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17.83 KB
- 文档页数:3
《轻肥》白居易唐诗鉴赏【作品介绍】《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
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
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原文】轻肥⑴意气骄满路⑵,鞍马光照尘⑶。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⑷。
朱绂皆大夫⑸,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⑹,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⑺,水陆罗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脍切天池鳞⑽。
食饱心自若⑾,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注释】⑴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代指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⑵意气骄满路:行走时意气骄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满”了。
意气:指意态神气。
⑶鞍马:指马匹和马鞍上华贵的金银饰物。
⑷内臣:原指皇上身边的近臣,这里指臣官。
⑸朱绂(fú):与下一句的“紫绶”都只挂引用的丝织绳带,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军:指左右神策军,皇帝的禁军之一。
⑺樽罍溢九酝:樽罍指陈酒的器皿。
九酝:美酒名。
⑻水陆罗八珍:水产路产的各种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产的橘子。
⑽脍切:将鱼肉切做菜。
鳞池鱼:大海的鱼。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属浙江。
【白话译文】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
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
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
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
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白居易《轻肥》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轻肥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
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
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
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
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
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
“气益振”遥应首句。
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
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轻肥》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轻肥》轻肥作者:白居易年代:唐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脍:当作。
【赏析】: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
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
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
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
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
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
“气益振”遥应首句。
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
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轻肥原文含义鉴赏轻肥白居易原文及翻译白居易有首诗,《轻肥》,全诗十六句八十字,前十四句,写的是太监们的骄奢淫逸。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
但现实主义,总也会有点夸张嘛,不可能是完全白描啊。
那白居易有没有为了艺术形式而夸张了当时的状况呢?于是找史书。
此诗写于西元八〇九年。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四年正月,有载,“南方旱饥”。
四个字,没写死人,更没写吃人。
若此,难道是白居易在造谣吗?以史与诗对照,我们知道,宪宗四年,确实是发生了旱灾。
而白居易就是当朝之人,他之观察,自然要比几百年后的来得准确。
写到此处,又佩服起唐朝皇帝的胸怀来。
这等负面之诗,居然也没让白居易受到啥处分啊。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本籍太原。
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中国文学史上适当首要的诗人。
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便是偶像级人物,他的文字的影响力不仅在文明圈子里撒播,一同也风靡娱乐界。
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撒播之广,即便到今天大概都不比《双截棍》差。
一同,也有许多人对白居易的一些作为很不以为然。
少年得名,被人作为偶像追捧,在许多名家傍边,白居易大概归于天才那一类。
他出世不过六七个月的时分,家里人指着“之”和“无”两个字逗他玩。
他居然就此记住,往后每次有人问还不会说话的白居易这两个字,他都能准确指出来。
可贵的是,白居易没有像那些高校神童班的孩子们那样流星一现,他五六岁就学做诗,9岁就了解了声韵——这自己天然生成便是吃文字饭的。
而且白居易读书很刻苦,以至于唇舌生疮、手肘长茧,这么,他16岁的时分现已写出了“春风吹又生”这么的佳句。
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老一辈寻求选拔,文名赫赫的顾况从来目下无尘,就跟白居易摆起了老资格,说:“京城米价很贵,想要居住在这里大概不太简单。
”等看了“春风吹又生”今后,马上改口说:“以你这么的才调,在京城肯定能混得极好。
白居易《轻肥》赏析《轻肥》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诗名《轻肥》,“轻肥”: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
”】这首诗,据说也是白居易任“左拾遗”期间所写,我们来看点关于白居易左拾遗期间的一些记载:【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好,我们先来看原诗:“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字词典故“意气”:志向与气概,意气风发。
“内臣”:指帝王统治时,宫内所使用的官员,太监,护卫官长。
赏析白居易说,路上看到一群骑马人,意气风发,满路骄横,马鞍和马都装饰得光芒四射,照耀着扬起的尘土。
路人相互打听,借问这些人是做什么的?据说他们自称是宫中的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字词典故“朱绂fu2”:【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
《文选曹植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绂。
”】“紫绶”:【紫色丝带。
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
】“悉”:全。
赏析白居易说,那些系红色丝带的都是大夫,系紫色丝带的全是将军。
他们一路夸耀着要去军中赴宴,这一群人骑着马儿,咯哒咯哒地,如云一般飘过。
这里的“云”除了用于描述一帮人以外,事实,更有飘飘然的意味。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字词典故“樽zun1罍lei2”:【“樽”与“罍”皆盛酒器。
罍似坛。
《轻肥》口居易唐诗鉴赏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洞庭橘,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诗鉴赏这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笫七首。
唐自中期以后,宦官权势炙手可热,不仅持朝政,其至可以废立帝位。
唐顺宗因为排斥宦官被废,继之宪宗乂惨死于宦官之手。
他们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诗人在《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篇章中已对他们鱼肉口姓,掠夺民间财产的可耻行为都曾进行了大胆的讽刺和揭露。
本诗则着重揭露宦官们生活的奢华糜烂,以此与平民口姓的苦难作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诗的开头描绘一群豪门贵族的神态,说他们一路上趾高气昂,神气骄纵,漂壳的马鞍,把灰尘照得清清楚楚。
“意气骄满路”活现岀这伙人的趾高气扬,“鞍马光照尘”则渲染其豪华、高贵。
这两句只十个字,诗人便会想到这伙人非同一般,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公卿重臣,因此下文接着说:“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原来是一群宦官。
用“借问”、“人称”点出所指的人物,是惯用手法,比从诗人角度直接说出,显得间接,含蓄。
读到这里,读者自然会问,这些宦官内臣何以如此神气呢?“朱皆大夫,紫绶悉将军”作了回答。
佩带朱和紫绶是有身份品级的标志,唐制: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以上服绯。
可见他们不是大夫就是将军,儿乎都是占踞了文武大权的人。
接下去两句:“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夸”即扬威耀武之意,“军中”指驻防京都的禁军。
唐德宗、宪宗时,禁军的控制权都是掌握在宦官手里。
“走马去如云”是夸张渲染其人员众多和盛气凌人之态。
他们既手握重兵,官位乂是如此之高,人员如此之多,这个宴会的奢华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接下来重点描述宴席上的珍品。
他们喝的是最昂贵醇美的九酝酒,吃的是世间罕见的山珍海味,还要加上洞庭甘橘。
酒宴之奢华可谓达到顶点。
这样高级豪华的酒宴,使宦官们个个酒足饭饱。
•••••••••••••••••《轻肥》注释及赏析《轻肥》注释及赏析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轻肥》诗词注释《轻肥》,这首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
《秦中吟》自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这组诗是作者“为时为事”而作诗的文学主张的重要体现。
一诗一事,针对性极强,讽刺揭露社会弊病极为尖锐深刻。
轻肥:是“乘肥马,衣轻裘”的缩语。
此题《才调集》作《江南旱》。
内臣:宦官。
朱绂:朱色的系印丝绳。
紫绶:紫色的系印丝绳。
朱、紫二色,高级官员才能用。
悉:皆。
罇、罍:盛酒器。
九酝:美酒名。
罗:罗列。
脍:细切的鱼肉。
天池:海。
鳞:鱼。
自若:坦然自得。
衢州:唐代州名,其治所即今浙江西部的衢县。
《轻肥》-诗词赏析一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轻肥》,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
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
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
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轻肥白居易诗题“轻肥”,取自《论语》,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声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读者不禁要问: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角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自然骄奢。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奢。
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
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
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
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
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
“气益振”遥应首句。
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
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
末二句直赋其事,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使全诗顿起波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白居易《轻肥》释义赏析及文言常识
《轻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
此诗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里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
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轻肥》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诗词注释
《轻肥》
这首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
《秦中吟》自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这组诗是作者“为时为事”而作诗的文学主张的重要体现。
一诗一事,针对性极强,讽刺揭露社会弊病极为尖锐深刻。
轻肥:是“乘肥马,衣轻裘”的缩语。
此题《才调集》作《江南旱》。
内臣:宦官。
朱绂:朱色的系印丝绳。
紫绶:紫色的系印丝绳。
朱、紫二色,高级官员才能用。
悉:皆。
罇、罍:盛酒器。
九酝:美酒名。
罗:罗列。
脍:细切的鱼肉。
天池:海。
鳞:鱼。
自若:坦然自得。
衢州:唐代州名,其治所即今浙江西部的衢县。
《轻肥》诗词赏析一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轻肥》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
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
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
内臣者,宦官也。
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
“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
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军中宴”的“军”是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
此时,神策军由宦官管领。
宦官们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前八句诗,通过宦官们“夸赴军中宴”的场面着重揭露其意气之骄,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
紧接六句,通过内臣们军中宴的场面主要写他们的奢,但也写了骄。
写奢的文字,与“鞍马光照尘”一脉相承,而用笔各异。
写马,只写它油光水滑,其饲料之精,已意在言外。
写内臣,则只写食山珍、饱海味,其脑满肠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两句,又由奢写到骄。
“气益振”遥应首句。
赴宴之时,已然“意气骄满路”,如今食饱、酒酣,意气自然益发骄横,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内臣行乐图,已具有暴露意义。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
他又“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笔锋骤然一转,当这些“大夫”“将军”酒醉肴饱之时,江南正在发生“人食人”的惨象,从而把诗的思想意义提到新的高度。
同样遭遇旱灾,而一乐一悲,却判若天壤。
《轻肥》诗词赏析二
白居易的《轻肥》是一首现实主义诗篇。
《轻肥》诗曰:“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酿,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瞿州人食人。
”
白居易的《轻肥》描写了唐朝中期社会的真实面貌。
封建社会从皇帝到平民是分为阶级的,同在一个天底下,同在一个社会,不同的阶级生活状况是天壤之别的。
皇帝居于社会的顶端,以皇帝为首的统冶集团生活极度奢侈,縻费无度;而贫苦百姓的生活是饥寒交迫,苦不堪言,甚至流离失所,卖儿鬻女……社会形成了极端的两极分化。
一但发生灾荒,情况更为严重。
白居易的这首诗就是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据《通鉴·唐纪五十三》载:元和四年,“南方旱饥”。
这首诗即写于江南发生大旱的这一年。
白居易的《轻肥》正是从统冶阶级的奢侈腐化,縻费无度和广大百姓深重苦难这这两个方面描写社会生活的。
这首诗共十六句,其中十四句是从统冶者方面写的。
诗的开篇即写“内臣”“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仅仅十个字,就把一群人的,跃武扬威的情状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接着“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揭示了这一群人的身份,原来这骄横跋扈的一群是皇帝的亲信,即“内臣”,即太监,他们是最高统治者的亲信和爪牙。
就是这样一群人,竟然个个都有身居高官,“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这些人在这大灾之年在做什么呢?原来是赴宴,“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人数众多,而且是乱纷纷的,争先恐后。
酒宴上吃喝的是什么?“樽罍溢九酿,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吃喝全是由精妙的工艺酿制美酒和难得一见的山珍海味。
又有上好的果品享受,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甘美餍足之后,更是神气十足,骄横无限,“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统治者不论常年和灾年,放纵享受总是尽情的,挥霍无度的。
这样,通过如上描写,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不顾民生,腐败享乐至极的情状展示出来了。
诗篇接下来一转,只用两句写了百姓的生活,“是岁江南旱,瞿州人食人”,只十个字,写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间惨剧。
然而,只这两句,实在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