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方言俗语集成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寒地黑土方言词库·东北话大全·“东北臭鼻子话”史上之最强版本〔作者-王泽生、2010年12月18号下午,于呼兰河中游小城绥化、全文合计39411个汉字〕中国大东北,乃地理、气候、人文、行政四重身份的独特区域,而且还是多民族聚居杂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等原主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渐有大量的流人、站人等汉民涌入,尤其是清代闯关东移民潮的兴起,以及禁荒政策的废除导致跑马放荒运动忽然崛起,涌入东北的人口骤然增长,东北当地土著民族与移民融合的步伐迅速加快。
这样,从清代中后期至清末民初东北方言逐步形成。
东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仍存留着东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印记,其中主要集中于风俗方面的别具一格的词汇领域。
东北方言,据东三省大致有三部分,即辽宁的“海蛎子”味、吉林的“苞米楂子”味、黑龙江的“土腥子”味。
譬如,据紫华(陈子华)提供的辽阳方言里:辽阳的“輎坡”一词指人穿鞋子往后歪,在呼兰河则叫“坐根儿”;辽阳的“盖了帽了”一词是“贼好”的意思,在黑龙江呼兰河则叫“头子”。
东北汉语方言有词汇的变迁现象,例如:“夜特”一词是呼兰河方言,指过去生产时代55马力的大型四胶轮的拖车,现在这种农业机械被小型拖拉机取代了,现在俗语称“小四轮子”。
东北方言词汇还有废用的情形,如“电锅”一词指过去乡村放映露天电影所用的小型发电机,现在农村电影业因电视的普及、电脑进入百姓生活而衰败了,“电锅”一词成为家用电饭锅的省称了。
东北荒原,其实是茫茫森林与浩瀚的草原以及林海雪原的结合体,东北古代游牧渔猎的族团驰骋于其间,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性格以及民族语言,寒地黑土的东北方言具有森林般奔腾的张力和大平原般辽阔的豪性,这即是东北话最真实的围栏。
东北人旷达豪爽、直白昂扬,东北话亦如此,东北话原始而朴实、直白而诙谐幽默、不矫揉造作、纯真而最具亲和力,这种鲜明的词汇特征与东三省作为移民省份分不开的,东北方言是多种方言杂交的产物。
东北俗语集锦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仅东北就有很多的方言,我把东北的一些土话收集起来,仅供众人欣赏。
动物类:沙沙虫(黑色蝗虫),油吱嘎(蚂蚱的一种),蚂螂(蜻蜓),蛐蛐儿(蟋蟀),曲蛇(蚯蚓),蝲蝲蛄(蝲蛄),顷怀子(青蛙),大眼贼儿(田鼠),豆杵子(田鼠),长虫(蛇),马蛇子(蜥蜴),老鹞子(老鹰),尥(liao)蹶子(骡马用后腿向后踢),蛤蟆骨朵儿(蝌蚪),臭鸪鸪(布谷鸟),咖(ga)螺(河蚌、海蚌),老鸹(gua)(乌鸦),黄皮子(黄鼠狼),蚰蜒(象蜈蚣而略小),草爬子(蜱、一种吸血的虫子),老雕(老鹰),哈什蚂(灰褐色的蛙),牛犊子(小牛崽),猪羔子(猪崽儿),羊羔子(小羊崽儿),虎犊子(骂人的话),兔羔子(兔崽子,骂人话),王八犊子(骂人话),柳粪球子(小鸟,也叫柳树叶子和柳罐斗子),扑了蛾子(飞蛾),鵏鸽子(鸽子),长脖子老等(一种脖子长的水鸟),老家贼(麻雀),黑瞎子(黑熊),张三儿(狼),花大姐(七星瓢虫),鲫瓜子(鲫鱼),沙半鸡儿(形似鹌鹑的一种鸟类,每只约重半斤而得名),傻狍子(比较傻的一种动物,后指有傻气的人),生理类:碑儿陋头(额头),夹(ga)肢窝、胳肢窝(腋窝),跛了盖儿(膝盖),筋梁骨(脊背),票花(屁股),跑破鞋(不正当的男女性关系),腮帮子(脸蛋),拉粑粑(拉屎),嘎拉哈(动物和人的拐踝骨),拨浪锤儿(牛骨做的纺线用具),哈啦子(口水),孬服了(化脓了),咂咂(乳房),咂咂头(乳头),卵子(男人的生殖器),胯子(女人的生殖器),吊(男人生殖器),腮帮子(脸蛋),下巴頦(下巴),大腿拌儿(大腿弯),脖梗子(脖子后边),哈喇子(口水),吃咂(吃奶),刺挠(痒痒),闲嘎嗒牙(吃零嘴儿),后丘(臀部),磕巴(结巴),妈了巴子(骂人嗑、女人的生殖器),囊囊膪(猪腹部肥而松的肉),气卵子(疝气),雀蒙眼(指夜盲症),缺心眼儿(理智不健全),身板儿不利索(指怀孕),有身子了(怀孕),双身子(孕妇),一对双(双胞胎),双目朗(双胞胎),捎色(褪色,或丢脸),拴马桩(耳台或耳垂上长的肉阄),双棒儿(双胞胎),秃老亮(秃顶或秃头的人),食品类:饽饽(bobo)(馒头或其它面食),锅嘎吧儿(锅巴),馍馍(干粮或者馒头),酒肴(下酒菜),肴物(好吃的),称呼类:老(妻子或老太婆),屋里的(老婆或妻子),往们(我们),摊们(他们),拖油瓶(后娘带来的孩子),老娘们儿(专指成年女性或指老婆),个个(自己),自己个(自己),护肚巾(兜肚),小尕子(小孩),半拉子(半个劳动力),妯娌俩(哥俩的媳妇),老花子(叫花子),孙男弟女(指同族的老少辈人),屋里的(妻子),地域类:哪疙瘩的(哪地方的),干哈呀(干啥),来戚(qie)了(来客人了),整个浪(全部或者整体),拐嘎(拐角),上外头(即上厕所),称为类:茅楼儿(厕所),茅道(茅房),毛道儿(羊肠小路),车轱辘(车轮子),拐旮(墙角),乱尸岗子(埋死人的地方),旮旯(墙角或角落),电驴子(摩托),屁驴子(摩托),公母俩(夫妻俩),老毛子(俄国人),大鼻子(俄国人),地蹦子(不踩高跷的秧歌),电匣子(收音机),戏匣子(唱片、留声机),屁驴子(摩托),房山头(房山墙两头),疙瘩揪儿(头后的发揪),轱辘棒子(没结婚的老男人),壕沟(水沟),好信(好奇),合炉(合拍、合手),合得上(合不上),饸饹话(含乎话),痨病(肺结核),倒厦子(偏屋),胡子(土匪),胡巴烂啃的(烧焦的样子),绝户(指没有儿子的人),绝根儿(断子绝孙),搂筢儿(搂柴草的筢子),石砬子(石头砬子,地面上突起的巨大岩石),东北俗语集锦(二)物品类:袼褙儿(用碎布糊表成的厚片,做鞋用的),棉恼(棉袄),挎兜(衣兜),手捂子(棉手套),手巴掌(手套),手闷子(棉手套),钱褡(da)(钱包),冰猴(尜尜,陀螺),帊(pia)叽(用纸叠的,孩子们用手煽着玩的),胡琴儿(二胡),双响子(二提脚),麻雷子(较大的爆竹),盖帘儿(高粱杆串的板),喂大罗(俄语,梯圆型水桶),水筲(水桶),柳罐(柳条编的打水用具),辘轳(井上打水用的绞盘),火叉子(烧火用的叉子),囊洞子(烧火的灶坑洞子),灶坑(烧火做饭的地方),羹匙儿(小勺儿),粪积子(粪筐),冰猴(陀螺),棉猴(带帽子的棉衣),大刺花(礼花),小洋鞭(鞭炮),二百二(红巩药水),六六粉(一种农药),扫帚疙瘩(扫帚头),洋火(火柴),洋钉(钉子),胡琴儿(二胡),臭油子(沥清),圪挠(碎柴火),羊就(和泥用的乱草),挂牵儿(过年贴的剪纸类的东西),蛤蟆镜(太阳镜),活裆儿裤(小孩穿的开裆裤子),免裆裤(老式的免腰裤子),家巴什儿(工具),叫叫儿(口哨),金镏子(金戒指),炕琴(炕上的长卧柜,上边可以搁被子),炕梢儿(火炕的末端),偏厦(紧贴山墙接出的小房),破铺衬(破旧的碎布),烧高香(指修好积德),王八盒子(匣枪),盒子炮(手枪),乌拉(用皮革缝制的头前带褶的一种鞋),植物类:花骨朵儿(花蕾),茑花(niaohua棉花),酱杆儿(高粱杆的每一结),树荄(gai)(高粱杆),婆婆丁(蒲公英),车轱辘菜(马前子),苘(qing)巴菜(苣荬菜),毛嗑(葵花籽),草棵子(草丛),西葫芦(角瓜),时间类:夜个儿(昨天),前个儿(前天),后个儿(后天),秋半季儿(即秋天的时候),容空儿(宽限时间),体根儿(起初,原先),动作类的:跳槽(随意改变服务处所),嘚啵嘚啵(形容说话絮絮叨叨),瞎掰(瞎说),白话(瞎说),小嘴巴巴儿地(形容能说会道),扒楞扒楞(用手动一动),动摊动摊(活动活动或者动动地方),护犊子(护孩子或者动物护崽子),滚犊子(滚蛋、滚开),滑头(油滑,不老实),我消你(我打你),揍人(打人),咧咧歪歪(站立不直,歪歪斜斜的样子),焯一下(用开水烫一下蔬菜),炸一下(开水烫蔬菜),咂摸(琢磨),擖(ka)哧擖(ka)哧(用刀刮,后引用挨批评了),踅(xue)摸(寻找),摩挲(masa)(用手轻轻的摸),马溜的(快点的),呜孬一下就过来了(呼啦一下,形容速度快),捯(dao)哧捯哧(梳洗打扮),拧嗒拧嗒的(走路的样子),鸟悄的(轻轻的,悄悄的,没有声响),屁颠屁颠的(乐颠颠的),不尿你(不理你),不吊你(不理你),搁了搁了(搅拌),搅和(搅拌),欠儿蹬似的(能显或多嘴多舌),嗷唠一声(喊一声),冷不丁的(不防备),闲咯的牙(闲聊),会武把抄(会点功夫),惦兑惦兑(寻找),没处掏动(没地方找),拘挛了(委缩了),抽抽了(委缩了),缩缩了(委缩了),夹楔儿(往排好的队伍里挤),挠头(事情难办、不易解决),挠杠(跑掉),嘁哧喀嚓(形容爽快、干脆),齐刷刷地(整齐),趄歪(侧歪),穷撩扯(挑逗,招惹是非),圈拢(往一块团结,使不分散),揍饭(做饭),变戏法的(变魔术的),捎带而已(顺便),往后稍(倒退着走),收秋儿(收尾),数数搭搭(指责对方的过失),耍狗坨子(出洋相),耍钱(赌博),摔脸子(吊脸子,给人颜色看),甩际子(发脾气),掏换亦称(掏弄、淘换、搜寻),忒儿喽(啜饮或抽泣的声音),往后腾(拖延),秃噜反帐(做工不细,质量不好),舞把操(能力或技艺),东北俗语集锦(三)形容人的:破马张飞的(张牙舞爪的不讲究),舞马长枪(形容发怒或情绪激动的样子),五迷三道(形容神志不清的样子),无急六受(无法忍受的程度),乌眼青(眼框被打的发青的样子),讨人嫌(惹人厌烦),损样(样子难看),缩脖端腔(形容寒冷或萎靡不振的样子),霜打啦(形容人的精神蒌靡不振),水汤尿裤(形容不挺拔,不利落),得瑟(形容能显能吹忘乎所以的样子),恶(ne)道(霸道厉害),矫性(个别个性),娇情(发贱),格路(形容人特),假古(假心假意),玍(ga)古(人的脾气或者东西不好等),故动(形容人心眼坏),吧扯(瞎扯),屄扯(骂人能说的意思),吧瞎(说瞎话),犟眼子(说话犟死理),鼻儿故了(死了),老鼻子了(形容特别的多),砢碜(kechen)(寒碜),真尕(ga)(抠门,小气),王八头(女人给男人戴绿帽子),糊弄(欺骗、蒙混),傻了叭叽(不精明),二了叭叽(有点傻),屌儿啷噹(不成器的样子),稀罕(喜欢),嘚儿呵的(不精明),马溜的(快点的),鼻涕嘎瞎的(邋遢,不利落),蔫了叭叽的(不精神,无精打采),眵(chi)目糊卡哧眼的(不干净,不整洁),眵(chi)目糊(眼屎),真闲乎人(讨厌人),各影人(烦人),虎了叭叽(不精明),肚囊子(肚子),垫补垫补(先吃点垫垫底),甜嘴不拉舌的(东西少,没够吃)甜不拉梭的(稍有点甜),损种(骂人话,不是好种),不着吊(不听使换),磨叽(罗唆),干(干等),等(等现成的),不打紧的(不要紧的,撒磨(四处看),贼拉的快(特别的快),虎绰的(虎了叭叽的),迂作(舒服),粘包了(粘上了,麻烦了),哩根楞儿(闲事儿),叮把儿来(总来),腊不渣儿(小不点或最小的孩子),摆鼻儿(显摆),出溜了(打滑了),打出溜滑(在冰上打滑或在路上打滑),走道了(改嫁了),主意正(有主意),下狠茬子(下狠招),成致好了(特别的好),鼻涕嘎瞎的(埋汰,不干净),砢碜(难看),得了八嗖的(得嗦),埋了八汰的(埋汰),油了八叽的(油乎乎的),个色(和别人不一样),个路(性格特),挨克(挨批评、受训),挨梃(挨揍、挨打),爱小(贪便宜、图小利),八杆子拨拉不着(互不相干、不挨边),八字没一撇(没头绪),宾篱子(监狱),拔尖(争强好胜),把家虎(会过日子、小气),掰扯(讲道理),败家(挥霍浪费),班对班的(一般大的),半拉克叽的(半个、不完整),包屈(委屈),背包捋散的(不整齐),可不咋地(可不是嘛),备不住(可能是),奔儿娄八相的(大额头、难看),笨笨咔咔的(说话不利索,笨手笨脚的),彪乎乎的(缺心眼),摽劲(暗暗叫劲、比赛),憋屈(烦闷、委屈),瘪茄子了(打瘪了、蔫巴了),不懒(不错),不是善茬(不寻常、惹不起)不断溜儿(连续不断),不着调(不听使唤、不认真),不是物(不好人),不打奔儿(说话流畅、办事利索),不得烟抽(不受赏识、不被重视),不开面(不讲情面),不缕会儿(没在意),不玩活儿(不好好干活),不显山不露水的(不显露),猜谜mei儿(猜谜),搭火(俩人合伙),差成色(差劲),掺和(把两种或几种东南搅拌一起),插伙(合伙),敞怀(衣服不系扣子),潮的乎的(潮湿或发傻),扯老婆舌(说瞎话),扯哩哏儿棱(瞎扯),扯大彪(说粗话),吃不住劲了(挺不住了),抽冷子(冷不防的),冷不丁的(没防备),出门子(出嫁),出菜(出力或出钱),出血(出点代价),杵迷了(傻了),杵子(拳头),穿小鞋(叼难人),吹灯拔腊(完事儿了),凑合事儿(凑合、对付),将就(差不多、对付),窜稀(拉肚),搭碴(说话接碴),打恋恋(常在一起),打下手(帮手),溜须(巴结、讨好),大扯了(厉害了、大发了),嫌乎(厌恶),大概齐(差不多),大估景(大约、差不多),得咕(瞎说),嘚嘚(絮絮叨叨),嘚嘚瑟瑟的(轻浮、不稳重),嘀溜蒜挂(散乱、不规整),得劲(舒服),吊脸子(给脸色看),一嘟噜(一串),对撇子(对劲),蹲坑儿(监视、守候),糟糕儿五眼(人不咋地),儿把刀(手艺差),反盆了(颠倒了),放杵(发呆),嘎巴溜丢脆(干脆利落),嘎嘎新(嘎巴新),干巴拉瞎的(形容人干瘦或干吃),干拉儿(喝酒没菜干喝),咯眼(不顺眼),哽哽唧唧(闹人、磨人),鼓秋(暗地挑拨),鼓涌(蠕动),鬼头蛤蟆眼的(狡猾、坏主意多),滚球(滚蛋),哈拉了(油变质了有味了),海去了(特别多),嚎唠(大声喊),红眼巴嚓的(眼睛红红的),猴头巴相(猴头巴脑的、难看),齁巴(气喘病人),胡嘞嘞(胡说),呼嗒(就剩一口气了),胡扯六拉(胡乱说),囫囵半片(不完整),护犊子(护孩子),滑磨吊嘴儿(油嘴滑舌),坏菜了(事情弄糟了),火刺棱的(火得楞的),祸祸(践踏、糟害),祸害(败坏),急歪(恼火、生气),急头掰脸(急赤白脸、急头白脸),挤对(挤兑、强迫他人就范),挤挤插插(人多拥挤),假假咕咕(不实惠、虚假),架不住(禁不住、受不住),尖嘴巴舌(会耍嘴皮子),贱皮子(不识抬举),贱薄喽嗖(轻佻、不庄重),将将巴巴(将巴、勉强),犟眼子(固执),觉警(景)儿(有所觉察),赖嚎子(比喻好哭的人),烂眼枯瞎(形容眼睛闹毛病的样子),烂眼子事儿(指不正当的事),狼哇哇(形容哭得厉害),浪(卖弄风骚),驴性(不驯顺、不明事理),抹搭(眼皮向下而不合拢),瞎嗙嗙(瞎说),腚蹲儿(跌倒时屁股着地),扑棱(象声词、翅膀抖动的声音),怯生生(形容胆怯和害羞的样子),求爷爷告奶奶(形容到处求人),球球蛋蛋儿的(形容矮个子人),焌溜qū.Liu(用不带火苗的火烧烫),肉头(柔软而有韧性),肉筋筋(办事不爽快、不果断),软咕囔的(亦称软搭哈的、软拉巴唧,指缺乏弹性的食品和物件),撒眸(撒目,四下观看),撒泼(大吵大闹,不讲道理),撒欢儿(兴奋而连跑带跳),撒丫子(撒腿快跑),撒谎撂屁儿(说谎话),撒欢尥蹶(狂奔迅跑),赛脸(顽皮),三七疙瘩话(牢骚话),三只手(通常指小偷),三老四少(民间秘密结社的青帮),傻拉巴登(痴呆,憨傻),傻得呼哧(形容不太精明的样子),水汤尿裤(形容不挺拔,不利落),顺拐(走路时,一侧的胳膊腿同时朝着一个方向动),撕撕巴巴(撕扯,扭打,拉拽),死个丁的(食物不松软、不暄腾,死脑瓜骨(死木头疙瘩,比喻思维迟钝、事理不通的人),四六不懂(什么事理也不明白),四样儿齐)啥都齐全,一样不缺),胎胎歪歪(不挺实,软弱,堆随),螳朗子(指软弱可欺的人),舔腚(指溜须拍马),跳槽(换地方),真填活人(真喜庆人),烧包儿(因有钱财而表现出来的得意状),实打实凿(实心实意),识文断字(乡下指有文化的人),十个头儿的(比喻十分完善),熟头巴脑(相互之间很熟悉),死脑瓜骨(比喻思维迟钝),死木头疙瘩(事理不通的人),死气白赖(纠缠个没完),四六不懂(什么事理也不明白),四样儿齐(啥都齐全,一样不缺),随份子(随人情),随根儿(各个方面都很象父辈),胎胎歪歪(不挺实,软弱),堆随(不挺实),瘫巴(瘫痪,瘫子),弹弄不起(对付不了),武弄不起(不好对付),螳朗子(指软弱可欺的人),掏兜儿(指扒手),土鳖(迂腐,不合时宜),,土包子(指没见过世面的人),腿打摽(干使劲迈不动步),东北俗语集锦(四)其它类:漂白漂白的(形容特别的白),大漂月亮地儿(形容月色非常明亮),红不棱登的(形容颜色),黑不溜秋的(形容颜色),绿了叭叽的(形容颜色),焦绿焦绿的(形容颜色特别的绿),贼啦的(特别的),嗯讷(是的意思),垴(nao)和(huo)(暖和),呐了(饿了),不夸堆儿(形容东西少,不够数),欻欻(chuachua)的(象声词,形容队伍走的整齐),欻(chua)拉(象声词,欻拉把菜倒进锅里),嗍(suo)啦嗍(suo)啦(吸吮,把鱼刺嗍啦嗍啦),喀嚓(象声词,形容声音),喀吧(象声词,形容东西断了),冷不丁的(没防备),酸不溜的(有点酸),甜不唆的(有点甜),腻歪(心烦),浮溜浮溜的(容器满了要溢出来了),几了拐弯的(形容弯儿特别多),倒戗刺儿(倒钩的刺儿),戗茬(反方向的茬口),稀能(路不好走,泥泞),嚼裹儿(好吃的),疙瘩溜秋的(不规整或不光溜),光溜(光滑),弄个好歹的(弄坏了怎么办),半拉(半个),拉饥荒(欠债),寒碜(丑陋难看、丢脸),屁了嘎叽的(比较油滑),张嘎(翻个),尜油(两边晃不着地),才刚(刚才、方才),夹生(半生不熟),借由子(借机),筋叨(食物有筋性),紧巴(衣服紧巴登的、日子紧紧巴巴的),紧称(不宽松、空隙小),紧怕(很怕、非常害怕),近便(距离不远、靠近),可怜不识见儿(值得同情怜悯),嗑杈(从枝节处又长出来的新芽),啃青儿(庄稼未完全成熟就吃),口挪肚攒(会节俭、能积攒),夸堆儿(显堆儿),宽绰(宽阔、面积大),拘魂码(拘魂单儿、迷信用的),开脸(姑娘出嫁时请人用线裹掉脸上的汗毛),开眼(长见识、放山人挖着人参了),拉饥荒(欠债),喇忽(马虎、办事不认真),唻大彪(说脏话),捞梢(捞筲、捞本儿),牢绷(结实、坚固),老赶(外行),老奤儿(对河北、唐山人的称呼),老猪腰子(有主意),劳忙的(帮忙办红白喜事的人),乐不得的(正和自己的心意),乐颠馅儿(非常高兴的样子),勒大脖子(勒索),里挑外撅(挑拨是非),里出外进(很不整齐的样子)里外里(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立事了(懂事了),利整点(利落整洁点),连蒙带唬(蒙混、欺骗),脸儿小(腼腆的样子),恋糊(稠、浓),凉瓦瓦(略有凉意),两眼一抹黑(指人生地不熟),两说着(难下结论),蹽了(跑了),蹽杆子(跑掉了),蹽杠子(跑了),撩扯(招惹),撂挑子(甩手不干),尥蹶子(骡、马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溜严(没缝隙),溜边儿(总向后躲、沿着边),溜须舔腚(形容献媚的样子),溜平(光滑平整),溜溜的(胆怯顺从的样子),溜缝儿(用语言堵塞他人的漏洞),麻达山(迷失方向),埋汰(不干净),买好(讨好),卖呆儿(看热闹),卖谝(显示、夸耀),满不在乎(不在意),忙三迭四(忙三火四),猫冬(冬季没事做,在屋里闲着),猫月子(妇女分娩后的一个月),吃猫食儿(饭量很小),毛愣(不稳重),铆大劲(使出最大力气或尽最大努力),冒蒙儿(没把握、凭着猜测办事),冒漾(液体超过容量而外溢),没辙(没主意、没办法),没咒念(没办法),没打拢儿(没理会),没皮没脸(比喻不要脸面),没深拉浅(说话没有分寸),没着没落(没有着落、无可奈何),没缕会儿亦称“没徐乎儿”。
黑龙江方言俗语集成
黑龙江方言俗语集成1:无肌留瘦
2:埋了咕汰
3:得得搜搜
4:吭哧瘪肚
5:突鲁反仗
6:老天扒地
7:皮儿片儿
8:魂儿画儿
9:破马张飞
10:武武玄玄
11:吊儿郎当
12:五迷三道
13:毛楞三光
14:七吃喀嚓
15:急了拐弯-
16:稀了马哈
17:犄角旮旯
18:费劲扒拉
19:鸡头掰脸
20:甩裆尿裤-
21:披哩扑咙-
22:虚头八脑-
23:提溜算褂-
24:鼻涕拉瞎-
25:舞舞喳喳-
26:抠抠搜艘-
27:么么叽叽-
28:直吧愣蹬-29:往那一矗-
30:油光崭亮-
31:豁牙露齿-
32:支愣八翘-
33五马长枪-
34扬了二正-
35三吹四捎-
36整个浪儿-37窝窝囊囊-38针扎火燎-40笔笔划划-41抹抹张激-42筋鼻瞪眼-43咕咕秋秋-44鼓鼓孬塞-45滴了当啷-46闹心吧啦-47埋了乎汰-48豁牙漏齿-49磕了吧嗔-50连跑带颠-51屁的流星- 52唧唧歪歪。
东北社会磕句子1. 50句东北磕求这些话的答案1、“哎呀吗呀,他对象长的老棵碜了”一句中,“棵碜”指难看2、嘿,那边有人干仗呢。
“干仗”的意思:打架 3、咱俩嘎点儿啥。
“嘎”的意思:做 4、这孩子真各应人。
“各应”是指:讨厌 5、这间屋子真埋汰。
“埋汰”是:脏 6、他盯霸儿看我。
该“盯霸”的意思是:一直7、今天碰到俩“二乙子” ,二乙子意思是:疯子 8、这孩子象“欠儿登”似的,欠儿登的意思:欠扁 9、一答题就“吭呲瘪肚”的,吭呲瘪肚的意思:死气沉沉 10、弄“大吆母”就行了别那么认真,大吆母的意思:大概11、这小“鳖犊子”又不知道上哪去了,鳖犊子的意思:兔崽子12、别和我“劲儿劲儿地”我看着不顺眼,劲儿劲儿地的意思:摆谱13、这孩子竟弄些“噶咕”东西,噶咕的意思:古怪14、别和我“磨叽”,磨叽的意思:罗嗦 15、没事老“撒漠”啥呀?撒漠的意思:找 16、今天的菜做的“缸缸地”,缸缸地的意思:牛17、老太太天天在这“卖呆儿”,卖呆儿的意思:发呆18、“夜儿个”喝多了,夜儿个的意思:昨晚 19、每天都和我“叽咯浪”,叽咯浪的意思:吵嘴 20、再看我把你“嘎拉哈”挤出来,嘎拉哈是什么东西:便便 21、今天身上长个“闷头儿”,闷头儿是什么东西:疙瘩 22、没啥事你老在这“豁楞”啥呀?豁楞的意思:叨咕 23、看你天天“无稽六受”的样,无稽六受的意思:没精打采 24、上“边拉儿”去,边拉儿的意思:一边 25、你能“舞扎”过他吗?舞扎的意思:折腾 26、买这东西真“屠必”,屠必的意思:没意思27、这小子真“尿腥”,尿腥的意思:娘娘腔28、没事吃点“毛磕”吧,毛磕是什么东西:瓜子29、“恩呐”我现在就去,恩呐的意思:嗯 30、别和我“呜叻”,呜叻的意思:捣乱31、这小“咔叻”还不服,咔叻的意思:小子32、倒“浮溜浮溜”的感情才深,浮溜浮溜的意思:。
33、这哥们挺“有钢儿”,有钢儿的意思:有意思34、给我惹急了把你“哈了吧”卸下来,哈了吧是什么东西:下巴 35、你“扑棱”不过他,扑棱的意思:折腾36、别老和我“逼吃”,逼吃的意思:较劲37、你家“门斗”挺大呀,门斗是哪:大门38、今天咱俩就“唠扯”“唠扯”,唠扯的意思:唠嗑 39、别老和我“扒瞎”,扒瞎的意思:神侃40、你怎么没事竟给我“扒拉”事,扒拉的意思:惹41、小孩们都在玩“冰嘎”,冰嘎是什么东西:冰溜溜42、我看你也就是个“半哒子”,半哒子的意思:没用的东西 43、“波叻盖”差点没弄碎了,波叻盖是什么东西:杯子44、非让我今天和你“掰扯”“掰扯”,掰扯的意思:讲大道理 45、没事竟瞎“白唬”,白唬的意思:扯淡46、一不小心把“嘎吧”弄掉了,嘎吧是什么东西:。
东北方言中的俗语
东北方言中的俗语,被东北人广泛、熟练地运用着,其中大多有四个字组成,结构稳定,表意精辟生动,多数很难找到出处。
东北方言中的俗语内容丰富,其意比较如下:
1.半拉科叽——做事情有头无尾或东西不完整。
2.熬啦巴糟——特别苦闷,非常不愉快。
3.憋啦巴屈——沮丧、不愉快或所处空间太小。
4.触绝横丧——没有修养,说话态度蛮横。
5.的的嗖嗖——举止轻浮,说话态度蛮横。
6.跟头把势——连滚带爬。
7.勾嘎不舍——小气、吝啬,半分钱也舍不得拿出来。
8.横把竖挡——极力阻止,不允许。
9.胡打乱凿——没有计划,胡乱做事。
10.呵了巴碜——寒碜或形象丑陋。
11.吭哧憋肚——说话吞吞吐吐,做事非常费劲。
12.六门到底——非常彻底,揭穿老底。
13.埋了巴汰——环境脏、乱、差。
14.茅连草舍——干活质量差或房屋简陋。
15.囔囔不揣——软弱无能。
16.三吹六哨——吹嘘、说大话。
17.十五半遭——不经常的。
18.吵吵把伙------大声争吵。
19.五迷三道------迷迷糊糊的。
20.呜闹火喊-----大声说话,吵闹。
21.无急溜受-------心里很难受,坐立不安。
东北土话大全(配解释)1、毛愣三光—-形容人做事情浮躁,不踏实飞(武武玄玄)-—形容人不安静2、咯了盖儿—-膝盖3、卡了-—摔倒,栽跟头了4、埋汰——脏,形容词也做动词用,埋汰人,比喻侮辱人5、上该里溜达—-上街上,到街里闲逛6、唠扯—-聊天7、唠嗑--谈话,聊天8、钢钢地好、钢钢狠—-非常好,非常狠9、你装呐-—贬义,你在装模做样10、的瑟——贬义,指人不好看不雅观惹人生气的吊儿郎当的样子11、削—-打,暴打12、整事儿-—装腔作势,故意作出某中行为13、麻溜—-快一点儿14、贼—-副词,与很、特别一个意思15、沙棱儿——分两种意思,一是和麻溜一样表示快一点儿的语气词二是表示爽快、干脆的形容词16、寒碜、科碜——害羞、不好意思,丑陋17、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18、界壁儿—-邻居,指隔着一堵墙的邻居19、捣扯(声调,降调)--收拾,整理20、嘞嘞-—唠叨21、秀篾—-腼腆,拘束22、B车或者BB车车:唠叨,罗嗦的意思,贬义词23、老蒯——老伴儿,好像只用来形容女性24、远点儿删着—-离我远点儿,滚蛋25、急眼:意为"发火","恼羞成怒”,"愤怒”26、老鼻子:”特别多"的意思。
27、滚犊子:意为”滚蛋"。
28、抓瞎:意为"白搭”,”白做了”29、咋整:意为”怎么办"30、整个浪儿:意为”全部”,”整个"31、稀罕:意为"喜欢"32、闲嘎嗒牙:意为”闲扯",可以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33、熊色:贬义,形容一个人讨厌的样子34、晒脸:意同"的色”,多指小孩子35、干不拉瞎——形容某种东西很干的36、山炮-—就是傻了8急37、备不住—-有可能,也许38、鼻嘎吧—-bi-ga—ba鼻屎39、不远匣——指不太远40、扯蛋--胡说八道41、刺挠--痒42、眼力价—-形容一个人看人准不准,多指会不会来事儿43、敞亮:形容一个人不藏心眼儿,大方直爽44、包源儿-—全部,全包了45、点儿正(背)--运气好(坏)46、挡害--碍事47、二虎八鸡——傻乎乎48、二椅子—-不男不女49、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50、果—-吸,吮51、含拉子-—ha—la-zi口水52、干仗——打架53、迹哥--闹别扭54、尿性-—有骨气,真汉子55、曲咕——小声说56、戚儿——qier客人57、土包子--土生土长地没见过大世面的人58、铁子=老铁--哥们,好朋友有时也指男女不正当关系59、五迷三道——迷迷糊糊60、稀里马哈--马虎61、无机六瘦-—形容无聊到了极点,闹心,不知道干什么62、暴土扬尘--多形容满天灰尘,扬沙天气(沙尘爆)63、洋吧二正-—形容做事不认真,三心二意64、埋了咕汰(埋了八汰)--多形容人或房间衣服等,不干净,不整洁65、得得(四声)搜搜-—多形容人做事情炫耀,骄傲自大66、吭吃瘪肚——形容说话结巴,语无伦次67、突鲁反仗--形容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不讲信用,不能说到做到68、傻了八叽--形容人比较呆傻69、二虎八叽--同上(也可以形容人做事莽撞)70、斯斯哈哈-—拟生词,东北的天气冷出门不带手套,冻手的时候吐哈气用来暖手,因此演变成被冻的程度71、老天巴地--形容人长的老,岁数大了72、老么卡眼儿——同上73、皮儿片儿-—主要形容房间不整洁,东西摆放比较凌乱74、魂儿画儿——形容脸上有污垢,有黑泥75、破马张飞(武武玄玄)—-形容人不安静76、吊儿郎当——形容人游手好闲,没有正经的事情做7、五迷三道——主要形容人酒后失态,一般形容人喝多酒了。
西南俏皮话歇后语精选之吉白夕凡创作1.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年夜鼻他祖宗——老鼻子了.3.春脖子短——好景不长.4.狗拿耗子——多管闲事.5.天狗吃月亮——枉费心机.6.狗坐轿——不识抬举.7.狗见生人——乱叫唤.8.狗戴帽子逛街——年夜摇年夜摆.9.三更摸黄瓜——不分老嫩.10.瞎子走路——敲敲打打.11.盲人撕报纸——瞎扯了.12.盲人补炕席——跟我瞎编.13.戴凉帽啃西瓜———连个眉眼高低也看不出来.14.痨病鬼犯咳嗽——治欠好.15.王八翻身——左一个龟腚(规定), 右一个龟腚(规定).16.放屁掺沙子——连讽刺又冲击.17.木头疙瘩刻小人——死心眼儿.18.豆腐失落进灰堆里——奏乐不得.19.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20.膝上挂马掌——跑题(蹄)了.21.拆房子先锯排山柱——立刻散架子了.22.进门发现家被盗——傻眼了23.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24.芝麻开花——节节高.25.劈柴门上挂草帘子——门当户对.26.散场敲锣——没戏了.27.神农氏尝百草——什么毒都见过.28.公鸡下蛋——没指望了.29.公鸡踩蛋——一鸡(级)压一鸡(级).30.千亩地里一棵草——独苗.31.背手撒尿——不扶(服).32.王八瞅绿豆——对上眼了.33.耗子尾巴上长疥子——没有多年夜能(浓)水.34.在阴曹鬼门关混生活——永远也没有翻身出头之日.35.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36.屁眼子太年夜——把心都丢了.37.黑瞎子敲门——“熊”抵家了.38.熊瞎子吃年夜枣——满不在乎(核).39.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40.黑瞎子照镜子——那副熊样.41.哑巴上堂打官司——有话说不出.42.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43.杀猪吹屁股——外行不懂.44.苍蝇钻进蜘蛛网——踢蹬不开.45.拉了闸门的灯胆——灭火没电了.46.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47.傻子手握九连环——怎么也解不开这个套.48.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49.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50.无花的蔷薇——满身刺.51.七件事情没办妥——丢三拉四的.52.蝎子教徒弟——就这么蜇(着)了.53.灶王爷横批——一家之主.54.锥子扎玻璃球——贼尖溜滑.55.刚出锅的馒头——热气腾腾.56.秋天拉了架的瓜秧——蔫巴下来了.57.受惊的水耗子——不敢抛头露面.58.螃蟹走路——横行蛮横.59.二分钱小白菜——拿一把.60.秦香莲告状——哭都找不着调.61.拉屎攥拳头——装横.62.屁股上扎刺——如坐针毡.63.霜打的茄子——蔫巴了.64.脚上泡——自己走的.65.鸡毛上秤盘子——不知轻重.66.土豆搬场——滚球子.67.赖蛤蟆见毒蛇——吓出尿来.68.赖蛤蟆不长毛——就是那个品种.69.披蓑衣救火——惹火烧身.70.黄莲树上挂苦胆——从根到梢都是苦.71.屎壳郎失落油锅——骨酥肉麻.72.屎克郎戴花——臭美.73.脑门长瘤子——额外负担.74.年夜冬季在高粱地里走路——遇到“尖茬”子了.75.手心长胡子——老手.76.屁股后绑扫帚——装年夜尾巴狼.77.兔子尾巴——长不了.78.光腚打狼——胆年夜不知害臊.79.卖肉的砍后丘——腚(定)下来了.80.耗子见到猫——鼠迷了.81.搂草打兔子——捎带的.82.手术不打麻药——咬牙硬挺着.83.家雀站在鹅蛋上——假装年夜屁眼.84.窝窝头翻个——在这显年夜眼.85.裤裆里放屁——出岔.86.瘸子屁股——邪门.87.光腚推磨——转圈丢人.88.光腚拉磨——丢一圈人.89.热脸贴上凉屁股——心灰意冷.90.三更摸茄子——也不分个老嫩.91.吊死鬼擦胭粉——死要面子.92.老巫婆读完最后一道符——再也没咒念了.93.棺材里伸手——死要钱.94.上坟烧报纸——唬弄鬼呀.95.母黄鼠狼得道——会迷男人.96.黄鼠狼给鸡贺年——没安好心.97.黄鼠狼出洞——探头探脑.98.小鸡给黄鼠狼贺年——自己送上门来了.99.瓜子里嗑出个臭虫——不是好人(仁). 100.水仙不开花——装洋蒜.101.屎壳郎追屁——空欢喜一场.102.屎壳郎带花——臭美.103.哑巴吃饺子——心里有个数.104.牛魔王学好——改邪归正.105.秦桧编瞎话——陷害忠良.106.骑毛驴咬豆包——乐颠馅了.107.毛驴尥蹶子——年夜发脾气.108.脖梗子拴驴——没一个“正桩”.109.张飞吃芽菜——小菜一碟.110.张飞纫针——年夜眼瞪小眼.111.丫环拿钥匙——只当家不做主.112.饭锅里茄子——‘软巴拉遢’.113.竹筒倒豆子——一点不剩.114.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115.王熙凤骂年夜街——好说欠好听.116.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117.剜到筐里就是菜——不分好赖.118.新手上台扭秧歌——不知道迈哪条腿了. 119.手榴弹拉弦——立马炸了.120.孙悟空扔失落紧箍咒——不听招呼.。
哈尔滨方言词汇
1. “得劲儿”,咱就说这词儿多形象啊!比如说“哎呀妈呀,这按摩按得可真得劲儿”,是不是一下就能想象到那种舒服的感觉啦?
2. “别介”,你看啊,“别介呀,我错啦还不行嘛”,这就是在劝人别那么做呀,多常用的词。
3. “玩意儿”,“这是啥玩意儿”,是不是常常能听到有人这么问呀,特别口语化,还带着点好奇的感觉呢。
4. “埋汰”,“你看你这衣服咋这么埋汰”,就说形容脏不就很贴切嘛,生动得很呐!
5. “咋整”,一遇到问题就会说“这可咋整啊”,那种有点着急又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就出来了。
6. “稀罕”,“我可稀罕你了”,表达喜欢多形象,带劲得很呢!
我觉得哈尔滨方言词汇可太有意思了,特别有生活气息,这些词让日常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呀!。
黑龙江哈尔滨方言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黑龙江哈尔滨方言,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东北方言终极版1.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
2.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3.麻应人----泛指看到某些事物后一种不自在的反应,有起鸡皮疙瘩的意思。
4.嘎咕----泛指事物比较与众不同。
5.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
6.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八个成年人。
7.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
8.图鄙-----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9.钵愣盖---膝盖10.做喔----立刻11.麻溜---快点12.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
13.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
14.得意----喜欢。
15.掰扯----理论、研究。
16.白话----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
17.备不住---也许。
18.刺挠---氧。
19.呲目乎---眼屎。
20.打狼----落后,最后一名。
21.才刚---刚才。
22.哈拉子---比较多而且向下流的口水。
23.记葛浪---起纠纷,争吵。
24.老鼻子了----很多。
25.妈另---蜻蜓26.毛愣三光-----不稳重,做事毛草。
27.尿性---很有男儿气概。
28.念秧----指桑骂槐。
29.欠登儿-----泛指那里有事情那里到的人。
30.屈咕-----两个人小声的互相嘀咕。
31.且—客人。
32.老蒙咔吃眼-----形容人年级大了,不受别人的尊敬。
33.别楞----泛指叫人感觉不自在。
34.得劲---舒服。
35.噶点啥----赌点什么。
36.盯把----总是。
37.二椅子---不男不女。
38.吭哧瘪肚----泛指做事不麻利,说话不利落。
39.烂叁----泛指人不行为做事不利落,尤其是指妇女。
东北黑话(最全)大合集有一种情怀叫东北,有一种人叫东北人,有一种话叫东北话!作为一个十足的东北人,我必须有义务的帮助所有人科普东北话及其解释。
让我们大东北的文化遗产继续下去,虽然很多人都已经忘了这些话但是当你看到这些词语一定唤醒你而是记忆。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所有的话在前面必须加上一个在前缀。
在我们东北有一种厕所,叫猫楼。
有一种味道,叫哈拉。
有一种大话,叫扒瞎。
有一种抚摸,叫扒楞。
有一种失手,叫秃噜。
有一种沉默,叫蔫巴。
有一种回答,叫嗯哪。
有一种脑残,叫山炮。
有一种另类,叫隔路。
有一种浪费,叫霍霍。
有一种解决,叫咋整。
有一种显摆,叫得瑟。
有一种寻找,叫撒摸。
有一种外貌,叫磕碜。
有一种重复,叫墨迹。
有一种状况,叫毛楞。
有一种讨厌,叫膈应。
有一种软弱,叫尿唧。
有一种聊天,叫唠嗑。
有一种疑问,叫葛啥。
有一种习惯,叫埋汰。
有一种速度,叫麻溜。
有一种逛街,叫上该。
有一种街道,叫该里。
有一种泥泞,叫稀能。
有一种农村,叫屯子。
有一种挑逗,叫撩哧。
有一种坚强,叫皮实。
有一种口袋,叫挎兜。
有一种家具,叫炕琴。
有一种舒服,叫得劲。
有一种错误,叫岔劈。
有一种能耐,叫尿性。
有一种心烦,叫闹听。
有一种愤怒,叫急眼。
有一种喜欢,叫稀罕。
有一种停顿,叫卡克。
有一种心情,叫憋屈。
有种看见,叫瞅周了。
有种男人,叫爷们儿。
有一种放,叫搁那。
有种朋友,叫铁子。
有种吵架,叫吵吵。
有一种创伤,叫秃噜皮。
有一种闲侃,叫扯犊子。
有一种性别,叫二椅子。
有一种顽皮,叫欠儿登。
有一种可能,叫备不住。
有一种数量,叫老鼻子。
有一种频率,叫晃常儿。
有一种害怕,叫胆突的。
有一种不行,叫完犊子。
有一种摔倒,叫卡跩了。
有一种发愣,叫卖呆儿。
有一种执着,叫盯把儿。
有一种口水,叫哈喇子。
有一种地方,叫那嘎达。
有一种范围,叫整个浪。
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
有一种吃,叫可劲儿造。
有一种能力,叫吭哧瘪肚。
有一种工程,叫半拉咔叽。
有一种失败,叫秃噜反仗。
有一种骨头,叫波罗盖儿。
黑龙江方言俗语集成1:无肌留瘦
2:埋了咕汰
3:得得搜搜
4:吭哧瘪肚
5:突鲁反仗
6:老天扒地
7:皮儿片儿
8:魂儿画儿
9:破马张飞
10:武武玄玄
11:吊儿郎当
12:五迷三道
13:毛楞三光
14:七吃喀嚓
15:急了拐弯
16:稀了马哈
17:犄角旮旯
18:费劲扒拉
19:鸡头掰脸
20:甩裆尿裤
21:披哩扑咙
22:虚头八脑
23:提溜算褂
24:鼻涕拉瞎
25:舞舞喳喳
26:抠抠搜艘
27:么么叽叽
28:直吧愣蹬29:往那一矗
30:油光崭亮
31:豁牙露齿
32:支愣八翘
33五马长枪
34扬了二正
35三吹四捎
36整个浪儿37窝窝囊囊38针扎火燎40笔笔划划41抹抹张激42筋鼻瞪眼43咕咕秋秋44鼓鼓孬塞45滴了当啷46闹心吧啦47埋了乎汰48豁牙漏齿49磕了吧嗔50连跑带颠51屁的流星
52唧唧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