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理共70页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70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病人的护理(一)正常体液平衡1.水的平衡成人男性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女性为55%、婴幼儿为70﹪~80%。
体液中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0/,细胞外液中组织间液为15%,血浆为5%。
正常成人24h液体出入量为2 000~2500ml(l)无形失水: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不显性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克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 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2)尿液:正常人每日尿量为1 000~1 500ml,尿比重为1.015~1. 025。
肾脏每日排泄体内固体代谢物为30~40g,每溶解1g溶质需15ml水分.故每日尿量至少需500~600ml,才能将体内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粪便:消化道每日分泌消化液8 000ml以上,但仅有约约150ml的水分从粪便中排出,其余经消化道被重新吸收。
但在病理情况下,如频繁的呕吐、严重腹泻、肠瘘等水分丢失过多,可导致脱水。
(4)内生水: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氧化到最终生成C0₂和水约300ml。
因数量不多,对整体影响不大。
但在急性肾衰竭时,需严格限制入水量,必须将内生水计入出入量。
(5)渗透压平衡: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90~3lOmmol/L。
渗透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液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液平衡受神经一内分泌调节,一般先通过下丘脑一垂体后叶一抗利尿激素系统恢复正常的渗透压,继而通过肾素一醛固酮系统恢复血容量。
,肾是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器官,这种调节作用受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ADH)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所影响。
当体内水分丧失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一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分泌ADH增多,产生口渴感,增加饮水,并分泌ADH,促使肾回收水分来恢复和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衡病人的护理第一章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详述人体内环境是维系细胞和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内环境的稳定主要由体液、电解质和渗透压所决定。
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若因疾病、手术和创伤等因素而遭到破坏,将导致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表现为容量、浓度和成分的失调。
容量失调系指体液量呈等渗性减少或增加,仅引起细胞外液量的改变,如缺水或水过多;浓度失调系指由于细胞外液量的减少或增加,导致渗透压发生变化,如低钠或高钠血症;成分失调系指与细胞外液中的离子成分改变并导致相关的病理变化,如低钾或高钾血症、酸中毒、碱中毒等。
若代谢失衡的程度超越人体的代偿能力,便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因此,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及失衡时的临床表现,对提高临床监护和诊治水平十分重要。
一、体液共同组成与原产人体内液体总量因性别、年龄和胖瘦而异。
成年男性体液约占体重的60%;女性因脂肪组织较多,体液约占50%;婴幼儿可高达70%~80%。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脂肪组织的增多,体液量逐渐下降,14岁以后少年的体液量占体重的比例和成年人基本相似。
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共同组成。
细胞内液大部分坐落于骨骼肌内,成年男性因肌肉量很大,细胞内液仅约体重40%;而女性细胞内液约占到体重的35%。
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和非政府间液两部分共同组成。
非政府间液通过与血浆或细胞内液的物质互换达至均衡;其基本成分与血浆相同,但不不含红细胞和仅不含少量蛋白质。
男、女性细胞外液均占到体重的20%,其中血浆量约占到体重的5%,非政府间液量占到体重的15%。
体液分布除以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区分外,还可以三个间隙的分布表示。
第一间隙容纳细胞内液,是细胞进行物质代谢的场所;第二间隙容纳细胞外液的主体成分,即组织间液和血浆,该部分属于功能性细胞外液,具有快速平衡水、电解质的作用;第三间隙系指存在于体内各腔隙中的一小部分细胞外液,包括胸腔液、心包液、腹腔液、脑脊液、关节液、滑膜炎和前房水等,仅占体重的1%~2%,属非功能性细胞外液;虽有其各自功能,但对体液平衡的调节作用极小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