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979.50 KB
- 文档页数:9
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东南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一次山地进攻战役。
同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
华东野战军决心寻机歼灭进犯的国民党军,但除于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1个整编师外,由于国民党军行动谨慎而未获战机。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国民党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遵照这一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
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所部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
担任右翼进攻之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相邻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企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北攻沂水,策应整74师作战。
华东野战军原拟首先集中兵力,截歼孤立、暴露之国民党军右翼第7军及整48师,11日晚获悉处于中间战线之整74师冒进,便于就近集中主力加以割歼,当即改变决心,首先歼灭该师。
孟良崮战役分析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工程造价S2学号:************姓名:***战役梗概:孟良崮战役,是1947年5月国共内战期间,在山东中部的一次重大战役。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
中国共产党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四天的激战,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国军第七十四师被完全消灭,国军从山东全面撤退。
解放军实力大增,还装备了重炮兵与工兵,基本具备了同国军决战的实力,在一年之后的淮海战役中显示威力。
战役经过:在山东聚结的国军部队超过四十万军队,八十三师、六十五师、二十五师等奉命支援,却无人能突破解放军的防线支援张灵甫军。
十一师师长胡琏距离太远支援不及。
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困于覆浮山、天马山,损失万余人。
近在咫尺的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和张灵甫有宿怨,虽然早在5月11日之前就接到掩护七十四师的命令,却只在战前派了19旅57团下的一个连携带电台接近七十四师冒充是执行掩护的19旅,并命令最靠近七十四师的57团团长罗文浪可以随时撤退。
57团是八十三师中装备最差的部分,但是罗文浪为了免做战后李天霞的替罪羊,最后仍然与七十四师会合,并在坚守孟良崮时一起被解放军消灭。
解放军方面,陈毅等却表现出了整个国共内战中共产党极少见的孤注一掷的姿态,对于部下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七十四师。
“蒋介石拼死和我们决战,把我们反包围了,情况十分严重。
现在成败在此一举,要不惜一切代价吃掉七十四师,拿下孟良崮。
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那怕纵队打光了,只要把敌人消灭也在所不惜。
我给你们补充,恢复你们的番号。
谁攻上孟良崮,谁就是英雄!现在只有冲锋,后退就是死亡。
”5月16日早上,蒋中正意识到局势危险,再下手令:“山东共匪主力今向我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
凡我全体将士应竭尽全力,把握此一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一致,密切联系,协力迈进,齐向当面匪军猛攻,务期歼灭共匪,以告慰总理及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孟良崮战役真相解放战争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导语: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
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
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
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九个纵队加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
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据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野战军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
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实施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
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
生活常识分享。
孟良崮战役调研报告孟良崮战役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7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孟良崮地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该战役是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对傅作义第二兵团的主力部队进行的决战,是解放军在中原地区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一战。
二、战役过程孟良崮战役的主要战场是信阳至商丘一线。
战役开始前,解放军调集了一支由12个军组成的兵力,并分别对傅作义第二兵团部署了攻击。
在战役开始的第一天,解放军成功攻占了孟良崮地区,并推进至商丘附近。
解放军强大的火力和战术配合使得傅作义部队惊恐万分,节节败退。
在战役的第二天,解放军继续向前推进,面对顽强抵抗的傅作义部队,解放军采取了迂回包围战略,最终迫使傅作义部队全线溃败。
在战役的第三天,解放军全面夺取了商丘市,并与八路军一同消灭了傅作义部队的残余势力。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在中原地区取得了重要胜利。
三、战役意义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原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战役的胜利不仅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也为解放军在中原地区的进一步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对解放军士气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放军在战役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取得了战术和战略上的重大胜利。
这不仅让解放军士兵们对胜利充满信心,也让人们对解放军的军事能力有了更高的评价。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也向全国各地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力军。
这对于当时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解放战争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四、启示和教训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为今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经验。
首先,战役胜利归功于解放军良好的战略部署和战术配合。
解放军在战役中发挥了兵力和火力的优势,采取了迂回包围和工兵破坏等灵活多样的战术手段,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为今后解放军的作战指导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孟良崮战役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教训。
孟良崮战役的简介
推荐文章
古印度的历史发展热度:近现代历史知识点热度: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结果热度:抗日时期著名战役热度:孟良崮战役的简介
孟良崮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7年5月,那时中国正处于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为了实行自己的进攻计划,集了很多精兵企图完全占领鲁南解放区,由此得以占领整个山东。
为了和国民党做斗争,在战争前夕的时候华东野战军主动出击,希望可以抓住战机,可是国民党军始终保持着警惕,针对敌方的这一心理东北野战军调整着作战方案,为的是让蒋介石一方产生错误的判断,由此削弱敌方的戒备,这样东北野战军就能把国民党军的作战计划掌握在手中了。
就这样国民党军的力量被解放军一点点地削弱,在国民党混乱的作战计划之下共产党把蒋介石的精英部队整编74师围住,让蒋介石失去了一大主力,在成功夺取了黄崖山后东北野战军赢得了战争的优势,打败了国民党军。
因为作战计划和民众的团结一心东北野战军取得了胜利,孟良崮战役也带来了很多的影响,那么孟良崮战役有什么影响呢?。
决战孟良崮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2年第08期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是国共两党争夺山东的一场大决战。
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下,1947年5月13日,陈毅、粟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指挥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突然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山东孟良崮地区。
经过三天激战,华东野战军全歼敌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等部3.2万人,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
在这场战役中,陈毅、粟裕配合默契,自始至终掌控着战场上的主动权。
孟良崮大捷,扭转了华东战局,为我军战史留下了光辉一页和经典战例。
部署作战任务1947年3月,国民党军在全面进攻解放区遭到惨败后,改弦易辙,调动24个整编师约45万大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企图将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消灭在沂蒙山区。
面对敌人三面环形包围、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陈毅、粟裕沉着冷静,指挥华野闪躲腾挪、避实就虚,与敌不断周旋,在险境中积极寻找战机。
5月12日,战机终于出现。
当晚,陈毅、粟裕根据情报,发现敌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抢功心切,率74师脱离了左右两翼25师、83师的保护,准备向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发动进攻。
此时,敌74师已与敌25师、敌83师拉开十几里距离,成了孤军进击之势。
主要负责华野作战指挥的粟裕建议陈毅抓住战机,采取“猛虎掏心”战术,集中华野全部力量围歼敌74师,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与参谋长陈士榘、副政委谭震林等商量后,陈毅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决定歼灭敌整编第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
12日深夜,陈毅、粟裕主持召开华野紧急作战会议。
参加会议的除谭震林、陈士榘外,还有一纵副司令员何克希、副政委谭启龙,四纵司令员陶勇、政委王集成,八纵司令员王建安、政委向明,九纵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委张藩等。
陈毅对会议内容作了说明:“华野与国民党军耍了一个多月的‘龙灯’,要到火候了,‘彩绣球’已经把敌一兵团司令汤恩伯逗起来了。
粟裕五次策划始成孟良崮战役作者:***来源:《世纪风采》2022年第01期1947年3月,国民党调动24个整编师,共45万大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企图消灭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
面对敌人三面环形包围、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负责华野作戰指挥的粟裕副司令员,为了调动敌人、拆散敌人相互保护、密集平推的队形,达到歼敌及粉碎敌“重点进攻”的图谋,殚精竭虑,深入思考,详密策划,在一个月内连续“五次策划”,始成孟良崮战役。
最终,于当年5月13日至16日,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采用“猛虎掏心”战术,从敌人密集队形中“剜出”“王牌军”七十四师,经3天激战,将其全歼,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取得孟良崮战役大捷,一举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山东的图谋。
第一次策划:攻泰安假戏真唱1947年4月中旬,华东野战军面临的战略形势是:几十万国民党军正向华野正面进攻,情况十分严重。
敌人的企图非常明显,就是采取集团滚进战术,步步紧逼,压迫华野在新泰、蒙阴一线与其决战,将华野消灭在沂蒙山区。
正面敌情严峻,如何才能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调动敌人并加以消灭,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侧击泰安,“围点打援”。
粟裕攻打泰安的具体作战方案为:以华野第一、第三、第十纵队围攻国民党军左翼、态势孤立的泰安守军杨文琼的整编第七十二师,吸引沈澄年的整编第七十五师、吴绍周的整编第八十五师由大汶口北援而歼灭之。
为了确保此次出师马到成功,华野决定用于此方向作战的华野第十、第一、第三纵队组成西线兵团,由华野陈士榘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唐亮统一指挥。
并确定宋时轮十纵负责攻城,叶飞一纵和何以祥三纵在泰安城南布防准备打援。
负责泰安城防务的是敌整编七十二师,师长杨文琼。
整编七十二师是一支川军部队,日式装备,老兵多,善于守备和山地作战。
4月22日黄昏,陈士榘一声令下,华野十纵攻打泰安城的战斗正式打响。
第一步,先拿敌外围阵地。
十纵二十八师副师长王德贵指挥八十团、八十一团数千干部战士像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首先对准泰安城东、北关外围敌人,发动猛烈攻击。
还原真实的孟良崮战役(附孟良崮实际地形图)1947年5月初,整编74师进驻鲁南沂蒙山区孟良崮以南垛庄,东面与蒙阴附近的胡琏整编11师接触,西面与临沂城外的李天霞整编八十三师接触,准备齐头并进继续向北推进。
5月12日南京国防部向前线的整编74师等部队下达命令:向坦埠进攻并占领之。
整编74师接到推进命令后,张灵甫并未敢轻举妄动孤军深入,张灵甫分别与胡、李通话后,除安排留下一个团垛庄策应粮弹补给外,马上率其余官兵从垛庄向北穿过孟良崮山区在汶河小平原上全力向西北方面的坦埠攻击前进。
5月13日全天,整编74师占领孟良崮北面艾山、牧虎山高地,掩护工兵营在汶河上架起浮桥,以51旅作为预备队,随后以57旅、58旅各一部分别强渡汶河,经过整个白天激烈攻防、反复争夺后,74师终于占领了汶河北岸马牧池、岸堤两个前哨要点,师部当日设于汶河南岸。
74师前哨指挥官根据马牧池、岸堤两地解放军战况分析,在两地正面疑有解放军主力集结,但前哨指挥官的分析结果,报给师部与南京国防部后,张灵甫虽有疑虑,但南京国防部始终认为孟良崮以北不可能有解放军主力,仍然坚持原计划-命令74师击溃当面之敌迅速占领坦埠。
74师侦知在马牧池东北有解放军20万,在岸堤以北有解放军10万!前哨赶紧将军情报告张灵甫,张灵甫这时确信解放军主力已在面前,且有全面反击之企图。
5月14日白天,解放军正面攻势猛烈,74师各旅交替掩护回渡汶河,向孟良崮方向撤退,上午孟良崮以南垛庄受到解放军主力猛烈攻击后失守,74师南撤之路被切断。
这时张灵甫已经感觉到这次解放军要对74师动真格的了-围歼!中午他向南京国防部通报战况,得到的命令却是:全师撤上孟良崮山区固守,等待周围友军增援。
下午74师撤到孟良崮以北5公里左右的赵家城子、瓦庄一线,解放军的炮火已经从四面围拢过来。
此时张灵甫曾有趁解放军保卫圈未形成,朝西面攻击前进向蒙阴附近的胡琏整编11师靠拢突围,且会有九成把握成功。
但张灵甫恐违反军令担当军责,始终不能下定决心实施此计划。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孟良崮,感人事迹篇一:孟良崮一行心得体会孟良崮----我爷爷战斗过的地方小时候总听爷爷讲他打仗的往事,像听故事一样的觉得很好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爷爷肩膀上的子弹,长大后才知道那是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留下的,从此,孟良崮这个名字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很小的时候电视上的战争片是我最不喜欢看的:一是害怕,怕那种伤亡的场面;二是不解,为什么那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还要往上冲呢?不怕死吗?心想是我的话就找个洞藏起来,装死。
长大后,我按部就班的学习、工作,因表现突出,有幸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变得勇敢,遇到困难不退缩,以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01X年6月25日,我有幸去爷爷战斗过的地方参观学习。
早上5:30,山东华宇工学院一行33人在梁院长、高院长的带领下,开始了神圣的“红色之旅”,亲身感受和体验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
首先在孟良崮革命博物馆,回味孟良崮战役的经过,瞻仰当年革命先烈穿过的衣服,使用过的长枪、子弹,还有广大人民群众做的衣服、布鞋。
听着解说员感人至深的讲解,我仿佛置身于当面的战场,浑身充满了力量,他们的崇高精神让我崇敬,他们的英勇事迹更让我震撼!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孟良崮战役精神。
随后参观了烈士陵园,看着无数有名字的、无名字的墓碑安静的躺在松树林里,像是一颗一颗小星星,还在眨着眼睛,我想起了我的爷爷,这些视死如归的爷爷们如果看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会不会高兴的流泪呢...?在革命墓前,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此时的入党誓词更加有分量,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升华,信念更加坚定,我要克服困难,把工作干好,舍弃个人私利,为党的事业拼搏进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感谢华宇工学院党支部给我这次净化心灵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了我爱国、爱党的热情和对工作、学习的热情,明确了作为一名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孟良崮战役名词解释
孟良崮战役是指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山东省菏泽市东北部孟良崮地区进行的一场军事行动。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7年11月至12月期间,是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与国民党军队的一次决战。
孟良崮是山东省的重要战略要地,地势险要,属山地丘陵地带,因其地势险峻、重要通道众多,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解放军通过在孟良崮地区的作战,旨在封锁国民党军队从山东转移到其他地区的道路,削弱国民党在山东的影响力,同时与其他解放军主力部队合围并歼灭孟良崮地区的国民党军队。
孟良崮战役经历了激烈的争夺和持续的冲突。
解放军长期采取游击战术,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突袭和猛烈攻势,逐渐占领孟良崮地区的主要据点。
国民党军队则采取防守策略,利用优势火力进行顽强抵抗。
经过一个月的激战,解放军最终在孟良崮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该战役对于解放军在山东地区的战略部署和国共内战的整体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解放军在山东地区的实力增强,扩大了中共军队在华东地区的影响力。
同时,该战役也为最终的中共军队在国共内战中获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孟良崮战役与张灵甫之死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9年第03期激战孟良崮1947年5月12日,华东野战军部署已定,准备组织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第74师。
孟良崮位于蒙阴东南60公里的芦山山区。
芦山山区东西宽40到50公里,南北纵深30到40公里。
万泉山、雕窝、芦山、孟良崮等山峰起伏相连,主峰孟良崮高500余米。
这一带的山峰全是清一色的石头山,山峰陡峭,怪石耸立、草木稀疏。
这里本来人口就少,国民党军到来之前,当地群众早已坚壁清野,十室九空。
74师到达孟良崮后,张灵甫部署58旅防守中心区域雕窝、芦山、孟良崮,51旅防守西北方向的540,520,285等高地,57旅防守北面的石旺崖、大碾等地。
孟良崮山上石质坚硬,无法构筑工事。
74师士兵用石头堆起围墙,在山路上设了鹿砦和障碍物,以山沟和石缝为隐蔽处。
14日夜里,解放军向57团发起猛攻,这是王建安指挥的八纵在向74师后方穿插。
罗文浪指挥部队抵抗了一阵,便瓦解逃窜。
八纵占领老猫窝,切断了74师与83师的联系。
罗文浪带领57团残兵逃到通往临沂的公路上。
他考虑了一下,自己的任务是保障74师后方的安全,现在74师还在孟良崮,57团如果跑回去,必受军法制裁。
如果向74师靠拢,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他命令部队调头,冲向垛庄以东的高地,与74师58旅会合,防守西南阵地。
王必成的六纵是粟裕安排的一支奇兵。
12日六纵接到夺取垛庄的命令,王必成喜出望外,立即收拢部队,由百里之外飞速前进。
这一路多是山区,六纵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翻山越岭,徒涉河流,14日拂晓到达距离垛庄20多里的观上、白埠,稍事休息,下午继续前进,先头部队击溃25师阻击部队后,到达垛庄外围。
黄昏时发起攻击。
垛庄是74师后方基地,只留下运输营和辎重营,在六纵猛烈攻击下,很快就被解决。
大量弹药和军用物资及上百辆卡车被六纵缴获。
当夜,六纵与西北的一纵、东南的八纵取得联系。
14日夜里,我军发扬夜战特长,从几个方向向74师盘踞的山头发起连续攻击。
“孟良崮战役”打了3天3夜,敌我伤亡数是多少很多人都想不到解放战争中有很多著名的战役,但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它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战役是教科书中提及的解放战争典型战役,但大家了解作为解放战争转折点的战役是哪场战役吗?由于历史有点久,加上我国没有对解放战争做过多的宣扬,所以很多人只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不了解解放战争转折点的孟良崮战役,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打了3天3夜的孟良崮战役,来看看它为何能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参与战争的人数也最多,那“孟良崮战役”打了3天3夜,敌我伤亡数是多少呢?据对当时战役的不完全统计,当时我华野野战军共有27万多人参与孟良崮战役,而我们的敌方国民党军派出的兵力要远远超过我们,国军参战的人数是45万多人,这场战役一共有七十多万人参与,可见这场战役的规模有多大了。
孟良崮战役一共打了三天三夜,战况十分惨烈,双方的伤亡人数也十分惨烈。
当时这场打了三天三夜的战役双方的伤亡人数很多人都想不到,因为这场战役太过浩大也太过惨烈。
虽然我军人数没有国军占优势,但是军队实力来说我军远胜国军,这一点从双方的伤亡人数就可以看出,我军总共伤亡人数达二万一千多人,其中有九千多人是受伤,其余的都是在战场阵亡。
而国军伤亡人数足足比我军多了一万多,这个数字还是没有算上被我军俘虏的一千多人统计的数目,可见我军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
孟良崮战役之所以能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因为这一战彻底击溃了国民党的精锐之师——张灵甫领导的74师,张灵甫是国军优秀的将领,他是国军部队74师的师长,为国民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率领的74师也参与了战役,这场战役最大的收获就是张灵甫被我军击毙,74师军团被歼灭。
我军成功歼灭74师让国民党军人人岌岌自危,给了国民党军队一个致命一击,彻底打散他们的战斗信心,让他们看到我军以少胜多也可以将你国民党的精锐军团全数歼灭,给国民党军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细说红色战役孟良崮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借美国之力配备了全套的美式装备,作为精英部队的74师及师长张灵甫开往临沂,蒋介石听说后陈兵45万,而我军只有27万人,蒋介石那边是清一色的美食军备,飞机大炮样样都有,将士也多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训练有素,而我军小米加步枪,兵士多为俘虏。
蒋介石对学生们说,山东问题解决了,就等于全国解决了十分之六。
那么,既然敌我实力如此分明,为何依旧是我们打败了国民党的军队呢?思想方面虽然国民党军队的确犯了一些很低级的失误,但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有战胜敌人的信心。
毛主席当年提出来的一个著名理论,叫做“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一切帝国主义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没什么可怕的。
其实这一点对于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学霸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你想做并且努力去做了,你也可以的。
战略战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大多采用游击战,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更多的是使用运动战。
国民党军队主要针对城市,兵力相对分散。
于是开国大将陈赓就发明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的战术,集中兵力一口一口啃食敌方的优势军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慢慢地蒋介石发现了共产党的这个作战规律,于是他集结了45万兵力,将近60个师在鲁南地区。
为了避免在进攻中被华野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张灵甫有些傲娇,深受蒋介石溺爱的他奉命进攻鲁中山区,装备精良的整编74师3.2万人信心十足。
陈毅、粟裕果断决定以超过敌人四到五倍的兵力15万人围堵74师,争取歼灭。
但是共产党全歼74师的想法被张灵甫看出来了,本可以投靠左翼或右翼的25师和83师,可是他立功心切,想到反包围的计策,将华东野战军引向孟良崮高地,然后等待25师和83师的增援从而形成大包围圈。
可张灵甫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国民党的军心不齐和共产党军队夜间行军的神速,当张灵甫身在孟良崮山顶指挥部的时候,蒋介石委员长的命令下达下去,可鞭长莫及,国民党内部党派林立,互相争斗,保存实力,于是25师师长只象征性地派遣了一个团以发电报的假象忽悠住张灵甫的部队,其实揠兵不动。
孟良崮战役的详细资料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孟良崮,参加这次战役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当时国民党的兵力远远大于华东野战军,但是最终取得胜利的却是华东野战军,那么孟良崮战役是一场怎样的战役呢?它的详细资料有哪些,它的主要过程是什么呢?孟良崮战役的详细资料孟良崮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7年5月,发生的地点在山东省的孟良崮,这次战役的参战双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他们的兵力分别是27万和45万,战争的结果是华东野战军取得了胜利,国军整编七十四师被全部消灭,国民党对山东的进攻计划也被粉碎,所以孟良崮战役是华东野战军打的一场很漂亮的战役,那么这场战役的主要过程是什么呢?孟良崮战役的主要过程1947年3月的时候蒋介石看到他的有生力量被解放军慢慢地消灭了,于是他转向对山东和陕北进行进攻。
为了能取得胜利,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和60个旅,人数高达45万,比起蒋介石调集的兵力,华东野战军的兵力要少的多,只有27万。
整编74师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其中的一个,但是在战争中由于其他师没有及时的跟进,导致74师陷入了困境。
得知这个情况后蒋介石立刻命令各部一起奋斗,拼死也要救出整编74师,到后来战线推到了黄崖山,可以说谁占领了黄崖山谁就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这个时候华东野战军开始了夺取黄崖山的行动,历经了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来到了黄崖山主峰的山脚下,这时敌军也来到了这里,于是双方便展开了激烈的奋战,最终因为华东野战军早到一步使得国民党无力反击。
后来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在孟良崮上进行了激烈的战役,最终华东野战军以顽强的意志和决心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国民党整编74、83师和一个团共3万多人全部被歼灭,令蒋介石十分痛心。
比起国民党的损失惨重,华东野战军收获了很多的武器,比如山野炮28门,大小迫击炮235门等,不仅如此他们的士气还大增,可是说是完胜。
孟良崮战役发生于1947年,这场战役的参战双方是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在华东野战军的努力下最终把国民党的主力摧毁,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其中的过程是惊心动魄的,但是华东野战军也得到了回报,比如在孟良崮战役里收获了很多的武器和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