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理论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采购管理理论综述作者:敬辉蓉, 李传昭, Gou Hui-rong, Li Chuan-zhao作者单位:敬辉蓉,Gou Hui-rong(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400047), 李传昭,Li Chuan-zhao(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刊名:工业工程英文刊名: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L年,卷(期):2008,11(2)被引用次数:3次1.Harris F W Operations and Cost-factory management series 19152.Inman R A Quality certification of suppliers by JIT manufacturers 1990(02)3.Jahnukainen J;Lahti M Efficient purchasing in make-to-order supply chains[外文期刊] 1999(59)4.Fiorito Susan S;Giunipero Larry C;He Yan Retail buyers' perceptions of quick response systems 1998(06)5.Wu Min;Low SOi Pheng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versus just-in-time (JIT) purchasing:an ahemative analysis in the ready-mixed concrete industry[外文期刊] 2005(23)6.Niall Waters-Fuller Just-in-time purchasing and suppl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995(09)7.Ganesh lyer;J Miguel Villas-Boas A bargaining Theory of distribution channels 2003(XI)8.Weng Z Kevin Channel coordination and quantity discounts 1995(09)9.thing-Hua;Chen-Ritzo;Terry P Harrison Better,faster,cheaper: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multiattribute reverse auction mechanism with restricted infor mation feedback[外文期刊] 2005(12)10.Leandro Arezamena;Estelle Cantillon Investment ineenfives in procurement auctions 2004(71)11.David C Parkes;Jayant Kalagnanam Model for iterative multi-attribute procurement auctions[外文期刊] 2005(03)12.Yossi Sheffi Combinatorial auctions in the procurement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s[外文期刊] 2004(04)13.Rachel R Chen;Robin O Roundy;Rachel Q Zhang Efficient auction mechanisms for supply chain procurement[外文期刊] 2005(03)14.Hariga M;Haouari M An EOQ lot sizing model with random supplier capacity[外文期刊] 1999(01)15.Silver E A;Pyke D F;Peterson R 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199816.Khouja M The single period (news-vendor) inventory problem:a literature re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1999(27)17.Willis T;Hnston C Vendor requirements and evualation in a JIT environment 1990(04)18.Naumann E;Reck R A buyer's bases of power 1982(04)19.Alan Smart;Alan Harrison Reverse auctions as a support mechanism in flexible supply chain2002(03)20.John G Riley;William F Samuelson Optimal auction 1981(71)21.Roger B Myerson Optimal auction design[外文期刊] 1981(06)22.Vickrey,William Counterspeculation,auctions,and competitive sealed tenders 1961(16)23.Yen Benjamin P-C;Ng Elsie O S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procurement[外文期刊] 2003(3-4)24.Monaban J P A quantity discount pricing model to increase vendor profits 1984(30)25.Susan A Shaw;Juliette Gibbs Procurement strategies of small retailers faced with uncertainty:an analysis of channel choice and behavior[外文期刊] 1999(01)26.Robert A Novack;Stephen W Simco The industrial procurement process:a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1991(01)27.Dr David R Rink;Dr Harold W Fox Using the product life cycle concept to formulate actionable purchasing strategies 2003(02)28.Hammer Michael;Champy James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199329.Sridhar K Moorthy Managing channel profits:comment 1987(04)30.Jeuland A;Shugan S Managing channel profits 1983(02)31.James M Wilson A simulation analysis of ordering policies under inflationary conditions:a critique 1995(08)32.Wirth Andrew Technical paper:inventory control and inflation:a review 1989(01)33.Chang P L;Lin C T On the effect of centralization of the expected costs in a multi-location newsboy problem 1991(42)u A;Lau H The newsstand problem:a capaeitated multiproduct single period inventory problem 1996(94)35.Gullu R;Onol E;Erkip N Analysis of an inventory system under supply uncertainty 1999(59)36.Burton T T JIT/repetitive sourcing strategies:tying the knot with your suppiers 1988(04)1.周虹基于Web Services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10(21)2.王正武.黄巍物资信息的流转模式浅析[期刊论文]-兵工自动化 2009(2)3.周永宏绿色供应链条件下的企业采购管理[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08(20)本文链接:/Periodical_gygc200802001.aspx。
采购部工作总结采购部工作总结15篇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购部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采购部工作总结1回顾20xx年来的工作,我部门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忙下,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制度,顺利地完成了本部么的工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接下来的工作任务,现将我部门在过去8个月中的工作状况作一个汇报与总结。
在过去的8个月里,我部门严格按照公司采购管理制度,极力控制采购成本,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采购任务,保证了公司各部门的正常运营。
但是从整体来说,还尚未到达预期的理想效果,如采购及时率尚且能到达95%,迟发货、质量不达标等因素仍然存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部门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征询产品信息,加强与客户沟通,更好的保质保量完成各项采购工作,使各项工作的正确率、准确率力争到达100%。
为了更好的完善采购工作,高效的完成采购任务,我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一、严格遵守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做好每日计划与总结。
为了到达日事日毕的要求,我部门将每日写好当天要做的工作,要处理的事情,对每一天的工作状况做一个总结,对没有处理好的事情,抓紧时间处理,尽量做到问题不推迟,尽最快速度解决。
二、坚持多快好省的采购原则,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我们的采购工作就是服务于生产,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采购到高质量的生产原料,所以必须要对要采购的原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衡量它们的性价比,始终坚持以质论价,货比三家,多快好省的采购原则。
三、在工作中要多跑、多比较、多总结,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采购业务水平;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要及时做好跟催工作,让他们用心配合我们的工作;遇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必须要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带给好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
四、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严格控制采购时间和采购周期,保证各种原材料的购进科学合理;极力配合公司的各项财产运营工作,当不同种类的物品或原材料进厂时,要及时的和有关部门做好协调与沟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连锁超市采购管理调查与优化研究自1859年“连锁经营”方式的形成,连锁超市这个概念也慢慢随之出现。
在1990年12月16日,我国的第一家连锁超市--东莞美佳连锁超级市场的第一家分店在东莞虎门开业,我国的连锁超市的发展正式拉开了序幕。
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且加入了WTO,外资连锁超市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我国的连锁超市面对了巨大的挑战。
而如何使我国连锁超市提升竞争力,成了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重大课题。
1采购管理在连锁超市产生的背景商品采购是连锁超市经营获利的主要来源,采取正确合理的采购管理,对于一家连锁超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合理的采购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超市的采购成本,而采购成本的降低能使超市出售的商品价格降低,利润增加,从而在众多连锁超市中,更具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可知要增加我国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采购管理是关键。
庄昕炜在《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2010)中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的要素也越来越多。
采购管理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
不论从成本、质量的角度,还是从交货期和敏捷性上考虑,都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加强采购管理不仅对降低成本有很大的贡献,同时还对保证产品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峻峰、徐同胜也在《浅议超市商品采购管理》(2006)中指出商品采购是超市经营活动的关键。
采购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商品采购是超市获利的源头,降低采购成本对于超市的经营来说至关重要。
采购成本的降低不仅体现为超市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商品价格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超市竞争力的增强等方面。
为构筑超市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超市商品采购管理这一关键环节。
从以上观点,可以得知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和其重大作用。
而商品采购是连锁超市经营获利的主要来源,则采购管理的作用在连锁超市经营管理中体现更加明显、更加重要。
2国内外有关于连锁超市采购管理研究评述首先先来说明一下国内外连锁超市采购的现状分析。
优化企业采购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摘要】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采购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优化采购流程,控制采购成本,满足业务的进度和质量要求,从而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是企业管理的目标。
本文从采购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有效优化企业采购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采购管理运营成本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竞争正不断压缩企业的利润。
如何优化企业的采购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提高利润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通常采购成本约占企业运营成本的五成以上。
因此,采购成本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目前企业采购存在的问题采购原材料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必要前提工作,不合理的采购将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资金流动周期延长,不利于这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要做到适时、适量、以合适的价格采购生产所需物资,这就需要对企业的采购流程进行精确合理的管理。
目前,我国的企业采购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1)采购计划不合理。
对于企业的生产需求没有经过准确的预估计算,随意制定不合理的采购计划,从而导致库存积压或者材料短缺。
尽管库存的原材料可以在企业产品的后续批次生产中消耗掉,看起来似乎并没有损失。
远而,库存的原材料必然会多占据企业的流动资金,从而挤占企业其他支出项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个生产销售的运行效率,使企业的利润缩水。
而如果出现原材料短缺,则会导致企业的原定生产计划难以实现,也就不能获得预期的利润,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相当不利。
(2)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企业的采购机构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使用权,而又往往缺乏监督。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直接联系,掌管着选择供应商的生杀大权。
采购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更关系到供应商的直接利益。
正因为如此,类似权利寻租、吃回扣等现象在采购这一环节中层出不穷。
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利润大幅缩水,同时,这也必然会对企业的内部带来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形象。
供应商评价研究文献综述目录(1)广泛意义上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 (1)(2)特殊产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 (1)(3)基于地域文化或者绿色环保等背景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 (2)参考文献 (3)Dickson G.W(1966)作为较早提出了供应商绩效管理这一概念的学者。
早在1966年,该学者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法对采购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采购商、不同的行业等可以总结出超过55项指标来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后他认为其中23项指标可以作为基础标准。
后续的研究中不断有学者对供应商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整个理论越来越丰富。
R Kant(2017)在其研究中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在其大量的研究资料中都不断丰富Dickson的相关研究,对其提出的23项评价标准进行了侧面探讨,经过他的研究后发现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核心准则可以分别概括为货品质量、交货速度和价格三个方面。
后续其他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层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1)广泛意义上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MN Mohd Nawi(2016)在其研究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发现价格、质量、服务、技术等10个指标相对较为重要,尤其是针对一些制造产业来说,价格对小企业的影响权重更大。
Ferhan Çebi(2016)在其研究中从政府供应商的角度入手,他发现政府等公办机构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将质量和供应商实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张敏(2017)在其研究中引入了精益供应链这一概念,后续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研究,确定了一套质量、交货速度、价格、供应商发展潜力、合作效率、供应商财务健康状况、供应商外部环境评价等指标为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定义为精益供应链供应商。
黄虹(2017)在其研究中引入了战略供应商这一概念,战略合作伙伴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更是要将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形成严格合规的体系,所以他认为应当从合作兼容性、成本、交货速度、产品质量、发展能力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后续的研究中他认为生产商组织能力和战略合作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因素。
采购管理总结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采购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我很高兴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成果。
首先,我们在采购流程方面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进。
我们重新审视了我们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并与一些新的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以确保我们能够获得更好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我们还优化了采购流程,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采购效率。
其次,我们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通过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我们成功地降低了一些关键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为公司节省了大量资金。
我们还加强了对采购预算的管理,确保所有采购活动都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进行。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我们与一些关键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们还加强了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按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采购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通过对采购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采购行为和趋势,为未来的采购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采购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我们的采购管理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采购成本文献综述会计07-3班关玉珍 4号国内研究现状尽管国内对于采购历史悠久,但将采购视为新的战略性功能并提出,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过去,在许多组织机构里,采购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比较低。
直到进入21世纪,人们的对采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降低组织成本的重要性才有了初步的认识,采购被视为企业价值链的源泉,采购职能从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变成管理的一个热点,人们也更深入的探求采购领域潜在的改进机会,在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我国管理学界开展采购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2004年李雅萍编著的《采购物流》,2005年刘荔主编的《现代采购管理》,2006年郭晖主编的《采购实务》,2007年陶源、杨军主编的《如何控制采购成本》,2008年白世贞主编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文献方面有:李步峰、江勇和白庆华(2002)将Filip Roodhooft和Jozef Konings (1996)的“供应商总成本”的计算模型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一致的计算模型。
但这一计算模型比较简单,考虑到的成本因素比较少,无法全面地反映出采购物资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对采购决策的影响。
郭思英在2003年的第1期《工作研究》的第21卷发表的《把好材料价格关降低采购成本》中论述:材料价格在企业生产成本项目中能体现为直接材料成本,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因此企业要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把好材料价格关,最大限度地追求最低的进料成本。
邵敬中、张帆(2003)认为TCO分析是战略采购的基本出发点,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不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
战略采购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
此外,他们还认为所有权总成本等于价格、使用成本、管理成本三者之和。
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论文精选3篇1. 《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从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提出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关键因素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这些关键因素,提高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 《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研究》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研究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应用。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能够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
3. 《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合同风险控制》摘要:合同风险是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如何有效控制合同风险是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关键。
本文从合同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合同风险类型和控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提出了合同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这些关键因素,降低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合同风险。
1. 《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创新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创新实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多种创新采购管理方法,如战略采购、协同采购和电子采购等。
这些方法旨在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
本文还分析了这些创新实践对工程项目整体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实施这些创新方法的步骤和策略。
2. 《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摘要: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可持续性成为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环保采购、社会责任采购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等。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际案例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实现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如供应商评估体系的建立、采购流程的优化和员工培训等。
大有燃气有限公司采购成本管控问题分析摘要:本文研究了大有天然气公司的采购成本控制现状,指出了当前采购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本文的研究可以让大有燃气公司通过适当增加投资等方式从而采用一整套科学的采购方法不但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周期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使公司各项工作多快好省地发展。
使企业的天然气产品更加物美价廉,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大有燃气有限公司;采购成本;管控;问题目录一、引言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2)二、采购成本的定义和主要影响因素 (3)(一)阐述采购成本的定义 (3)(二)影响采购成本的几个主要因素 (3)1.与市场的供需相关 (4)2.供货商生产技术、质量水平 (4)3.采购企业与供货商是否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 (4)4.供货商的销售策略 (4)5.与供应商成本有关 (4)6.跨部门协作与沟通 (5)7.采购批量和采购批次 (5)8.交货期、供货地点与付款期 (5)9.价格成本分析和谈判议价的能力 (5)三、大有燃气有限公司采购成本管理的现状 (6)(一)大有燃气有限公司简介 (6)(二)大有燃气有限公司采购成本管理的现状 (7)四、对大有燃气有限公司采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9)(一)采购专业人员缺乏,员工综合素质不高 (9)(二)采购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 (10)(三)采购技术落后 (11)(四)有用的供应商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的贫乏 (12)五、针对大有燃气有限公司的采购成本出现的问题提出策略 (12)(一)完善采购人员培训制度,全面提升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 (12)1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能力 (13)2.具备前瞻能力 (13)3. 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 (13)4.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14)5.与人为善,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14)6. 专业知识 (15)7. 品质素养 (15)(二)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 (15)1完善和创办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 (15)2 创办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 (16)3 分析材料采购的日常价位,并对工作人员的业绩情况制定奖赏或处罚制度 (16)5 严格控制采购价格 (16)6.原材料采购实行审批制度和合理控制库存 (17)(三)运用先进的采购技术 (17)(四)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办法,让双赢成为可能 (18)1.建立起信息交流机制 (18)2.建立供应商奖励和处罚体制 (19)3.管理办法 (19)六、总结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一、引言(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来,中国的能源増长模式正在进入新常态,能源新常态、环保新常态是我国将来需要面对的能源态势。
采购管理理论综述论文引言采购管理是现代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采购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对采购管理理论进行综述,包括采购管理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工具等。
一、采购管理的定义采购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优化供应链关系和满足企业需求等目标的过程。
采购管理涉及到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管理、供应链协调和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采购管理的目标1.降低成本:采购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供应商谈判和合同管理等手段,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2.提高质量:有效的采购管理能够确保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减少质量风险,并提升客户满意度。
3.优化供应链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采购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供应商支持和资源共享。
4.管理风险:采购管理涉及到很多的风险,如供应商倒闭、延迟交货、质量问题等。
通过采购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企业可以降低这些风险的损失。
三、采购管理的原则1.透明度和公正性:采购过程应该是透明和公正的,遵循法律法规,防止腐败和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2.效率和效益:采购管理应该注重效率和效益,提高采购流程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3.需求导向:采购活动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满足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
4.可持续发展:采购管理应该注重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选择符合环保标准和社会责任的供应商和产品。
四、采购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采购策略:制定采购策略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
采购策略应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战略目标来确定,包括采购方式、供应商选择、谈判策略等。
2.供应商评估和选择: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于采购管理至关重要。
供应商评估应该考虑供应商的质量、价格、交货能力、服务水平等因素。
3.供应链协调:供应链协调是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活动。
供应链采购管理文献综述引言供应链采购管理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有效的供应链采购管理对企业的运营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中的关键问题、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供应链采购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采购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中对物质、服务和信息的采购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协调,以实现成本优化、质量保障和交付及时等目标。
由于现代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供应链采购管理对企业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首先,供应链采购管理可以实现成本优化。
通过合理的供应商选择、合同谈判和交付协调,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格和服务条件,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供应链采购管理可以保障产品质量。
供应商对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通过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物料符合企业的要求,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最后,供应链采购管理可以实现交付及时。
通过对供应链的整体协调和供应商的积极配合,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物料的进货时间和交付进度,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关键问题和理论框架供应链采购管理涉及一系列关键问题和理论框架。
以下列举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和相应的理论框架: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合适的供应商可以提供优质的物料和良好的服务,对企业的效益和声誉具有重要影响。
在供应商选择中,企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供应商的信誉、质量水平、交付能力等。
理论框架中,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商评估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理论可以为供应商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
合同谈判合同谈判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同谈判,企业和供应商可以明确双方的权责和责任,保证采购合同的有效执行。
在合同谈判中,企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价格、交付条件、质量标准等。
理论框架中,合同管理和供应链协作理论可以为合同谈判提供参考和指导。
交付协调交付协调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有效的交付协调,企业可以保证物料的及时交付,从而避免生产计划紊乱和客户满意度下降等问题。
项目管理理论综述本文旨在综述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项目管理理论的内涵、演变历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分别从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研究成果和不足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指出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管理、理论综述、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践应用引言项目管理是指在限定的资源、时间和质量要求下,对一个独特、复杂且需要协调各项工作以实现预定目标的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其重要性和实用性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项目管理已成为各类企业和组织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
项目管理理论综述1、发展历程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20世纪50年代起,项目管理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逐渐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的趋势。
进入21世纪,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管理文化。
2、主要内容项目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以及沟通管理等。
这些管理模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项目管理理论体系。
3、研究成果与不足项目管理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果。
例如,项目的成功率不断提高,项目成本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项目管理理论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现有理论往往侧重于单个项目的管理,而忽视了项目之间的协调和;此外,项目管理理论在应对不确定性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结论本文对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项目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加强其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应用研究,并项目之间的协调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国际化、专业化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应注重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采购成本控制论文采购物流管理与企业成本控制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采购成本控制论文:采购物流管理与企业成本控制一、理论综述(一)采购物流。
采购物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采购物流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社会采购;狭义的采购物流则是指为了满足生产、消费的需要,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企业采购,即生产商从供应商那里购买物资发生的物流。
从物流角度看,最初的采购流程运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销售的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获利情况。
因此,企业的采购流程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所指的采购物流及其管理均属狭义范畴。
(二)采购物流管理。
采购物流管理,是指为保证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的整个采购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采购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原材料和半成品生产合作交流方面架起一座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资供应的联系,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更是企业获取经营利润的一个重要源泉。
采购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物资供应,通过实施采购管理应做到:在确保适当质量下,能够以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时期从适当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到适当数量的物资和服务。
可以说就是5R,即以正确的价格、在正确的时间、从正确的供应商处购买到正确数量和质量的商品。
企业采购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1、通过采购管理,保证企业所需物资的正常供应;2、通过采购管理,能够从市场上获取支持企业进行物资采购和生产经营决策的相关信息;3、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建立企业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
二、采购物流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地位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采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般情况下,企业产品的成本中外购部分占了比较大的比例(60%~70%)。
在全球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采购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大约在30%~90%之间,平均水平在60%以上。
从世界范围来说,对于一个典型的企业,一般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零部件)要占60%,工资和福利要占20%,管理费用占15%,利润占5%。
财经政法资讯 2009年第 3期政府采购制度,是现代公共财政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政府财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 国内外学界关于政府采购基本理论的研究围绕着政府采购的内涵界定、特征、原则、基本功能及经济效应展开讨论。
本文围绕其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以期更为全面地显现政府采购基础理论研究的全貌。
一、政府采购的概念界定(一国外学界关于政府采购的内涵界定国外最早对政府采购的内涵予以理论界定的学者是 Russell Forbes , 他 (1929 在对大型工业企业采购经验总结和借鉴美国与加拿大政府采购的基础上, 提出了政府采购是采购组织通过招标过程中标准化和标准规范的采用, 对所需存货进行采购, 以达到降低成本, 简化采购程序的目的, 而采取的经济行为, ①在此基础上, 有学者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指出政府采购主体需依据公共采购职能的范围, 确定相应的目标 (J ·H ·Baily , 1986 , ②并根据政府所处的不同经济形势, 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对市场干预的有效手段 (W ·J ·Baumol , 1947 。
③此外 , Donald ·W ·Donbler (1986 , ④ Herold ·E ·Fearon . etc (1993 , ⑤ Harry Robert Page (1998 ⑥通过将私人采购与公共采购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政府采购是以政府机构为主体, 确定所需材料的来源, 以尽可能经济的方式和程序 (包括采购交易前的计划、供应货源的研究以及采购交易后的合同管理等, Stuart ·F ·Heinrits , 1986⑦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进行的采购, 并获得这些商品。
政府采购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是促进公共支出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 也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执行阶段 (A ·Premchand , 1993 。
采购管理理论综述对国外采购管理理论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将采购管理分为:基于库存理论的采购管理、供应链协调的及时采购理论和快速反映采购系统以及逆向拍卖的专业采购管理理论。
从企业采购应对市场环境变迁的视角,分析阐述了企业采购管理机制的变迁,旨在为国内理论研究和企业采购实践提供借鉴。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和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企业需要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供应循环时间。
采购作为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源头管理,对于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减少库存投资,降低单位成本,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最终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显示制造行业原材料和服务的采购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50%—80%,带来产品质量问题的30%来自供应商,影响准时交货问题的80%来自供应商。
企业采购管理的历史演进紧密地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步伐,在科技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以生产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中,生产什么就能卖出什么的卖方市场,企业的采购管理是基于一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节约的角度,以最小化库存投资为目标的经济订购批量决策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生产供应有了一定的增加,市场由生产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的市场环境,需求的多样性显现出来,企业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竞争;而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环节,各节点企业之间又不得不相互依赖。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此时的采购管理多从买卖双方两级供应链的渠道协调,以及供应链系统应对最终市场多变需求的角度进行研究,此时,采购分为制造企业的及时(Just in time)采购理论以及大型零售商业的快速反映(Quick Response)采购理论。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扩散,物资产品不断丰富,市场环境进一步向买方市场转变,很多行业呈现出激烈的市场竞争。
伴随着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提出,一些打破了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起了以采购、生产、销售经营过程为基本结构的企业,其采购管理成为了企业树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的采购笔者将它称为专业的采购管理阶段。
1 基于库存理论的企业采购管理采购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在现实市场环境下,根据企业的经营能力,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通过付出相应费用而向外界获得原材料和服务的行为,是企业产品增值过程的起点。
采购是根据企业生产需要而开展的作业层活动,即依据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划制订采购计划,并进行原材料外购的作业层活动。
在生产导向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采购目的在于保持一定的库存水平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早期涉及采购管理的理论是库存理论,它基于企业一方的视角,在采购价格为外生变量的情况下,研究最优订购量和最佳订货周期,以达到最少采办费用和最低库存投资的目的。
Harris 1915年对商业企业的订购批量进行了研究,以最小化采办费用和最低库存投资为目标,以最优订购量为决策变量,探讨了具有稳定需求率商品的采购问题,得到了著名的经济订购批量公式(EOQ公式),这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直到1934年Wilson再次推出EOQ 公式,所以EOQ公式也被称为Wilson公式。
对于需求具有不确定情况下的经济订购批量问题就是报童(newsboy)模型所研究的企业采购问题。
EOQ模型和报童模型都是在严格假定条件下研究最优订购量和最佳订货周期的采购问题,而后在众多研究者的努力下,不断放松假设限制,研究更接近现实生活的企业采购问题。
Hariga等(1999)、Gullu等(1999)分别将经济订购批量问题扩展到供应商的供应能力随机的情况;Lau(1996)以及Chang(1991)将报童模型进一步扩展为多产品的采购;Andrew Wirth(1989)、James(1995)分别给出了通货膨胀条件下经济订购批量问题的综述。
这些研究使基于库存理论的企业采购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企业采购策略基本上都假定采购价格为外生变量,决策变量只涉及最优采购量和采购周期问题。
2 供应链协调的采购管理随着市场环境由生产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需求的多样性呈现了出来。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依赖于原材料、半成品、商品及服务的供应,同时又面临着最终市场的竞争,此时的采购管理多从买卖双方两级供应链协调整合的管理角度进行,也就是从买卖双方的利益角度来研究库存、订货和定价等协调问题。
这一时期企业的采购最显著的特征是使用谈判机制。
实践中,一般企业使用竞争谈判方式。
与库存理论时期的采购管理相比,除了涉及订购量为决策变量以外,人们意识到采购是一种交易,可以通过买卖双方的谈判(博弈)来达到使双方利益都最优的双赢目标。
早期涉及采购的谈判模型是数量折扣模型,此时买卖双方谈判的中心不是价格,而是订购量的折扣问题,后来,K.Sridhar Moorthy(1987)通过价格机制证明数量折扣问题实质上是价格折扣问题,通过采购价格折扣的谈判,确定相应的订购量而达到供需双方利益最优的目标。
但是在市场需求随价格递减以及运作成本依赖于订购量的条件下,单独的数量折扣不能确保渠道协调利润的优化。
Ganesh Iyer等(2003)对分销渠道谈判问题的研究显示:双边谈判不仅影响渠道的协调程度,即成员企业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而且影响到渠道的总体利润。
买卖双方不同的谈判力结构对采购价格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是不同的,认为零售商的谈判力越强,采购价格越低,越有利于供应链的总体利润最大化。
2.1 及时采购管理随着供应企业增多,企业间竞争的加剧,降低采购成本的要求越高,此时采购管理除了使用谈判机制之外,同时配合准时生产(JIT)管理的需要,制造企业将JIT准时管理理论与经济订购批量的采购相结合,形成及时采购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制造企业为了及时应对小批量多品种最终市场需求,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节拍严格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管理过程的节拍进度,使物料供应与生产所需零部件的进度节拍一致,也就是使采购物品种类、数量能精确满足生产进度需要,同时达到降低在制品和物料库存、减少浪费的目的。
及时采购也叫JIT采购法,是一种在先进的采购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准确采购模式。
及时采购管理的核心是: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消除一切无效的劳动与浪费。
及时采购管理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对物流的控制,主张在生产活动中有效降低采购、物流成本,要求全过程各阶段都要具有高水平的控制管理以及对最终产品需求的准确预测。
Niall Waters Fuller(1995)给出了这一理论的文献综述;Wu Min等(2005)比较研究了EOQ与JIT及时采购的成本节约问题,得出了EOQ 与JIT及时采购更节约采购成本的条件。
2.2 快速反应采购系统与制造企业的JIT及时采购管理相对应,零售商业的及时采购管理就是快速反应采购系统,也就是制造企业要对零售商随时的订单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即为采购零售商提供其所需确切量的商品与服务,达到零售商最低的库存水平和尽可能短的准时交货时间,零售商视制造商对其准确需要量和快速交货为高水平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一些大型零售商业如:Dillards、Penneys、WalMart都使用这一采购方法。
Susan等(1998)对此采购管理系统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供应链协调采购方式通过采购方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双方签订的长期协议进行订单的下达和跟踪,在同步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商品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缩短了用户响应时间,采购商品可以直接进入供应商的销售部门,减少了商品采购部门的库存占用和相关费用,采购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了外部协同,提高了采购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然而对及时采购管理(Just in time purchasing)的实用性却存在着激烈的理论争议,Niall Waters Fuller(1995)详细综述了这一研究领域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论观点。
3 专业采购管理3.1 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变.随着科技进步,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扩散,物资产品不断丰富,市场环境进一步向买方市场转变,很多行业呈现出激烈的市场竞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ichael Hammer(1993)等管理科学家提出了企业组织“重新设计”(reengineering)、“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transformation,BT;或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以顾客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对既有的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对职能型的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重新构建,使供、产、销等价值链上各阶段以及全过程的生产经营业务程序和岗位相衔接,用流程性的组织结构取代职能型的组织结构,最终建立起面对采购、生产、销售经营过程的组织结构。
经过业务流程再造的企业其管理信息系统高度完善和方便,它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络,这一系统具体包括生产车间、生产调度、计量系统、质量监控、价格系统、财务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指标决策系统等子系统。
各子系统之间可以方便地交换所需信息,在子系统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基于网络的综合信息采集、整理、存储、加工系统,可以同时为各个管理部门传输信息,这里的综合信息包括资金流、物流、生产装置数据、能源消耗等各种信息。
也就是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各业务流程的管理信息采集都以系统自动化的方式完成,并同时实现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进度、质量等过程控制的自动化。
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经过业务流程再造的企业,其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生产和采购部门的业务流程来看,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平台,销售部门的销售数据信息可以共享,生产部门就可以从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角度依据销售数据预测和制订中、长期生产计划并控制生产成本。
采购部门根据销售预测,可以提前制订相应的采购计划,同时利用企业外部的信息平台寻找最优供应资源,选用有效采购策略控制采购成本,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种以采购、生产、销售经营过程为基本结构的组织在全球市场环境不断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环境下,采购管理不仅成为了其专业的职能,而且采购管理成为了其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David(2003)从采购管理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角度,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过程来系统地阐述采购应用策略问题;Robea(1991)对采购活动进行了识别,同时将采购过程分为从需求识别到采购绩效评估共11个阶段;Susan(1999)分析了不确定环境下,水果、蔬菜、鲜花小售商的采购渠道和采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