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1.34 KB
- 文档页数:2
婴幼儿腹泻病补充锌制剂临床观察作者:段炼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补充锌制剂对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把11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口服锌制剂,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婴幼儿;腹泻;锌制剂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s)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1]。
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为特点。
在我国腹泻病仍是常见病之一,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
近年来,腹泻病的治疗取得两项重要的成果,其中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病情[2]。
本文的112例腹泻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部分患儿补充锌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诊断为腹泻病的婴幼儿112例,全部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3]的诊断标准。
年龄6月至3岁,病程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思密达、金双岐,静脉注射病毒唑,维生素,轻度脱水给口服ORS液,中度以上脱水给予静脉输液。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充元素锌20 mg/d(=葡萄糖酸锌140 mg),分3次口服,共10~14 d。
1.3 疗效标准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3]判定,显效:治疗24~48 h,大便次数明显减少1.4 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平均腹泻停止时间比较用(x±s)表示,t检验。
2 结果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2,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58,P3 讨论婴幼儿发生腹泻病时,机体处于缺锌的状态,国内报道[4]腹泻患儿的血清锌低于正常儿,锌制剂针对腹泻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并非锌本身的药理作用,而是补充锌制剂后,纠正了缺锌的状态,从而激发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多种途径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或防止液体丢失[5]。
本组治疗显示:治疗组疗效、腹泻停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腹泻病患儿补充锌制剂能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
甘草锌颗粒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按照患儿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组(甘草锌颗粒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平衡饮食,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附加甘草锌颗粒佐治,对比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儿3d内、5d内腹泻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结论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快速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安全有效,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甘草锌;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不良反应轮状病毒性肠炎为轮状病毒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秋末冬初尤为多发,主要发病者为婴幼儿。
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该病发病急,多有发热、腹泻、呕吐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临床当中并没有关于改变的特效治疗方案,基础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但疗效并不理想。
有研究指出以甘草锌颗粒佐治可优化疗效[1]。
本次观察通过对比甘草锌颗粒佐治、单纯基础治疗,探究甘草锌颗粒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2月2018年2月因轮状病毒性肠炎入我院治疗的小儿,大便为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常规镜检除少数有脂肪球、少许白细胞外,余阴性,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按照患儿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各48例。
参照组: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20.09±5.17)月,平均病程(30.21±10.34)h。
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20.73±5.08)月,平均病程(30.35±9.78)h。
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病毒性肠炎患儿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
根据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小时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观察组治疗7小时后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9例、8例、例。
对照组治疗7小时后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8例、1例、1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个月患儿1包/次次/日。
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天。
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等改变情况根据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①显效:患儿治疗7小时后其大便性状恢复到正常大便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他症状消失;②有效:患儿治疗后7小时后大便性状显著好转大便次数显著减少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治疗7小时后患儿病情没有好转病情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p1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7小时后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9例、8例、例。
对照组治疗7小时后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8例、1例、1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
讨论脑啡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对肠管的功能进行调控。
而消旋卡多曲是人体脑啡肽酶的抑制剂能够阻止脑啡肽酶对内源性脑啡肽的代谢作用从而延长了内源性脑啡肽的活性对肠管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对水样便症状有较快改善作用。
消旋卡多曲是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对脑啡肽的代谢发挥作用的但其不影响中枢脑啡肽酶的活性所以消旋卡多曲对中枢神经系统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所以在临床应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腹泻时既能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同时不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方面不良反应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