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及各论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67
高职高专教材生药学
《生药学》是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生药鉴别的能力,以及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新药研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是药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生药学》教材通常包括总论、各论和实践教学三部分。
总论概述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生药的标准、鉴定、生产、流通、利用等。
各论介绍生药180种,其中要求掌握的100种生药均为国家执业药师统一考试要求的药材,所描述生药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为标准。
实践教学部分主要介绍生药鉴定与质量检验所需的技能实验。
在实验项目中,学生通常需要按照药用部位进行划分,设置10个左右的项目,每个项目若干个生药品种。
学生需要对各味生药进行鉴别,提出每个药的鉴别要点,按照规定的格式抄录到实验报告上。
此外,《生药学》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项目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生药的鉴别、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新药研制等方面的技能。
同时,教材还引入了新的鉴别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子遗传标记法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总之,《生药学》是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其教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十章刑法各论概述第一节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一、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刑法的体系由总则和分则两大部分组成。
刑法总则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作出一般性规定,刑法分则对各类、各种犯罪的刑事责任和刑罚作出具体规定。
与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相适应,刑法学体系由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两大部分组成。
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之间的关系,概言之,是一种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刑法各论对刑法总论的作用刑法各论对刑法总论的作用表现在:1.贯彻与体现刑法总论的作用。
刑法总论阐述的是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有关共性的一般原理、原则,较为抽象、概括。
这些抽象的原理、原则只有通过刑法各论对具体的罪刑的论述,才能得到实际的贯彻和体现,从而便于理解和把握,例如,刑法总论所阐述的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能够使人们从总体上了解犯罪的构成需要具备哪些要件,为司法实践认定犯罪提供判断标准,但是,总论的犯罪构成的一般理论如果不在各论具体罪的犯罪构成中加以体现和贯彻,不仅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理论和实践价值也会受到很大的削弱。
刑法各论的具体犯罪构成,正是刑法总论关于犯罪构成一般规定的体现,正是通过刑法各论,才能充分发挥出刑法总论指导定罪量刑的作用。
2.促进刑法总论实践效应的作用。
刑法总论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无论对定罪还是对量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司法实践中面对的是对具体犯罪的认定和处罚问题,如果这种一般原理、原则不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则是抽象的,无法发挥作用。
正是刑法各论,将刑法总论的原理、原则结合各类各种犯罪加以具体化,就使得刑法总论的原理、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刑法各论具有促进刑法总论实践效应的作用。
3.丰富和发展刑法总论的作用。
如前所述,刑法总论阐述的是抽象的原理、原则,由于其抽象性,往往给人以空洞的感觉,罪刑各论通过对具体犯罪问题的研究,使总论的原理、原则有了深刻的内涵与广博的外在表现,内容更加丰富。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本科使用)Ⅰ前言《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研究性、提高性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门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进一步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及其治疗经验,以及历代主要医家的学术成就、各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其思维,使之深入认识中医学的丰富内容,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大纲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概述课程性质,学说、学派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学说、学派的形成、发展和贡献;各论以对中医理论影响巨大的七大学说(七大学派)为主线,分别介绍各个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和治疗经验,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五年制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并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Ⅱ课程基本信息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4学时,实验8学时,共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和案例实验讨论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及其治疗经验;以及历代主要医家的学术成就、各主要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中医学术中规律性的东西,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其思维,使之深入认识中医学的丰富内容,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Ⅲ正文上篇:总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历代各主要学说、学派的的形成因素及特点,各主要学说、学派的学术思想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历代医学大家学术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而探求中医学术中规律性的东西,为继承发扬中医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外科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之一,
是医学二级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
使用教材
本学科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吴在德教
授主编的第六版《外科学》为教材。
课程内容
外科学课程由基本理论、手术学和临床实习三大部分组成。
基本理论:外科学总论和各论。
总论包括:无菌术、外科病人的
体液平衡、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麻醉、重症监
测治疗与复苏、疼痛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
科感染、创伤和战伤、烧伤、冷伤和咬螫伤、显微外科、肿瘤和移植。
各论包括:头、颈、胸、腹、泌尿生殖、运动系统的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性质的疾病如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结石形成、内分泌功能失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手术学:手术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手术基本原则(无菌操作)、基本操作技能(缝合、止血、打结等)、动物实验(肠切除吻合、脾切除等)和手术观摩等。
临床实习:即生产实习,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具体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目的要求
本学科通过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既强调学生对基
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外科学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通过本学科的
学习,使同学们熟悉外科学的发展史及现状,掌握外科学总论中的各
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重视围手术期的各项处理,掌握外科疾病诊断的新技术、新方法,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熟练掌握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合等外科的基本技能操作,培养医学生对外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医内科学一、中医内科学考查目标中医内科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医内科学考点解析(一)总论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二)各论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研究进展。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
3.下列病证的比较鉴别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
(1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4)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15)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6)胸痹与真心痛。
(17)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8)惊悸与怔忡。
(19)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20)癫、狂、痫证。
(21)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2)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
(23)刚痉与柔痉。
(24)暑厥、气厥、蛔厥。
(25)头痛与眩晕。
(26)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7)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考研病理学笔记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
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复习资料一、绪论:1、简述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1)、【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2)、研究的内容:包括绪论、总论和各论三部分。
总论讲授理论,各论讲授树木的识别、分布、生长发育和生态习性、环境因子对树木的影响和树木改善环境的作用、树木的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树木的观赏特性和在园林中的配植应用以及树木的经济生产用途等。
2、试述中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①种类繁多;②分布集中;③丰富多彩;④特点突出二、总论:(一)植物分类中常用的形态术语1、简述概念“乔木”、“藤木”、“叶芽”、“花芽”、“完全花”、“复叶”、“聚合果”、“蒴果”:1)、【乔木】具明显直立的主干,高通常在5m以上,上部具有若干多次分枝。
2)、【藤木】(又称为木质藤本)茎或枝细长而不能直立,只能倚附其他物体或有其他物体支持而向上攀升的木本植物,有攀援和缠绕之分。
3)、【叶芽】发育成枝和叶的芽(也称为枝芽)。
4)、【花芽】发育成花或花序的芽。
5)、【完全花】指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个部分均齐备的花(如:桃)。
6)、【复叶】指一个叶柄上生有二枚或二枚以上分离的叶片的叶(如:枫杨)。
7)、【聚合果】由一朵花的若干离生心皮雌蕊共同发育成的果实(如:白玉兰)。
(记忆:一花多果)8)、【蒴果】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合生心皮发育,成熟时果皮以各种方式开裂(如:油茶)2、概括复叶的类型,并以绘图示意:1)类型:①羽状复叶:a、奇数羽状复叶(如:核桃),b、偶数羽状复叶(如:锦鸡儿);②掌状复叶(如:七叶树);③三出复叶(如:野葛);(注:又分掌状三出复叶和羽状三出复叶)④单身复叶(如:柑橘)2)、示意图:3、比较葇荑花序与穗状花序、伞形花序与伞房花序、总状花序与圆锥花序,以绘图示意:1)、葇荑花序与穗状花序的比较:①葇荑花序:无梗的单性花排列于一不分枝的花轴上,成熟后通常整个花序或果序同时脱落,花轴下垂,较软,花序柔韧,下垂或直立(如:垂柳);②穗状花序:无梗或近无梗的两性花排列于一不分枝的花轴上治理不下垂。
马丁代尔大药典解读马丁代尔药物大典(中文版)解读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英文原版的Martindale由英国皇家药学会组织编写历经126年历史已出版35版全球临床医生、药师的案头必备工具书被誉为全球用药“圣经”基本结构——总论+各论按照疾病分类,共53大类。
每一类分为“总论”:1.药物的综述:药物的分类、品种2.疾病治疗的综述: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各论“各论”针对单个药物的信息展开论述这是给谁看的书?这是给谁看的书?临床医生临床药师药物研发专业人士马丁代尔与国内同类书的对比?先做一下宏观上的对比国内书马丁代尔z全书字数:200万字VS 1200万字z收录的品种数量:2000+ VS 6000+z单品种详细程度:前者<后者总论部分:马丁代尔仅总论就有160-200万字,z汇集后?下面我们在53类药物中随机选取一类药物作对比,其它类别可由此类推以抗抑郁药为例总论的对比篇幅总论的对比z z 结构z 内容z 深度总论的对比1. 篇幅:国内书:大约800-900字马丁:约17000字2.结构:国内书:分开,抗抑郁症药+抗躁狂症药马丁:合为一章,更符合临床实际总论的对比3.内容:包括的内容国内书马丁代尔疾病特征200字1400字药物的作用机制300字1600字药物的分类及品种400字各种抑郁障碍的治疗—14000字方案总论的对比4.深度:①疾病特征②药物的选择③各种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法总论的对比——深度①谈疾病特征时国内书:1-2句简单定义(287)*马丁:抑郁障碍的核心特征?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表现?躁狂?双向障碍?轻度心境恶劣?季节性情感障碍?焦虑和抑郁混合状态?……* 289*对比结论:同样介绍疾病,马丁代尔的介绍更深入、更具体,读者会对抑郁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句定义上。
总论的对比——深度②谈药物的分类及选择时国内书:很规范的《药理学》教科书般的介绍*立足于几十年历史回顾的角度*马丁:立足于几十年历史回顾的角度*几类抗抑郁药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MAOIs、三环类(老、新)、SSRI、SNRIs、RIMAs、其他几类药物一旦过量后各怎样?*孰优孰劣?*心中有数,对症用药*对比结论:马丁代尔无愧于其126年的历史,也的确是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各科中的大科。
过去有“大小方脉十三科”之称,大方脉就是指中医内科。
内科范畴包括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与《温病学》所论述的内容。
内伤病最早的专著为《金匮要略》。
现在我们要学习的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以中西结合形式编写,分上编(以证候为主的传统病证)和下编(以西医病名中医辨证的编写方法)。
传统的《中医内科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
(一)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内容总论分别阐述气血、风寒燥火、湿痰饮、六经、卫气营血及各脏腑的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以及内科治疗原则和方法。
各论分别介绍中医内科病证。
每一病证有概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语、文献摘录等【总论】1.气血病机病证。
分气血回病与气、血自病两类。
(1)气血同病:气之于血,有温煦,化生,推动,统摄的作用;血之于气,有濡养,运载的作用。
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相互依存、资生、消长的关系,所以气虚则血少,气寒则血凝,气衰则血涩,气虚则血溢;血虚则气弱,血脱则气脱。
气血同病的病机病证主要分虚实两端虚证①气血亏虚:多因久病不愈,气血两亏,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衰。
治宜双补气血,用八珍汤类。
②气不摄血:气虚不能摄血,离经而外溢,或气虚下陷,血从下出。
治宜补气摄血,用当归补血汤类。
③气随血脱:出血太多,气无以依附,故气随之而脱,治宜补气固脱。
用参附汤或独参汤类。
实证气滞血瘀。
多因肝郁气滞,或心气不足而致气滞血瘀。
治宜理气活血,用血府逐瘀汤类。
(2)气血自病。
气既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又为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有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还有元气、宗气、卫气、营气之分,其根于肾,来源于肺、脾,疏泄于肝,帅血贯脉于心。
气化作用的意义:一为精气之间的相互化生,二为脏腑的功能活动,如膀胱之气化作用。
升降出入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气的病变可分虚实两端。
虚证①气虚:久病体弱,元气不足或脏腑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