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反应原理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42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习卷
1.[2018海南卷]过氧化氢(H2O2)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绿色化学合成.医疗消毒等领域。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g)+1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O2(g)=H2O(l) △H1=-286 kJ·mol¯1
H2(g)+O2(g)=H2O2(l) △H2=-188 kJ·mol¯1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2H2O2(l)=2H2O(l)+O2(g)的△H=______kJ·mol¯1。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313K)_____K(298K)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00℃时,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纯过氧化氢24 h的分解率见下表:
离子 加入量(mg·L¯1) 分解率% 离子 加入量(mg·L¯1) 分解率%
无 0 2 Fe3+ 1.0 15
Al3+ 10 2 Cu2+ 0.1 86
Zn2+ 10 10 Cr3+ 0.1 96
由上表数据可知,能使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活化能降低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贮运过氧化氢时,可选用的容器材质为_________(填标号)。
A.不锈钢 B.纯铝 C.黄铜 D.铸铁
(3)过氧化氢的Ka1=2.24×10¯12,H2O2的酸性________H2O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研究表明,过氧化氢溶液中HO2-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常温下,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分解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pH增大分解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pH下,过氧化氢浓度越大分解率越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96 小于
(2)Cr3+ B
1 2018届高三第二轮复习---反应原理1
图像专题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Ⅰ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序号 目标内容 好 中 差
1 熟练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 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图像中“定点”的含义
3 能用文字表达“化学反应原理图像”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熟练运用
Ⅱ 学习过程及内容:
【任务1一课堂小测】
【任务2一考点分析】
一、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工具的熟练运用
【例题1】对于反应mA(g) + nB(g)pC(g) △H= Q kJ·mol-1,物质C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1)p1和p2的关系是 ;
(2)m + n和p的关系是 ;
(3)T1和T2的关系是 ;
(4)Q和0的关系是 。
【练习1】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符合下图所示的是
2
二、对化学反应原理图像中“定点”的含义理解
【例题2】反应=+57 KJ/mol,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NO +O22NO2 △H < 0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有a、b、c、d四个点,
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 v逆的点是( )
A.a B.b C.c D.d
【练习3】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
第 1 页 共 13 页 专题跟踪检测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1.随着国家环保部系列环保新规的出台,各地环保部门整治环保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理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污染成为重中之重。回答下列问题:
(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867.0 kJ·mol-1;
②N2(g)+2O2(g)===2NO2(g) ΔH=+67.8 kJ·mol-1;
③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标准状况下5.6 L NO时,则吸收22.5 kJ的热量。
则CH4催化还原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汽车排气系统中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可发生反应:2NO(g)+2CO(g) 2CO2(g)+N2(g)。在某密闭容器中通入等量的CO和NO,发生上述反应时,c(CO)随温度(T)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据此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温度为T2时,19 s反应达到平衡,则0~19 s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mol·L-1·s-1。
③温度为T1时,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SNCR-SCR脱硝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除去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硝技术,一般采用氨气或尿素作还原剂,其基本流程如图:
①SNCR-SCR脱硝技术中用NH3作还原剂还原NO的主要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 ΔH<0,则用尿素[CO(NH2)2]作还原剂还原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电解原理及应用选择题专题训练
1、如下图所示a、b装置分别用来电解氯化铜溶液和饱和食盐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阳极失电子的离子相同、产物相同B.阴极产物因得电子的离子不同而不同
C.电解后两装置中溶液的pH都减小D.电解后只有a装置阴极的质量增加
答案 C
2、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为负极B.通电使氯化钠发生电离
C.c出口收集到的物质是氯气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区pH降低
答案 C
3(2019年北京海淀期末)为探究电解的放电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②可知,阴极放电顺序是:Cu2+ > H+ > Na+
B.对比①③可知,阳极放电顺序是:Cl- > OH- > SO42-
C.对比③④可知,阳极是铜时,会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
D.对比①⑤可知,电解得到金属只能用熔融态,不能用水溶液 序号 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电解质 阳极产物 阴极产物
① 石墨 石墨 0.1 mol·L-1 CuCl2溶液 Cl2 Cu
② 石墨 石墨 0.1 mol·L-1 NaCl溶液 Cl2 H2
③ 石墨 石墨 0.2 mol·L-1 CuSO4溶液 O2 Cu
④ 铜 石墨 0.2 mol·L-1 CuSO4溶液 Cu2+ Cu
⑤ 石墨 石墨 熔融NaCl Cl2 Na 答案:D
4、在不同电压下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制备少量NaClO,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① ② ③
电压 U1 U2 U3
现象 a极产生少量气泡,
b极无明显气泡 a极产生较多气泡,
b极产生少量气泡 a极产生大量气泡,
b极逸出大量黄绿色气体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a极均发生了还原反应
B.①、②、③中均能发生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综合训练(四) 化学反应原理
1.(2018·镇海中学模拟)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
A.钢铁生锈 B.钠与水反应
C.碳酸钙分解 D.黑火药爆炸
2.(2018·淳安中学模拟)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时的数据)。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32Cl2(g)+P(s)PCl3(g)
ΔH=+306 kJ·mol-1
B.3Cl2(g)+2P(s)2PCl3(g)
ΔH=-306 kJ·mol-1
C.PCl5(g)PCl3(g)+Cl2(g)
ΔH=+93 kJ·mol-1
D.PCl5(g)PCl3(g)+Cl2(g)
ΔH=-93 kJ·mol-1
3.(2018·余姚中学模拟)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2(g)CO2(g) ΔH1
C(s)+12O2(g)CO(g) ΔH2
②S(s)+O2(g)SO2(g) ΔH3
S(g)+O2(g)SO2(g) ΔH4
③H2(g)+12O2(g)H2O(l) ΔH5
2H2(g)+O2(g)2H2O(l) ΔH6
④CaCO3(s)CaO(s)+CO2(g) ΔH7
CaO(s)+H2O(l)Ca(OH)2(aq) Δ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2018·杭州模拟)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 ΔH=-Q kJ·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1 mol S(g)与1 mol O2(g)的总能量比1 mol SO2(g)的总能量低Q kJ
B.1 mol S(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2(g)放出Q kJ的热量
C.S(s)+O2(g)SO2(g) ΔH<-Q kJ·mol-1
D.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可以放出Q kJ的热量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气压原理的运用
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常用方法:微热法或液差法。
已知SO2可以用Fe(NO3)3溶液吸收,某学习小组据此按如图装置展开如下相关探究:取一定量的铜片于三颈烧瓶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再加入足量的浓硫酸,加热。装置A中有白雾(硫酸酸雾)生成,装置B中产生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中用于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检查图中连通装置A、B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1)构建捂热法模型
(2)构建液差法模型
答案 分液漏斗
方法1:关闭弹簧夹1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弹簧夹2,用手捂热烧瓶A,若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导管中有一段液柱上升,则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方法2:关闭弹簧夹1和弹簧夹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至水不流下,停止加水;观察一段时间,若分液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第1页/总19页【高考备考】2023届化学第二轮备考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一共价键离子键的比较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C.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表中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ABCD
物质CaCl2H
2O
2Na
2O
2NH
4Cl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
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A.AB.BC.CD.D3.反应NH
4Cl+NaNO
2NaCl+N
2↑+2H
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
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
17Cl
B.N
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
2O的电子式:
4.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轰产物无污染等优点。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全氮阴离
子N
5,N
5是制备全氮类物质N
5N
5的重要中间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试卷第2页,共8页A.全氮类物质属于绿色能源
B.每个N
5中含有35个质子
C.N
5N
5属于离子化合物
D.N
5N
5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
5.已知离子化合物NH
4H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气,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H
4H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NH
4H
的电子式:
C.1molNH
4H中含有5N
A个N−H键
D.NH
4H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NH+H-+H
2O=NH
3·H
2O+H
2↑
6.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反应CaC
2+2H
2O→C
2H
2↑+Ca(OH)
2,CaC
2是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乙炔的电子式:
C.2-
2C中有14个电子
D.Ca(OH)
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7.
2CaH可作为便携式氢源,其产氢原理为
2222CaH+2HO=Ca(OH)+2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
2023年高三化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型探究专题训练
知识梳理
化学反应原理主要考查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主干理论知识,主要命题点有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分析、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书写与计算、反应条件的分析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试题常以填空、读图、作图、计算等形式呈现。试题一般以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质为背景材料命制组合题,各小题之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科内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反应原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在近几年的相关考题中,对单一因素影响的考查已经越来越少了,主要以“多因素影响”出现,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实际情景(场景)为背景,更能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是多元化、多方位和多层次的。
强化训练
1.(2022·湖北,19)自发热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aO—Al—H2O”体系的发热原理,在隔热装置中进行了下表中的五组实验,测得相应实验体系的温度升高值(Δ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反应物组成
a 0.20 g CaO粉末 5.0 mL H2O
b 0.15 g Al粉 5.0 mL H2O
c 0.15 g Al粉 5.0 mL 饱和石灰水
d 0.15 g Al粉 5.0 mL石灰乳
e 0.15 g Al粉 0.20 g CaO粉末
5.0 mL 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①CaO(s)+H2O(l)Ca(OH)2(s) ΔH1=-65.17 kJ·mol-1
②Ca(OH)2(s)Ca2+(aq)+2OH-(aq) ΔH2=-16.73 kJ·mol-1
③Al(s)+OH-(aq)+3H2O(l)[Al(OH)4]-(aq)+32H2(g) ΔH3=-415.0 kJ·mol-1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应用(河北适用)
选择题(共27小题)
1.(2022•沧州二模)作为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后的首个世界级体育盛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向世界展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速滑运动员佩戴的头盔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无机材料
B.可穿戴式智能测温设备“测温创可贴”的测温芯片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二氧化碳取代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对保护臭氧层作出重要贡献
D.可降解餐具的原料玉米淀粉、甘蔗渣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糖类
2.(2022•张家口三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有利于控制白色污染
B.磷酸二氢钾是复合肥料,过量施用对环境无影响
C.冬奥运动员的速滑竞赛服采用的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D.中国古代使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利用的是明矾溶液的酸性
3.(2022•河北模拟)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造“蛟龙号”潜水艇载人舱的钛合金是金属材料
B.“天和”核心舱舷窗使用的耐辐射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为Na2SiO3
C.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我国“硅﹣石墨烯﹣锗高速晶体管”技术获重大突破,C、Si、Ge都是主族元素
4.(2022•邯郸一模)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化学知识对下列选项进行的
分析合理的是( )
A.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
B.烟熏腊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属于酯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制作湘绣需使用大量的丝绸,古代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
D.大量SO2排放到空气中,不但能形成酸雨,而且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危害环境
5.(2022•青龙县模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9 讲-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一、知识重构
“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能列举、描述、辦识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常见评价方式:辨析知识点对与误或者知识的逻辑关系,评定学生知识掌握水平。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常见评价方式:利用已知知识内容结合题干信息可以类推未知物质的性质或者反应规律,是铁及其化合物一种常见考查方法,铁钴镍均为变价金属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部分复分解反应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所以通过类比方法进行命题是一种常见命题方式和方法。这类试题对学生的归纳与理解能力的评价也尤为突出。
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常见评价方式:结合题干信息和已学类似物质性质设计制备某物质一般方法或者评价过程中涉及重要操作设计的目的以及改进方法等。
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常见评价方式:创设实验情景评价实验操作设计的目的与意图。
能说明常见元素区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合成氨等)。常见评价方式:结合学习内容辨析应用方式和方法是否正确。
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如酸雨和雾羅防治、水体保护、食品安全等)。常见评价方式:结合学习内容辨析物质对环境、食品安全等的影响。
2.知识清单
(1)铁的性质
结构特点 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64s2
第1页(共37页)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2•常宁市校级三模)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7molH2,发生反应N2+3H2=2NH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测得NH3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温度为T1K时,再加入1molN2和1molNH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温度为T1K时,N2的平衡转化率为50%
D.a、c两点对应的压强:pa<pc
2.(2022•苏州模拟)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X、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时,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
B.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C.若Y的反应速率为0.3mol/(L•s),则X的反应速率为0.1mol/(L•s)
D.若容器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氨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3.(2022•南通开学)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905.8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当降温加压可提高NH3的平衡转化率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达为K=
C.分离出NO(g),v(正)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1molN﹣H断裂的同时有1molO﹣H断裂,说明反应到达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
4.(2022•南宁开学)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SO3,同时消耗nmolO2
B.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C.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5.(2022•沙坪坝区校级开学)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题所示。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
1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基本原理
1.(13江苏)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II中充入1 mol CO2 和1 mol H2,在III中充入2 mol CO 和2 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I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
D.容器I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2.(09山东)14.2SO2(g)+O2(g)V2O5△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度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2121ccutt
3.(08山东)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22HcCOcOHcCOc。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4.(13山东)CO(g)+H2O(g) 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项突破练习
专题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2)
1、请参考题中图表,已知E1=134 kJ·mol-1、E2=368 kJ·mol-1,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是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的变化是________。
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
又知③H2O(g)===H2O(l) ΔH=-44 kJ·mol-1,则甲醇蒸气燃烧为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参数。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1) a b c
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d kJ·mol-1,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的结构如图Ⅱ所示,则表中x=________________ kJ·mol-1(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2、中科院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其反应如下:2CH4(g) C2H4(g) +2H2(g) △H >0
化学键 H—H C—H C = C C—C
E(kJ / mol) a b c d
1.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上表,甲烷制备乙烯反应的△H = (用含a.b.c.d
2020届高考(人教)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二轮练习题附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2019年安徽合肥六中等四校联考)
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已知:CO(g)+
2H
2(g)CH
3OH(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曲线Ⅰ、Ⅱ分别表示无
或有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逆反应的ΔH=-91 kJ/mol
B.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途径,且该反应的ΔH不变
C.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答案】B
2、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
。对
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
·s-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
·min-1
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反应物A是固体,浓度为常数,通常不用其表示反应的速率,A项错
误;v(B)=0.6 mol·L-1
/2 min=0.3 mol·L-1
·min-1
,是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而不是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C项错误;反应中B和C的计量数不同,表示
的反应速率的值不同,D项错误;只有B项正确。
3、(2019·北京卷)
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
2和CO
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甲烷和
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反应器中还存在如下反应:
ⅰ.CH
4(g)+H
2O(g)===CO(g)+3H
2(g)ΔH
1
ⅱ.CO(g)+H
2O(g)===CO
2(g)+H
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1)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实验1:制备NaClO溶液(己知:3NaClO2NaCl+NaClO3)。
(1)图甲装置Ⅰ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3)图甲装置Ⅱ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制取水合肼
(4)图乙中若分液漏斗滴液速度过快,部分N2H4·H2O会参与A 中反应并产生大量氮气,降低产品产率,该过程中反应生成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蒸馏A中溶液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3:测定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
(5)称取馏分3.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 保持在6.5 左右),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 滴淀粉溶液。用0.15mol·L-1的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已知:N2H4·H2O+2I2=N2↑+4HI+H2O)
①滴定操作中若不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则测量结果会___________“偏大”“ 偏小”“ 无影响”)。
②下列能导致馏分中水合肼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未干燥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c.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d.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水洗后,直接装标准液
③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质溶液问题的突破
1.吸收工厂烟气中的2SO,能有效减少2SO对空气的污染。氨水、ZnO水悬浊液吸收烟气中2SO后经2O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盐。
已知:室温下,3ZnSO微溶于水,32ZnHSO易溶于水;溶液中23HSO、3HSO、23SO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1所示。
(1)氨水吸收2SO。向氨水中通入少量2SO,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通入2SO至溶液pH=6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______(填化学式)。
(2)ZnO水悬浊液吸收2SO。向ZnO水悬浊液中匀速缓慢通入2SO,在开始吸收的40min内,2SO吸收率、溶液pH均经历了从几乎不变到迅速降低的变化(见图2)。溶液pH几乎不变阶段,主要产物是______(填化学式);2SO吸收率迅速降低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2O催化氧化。其他条件相同时,调节吸收2SO得到溶液的pH在4.5~6.5范围内,pH越低24SO生成速率越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随着氧化的进行,溶液的pH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碳酸及碳酸盐与自然界碳的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
(1)已知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2CO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5123HCO1.510molLc。若忽略水的电离及23HCO的第二级电离,则233HCOHCOH的平衡常数1=K______。(已知5.606102.510)
(2)已知23HCO的第二级电离常数211a5.610K,HClO的电离常数83.0=10K,写出下列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少量2Cl通入过量的23NaCO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少量2CO通入过量的 NaClO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