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锌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1.34 KB
- 文档页数:2
婴幼儿腹泻病补充锌制剂临床观察作者:段炼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补充锌制剂对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把11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口服锌制剂,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婴幼儿;腹泻;锌制剂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s)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1]。
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为特点。
在我国腹泻病仍是常见病之一,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
近年来,腹泻病的治疗取得两项重要的成果,其中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病情[2]。
本文的112例腹泻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部分患儿补充锌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诊断为腹泻病的婴幼儿112例,全部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3]的诊断标准。
年龄6月至3岁,病程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思密达、金双岐,静脉注射病毒唑,维生素,轻度脱水给口服ORS液,中度以上脱水给予静脉输液。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充元素锌20 mg/d(=葡萄糖酸锌140 mg),分3次口服,共10~14 d。
1.3 疗效标准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3]判定,显效:治疗24~48 h,大便次数明显减少1.4 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平均腹泻停止时间比较用(x±s)表示,t检验。
2 结果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2,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58,P3 讨论婴幼儿发生腹泻病时,机体处于缺锌的状态,国内报道[4]腹泻患儿的血清锌低于正常儿,锌制剂针对腹泻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并非锌本身的药理作用,而是补充锌制剂后,纠正了缺锌的状态,从而激发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多种途径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或防止液体丢失[5]。
本组治疗显示:治疗组疗效、腹泻停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腹泻病患儿补充锌制剂能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
甘草锌颗粒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
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按照患儿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组(甘草锌颗粒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平衡饮食,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附加甘草锌颗粒佐治,对比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儿3d内、5d内腹泻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结论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快速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安全有效,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甘草锌;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不良反应轮状病毒性肠炎为轮状病毒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秋末冬初尤为多发,主要发病者为婴幼儿。
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该病发病急,多有发热、腹泻、呕吐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临床当中并没有关于改变的特效治疗方案,基础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但疗效并不理想。
有研究指出以甘草锌颗粒佐治可优化疗效[1]。
本次观察通过对比甘草锌颗粒佐治、单纯基础治疗,探究甘草锌颗粒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2月2018年2月因轮状病毒性肠炎入我院治疗的小儿,大便为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常规镜检除少数有脂肪球、少许白细胞外,余阴性,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按照患儿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各48例。
参照组: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20.09±5.17)月,平均病程(30.21±10.34)h。
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20.73±5.08)月,平均病程(30.35±9.78)h。
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病毒性肠炎患儿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
根据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小时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观察组治疗7小时后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9例、8例、例。
对照组治疗7小时后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8例、1例、1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个月患儿1包/次次/日。
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天。
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等改变情况根据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①显效:患儿治疗7小时后其大便性状恢复到正常大便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他症状消失;②有效:患儿治疗后7小时后大便性状显著好转大便次数显著减少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治疗7小时后患儿病情没有好转病情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p1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7小时后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9例、8例、例。
对照组治疗7小时后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8例、1例、1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
讨论脑啡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对肠管的功能进行调控。
而消旋卡多曲是人体脑啡肽酶的抑制剂能够阻止脑啡肽酶对内源性脑啡肽的代谢作用从而延长了内源性脑啡肽的活性对肠管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对水样便症状有较快改善作用。
消旋卡多曲是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对脑啡肽的代谢发挥作用的但其不影响中枢脑啡肽酶的活性所以消旋卡多曲对中枢神经系统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所以在临床应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腹泻时既能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同时不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方面不良反应较为安全。
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肠炎患者接受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文样本均取自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肠炎患儿,从中抽取84例,分为对照组(接受葡萄糖酸锌治疗)及实验组(接受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溪县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于小儿肠炎患儿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小儿肠炎;前言婴儿由于抵抗力比较差,在饮食或者生活中没注意,容易感染肠道细菌,易引起肠炎。
肠炎分为轻型和重型。
轻型肠炎,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1]。
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10次,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于数日内痊愈,大便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
重型肠炎,急性起病或由轻度腹泻转变而来。
常有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可伴有较为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死亡。
因此需要及时接受治疗,本文主要探究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样本均取自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肠炎患儿,从中抽取84例,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6个月-60个月,平均年龄(33.00±1.63)月;实验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7个月-60个月,平均年龄(33.50±1.64)月。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葡萄糖酸锌(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880028,每天一次,一次10ml)治疗;实验组患儿接受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生产厂家: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415,每天3次,每次2-4g),两组均以5天为一个疗程。
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应用研究奥司他韦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应用。
方法:选取该院既往收治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行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
结果:观察组IL-1β、IL-8、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临床有效率高达96.00%,较对照组的81.00%更高,止泻、大便性状正常、精神状态正常、饮食恢复正常时间更短,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可在有效时间内快速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使其远期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值得广为运用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葡萄糖酸锌;应用效果轮状病毒性常见在儿科中极常见,属急性消化道传染性病症,秋冬季节高发,病情较轻者,以发热、腹痛、水样便等症为主,随病情进展,会出现抽搐、脱水等现象,代谢性酸中毒、心肌炎等严重病症风险系数骤增,患儿生活质量大受影响[1]。
因而,给予患儿科学合理的治疗对改善病情极为重要。
本研究比较和分析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疗效,详细见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计算机随机表法将我院既往收治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33个月,平均(15.12±1.02)个月。
对照组男女比例23:17,年龄2~34个月,平均(14.20±1.10)个月。
简单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其差异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儿均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温开水冲服,1g/次,2次/d+蒙脱石散,2岁以下患儿,1袋/d,分三次服用;2岁以上患儿,1袋/次,3次/d。
观察组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不足6个月患儿,70mg/次,1次/d,6个月以上患儿,药量维持不变,2次/d。
所有患儿均接受为期两周的治疗。
锌剂辅助治疗对病毒性腹泻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蒋茂林; 袁岚; 霍俊明; 邓孝智; 向梅; 刘丽荣; 杨静; 谢晓丽【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9(048)014【总页数】5页(P2433-2437)【关键词】锌; 轮状病毒感染; 腹泻;婴儿; 胃肠道功能【作者】蒋茂林; 袁岚; 霍俊明; 邓孝智; 向梅; 刘丽荣; 杨静; 谢晓丽【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消化科 61009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秋冬季节,流行性强[1-2]。
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力较差、发生轮状病毒感染的风险较大。
患儿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及正常发育[3-4]。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感染、抗病毒、补液等方法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5]。
蒙脱石散为临床常用止泻药物,对肠道病毒有较稳定的抑制作用[6-7]。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被报道有利于婴幼儿肠道微生物平衡,可以改善腹泻和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8-9]。
因此,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6-7]。
近年来,随着对病毒性腹泻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袭小肠上皮细胞,造成细胞损伤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2]。
而锌对于维持小肠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锌缺乏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病情恶化密切相关[10-12]。
最近的研究中,甘草锌等锌剂已被报道在小儿腹泻治疗过程中可辅助使用,并初见疗效[13-14]。
但以往报道主要从增强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比较[15],对于补锌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少。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锌剂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免疫和炎性因子,以及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胃窦收缩次数(FB)、胃体蠕动次数(FA)、胃排空率(GER)、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胃肠道相关指标,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