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策划孟良崮战役真相揭秘(精彩)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孟良崮战役简介揭秘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
导语:孟良崮战役简介:1947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
孟良崮战役简介:1947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
华东野战军决心寻机歼灭进犯的国民党军,但除于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1个整编师外,由于国民党军行动谨慎而未获战机。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国民党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遵照这一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
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所部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
担任右翼进攻之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相邻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企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北攻沂水,策应整74师作战。
华东野战军原拟首先集中兵力,截歼孤立、暴露之国民党军右翼第
7军及整48师,11日晚获悉处于中间战线之整74师冒进,便于就近集中主力加以割歼,当即改变决心,首先歼灭该师。
第2、第3、第7、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孟良崮战役真相:解放战争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导语: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
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
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
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九个纵队加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
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据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野战军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
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实施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
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孟良崮战役真相解放战争最孤注一掷的豪赌
导语: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
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
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
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
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九个纵队加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
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据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野战军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
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实施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
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
生活常识分享。
孟良崮战役——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内因:1.蒋介石方面:1)临阵易将孟良崮战役前的蒋介石国民党阵营中有曾经评价蒋介石的用人哲学是:宁用饭桶,不用油桶;宁用奴才,不用人才。
这话虽有些偏激,但看惯了民国初年军阀们朝秦暮楚的蒋介石,后来用人的心理和标准大体。
这点在孟良崮战役打响之前的走马换将中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对于蒋介石的临阵易将的用人哲学,粟裕曾经这样评价,他说:“以庸才代替干才,在高级军事指挥人员上的更迭,正象征着国民党的日暮途穷,最后必然会走向崩溃。
”光这一点就昭示着国民党的最终的结局。
2)蒋介石强调的协同作战陈传钧直率地说:“主要原因则在于国防部作战计划太主观、太不了解前线实际情况了。
”这份作战计划既不是国防部部亲自制定的,也不是参谋总长制定的,更不是陆军总司令徐州司令部制定的,而是最高统帅蒋介石制定的。
蒋介石越过前线直接指挥作战,忽视了现实战况,不知74师的美式装备在山区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才盲目地让74师退守孟良崮当诱饵。
2.张灵甫方面:1)轻敌张灵甫在国民党军进入涟水等城镇以后,就认定解放军不敢主动请战,所以,他自称:“如果坦埠附近有共军五六个纵队也不怕,我一个师就解决一切。
”一副包打天下的神态。
盲目自大让张灵甫轻视了这次交锋,心理上就输了一筹。
2)人际关系差张灵甫虽颇有才气写得一手好字,但为人狂傲,与国民党的同僚关系极为紧张,尤其是与李天霞的关系尤为恶劣。
孟良崮战役中部分将领没有积极援救,而是消极避战,被解放军阻援部队挡在外围。
外因:1.国民党军24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华东野战军27万人,虽然在战斗人数上国民党占优势,但共产党有民兵的支援,就总的投入战斗的人数来说,共产党占优。
2.由于地形的限制,74师在被围攻时,被迫放弃了许多重型武器,而共产党在装备上经过抗日战争也获得了不错的武器,再也不是当初的小米加步枪。
这样看来,这只配备美式装备的74师在武器上的优势已经大大缩小。
综上所述,华东野战军吃掉国民党的王牌74师,也是某种必然。
决战孟良崮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2年第08期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是国共两党争夺山东的一场大决战。
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下,1947年5月13日,陈毅、粟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指挥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突然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山东孟良崮地区。
经过三天激战,华东野战军全歼敌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等部3.2万人,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
在这场战役中,陈毅、粟裕配合默契,自始至终掌控着战场上的主动权。
孟良崮大捷,扭转了华东战局,为我军战史留下了光辉一页和经典战例。
部署作战任务1947年3月,国民党军在全面进攻解放区遭到惨败后,改弦易辙,调动24个整编师约45万大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企图将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消灭在沂蒙山区。
面对敌人三面环形包围、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陈毅、粟裕沉着冷静,指挥华野闪躲腾挪、避实就虚,与敌不断周旋,在险境中积极寻找战机。
5月12日,战机终于出现。
当晚,陈毅、粟裕根据情报,发现敌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抢功心切,率74师脱离了左右两翼25师、83师的保护,准备向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发动进攻。
此时,敌74师已与敌25师、敌83师拉开十几里距离,成了孤军进击之势。
主要负责华野作战指挥的粟裕建议陈毅抓住战机,采取“猛虎掏心”战术,集中华野全部力量围歼敌74师,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与参谋长陈士榘、副政委谭震林等商量后,陈毅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决定歼灭敌整编第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
12日深夜,陈毅、粟裕主持召开华野紧急作战会议。
参加会议的除谭震林、陈士榘外,还有一纵副司令员何克希、副政委谭启龙,四纵司令员陶勇、政委王集成,八纵司令员王建安、政委向明,九纵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委张藩等。
陈毅对会议内容作了说明:“华野与国民党军耍了一个多月的‘龙灯’,要到火候了,‘彩绣球’已经把敌一兵团司令汤恩伯逗起来了。
粟裕五次策划始成孟良崮战役作者:***来源:《世纪风采》2022年第01期1947年3月,国民党调动24个整编师,共45万大军,对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企图消灭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
面对敌人三面环形包围、步步紧逼的严峻形势,负责华野作戰指挥的粟裕副司令员,为了调动敌人、拆散敌人相互保护、密集平推的队形,达到歼敌及粉碎敌“重点进攻”的图谋,殚精竭虑,深入思考,详密策划,在一个月内连续“五次策划”,始成孟良崮战役。
最终,于当年5月13日至16日,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采用“猛虎掏心”战术,从敌人密集队形中“剜出”“王牌军”七十四师,经3天激战,将其全歼,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取得孟良崮战役大捷,一举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山东的图谋。
第一次策划:攻泰安假戏真唱1947年4月中旬,华东野战军面临的战略形势是:几十万国民党军正向华野正面进攻,情况十分严重。
敌人的企图非常明显,就是采取集团滚进战术,步步紧逼,压迫华野在新泰、蒙阴一线与其决战,将华野消灭在沂蒙山区。
正面敌情严峻,如何才能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调动敌人并加以消灭,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侧击泰安,“围点打援”。
粟裕攻打泰安的具体作战方案为:以华野第一、第三、第十纵队围攻国民党军左翼、态势孤立的泰安守军杨文琼的整编第七十二师,吸引沈澄年的整编第七十五师、吴绍周的整编第八十五师由大汶口北援而歼灭之。
为了确保此次出师马到成功,华野决定用于此方向作战的华野第十、第一、第三纵队组成西线兵团,由华野陈士榘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唐亮统一指挥。
并确定宋时轮十纵负责攻城,叶飞一纵和何以祥三纵在泰安城南布防准备打援。
负责泰安城防务的是敌整编七十二师,师长杨文琼。
整编七十二师是一支川军部队,日式装备,老兵多,善于守备和山地作战。
4月22日黄昏,陈士榘一声令下,华野十纵攻打泰安城的战斗正式打响。
第一步,先拿敌外围阵地。
十纵二十八师副师长王德贵指挥八十团、八十一团数千干部战士像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首先对准泰安城东、北关外围敌人,发动猛烈攻击。
粟裕策划孟良崮战役真相揭秘(精彩)
粟裕策划孟良崮战役真相揭秘(精彩)
粟裕策划孟良崮战役内幕
粟裕大将是我军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之一。
他一生指挥战斗无数。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军事指挥才华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先后独立指挥和参与指挥了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
其中,在粟裕的军事指挥生涯中,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13—16 日)的制定和实施,是粟裕军事指挥才能的充分发挥和展现,是神来之笔,值得大书特书。
此役,粟裕与陈毅密切配合,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采取“猛虎掏心”战术,指挥华东野战军突然包围了蒋介石“王牌军”
第74 师,并经3 天激战,全歼了这支国民党“劲旅”,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一、战前态势
孟良崮战役之前,华东野战军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存在较大悬殊。
1947 年1月下旬莱芜战役胜利后,全国解放战争已进行8个月,国民党、蒋介石的军队占领了解放区105 座城市,但却付出了71万人的代价,用于第一线的机动兵力,从原来的117 个旅锐减为85个旅。
敌人深入我解放区,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在全国各个战场都陷于被动。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被迫改变战略方针,从1947年3 月起,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即集中兵力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企图先占领陕北和山东,再占领华北和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
在山东战场,蒋介石授命心腹大将顾祝同,指挥24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进行重点进攻,并以“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即整第74师、整编第11 师和第5 军为核心,组成3 个兵团,共17 个师(军)43 个旅25.5 万人,执行机动突击任务。
另以7个整编师、17个旅约20 万人,在徐州、济南及鲁西南担任守备和策应,企图一举消灭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20万人),或把华野向北赶过黄河,最终夺取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