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
- 格式:pptx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8
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的原因分析及启示孟良崮战役敌军45万,拥有飞机、坦克等先进美式装备,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军只有27万,且是小米加步枪,军事上明显处于劣势。
最后却是我军全歼国民党王牌师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华东战局。
取得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军事上,我军有中央领导的英明决策,有陈毅、粟裕等将领卓越指挥,广大指战员的英勇顽强战斗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失去民心,军队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而我党我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沂蒙人民在“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精神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保证了数十万大军的粮食供应和战场运输工作,战役期间随部队行动的民工达90万多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人民群众为什么铁了心要跟共产党走,全力支援军队打胜仗呢?孟良崮战役给了我三点启示。
一、党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不是凭空而来的,利益相关才能水乳交融,利益一致才能生死与共。
共产党在沂蒙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让人民群众分到了田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进行减租减息,税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七分之一。
共产党人从普通党员到高级干部为了捍卫人民利益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共产党是为自己谋利益的,是靠得住、信得过的政党,所以沂蒙人民一心一意要“跟着共产党走”。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也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军队爱护、保护人民的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大力支持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日本鬼子的威胁时,八路军和新四军总是挺身而出全力保护,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平时帮群众挑水、打扫卫生,帮群众识字,帮群众播种和收割庄稼,处处为老百姓做好事,受到群众高度赞扬,还有严明的纪律事事处处维护群众利益,如不调戏妇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深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是国共内战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
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东南地区,对国民党军发动的一次山地进攻战役。
同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
华东野战军决心寻机歼灭进犯的国民党军,但除于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1个整编师外,由于国民党军行动谨慎而未获战机。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国民党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遵照这一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
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所部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
担任右翼进攻之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相邻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企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北攻沂水,策应整74师作战。
华东野战军原拟首先集中兵力,截歼孤立、暴露之国民党军右翼第7军及整48师,11日晚获悉处于中间战线之整74师冒进,便于就近集中主力加以割歼,当即改变决心,首先歼灭该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孟良崮战役真相:解放战争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导语: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
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
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
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九个纵队加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
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据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野战军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
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实施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
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
生活常识分享。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研学报告
一、概述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47年5月。
本次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了解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加深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军队英勇斗争历史的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参观过程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内,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照片和影像资料,展示了孟良崮战役的全过程。
这些文物和资料包括:战士们的武器、衣物、信件等,以及战地摄影、战场遗迹等。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场战役的细节和历史背景。
三、分析评价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纪念馆中的文物和资料可以看出,当时我军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局面,但仍然能够坚定信念,英勇斗争。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对于我军的士气和民心都有极大的提振作用,也为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解放
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艰苦环境。
同时,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
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议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五、个人感受和思考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了解历史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同时,我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
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决战孟良崮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2年第08期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是国共两党争夺山东的一场大决战。
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下,1947年5月13日,陈毅、粟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指挥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突然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山东孟良崮地区。
经过三天激战,华东野战军全歼敌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等部3.2万人,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
在这场战役中,陈毅、粟裕配合默契,自始至终掌控着战场上的主动权。
孟良崮大捷,扭转了华东战局,为我军战史留下了光辉一页和经典战例。
部署作战任务1947年3月,国民党军在全面进攻解放区遭到惨败后,改弦易辙,调动24个整编师约45万大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企图将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消灭在沂蒙山区。
面对敌人三面环形包围、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陈毅、粟裕沉着冷静,指挥华野闪躲腾挪、避实就虚,与敌不断周旋,在险境中积极寻找战机。
5月12日,战机终于出现。
当晚,陈毅、粟裕根据情报,发现敌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抢功心切,率74师脱离了左右两翼25师、83师的保护,准备向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发动进攻。
此时,敌74师已与敌25师、敌83师拉开十几里距离,成了孤军进击之势。
主要负责华野作战指挥的粟裕建议陈毅抓住战机,采取“猛虎掏心”战术,集中华野全部力量围歼敌74师,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与参谋长陈士榘、副政委谭震林等商量后,陈毅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决定歼灭敌整编第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
12日深夜,陈毅、粟裕主持召开华野紧急作战会议。
参加会议的除谭震林、陈士榘外,还有一纵副司令员何克希、副政委谭启龙,四纵司令员陶勇、政委王集成,八纵司令员王建安、政委向明,九纵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委张藩等。
陈毅对会议内容作了说明:“华野与国民党军耍了一个多月的‘龙灯’,要到火候了,‘彩绣球’已经把敌一兵团司令汤恩伯逗起来了。
孟良崮相传宋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海拔575.2米,面积2.3平方公里,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此发起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五大主力之一”王牌军74师,在大崮顶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
孟良崮由此扬名海内外,并载入美国西点军校的教科书。
孟良崮战役共歼灭国民党32000人,上至张灵甫,下至马夫无一人漏网,孟良崮战役是一次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这一战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歼敌主力的范例,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打法。
孟良崮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是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3年,在烈士陵园内建设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1984年在孟良崮西侧大崮顶上,建设战役纪念碑,镌刻着胡耀邦的题词:“孟良崮战役纪念碑”8个大字。
1987年3月,为纪念孟良崮战役40周年,省民政厅拨款40万元,在孟良崮烈士陵园建碑廊,碑廊中有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赵朴初等人的题词。
1989年4月,国务院把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公布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7年为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在烈士陵园内建设了高7.7米的陈毅、粟裕大型花岗岩雕像。
2001年4月建设了英烈亭。
2007年对纪念馆及其配套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地扩建改造。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新纪念馆总投资为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3682平方米,高度为19.47米,象征着孟良战役发生在1947年。
共二层,第一层位于大台阶下,第二层位于三角形内。
整个外形是两个红色的三角形战旗,两个战旗形成孟良崮大崮顶山形,寓意战役发生在山东。
红色代表着红色革命、红色旅游,纪念馆前面大台阶也是47级,寓意战役发生在1947年,其中两面红色墙上共有19.47万枚子弹壳,寓意战争发生在1947年。
粟裕:临沂华东革命烈士;孟良崮;黄山;北京八宝山;湖南会同。
孟良崮我军真实伤亡
孟良崮战役一共消灭国军3.2万人,俘虏2万人左右。
我国野战军伤亡只有1.2万人左右,其中有9000人只是受了伤。
这场战争一共持续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最后野战军取得了胜利,不仅把国军的精锐部队74师全部歼灭,还让蒋介石损失了一员大将,就是张灵甫。
在人数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野战军还能取得这样的胜利,是难以想象的。
战役结束之后,我军以为74师已经被全部歼灭,但是经过清点人员之后才发现,少了很多的“漏网之鱼”,一共有上万人不知去向。
于是我军又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去山中搜查,后来在一处山谷中又找到了7000多人。
再次统计之后得出结果,孟良崮战役一共消灭国军3.2万人,俘虏2万人左右。
我国野战军伤亡只有1.2万人左右,其中有9000人只是受了伤。
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数字难以相信,国军的装备一直都是比较先进的,而且人数也占优势,最后却以惨败告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孟良崮战役双方损失如何?孟良崮战役的伤亡导语:孟良崮战役双方损失如何?一九四七年五月华野主力5个纵队在孟良崮,一举包围了国民党御林军整编74师,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全歼74师,并且孟良崮战役双方损失如何?一九四七年五月华野主力5个纵队在孟良崮,一举包围了国民党御林军整编74师,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全歼74师,并且还一度在战斗中歼灭国民党的其他增援部队。
在举世瞩目的孟良崮战役结束后,人们一直在探讨在这次的整个战役中我军的具体伤亡是多少?还有在孟良崮战役前后我们的部队到底经历了些什么?据解密的电报单的记载:“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
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
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
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
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从以上电文上看,解放军的之歌纵队在孟良崮一定是受了不小的损失的,但实际的损失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记载中的具体数字。
对于孟良崮战役这场内战中的重大战役研究已经很多了,但对于解放军伤亡数字,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公开出版物均众口一词:1万2千余,其中伤9300多,亡2000多,其他减员800多。
而与参战的5个纵队16个师相比较,似乎并没有一般想象的那般“惨烈”。
特别是对生活常识分享。
孟良崮观后感800字
(原创版)
目录
1.孟良崮简介
2.孟良崮的历史意义
3.孟良崮战役的背景和经过
4.孟良崮战役的启示
5.观后感
正文
孟良崮,位于我国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是一座海拔 572.8 米的崮,因唐代名将孟良曾在此屯兵而得名。
孟良崮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军事史上,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孟良崮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次重要的战役上。
第一次是唐代的孟良崮之战,这是唐代名将孟良与叛将李同捷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最终孟良在此战中获胜,稳定了唐朝的统治。
第二次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孟良崮战役,这场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的一次重要战役,对我国的解放战争具有重大的意义。
孟良崮战役的背景是国民党军队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我军在华东地区的部队为了打破敌人的进攻,选择了在孟良崮地区与敌人进行决战。
战役的经过是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进行了艰苦的阵地战,最终成功地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全歼。
孟良崮战役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战争中,选择战场的重要性,只有选择好战场,才能充分发挥我军的优势,有效地打击敌人。
二是在战争中,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只有英勇顽强的战士,才能在艰苦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在了解了孟良崮的历史和孟良崮战役后,深感历史的沉重和先烈们的伟大。
孟良崮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胜利,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孟良崮战役名词解释
孟良崮战役是指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共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山东省菏泽市东北部孟良崮地区进行的一场军事行动。
这场战役发生在1947年11月至12月期间,是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与国民党军队的一次决战。
孟良崮是山东省的重要战略要地,地势险要,属山地丘陵地带,因其地势险峻、重要通道众多,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解放军通过在孟良崮地区的作战,旨在封锁国民党军队从山东转移到其他地区的道路,削弱国民党在山东的影响力,同时与其他解放军主力部队合围并歼灭孟良崮地区的国民党军队。
孟良崮战役经历了激烈的争夺和持续的冲突。
解放军长期采取游击战术,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突袭和猛烈攻势,逐渐占领孟良崮地区的主要据点。
国民党军队则采取防守策略,利用优势火力进行顽强抵抗。
经过一个月的激战,解放军最终在孟良崮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该战役对于解放军在山东地区的战略部署和国共内战的整体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解放军在山东地区的实力增强,扩大了中共军队在华东地区的影响力。
同时,该战役也为最终的中共军队在国共内战中获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细说红色战役孟良崮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借美国之力配备了全套的美式装备,作为精英部队的74师及师长张灵甫开往临沂,蒋介石听说后陈兵45万,而我军只有27万人,蒋介石那边是清一色的美食军备,飞机大炮样样都有,将士也多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训练有素,而我军小米加步枪,兵士多为俘虏。
蒋介石对学生们说,山东问题解决了,就等于全国解决了十分之六。
那么,既然敌我实力如此分明,为何依旧是我们打败了国民党的军队呢?思想方面虽然国民党军队的确犯了一些很低级的失误,但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有战胜敌人的信心。
毛主席当年提出来的一个著名理论,叫做“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一切帝国主义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没什么可怕的。
其实这一点对于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学霸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你想做并且努力去做了,你也可以的。
战略战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大多采用游击战,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更多的是使用运动战。
国民党军队主要针对城市,兵力相对分散。
于是开国大将陈赓就发明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的战术,集中兵力一口一口啃食敌方的优势军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慢慢地蒋介石发现了共产党的这个作战规律,于是他集结了45万兵力,将近60个师在鲁南地区。
为了避免在进攻中被华野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张灵甫有些傲娇,深受蒋介石溺爱的他奉命进攻鲁中山区,装备精良的整编74师3.2万人信心十足。
陈毅、粟裕果断决定以超过敌人四到五倍的兵力15万人围堵74师,争取歼灭。
但是共产党全歼74师的想法被张灵甫看出来了,本可以投靠左翼或右翼的25师和83师,可是他立功心切,想到反包围的计策,将华东野战军引向孟良崮高地,然后等待25师和83师的增援从而形成大包围圈。
可张灵甫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国民党的军心不齐和共产党军队夜间行军的神速,当张灵甫身在孟良崮山顶指挥部的时候,蒋介石委员长的命令下达下去,可鞭长莫及,国民党内部党派林立,互相争斗,保存实力,于是25师师长只象征性地派遣了一个团以发电报的假象忽悠住张灵甫的部队,其实揠兵不动。
孟良崮战役之胜败仅一墙之隔历史上许多成功和失败事例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对比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解决目前国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能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虽然历史上每一件事不可能在今天社会中重演,但本质、发展规律、成功与失败结果不会变,如果不尊重历史,不承认现实,就不能解决好今天面临的问题。
一九四七年解放战争开始不久,国民党以绝对优势兵力大举进攻解放区,扬言几个月之内消灭共产党。
敌军步步逼压,我军节节后退,战略上处于防御阶段。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又四面逼围的情况下,孟良崮战役打响了。
下面从生产力三个方面来分析这场残酷的虎口拔牙之战:1.人才方面。
整编74师是国民党的王牌军,官兵久经沙场战功显赫,经验丰富。
做为一个整编师要求很高,从师长到下面基层军官,大部分是军校毕业生。
下属各兵种如步兵、炮兵、通讯乃至军医都是从专业对口学校毕业。
74师指挥官在抗战时被国民党授予抗战英雄,据说过去于共产党交手中从没输过,用现在话讲,既有文凭又有实战经验,人才济济素质高。
2.资金方面。
74师曾是保卫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都师、“御林军”,官兵们不愁吃穿,物资充足,供应有保障。
该部队实行双薪制,每月所得薪水比当时国民党其它步兵师官兵高一倍,蒋介石宁可饿着别的部队也要确保74师供给,资金实力雄厚。
3.技术装备方面。
从上到下清一色的美式装备,按照当时美军标准和编制配置。
官兵们在美军顾问团指导下进行训练,机械化成度相当高,用那时世界先进水平衡量也是一流部队。
当时美军顾问团团长在南京检阅了出征前的74师之后,竖起大拇指对蒋介石说:有这样军队,中国天下是你的了。
从人才、资金、技术装备看,74师是国民党军队中最优秀代表,其他国民党军队少有能与之相比。
人们从教科书中都学到过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劳动资料(资金和技术装备)、劳动对象。
前面二要素已具备,只剩第三要素。
下面我们看看与74师作战的共产党部队情况:1.人才方面。
孟良崮战役的详细资料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孟良崮,参加这次战役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当时国民党的兵力远远大于华东野战军,但是最终取得胜利的却是华东野战军,那么孟良崮战役是一场怎样的战役呢?它的详细资料有哪些,它的主要过程是什么呢?孟良崮战役的详细资料孟良崮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7年5月,发生的地点在山东省的孟良崮,这次战役的参战双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他们的兵力分别是27万和45万,战争的结果是华东野战军取得了胜利,国军整编七十四师被全部消灭,国民党对山东的进攻计划也被粉碎,所以孟良崮战役是华东野战军打的一场很漂亮的战役,那么这场战役的主要过程是什么呢?孟良崮战役的主要过程1947年3月的时候蒋介石看到他的有生力量被解放军慢慢地消灭了,于是他转向对山东和陕北进行进攻。
为了能取得胜利,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和60个旅,人数高达45万,比起蒋介石调集的兵力,华东野战军的兵力要少的多,只有27万。
整编74师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其中的一个,但是在战争中由于其他师没有及时的跟进,导致74师陷入了困境。
得知这个情况后蒋介石立刻命令各部一起奋斗,拼死也要救出整编74师,到后来战线推到了黄崖山,可以说谁占领了黄崖山谁就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这个时候华东野战军开始了夺取黄崖山的行动,历经了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来到了黄崖山主峰的山脚下,这时敌军也来到了这里,于是双方便展开了激烈的奋战,最终因为华东野战军早到一步使得国民党无力反击。
后来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在孟良崮上进行了激烈的战役,最终华东野战军以顽强的意志和决心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国民党整编74、83师和一个团共3万多人全部被歼灭,令蒋介石十分痛心。
比起国民党的损失惨重,华东野战军收获了很多的武器,比如山野炮28门,大小迫击炮235门等,不仅如此他们的士气还大增,可是说是完胜。
孟良崮战役发生于1947年,这场战役的参战双方是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军,在华东野战军的努力下最终把国民党的主力摧毁,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其中的过程是惊心动魄的,但是华东野战军也得到了回报,比如在孟良崮战役里收获了很多的武器和士气。
三 字 详 解 整编第八十三师的1个团在内 ( 以下 省 略 “整 编 ”二 字 ) 的 国 民 党 军 “长驱直入、分进合击、乘虚进袭” 为 “集 中 兵 力 、稳 扎 稳 打 、齐 头 并 进、避免突出”; 又总结莱芜战役中 3.2万人, 使山东战场的国民党军40天内不敢发动进攻, 开创了华野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 割歼其进攻主力的先河, 可谓“百 南北对进而两线相距过远 ( 150公 许 述 张冬 梅 (解 放 军 里以上) 的教训, 采用“密集靠拢, 加强维系、稳扎稳打”的战法。
国民 党 军3 个 进 攻 兵 团 成 纵 深 梯 次 配 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经典之作。
堪称粟裕的 置 成弧形一线式推进 挨打即缩 , , , 孟 以防止被各个击破, 企图以此将华 野赶到黄河以北, 或迫使华野在鲁 中与其决战。
3月底, 志在必得的汤 恩伯在临沂誓师时夸下海口: “要 “险”——黑 云 压 城 城欲摧良 从1947年3月开始, 国民党陆奉送的是一记铁拳要把陈毅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 亲自指 挥24个整编师60个旅, 计45.5万人 的兵力, 对山东解放区进行这个山大王捉拿归案。
”开始, 国民党军进展顺利, 到4 月上旬, 打通了徐州至济南段的铁 路 , 滋 阳 ( 即 今 兖 州 ) 到 临 沂 的 公 路。
占领鲁西南后, 又分别自临沂、 泗水和大汶口向沂( 水) 蒙( 阴) 新( 泰) 莱( 芜) 方向推进。
从3月底到5 月初, 我华野指挥部虽然5次定下 决心求歼来犯之敌, 但由于国民党 军抱团进攻, 队形密集, 行动谨慎, 难以得手。
如5月3日华野以4个纵 队包围了在新泰立足未稳的敌十 一师, 但国民党援军迅速赶到, 华 野被迫主动撤围。
对国民党军的 “乌龟式”推进法, 华野感到无从下 手。
一时间, 山东战场出现“黑云压 城城欲摧”的严峻形势。
显然, 华野崮 )攻 。
兵力配置为 : 7个师17个旅约20 战 万人部署在徐州、济南和鲁西南三 地, 担任守备和策应; 17个师43个 旅约25.5万人配置在一线, 担任突 击 和 进 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