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练
- 格式:doc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4
学校应急演练每周一小练每月一大练一季度一检验制度每周一小练是指每周进行一次简单的应急演练,时间通常在上午或下午的课间休息时间进行。
这种演练主要以模拟突发情况发生后的行动,测试师生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遵守安全规则的程度。
例如,可以模拟火灾,演练学生们如何迅速从教室有序撤离,以及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向安全出口。
每周一小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并且帮助他们熟悉应急逃生路线和紧急报警的程序。
每月一大练是指每个月进行一次较为复杂和全面的应急演练,一般在下午的时间进行。
这种演练可以模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恐怖袭击等。
演练的目的是检验学校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以及学生和老师应对复杂、紧急情况的能力。
比如,模拟地震的情况下,学生和老师要按照规定的组织方式进行撤离和集合,并进行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等。
通过每月一大练,学校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一季度一检验是指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演练和应急能力评估,时间通常在学期结束前的一个周末。
这种演练会模拟更加复杂和紧急的情况,并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评估学校的演练成效和隐患情况。
这种演练可以引入更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以检验学校在复杂环境下的应急能力。
比如,可以演练地铁事故、化学泄漏等紧急情况,考察学生和老师在压力下的处置能力和应急决策。
通过一季度一检验,学校可以获得更详尽和真实的演练数据,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培训提供依据。
总之,制定每周一小练、每月一大练和一季度一检验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制度可以确保学校应急演练的持续进行和有效改进,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同时,也能够增加学校与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为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绝密★启用前四年级数学【上册】每周一练试卷 附答案题 号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应用题 总分得 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2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2分。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小数由6个十,8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小数是( )。
2、反映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 )更合适。
3、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底角是34°,那么它的顶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4、过一点可以画出(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出( )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条射线。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72、2.072、1.702、1.721( )<( )<( )<( ) 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
7、用一根36厘米的铁丝,折成底边是12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则此三角形的顶角是( )度.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角是28°,则另外一个锐角是( )度。
8、下图中∠1=30°, ∠2=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9、测量角的大小要用( ),直角的度数是( ),平角的度数是( ),周角的度数是( )。
10、10个( )是一亿,( )个0.01是0.1。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面的算式中,商是两位数的是( )。
A.420÷56 B.305÷30 C.285÷372、下面各组中的4根小棒,能围成平行四边形的是( )。
每周一练周次:第1周班级:姓名: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得到的新数就比原来的数增加了801,原来的数是多少?2、小风现在有存款500元,以后每个月存6元,小云现在有存款311元,以后每个月存15元。
多少个月后两人的存款同样多?每周一练周次:第2周班级:姓名:1、粮店有大米22袋,面粉6袋,要卖掉多少袋大米才能使剩下的大米袋数是面粉的3倍?2、校园里有水杉树84棵,是松树棵树的3倍。
(1)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2)松树比水杉树少多少棵?每周一练周次:第3周班级:姓名:1.同学们在一条40米长的小路一旁栽树,起点和终点各栽一棵,一共栽了5棵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2.南湖公园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在小路的两旁插彩旗,小路两旁的彩旗数量相同。
工作人员每隔4米插一面彩旗,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插了50面彩旗,这条小路长多少米?3.某商场楼前安装了一串彩灯,按照2黄、4红、2绿的顺序循环排列,第96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每周一练周次:第4周班级:姓名:1. 刘老师买来一根64米长的绳子,给同学们做跳绳。
(1)如果剪成5米长的跳绳,那么可以剪成多少根?还剩多少米?(2)剩下的剪成2米长的跳绳,可以剪成多少根?2. 小红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被除数150看成了105,结果得到的商比正确的商少9。
正确的商是多少?每周一练周次:第5周班级:姓名:1. 为绿化环境,三年级5个班同学自觉捐款685元买树苗。
(1)平均每个班捐款多少元?(2)买一棵树苗要花6元钱,这些捐款最多可以买多少棵树苗?还剩下多少元钱?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每周一练周次:第6周班级:姓名:每周一练周次:第7周班级:姓名:1、□里分别应该填几?3×□+24=42□×5-10=152、有一箱水果,连箱共重50千克,吃掉一半后,连箱共重26千克,箱中原来有水果多少千克?箱重多少千克?每周一练周次:第8周班级:姓名:1、金星小学舞蹈队男生和女生共有60人,女生比男生多30人,舞蹈队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儿童剧场共有594个座位,楼上比楼下少58个座位,楼上楼下各有多少个座位?每周一练周次:第9周班级:姓名:1、假期里,林林和爸爸妈妈去欢乐谷游玩,林林一家怎么买票合算?成人票:150元/人儿童票:75元/人团购票:120元/人(3人及3人以上可买团购票)2、用李老师今年的年龄加上9,除以3,减去15,再乘5,恰好是20岁,你知道李老师今年的年龄吗?每周一练周次:第10周班级:姓名:1、身高大比拼:3只长颈鹿和5只小羊一样高,那么,多少只长颈鹿和15只小羊一样高?2、明明比小红少10颗糖,且两人一共有40颗糖,明明有多少颗糖?3.在下面算式合适的地方添上+、-、×,使算式成立。
高三语文每周一练(一)(时间:40分钟分值:57分 2022-07-19)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早期经典中的作者问题的复杂性首先源自于中国早期的书写制度和撰述传统。
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国早期经典,指的是先秦时代留下来的传世文献。
在中国早期,文字和书写是被上层社会垄断的。
有条件进行文字撰述的主要是王朝与之相关的各类文化官员,如从事占卜的巫,从事记事的史,从事礼乐的乐官等。
书写是他们的职业,但书写的内容并非为他们所有。
史官传统更是源远流长,《周礼》所记录的以“史”为职者甚多,其中与书写制度有关的“史”则是其中重要部分。
但是历史上很少留下这些史官的名字,他们也不享有这些史书的著作权,记事只是他们的职责而已。
这应该归因于当时的书写制度。
中国早期史书的记载没有作者,诗的创作与修改也极少提到作者。
《左传·宣公十二年》:“武王克商。
作《颂》,……又作《武》。
”按此说法,武王就应该是《武》乐章的作者。
但这一记载比较模糊,并不被《毛诗序》所采信。
关于《武》的作者,先秦两汉有多种说法。
不过,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来讲,像《武》那样气势宏大的开国史诗式的作品,一定要由当时最高水平的艺术家创作指导才能完成并得以演出,但在历史上见不到他们的名字。
这说明,当时的确应该存在着相应的诗歌书写制度,一定有从事诗歌创作、教授、表演的专门文化人才,他们在《诗三百》的创作和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既是创作者、搜集整理者,又是编辑加工者、诗艺传授者。
但是,在现存的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他们的贡献,连他们的名字我们也知之甚少。
这说明,他们无论在一首诗中做出了多少贡献,都不享有著作者的权力,这里没有作者的地位,也没有编写者的地位。
这同样应该属于那个时代的书写制度。
中国早期经典著述也有独特的传统,就是世代传承的群体撰述,如《周易》、《诗经》等,都是历代的王朝史官、礼官和乐官共同书写并经过长期编撰的结果。
这种情况到汉代仍然存在,如司马谈父子相继为史官,司马迁就曾自豪地宣称:“司马氏世典周史。
每周一练(4)基础知识1、下列字形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掺(chan)杂撩(liao)逗胆怯(qie)唇齿相怜B、隐晦(hui)颧(quan)骨嗤(chi)笑相儒以沫C、恣睢(sui)蜷(quan)缩折(she)本方枘圆凿D、颓(tui)废创(chuan)痛浩瀚(han)舐犊之情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今年风雨不顺,天气不好,收成歉收,明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以免重蹈覆辙。
B、中国与世界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们在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中要做到言行相顾。
C、校长强聒不舍的报告,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D、我们看到了图书博览会的会场布置,被它鬼斧神工的设计由衷地感叹不已。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俄罗斯的老百姓看不上中国中央电视节目。
B、在秋雨来临之时,我看到了南飞的大雁排成一行行向南方飞去的美丽身影如精灵般矫健。
C、我们能否取得事来的成功,关键是看我们能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D、朱自清的《背景》,充分地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爱,同是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4、下列句子次序不当,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①铃声就如号令,操场上一下子沸腾起来,同学们三三两两,在欢乐的课间展示着童年最美丽的身影。
②突然,叫好声一阵高过一阵,同学们的眼睛都向运动场望去,那里已是围了一大圈人,我也情不自禁地挪动着我的脚步也向运动场走去。
③哦,原来是好朋友张洋与李明正在乒乓球比赛。
④窗外的小鸟在尽情的欢歌,我的心绪在飘飞。
⑤我的心灵被小鸟的歌声感染深刻,独自来到校园后面的小树林,寻找小鸟的欢乐。
A、①②⑤④③B、④①⑤②③C、④⑤①③②D、①②④⑤③5、下列空格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考古学家为了揭示深埋地下的历史遗迹,往往必须进行地面以下的发掘工作。
这被称作“发掘”或“挖掘”,被发掘的地方叫做“工地”或“遗址”。
A、考古发掘是一项仔细规划、严密组织的科学探索活动。
考古学家如何开展发掘工作,要取决于遗址的深度、发掘所需的时间和经费。
每周一练下一句要押韵
每周一练,下一句要押韵。
这是许多写手和诗人的必修课。
押韵,作为诗歌、歌词等文学形式的重要元素,既能美化语言,又能增强表达力。
那么如何提高押韵的能力,让我们的写作更具吸引力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每周一练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押韵方式,如双韵、叠韵、交韵等,逐渐掌握各种押韵技巧。
其次,了解押韵在写作中的作用。
押韵不仅能让文本更具韵律感,还能使句子更加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在歌词、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押韵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培养押韵能力对我们的写作有着实质性的提升。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培养押韵的能力。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积累词汇,尤其是一些富有韵味的词汇。
这样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信手拈来,灵活运用。
此外,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学习名家的押韵技巧,也将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
最后,分享一些实践建议和技巧。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构思好押韵的句子,再围绕这个句子展开内容。
同时,注意句子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整篇文章呈现出流畅的韵律感。
此外,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能使文章更具艺术魅力。
总之,每周一练,下一句要押韵。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提高我们的押韵能力,让写作变得更加精彩。
初2025届生物每周一练(秋季第4练)—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如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兔和蛇,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法进行B.该食物网中共有三条食物链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2.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有且只有5条食物链B.图中鹰和蛇之间不只有捕食关系C.由于人的捕杀,蛇的数量较少,不会对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3.下面是徐州市的一些旅游景点,其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云龙山B.云龙湖C.泉山森林公园D.汉画石像4.如图所示,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之称。
以下关于红树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片红树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B.红树植物可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C.红树植物生活在海水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D.红树林中存在着以下食物链:藻类→浮游动物→小鱼→白鹭5.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6.下列哪条食物链是正确的()A.草→兔子→狼→微生物B.阳光→植物→鼠→鹰C.植物→鼠→鹰D.植物←鼠←鹰7.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发生,若水中有含DDT,在食物链“浮游植物→小鱼→大鱼→鹰”中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生物B.小鱼C.大鱼D.鹰8.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
如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稻田里的水稻和稗草是生产者B.若蛇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田鼠数量会增加C.生态系统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此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C.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长,终极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多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10.把能量集中引向E的食物链应该是()A.A→B→C→E B.A→B→E C.A→D D.A→B→C 11.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A.乙表示生产者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D.甲是次级消费者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13.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和能量始终都是循环流动的B.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C.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14.如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关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为丙→甲→乙→丁B.四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可实现物质循环C.四种生物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太阳能D.四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5.春暖花开,小麦返青,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某麦田生态系统,并绘制了有关物质循环图、食物网图及喷洒农药后有毒物质含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二中的(填生物名称)可表示图一中的丁(第三营养级)生物;图一中的代码⑥所示的生理活动的产物是。
部编版第一学期每周一练五年级语文第(4)周班级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
1.xùn qī( 汛期)时,山洪bào fā(暴发),冲毁了小河上唯一的小桥,走亲fáng yǒu(访友)很不方便,村主任zhào jí(召集)村民shāng yì(商议)对策。
大家一致赞同xié lì(协力)修筑一座坚固的大桥来jiějué( 解决 )出行问题。
2.为了练习xiétiáo( 协调 )性,我每天穿着运动xié( 鞋 )在公园的平衡木上练习行走,丝毫不敢松懈lǎn duò(懒惰 )。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乘.机(chéng) 溪水猛涨.(zhǎng) 削.弱(xuē) 强.逼(qiǎng) 发难.(nàn)B.鸵.鸟(tuó) 人影绰.绰(chuò) 占便.宜(pián) 推辞.(cí) 和.氏璧(hé)C.渑池会面.(miǎn) 平衡.(héng) 间.隔(jiàn) 谴.责(qiǎn) 大臣.(.chéng)D平衡.(héng) 负荆.请罪(jīng) 击缶.(fǒu)赤.道(chì) 怒发冲冠.(guā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C )A.间.隔间.距B.强.逼强.壮C.瘦削.削.弱D. 划.分划.船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工殿懒跺B.谐调讯期C.招集毫不势弱D.承诺家常便饭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攻无不克.(攻打,进攻)B.负.荆请罪(背)C.美中不足.(脚)D.人影绰绰.(体态柔美)5.“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C )A.举例子、列数字B.列数字、打比方C.列数字、作比较D.作比较、打比方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王老师正为选谁去参加这次活动而左右为难....。
每周一练下一句要押韵
每周一练,下一句要押韵。
这个任务听起来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用一些技巧来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词语的发音和韵律。
通过选择具有相似音韵的词语,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押韵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排比、对仗等,来增强句子的韵律和节奏感。
这样,不仅能让句子更有韵律美,也能让读者更容易记住句子。
而且,我们还可以尝试用词灵活多样,避免使用相同的词汇频率过高,这样也能增加句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押韵效果,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技巧。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近义词替换,或者利用谐音来达到押韵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句子的语序和重音,选择适合的词语组合,以增加句子的韵律感和美感。
押韵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句子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句子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当句子有了韵律和节奏感,读者往往会更容易被吸引住,对句子的内容和意义也会有更深的体会。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妨多多尝试押韵,以提升文档的质量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每周一练,下一句要押韵,并不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只要我们灵活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结合好词选择和句子结构,相信我们能够创作出符合题意要求的文档,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五年级上册数学每周一练(一)班级姓名(每天一页,认真完成,把作业当考试重视,那么考试就会像作业一样简单哦!)一.用合适的方法计算:(36分,每题4分)0.78×1.23 7.3×1.06 5.99×1.5 0.28×0.39 1.25×6.425×1.25×3.2 3.5-3.5×0.9 6-1.19×3-0.43 0.68×99二、填空(15分,每空1分)1、小数乘法法则: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②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找规律填数0.125、0.25、0.375、0.5、……这一列数中,第10个数是()。
第101个数是()。
3、根据46×35=1610,写出下列各式的乘积。
0.046×3.5=()460×0.035=() 4.6×()=1.61 ()×3.5=16.1 4. 已知a=0.0…018,b=0.0…05,则a×b的积是()。
25个0 25个05、(1)两个因数的积是2.4,如果一个因数扩大6倍,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那么积是()。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5分米,如果把边长扩大到它的2.4倍,那么面积增加了()平方米。
(3)甲、乙两数的积是1.02,如果甲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乙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是()。
6、咪咪买了5本练习本,最便宜的1.20元/本,最贵的3.40元/本,对这些本子的总价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高于6元B、5~10元C、6~17元D、低于20元三、解决问题(49分,每题7分。
)1.一辆汽车在加油站加了7.8升汽油,已知每升汽油6.28元。
一共要花多少元?2、小明和小刚共有21.6元,如果小明借给小刚3.8元,这时两人的钱数一样多,小明原来有多少钱?3、蝙蝠利用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确定与猎物的距离。
高一物理“每周一练”系列试题(25)
(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有力作用在该物体上
C.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与它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物体受外力恒定,它的速度也恒定
2.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
体惯性大
3.有关惯性大小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跟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小,其惯性就越大
B.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其重力与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B.人向前走是因为地面对人脚的作用力大于脚对地面的作用力
C.鸡蛋掉在地上破了,而地面未损坏,说明地面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地面的作用
力
D.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所受的重力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速度为零的瞬间,它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所受的合外力可能是零,也可能不是零
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静止
6.在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和张昊(如图)一起以完美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在相互猛推一下之后他们分别向相反
方向运动.假定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
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力小于张昊推张丹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时间小于张昊推张丹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小大于张昊的初速度大小
D.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张昊的加速度大小
7.马拉车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B .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和车向后拉马的力大小才相等
C .无论加速或匀速前进,马向前拉车与车向后拉马的力大小都是相等的
D .车或马是匀速前进还是加速前进,取决于马拉车和车拉马这一对力
8.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了水.列车进站过程
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 )
9.如图3所示,物体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0.如图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 、b 连结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 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
拉力F 多大(未超出量程),a 、b 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 )
A .这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B .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图3
参考答案
1.【答案】AB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有力作用在该物体上。
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与它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可以一致、可以相反,也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
物体受外力恒定,它的加速度也恒定,但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
2.[答案] A
[解析]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因有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A正确;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不会因失重而改变,B、C均错误;因两物体材料不同,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故用同样的水平力推不动的,不一定是质量大的,D错误.
3.【答案】C
【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来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4.[答案]ABC
[解析]放在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其重力和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但他们分别作用在物体和桌面上,不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人脚对地面的作用力,地面与鸡蛋间的作用力均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它们的大小均相等,B、C错误;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一定大于运动员的重力,D正确.5.【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加速度。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但物体的速度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
即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静止的。
物体在速度为零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它所受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如物体竖直上抛到最高点的瞬间。
6.[答案] C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在推的过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共线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的,所以推力相等,作用时间相同.由于冰刀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两人的加速度相同(均为μg),由运动学公式v2=2as可知,加速度相同,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说明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故选C.
7.【答案】C
【解析】马对车的拉力和车对马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者一定大小相等,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无论加速或匀速前进,马向前拉车与车向后拉马的力大小都是相等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产生自己的效果。
车或马是匀速前进还是加速前进,取决于车或马自己的受力情况。
8.[答案] C
[解析]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一致.
9.【答案】C
【解析】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性质不一定相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一定相等,性质一定相同。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重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物体A静止,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0.[答案] C
[解析]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对应两弹簧测力计钩上的拉力,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相等,正好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