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北京)
- 格式:ppt
- 大小:6.55 MB
- 文档页数:46
药物基因组学思政
药物基因组学思政是一种针对药物基因组学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根据百度百科[1],药物基因组学即将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中,致力于预测一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代谢及药物承受能力等个体差异的现象。
此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不仅有助于提高药物开发的效率和药物治疗的精准性,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医疗卫生安全和公共健康。
为了提高药物基因组学领域从业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药学院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开展了“基因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2]。
其目的是通过对抗疫精神的宣传,引导药物基因组学从业人员履行职业道德,弘扬优良科学精神,推动药物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CYP2C19 基因多态性与相关药物的代谢沈婧,魏文树,宋洪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福建福州,350025)摘要:目的:研究CYP2C19 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相关文献,从CYP2C19 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分布、检测CYP2C19 的技术及代表药物的临床检测意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随着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广大医药工作者对基因检测的大力推广,基因检测技术会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CYP2C19;基因检测;临床意义20 世纪90 年代,在遗传学、基因组学、遗传药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药物基因组学将人类基因组信息与药物反应联系起来,利用基因组学信息来解答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存在差异的原因。
基因决定药物的作用,检测药物相关基因可准确分析药物的个体差异,能最大限度地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细胞色素P450 酶系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同工酶,主要参与药物I 相代谢,80%药物代谢与之有关。
细胞色素P450 酶系中最大的家族是CYP2,有15 个亚家族,大约20%的临床药物经其代谢,其中CYP2A、CYP2C、CYP2D、CYP2E 均具有遗传多态性和种族差异。
本文将重点分析CYP2C19 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1 CYP2C19 的基因多态性和分布特征CYP2C19 是细胞色素P450 超家族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表现为遗传多态性。
这种多态性是因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酶的活性异常,引起不同人群、不同个体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或增强,影响相关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及疗效。
研究发现,编码正常酶活性的等位基因是野生型基因CYP2C19*1,突变成降低酶活性的等位基因有CYP2C19*2、*3、*4、*5、*6、*7、*8 等,其中CYP2C19*2、*3 可解释99%的东方人弱代谢者;突变成增强酶活性的等位基因,目前仅发现有CYP2C19*17[1]。
精准医疗背景下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精准医疗是指根据个体的基因组学信息、生物标志物等个体特征,通过精细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来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而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精准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物研发、药物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个体基因组在药物代谢、药效、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作用的学科。
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包含基因组,基因组中包含了对于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等相关蛋白编码的基因信息。
而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序列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方式、药效及不良反应等,因此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旨在揭示个体基因组变异与药物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精准医疗提供理论支持。
二、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研发是一个漫长而费力的过程,药物的研发成功率极低。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基于个体基因组数据和药物代谢途径的理解,可以针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设计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药物在特定的基因型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疗效,而在其他基因型患者中则容易产生药物反应不良等。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可以根据个体基因型的不同,设计出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三、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药物治疗中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个体基因组的差异导致药物代谢途径、药效等方面存在变化。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对个体的基因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从而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以往的药物治疗中,医生只能根据一般人群的数据选择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往往会出现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严重的情况。
而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不良反应预测中的应用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抗肿瘤药物探讨宋茵茵;徐文峰;胡欣;金鹏飞【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22(31)19【摘要】目的规范我国抗肿瘤药物附条件批准上市的程序,保障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方法梳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截至2022年2月公开的附条件批准上市抗肿瘤药物的上市审评信息,总结我国抗肿瘤药物附条件批准上市品种和所附条件。
结果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程序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有15个抗肿瘤药物、涉及19个适应证通过附条件批准上市,其上市所附条件均涉及上市后临床研究计划和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但多数抗肿瘤药物所附条件未明确上市后研究完成日期和最终临床研究报告提交日期。
结论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程序相应实施细则仍需继续完善。
在技术审评方面,仍需要通用、规范的技术指南或共识支持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技术审评,并引导药品研发企业正确认识附条件批准的制度要求和具体内涵,以保障我国抗肿瘤药物附条件批准上市程序的规范实施,进而保障肿瘤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总页数】7页(P12-18)【作者】宋茵茵;徐文峰;胡欣;金鹏飞【作者单位】北京医院药学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市药物临床风险与个体化应用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医院>;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R979.1【相关文献】1.附条件批准逮捕制度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实施附条件批准逮捕制度为例2.对我国附条件批准上市化药药学技术要求的思考3.附条件批准上市药品的技术要求4.附条件批准上市药品的情形5.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上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豆素类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香豆素类药物(如双香豆素和华法林)在临床上被用来抗凝,其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作用,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Ⅳ、V的羧化作用,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
1961年在加利福尼亚首次发现了人的遗传性耐受,几年以后又有药理和遗传特征类似的病例报道。
患遗传性耐受的人和鼠在营养不良时,维生素K的需求增大,而在用华法林治疗的过程中,此需求降低。
单剂量服用华法林钠后,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活性呈现明显的二相分布。
基因图谱显示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其可以通过男子遗传,故为非线性染色体偶联。
维生素K是华法林的生理竞争性拮抗剂,而非耐受者和耐受者服用华法林的量效曲线平行,且耐受者的量效曲线右移,即耐受者要达到非耐受者的抗凝水平,所需华法林的量大大超过非耐受者,这表明华法林和维生素K共同的受体结合位点的亲和力有所改变。
利用维生素K竞争技术进一步对华法林耐受的两个家族进行研究,其对极低剂量的外源性维生素K就很敏感,说明人体中香豆素抗凝耐受的药理机制可能是由于编码维生素K和抗凝药物的受体结合位点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使得受体对华法林的亲和力减弱而呈耐受。
基因研究表明小鼠在7号染色体上与已知基因标志物非常接近的位置产生了一个华法林耐受基因,类似其在大鼠相应染色体上的位置Rω3,但在人体中此华法林受体精确的突变位点尚不明确。
正常人体内维生素K有氧化型和还原型,在氧化酶和还原酶的作用下保持着动态平衡。
还原型维生素K作用于某些凝血因子前体,使其羧化而形成活性因子以促进凝血。
有研究认为耐受者体内的维生素K还原酶活性增高,机体内的还原型维生素K含量增加,从而使得抗凝药的用量增加,表现为耐受。
无论是在人还是在小鼠身上,华法林均为细胞色素P450香豆素羧化酶所催化氧化,人体中参与此氧化的P450酶是CYP2C9亚族。
某院2010~2012年度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钟雪;杨莉萍;胡欣;程刚【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年(卷),期】2013(010)007【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drug concentration in serum of vancomycin in Beijing Hospital and promote the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of vancomycin.Methods The valid data ofvancomycin in the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2 were retrieved,an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blood concentration.Results There were 652 cases of 314 patients who were monitored vancomycin serum concentrations from 2010 to 2012.In the 652 cases ofvancomycin surveyed,there were 154(23.62%) cases were monitored 2 hours peak concentration.Among them there were 81(52.60%) cases lower 25μg·mL-1 and 54(35.06%) cases of25~40μg·mL-1 and 19(12.34%) cases over40μg·mL-1.In the 652 cases of vancomycin surveyed,there were498(76.38%) cases were monitored trough concentration.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Geraci (therapeutic window of vancomycin:5~10μg·mL-1),there were 66(13.25%) cases lower 5μg·mL-1 and 153(30.72%) cases of 5~10μg·mL-1 and 279(56.02%)cases over 10μg·mL-1.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vancomycin therapeutic guidelines(therapeutic window of vancomycin:15~20μg· mL-1),there were 366(73.49%) cases lower15μg·mL-1 and 64(12.85%) cases of 15~20μg·mL-1 and 68(13.65%) casesover 20ug·mL-1.Conclusion The intensity of vancomycin serum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was insufficient in Beijing Hospital.We should take action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ncourage clinicians to raise awareness of detection.Secondly,another goal i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linicians and pharmacists.The vancomycin serum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should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clinical practice and a further study should b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window of vancomycin for the Chinese population.%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0 ~ 2012年度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使用万古霉素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2010~ 2012年共有314例患者进行了652例次万古霉素监测,其中测2小时峰浓度的154例次(23.62%),血药浓度低于25μg·mL-1的有81例次(52.60%),在25~40μ g·mL-1的有54例次(35.06%),大于40 μg· mL-1的有19例次(12.34%).测谷浓度的有498例次(76.38%),按照Geraci标准,万古霉素谷浓度的范围应在5~10μg· mL-1,在测定谷浓度的498例次中,血药浓度小于5嵋·mL-1的有66例次(13.25%),在5 ~10μg·mL-1之间的有153例次(30.72%),大于10μg ·mL-1的有279例次(56.02%);若按照美国《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谷浓度范围应在15~20μg· mL-1,在这498例次中,有366例次(73.49%)血药浓度低于15μg·mL-1,64例次(12.85%)血药浓度在15~20μg· mL-1之间,68例次(13.65%)血药浓度大于20μg· mL-1.结论我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力度不足,应加大宣传,提高临床医生送检意识.其次,药师应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与合作,研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患者疗效的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万古霉素治疗窗.【总页数】4页(P440-443)【作者】钟雪;杨莉萍;胡欣;程刚【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100730;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1【相关文献】1.我院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J], 周玲;高杰;包健安2.某院2010-2011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J], 张会杰;戚慧洁;陈太权;李莉;张莉3.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及非遗传因素对药物浓度的影响 [J], 刘婧; 黄萍; 周健; 周颖; 黎玉华; 彭洪薇; 魏筱华; 温金华4.359例非透析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J], 秦英; 张达伟; 石秀锦; 李骁; 井浣雨; 闫晓昆; 林阳5.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J], 蔡乐;张庆涛;谢大洋;王宏;曹雪莹;黄静;朱曼;周建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疗药物监测及药物基因组学在精准药学中的应用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1、华法林相关药物基因有:(D)
A.CYP2C19
B.CYP2D6
C.TPMT
D.CYP2C9
2、他克莫司主要经以下哪种代谢酶代谢(B)
A.CYP2C19
B.CYP3A4/5
C.TPMT
D.CYP2C9
3、他莫昔芬相关药物基因有:(B)
A.CYP2C19
B.CYP2D6
C.TPMT
D.CYP2C9
4、以下哪种药物与他克莫司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A)
A.氟康唑
B.阿托伐他汀
C.普伐他汀
D.瑞舒伐他汀
5、肾移植患者进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检测时,应检测以下哪个浓度(A)
A.C0(谷浓度)
B.C1
C.C2
D.C4
6、肾功能不全患者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应在首次给药后(B)监测
A.24h
B.72h
C.8h
D.12h
7、肾功能正常患者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应在首次给药后(C)监测
A.24h
B.72h
C.48h
D.12h
8、肾移植患者进行环孢素血药浓度检测时,应检测以下哪个浓度(A)
A.C0和C2
B.C1
C.C2
D.C4
9、以下哪种食物/药物与环孢素之间无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C)
A.伏立康唑
B.辛伐他汀
C.比索洛尔
D.西柚汁
10、严重MRSA 感染,万古霉素的稳态谷浓度应控制在(A)
A.10-20 mg/L
B.2-5 mg/L
C.5-10 mg/L
D.20-40 mg/L。
·保健论坛·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2000300)作者简介:闫雪莲,主管药师,Email:emo188088@163.com通信作者:孙晓红,主任医师,Email:sunxiaoh2010@126.com老年人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闫雪莲1a,杜光心2,孙晓红1b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a药剂科,b老年医学科,北京100730;2.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药学部[摘要]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现象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用药依从性差等问题长期存在,使得老年人用药风险显著增加。
该文从老年人个体化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多重用药管理及处方精简、用药依从性等方面阐述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
[关键词] 多种药物疗法;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处方不当;停止给药;老年人DOI:10.3969/J.issn.1672 6790.2023.05.032TheimportanceofrationalmedicationfortheelderlyYanXuelian ,DuGuangxin,SunXiaohongDepartmentofPharmacy,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Hospital,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and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Beijing10073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unXiaohong,Email:sunxiaoh2010@126.com[Abstract] Theelderlypopulationoftenexperiencesadeclineinphysiologicalfunction,coexistingwithmultiplediseases,andahighincidenceofadversedrugreactionsduetopolypharmacyandpoormedicationcompliance.Thisarti cleaimstoaddresstheseissuesbyexploringtherationaldruguseoftheelderlythroughindividualizeddruguse,adversedrugreactionmanagement,polypharmacymanagement,deprescribing,andmedicationcompliance.[Keywords] Polypharmacy;Drug relatedsideeffectsandadversereactions;Inappropriateprescribing;Depre scription;Aged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多病共存常见。
·循证药学·3种蛇毒血凝酶类药物用于腹部手术止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 分析Δ郑子恢 1*,潘慧杰 2,赵紫楠 1,胡欣 1,金鹏飞 1 #[1.北京医院药学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市药物临床风险与个体化应用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医院),北京 100730;2.北京医院检验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中图分类号 R 973+.2;R 9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21-2631-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21.11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3种蛇毒血凝酶类药物用于腹部手术止血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收集3种蛇毒血凝酶类药物(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腹部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8月。
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使用Cochrane 5.1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Stata 15.1软件绘制风险偏倚图及网状图,应用R 3.6.2软件以及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合计1 401例患者,试验组852例、对照组549例。
在腹部手术止血效果方面,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明显优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MD =-2.45,95%CI (-4.39,-0.24),P <0.05],减少术中出血量概率排序为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安全性方面,3种蛇毒血凝酶类药物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在腹部手术中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3种蛇毒血凝酶类药物安全性均良好。
1.治疗药物监测的英文是(单选)A.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B.treatment drug monitoringC.drug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D.drug therapy monitoring2.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多选)(多选)A.协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B.保证治疗有效C.避免药物毒性D.了解患者的用药依从性E.协助医疗鉴定3.中国的精准医疗计划将发展以下哪些方面(多选)(多选)A.基因测序B.大数据库C.生物样本库D.细胞治疗E.免疫治疗F.基因编辑G.人工智能4.个体差异可以表现为(多选)(多选)A.个体间差异B.种族间差异C.个体内差异D.耐药性E.过敏反应5.他克莫司在器官移植术后4~6个月的理想治疗浓度为(单选)A.9~14 ng/mlB.8~12 ng/mlC.6~10 ng/mlD.4~6 ng/ml6.产生药物个体差异的原因包括(多选)(多选)A.病理因素B.生理特点C.遗传因素D.生活习惯E.环境F.药物7.当测得患者的Co/Cm为下面哪个数值说明是PM型(单选)A.0.5B.1C.2D.48.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缺陷有(多选)(多选)A.受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多态性影响的药物数量不是太多B.快速、准确、经济适用的DNA芯片技术和SNP高通量分析技术尚有待临床推广应用C.许多环境、生理和病理因素都可以改变和影响遗传因素带来的差异D.许多非遗传因素也可带来剂量与治疗浓度范围的个体差异,仅仅依靠基因测定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对于药效学方面的差异,治疗目标浓度必须经常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修正,还需要结合TDM,才能最终实现个体化医疗的目标9.TDM适用于(多选)(多选)A.治疗窗窄、安全指数低的药物B.毒性反应与治疗的病症相似的药物C.仅长期应用的药物才需要开展D.通常只需要采一个血样10.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之后,下列哪种基因型个体体内的奥美拉唑血药浓度最高?(多选)(多选)A.CYP2C19*2*3B.CYP2C19*3*3C.CYP2C19*1*2D.CYP2C19*1*3E.CYP2C19*1*1。
老年人临床用药现状与合理用药【摘要】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各个机能在逐渐下降,身体素质较差,而且患病类型较繁杂,所以临床用药也较多,并且不良反应症状出现几率较高。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反应、致突变作用、畸形和癌变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临床用药现状与合理用药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现状;合理用药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加上人均寿命的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1]。
老年人普遍存在合并症和慢性病,并且每一种疾病都需要一种或多种药物治疗。
所以,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一起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
现在绝大部分上市前药物临床试验一般不包括多病老年患者,对多病治疗的循证研究也没有考虑年龄、多病、多药联合等因素对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2]。
临床反复用药、药物选择不当和联合用药过多等均为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一、老年人用药问题老年人一般患病期间会并发各种不同的慢性病,需要服用各种与疾病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3]。
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增强药物敏感性,引起药物积累中毒的可能性较高,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1.老年患者的耐药性较低,少数药物相互配合治疗仍能耐受。
当同一剂量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很可能相互作用,并且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长期用药情况下机体会受到刺激,出现耐受体,给药物使用效果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时需要将药物剂量或药物品种进行调整。
老年人肝、肾功能异常后,对用药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很可能导致中毒现象。
2.目前,用药的多样性、误用、滥用等是我国老年人不合理用药表现。
原因一,老年患者自身基础性疾病较多,并常常合并发作。
原因二,经多家医院、专家诊治后,多次开出处方,出现重复用药情况。
原因三,患者未经批准自行用药,并自行购买非处方药物。
原因四,有些疾病药物治疗效果不够明确,患者自身无法评估是否继续用药,当症状好转时停止用药[4]。
原因五,未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