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全集
- 格式:pdf
- 大小:213.19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地方方言京腔京韵----繁华都会中的方言一直以来,不少朋友觉得北京话和普通话是一回事,其实不然。
这几年全国普通话大赛上,北京人的名次一直就不怎么好,最差的时候竟然排到了第七名。
可见,京腔京韵其实只是一种繁华都会中的方言,自然是既有它底蕴深厚、幽默悦耳的一面,也有它土得掉渣儿的另一面。
声发于闲散慵懒之间细品北京话,其实最大的特点在于懒洋洋。
地道的北京话总像是在深秋午后的暖阳中,在轻摇的躺椅中,在有一搭无一搭的闲散中悠悠道来的。
再大再急的事情也仿佛都变得无所谓了。
北京人说话很快,但这“快”却全不似南方人嘴皮子上下翻飞的急急叨叨,也不似其他北方人斩钉截铁的干干脆脆,这“快”也是快在了“懒”上——懒得把音发全,懒得把话说完,懒得让你听明白。
一句话本来十个字,北京人能趁你不注意只说了五六个就算把这话说完了(也就是语音学上说的“偷声”),你要是没听懂,他就再把那五六个字飞快得说一遍,你再不懂,对不起,他懒得再说了。
最典型的就是北京人数数,从“一”数到“十”,这是谁小时侯都必须学必须数的,偷懒不得,可是北京人就连这也要偷个懒。
有机会您找个北京朋友读给您听听,读起来只有“一”和“十”至多再加带而过了。
数数再快到是也不误事,可是这样的发音以前还常常会出现在公共汽车上,售票北ㄕ镜氖焙颍鲎忠陨系恼久餐岜弧巴怠弊咭桓錾踔亮礁鲆簦热纭俺倒镜搅恕本捅凰党伞俺礜庄到了”。
住在沿线的北京乘客自然觉得无所谓,可能都没注意过其中的区别,但是这对外地乘客来说就简直太头疼了,只好一站一站的数清楚再不厌其烦地多问售票员几遍才能保证顺利地到站下车。
还好,现在北京的公共汽车都已经改成电子系统报站了,用的是标准的普通话。
有无“儿化音”天壤之别各地人一提到北京话,无不觉得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儿化音”。
别小看这小小的“儿化音”,它能把任何凝重消磨至轻松。
比如普通话说的“做官、赚钱、娶亲”这样的大事正经事,在北京人嘴里就成了似乎可有可无的“当官儿、挣俩钱儿、娶媳妇儿”。
河北方言大集合日常生活类:1、外头地(堂屋)2、里头地(里屋)5、囔头~(上面)6、那喊儿~(那儿)7、这喊儿~(这儿)8、背旯旮~(阴凉地)9、多会儿(什么时间)10、前响(上午)11、响获(中午)12、后半晌或半后晌(下午)13、天擦黑、爷爷落、赶黑(太阳落山;傍晚)14、蒙蒙亮(天刚刚亮)15、早盛、早起(早晨)16、礼恂~(礼貌)17、打滑擦儿(滑冰)18、藏没没儿(捉迷藏)19、前儿(前天)20、先前儿(大前天)21、夜儿(昨天)22、今儿(今天)23、明儿(明天)24、后儿(后天)25、外后儿(大后天)26、浓带(鼻涕)27、酣拉水(口水)物品类:1、日头<读:二头er tou>(太阳)2、后天爷(月亮)3、土坷垃~(土块)4、碌碌尘~(灰尘)5、道闯~、腰谜~(衣兜)6、大裤插(短裤)7、铺盖(被褥)8、盖服(被子)9、档头(被单)10、屎夹(婴儿屎布)11、茅缸、茅厕<读:毛四mao si>(厕所)12、仰层(顶棚)(矾山)13、门弦(门坎)14、玉黍撒(玉米轴)15、黍黍秆(高粱秆)16、廓銮(四周围起来的地方)17、坎肩(马甲)18、铺尺~(破布)19、相门(样子)20、虹<读作:将jiang>(彩虹)21、吊帼、长签(吊签)22、窟窿(外债)23、蛇皮袋(塑料编制袋)24、洋灰(水泥)25、洋车儿(自行车)26、雀冬~、洋火(火柴)27、烟洞(烟囱)28、柳生(野生)29、锅头(灶台)30、信门~(脑门)31、胰~(肥皂)32、瓦篓儿(瓦当,滴水)33、散水(为防雨水浸泡房屋,用石头或水泥做的导水平台)34、阁台儿(台阶)35、合辣(缝隙)36、镜平(扁)37、胡菜(胡须)38、哈数、准气(计划、标准)食品类:1、疙碴(锅巴)2、馍馍或老汉靠墙(玉米面锅贴)3、玉黍黍(玉米)4、山药(马铃薯)5、莴瓜(南瓜)6、疙得白、抱头白(圆白菜)7、酸醋溜(沙棘粒)8、布布英(蒲公英)9、油榨鬼~、榨油鬼~(油饼)10、扁食(饺子)11、油塔~(煎饼)12、槽糕、槽子糕(蛋糕)13、朝阳花~(向日葵)14、麻烦(葵花籽)15、果匣(盒式糕点)16、豆荚~(豆角)17、芫荽〈读:元续〉(香菜)18、甜草苗(甘草)19、红白薯(甘薯)20、边烂、绑浪(白菜叶)动物类:1、牲口(牲畜)2、耗子(老鼠)3、老哇(乌鸦)4、蟒羔子(蛇)5、油汗(蚜虫)6、蛐蟮(蚯蚓)7、秋俩(蟋蟀)8、叫鱼(蝈蝈)9、蹦头、扁担(蝗虫)10、水蜻儿(蜻蜓)有的地方叫“大篮”11、嘣树虫(啄木鸟)12、旱蚂蚱(蝉)13、芥河马(癞蛤蟆;蟾蜍)14、青疥(青蛙)15、蛛蛛(蜘蛛)16、家雀(麻雀)17、野鸡(山鸡)18、花花手巾、花把手巾(瓢虫)19、金膀牛(金龟子)20、草鸡(母鸡)21、夜壁虎(蝙蝠)22、孤娘(蛹)23、板苍(田鼠)24、粪牛(屎壳郎)25、蛇蟆子(壁虎)26、鞋底牛(土元)称谓:1、外父(岳父)2、外母娘(岳母)3、挑担(连襟)4、老板(老太太)5、光棍汉(单身男人)6、老娘婆(接生婆)7、鞋底光儿(媒婆)8、歇顶(秃顶)9、先生(医生)10、背锅儿(罗锅)11、连巴腿儿(罗圈腿)12、黏惹儿~(粘着不下,摆脱不了的人)13、结卡(结巴)14、庄户汉儿(农民)15、花花脸(画有戏剧脸谱的人)贬义类:1、打劫杠的(强盗)2、讨吃~(乞丐)3、闷棒(说话不讲究方式,爱发火)4、杨木广(不注意听,不知道赶什么)5、独积干(不稳重,爱出风头)7、夹生头、倔巴头~(多指男子厉害,不讲理爱发火)8、狗等对(骂人的话,指小孩犯了错误)9、孤出鳖(优柔寡断,导致事情办糟)10、土鳖蛋、大头鳖(窝囊,被人哄骗受损失)11、鬼出皮(批评或埋怨办事不成功的人)12、涝窝猴(同胞的人或动物中,最后出生的一个)13、囱蛋猴(多指小孩捣乱,影响大人做事)14、肉筋贼(说话不痛快的人)15、败杆(不学好的人)16、馋国狼(什么活也不想干的人)17、二狗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18、二五眼(不怎么样)19、黄风雾、荒轱辘(名词,做事鲁莽的人)20、冬底怂(做了丢脸事的人)21、“不机密”、“超秆儿”、“超葫芦”、“鲜货”(骂人的话,精神病、弱智的人)……动词……1、“得象(档象)”(觉得)2、档或(以为)3、若绝(骂)4、桑拜(说话不和蔼,教训人)5、修算(玩弄)6、搁老(掏)7、搁搅(搅拌)8、咬活(发痒)9、搁揪(蹲)10、蛮了(扔了)11、杠了(跑了)12、抬了(藏起来)13、料了(丢了)14、偶了(饭被烧焦;糊了)15、扣了(洒了)16、乓了(肿了)17、动弹(开始行动)18、白捞毛(无偿服务)19、叨败人(故意捉弄人)20、摆阔(讲排场)21、耍单儿(为漂亮,穿得薄)22、溜添(溜须拍马屁)23、丢盹、犯迷糊(打瞌睡)24、糊擦(糊乱涂抹)25、骨出了(衣服缩水;萎缩;不展)26、淹柳(蔫;植物萎缩)27、做生活(做针线)28、摆一摆(洗一洗)29、切脸(擦脸)30、揍(做)31、道古(讲故事)32、割显、露显(贬义,展示自己的能耐)33、取转(离开)34、鼓捣(弄;做)35、裹滤(含在嘴里吮吸)36、作踏(到处摆放)37、归置(收拾,整理)38、使唤(使用)39、打对、解在(使用物品注意保养,不使其受损)40、团劝(搓和)41、打刮皮(说没用的话,开玩笑)42、串房檐头~(老是租房居住)45、耐菜(不想吃,硬吃)46、扎菜(给别人添麻烦)47、护弄(敷衍,不认真)48、谋(读mu模)的(打算)49、搓得~(让某人去做)50、填桑(吃)51、倒歇(讲)52、割涩(把剩下的完成)如割涩饭;割涩活儿。
汉语方言第一部分:汉语方言分类一、北方方言1、华北方言: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在内)、河南、山东、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一部分。
(1)河北方言:分布河北大部分地区。
例如:北京。
(2)东北方言: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例如:沈阳。
(3)山东方言: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地区。
例如:济南。
(4)胶东辽东方言: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例如:烟台。
(5)河南方言:分布在河南大部分地区。
例如:洛阳。
(6)淮北方言:分布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北地区及山东西南部分地区。
2、西北方言:分布于西北各省区、山西、河北西缘、内蒙古西部及河南北端。
(1)山西方言:分布在山西、河北西缘、内蒙古河套地区、陕北及河南北部。
(2)关中方言:分布在陕西中南部和甘肃东部。
(3)宁甘方言:分布在宁夏和甘肃河西走廊。
3、江淮方言(下江方言):分布在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的淮北话除外)、江苏省江南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
(1)淮南方言(2)皖南方言(3)南通方言4、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湖北大部分地区(鄂东黄冈地区及东南咸宁地区除外),河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及广西北部。
(1)四川贵州方言(2)湖北方言(3)云南方言(4)桂北方言二、吴语1、江浙吴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北部。
2、浙南吴语:分布在浙江中部及南部。
三、湘语1、新湘方言2、老湘方言四、客家方言1、粤东客家方言2、闽西客家方言3、赣南客家方言五、赣语六、粤语1、粤海方言2、四邑方言3、高阳方言4、桂南方言七、闽语1、闽北方言2、闽中方言3、闽东方言4、闽南方言5、莆仙方言第二部分:方言差异形成的原因1、人口的分布2、集体迁徙或新区殖民3、地理的因素4、异族的接触第三部分:移民特征和方言演化的关系1、移民带来的方言取代土著方言。
2、移民放弃旧地方言改用新地方言。
3、移民的旧地方言和新地方言相融合。
4、移民远距离转移仍保持其固有方言。
5、移民的原方言在新居地演变成新方言。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
何为方言从书面上的解释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
方言在中国的存在是十分久远的,晋朝葛洪《抱朴子·钧世》中记载:“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唐朝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中曾书:“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朝唐寅《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举例来说,“妻子”在不同的地域,称呼的方式也不同,这是地域方言最直接的体现。
烧锅的——安徽安庆家主婆——上海、太仓婆子——南昌衰婆——广东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婆姨——宁夏、陕西婆婆子——天门、长沙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老布、老不——上海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老娘儿——成都老妪——绩溪老娘、老姩(nian)——桐乡老妞儿——成都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老拧——浙江慈溪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老爱——北方俗称、天津老蒯——山东、吉林老嫚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老妈——莆田女人——盐城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女客——椒江、苍溪女佬——宜兴女们:盐城滨海后屋里:汉川屋人:河南南部、随州屋里头的:河南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厝里:闽南、福州家里的:河北家里头:安徽舒城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家溜(里)人们:德州我屋里的:江西修水屋里人:无锡媳妇:河南、陕西、徐州娘们儿:天津媳妇子:宁夏堂客:湖南、重庆夫娘:平江娘子:吴语太湖周边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劣魔:龙港蛮内卡:宁波宁海袖的:河北邯郸捞佛:海南马呢:江西湖口阅客:天台馁瓜:浙江永康内子:台湾女古拧:江西鹰潭喜子:日照奶奶(na na):南通新妇:赣北、南湘窝里狗:江苏常熟大娘:四川自贡我家老娘们:东北里疼:九江诸娘人:福州锅舍的:山西古交姑娘:湖北宜城拐仔:广西柳州伙计:湖北随州那口子:山西太原烧火的、做饭的:山东德州内人:四川合江嫁(GA)娘:湖南凤凰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老Mu 、财星:江苏常州公喇子:江西右客:湖北鄂西山区方言形成原因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逐渐产生了方言。
汉语方言A官话一、北方官话(一)东北官话东北官话细分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几小片。
1、吉沈片五十二个县市,,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下分三个小片。
①蛟宁小片十四个县市:黑龙江省——宁安、东宁、穆棱、绥芬河、海林、尚志、鸡东、鸡西吉林省——吉林、蛟河、舒兰、桦甸、敦化、永吉②通溪小片三十二个县市: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柳河、梅河口、白山、靖宇、安图、抚松、集安、长白、临江、江源辽宁省——沈阳、西丰、开原、清原、新宾、法库、调兵山、抚顺市、抚顺县、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辽中、辽阳市、辽阳县、灯塔、鞍山、海城、凤城、铁岭市、铁岭县③延吉小片六个县市:吉林省——延吉、龙井、图们、汪清、和龙、辉春。
2、哈阜片六十七个县市旗,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下分两个小片。
①肇扶小片十九个县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庆安、木兰、方正、延寿、宾县、巴彦呼兰、阿城、五常、双城、肇源、肇州、肇东、安达吉林省——松原、扶余、前郭尔罗斯、大安②长锦小片四十八个县市旗:吉林省——长春、榆树、农安、德惠、九台、磐石、辉南、东丰、伊通、东辽、辽源、公主岭、双阳、四平、梨树、双辽、长岭、乾安、通榆、洮南、白城、镇赉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县、锦州、昌图、康平、彰武、新民、黑山、台安、盘山、盘锦、大洼、北宁、义县、北票、凌海、葫芦岛、兴城、绥中、建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乌兰浩特、阿尔山、突泉、扎责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3、黑松片六十五个县市旗, 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下分三个小片。
①嫩克小片四十三个县市旗:黑龙江省——嫩江、黑河、讷河、富裕、林甸、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大庆、绥棱、铁力、五大连池、北安、克山、克东、依安、拜泉、明水、青冈、望奎、海伦、通河、塔河、漠河、呼玛、孙昊、逊克、嘉荫、绥化、兰西、齐齐哈尔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呼伦贝尔、扎兰屯、牙克石、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利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根河、额尔古纳②佳富小片二十二个县市:黑龙江省——伊春、鹤岗、汤原、佳木斯、依兰、萝北、绥滨、同江、抚远、富锦、饶河、宝清、集贤、双鸭山、桦川、桦南、勃利、七台河、密山、林口、牡丹江、友谊③站话小片十一县市:黑龙江省——肇源、肇州、林甸、齐齐哈尔、富裕、访河、塔河、嫩江、呼玛、黑河、漠河(二)北京官话北京官话作为方言,又称华北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北京(含郊县),河北北部,以及辽宁、内蒙古部分地区,共计北京市辖区与32个县市,分为京师、怀承、朝峰、石克四片(其中石克片有争议)(三)胶辽官话1、登连片:山东省:烟台市(除莱州市)、威海市、莱西市辽宁省:大连市、东港市、凤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2、青州片:山东省:青岛市、日照市、莱州市、诸城市、青州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临朐县、沂水县、莒南县江苏省:赣榆县3、盖桓片:辽宁省:丹东市(除东港市、凤城市)、营口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四)冀鲁官话大致可分为三个片:保唐片、石济片、沧惠片。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牛B—扎式惊讶—我的神啊笨蛋—瓜怂懒惰—死人试试—试火缓慢—幕囊没门—莫项还行—罢咧坏蛋—哈怂批评—弹嫌困难—难常厉害—增怂说话—谝闲传心烦—木乱是吗—得是撒谎—糟怪吱声—言传乞丐—要饭完蛋—逼咧 ;小朋友—碎怂不讲理—麻迷舍不得—涩皮无所谓—怂管同乡人—乡党不和—不卯干扰—打搅发痒—害咬适合—刚好断绝—拉倒马虎—毛草矮人—矬子体胖人—福太瘦人—干猴不行—失气笛子—篾管胡琴—弦弦小锣—当当梆子—咣咣铙钹—镲镲唢呐—喇叭烧饼—饦饦干面—粘面糊糊—搅团馒头—蒸馍饺子—煮角棉鞋—窝窝快点—可里麻擦迟钝—瓷马格登不讲道理的人-麻糜儿不正经—崽拐对-奏是结束—毕了巴结人—舔尻子出外散步—转转向别人表功—摆亏欠嫌弃讨厌—走远无关紧要—提不上串左顾右看—卖脸挑剔毛病—弹嫌办事周密—严攒脾气暴躁—脏板不多不少—刚谄歪曲事实—胡粘调皮淘气—捣蛋大声哭嚎——唤骂人隐私—揭短背后告人—干板梆子戏—莲花落蛮干胡扑的人—二百五不顺眼的人或者事—丧眼没问题—没麻达逛—浪节约—细发丢盹—打瞌睡冒失-张没门路-没眼隙结实—瓷实皮实—经得住摔打害怕—怯火思绪烦乱-木乱还行——罢列差劲-马卡行动-迟缓—幕囊邋遢-扑西来海麻达-麻烦、问题完蛋了-毕咧乱七八糟一大堆—噶达马西一河滩一边去——趔远干脆利落——麻利哥们—伙计你别说了—你包说列一案子起-一边去赶快——圪利麻擦不机灵-瓷麻二愣:怎么了-咋咧偏僻角落-疙崂夹巷:、太笨了-瓜实了:什么东西—啥货打你一巴掌-扇你一撇儿子笨蛋-闷耸增地很-厉害恶作剧-花搅、好舒服-颤活热情过分讨好献媚-骚轻说不该说的话—皮干这里-只达那里-勿达-哪里-阿达哪个是-阿个斯表示时间的方言咋天—夜个明天—明个后天—后个前天—前个下午—后晌咋晚—夜黑清晨—赶早去年-年斯黎明—麻明表示动作的方言吃—咥坏了—日塌了浪费—糟塌修理—眼弄用“眼”的方言好看—顺眼讨厌—训眼麻烦—麻眼难看—伤眼勾心斗角—玩心眼脾气暴躁—毛眼死不认账—瞪白眼束手无策—干瞪眼事情乱—没眉眼另眼看—翻白眼盼人穷—害红眼不讲亲情—干睁眼不灵活—死心眼爱捣鬼—瞎心眼向上看—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小心眼用“手”的方言熟练—老手帮忙—搭手紧俏—抢手出售—脱手小偷小摸—三只手谨慎肯干—挖抓手用“气”的方言发怒—着气遇到坏事—晦气自大—傲气痴呆—二气排场—阔气刻薄—贪气挨整—受气胡搅—邪气扭捏—妖气努力向上—争气老人康健—福气心灵手巧—灵气痴头笨脑—木气办事漂亮—美气遇到好事—运气慷慨大方—爽气穿戴时髦—洋气正直无私—硬气用“水”的方言出钱—出水谋取非法所得—捞油水太啰嗦—浆水用“的”的方言活泼好动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的穿戴时兴的人-飘的思想迟钝的人-闷的干活偷懒的人-奸的甩膀大于的人-实的逢迎献媚的人-轻的不听忠告的人-瓷的意气风发的人-兴的见面卖乖的人-滑的有本事的人-能的没能耐的人-肉的爱逞能的人-张的长的太聪明的人-蛮的用“太”的方言称心如意—嘹的太-倭也不讲道理—蛮得太穿戴时髦—洋得太做事狂妄—张得太官运享通—红得太巴结献媚—轻得太多才多艺—能得太聪明伶俐—精得太调皮捣蛋—瞎得太寡言无语—瓷得太还有重叠加重语气用法: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的太太我这蒜苗嫩的太太用“人”的方言男人叫做—外头人妇女—屋里人跟人能合得来的人-嫽人偷摸拐骗的人-瞎人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的人-滑人待人冷冰脑子迟钝的人-痴人脾气古怪忽冷忽热的人-怪人明知死胡同偏要硬闯的人-犟人一学就会干啥像啥的人-能人用十二属相形容人的方言贼得跟老鼠一样犟的跟牛犊一样凶的跟老虎一样跑的跟兔子一样大的跟飞龙一样毒的跟蛇蝎一样欢的跟马驹一样绵的跟羊娃一样精的跟猴子一样红的跟鸡冠一样轻的跟狗尾一样笨的跟猪脑一样“二”的方言“二”对懒汉无赖常通用:二溜子货二混子货二痞子货二癞子货二毛子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常用:二求货二蛋子货二愣子货二杆子货二不拉几二茬子货。
Aāi[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
[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
[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
[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
[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Bbā[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
[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ã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
[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
[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
[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
[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
"(《暴风骤雨》)[扒瞎] bāxiā撒谎。
[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bá[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
[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
(2)居首位。
[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
[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
bǎ[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汉语方言地图
现代汉语十大方言分别是: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粤语、客家话、赣语、湘语、平话。
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官话方言内部又分为八个次方言,即: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官话各方言虽然听起来千差万别,但都与现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次第接近,而与其他九大方言差异巨大。
比如,陕西人基本可以听懂甘肃人(兰银官话)、河南人(中原官话)说话,但是听福建人(闽语)、广东人(粤语)说话就基本上等于“天书奇谭”,完全逮不住每个字的音儿了。
事实上,汉语方言博大精深,即使是在同一种方言甚至次方言内部,各县市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区别。
人一开口,通过口音就基本可以确定是哪一个市甚至哪一个县的。
比如,中原官话根据地域语音差别可以分为郑开片(郑州话)、洛嵩片(洛阳话)、南鲁片(南阳话)、漯项片(漯河话)、商阜片(商丘话)、信蚌片(蚌埠话)、兖菏片(菏泽话)、徐淮片(徐州话)、汾河片(运城话)、关中片(西安话)、秦陇片(宝鸡话)、陇中片(天水话)、河州片、南疆片。
作为陕西与河南的代表方言,西安话与洛阳话之间存在明显的语音差别,而西安话内部也存在细微差别,如长安话与鄠邑话之间部分字的读音并不相同。
举例:
水:介于shui与shei之间(鄠邑话),fei(长安话);树:介于shu与shi之间(鄠邑话),fu(长安话)。
方言大全第三季——经典河南话100例方言大全第三季——经典河南话100例欢乐马大哈 2017-04-11 10:12河南方言包括河南省17个省辖市、21个县级市、89个县、河南方言的在古代核心成分是中原官话,中原官话是官话方言的一支,可以这样理解,在古代河南话就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关注收藏后续更精彩木牛——没有的意思兑——dui,万能动词偶——就是牛,奶牛的牛花椒——本是一种调味品,现指嘲笑讽刺的意思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各意——恶心可张——慌张,不稳重圣蛋——狂妄自大的意思跟盖——旁边的意思姑堆——蹲的意思布住——抱着的意思空壳篓——没有的意思突鲁——下滑的意思个寥——古怪恶——厉害怪——厉害光嘟,撤都儿,撤麻肚儿——不穿衣服光屁股嗑衬——恶心迷瞪——脑子呆滞义睁——发呆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毒气——狠的意思幺嗬,协活——喊老闸皮、老闸——不时髦、土出驴——到处跑的意思鬼觉——臭美的意思、显摆摸楚——动作缓慢,磨叽的意思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老末,摸嘟儿,末低遛——最后的意思烧包儿——指人不踏实爱炫耀白动——别动憋住——忍住徐虎不徐虎——注意没注意,看见没看见老鳖依——吝啬这枪那枪——这边那边挨熊——被批评的意思七孙——骂人的词日他嘚(dei)——气愤信球——白痴,傻瓜去球——完了,算了欣——我去给你欣点青菜回家下面条,指白拿,白要的意思欣——你家的闺女欣下了没有?指出嫁的意思大毛小毛——扑克牌里的大小王不份儿——不服气的意思拾捣——收拾,修理摆置——收拾和撒——发抖的意思气蛋——烦人搁住老——不值得,犯不上掉板——丢脸实受——实在、老实地道——好乖乖——惊讶、吃惊涨补儿——食物发霉丝奇——食物变味排场——长得英俊强量——霸道翁——推倒、quo——骗弄啥哩——干什么?这货——这人江——刚江茧儿——刚才喷——说大话喷空儿——聊天外先——外边不精细——傻费受——淘气使里晃——累不瓤——不错麻爪啦——坏事了、不好办了不腔中——不一定行拖拉版儿,瓜达板儿——拖鞋吭气儿——说话次毛——做事差劲当门——客厅主贵——贵重、好木成色----即没成色真不成材,真不会办事滚啦——水开的意思锅欲啦——锅里的食物往外冒当文儿——故意的意思招呼着——小心的意思,有威胁之意统不中哩——“统”一般做为加强语气。
中国全国各地方言一览中国全国各地方言一览北京方言: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砸窑—是留着不给别人的意思。
局器—仗义,大方,豪爽。
果儿—是女人的意思。
尖果—漂亮的女孩。
苍果—老太太。
戏果—跟泡妞,嗅蜜一个意思,台湾话叫把马子。
孙儿—被泡的男孩。
尖孙—漂亮的男孩。
傍家儿—情妇,现在官称二奶。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小力笨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点卯---北京土话,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言语---北京的口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
翻车---北京土话,即翻脸的意思。
炸了庙---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练家子---北京土话,练武术的人。
理门儿---老北京一种禁烟酒的民间社会组织,形式近似reee,有“理门公所“管理事务,加入者称为“在理儿“,对外人推辞烟酒时说“我有’门坎’。
“瞎了---北京土话,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出现场---gongan人员赶到事发现场,处理问题。
念央儿---北京土话,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摔咧子---北京土话,发脾气的意思。
鸡---野鸡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就是暗娼。
这程子---北京土话,这一段时间的意思。
拉了胯---北京土话,服软的意思。
半不---北京土话,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大拿---北京土话,能作主管事的人。
抹不丢地---北京土话,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
有时,也说成抹咕丢的。
大限---即寿数。
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已到,快到死的意思。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末了儿---北京土话,最后、最终的意思,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
概儿不论---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颠儿了---撒腿跑了。
勺上---“勺“是北京土话,打,打架的意思。
“勺上“,就是连带着把他也给打了。
横---北京土话“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
汉语诸方言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
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
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
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1)北方方言(即官话)北方方言占汉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分布在北南文化线(通州县东—南通市东—长江—靖江县北—长江—镇江市东—丹阳县西—金坛县西—溧阳县西—溧水县南—高淳县北—广德县—郎溪县—宣城市—芜湖县北—繁昌县—南陵县东—铜陵县—铜陵市东—青阳县东南—石台县北—彭泽县—湖口县南—九江市南—瑞昌市—长江—黄石市—武汉市南—长江—临湘县—常德市—沅江—怀化市—靖州县—通道县—永州—郴州—桂林东—贺州—柳州南—河池南—百色)以北的全部汉族居住区。
官话一般分为六大区,即北方官话、秦晋方言、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中部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北方官话内部又分为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西部、内蒙古宁城县;北京官话分布在北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西周分封燕国之前,北京居民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组东胡语支。
后来由于黄帝的进入、黄帝之后分封于蓟(今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北京开始操天水的陇中方言(黄帝语言);特别是西周建立后,分封宗室于燕(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燕逐渐强大,东胡大部分被驱逐,北京开始操宝鸡的关中方言(周族语言,与炎帝语言类似)。
陕西方言大全陕西方言大全陕西方言大全,我们生活的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是有他的文化特色的,对于不同地方的习俗也都是从古流传至今的存在,很多都是代表着我们的文化传承的,以下了解陕西方言大全。
陕西方言大全11、么麻达(mo ma da)么麻达=没毛病,一般用在回复别人的请求,表示自己可以顺利干完某事。
2、克里马擦(ke li ma ca)表示动作麻利,干活迅速,一般是让某人干脆利落干完某事。
3、嘹咂咧(liao za lie)是指太好了,非常好,“佼人僚兮”,最早出自《诗经·陈风·月出》。
4、嘎达马西(ga da ma xi)是指零碎的多个物件,有乱七八糟的意思。
5、蕞娃(sui wa)是指小孩,蕞表示小,王充《论横》:“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
6、谝闲传(pian han chuan)谝闲传和唠嗑意义相近,通常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侃大山。
7、瓜皮(gua pi)这个有点骂人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二百五,坎头子,表示想法或者做法不正常。
8、目乱(mu luan)表示思绪烦乱,头晕烦躁,不舒服。
9、咥一碗(die yi wan)咥,就是吃的意思,最早出自《周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依稀记得有个段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咥一碗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还嘟嘟囔囔。
”10、包说咧(bao shuo lie)包=别,就是不要的意思,陕西话“别”发音为“包”。
陕西方言21、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3、明个―→明天4、麻达―→麻烦问题5、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6、饿―→人称代词我7、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8、nia―→人家9、年四个―→去年10、打圆―→周围附近11、碟―→吃饭打人12、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13、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14、产活―→好,舒服15、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16、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7、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18、饿贼―→不太礼貌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中国人多地大,方言也各种各样,正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下面我们就看看用中国各地方言怎么说我爱你!外爱女(福州话)额代见你(山西话)饿碍拟(陕西话)我洗欢你湖北武汉方言窝欢前呢!(泗洪话)河北临近沧州话:男(三声)歇罕(一声)你俺喜欢恩河南信阳话恩欢喜你江淮话扬州方言俄待见你山西话浙江天台话吾中意汝大连话:俺希罕囡~偶后系嫩(江苏泰兴话)俺稀罕嫩(烟台话)哇挨女福建宁德霞浦方言长沙话: 老子爱死你哒.....挖挨捏山西晋城话我欢喜力安徽安庆话。
俺哎你〔陕西:西安方言〕俄哎泥!!![陕西:关中方言]窝爱你或安希换你("你"发轻声) 河南郑州话俺喜拉你济南话挖爱路潮汕话安唉昵~山东鲁南话我碍尼~~~~(江苏常州话)鹅艾你无锡话湖州长兴东面的方言:恩埃内!苏州(原吴县):偶埃乃!广西全州话(普通话念):“握癌莉!!!!”江苏无锡话是我古西你吾欢喜糯宁波话发哎鲁(海南话)成都话:我好喜欢你哦~~~我爱你——山西大同话我爱见你了——山西大同话"我透你" {太原话}唔欢喜侬(上海方言)我欢喜你(扬州方言)ngo xi wo ni 杭州方言固卖盟 [广西(壮语)]ngï ngǒi ní [广西(粤语)]ngî ngái nì [广西(西南官话)] 恩欢喜你(淮安话)成都话:我爱你 (ngo ngai ni) 客家话涯爱尔 ngai oi ng我想爱你陕北话包头话 nge ngie nie五或西恩 (安徽泾县方言)捱 oi 恩 (广东梅县客家话)哇爱利 (闽南语)安红,饿爱你!(陕西话)窝稀饭恩→湖南耒阳话偶wei en 婺源话OA WEA 弄福建浦城话哇懂泥你(闽东方言中的一种)江西话饿戳嫩俺爱(降调) 你山东济南话NGO NGAI N 益阳方言NGO NGEI LI 长沙方言河南洛阳方言我难(读灾难的难)繁你!!江西方言 a欢迎ne粤语:我钟意你 ngo zong yi nei我喜欢你 ngo hei fuun nei我爱你 ngo ngoi nei赣西语我爱你 ngo ngoi ng/neiguo lou ai dv福建莆田方言额(轻声)爱恩湖北黄冈话!!!扬州话 wu huen xi ni广东兴宁客家话:崖爱汝(你)。
中国方言(全部介绍)
一:西南官话。
从图中可以看出,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官话,在全国占比第一。
西南官话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以及西藏部分,陕西部分,湖北部分,湖南等部分省份。
二: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以河南,安徽部分,陕西部分,江苏等部分省份。
三: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包括咱们的大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及内蒙古部分省份。
四:晋语。
晋语,以山西,河北部分,陕西部分以及内蒙古等部分。
五:吴语:
吴语,包括上海,浙江以及江苏部分。
六: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包括江苏,安徽等省部分。
七:赣语。
赣语包括江西以及江西周边的省份部分地区。
八:粤语。
粤语包括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
九:壮语。
壮语包括广西及广西周边地区。
十:闽语。
闽语包括福建及台湾部分地区。
十一:胶辽官话。
胶辽官话包括山东,辽宁等部分地区。
十二:兰银官话。
兰银官话,顾名思义,就是甘肃兰州,宁夏银川及周边地区的方言。
十三:翼鲁官话。
翼鲁官话,顾名思义,就是河北和山东部分地区的方言。
十四:维语,蒙古语,藏语,彝族语,白族语,傣族语,苗族语,侗族等少数民族语,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方言土语辞集(二)M抹瞪mādeng、抹搭māda:①(眼皮)向下而不合拢。
他整天~着眼;他大眼皮一~哪管别人啊②瞪、使眼色。
~他一眼他还没理会抹棱māléng:覆盖的薄层。
夜间下了~雪蚂楞māleng:蜻蜓抹撒māsa:①擦。
他把苹果一~就吃了②撤职。
他被~,现在是小兵一个抹撒黑儿māsahēir:天快黑了、傍晚抹下脸儿māxiàliǎnr:不讲情面,严肃对待。
他可~了,关键时候不管你是谁麻大撒mádasā:冻得发麻。
这天真冷,把脸冻得~的麻花máhua:小孩子抢、拿的动作快。
那孩子真~。
麻花儿máhuār:衣服磨破而快出洞儿的样子麻利儿málīr:迅速、赶快。
叫你~回去呢麻应máying:麻蝇,看着恶心、生厌、看到脏东西或令人反感的东西的反应,例:那山草驴真~人(山草驴--又黑又大类似蚂蚱的虫子)麻爪了mázhuǎle拿某事没办法、无计可施)马架、马架子:小窝棚码啦mǎla,查看、核对、计算,如你~一下看看,账上还有多少钱马勺:炒勺埋汰máitai:①脏、不干净②用尖刻的话挖苦。
~他两句③侮辱。
你这是~人呢卖谝màipian:故意贬低。
他好爱~人蛮mān粗野、蛮横、鲁莽。
她太~,惹不起她蛮蛋mān:好耍蛮的人。
他是个~,谁惹他他跟谁没完忙叨mángdao:匆忙、忙碌。
一天到晚就看她在哪~猫儿腻māornì:花招,隐秘或暧昧的事情。
他玩~呢毛愣máoleng:因梦境或惊吓猛然从沈睡中醒来。
孩子直目瞪眼的是不是睡~了毛愣怔光máolengzhèngguāng:愣怔的样子。
他刚醒,~就跑出来了毛意搭哄máoyidāhōng:有毛、起毛的样子。
那个猪蹄儿~的,没法吃茅楼儿máolóu:厕所毛得愣máodelēng:①发毛。
汉语诸方言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
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
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
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1)北方方言(即官话)北方方言占汉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分布在北南文化线(通州县东—南通市东—长江—靖江县北—长江—镇江市东—丹阳县西—金坛县西—溧阳县西—溧水县南—高淳县北—广德县—郎溪县—宣城市—芜湖县北—繁昌县—南陵县东—铜陵县—铜陵市东—青阳县东南—石台县北—彭泽县—湖口县南—九江市南—瑞昌市—长江—黄石市—武汉市南—长江—临湘县—常德市—沅江—怀化市—靖州县—通道县—永州—郴州—桂林东—贺州—柳州南—河池南—百色)以北的全部汉族居住区。
官话一般分为六大区,即北方官话、秦晋方言、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中部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北方官话内部又分为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西部、内蒙古宁城县;北京官话分布在北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西周分封燕国之前,北京居民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组东胡语支。
后来由于黄帝的进入、黄帝之后分封于蓟(今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北京开始操天水的陇中方言(黄帝语言);特别是西周建立后,分封宗室于燕(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燕逐渐强大,东胡大部分被驱逐,北京开始操宝鸡的关中方言(周族语言,与炎帝语言类似)。
此后,北京也一直是汉族、蒙古语组诸民族(乌桓、鲜卑、契丹)杂居,于是北京官话的东胡烙印逐渐显现,关中色彩则逐渐淡化。
辽金元时代,大量少数民族以北京作为首都并驻兵移民,时间长达四百三十年,汉语北京官话加深了与阿尔泰语系的接触,并加强了与东北官话的联系,与汉语中原官话反而在政治上完全分离,处于开放环境中的北京官话发展迅速,成为方言内部分歧最小,语音结构最简单、保留古音最少的汉语方言,时称元大都话,成为现代北京官话的源头。
明朝收复北京后,移民一百三十多万各地的汉族人到残破的北京,由于当时汉族人来源不一,汉族移民们都使用已占少数地位的北京汉族土著所使用的元大都话作为通用语言,元大都话与现在的北京官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此后,此后随着元明清三代政治、经济的集中,大量古话文学作品的产生和流传,到了清代中叶,终于使北京语音取代中原雅音的汉语标准音地位。
“五四”运动,把白话文的传播和北京语音的推广结合起来,白话取代了文言在书面语中的地位,书面上和口头上初步统一的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京语音)基本形成。
民国时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叫“普通话”。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官话又扩散到新疆省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富蕴、福海、哈巴河、吉木乃,塔城地区的托里、布克赛尔,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东北的博湖县。
战国以后,就有大量燕国华夏人移民东北,燕人卫满就是带着东北的华夏移民入主朝鲜建国的。
永嘉乱后,北京汉民大量移居东北,但到了唐末全被异族同化了。
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掳掠大量的北京人入关,这些东北汉人说的北京官话奠定了东北官话发展的基础,1122年金兵占领北京,把北京城里人全部掳掠到东北,这些北京人与辽代先期到来的北京人一起,使得东北官话开始形成。
由于辽金元时期,北京与东北同处一国,联系密切,而与中原汉语沟通不多,所以东北官话基本上也就等同于北京官话。
清军占领明朝的东北领土后,开始说汉语东北官话,1644年满族人和汉八旗人又带着这种方言来到东北人的老家———北京。
1620年东北汉族300万人,由于跟随清军入关,清初东北汉族只剩下15万人了,但到咸丰年间又自然增殖到200多万人,都居住在辽宁中北部。
咸丰以后,允许汉人入关,山东半岛人跨渤海,一部分定居无人居住的辽东半岛,形成胶辽官话的新分布,一部分向北继续迁移,居住在吉林—黑龙江东部;操冀鲁官话的河北人出山海关,定居于吉林—黑龙江西部。
定居吉林—黑龙江的山东人河北人原操与东北官话很接近的北方官话,移民时又都要经过说东北官话的辽宁中北部,加上清政府派遣的官员说北京官话,吉林黑龙江的满族也说东北官话,所以早已在东北扎根的东北官话就成了吉林黑龙江这些山东河北移民的通用语。
夏朝时期,今华北平原西部为华夏族、东部为诸多华夏化很深的东夷。
商朝时期,商完全华夏化,诸多东夷华夏化程度也加深。
西周时期,齐国和鲁国的东夷被华夏化,分别操齐方言—鲁方言(周族方言与东夷语言的融合),华北平原西部的华夏部落操赵方言—燕方言(黄帝语言),但这些方言的差异就如同福州话—闽南话、赣语—客语之间的差别一样大。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齐、鲁、赵、燕方言受了中原官话河南方言(雅言)和秦晋方言的影响逐渐趋于统一,秦朝时齐鲁方言已完全融合趋同。
黄巾之乱、永嘉之乱,华北内部人口流动频繁,齐鲁方言、赵方言、燕东南方言也越来越混化。
北宋定都开封,汴洛音独得天下之正。
此时的齐鲁、赵、燕东南都正好处于京都边缘地区,共同的地理形势和经济状况为华北平原的方言提供了融合的机会,冀鲁官话形成。
至于北京官话独立于冀鲁官话,那完全是北京一直是东胡汉族杂居,并受辽金两代长期首都性统治有关。
元明时期,冀鲁人向天津、北京市平谷县、唐山、秦皇岛移民,扩大了冀鲁官话分布面积。
西周初期,山东半岛存在没有丝毫华夏化的东夷,语言是通古斯与百越语言的融合,跟现在的韩语相象,而与当时的汉语齐方言风马牛不相及。
虽然后来齐国并吞了山东半岛,但齐国华夏族百姓跟这些东夷仍没有机会进行交流。
黄巾之乱、永嘉之乱,山东半岛开始与齐人之间进行相当规模的流动,于是东夷人开始处于开放的环境中,逐渐被汉化,胶辽官话形成。
胶辽官话与冀鲁官话的分界线是:莱州湾—潍坊西—临朐西北—沂源东—沂水南—五莲南—日照东北。
与东北官话的分界线是:桓仁北—宽甸西—凤城南—岫岩北—海城南—大洼南。
秦晋方言分布在山西省、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张家口西北、河南省新乡安阳以西。
秦晋方言分布区交通闭塞,十里不同音,对古音的保留相对顽固一些,比如保留了入声。
由于该方言区历史上一直汉族与阿尔泰民族杂居的地方,所以秦晋方言里也留下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痕迹。
战国时期,该方言占领了今河南省黄河以北西部地区,1722年该方言又占领了内蒙古的河套地区。
兰银官话细分为8片:银川市,石嘴山市—平罗—陶乐—贺兰—永宁—青铜峡—灵武—吴忠市—中宁—同心—中卫,宁夏盐池县,兰州市—榆中—民勤,永登—皋兰,古浪—天祝,河西走廊(除敦煌和景泰),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博尔塔拉州—阿勒泰市与青河县—塔城(除托里、布克赛尔)—哈密。
中原官话分布在远古华夏族的传统居住区,今陇海线南北。
苏州市吴江县菀坪镇、宣城市以东部分乡村、皖南广德县、浙江长兴县属于中原官话孤岛。
中原官话又细分为河南方言、关中方言东府话、关中方言西府话、秦陇方言、陇中方言、南疆方言。
河南方言包括河南省九十八个市县、河北省南部二个市县、山东省西南部三十一个市县、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二十八个市县、安徽省淮河以北二十二个县市和淮河以南的凤阳县—蚌埠市—霍邱县—金寨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县、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
①黄帝打败炎帝,二者联合击败了东夷,华北平原西部、汾河渭河平原的炎黄后裔逐渐融合成华夏族,夏、蓟就是华夏族的两个分支。
夏朝统治中原西部(河南省,山西省南部),其语言乃炎黄融合的原始华夏语;蓟统治北京,其语言乃黄帝的原始华夏语。
②商族语言最初是华夏化很深的东夷语,流行于中原东部(今鲁西南—冀南—豫北—皖北—徐州),商朝统治中原几百年后,逐渐与中原的夏族语言融化成今日中原官话的雏形——华夏语。
③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雅言,《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孔子成为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
秦朝时推行“书同文”等文化政策,使民族共同语的传播有了政治上的保障。
汉代雅言演化为“通语、凡语”,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
《魏书咸阳王禧传》就有关于北魏孝文帝通令“断胡语”,用正音(洛阳话)”的记载。
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金陵(今南京),当时的金陵话是洛阳话的沿用。
④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都,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迁徙到洛阳,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音和正语。
唐朝时,洛阳话仍然被看作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
如孔颖达对经学的传述和注疏,韩愈、柳宗元等在文学上的创作活动等,促进了汉民族书面形式的共同语的广泛流传。
唐代科举时赋诗作文也提出了语音方面的要求,即要符合从魏晋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以洛阳语音为标准音的《切韵》的规范。
北宋都汴梁(今开封),洛阳话和汴京话十分接近,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为“中原雅音”。
南宋定都于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在杭州扩大了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杭州话还同中原官话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当时洛阳话仍处于标准音的地位,“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北宋时期中原之音基本定型,与今日河南方言几乎完全一样。
今日北方官话之所以与河南方言大同小异,是历史上北方官话区长期以河南方言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语汇和语法系统而形成的。
⑤金人迁都北京后,河南方言的影响扩大到金人统治的大部分地区。
元朝时出现了中原之音(河南方言)广泛传播的“四海同音”的局面。
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是“以中原为则,面又取四海同音”而编写的。
元代汉民族还是以中原之音为正音的。
从明初的《洪武正韵》到清中叶以前,教授标准音的学者都是以中原雅音为依据的。
与此同时,元明清三代随着政治、经济的集中,大量古话文学作品(元杂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史》、《红楼梦》等)的产生和流传,使北京语音逐步上升到标准音的地位。
元末明初的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老乞大》和《朴通事》就是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
清政府曾发布过政令要求各级官员和“举人、生员、贡监、童生皆学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
北京语音取代中原雅音的标准音地位,是在清中叶以后。
清朝学者陈冲庆说:“国朝建都于燕,天下语音首尚京音”。
于是乎,汉民族共同语经发展演变,在标准音方面实现了从中原雅音到北京语音的转变,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