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缺乏强势品牌.doc
- 格式:docx
- 大小:19.57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顶级品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秀丹就目前的中国而言,还没有出现世界顶级品牌,其原因也是有很多方面的,以下是我本人就《品牌管理》中学习的强势品牌理论而做如下的分析:世界顶级品牌,肯定是强势的品牌,强势品牌必需具备三要素:广泛的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美誉度、较强的品牌忠诚度。
就强势品牌的观点来分析,中国暂时还没有出现强势品牌。
1、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品牌的知名度是指某品牌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
这一点中国的一些品牌还是比较符合的,像海尔电冰箱、格力空调、联想电脑、三鹿奶粉等。
2、较高的品牌美誉度。
品牌的美誉度是指某品牌获得公众信任、支持和赞许的程度。
这一点在中国现在的品牌中还是很少的,也只是有少许的品牌符合,像海尔冰箱等,但是相对于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来说,符合这一点的相对较少的,很多的品牌都是只有很广的品牌知名度,但是获得的美誉度确实是很少的,因为他们的知名度大多数是靠广告宣传而得的,而较高的品牌美誉度是要靠强硬的质量和完美的售后服务来获得的。
3、较强的品牌忠诚度。
品牌的忠诚度是指一个品牌消费者产生连续购买,持续消费的能力。
和前两个因素相比,这一点目前中国海明月任何企业做到的。
像三鹿奶粉,一直具有很好的知名度,但是美誉度还是不够的,关键是产品的质量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像蒙牛,出现三聚氰胺之后品牌的销量骤降,尽管蒙牛官方一再的公开表示一定会改善生产的环节,但是消费者还是不会轻易相信蒙牛的,致使蒙牛销量锐减,造成现有目标客户和潜在目标客户的大量流失。
这就是中国现在品牌的一个重要的通病——品牌的忠诚度不高。
因此,从强势品牌的三要素来看,中国暂时还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顶级品牌。
当然,这只是从强势品牌理论三要素方面来分析中国品牌不符合世界顶级品牌这一规格。
至于中国为什么世界顶级品牌,这还要看其他方面的因素的。
中国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也只不过是区区的三十年,而真正的市场经济也只不过区区的十八年,因此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市场发育上不成熟,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国民文化素质偏低,消费者消费行为还不成熟和理性;而中国真正的大企业还不是很多的,企业的年龄都还是年轻的。
中国品牌缺失的原因及发展分析中国品牌的现状当今世界,品牌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2004年美国的《商业周刊》杂志进行的一项有关世界品牌财物价值的研究报告中,人们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全球顶级品牌中,美国有62个,只有四个品牌来源于亚洲,其中,3个经典品牌来自日本,另一个发展迅猛的品牌来自韩国,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一个顶级品牌都没有。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在国际交往着骄傲的说:“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丰田是我的右脸。
”不得不说,日本及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在二战之后迅速恢复元气,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源就在于他们在市场残酷的竞争中所形成的品牌意识。
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要想获得稳定的市场,并得到长期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形成属于自己国家的品牌!2010年,中国国家的出口总额高达15799.3亿美元,但其中自主产品的出口份额却不到15%。
这说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还是主要集中于加工生产这一低端环节。
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提出了一个微笑曲线的经济理论。
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
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
微笑曲线要求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
而哭泣曲线和微笑曲线刚好相反,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
而中国制造目前的现状恰恰是一条哭泣曲线,高制造能力,低研发创新和市场能力。
在国际市场的利润终端分配中,以品牌为主体的研究和营销环节占有了70%以上的利润,而加工生产环节却只有20%左右的利润。
缺乏国家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里只能出卖劳动力和资源来获得微薄收益,逐渐沦为“世界工厂”的境地。
以一双品牌品牌运动鞋的销售为例:一双品牌运动鞋的生产成本为10美元,卖给品牌所有者的价格为15美元,而在该品牌的下属专卖店中这双鞋的标价为150美元。
我国缺乏强势品牌的原因分析关键词品牌强势品牌中国企业一、强势品牌的定义对消费者而言,品牌就是某种产品的代表。
如果说品牌会使企业的产品、符号、企业实力等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投影的话,那么这个投影就有可能被夸大或缩小,消费者对其印象也有可能会很清晰或很模糊,于是就有了强势品牌和弱势品牌之分。
所谓强势品牌就是某种产品的第一代表,每当消费者产生某种需求时,强势品牌自然在第一时间涌现在眼前。
二、强势品牌的优势强势品牌能够为企业创造高含金量的销售,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销量比竞争者卖得多;在销量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比竞争者卖得贵;在相同销售周期内,出货速度比竞争者卖得快;持续旺销期比竞争者长。
强势品牌还能创造蓝海市场,无中生有地开创一个无人竞争的蓝海市场,也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切割一块属于自己的蓝海领地,直至改变市场格局,成为行业冠军,代表行业大势,引起行业发展。
三、中国品牌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之后,打开国门使人们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还是存在太多的不足.很明显地,中国具有很多的品牌,但缺少世界级知名品牌。
具体来讲,中国的品牌资产价值低、缺乏核心价值。
四、探究缺乏强势品牌的原因中国企业缺乏强势品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具体的讲:(1)、中国企业开展品牌经营的历史短品牌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概念.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这个说法在中国还是一个政治上的禁忌,实质上,直到90年代的时候,中国企业才真正开始进进行品牌经营,屈指一数,才不过10多年时间.近年来,由于品牌管理理论的逐渐成熟,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建一个强势品牌的时间不需要过去那么长,时间的长短对品牌建设的影响逐渐弱化, 但是,10多年的时间相对于国外上百年的品牌管理实践,上百年的品牌文化沉淀,确实太短了.毕竟,品牌理论,品牌理念的导入,传播,接受,本土化,品牌意识的提高,品牌管理的实践,品牌文化的沉淀等都需要时间的积累.(2)、企业自身的原因1、对品牌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如认为品牌就是产品,品牌就是商标,认为做品牌就是做名牌,做销量,认为品牌是广告打出来的.2,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在过去,由于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对国产知名品牌缺乏保护,不少国产知名品牌被外资低价收购,然后搁置.3、在品牌建设上的投入少.在国企,由于政府对国企经营者的考评侧重于短期的经济利益指标,而品牌的投资在今天,收益更多的在明天.品牌投资引起当期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如果投资失败, 其苦果也由当期经营者承担;品牌投资成功,产生的收益很可能属于后期的经营者.企业当然不愿意在品牌上进行长期投资.在民营企业,资本积累的时间短,数量少,融资渠道单一,企业没有更多的资源在品牌上进行长期投资.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或缺乏资金进行产品研发,产品创新,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的质量满足不了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4、缺乏品牌管理人才.普遍看来,中国企业缺乏一支懂品牌经营的工作团队,缺乏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品牌优化组合,能够完整规划和统一品牌发展战略的战略性品牌管理人员.5、企业内部缺乏品牌战略管理组织。
浅析我国缺乏强势品牌的原因众所周知,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制造大国,但也是品牌弱国。
那我国缺乏强势品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某权威调查机构历时一个半月,对我国食品、饮料、化妆品、白酒、家电、润滑油等行业120个知名品牌进行了跟踪调研,得出如下结论:一.有40%的企业还停留在产品观念、推销观念上;20%的企业老总认为做品牌就必须有数千万元、上亿元的巨大资金投入,是个长年累月持续投入的漫长过程;30%的企业认为只要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产品销售出去就等于是做品牌了;10%的知名企业依赖他人的品牌,放弃自身过硬产品的丰厚利润,仅仅赚取低廉的加工费。
尽管一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谈品牌的重要性,但根本不具有品牌管理的基本知识,更不能准确理解品牌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把塑造品牌等同于在强势媒体上做广告。
二.有50%的企业从来没有聘请外部品牌战略咨询公司或由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进行过品牌战略规划;有20%的企业老板认为做品牌战略规划是奢侈的游戏,并认为那只能是跨国集团做的事。
还有一些企业过度透支本来不错的品牌资产,无休止地进行品牌延伸,靠电器发家的公司去做生物科技、保健品、金融证券、房地产、服装业,使得品牌资产几近枯竭。
三.有90%的企业缺乏完整的品牌识别,而80%的企业没有明晰的品牌核心价值。
有10%左右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品牌营销的中心就是要规划、提炼一个高度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核心价值,但由于缺乏品牌战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部分企业就只好把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当成品牌的核心价值。
由此可见,我国缺乏强势品牌的原因,可总结有三大原因:(1)缺乏品牌经营意识;(2)缺乏战略性品牌管理与规划;(3)缺乏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
一、缺乏品牌经营意识(1)只停留在产品观念上我们之所以缺乏品牌经营意识与我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观念是分不开的。
我们往往只停留在产品观念、推销观念上,往往以销量代替品牌认为只要产品品质好、品种创新就能制胜市场,认为品牌太虚,看不见摸不着,“我把销量做大了还不是一样?”甚至有人说,“销量这么好不是品牌的力量是什么?”他们不知道这是建立品牌的大好时机,占领市场无疑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占领消费者的心,只有建立消费者忠诚,让你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地位,才能使自己未雨绸缪。
一些中国企业缺少品牌意识的原因中国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的根本原因是民族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集体主义思想,注重团队合作而非个人成就。
这种思想深入人心,使得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偏向于以集体利益为主,忽视了品牌形象的建设和维护。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节俭和低调,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过于保守,不愿意在宣传和广告上投入大量资金。
其次,中国企业的市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品牌意识的培养。
中国市场的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往往更注重以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而忽视了品牌的独特性和附加值。
此外,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也使得企业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品牌的长远发展。
第三,中国企业在营销和品牌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也是缺乏品牌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在创造和管理品牌方面相对欠缺经验和技能,对于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深入。
此外,中国企业在市场调研、品牌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导致品牌意识的培养不够到位。
最后,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许多挑战,这也是其缺乏品牌意识的一个影响因素。
中国企业在创新和研发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表现较差。
这使得企业在建设和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挑战。
许多企业对品牌的建设和保护缺乏信心,进而导致缺乏品牌意识。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文化的影响、市场环境的制约、营销和品牌管理的能力不足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完善。
要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需要加强品牌教育和管理培训、改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配合,中国企业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中国企业为什么缺乏世界性品牌-最新文档中国企业为什么缺乏世界性品牌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却与此极不相称,呈现出口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
分析中国品牌缺位国际市场的原因,对培育知名品牌、完善“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中国制造”遭遇国际危机的今天。
1品牌、品牌价值和品牌战略1.1品牌品牌(Brand),具有如下解释:(1)烙印,火印;(2)商标;品种。
其含义是打上烙印、铭刻,它的原始含义是指在牲畜身上烙上标记,以起到识别和证明的作用。
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但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所谈的品牌已远远超过了它仅仅作为一种静态的标示起到区别作用的含义,而是更多地代表了一些无形的东西。
品牌的主要构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知名度,美誉度,顾客忠诚度;品牌是企业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在市场上刻意塑造的产品(服务)或公司的形象、个性、主张、联想和承诺,它外在表现为一系列区别性的符号和标记,内在的实质则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价值和利益的情感认同,体现了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物质和情感需求的体现和满足。
1.2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既与生产者的特殊劳动(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有关,也与市场上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有关。
因此,品牌价值的内涵可以界定为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所赋予产品的物理功能之上的情感和体验附加值。
由于其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所以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总资产的组成部分之一。
品牌价值是指“与没有品牌的产品相比,品牌给产品带来的超越其使用价值的附加价值或附加利益”。
品牌价值是品牌所具有的影响消费者的力量,也是品牌存在的意义所在。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品牌战略,争取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根本原因在于品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产品的差异化,消费者出于对品牌的偏好,愿意支付溢价,从而产生了垄断效应。
中国为什么缺乏世界级品牌?2009/5/8/08:43 来源:天下商机中国为什么缺乏世界级品牌?我用“四了”来概括:中国市场太大了,一锤子买卖就能赚个没完,谁还去费劲创立品牌;中国消费者太有爱心了,父爱主义泛滥,让中国企业长不大;中国商业环境太宽厚了,假冒伪劣坑人害人受到的惩罚很小,还有一大堆保护你的体制和人物,没有惩罚,人类懒惰的本性就削弱了品牌;中国企业家太弱了,弱者思维统摄了中国企业家。
我确信,一个懂得尊重品牌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品牌。
一个拥有伟大品牌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在品牌论坛上,一些专家、企业家提出了一些很煽情的口号,反复强调“民族品牌”、“保护民族品牌”,我就有点紧张。
为什么紧张呢?因为所有世界级品牌传达的不是民族自豪感。
我们国家的很多品牌注入了过多的国家使命和民族情感。
世界级的品牌,从来不把国家战略包含在自己的内涵中。
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中,没有人为你的民族自豪感埋单。
美国人、西班牙人、摩洛哥人不会为你的民族情感埋单。
人们只为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埋单。
世界级品牌的理想很朴实沃尔玛从街头拐角的一家杂货铺,发展成为今天傲视全球的商业帝国。
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总结沃尔玛为什么成功时,说出的话让我们今天听起来有点大跌眼镜。
山姆说,亏得我们起步时没有钱,只能在街的拐角开一家小杂货铺。
如果我们钱多,可能就去干别的了。
在自己住的街角开一家小铺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一直抓住邻居厨房里最需要的东西:最便宜的家计生活用品。
“最便宜的折扣店”,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原则,却是沃尔玛帝国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惟一的自尊。
这里面也反映了沃尔玛这个世界级品牌的内涵。
抓住了这一条,就抓住了世界级品牌的关键。
《大国崛起》记载了荷兰一个品牌的诞生,很有意义。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
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
纵观本土企业,你会发现仍然有那么多的本土企业在心安理得很滋润的为强势品牌“做嫁衣”,仍然有那么多的本土品牌价格比强势品牌低得多却无人问津!是什么铸成了本土品牌无法摆脱高质低价、大路货的低劣形象?是什么阻止了本土品牌成长为全球强势大品牌的努力和步伐?
本土品牌致命伤:战略化管理缺失
一、缺乏品牌经营意识。
有40%的企业还停留在产品观念、推销观念上,犯了“更好的捕鼠器”错误,认为产品品质好、品种创新仍然是制胜市场的法宝;20%的企业老总认为做品牌就必须有数千万、上亿的巨大资金投入,做品牌是个长年累月甚至几十年持续投入的漫长过程,因此做品牌只能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事;30%的企业犯了急功近利式的错误,并且以企业生存胜过长远发展为借口,认为只要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产品销售出去就等于是做品牌了;更令人难以相信,竟然有10%的企业依赖他人的品牌,放弃自身过硬产品的丰厚利润,靠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为跨国企业强势品牌做OEM!
尽管一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言必谈品牌的重要性,但根本不具有品牌管理的基本知识,更不能准确理解品牌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把塑造品牌说成创名牌,把做品牌视为产品品质越好、功能越多越好,把做品牌等同于设计一套具有国际感、时代感、漂亮的VI体系;把做品牌理解为投入巨额资金在中央台等强势媒体做广告轰炸!
二、缺乏战略性品牌管理与规划。
有50%的企业从来没有聘请外部品牌战略咨询公司或由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进行过品牌化战略规划。
这些企业的老板大多认为品牌战略规划、营销战略规划都是空洞的、长远的、无效的,不如抓好当前的产品研发、销售来得实在;有30%的企业老板提起品牌化战略就想起要聘请世界着名咨询公司花费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资金做一套规划方案,但这些方案都不能够针对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市场环境,并搬出某某公司耗费巨资聘请国际权威咨询公司做出规划方案却实施失败的案例来;有20%的企业老板认为做品牌战略规划是奢侈的游戏,并认为那只能是象可口可乐、西门子、伊莱克斯、宝洁这些财大气粗的跨国集团做的事,因为只有这些企业才能在中国市场动辄就先亏上个三年五载,等到把竞争对手全部拖夸后再图赢利。
由于缺乏战略性品牌规划和管理,很多企业在品牌命名上相当的随意,以“金”、“银”、“王”、“皇”等进行命名的品牌争先恐后的涌现,好象不用这些字眼就不能凸显品牌产品的身份、品质和价值;相当多的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束手无策,万不得已只有靠频繁的促销、降价和打价格战来参与竞争,却使得前期大量的广告费和营销投入白白打了水漂,品牌的档次感和形象一夜间荡然无存!还有一些企业过度透支企业本来不赀的品牌资产,无休止的进行品牌延伸,靠电器发家的公司去做生物科技、保健品、金融证券、房地产、服装业,使得品牌资产几近枯竭。
三、缺乏品牌战略管理组织与品牌战略管理人员。
有80%的企业没有建立起公司内部专门的品牌管理组织,大部分还停留在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品牌管理工作分别由公司产品研发、销售、市场、广告等职能部门分担。
一些公司的品牌决策活动仍然全部由公司总经理及公司的高层领导承担,只有那些较低层次、很小战术性的活动,才由下属去承担;有15%的企业尽管已经仿照西方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品牌经理制的形式建立内部组织,但也是瞎子摸象、一知半解的理解品牌经理制度,一些品牌经理仅有职责而没有与之对应的权限,
品牌经理名存实亡,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除此之外,80%以上的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战略管理的专业人员。
一些大型的集团企业,尤其是实施多品牌战略的企业,尽管内部有很多懂得做广告、策划、销售、市场的专家,但他们大多不具备深入的品牌战略管理理论知识,不具备品牌战略规划和管理的实际经验,更缺少于世界战略性品牌管理咨询公司的联系与合作。
因此,本土企业真正缺乏的是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品牌优化组合、能够完整规划和统一品牌发展战略的战略性品牌管理人员。
四、缺乏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
有90%的企业都缺乏完整的品牌识别,而80%的企业没有明晰的品牌核心价值。
有10%左右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品牌营销的原点就是要规划、提炼一个高度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核心价值,但由于缺乏品牌战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部分企业就只好把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当成品牌的核心价值。
规划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更是品牌战略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但很多品牌根本就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因此品牌广告的创意也就只好随着广告代理商的更换而走马灯似的变更,广告诉求的主题更是日新月异,造成品牌识别体系混乱不堪。
有些企业尽管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营销推广费用,但广告没能促进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数年累积下来不但品牌资产没有增加,反而使品牌形象越来越模糊,更谈不上建立鲜明的品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