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灏-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与床与创新药物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6.64 MB
- 文档页数:88
精准医疗背景下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准医疗作为一种个性化医疗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药物基因组学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药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个体基因信息、药物代谢途径和药效学特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药物基因组学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有效提升了药物疗效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文将探讨精准医疗背景下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药物基因组学概述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个体与药物代谢途径、药效学特性等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主要包括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药物转运蛋白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与临床药物反应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个体基因型、表现型、药物代谢途径、药物代谢酶活性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对药物的反应规律,为个体化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疗效预测中的应用1. 药物反应相关基因的筛查通过对潜在影响药物反应的基因进行筛查,可以有效地预测个体对某种药物的反应。
例如,CYP450家族基因在药物代谢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遗传变异可导致个体对特定药物的代谢速率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因此,对CYP450基因的遗传变异进行筛查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剂量和药物种类,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2. 药物靶点基因的分析药物靶点是药物起作用的主要部位,其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也会影响个体对药物的反应。
通过对药物靶点基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例如,ACE基因的遗传变异可导致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不同,通过对ACE基因的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三、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副作用预测中的应用1. 药物代谢酶基因的筛查药物代谢酶是药物代谢的主要效应器官,其遗传变异会导致个体对药物的代谢速率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毒性。
个 体 化 用 药———医药治疗的革命李 清① 周宏灏3摘要: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促进了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发现及其机制的阐明,使药物治疗模式开始由过去的诊断导向治疗向根据个体的遗传机构实行基因导向性治疗的新模式转换。
关键词:药物反应种族差异;基因多态性;基因导向性治疗;基因芯片;试剂盒中图分类号:R-02;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5)06-0052-03Personalized Medicine-the R evolution of Medicine Therapy L I Qing.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 acology,Cent ral South U ni2 versity,Changsha410078,China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ogenetics and pharmacogenomics promotes the observation of ethnic differences of dru g re2 sponse and clarification of its mechanism,which makes the mode of dru g treatment shift from diagnosis-directed drug therapy to gene-directed drug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individual genetic structure.K ey Words:ethnic difference of drug response;polymorphism;gene-directed drug therapy;gene chip;test kit1 药物反应种族差异20年前,种族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尚未受到重视,更无科学实验论证。
遗传药理学---中南大学遗传药理研究所作者:周宏灏刘…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9046 更新时间:2008-12-26 14:36:37遗传药理学中南大学遗传药理研究所周宏灏刘洁(原载于刘耕陶主编:当代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是研究人体先天性遗传变异引起的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和药物作用靶点功能异常,导致药物代谢和效应群体和个体差异的一门科学。
近些年来,遗传药理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和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这是因为它从基因到基因的表达来解释药物治疗效应和不良反应的根本机理,因为它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药物的作用,也因为它把从分子水平的学科到临床水平的学科,包括药理学、生理学、遗传学、基因组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生物计算机学等多学科联合到一起来阐明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
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临床药物治疗中常见的普遍现象,因此,目前运用的传统药物治疗模式,即根据疾病的诊断实行“一病一药一剂量”治疗方案常常在部分病人中或是无效、或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毒性反应。
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原因很多,有性别、年龄、伴随的疾病、体重等,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遗传因素,而这恰恰被忽视。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药物治疗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进展,促进了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的发展。
近20年来遗传药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多态性是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原因,阐明了药物处置和效应差异的遗传本质。
药物基因组学是应用已获得的遗传信息预测药物治疗结果(治疗性和毒性作用),以促进药物的开发,并为以每个病人的基因结构为基础的合理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使药物治疗模式开始由过去的诊断导向治疗(diagnosis-directed drug therapy)向根据个体的遗传结构实行基因导向性治疗(gene-directed drug therapy)的新模式转换,美国华尔街日报敏锐地于1999年4月16日以“针对个人独特的遗传特征的个体化用药的新时代”(New era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targeting drugs for each unique genetic profile)为题以头条报道了这一新的动态。
精准医疗背景下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兴起,药物基因组学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药物基因组学旨在通过研究个体基因遗传变异对药物代谢、药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广阔,对于提升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药物研发是药物基因组学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传统的药物研发模式存在药效差异大、不良反应风险高等问题,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稳定。
而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可以通过研究个体基因遗传变异,筛选出适合特定基因型患者的药物靶点,提高临床疗效。
同时,药物基因组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药物分子结构,以降低药物代谢率、提高药效,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因此,药物基因组学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加速新药研发过程,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二、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前景个体化用药是精准医疗的核心理念之一,而药物基因组学为实现个体化用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个体基因型的差异导致了不同个体对相同药物的代谢、药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因此只有了解个体基因型信息,才能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药物基因组学可以通过研究患者基因型信息,确定适合患者的药物剂量和疗程,降低不必要的药物剂量,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同时,药物基因组学还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药物的代谢速度,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因此,药物基因组学在个体化用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前景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决策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常常需要考虑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药效反应等因素,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基因组学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个体基因型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药物基因组学还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不同药物的反应,指导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新药研发中药物微生物组的应用摘要:药物微生物组,是药物基因组拓展的结果,主要用于研究肠道微生物在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中的作用,对于新药研发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本次研究在整理、分析目前相关研究资料基础上,综述药物微生物组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现状,以望可为肠道微生物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药研发;药物微生物组;应用微生物组,为微生物群基因、基因组及相关产物。
1985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HGP),1990年正式启动HGP,此后基因组学大量应用于微生物领域,人类对于微生物的认识不断加深。
药物微生物组学,是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用于研究宿主基因对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进而指导新药研发。
目前,许多药物微生物组学技术已经应用于新药研发当中,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1新药研发的基本概述新药研发,为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的一项活动,涉及环节多且复杂,研发周期长,包括研究开发(药物靶点发现与确认、化合物筛选与合成、活性化合物炎症与优化,约2~3年)、临床前实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制剂开发,约2~4年)、临床试验审批、临床试验(0期、Ⅰ期、Ⅱ期、Ⅲ期,约3~7年),整个研发周期约12~15年之间,总投入达10亿。
然而,新药研发成功率不高,近年来新药上市率仅为6%,许多新研发药物由于药效不佳、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ADR)而无法成功上市。
尽管药物成功上市,也需要经过上市后研究、上市后再审批。
在整个新药研发期间,疗效、ADR是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药物微生物组学快速发展,相关技术(如生物芯片、高通量筛选、遗传图谱等)广泛应用,为提升药效、促进用药安全、实现新药精准开发提供了大量支持,在新药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药物微生物组和新药研发的关系目前,大量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直接影响集体消化吸收功能、血脂调节、维生素合成状况、免疫力、病原菌入侵情况,参与人体多种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
医学学术会议范文要召开医学学术会议,首先你要知道如何书写医学学术会议邀请函、医学学术会议的会议记录等工作,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医学学术会议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学学术会议范文一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学术会议暨空军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会定于20xx年10月16日至18日在贵阳市召开。
会议期间,将举办全国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研讨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xx-16-01 012)。
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委员会和《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工作会议也将同期举行。
来自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陆海空三军、民航总局及各航空公司的科研院所、大学、医院、基层航医室的从事飞行人员/航天员选拔体检与健康鉴定的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管理者的代表将参加这次全国性的临床航空航天医学界的学术盛会。
会议特邀作为协办单位参会。
会议的主办单位将向与会的单位和代表推介国内外有关医药企业,促进科技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和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诚征医药企业参会交流并作为协办单位提供资助经费,将为企业提供产品推介宣传合作项目如下:一、合作项目1. 为挂名协办企业代表提供开幕式或闭幕式10分钟发言。
2. 会议宾馆门前或宴会厅悬挂祝贺布标。
3. 会议优秀论文及专题报告奖1项冠名。
4. 会议论文摘要集刊登企业及相关产品宣传资料(宣传资料印刷成本费由企业承担)。
5. 企业派1名代表免费参会(会议提供食宿费)。
6. 本次会议将向资助企业颁发资助证书。
二、资助经费额度及相应项目1. 资助3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1~6的推介宣传商机。
2. 资助1.5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3~6的推介宣传商机。
3. 资助5000元的企业可获得合作项目4的推介宣传商机。
欢迎广大医药企业参会,加盟到发展我国航空医学、载人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的跨世纪的辉煌事业的行列,科技学术界与企业界携手并进,共创新的奇迹。
学术大会闭幕致辞学术大会闭幕致辞面对“--”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大和--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我们科技期刊领域,努力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办高质量精品期刊,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向前迈进,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下面由作者来给大家分享学术大会闭幕致辞,欢迎大家来参阅。
学术大会闭幕致辞1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中国工程院2021年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四次全国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药物警戒与药物安全学术会议即将闭幕了,大家都依依不舍,不舍得离开这场学术盛宴!在周院士的带领和组织下,本次学术大会十分成功,参会人数多(600多人),学术氛围浓厚,学术质量高,内容丰富,发表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讨论热烈。
大会学术报告30场,壁报展示48个,论文摘要100多篇,涉及到临床药理学研究与应用的多个方面,包括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新药研究的转化、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相互作用、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等,将载入我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交流的史册!尽管我国临床药理学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我们欣喜的看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临床药理学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学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大批从事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人才,在国际上有声音,有地位,周院士及其团队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工作就是国际上有学术影响的很好实例。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学术研究和解决患者病痛上有创造,令人敬仰!从哲学层面讲,创造包括隐性创造和显性创造,也就是学术研究的创造(隐性创造)和技术应用(显性创造),在给学生们上课时,经常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的导师徐叔云教授,开拓性开展抗炎免疫药理学的学术理论研究(隐性创造),从中发现问题,针对临床需要创制新药(白芍总苷)治疗RA(显性创造),产生了重大效益。
再就是周宏灏院士,长期进行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隐性创造),发现问题,针对临床需要开发出基因检测技术、芯片、试剂盒,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显性创造),产生了重大效益。
学术会议闭幕词串词范文闭幕词是对整个会议的总结,同时又是对今后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动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术会议闭幕词串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学术会议闭幕词串词范文1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经过紧张有序的交流,--师专、--作协共同举办的“走近--作家群”学术研讨会已进入尾声。
此次研讨会在--师专和市作协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在与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大会预期的议题,获得了圆满成功!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市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收到论文10余篇。
这是我市首次举办高校学者和作家、诗人面对面的对话,大家就作家作品、作家思想、文学与跨学科研究等几个方面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沟通、交流和研讨,着重讨论了--部分作家、诗人的作品和创作特点,并就当前情势下的文学和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到了相互学习与借鉴的目的。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改革开放30年来,--地区的文学和文学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的作家、作品,创作和学术视野不断拓展,产生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和学术成果。
不过,相比于我省其他一些市州,--文学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文学、文学评论和文艺理论等方面,还没有出现在全省、全国具有震撼性的作品。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改革开放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巨变的时代,各种利益与价值都在发生冲撞,各种思考与观念都在发生对抗。
我们生活在一个众语喧哗又莫衷一是的语境之中,市场意识形态和滥觞的消费主义,武断地侵蚀着文学的领地,整个文学价值判断失衡。
招摇于世的“伪作家们”颠覆了文学的庄严,消解了文学的神性。
他们得意洋洋地一边填满欲望的口袋,一边鸣响文学的丧钟!我们该怎么办?在境况不利于文学的时候。
一句话,真正的作家应该守望人类精神高地,与其在山谷哭泣,不如在山顶放歌。
要做的应该是:屏弃时下那些生命价值沦丧、审美趣味低下的伪文学,创建一种关注时代困境,揭示人生问题,抒发生命体验,寻求精神解救的真文学,以期解蔽时代、反思文明、关怀人生、丰富心灵,为铸造民族新的良知、新的灵魂,去开拓更加广阔完善的社会文明、生命时空和精神境界!各位同仁、各位朋友,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学术论坛年会闭幕词学术论坛年会闭幕词学术论坛年会闭幕词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中国工程院20xx年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四次全国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药物警戒与药物安全学术会议即将闭幕了,大家都依依不舍,不舍得离开这场学术盛宴!在周院士的带领和组织下,本次学术大会十分成功,参会人数多(600多人),学术氛围浓厚,学术质量高,内容丰富,发表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讨论热烈。
大会学术报告30场,壁报展示48个,论文摘要100多篇,涉及到临床药理学研究与应用的多个方面,包括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新药研究的转化、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相互作用、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等,将载入我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交流的史册!尽管我国临床药理学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我们欣喜的看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临床药理学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学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大批从事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人才,在国际上有声音,有地位,周院士及其团队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工作就是国际上有学术影响的很好实例。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学术研究和解决患者病痛上有创造,令人敬仰!从哲学层面讲,创造包括隐性创造和显性创造,也就是学术研究的创造(隐性创造)和技术应用(显性创造),在给学生们上课时,经常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的导师徐叔云教授,开拓性开展抗炎免疫药理学的学术理论研究(隐性创造),从中发现问题,针对临床需要创制新药(白芍总苷)治疗RA(显性创造),产生了重大效益。
再就是周宏灏院士,长期进行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隐性创造),发现问题,针对临床需要开发出基因检测技术、芯片、试剂盒,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显性创造),产生了重大效益。
具有隐性创造力和显性创造力的专家才是全面创造力的专家,如此的学术探索,理论与应用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临床药理学的学术研究与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和新药创制,是临床药理学丰富内涵的体现!周宏灏院士在开幕时讲到,这一次大会是学术交流、相互学习的盛会,更是老朋友相聚、新朋友相识的机会。
药物基因组学对个体化用药影响的研究现状探讨论文药物基因组学对个体化用药影响的研究现状探讨论文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又称为基因组药理学或基因组药物学,主要研究基因组或基因变异对药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疗效及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更好地指导新药研发及合理用药,它是药理学或基因组学一个重要的分支。
药物基因组学的提出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发展方向。
1 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现状药物基因组学是建立在药物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通过对患者个体基因型(genotype)的识别预测药物反应的表型(phenotype),从而达到个性化治疗的目的。
而新的疾病基因的发现将会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药物基因组学通过研究影响药物代谢等个体差异的基因特性,以及基因变异所导致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开发新药、指导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开发成本提供信息平台,进而提高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质量。
2 个体化治疗的意义任何药物都具备两重性,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最佳用药剂量对于每个个体也是不同的。
由于用药过量带来的不良反应及用药不足导致的疗效欠佳都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个体化用药是要充分、全面地考虑每个患者的遗传因素(药物代谢基因类型)、身体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病情因素(病理生理特征、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等基础上,综合制定全面、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
遵循“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原则,予以“适当的患者,适当的给药,适当的.剂量和适当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及降低医疗费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死亡。
因而,推行个体化用药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3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性化治疗合理用药的核心是个体化给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是:测定药物的体液浓度,以药代动力学原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这对于血药浓度与药效相一致的药物是可行的,但对于血药浓度与药效不一致的药物,如何达到个体化给药,目前并没有比较可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