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
- 格式:pptx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20
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语:Ernest o Rafael Guevar a de la 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通常被称做切·格瓦拉(西班牙语:Che Guevar a),香港译作捷·古华拉。
他是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
格瓦拉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
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革命。
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
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
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生平简表1928年6月14日,埃内斯托·切·格瓦拉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
他是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亚·德拉·塞尔纳-德拉·略萨的长子。
1947-19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读书。
1950年,在油船厂上当水手,漫游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
1951年月12月-1952年8月偕同阿尔维托·格拉纳多斯温游拉丁美洲各国。
游历了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然后由委内瑞拉乘飞机途经美国迈阿密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1953年3月,大学毕业,第二次漫游拉丁美洲各国。
游历了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来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
在危地马拉参加了保卫阿本斯总统政府的斗争,在阿本斯政府被颠覆后移居墨西哥。
1954年-1956年,在墨西哥行医,后又在心脏病学研究兼职。
切格瓦拉拉丁美洲革命的象征与马克思主义者切·格瓦拉:拉丁美洲革命的象征与马克思主义者切·格瓦拉,全名恩斯特·切·格瓦拉·林奇,生于1928年,是一位廉洁的革命家、医生和军人,他的名字成为了拉丁美洲众多革命者的象征。
他以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和为拉丁美洲人民争取平等和解放的勇气而闻名于世。
一、切·格瓦拉的早期生活和成长切·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市,他的家庭是中产阶级出身。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游历了南美洲,并目睹了贫困、不公和压迫,这使得他对社会正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接受了医学教育,并成为一名医生,但他放弃了医生的职业,选择了成为一名革命家。
二、切·格瓦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切·格瓦拉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相信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解决拉丁美洲的贫困和不公问题。
他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国际主义者,坚信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应该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三、切·格瓦拉与古巴革命切·格瓦拉最著名的革命活动发生在古巴。
他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共同领导了古巴革命,推翻了独裁者巴蒂斯塔的政权。
在革命成功之后,切·格瓦拉担任了古巴政府的高级职务,致力于改善古巴人民的生活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四、切·格瓦拉的拉丁美洲革命梦想切·格瓦拉并未满足于古巴革命的胜利,他的目标是将革命引向整个拉丁美洲。
他相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消除拉丁美洲的贫困和不公,实现人民的权利和尊严。
他积极参与了多个国家的革命活动,试图将古巴式的革命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
五、切·格瓦拉的经典形象和象征意义切·格瓦拉的形象在拉丁美洲和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标志性的长发、贝雷帽和铁革命纺织厂标志的背心成为了革命的象征。
他的形象被广泛使用在革命文化、艺术以及政治宣传中,鼓舞人们为自由和正义而斗争。
切格瓦拉在非洲失败的根本原因
格瓦拉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独立运动者之一、他创立的突尼斯
革命,给许多被压迫的非洲人民带来了希望。
他的领导能力和独特的政治
手段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然而,格瓦拉在非洲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下面
就是一些主要原因:
首先,格瓦拉的失败是由于他政治上的失误,在他的领导下,突尼斯
政府长期缺乏远见和落实能力。
格瓦拉制定了大量的措施,但是由于缺乏
落实能力,他的政治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格瓦拉明白自己要推进工业化,但是由于他的政治力量太弱,他的只是『一棵孢子』,没有消化,也没有
落实,最终还是失败的。
其次,格瓦拉的失败也与他的军事失误有关,尽管格瓦拉拥有强有力
的政治意志和抗争经验,他却没有合理利用军事力量。
突尼斯政府军一直
处于下风,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政府士兵也没有足够的训练,所以他们
在战斗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最后,格瓦拉的失败还与经济因素有关,突尼斯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政府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甚至无力应对国际货币和金融危机。
切格瓦拉拉丁美洲革命者的斗争与殉道切格瓦拉,全名恐龙·切格瓦拉·德拉·斯尔纳,出生于1928年的阿根廷,是20世纪拉丁美洲最著名的革命者之一。
他是一位医生、游击队领导者和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以其短暂而激进的生命永远铭记于人们心中。
一、早年经历切格瓦拉在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市出生并长大,之后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攻读医学专业。
在学生时代,他并没有显露出后来成为革命者的迹象。
然而,一次由摩托车骑行而引发的南美洲之旅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次旅行使他目睹了贫穷、压迫和社会不公,激发起他内心对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渴望。
二、加入古巴革命切格瓦拉经历了一系列的旅行,最终来到了古巴。
他在那里遇到了菲德尔·卡斯特罗,并迅速加入了圣地亚哥起义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切格瓦拉表现出了他坚定的革命精神和敏锐的战略眼光。
他很快成为卡斯特罗的亲密战友和重要助手。
三、古巴革命的胜利在古巴革命中,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领导的游击队成功推翻了西属古巴的独裁政权。
切格瓦拉凭借他的勇气和决心,尤其是在关键的关塔那摩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古巴人民的尊敬和仰慕。
他成为了一个象征着革命和自由的英雄。
四、拉丁美洲大陆游击战争古巴革命后,切格瓦拉继续他的革命斗争,并成为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
他积极地参与并支持了拉丁美洲各国的反帝斗争。
正是他的努力和影响力,激励着许多年轻人加入到了拉丁美洲的游击战争中,为争取民主、平等和社会正义而奋斗。
五、切格瓦拉的殉道与传奇切格瓦拉的旅程在玻利维亚遭到了终结。
他试图在那里点燃一场革命,却被当地政府军队俘虏并处决。
他的去世虽然无法阻止人们对他的崇敬和敬意,却也使他成为了革命者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传奇。
切格瓦拉的斗争与殉道在拉丁美洲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始终致力于为民众争取权益和自由。
切格瓦拉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追求正义和平等的人们,成为时代的象征和灵感。
通过切格瓦拉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因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责任感而变成了一位伟大的革命者。
关于切格瓦拉的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些人物,他们就像璀璨的流星,虽然划过天空的时间短暂,却留下了无比耀眼的光芒。
切·格瓦拉,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我第一次知道切·格瓦拉,是看到那张著名的头戴贝雷帽、眼神坚定且略带忧郁的照片。
当时我就想,这大叔是谁啊?怎么看起来这么酷,有一种让人难以忽视的气场。
后来深入了解,才发现他可不仅仅是“酷”这么简单。
切·格瓦拉啊,那可是个真正的行动派。
他就像一个怀揣着理想的侠客,只不过他的江湖是整个拉丁美洲。
他看不惯那些穷苦人民被压迫、被剥削,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想要改变这一切。
他本来是个医生呢,按常理说,拿着手术刀治病救人就好了,可他偏不。
他觉得社会上的“大病”得用革命的方式来治。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手术刀,拿起了武器,投身到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他跟着卡斯特罗闹革命的时候,那一定是充满了各种惊险刺激的故事。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古巴的丛林里穿梭,和战友们一起风餐露宿,策划着一场又一场对独裁统治的反击。
他不怕苦,不怕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人民当家作主。
这种坚定的信念就像一把火,不仅照亮了他自己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周围很多人心中的希望。
而且啊,切·格瓦拉还是个很有原则的人。
他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去革命的,要是那样的话,他在古巴革命成功后,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胜利成果了。
但他没有,他觉得革命的火焰应该烧遍整个拉丁美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反抗。
于是,他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走向那些还在黑暗中的地方。
当然啦,他的这种行为在有些人眼里可能有点“轴”。
但是我觉得,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小利益斤斤计较,而他却把整个拉丁美洲的穷苦大众的幸福当成自己的责任。
这就好比在一个满是自私自利之人的房间里,突然闯进来一个充满热血和大爱的人,大家可能都不太理解他,但他却毫不在意,继续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切·格瓦拉切·格瓦拉(Ernesto Guevara, CheGuevara),古巴革命领导人。
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切·格瓦拉是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1959年起任古巴政府高级领导人,1965年离开古巴后到第三世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
1967年在玻利维亚被捕,继而被杀。
切·格瓦拉死后,切·格瓦拉的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
2014年11月14日《每日邮报》曝光了一组切·格瓦拉的遗体照片,这是他在1967年遭玻利维亚军队杀害47年后首次公布的照片。
阿尔贝托·柯达(Alberto Korda)无论你是否了解他的底细,无论你是不是愤青,“CHE”已经不可避免地从小众理想主义变成一种流行时尚元素,这听起来有些莫名其妙,但时尚本来就是那么莫名其妙的东西,不是吗?看到“CHE”的头像在大街上每个角落疯狂蔓延,从T恤到背包、从头巾到贝蕾帽,可能格瓦拉本人会尴尬一笑——“我终于革命成功了,不过怎么是以这种方式呢?”那么,你有没有兴趣知道无意间炮制这张经典照片的摄影师的故事呢?这个在“切”背后的男人名叫阿尔贝托·柯达,在1960年3月5号,他用手上宝贝似的徕卡相机将戴着贝蕾帽的格瓦拉定格在胶片上。
柯达那时身为“解放报”的记者,在一次前往“上校公墓”执行拍摄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阿根廷自由战士切·格瓦拉,那天他正在公墓为80名古巴人默哀,在法国开往古巴的军需品货船被美国袭击的过程中,这80个人不幸遇难。
柯达被格瓦拉当时悲哀的神情打动,拍下了这张照片。
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简介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切格瓦拉是阿根廷人,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属于上层社会人士,但是切格瓦拉却将自己的毕生心血用在了为贫苦大众谋幸福的革命事业上,切格瓦拉是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一生之中到过很多的国家,为拉丁美洲第三世界的解放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介绍一下切格瓦拉生平。
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945年,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
1950年,骑自行车漫游阿根廷北部,行程4500公里,认识了齐齐娜,坠入爱河。
1951年,与阿尔贝托一起漫游拉丁美洲,8个月的时间游历了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5个国家。
1953年6月,大学毕业。
7月,登上火车前往玻利维亚,再次开始美洲之旅。
12月,到达危地马拉。
1955年,在墨西哥认识卡斯特罗,8月与秘鲁姑娘伊尔达在墨西哥结婚。
1956年1月,加入卡斯特罗的起义队伍。
1957年,在战斗中打出了自己的名望,被卡斯特罗提拔为少校,并任命为新组建的第四纵队司令。
1959年1月4日,率部攻陷古巴首都哈瓦那,古巴革命胜利,与伊尔达离婚。
6月,切与阿莱达结婚。
11月,任国家银行行长。
1960年,先后出访中国,苏联,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
之后官职在古巴一升再升。
1965年,2月3日,访华。
4月24日,与一批追随者进入刚果。
从此开始转战拉丁美洲。
1967年10月8,被玻利维亚政府逮捕,9日,被处死。
10月10日,切的遗体被秘密埋入一个合葬坑。
1997年7月12日,古巴人找到了切格瓦拉的遗体,运回古巴为其举行了国葬。
切;格瓦拉和毛泽东的关系切格瓦拉和毛泽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斗士,都是信仰共产主义的优秀领导人,两个人身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两个人的思想主张也存在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切格瓦拉生于1928年,毛泽东生于1893年,从年龄上看毛泽东要比切格瓦拉大35岁,毛泽东成为中国革命领袖的时候,切格瓦拉还是一个孩子。
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的故事故事一:切·格瓦拉的革命之路切·格瓦拉,全名恩斯特·切·格瓦拉·林奇,是20世纪最知名的革命领袖之一。
他出生于阿根廷,曾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的生活却被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所主导。
切·格瓦拉在一次摩托车旅行中经历了一次启示性的经历,他目睹了南美洲大陆上贫困农民们的生活状况。
这个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决定离开舒适的生活,在拉丁美洲各地与贫穷农民并肩作战。
切·格瓦拉成为了古巴革命的重要人物。
他与菲德尔·卡斯特罗一起领导了1959年的古巴革命,推翻了独裁者巴蒂斯塔的政权。
作为革命军队的指挥官,切·格瓦拉在战斗中展示出勇气和毅力。
然而,切·格瓦拉并没有满足于古巴革命的成功。
他认为社会正义的斗争不应止步于国界。
因此,他离开了古巴,前往其他拉丁美洲国家,试图推动更多革命运动。
他的旅程带领他到了玻利维亚。
在那里,切·格瓦拉组织了一支由古巴游击战士和当地革命者组成的小队。
然而,他的计划遭到了失败。
他的小队在玻利维亚丛林中遭到了军方的包围,最终切·格瓦拉被俘并处决。
尽管切·格瓦拉的革命之路以失败告终,但他的精神和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坚信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而战,即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风险。
他的故事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继续为正义和平等而奋斗。
故事二:纳尔逊·曼德拉的奋斗之路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和奋斗者,也被世人尊称为“非洲的圣人”。
他在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中起到了关键的角色,为实现平等和民主而努力。
曼德拉出生于1918年,成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
他从小就对不公正的社会制度感到愤怒,并在成年后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ANC),致力于争取黑人权利。
然而,曼德拉的奋斗之路并不顺利。
他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而多次被捕,最终在1964年被判处终身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