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C-C-PG-017 L-苯丙氨酸生产企业 中间产品取样操作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13.59 KB
- 文档页数:1
LSC-C-SC-0011-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
文件名称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文件编号LSC-C-SC-001
制订生效日修订生效日//版次/修订1/0制定白云苍狼审核核准
1目的:
规范标准操作规程管理
2适用范围:
生产部标准操作规程的管理。
3责任者:
生产车间、生产部。
4内容
4.1.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则上一个岗位一个标准操作规程。
4.2.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的表头设计为:标题、编号、制定人及制定日期;审查人及审查日期;批准人及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颁发部门、分发部门、页数、正文,其格式见下表:
文件名称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文件编号LSC-C-SC-001
制订生效日//修订生效日//版次/修订1/0制定审核核准
4.3.标准操作规程由生产部组织编写,会同技术部、品管部审核,管代核准。
4.4.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的编制应采用标准的国际计量单位,品名采用法定名称。
4.5.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为机密文件,印制应有固定份数,每份应有编号,发放应签收,原件由品保部保管,特殊情况需要复印应经品保部主管批准。
4.6.标准操作规程在修订期限内由于标准更新、工艺改革,原辅料变更等原因确需修改时,分别由生产部和车间提出申请,附上试验结果,按审查批准程序修订。
4.7.各生产车间应对新版的标准操作规程组织学习、考核,合格后才上岗操作。
新工人上岗前均应经过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合格后上岗。
LSC-C-PG-023 1-4**集团氨基酸事业部目的:规范旋光度的测定,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旋光度的测定。
责任: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品质部主任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内容:1.简述旋光度测定法是利用平面偏振光,通过含有某些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液体或溶液时,能引起旋光现象,使偏振光的平面向左或右旋转,此种旋转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度数,称为旋光度。
使偏振光向右旋转者(顺时针方向)称为右旋物质,常又以“+”号表示。
使偏振光向左旋转者(反时针方向),称为左旋物质,常以“-”号表示。
影响物质旋光度的因素很多,除化合物特性外,还有偏振光通过供试品液层的浓度和厚度,通过光线的波长和测定时的温度。
当偏振光通过长 1dm、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 1g的溶液,使用光线的波长通常用钠光D线(589.3nm)或汞的404.7、546.1nm等谱线,测定温度为20℃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比旋度,以20﹝a﹞表示。
比旋度物质的物理常数。
因此可用以区别或检查某些药品的光学活性和药品纯D杂程度。
由于旋光度在一定条件下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故而还可以用来测定含量。
2.仪器与性能测试2.1旋光仪又称旋光计,是较早出现的商品分析器。
六十年代前我们使用的仪器大都是国外的圆盘旋光仪,规格为0.05°或0.01°。
其后,我国上海等在仪器厂也生产一些圆盘旋光仪,但精度不高。
七十年代后国外由于自动指示旋光仪的出现,圆盘旋光仪逐渐被淘汰,同时在我国也相继出现了不同型号的自动指示旋光仪。
八十年代数显式自动指示旋光仪和投影式自动指示旋光仪相继出现。
仪器的读数精度也有了很大提高,由原来的0.05°提高为0.02°、0.01° 和0.005°。
有些国外旋光仪尚可选用不同波长的光,读数可达0.001°。
中国药典 2020 年版四部通则 0621 旋光度测定法沿袭历史版本,规定用读数至0.01°并经过检定的旋光仪。
LSC-C-PG-021 1-2**集团氨基酸事业部目的:规范水分的测定,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水分的测定。
责任: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品质部主任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内容:1.烘干法1.1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1.2检验操作:取本品 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中,厚度不超过 5mm,疏松供试品不 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 100~105℃干燥 5 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 1 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 5mg 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2.甲苯法2.1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2.2检验操作:2.2.1 仪器装置500ml 的短颈圆底烧瓶(A);水分测定管(B);直形冷凝管(C),外管长40cm。
使用前,全部仪器应清洁,并置烘箱中烘干。
2.2.2 测定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 1~4ml),精密称定,置 A 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 B 管的狭细部分。
将A 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 2 滴。
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 5 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 B 管和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
检读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3.费休氏法3.1容量滴定法本法是根据碘和二氧化硫在吡喧和甲醇溶液中能与水起定量反应的原理以测定水分。
所用仪LSC-C-PG-02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2 器应干燥,并能避免空气中水分的侵入;测定操作宜在干燥处进行。
LSC-C-PG-013 1-1**集团氨基酸事业部目的:建立留样观察制度,掌握成品的质量变化情况。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成品。
责任:品管部部长负责监督本规定的实施;品管部检验人员负责本制度的执行。
内容:1.产品留样的观察由品管部负责,品管部需设有固定的留样室,室内应避光,应控制温湿度,并每天记录温、湿度,留样贮藏环境必须与药品法定规定的贮藏条件一致,保持清洁。
2.本公司生产的成品必须每批留样。
由品管部人员从车间生产的每批产品中抽取规定留样量的样品进行留样,留样人员需认真填写产品留样记录。
3.留样样品的要求:留样样品封口严密,完好,加贴物料留样标签,内容为:品名、批号、检验单号、样品数量,留样按批次摆放整齐。
4.留样数量:每批成品留样数量为全检量的三倍;新产品投产前三批产品留样量为全检量的六倍。
5.留样观察方法:5.1在留样观察期限内,每季度检查物理外观一次,每年随机抽取 3 批作全检,在每半年检查发现物理外观有异常变化时也要做全检。
留样观察人员在留样观察和复验时,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本部门负责人,并书面报告公司有关领导。
协助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复检等。
查明异常原因,得出准确结论。
5.2在留样观察期限内,发现留样产品质量有异常情况,留样观察员应填写质量变化通知单,立即向品管部部长报告,品管部应及时与生产部和技术部协同分析原因,并作出处理。
5.3凡有重大工艺改进或检测方法改变的产品,应视为新产品,应重新进行留样跟踪观察。
5.4按规定时间对样品进行检查并做留样观察记录(包括外观检查和理化检查)及台帐。
6.留样样品不准销售或随意取走,样品转移应有记录,并有本部门负责人签字。
7.留样总结:每年由留样员将样品检查情况汇总以文字材料报质量管理部经理,进入产品档案。
8.成品留样的保存期一般为三年。
留样期满前一个月,经品管部部长批准后,按期妥善处理即每半年集中销毁,并做好记录。
LSC-C-PG-028 1-2**集团氨基酸事业部目的:规范硫酸盐的检查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硫酸盐的检查。
责任: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品质部主任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内容:1.简述1.1微量硫酸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浑浊液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硫酸盐的限量。
1.2本法(中国药典 2020 年版四部 0802 硫酸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硫酸盐的限度检查。
2.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 50ml,应选玻璃质量较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3.试药与试液标准硫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的SO4 )4.操作方法4.1供试溶液的配制除另有规定下,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成约 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 PH 试纸显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稀盐酸 2ml,摇匀,即为供试溶液。
4.2对照溶液的配制取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另一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 40ml ,加稀盐酸 2ml,摇匀,即为对照溶液。
4.3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 25%氯化钡溶液 5ml,用水稀释成 50ml,充分摇匀,放置 10 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别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 25%氯化钡溶液 5ml,摇匀,放置 10 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LSC-C-PG-028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2 加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与水适量使成 50ml,摇匀,放置 10 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与水适量使成 50ml,,摇匀,放置 10 分钟,按上述方法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LSC-C-PG-024 1-3**集团氨基酸事业部目的:规范干燥失重的检查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干燥失重的检查。
责任: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品质部主任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内容:1.简述1.1药品的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干燥后所减失重量的百分率。
主要指水分、结晶水及其它挥发性物质如乙醇等,从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
1.2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 2020 年版四部0831干燥失重测定法)有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干燥法及干燥法,后者又分常压、减压两种。
1.3烘箱干燥法适用于受热较稳定的药品;恒温减压干燥法适用于水分较难除尽的药品;干燥器干燥法适用于不能加热干燥的药品,减压可助水分的挥发。
2.仪器与用具2.1扁形称量瓶2.2烘箱最高温度300℃,控温精度±1℃。
2.3恒温减压干燥箱2.4干燥器(普通)2.5减压干燥器2.6真空泵3.试药与试液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为无水氯化钙、硅胶、五氧化二磷或硫酸。
干燥剂应保持在有效状态。
4.操作方法4.1称取供试品取供试品,混合均匀(如为较大的结晶,应先迅速捣碎使成 2mm 以下的小粒)。
分取约 1g 或该药品项下所规定的重量,置与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供试品平铺厚度不可超 5mm,如为疏松物质量,厚度不可超过 10mm),精密称定。
干燥失重在1.0%以下的品种可只做一份,1.0%以上的品种应做平行试验两份。
4.2 干燥除另有规定外,照各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条件干燥。
干燥时,应将瓶盖取下,置称量瓶旁,或将瓶盖半开。
取出时须将称量瓶盖好。
4.3 称量4.3.1 用干燥器干燥的供试品按(4.2~4.3)操作,直至恒重。
4.3.2 置烘箱或恒温减压干燥箱内干燥的供试品,应在干燥后取出置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一般约需 30~60 分钟),再称定重量。
4.4 恒重称定后的供试品按(4.2~4.3)操作,直至恒重。
LSC-C-RD-0071-4**集团氨基酸事业部文件名称运行管理制度文件编号LSC-C-RD-007制订生效日修订生效日//版次/修订1/0制定白云苍狼审核核准1目的:旨在加强热电部运行管理。
2范围:适用于热电部。
3责任:热电部本管理制度实施负责。
4管理细则:4.1交接班制度为了保证设备连续不断的安全经济运行,杜绝在交接班叫对设备交待或了解不清,交接过程中责任不清等原因,而造成设备异常运行及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4.1.l共同要求:4.1.l.1所有值班员,均应根据厂批准的轮值班班次进行值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接班前20分钟到达现场)。
4.1.l.2任何值班员均不得连任两值或换班。
4.1.l.3值班人员必须在正式接班后,方可执行任务,值班人员未办完交接班手续,不得擅离职守,接班后对设备负责。
4.1.l.4有事提前24小时请假。
4.1.l.5接班前4小时之内不准喝酒,喝酒值班员不准接班,另由班长安排能胜任本职责的人上岗。
4.1.l.6运行中发现事故,煤仓中上煤不够,应当采取运行交接班,接班人员应在交班班长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协助处理,处理完毕或告一段落后,才可进行交接班。
4.1.2交接班项目规定:4.1.2.1交班人员必须做到:1)交班人员在变接班前应巡视和检查所管辖内的设备,再次查找和落实设备缺陷,以便向接班人员交代清楚。
2)作好本专责的清洁卫生,包括地面、各设备卫生(开关箱、电机、减速机、除尘器、除铁器、等),清理落煤管内的积煤,打扫好隔音室的卫生。
3)按规定做设备的定期试验。
4)冲水胶管按规定摆放:工具、电话、钥匙及其他物品清点整理好。
5)向接班人员详细交代本班及本专责的运行方式.操作情况,设备缺陷及异常情况等。
6)虚心听取接班人员对本专责工作情况的询问和意见。
7)正点交班后,参加班后会。
4.1.2.2接班人员必须做到:1)在接班前20分钟到达现场。
2)根据负责范围,应亲自检查和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设备使用情况。
苯丙氨酸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苯丙氨酸检验操作规程,便于检验人员规范操作。
2.范围:适用于配制各种氨基酸注射液的苯丙氨酸测定。
3.责任:质检科检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4.程序:4.1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4.2鉴别试验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983图)一致。
4.3酸度(PH值)测定4.3.1测定范围:5.4-6.04.3.2配制溶液:取本品0.2g,加水20ml溶解后。
4.3.3操作步骤:同亮氨酸。
4.4溶液的透光度测定4.4.1测定范围:>99.0%4.4.2溶液配制;取本品0.5g,加水20ml水中。
4.4.3操作步骤:同亮氨酸。
4.5比旋度测定4.5.1测定范围:-33.50~-35.004.5.2需要试剂:水。
4.5.3操作步骤:取样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约含20mg的溶液,依法测定(见旋光度测定操作规程)4.6氯化物测定4.6.1测定范围:<0.02%4.6.2试剂和试液:同亮氨酸。
4.6.3操作步骤:同亮氨酸4.7硫酸盐测定4.7.1测定范围:<0.02%4.7.2试剂和试液:同亮氨酸。
4.7.3操作步骤:同亮氨酸。
4.8铵盐测定4.8.1测定范围:<0.02%4.8.2试剂和试液:同亮氨酸。
4.8.3操作步骤:同亮氨酸。
4.9铁盐测定4.9.1测定范围:<0.001%4.9.2试剂和试液:同亮氨酸。
4.9.3 操作步骤:同亮氨酸。
4.10重金属测定4.10.1测定范围:<百万分之十。
4.10.2试剂和试液:同亮氨酸。
4.10.3操作步骤:同缬氨酸。
4.11砷盐测定4.11.1测定范围:<0.0001%4.11.2试剂和试液:同亮氨酸。
4.11.3操作步骤:同苏氨酸。
4.12其它氨基酸测定4.12.1测定范围:<0.5%4.12.2试剂和试液4.12.2.1 2%茚三酮的丙酮溶液:取茚三酮2g,加丙酮100ml溶解,即得。
目的:规范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适用于L-苯丙氨酸的检验。
责任者:化验员.名称: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化学名:L—α—氨基—β-苯丙酸(L—α—Amino—β—phenylpropionic Acid)结构式:分子式:C9H11NO2分子量:165。
19 CAS: 63—91-2一、中国药典2005年版(CP2005)本品为L—α-氨基-β—苯丙酸。
按干燥品计算,含C9H11NO2不得少于98。
5%。
在热水中易溶,在水中略溶,在乙醇中不溶;在稀酸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
检验操作规程:1。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1.1取本品适量于白色干净纸上观察,可轻闻其味道。
2.比旋度:本品比旋度范围为-33.0°至-35.0°2。
1样品溶液:取本品1g,精密称定至0。
0001g,加水溶解并稀释成50ml的溶液(每1ml 中约含20mg的溶液)。
样品溶解一定要完全,可用超声机助溶,溶解完溶液需澄清. 2.2空白溶剂:取溶解样品用超纯水适量。
2。
3测定:用读数至0.001°并经过检定的旋光计检测。
将测定管用空白溶剂冲洗数次,缓缓注入空白溶剂适量(注意勿使发生气泡,测定管两端的玻璃镜片要擦拭干净),置于旋光计内校正读数,即空白溶剂的旋光度要为0.校正完毕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检测样品溶液并记录下来,用同法读取旋光度3次,取3次的平均数。
2.4计算:比旋度=V×αL× m× (1-W)式中:V—-稀释倍数;α-—所测旋光度的均值;L—-测定用管的长度(dm)m-—称样量;W——样品的干燥失重量2。
5以上溶液及测定的过程一定要调节温度至20℃±0。
5℃3。
鉴别: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983图)一致.4。
酸度:本品的pH值应为5。
4~6.0。
4。
1pH计校正用标准缓冲液的配置.4.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目的:建立分析仪器管理规程,以保证产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范围:检验需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和玻璃器皿。
责任:品管部员工对本规程实施负责,品质部部长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内容:1.品管部实验室必须具有与生产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以承担生产用的原辅料、中间体、产品、工艺用水及生产厂房洁净度的检测。
根据生产实验任务要求,除配备常用仪器外,装备液相及电脑和打印机。
2.实验室的仪器存放室的环境条件,应洁净、明亮、通风,有防尘、防潮、恒温、防震动的措施。
3.实验人员要爱护仪器设备,按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4.分析仪器:4.1精密仪器由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专人保养,保持仪器的干燥清洁。
品管部组长,应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情况,督促使用者、保养人定期更换干燥剂,保养清洁,校准。
4.2建立重要分析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使用后须按规定填写,发现异常情况或仪器故障及时报告品管部领导,以便联系维修。
4.3精密仪器及重要分析仪器每年按规定由计量部门检定校正,不符合计量有关规定的不得使用。
4.4新添置的重要仪器、设备由专业人员安装、调试,并组织人员跟班学习,以掌握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5仪器须有标准操作规程及使用记录,操作者必须按相应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后记录。
5.玻璃仪器:5.1品质部班长需每月检查玻璃仪器的使用损耗和库存情况,及时补充日常实验用的玻璃仪器,存货不足的应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以便联系采购。
5.2新购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等计量器具,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校正、编号、填写“小容量玻璃仪器校验记录”。
凡检定不符合使用要求的,不得使用。
5.3公用玻璃仪器每次使用完毕,须及时清洗,干燥后放回原处,以利于他人或下次使用。
5.4玻璃仪器不得作饮具或其他用途的使用。
5.5未经领导同意,不得将玻璃仪器外借或私自拿用。
LSC-C-RZ-00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2-2 4.6容量仪器在使用中,不宜用毛刷清洗,不宜在烘箱干燥。
LSC-C-PG-017 1-1
**集团氨基酸事业部
目的:规范中间产品取样办法,保障检验结果的代表性与有效性,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入下工序。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中间产品取样的操作方法。
责任: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品质部主任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内容:
1.取样员按中间体请验单后准备好取样器具、容器,进入生产车间取样。
2.取样员在取样时应核对请验单的内容与中间产品是否相符。
3.在取样口中用取样器取出样品,或者从取样口由生产人员取样,取样量为可供三次以上检验用量。
5.将样品放入洁净容器内,密封,在容器内贴上标签,标签内容有品名、批号取样日期等。
6.在取样的准备工作、取样过程及结束阶段均须遵守《取样管理规定》和《取样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