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及关节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25
颅骨的知识点总结一、颅骨的结构1. 颅骨的组成颅骨是由多块骨头组成的,主要包括了颅顶骨、颅底骨、颞骨、颧骨、枕骨、额骨和下颌骨等。
这些骨头通过韧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头骨的整体结构。
2. 颅骨的韧连接颅骨的韧连接主要包括了缝合连接、滑膜连接和骨连接等。
缝合连接是指相邻颅骨之间的韧连接,它通过纤维组织将两块骨头连接在一起。
滑膜连接是指在颅骨和脑膜之间的韧连接,它使脑膜能够在颅骨内滑动。
骨连接是指颅骨内部的骨头之间的连接,它通过骨头的生长和组织的再生来保持颅骨的结构完整。
3. 颅骨的空腔和孔洞颅骨内部还包括了一些空腔和孔洞,它们主要包括了颅内腔、鼻窦、颈椎孔、颞颌关节孔、蝶骨孔、脑孔和面孔等。
这些空腔和孔洞在保护脑部和调节颅骨的内部压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 颅骨的发育和成长颅骨的发育和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了骨骼的生长和骨头的再造。
颅骨的发育开始于胚胎时期,随着个体的成长而逐渐完成,直到成年后颅骨的生长就会停止。
二、颅骨的功能1. 支撑头部颅骨作为头部骨骼结构的一部分,它主要起着支撑头部的作用。
颅骨通过骨头和骨骼关节的连接,使头部能够保持稳定的姿势,同时还能够承受外力的作用。
2. 保护脑部和感觉器官颅骨不仅是头部的支撑结构,还能够保护脑部和其他重要的感觉器官。
通过颅骨的坚固和韧连接,它能够有效地抵御外部冲击力,保护脑部和感觉器官不受损伤。
3. 调节颅骨内部压力颅骨内部有一定的空腔和孔洞,这些结构能够调节颅骨内部的压力。
当颅骨内部压力增大时,这些空腔和孔洞就能够通过变形和位移来缓解压力,保持颅骨的结构稳定。
4. 促进脑液循环颅骨的结构和空腔使得脑脊液能够在颅骨内部自由循环。
脑脊液能够供给脑部养分和氧气,同时还能够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保持颅骨内部环境的平衡。
5. 参与咀嚼和言语颅骨上的颧骨、颞骨和下颌骨等主要参与了咀嚼和言语的过程。
这些骨头通过骨骼关节的连接和肌肉的作用,使得头部能够进行一系列的复杂活动。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全身骨借骨连结构成的整体支架称骨骼。
运动系统约占人体总重量的60~70%,构成人体的基本框架,具有支持人体、保护体内器官和运动的功能。
在人体的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器官。
骨性标志、肌性标志:我们常把体表可被识别或可摸到的骨结构称为骨性标志,把体表可看到的肌隆起或凹陷称为肌性标志。
第一节骨和骨的连结一、骨和骨连结总论(一)骨总论1.数目成人全身骨共有206块。
2.分类(1)根据部位分类: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2)根据外形分类: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类型。
3.形态(l)长骨:呈圆柱形或三棱形,有一体两端。
中部称骨干(骨体),其内部的空腔称骨髓腔,两端膨大的部分称骺。
(2)短骨:似立方体形,如腕骨、跗骨等。
(3)扁骨;呈板状,如颅盖诸骨、胸骨等。
(4)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颅底诸骨等。
此外,尚有一种籽骨,多发生在某肌腱内,呈扁圆形,如髌骨等。
术语:*对骨的描述,常用突、棘、粗隆,凹、窝、压迹,腔、窦、小房,管、口、孔、裂等术语。
4.基本构造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等构成。
(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类型。
l)骨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强,位于骨的表面。
长骨骨干处骨密质较厚。
2)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结构疏松,位于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内部。
颅盖诸扁骨的内、外两层骨密质,分别称为内板和外板,中间的骨松质称板障。
(2)骨膜: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l)特点: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其内面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作用:决定骨的生长、营养及其损伤后的修复。
(3)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l)红骨髓:呈深红色,主要由网状组织、血细胞和少量脂肪组织等构成,有造血机能。
5岁前,全身所有骨内均为红骨髓;从6岁前后开始,部分骨的红骨髓逐渐转变为黄骨髓;至成年,仅长骨的两端、扁骨和不规则骨有红骨髓。
教学内容:颅的整体观目的要求:1. 掌握颅底内面的重要结构,翼点的概念,鼻旁窦的组成、位置和开口位置,颅囟.2. 熟悉颞窝、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眶、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和交通,新生儿颅的特征。
3. 了解颅的顶面观、后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颞下窝和翼腭窝的交通。
颅的整体观 Whole views of the skull1。
顶面观Superior view of the skull冠状缝Coronal suture 矢状缝Sagittal suture 人字缝Lambdoid suture2。
后面观Posterior view of the skull乳突Mastoid process 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3.内面观Internal view of the skull⑴颅盖内面观Internal view of the calvaria上矢状窦沟Sulcus for superior sagittal sinus⑵颅底内面观Internal view of base of the skull①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筛板Cribriform plate 鸡冠Crista galli 筛孔Cribriform foramina②颅中窝Meddle cranial fossa垂体窝 Hypophysial fossa 鞍背 Dorsum sellae 视神经管Optic canal颈动脉沟Carotid sulcus 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 破裂孔Foramen lacerum③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 斜坡Clivus 枕内隆凸In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横窦沟Sulcus for transverse sinus 乙状窦沟Sulcus for sigmoid sinus4。
专升本解剖知识点大纲一、运动系统。
(一)骨学。
1. 总论。
- 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特点及示例。
- 骨的构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骨膜(功能:营养、成骨、感觉)、骨髓(红骨髓、黄骨髓的分布及功能转变)。
-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有机质(赋予骨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使骨坚硬)随年龄的变化。
2. 中轴骨。
- 颅骨。
- 脑颅骨:成对的顶骨、颞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的形态和位置。
- 面颅骨: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舌骨的形态和位置。
- 颅的整体观。
- 颅盖:外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内面观(上矢状窦沟、颗粒小凹等)。
- 颅底:内面观(颅前窝:筛板、筛孔;颅中窝:垂体窝、蝶鞍、圆孔、卵圆孔、棘孔等;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等),外面观(枕髁、乳突、茎突等)。
- 颅的侧面观:外耳门、颞窝、翼点(位置、组成及临床意义)。
- 颅的前面观:眶(眶口、眶尖、眶上孔/切迹、眶下孔等)、骨性鼻腔(梨状孔、鼻后孔、鼻中隔、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等)、鼻旁窦(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的位置、开口部位)。
- 躯干骨。
- 椎骨:一般形态(椎体、椎弓、椎孔、椎间孔等)。
- 颈椎(特点:横突孔等,特殊颈椎如寰椎、枢椎、隆椎的形态特征)、胸椎(特点:肋凹等)、腰椎(特点:椎体大等)、骶骨(岬、骶前孔、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等)、尾骨的形态特征。
-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的形态及胸骨角(位置、意义)。
- 肋: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等)和肋软骨的结构,真肋、假肋、浮肋的概念。
3. 附肢骨。
- 上肢骨。
- 上肢带骨:锁骨(胸骨端、肩峰端)、肩胛骨(肩胛冈、肩峰、喙突、关节盂、上角、下角、外侧角等)的形态结构。
- 自由上肢骨。
- 肱骨: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结节间沟、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等结构。
头颅的知识点总结1. 头颅的骨骼结构头颅主要由颅骨、面部骨骼和颅骨关节组成。
颅骨包括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和乳突骨等,它们通过缝合线相连,构成了头骨的基本框架。
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颧骨、眶骨等,它们组成了面部的轮廓和各种表情。
颅骨关节包括颞颌关节、枕颈关节等,它们使得头颅能够实现开合咀嚼、上下摇晃、左右转动等复杂的运动。
2. 头颅的生理结构头颅内部主要包含了大脑、小脑、脑干、脑膜、脑脊液等结构。
大脑是人体思维、感知、情感和意识活动的中枢,它分为两个半球并通过脑中缝相连。
小脑位于颅后窝,主要负责平衡和协调运动。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是控制呼吸、体温、心率等基本生理功能的关键部位。
脑膜包括硬脑膜、软脑膜和蛛网膜,它们包裹着大脑和脊髓,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脑脊液充满在脑室和蛛网膜之间,起到缓冲、支撑和供养作用。
3. 头颅的功能头颅包含了大脑,所以它具有了复杂的功能。
大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位,它控制了思维、感知、情感、意识、运动、语言、记忆等多种高级生理活动。
小脑负责平衡和协调身体的运动,它对人体姿势的调整和动作的协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干控制了呼吸、心率、体温等基本的生理功能,保障了人体的生存。
此外,头颅还包含了颅骨和面部骨骼,它们不仅支撑着大脑和面部,还提供了咀嚼和发音的功能。
4. 头颅的临床意义头颅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位之一,它的健康和功能对于人体的正常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头颅发生了损伤或疾病,就会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比如颅骨骨折可能会导致脑膜破裂和脑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导致颅内出血和颅内感染。
脑部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也会对头颅造成严重的危害,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头颅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治疗头颅疾病。
总的来说,头颅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位之一,它包含了复杂的骨骼结构和多样的生理功能,对于保护和支撑大脑以及提供咀嚼和发音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
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1、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
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
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骨松质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
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1.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注意在应急时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血管、神经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骺软骨2、骺线3、骨膜4、含气骨5、红骨髓二、问答题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掌握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