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三者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主语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符号:双行线═。
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第七章朝鲜语状语和汉语补语朝鲜语没有补语这种句子成分,所以朝鲜语的状语跟汉语的两种句子成分相对应,即跟汉语的状语和补语相对应。
因此找出朝鲜语状语同汉语补语的对应条件这是朝鲜族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
我们准备在这一章里简单谈一下朝鲜语状语和汉语补语之间的转换条件。
第一节汉语补语的类型汉语补语是位于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后面主要对动词或形容词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
根据结构特点,汉语的补语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不带“得”的,一类是带“得”的。
1.1 不带“得”的补语不带“得”的补语指不用结构助词“得”而直接跟谓语构成述补结构的补语。
根据语义特点,这类补语可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间补语、处所补语五大类。
1.1.1 结果补语这类补语表示谓语动作或状态的变化所产生的结果,例如:○1a.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江山。
b.선렬들의붉은피가조국의강산을[붉게] 물들였다.○2a.房子盖<歪>了。
b.집을[비뚤게] 지었다.○3a.衣服做<大>了。
b의복을[너무크게] 만들었다.○4a.苹果全吃<掉>了。
b.사과는다먹어버렸다.○5a.这首诗我很快就记<住>了。
b.이시를나는인차다기억했다.大多数汉语谓词都可以充当补语,但有的可以跟朝鲜语的状语相对应,如○1和例○2;有的不跟朝鲜语状语相对应,如例○4○5,这不仅跟前面的动词谓语有关,而且也跟补语自身的特点有关。
能充当结果补语的主要是“见、懂、死、掉、到、丢、成、走、跑、住、着、翻、倒……”等单音节动词和大多数性质形容词。
其中,哪些补语能跟汉语的状语相对应呢?反过来,哪些朝鲜语状语跟汉语的结果补语相对应呢?要想找出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1.2 趋向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叫做趋向补语,例如:○1a.向东跑<去>。
b.동쪽으로달려가다.○2a.他们唱<起了>歌儿。
浅析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的区别摘要: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是补语的不同语义类别:前者是对中心语进行程度的补充,后者是从状态上补充。
虽然在形式上两者有部分相似处,如都会出现助词“得”,但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句法分布和语义结构,在语用意义上也不同。
本文就此做了浅显的比较,希望有助于了解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两者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程度补语;状态补语;区别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257-02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是补语的不同语义类别,在形式上两者都有“得”。
程度补语是对中心语进行程度的补充,表示达到极点或者很高的程度;状态补语表示由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作用是描写动作行为或者某种性质的状态。
长期以来,语法学界对两者的划分也不一,如黄伯荣编著的《现代汉语》中认为: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
谓语中心主要是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
状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有的用作评价,有的用作描述。
[1]因此,本文主要就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差别做一点浅显的比较。
一、句法不同(一)程度补语1、程度补语的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a+程度副词/语法化程度副词+了,这一类结构在书面语、口语中均可用。
如:好极了、饿死了、气坏了、高兴极了、恨透了、乐坏了。
(2)a+得+程度副词,这一类结构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好得很、饿得要死、脏得不行、辛苦得很、堵得慌。
(3)双音节形容词+双音节副词,这一类结构主要用于书面语。
如:雄伟异常、聪明绝顶。
2、作程度补语的主要是语法化的程度副词,具有意合性,在补语的位置上它们的意思变得较空灵,表示极高的程度,而本身大动作意义已虚化得不明显了,其意义主要通过上下文表现。
补语的不同分类及其关系作者:李博涵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1期摘要:句子中的补语根据不同的依据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语义划分,补语可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间处所补语以及可能补语。
根据丁声树的研究,把补语划分为两大类:即有“得”字和没有“得”字的补语,而且还提出带“得、不”的补语的可能式,即可能补语。
本文首先分别阐述根据不同依据将补语划分出来的各个类型的组成及特点,继而分别阐述几种类型的补语之间的联系,将两种分类方法下的补语进行比较。
关键词:补语;分类;语义;联系作者简介:李博涵,男(1992-),籍贯:天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中图分类号]: H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1--01补语是现代汉语中短语、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补充说明部分。
补语可以由谓词性短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
例如:那阵雨来得,去得。
其中“猛”和“快”分别是“来”和“去”的补语。
以语义类别为纲,补语可以被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间处所补语以及可能补语。
这是根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所划分的类别。
一、结果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存在因果关系。
这类补语常由形容词来充当,少数也用动词充当。
结果补语和中心语结合得很紧,其间不能加进别的成分,动态助词“了、过”也只能加在补语后边。
例如:1.他常好说两句开心话,说是“吃了一家不饥锁门也不怕饿小板凳”,2.这个字写了。
以上两句的补语都表示动作所产生的结果,2句中的“了”只能在句尾,不能加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不能说“这个字写了错。
”。
二、程度补语。
这类补语中程度较深的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死、坏”表示程度较轻的用“一点、一些”等词表示。
例如:1.心里痛快了,2.这拦河坝坚固得,3.山那边的情况我熟悉,还是我去好。
三、状态补语。
2021年第10期349教学管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状态补语与可能补语研究孙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教学是教学的重难点。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形式多样、用法复杂,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对应形式,对留学生学习补语造成了很大困难。
本文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希望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建议。
一、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的结构分析(一)状态补语的结构状态补语的结构是“动词/形容词+得+补语”,补语部分可以由形容词、短语和句子充当。
例如:男孩跑得很快。
(形容词作补语)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短语作补语)他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句子作补语)(二)可能补语的结构可能补语的结构有三种:1.“动词+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如:她听得懂/听不懂。
他吃得下/吃不下。
2.“动词+得/不+了(liǎo)”,表示动作可能发生或不能发生,如:今天他生病了,去不了学校。
/他病好了,去得了学校。
3.“动词+得/不得”,表示动作可能发生或不能发生,如:这个苹果坏了,吃不得。
/这个苹果吃得的。
一般“动词+得/不得”常用于口语,其肯定形式如“吃得、喝得”只存在部分方言里,并且多用于疑问句的回答,如:“这个苹果吃得的吗?吃得的。
”(三)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的结构区分状态补语和部分可能补语的肯定形式具有相同结构“动词+得+形容词”。
结构中动词大多是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单音节动词,可以受能愿动词修饰;形容词表示对完成动作的评价或状态的部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我们可以通过变换结构来区分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
1.状态补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能补语不能。
如:虽然他离黑板很远,但他看得清楚。
(表示动作“看清楚”的可能性,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虽然他离黑板很远,但他看得很清楚。
(表示动作“看”状态,补语“清楚”受程度副词“很”修饰)2.可能补语后面可以带宾语,状态补语不能。
现代汉语补语的完句功能研究摘要本文在描写了不同类型的补语完句情况的基础上,主要探讨现代汉语中补语这一句法成分的完句功能。
我们认为,不同类型的补语体现了完句所必备的三个基本范畴——体范畴、量范畴和情态范畴,从而具有了完句功能,使包含述补结构的语言表达式能够完句。
现代汉语补语中,在体范畴方面起到完句作用的是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状态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结果的出现也就是动作行为的发生或完成,因此,结果补语表示完成体的意义。
状态补语是描写动作行为对客体产生影响的状态,这种描写的前提是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完成或状态已经出现。
因此,状态补语本质上表示体范畴。
趋向补语是补充和说明动作(或性状变化)的趋向的,在其意义不断虚化的同时,表达体范畴的意义在不断增强。
其中表示趋向意义(方向意义)的趋向补语在体现动词的空间性特征的同时,也表示了~定的“体"意义,即动作的完成。
表示结果意义的趋向补语意义上已经虚化,隐含表示了动作的完成。
虚化了的表示动态意义的趋向补语中,“起来”等词语表示起始体意义,“下去”等词语表示继续体意义,“下来”等词语表示完成体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有些句子即使具备了表示体范畴的完句成分,但是句子仍不能成立,还需要有表示量范畴的完句成分的配合才能完句。
而在形容词做谓语的句子中,因为没有谓语动词,也就没有体范畴,所以量范畴就成为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中的必要完句范畴。
在量范畴方面起到完句作用的是程度补语和数量补语。
程度补语表示程度上的等级不同,实际上就是在“量”上的不同。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质变,不同的质变就是程度上的不同等级或不同界限。
程度补语使动作或状态呈现出可度量性。
数量补语分为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
动量补语是表示动作或变化的频率的量,时量补语表示动作延续时间的量,它们都在量范畴上起完句作用。
另外,动量补语还表示某项动作重复进行的持续;时量补语还表示某一动作在一段时间内的持续。
因此,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是表示持续事件的句子的完句成分,在体范畴上也起到完句作用。
现代汉语中可能补语和情态补语的辨析摘要:在现代汉语的学习中,可能补语和情态补语有时容易混淆,给学习者带来了学习难度。
针对此问题,首先要对两种补语进行介绍,随后分析出造成混淆的原因是二者肯定式相同和语境的不完整。
最后提出了三种辨别可能补语和情态补语的方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可能补语情态补语辨析一、可能补语和情态补语的特点及作用辨析可能补语和情态补语的第一步就是要先了解什么是可能补语和情态补语。
只有详细的了解了二者的特点、作用、语义指向,才能有助于对二者进行对比辨析。
(一)可能补语特点及作用本文先对可能补语进行介绍,我们将会从特点、作用、语义指向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可能补语的特点可能补语的特点有四点,接下来我们将对其进行介绍。
(1)有一些语言单位不是短语,是补充式合成词,如“说明”、“改进”等,所以不能加“得”(不)变为可能补语;“巴不得”是词,不是可能式的短语。
(2)可能补语有“~得了”、“~不了”(受得了/受不了)和“~得”、“~不得”(干得/干不得)的形式。
(3)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变为可能补语时如果要带宾语的话,宾语只能放在可能补语后面。
如:听得懂话赶得上飞机瞒不住大家(4)由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变成的可能补语一般不能用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
如:我写得好这字 *[1]我把这字写得好我把他的外号想出来了 *我把他的外号想得出来了她听不懂这句话 *这句话被她听不懂1.可能补语的作用可能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可能补语由两种。
(1)第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
例如:这被子晒(得)晒(不得)?(相当于“能晒不能晒”|“能不能晒”)这饭吃(不得)了,得赶紧扔掉。
(“不能吃”)学习上的事情你要多上点心,马虎(不得)。
(“不能马虎”)(2)第二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轻声),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不可能实现。
例如:在结果补语和中心语中加入“得/不”,能解决好变为了解决得好,不能解决好就变为了解决不好。
带“得”字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的比较分析摘要:尽管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在形式和语义等方面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但是作为两种不同意义类别的补语,二者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别。
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和功能,程度补语仅表示程度深,状态补语是对行为性状的状态加以评判和描述。
对这两种补语的研究,还需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关键词:补语程度状态带“得”字的补语属于补语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在“述语+得+补语”结构中的补语可以细分为可能补语、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三类。
其中可能补语由于语义上明显的表可能性而较容易分辨出来。
相比之下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由于结构类似、语义关系相近等原因界限模糊,极易发生混淆,在学界也存在诸多争议。
朱德熙采用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两个概念,认为带“得”的补语除表示可能外,大多表示状态。
程度补语是由形容词加上“极、多、透”组成的述补结构表示程度,且程度补语带后缀“了”,不带助词“得”。
而认为“好得很”“闷得慌”等带“得”字的补语“形式上是状态补语,但和一般状态补语不同,没有相配的否定形式”,所以“也是表程度的”。
[1] 陆俭明将述补之间用“得”组合的结构分为三类,分别为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带程度补语的述补结构、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
将“好得很”“高兴得不得了”“气得要命”等用法归为程度补语,将“洗得很干净”“说得不很清楚”“吵得谁的话都听不见”等用法归为状态补语。
[2] 邢福义将这里讨论的状态补语称为“评判补语”,而将程度补语和评判补语都归于状况类补语。
程度补语表示心语行为性状的程度,由“很、极、透、万分”等程度副词、形容词“出奇”、“不得了、要死、要命、不行”等谓词性结构等三类词语充当。
评判补语表示对心语行为性状的评议和判断,心补之间要求用“得”,二者语义关系为“补语评判心语为怎样”。
这类补语不同于程度补语,尽管它包含有程度因素,但又有特定的评议内涵。
742019年第4期百家讲坛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对比研究彭海明对外汉语教学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汉语语言以及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世界各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效率及质量至关重要。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述补结构是由来已久的教学重点,其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而言尤其是难点。
这主要是由于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在形式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从而使得外国学生在学习这两者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
为了让更多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容易区别两者,并能够在写作或交际中正确、灵活运用,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将对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两者进行对比研究。
一、状态补语的特点及分类(一)状态补语的特点状态补语主要是指位于形容词或述语动词之后的,对形容词或述语动词以及变化或动作所造成的相关的物或人出现的新状态予以描述的句法成分。
状态补语的形式标志是在形容词或述语动词和补语之间有“得”这样一个结构助词。
但需要注意的是,含有状态补语的句子的内部结构不一致是常见情况。
比如,①出于不放心,她再次嘱咐道:“炖鸡一定不能忘记将香菇放上一些,并且时间要炖得久一点,这样炖出来的鸡汤才香。
”②她兴奋得差点叫出声来,但极力将自己想要敲门的想法克制住了,悄悄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③自从当官以后,他终于还是被权力迷失了自己,与一个有老公的女下属产生了纠葛,最终女下属的丈夫找到了单位上,将他打得头破血流,事情闹大以后,他自己的前程也因此而葬送了。
从上面三个所举的例子中可以发现,“得”字前面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一般“得”字后面直接跟补语,但是也有出现一个代词或名词在中间作宾语的情况。
状态补语自身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有各种结构的短语,有单个的谓词(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
这些差别主要取决于状态补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作用。
(二)状态补语的分类1.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充当状态补语。
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
一、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
例:他被打<肿>了脸。
作业做<完>了。
二、程度补语:表示述语所达到的程度或状态。
例:痛快<极>了。
说得<很流利>。
三、情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
例: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四、趋向补语: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
例:跳<上>车。
走进<来>。
五、数量补语:表示述语动作行为的数量。
分为动量和时量补语。
例:看了<几遍>。
住了<几天>。
六、可能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
例:大意<不得>。
我<听得懂>汉语。
七、时地补语:又叫介词补语,多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例:这事就出<在1949年>。
▲介词的语法特征是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总是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少数还可以构成介词短语做补语。
如:[ 从早上] 工作< 到晚上>。
一、结果补语:你打错了动词到:看到、找到形容词好:学好、做好懂:听懂、看懂干净:打扫干净、洗干净见:看见、听见清楚:听清楚、说清楚完:做完、吃完错:写错、打错上:关上、写上对:说对、猜对二、可能补语:看得见吃不了吃不下吃不得吃不来吃不上四、方向(趋向)补语:我们快进去吧趋向动词是动词的附类,表示从近到远、从远到近、从低到高、从高到低、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趋向或其他虚化的意义,分单纯的和复合的两种。
1、单纯:来、去、上、下、进、出、回、起宾语位置:1)他买回一本书。
2)他送来了本书。
= 他送一本书来了。
3)他回中国去了。
五、数量补语:我部电影看过一次1、动量补语:次、回、遍、趟、声、顿、场、下儿…2、时量补语:年、月、天、小时、分钟…。
状态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三者的区别
汉语言文字学赖秋虔 2015010307 首先,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区别。
状态补语(或情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比如“讲得眉飞色舞”。
程度补语表示述语所达到的程度或状态,中心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程度补语没有否定形式。
一般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多”等,表达到达极点或很高程度。
比如“好极了”、“好得很”。
朱德熙先生把大部分的“得”字补语看作是状态补语,而只将形容词加上“极、多、透、死”等组成的粘合式结构看作程度补语。
我们从语境的意义上来区分,其中程度补语多带有夸张的意味,而状态补语所要评价、判断、描述的往往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动作或事件,以及与此动作有关的施事者或受事者。
比如:程度补语“心里痛快<极>了”和状态补语“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其次,状态补语与可能补语的区别。
可能补语分为两种,可能结果补语和可能趋向补语,可能结果补语表示有无可能进行,可能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以“写不好”和“写得不好”为例。
“写不好”是可能补语,重音在动词“写”上,动作没有发生,不能扩展为“*写不很好”;“写得不好”是状态补语,重音在补语“不好”上,动作已经发生,可以扩展为“写得很不好”。
最后,程度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区别。
程度补语没有否定式补语的例子,而可能补语有否定形式,比如“吃不得”、“看不出来”。
三者对比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