图中普通独立基础有三种编号,分别为DJP01、DJP02、DJP03;阶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有一种编号,为DJJ01。
每种编号的基础选择了其中一个进行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2)以DJP01为例进行识读。
从标注中可以看出该基础平面尺寸为2500mm×2500mm,竖向尺寸第一阶为300mm,第二阶尺寸为300mm,基础底板总厚度为600mm。
柱子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基础底板双向均配置直径12mm的HRB335级钢筋,分布间距均为150mm。
各轴线编号以及定位轴线间距,图中都已标出。
第二篇条形基础识读1、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类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自建房等,如图2-1所示。
图2-1 条形基础2、基础的构造组成以条形基础为例,介绍一下基础的构造组成,如图2-2所示图2-2 条形基础的构造组成(1)地基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递的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独立基础杯形基础条形基础一般按照构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墙下条形基础、柱间条形基础、混凝土墙--柱下混合条形基础.后者一般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
条形基础不同于独立柱基础的地方在于.独立柱基是接近方形的双方向受力构件.双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冲切力的.而条形基础是单方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剪切力的。
按基础构造形式划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和桩基础。
(一)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当柱下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地基变性要求时.也可以做成柱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二)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三)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筏板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型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四)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11G101-3图集(独立、条形、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学习资料一、总说明(4页)3条、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的主要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4条、本图集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及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部分内容。
5条、本图集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及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二、总则规定(5页)1.0.3 当采用本制图规则时,除遵守本图集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0.4 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但对于复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尚须增加模板、基坑、留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和必要的详图。
1.0.8 按平法设计绘制基础结构施工图时,应采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0.000的绝对标高。
1.0.9 为方便设计表达和施工识图,规定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为:1.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当轴网在某位置转向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的转向角度做相应转动,转动后的坐标应加图示。
2.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并应加图示。
3.对于平面布置比较复杂的区域,如轴网转折交界区域、向心布置的核心区域等,其平面坐标方向应由设计者另行规定并加以图示。
1.0.10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施工图中必须写明以下与平法施工图密切相关的内容:1.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建筑基础的形式及适用范围建筑基础是建筑物得以立足的基石,其形式与适用范围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安全与美观。
本文将从建筑基础的概念、分类、常见形式及其特点、基础选型的影响因素、各类基础的适用范围与应用场景、基础施工与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筑基础的概念与分类建筑基础是指建筑物荷载传递到地基的承载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基土壤中。
根据基础的材料、构造形式和施工方法,建筑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
二、常见建筑基础形式及其特点1.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基础底面位于地下较浅处的建筑物基础,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其特点是施工简便,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土壤条件。
2.深基础深基础是指基础底面位于地下较深处的基础形式,如预制桩基础、灌注桩基础、沉井基础、井筒基础等。
其特点是承载力高、稳定性好,适用于土质较差、荷载较大的建筑物。
三、基础选型的影响因素1.土壤条件:根据地基土壤的性质、承载力、水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
2.建筑物类型与荷载: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高度、荷载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基础形式。
3.施工条件与技术水平: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如地质条件、施工设备、技术水平等,选择适宜的基础形式。
4.经济效益:在满足建筑物稳定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基础材料、施工费用、工期等因素,选择经济适用的基础形式。
四、各类基础的适用范围与应用场景1.浅基础适用于较浅的土壤层,土质较好、承载力较高的地区。
如独立基础适用于轻型钢结构、框架结构等建筑;条形基础适用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建筑;筏形基础适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
2.深基础适用于深层土壤或特殊地质条件,如预制桩基础适用于软土地基、液化土层等;灌注桩基础适用于各种土层,特别是岩石层;沉井基础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等;井筒基础适用于深厚岩溶发育地区、地下水位较低等。
五、基础施工与质量控制1.施工要点(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课程名称:几种常见桩型的经济比较分析课程编号:简介课程描述本课程以桩基使用的性价比为中心,详细剖析离心方桩,管桩与钻孔灌注桩和CFG 桩四种桩型的综合性价比,旨在让业务人员利用预应力离心方桩的高性价比在市场上做好开发和推广工作。
课程目标教授业务人员了解预应力离心预制方桩高于其他的桩种性价比优势的知识,便于在市场上展开推广工作提升离心方桩的市场份额。
课程内容定义:1.静压离心方桩:利用抱压设备将预制离心方桩通过抱压或顶压力降桩沉入预定的标高或达到预定的终压值得施工方法。
2.静压管桩:利用抱压设备将预制管桩通过抱压或顶压力降桩沉入预定的标高或达到预定的终压值得施工方法。
3.灌注桩: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
4.CFG复合地基处理:①CFG桩:又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②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高黏结强度桩,并由桩、桩间土和褥垫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二、施工流程1. 静压离心方桩的施工程序为:测量放线定位——桩机就位——复核桩位——吊桩插桩——校正垂直度——静压沉桩——接桩——校正四角——再静压沉桩——送桩——终止压桩——桩质量验收——切割桩头2.静压管桩的施工程序为:测量放线定位——桩机就位——复核桩位——吊桩插桩——校正垂直度——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送桩——终止压桩——桩质量验收——切割桩头3.灌注桩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孔位测定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开钻成孔提钻第一次清孔检孔钢筋笼吊放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提拔导管成桩。
4.CFG桩复合地基技术采用的施工方法有: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等。
一般流程为:测量放线桩机就位成孔钻进砼搅拌泵送砼及提升钻杆成桩。
基础的分类与构造及受⼒特征
基础可分为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独⽴基础、条形基础和桩承台基础等。
独⽴基础偏⼼不能过⼤,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也不能过⼤,必要时可作成三⾯⽀承⼀⾯⾃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和基础底版的形⼼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采⽤独⽴柱基时,独⽴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最⼩配筋率要求,除⾮此基础⾮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
独⽴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和素混凝⼟之间的结构。
⾯积不⼤的独⽴基础宜采⽤锥型基础,⽅便施⼯。
独⽴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
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于 4⽶)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柱下条基。
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积双向重复使⽤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厚板将其跨过。
混凝⼟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层时,应考虑防⽔层厚度。
基础埋深⼤于3⽶时,宜做地下室。
当地基承载⼒满⾜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
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提⾼地基的承载⼒(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减少地震作⽤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地下室外墙为混凝⼟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差现浇板的分类、构造及受⼒特征。
常见基础类型和构造一.浅基础一) 扩展基础1.无筋扩展基础2.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二) 柱下条形基础三) 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四) 筏形基础五) 箱形基础六) 壳体基础二.深基础一) 桩基础二) 沉井基础一.浅基础按结构形式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
一) 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
分无筋和钢筋两种。
1.无筋扩展基础定义:无筋扩展基础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刚性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特点:抗压强度高,抗拉、抗剪强度低。
组成:可由两种材料叠合组成,如上层砖砌体下层混凝土。
适用: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1)砖基础定义:采用砖砌体材料砌筑而成。
要求:首层室内地面以下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即±0.000标高以下);底面以下一般设垫层,垫层多为素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
砌筑方式:等高式(两皮一收式),不等高式(二一间隔收)两皮一收式:每层台阶为2皮砖高度120mm挑出1/4砖长(即60mm)二一间隔收式:台阶面宽为1/4砖从底层起一层高度为2皮砖(120mm)其上一层的高度为1皮砖(60mm)以上以依次类推,间隔选用相同的高度尺寸(2)灰土或三合土基础灰土基础:定义: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与土,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充分拌和,分层铺筑夯实或压实面成的基础。
材料要求:石灰:新鲜的块灰或生石灰粉。
使用前经过1-2d的充分熟化并过筛,粒径不大于5mm。
土料: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粉质粘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使用前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
配合比:石灰与土的体积比一般为2:8或3:7。
施工要求:一步灰土,每层虚铺厚度200-250mm,夯至100-150mm后再铺上一层。
可铺2-3步,即厚度300或450mm。
三合土:定义:由石灰、砂和骨料(矿渣、碎砖或碎石)按体积比1:2:4或1:3:6加水泥混合而成。
厚度:不应小于300mm。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58~P59墙、柱插筋构造(变)所有墙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所有柱插筋,弯钩均不得小于6d且150;当hj≤lae(板厚不满足直锚长度)时,弯锚15d。
当插筋部分保护层厚度小于5d(无外伸时,外部插筋),锚固区应设横向钢筋(或箍筋),间距不小于100mm。
增。
当设计指出墙外侧纵筋与底板纵筋搭接连接时,基础底板钢筋应伸至基础顶面。
变。
取消了原图集按插入长度的不同确定弯钩长度的做法。
新提出了锚固区加水平钢筋的做法。
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200mm时,或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400mm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其它钢筋满足锚固长度lae即可。
P60独立基础DJJ、DJP、BJJ、BJP底板配筋构造1、独立基础底板双向交叉钢筋长向设置在下,短向设置在上。
2、基础底板钢筋距边缘≤75且≤S/2处起设。
3、坡形独立基础的上边缘每边超出柱边50mm。
2.2.1设计时应注意:当独立基础截面形状为坡形时,其坡面应采用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的较缓坡度;当采用较陡坡度时,应要求施工采用在基础顶部坡面加模板等措施。
P61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即“不设基础梁的”)底部与顶部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双向交叉钢筋,根据基础两个方向从柱外缘至基础外缘的伸出长度ex和ex’的大小,较大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下,较小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上。
2、顶部纵筋设置在下,分布筋设置在上。
3、顶部纵筋的锚固长度统一从柱内边缘算起(不再分“柱内”和“柱外”)。
(变。
原06G101-6,P45:柱外顶部纵筋锚固长度从柱中心线算起)P62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1、图集注:双柱独立基础底部短向受力钢筋设置在基础梁纵筋之下,与基础梁箍筋的下水平段位于同一层面。
筏形基础条形基础及各
种桩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时,用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独立基础杯形基础
条形基础
一般按照构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墙下条形基础、柱间条形基础、混凝土墙--柱下混合条形基础,后者一般用于框架剪力墙结
构。
条形基础不同于独立柱基础的地方在于,独立柱基是接近方形的双方向受力构件,双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冲切力的,而条形基础是单方向受力构件,是要验算剪切力的。
按基础构造形式划分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和桩基础。
(一)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当柱下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地基变性要求时,也可以做成柱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二)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三)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筏板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筏板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型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四)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
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
优点是材料省、强度高、承载力大、耐久性好,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适用于较高要求的建筑。
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
施工难度高,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长。
灌注桩:首先在施工场地上钻孔,当达到所需深度后将钢筋放入浇灌混凝土。
优点是施工难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桩,可以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所有桩基同时进行施工,大大节省时间,缺点是承载力低,费材料。
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摩擦桩和承载桩。
摩擦桩:系利用地层与基桩的摩擦力来承载构造物并可分为压力桩及拉力桩,大致用于地层无坚硬之承载层或承载层较深。
端承桩:系使基桩座落于承载层上(岩盘上)使可以承载构造物。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别)
桩基础根据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和摩擦桩。
端承桩是穿过而达到深层坚实土的一种
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承担; 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要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共同来承担。
摩擦型桩包括摩擦桩、端承摩擦桩极限状态下,以摩擦力为主,端承力很小或不计
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摩擦端承桩极限状态下,以端承力为主,摩擦力很小或不计
主要区别在桩的受力模式上。
沉管灌注桩
是土木建筑工程中众多类型桩基础中的一种。
沉管灌注桩又称为打拔管灌注桩。
它是利用沉桩设备,将带有钢筋混凝土桩靴 (活瓣式桩靴)的钢管沉入土中,形成桩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随之拔出套管,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将混凝土捣实,便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
利用锤击沉桩设备沉管、拔管成桩,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
利用振动器振动沉管、拔管成桩,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