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 语法 教学培训 可能补语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可能补语:V + 得+ 结果补语
V + 不+ 结果补语
V + 得+ 趋向补语
V + 不+ 趋向补语
Ex:我看不清楚这几个字。
你5点之前回得来吗?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听不懂老师的话,现在我听得懂了。
我认识他,但是我想不起来他的名字了。
二.固定结构
1.V/ A + 得了(liao)
V/ A + 不了
他年纪大了,走不了那么远的路。
你感冒这么重,明天去得了吗?
点了这么多菜,咱们怎么吃得了?
我一个月花不了那么多钱。
2.V/ A + 得
V/ A + 不得
这件事情很重要,放松不得。
他身体不好,吹不得风。
三.例句
1.最近经常熬夜,身体有点吃不消了。
2.这本书在哪里买得着?
3.马上就要回国了,我真舍不得这里的一切。
4.他们是好朋友,很合得来。
5.香菜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我吃不来。
6.他这个人靠不住,你不要相信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第1期2007年1月华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版J JournalofNom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SocialSciences)No.1Feburary2007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火明人(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2206)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述补结构一直是教学重点,其中可能补语对留学生来说尤其是难点.这主要是因为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相同的形式.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突出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1)关键的区别点,并可采用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动词+得+形容词"中形容词的出现形式;通过语境分辨判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I);通过句重音分辨,判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I).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可能补语;状态补语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03(2007】01.0l15.03 ProbableComplementandStateComplementasSeenfromPerspective ofTeachingofChinesetoForeignLearnersHU0Yue.ren(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B~ing102206,C hina)Abstract:IntheTeachingofChineseLanguagetointernationallearners,thefocushasalwaysbeenthenarrativecomplementstructureingrammarteaching.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clarityth eperplexingusagesSOthatwhenforeign,learnerscouldcultivateacorrectwayinusingthem. Keywords:teachingofChinesetoforeigners;probablecomplement;statecomplement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述补结构一直是教学重点,其中可能补语对留学生来说尤其是难点.这主要是因为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相同的形式,中国人可以凭语感准确地判断出哪一种结构形式是可能补语,哪一种结构形式是状态补语,而留学生则容易分辨不清.目前语言学界对汉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的分界仍有分歧,柯彼得,吕文华甚至不承认可能补语的存在¨.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只是将两者一前一后在教学顺序上加以分离,在语法要点中也没能将两者关键的区别点加以说明,所以学生对此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以《汉语教程》为例,最容易跟可能补语混淆的状态补语(1)被安排在第二十九课,可能补语则被安排在第五十五课,第五十六课.该教材在语法要点中还列出了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的区别:1.可能补语表示可能实现的结果,而状态补语表示业已实现的结果.前者的句重音在动词上,而后者的句重音在状态补语上.例如:他写得好这篇文章.(可能补语,可能但无结果.)这篇文章他写得好.(状态补语,评价,称赞,已有结果.)2.否定式不同.我写不好这篇文章.(可能补语)这篇文章我写得不好.(状态补语)3.正反疑问句的形式不同.这篇文章他写得好写不好?(可能补语)收稿日期:2006.11-15作者简介:火弱人(1965一),女,江苏盐城人,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剐教授.116华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这篇文章他写得好不好?(状态补语)4.可能补语能带宾语,状态补语不能带宾语.他写不好这篇文章.(可能补语)不能说他写得不好这篇文章.(状态补语)上述比较大致能反映出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的区别,但对其中关键点,也就是说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最容易混淆的地方,还是有所疏忽.可能补语(肯定式/否定式)的结构形式为:动词+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比如:动词+得,不+结果补语:动词+得,不+趋向补语:看得/不见(动词结果补语)回得/不来'做得/不完(动词结果补语)进得/不去听得/不懂(动词结果补语)吃得/不下救得/不活(动词结果补语)钻得/不进拿得,不走(动词结果补语)说得,不出吃得/不饱(形容词结果补语)挤得/不上去唱得/不好(形容词结果补语)坐得,不下去打得,不准(形容词结果补语)走得,不过去看得/不清楚(形容词结果补语)站得,不起来扫得,不干净(形容词结果补语)爬得,不上来由于状态补语(1)的否定式与可能补语的否定式不同,所以我们只需研究这两者的肯定式.动词+得+趋向补语的可能补语的肯定式不容易和状态补语(I)混淆,留学生可以通过其中"趋向补语"这一因素来判断这种结构形式只能是可能补语.而在动词+得+结果补语的结构形式中,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充任结果补语.动词+得+动词结果补语的可能补语的肯定式也不容易和状态补语(1)混淆,留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中"动词结果补语"这一因素来判断这种结构形式只能是可能补语.因为动词+得+趋向补语的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动词+得+动词结果补语的可能补语的肯定式这两种结构形式与动词+得+形容词补语的状态补语(I)的语法形式不同.而当可能补语的肯定式以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形式出现时,问题就产生了.试看下列例句:1.A.玛丽演得好吗?B.她演得好.2.A.罗兰看得清楚吗?B.她看得清楚.3.A.房间扫得干净吗?B.房间扫得干净.4.A.麦克打得准吗?B.麦克打得准.上述例句中的A,B句究竟是可能补语,还是状态补语?很难说,可以说它们既可以看作是可能补语,也可以看作是状态补语.也就是说,当可能补语以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形式出现时,它和动词+得+形容词补语的状态补语(1)的表现形式完全一样.如果形容词是单音词,就更容易产生歧义.这是造成留学生学习困惑的关键原因.从《汉语教程》编写的语法要点来看,编写者选择的可能补语例句也正是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可能补语,当然这也许是编写者的一种语感自觉.对留学生来说,要想就此分辨出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可能补语和动词+得+形容词补语的状态补语(1)却不是易事.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突出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I)关键的区别点.在此,我们可以提供以下几种方法:一,观察"动词+得+形容词"中形容词的出现形式一般来讲,在汉语状态补语(I)中,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出现,而是以添加其它成分或自身变形的形式出现,这是教留学生有效区别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I)的方法之一.我们还是从上述的四组例句来分析:I.A.玛丽演得好吗?B.她演得很好.(表示对"演"的结果,程度,状态等进行描述,判断和评价.)2.A.罗兰看得清楚吗?B.她看得清楚极了.(表示对"看"的状态等进行描述,判断和评价.)3.A.房阃扫得干净吗?B.房间扫得干干净净.(表示对"扫"的状态等进行描述,判断和评价.)4.A.麦克打得准吗?B.麦克打得非常准.(表示对"打"的状态等进行描述,判断和评价.)火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117 可见,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形式中, "得"和形容词之间如果能够或需要插入"很,太, 最,极,挺,更,十分,非常,特别,格外,相当,稍微,比较,好不"等程度副词,或者可以在"得"+形容词后添加其它成分如"极了","得很"等,或者在"得"后采用形容词重叠的形式来表达程度,那么这种结构形式一定是状态补语(1).反之则是可能补语.二,通过语境分辨,判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1)我们知道,语境是使用语言时的实际环境,是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前提.任何一个语法结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语境是制约语法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样的一个语法结构形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所以说,"结构一语义一语境"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从广义上来说,语境不仅限于上下文,还应该包括人们共同的一些认知基础,例如记忆,文化知识,对未来的期待,科学猜想乃至宗教信仰.对于分辨,判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1)而言,语境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区别"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可能补语和"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状态补语(1)时,教师可以指导留学生通过语境来分辨, 判断.我们还是从上述的四组例句来分析:1.A.玛丽演得好吗?(演出还没开始,回答者要对玛丽的演出的结果进行预测.)B.她演得好.(可能补语)A.玛丽演得好吗?(演出已经结束了,回答者要对玛丽的演出状态进行描述.)B.她演得好.(状态补语1)2.A.罗兰看得清楚吗?(罗兰离目的物比较远/罗兰视力不好/视野内光线不好,罗兰"看"的动作还没有完成,回答者要对罗兰"看"的结果进行预测.)B.她看得清楚.(可能补语)A.罗兰看得清楚吗?(罗兰已经完成了"看"的动作,回答者要对罗兰"看"的状态进行描述.)B.她看得清楚.(状态补语1)3.A.房间扫得干净吗?(房间非常脏/打扫房间的工具不合适,房间还没开始打扫/房间还没打扫完,回答者要对打扫房间的结果进行预测.)B.房间扫得干净.(可能补语)A.房间扫得干净吗?(房间已经打扫完毕,回答者要对房间打扫过后的状态进行描述.)B.房间扫得干净.(状态补语1)4.A.麦克打得准吗?(麦克离目的物比较远/目的物比较小/麦克平时就打得不太准;麦克"打"的动作还没完成/麦克"打"的结果还没出来/ 麦克"打"的结果已出来,但说话者尚不知晓;回答者要对麦克"打"的结果进行预测.)B.麦克打得准.(可能补语)A.麦克打得准吗?(麦克已"打"完,"打"的结果已出来,并且回答者已知晓,回答者要对麦克"打"的状态进行描述.)B.麦克打得准.(状态补语1)由此可见,借助语境也可以非常清晰地分辩,判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1).三,通过句重音分辨,判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I)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句重音来分辨,判断"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可能补语和"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状态补语(1).一般说来,"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可能补语在旬中,其动词要重读;"动词+得+形容词结果补语"的状态补语(1)在句中,其形容词要重读.不过,通过句重音分辨,判断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1)的方法,留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因为这要取决于留学生的汉语语感.而留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示范,多操练,以培养留学生良好的听说汉语的习惯.参考文献:[1]柯彼德.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点[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2]吕文华.关于述补结构系统的思考——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补语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2001,(3).[3]杨寄洲.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王获)。
汉语之家-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大盘点之补语知识对外汉语教学之补语知识大盘点:补语是用来补充说明结果,程度,状态等成分的常见语法,是老外学中文必学知识点之一,也是对外汉语。
教学的难点之一,本篇文章将补语知识点归结了以下四大类别,供各位老师们参考。
第一: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动词/ 形容词(1)动词+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第二: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上、下、进、出、回、过、起/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处所词语+ 来/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来/ 去+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事物词语+ 来/ 去你快倒茶来!第三:复合趋向补语动词+ 上来/ 上去、下来/ 下去、进来/ 进去、出来/ 出去、回来/ 回去、过来/ 过去、起来(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去”在句末他走进教室来。
|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他拿出来一本书。
|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他拿出书来。
表示要求,事物宾语在“来/ 去”前:你拿出书来!第四:程度补语形式:形容词+ 极了/ 得+不得了/ 死了/ 坏了/ 得很/ 多了他高兴极了。
| 我累得不得了。
| 我饿死了。
第五:可能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或可能性)形式:动词+ 得/ 不+ 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能力:这本书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来,我明天回不来。
第五:情态补语形式:动词+ 得+ 非常/ 很/ 比较+ 形容词(1)动词后没有宾语的形式:他跑得很快。
2021年第10期349教学管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状态补语与可能补语研究孙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教学是教学的重难点。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形式多样、用法复杂,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对应形式,对留学生学习补语造成了很大困难。
本文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希望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建议。
一、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的结构分析(一)状态补语的结构状态补语的结构是“动词/形容词+得+补语”,补语部分可以由形容词、短语和句子充当。
例如:男孩跑得很快。
(形容词作补语)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短语作补语)他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句子作补语)(二)可能补语的结构可能补语的结构有三种:1.“动词+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如:她听得懂/听不懂。
他吃得下/吃不下。
2.“动词+得/不+了(liǎo)”,表示动作可能发生或不能发生,如:今天他生病了,去不了学校。
/他病好了,去得了学校。
3.“动词+得/不得”,表示动作可能发生或不能发生,如:这个苹果坏了,吃不得。
/这个苹果吃得的。
一般“动词+得/不得”常用于口语,其肯定形式如“吃得、喝得”只存在部分方言里,并且多用于疑问句的回答,如:“这个苹果吃得的吗?吃得的。
”(三)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的结构区分状态补语和部分可能补语的肯定形式具有相同结构“动词+得+形容词”。
结构中动词大多是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单音节动词,可以受能愿动词修饰;形容词表示对完成动作的评价或状态的部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我们可以通过变换结构来区分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
1.状态补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能补语不能。
如:虽然他离黑板很远,但他看得清楚。
(表示动作“看清楚”的可能性,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虽然他离黑板很远,但他看得很清楚。
(表示动作“看”状态,补语“清楚”受程度副词“很”修饰)2.可能补语后面可以带宾语,状态补语不能。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培训情态补语情态补语是描述动作或行为所达到的状态,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充当,和动词之间用结构助词“得”来连接。
而状语则是描述动作或行为的情况,由副词或副词性短语充当,通常放在动词后面。
例如:“他跑得很快”中,“很快”是状语,“跑得快”中,“快”是情态补语。
3)练:补全句子请根据情境和提示,补全下列句子。
1.你会说汉语吗?——我(说)汉语(说)得很好。
2.他唱歌(唱)得不好,但是(跳)舞(跳)得很好。
3.今天的考试(考)得怎么样?——我(考)得不太好。
4.这个小孩(画)画(画)得很漂亮。
5.他们(玩)得(玩)得很高兴。
改写:情态/程度补语情态补语是用来描述动作或行为所达到的状态的,通常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充当,和动词之间需要使用结构助词“得”来连接。
例如:“来得很早”、“住得不好”、“玩儿得好不好?”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否定形式使用“不”在补语处,正反疑问形式将肯定和否定形式并列即可。
此外,含有情态补语的句子的焦点集中在补语上,因此,其正反疑问形式、相关回答和否定形式都体现在补语的变化上,而不是动词上。
在使用情态补语时,一般需要使用程度副词(如“很”、“非常”、“比较”、“特别”、“十分”)来修饰形容词,否则会有表示比较的意义。
例如:“他说得好”、“现在雨下得急”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无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断言、静态、不包含量的概念,后者则是描写、动态、包含量的概念。
在实际使用中,情态补语往往可以省略前一个动词,例如,“他们(说)普通话说得怎么样?”中,“说”可以省略。
需要注意的是,“别”和“甭”用在祈使句里表示劝阻或禁止,但是它们的意义有所区别。
情态补语和状语是语法中的两个不同概念。
情态补语常用来描述已经或经常发生的事情,而状语则可以描述尚未发生的事情。
例如,不能说“明天我要来得很早”,而应该说“明天我要早点儿来”。
情态补语主要描述动作的实际情况,而状语则经常强调施动者的主观态度或方式。
对外汉语教案现代汉语句型之中补短语
•相关推荐
对外汉语教案现代汉语句型之中补短语
中补短语又叫述补短语、正补短语、后补短语、动补短语、补充短语等。
这类短语的'前项为中心语,是谓词性的;后项是补充、说明前项的,叫补语。
数量补语:看了一次打了三小时 2)情态补语:高兴得跳起来 3)结果补语:学得好听清 4)趋向补语:交上来滚出去5)可能补语:干得完干不完 6)程度补语:高兴极了高兴得很结构辨析:(1)显得很高兴觉得累获得丰收取得信任赢得比赛(2)想得美吃得香赢得很漂亮跑得快。
可能补语知识点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1、结果补语:结果补语表示述语所达到的结果或程度,结果补语主要由形容词或某些能表示结果的动词短语充当,述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动作的结果。
例如:看(动作)清楚(结果)。
“写”完“了”字(结果)。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表示述语所达到的程度或状态,主要由程度词“得”充当地,后面应是表示性状的形容词或动词。
例如:跑得快(快是程度)。
穿得破(破是程度)。
认得清(清是程度)。
3、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物体运动的情况。
例如:坐(下)、回(去)、翻(过)山去、跑进(教室)。
4、可能补语:可能补语表示动作有无可能进行或结果如何。
例如:见得到(见得到/=可能见得到)、做得好(做得很好/=可能做得很好)。
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中可能补语的现象,首先确定可能补语的定义与分类,然后分析其应用场景,最后总结可能补语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展望。
一、确定主题可能补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指的是在动词后面使用动词或形容词来补充说明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的可能性。
本文将深入研究可能补语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场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语言现象。
二、围绕主题展开情节在探讨可能补语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是一种语法结构,它表达的是动词所描述的动作或状态的可能性。
在汉语中,可能补语通常由“得”、“不”和动词或形容词组成。
例如,“看得懂”就是一个可能补语,表示“看”这个动作的可能性。
可能补语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成分,可能补语可分为动词性可能补语和形容词性可能补语。
动词性可能补语由动词和“得”、“不”组成,表示动作的可能性,如“写得清楚”。
形容词性可能补语由形容词和“得”、“不”组成,表示状态的可能性,如“看得明白”。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培训可能补语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是指在动词和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之间,加上“得/不”,表示动作能否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状态。
一般形式是v.+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肯定形式用“得”,否定形式用“不”。
正反疑问形式将肯定和否定形式并列
即可。
带宾语时,跟在可能补语的后边。
否定形式用得比较多,表示由于缺少某种主观或客观条件而不可能实现动作的结果或达到某种状态。
特殊形式
可能补语还有一些特殊形式,如:
1)v.+得/不下,表示某空间能容纳一定的数量。
常用动词有“站、坐、睡、停、放、住”等。
2)v.+得/不了,表示动作行为能否发生。
动词“了”有时候表示“完”。
3)v.+得/不动,表示动作行为使人或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
可能补语和能愿动词“能”、“可以”
可能补语和能愿动词“能”、“可以”都可以表示行为者自身的能力和条件能做某事时。
但是,当表示由于某种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不能做某事时,一般要用可能补语;当表示请求或劝阻某种动作或行为发生时,只能用能愿动词。
总之,在汉语中,可能补语和能愿动词“能”、“可以”都有各自的用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时量补语
The time-measure complement
1.延续性动词的时量补语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的时间。
1)一般形式
你等一会儿。
丁力波学习了半年。
我们(办)借书证办了多长时间?(疑问形式)
我(考)外语考了两个小时。
我外语没有考两个小时。
(否定形式)
✓疑问形式常用“多长时间”提问
✓否定形式用“没有”,放在谓语动词前;
✓只有时间段,例如“一分钟、两小时、三天、四个月、五年、一会儿”等,才能做时量补语。
时间点,如“三点钟、一月一号、2002年”等,不能
做时量补语。
2)宾语是非人称代词
你要听多长时间(的)音乐。
我要听半小时(的)音乐。
你学了多长时间(的)汉语。
我学了两年(的)汉语。
你看了多长时间(的)画儿了?
我看了一个半小时(的)画儿了。
✓虽然用了作为定语标志的结构助词“的”,但“半小时”、“两年”、“一个半小时”仍是补语,不是定语。
3)两个“了”的情况。
如果动词后带动态助词“了”,句尾带语气助词“了”,表示这个动作仍在继续
进行。
(我)已经画了11年了。
(现在还在画)
(我)已经画了11年。
(未说明现在是否还在画)
2.瞬时性动词的时量补语
表示动作从发生或完成到说话这段时间,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
P55我来北京半年了。
下课半个小时了。
可能补语
Potential Complement
动词和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之间,加“得/不”,表示动作能否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状态。
1.一般形式
看得懂(肯定)
做不完(否定)
上得去
爬不上去
A:你看得见看不见那个小木屋?(正反疑问句)
B:小木屋在哪儿?我看不见。
A:下午五点钟你回得来回不来?(正反疑问句)
B:我回得来。
✓“得”是结构助词?;
✓肯定形式用“得”,否定形式用“不”?;
✓正反疑问形式将肯定和否定形式并列即可;
✓带宾语时,跟在可能补语的后边。
✓否定形式用得比较多,表示由于缺少某种主观或客观条件而不可能实现动作的结果或达到某种状态。
我只学了一年汉语,现在看不懂《红楼梦》。
※不能看懂。
老师说得太快,我听不懂。
※不能听懂。
山很高,我爬不上去。
※不能爬上去。
他想了很长时间,想不出好办法来。
※不能想出好办法来。
✓肯定形式用得比较少,常用来提问或回答。
A:你坐在后边,听得清楚吗?
B:我听得清楚。
2.特殊形式
1)v. + 得/不下
表示某空间能容纳一定的数量。
常用动词有“站、坐、睡、停、放、住”等。
书包里放不下这么多东西。
这儿停不下十辆汽车。
宿舍住得下这么多人吗?
2)v. + 得/不了
表示动作行为能否发生。
你朋友秋天来得了吗?
她的腿被撞伤了,她现在走不了路。
老师病了,明天上不了课。
动词“了”有时候表示“完”。
这么一大杯葡萄酒,她喝不了。
学院离这儿不远,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3)v. + 得/不动
表示动作行为使人或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
你看我穿得那么多,连路都走不动了。
他一个人搬不动这张大桌子。
你不用帮我了,我自己拿得动这些东西。
3.可能补语和能愿动词“能”、“可以”
1)表示由于某种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不能做某事时,一般都要用可能补语;
小孩搬不动这个大花盆。
※不能搬动
这儿声音太大,我听不见。
※不能听见
2)表示请求或劝阻某种动作或行为发生时,只能用能愿动词。
外边刮风了,你不能出去。
※出不去(病人正在休息,你不能进去。
)
我可以进来吗?※我进得来吗?
3)都可以用;
A.表示行为者自身的能力和条件能做某事时;
我学过英语,我能翻译。
/我学过英语,我翻译得了。
天气很好,今天能去。
/天气很好,去得了。
你不用帮助我,我自己能搬。
/你不用帮助我,我自己搬得动。
B.当表示人的看法、主张时;
你不努力准备就不能赢这次比赛。
/你不努力准备就赢不了这次比赛。
C.疑问句中;
老师的话你听得懂吗?/老师的话你能听懂吗?
4)可能补语的肯定形式前还可以加“能”以强调可能性;
车里能坐得下六个人吗?
我自己能做得了这件事。
4.带可能补语的句子,宾语的位置
1)可能补语后边;
我记不住这么长的课文。
这个背包放不进去这么大的书。
2)句首主语后或整个动补短语前;?
中文网上的长文章我还看不懂。
他筷子还用不习惯。
他用筷子还用不习惯。
3)如果可能补语由趋向补语组成,宾语常放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中间;
他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他跟着大家扭起秧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