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教版小学奥数常见题型解析

部教版小学奥数常见题型解析

部教版小学奥数常见题型解析
部教版小学奥数常见题型解析

小学奥数常见题型解析

一、盈亏问题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两次分配中,由于每次分配的数量的改变和剩余数变化的情况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求出答案。

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有:

(盈+亏)÷两次分配的差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的差数

【例1】若干名同学去划船,他们租了一些船,若每船4人则多5人,若每船5人则船上有4个空位。问有多少名同学?多少条船?

【分析】两种乘船情况,在面对同样多人数的时候,出现了多5人,少4人两种情形,差了5+4=9人。由于一条船4人,另一种情况一条船5人,相对应的两条船差5-4=1人。几条船最终相差9人,为什么呢?9÷1=9条船,共有4×9+5=41名同学。

【例2】若干同学去划船,他们租了一些船,若每船4人则多5人,若一条船上做6人,其余每船5人则船上有3个空位。问有多少名同学?多少条船?

【分析】将第二个情况转化为每船5人则船上有2个空位,两种乘船情况,在面对同样多人数的时候,出现了多5人,少2人两种情形,差了5+2=7人。由于一条船4人,另一种情况一条船5人,相对应的两条船差5-4=1人。几条船最终相差7人,为什么呢?7÷1=7条船,共有4×7+5=33名同学。

【例3】有一堆螺丝和螺母,若1个螺丝配2个螺母,则多10个螺母;若1个螺丝配3个螺母,则少6螺母。问:螺丝、螺母各有多少个?

【分析】由“1个螺丝配2个螺母,则多10个螺母”或知螺母是螺丝的2倍多10个;由“1个螺丝配3个螺母,则少6螺母”,可知螺母是螺丝的3倍少6个。

螺丝有:(10+6)÷(3-2)=16个

螺母有:16×2+10=42个

【例4】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距乙站78.4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度继续行驶,并在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甲站53.2千米相遇,这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行了一个全程,在距乙站78.4千米处相遇,也就是B车行了78.4千米,说明每行一个全程B车就行78.4千米,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行了三个全程,B车共行了(78.4*3)千米,减去53.2千就是全程的距离。全程再减去78.4和53.2就是两次相遇点相距的距离。

算式: 78.4*3-53.2-78.4-53.2=78.4*2-53.2*2

练习:

1、学校组织旅游,乘车时发现如果每辆车做25人,还有12人没有座位,如果每辆车做28人,还空下9个座位。请问共有多少辆车?多少人?

(12+9)÷(28-25)=7(辆)

7×25+12=187(人)

2、小红家买来一蓝橘子分给全家人.如果其中二人每人分3个,其余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如果其中一人分6个,其余每人分4个,则又缺12个,小红家买来多少个橘子?共有多少人?

(3-2)×2+4+12-(6-4)=16

16÷(4-2)=8人

2×3+2×6+4=22个

3、淼淼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2分钟后,感到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5分钟。淼淼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50×8+60×5)÷(60-50)=70分

50×(70+8)=3900米

#p#分页标题#e#

二、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个有的年龄之差永远不变,但原来二人年龄的倍数和今后二年龄的倍数却发生了变化。

【例1】父亲今年46岁,儿子今年14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9倍时,父子的年龄和是多少岁?

【分析】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9倍时,父亲与儿子的年龄差还是46-14=32岁,父亲的年龄比儿子多9-1=8倍,其中的一倍是儿子当时的年龄,是32÷(9-1)=4岁,父亲是4×9=36岁。父子年龄和是4+36=40岁。

【例2】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5倍。又过了几年,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4倍。问:小明今年多少岁?

【分析】祖父和小明的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这个差是6-1=5,5-1=4,4-1=3的倍数,而[5,4,3]=60(按常规祖父的年龄只能比小明大60岁),今年祖父比小明多6-1=5倍,可求出小强今年的年龄是60÷(6-1)=12岁。

练习二

1、爸爸今年44岁,小强今年12岁,多少年前爸爸年龄是小强年龄的9倍?

(44-12)÷(9-1)=4岁

12-4=8年

2、姐姐6年后的年龄与妹妹4年前的年龄和是29岁,妹妹现在的年龄是两人年龄差的4倍。姐姐今年多少岁?

(29-6+4)÷(5+4)=3岁

妹妹:4×3=12岁

姐姐:5×3=15岁

3、小亮比小明大2岁,小刚比小军大1岁,小军年龄最小。5年前四人年龄和是8岁,5年后四人年龄和是47岁,今年这四个小朋友各有多少岁?

8+(5+5)×4=48岁

年龄和相差48-47=1岁,说明有一人10年间长了9岁

小军今年是4岁

小刚今年4+1=5岁

小亮今年是(27-9+2)÷2=10岁

小明今年是10-2=8岁

#p#分页标题#e#

三、鸡免问题

学会运用假设法解题

【例1】鸡免同笼,共100个头,280只脚。问:鸡、免各有多少只?

【分析】假设这100只全是免,每只免有4只脚,应该有4×100=400只脚,实际只有280只脚,相差了400-280=120只脚。相差的原因是每只鸡多算了2只脚,相差的总脚数120里含有多少个2,就是多少只鸡按免算了。从而求出鸡的只数120÷2=60只,免有100-60=40只。

【例2】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以上三种小虫16只,共有110条腿和14对翅膀,问:每种小虫各有几只?

【分析】从腿入手,蜘蛛有8条腿,而蜻蜓和蝉都有6条腿,我们可以把6条腿的小虫看作一种,这样就容易了。如果批16只小虫都看用6条腿,那么应该有16×6=96条腿,而与实际的110条腿,相差了110-96=14条,相差的原因是批蜘蛛的8条腿当用6条来算的,这样就少算了2条腿,少多少个2就是蜘蛛的只数14÷(8-6)=7只,这样蜻蜓和蝉共有16-7=9只,再用假设法求出蜻蜓和蝉的只数。蝉有(9×2-14)÷(2-1)=4只,蜘蛛有9-4=5只。

【例3】某次数学竞赛共有12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道题得10分,每做错一道或不做题扣2分。明明参加这次竞赛,得了84分。问:明明做对了几道题?

【分析】如果12题全部答对了,应该得分为12×10=120分,而明明实际得了84分,损失了120-84=36分,由做错一道或不做题扣2分,可得如果有一题不答或答错,将损失10+2=12分,明明答错或不答的题数为36÷12=3道,答对了12-3=9道。

练习三:

1、2角和5角的硬币共100枚,价值35元,二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350-2×100)÷(5-2)=50枚……5角

100-50=50枚……2角

2、1角、2角和5角的硬币共100枚,价值20元,如果其中2角硬币的价值比1角硬币的价值多13角,那么三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解:设1分的有a枚,2分的有b枚

(5-1)a+(5-2)b=5×100-200

2b-a=13

解方程得a=51,b=32

5分的有100-32-51=17。

3、一个运输队包运1998套玻璃具。运输合同规定:每套运费以1.6计算,每损坏一套不仅不得运费,还要从总费中扣除赔偿费18元。结果运输队实际得到运费3059.6元,那么,在运输过程中共损坏了多少套茶具?

(1.6×1998-3059.6)÷(18+1.6)=7套

#p#分页标题#e#

四、平均数问题

【例1】暑假期间,小强每天都坚持游泳,并对所游的距离作了记录.如果他在暑假的最后一天游670米,则平均每天游495米;如果最后一天游778米,则平均每天游498米;如果他想平均每天游500米,那么最后一天应游多少米?

【分析】因为平均每天所游的距离提高 498-495=3米,需要多游778-670=108米,所以暑假一共有108÷3=36天,如果平均每天游500米,则要在最后一天游 (500-498)×36+778=850米。

【例2】某次数学竞赛原定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现在将一等奖中最后4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得二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1分,得一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3分,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分。

【分析】

解法一:根据题意可知:前六人平均分=前十人平均分+3,这说明在计算前十人平均分时,前六人共多出3×6=18(分),来弥补后四人的分数。因此后四人的平均分比前十人平均分少18÷4=4.5分,也就是:后四人平均分=前十人平均分一4.5 。

当后四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二等奖共有20+4=24(人),平均每人提高了1分,也就由调整进来的四人来供给,每人平均供给24÷4=6(分),因此,四人平均分=(原来二等奖平均分)+6,与前面式比较,原来一等奖平均分比原来二等奖平均分多4.5+6=10.5(分)。

【解法二】

图上横向的线表示人数,竖向的线表示分数,红线表示原来的的一等奖和二等奖,蓝线表示调整后的一等奖和二等奖,虽然一、二等奖的人数和平均分发生变化,但一、二等奖的总分没有变,也就是说图上红线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蓝线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我们观察图可以发现两块黄色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蓝色长方形的面积(10-4)×3+20×1=38,蓝色长方形的长是4,宽就是38÷4=9.5,原一等奖比二等奖的平均分高9.5+1=10.5分。

练习四:

1. 甲班51人,乙班49人,某次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平均成绩高7分,那么乙班的平均成绩是______分。

49×7÷(51+49)=3.43分

81+7-3.43=84.57分

2. 某次数学竞赛原定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现在将二等奖中前4人调整为一等奖,这样得二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下降了1分,得一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下降了2分,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分。

(10×2+20×1)÷4=10分

#p#分页标题#e#

五、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也叫倒推问题。解答还原问题的方法,是用加、减法互为逆运算和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原理,从最后一次运算的结果,一步一步地往回推理,直到推得原数为止。

【例1】村姑卖鸡蛋,第一次卖出一篮的一半又二个;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又二个;第三次卖出再剩下的一半又二个,这时篮里只剩下二个蛋,问这篮鸡蛋有多少个?

【分析】

从上面线段图可以看出:

最后剩下2个再加上第三次卖出的再余下的一半以外的2个,就是再余下的一半,由此可求出再余下的是(2+2)×2=8(个).

8个再加上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以外的2个就是余下的一半,因此可求出余下的是:(8+2)×2=20(个)

20个再加上第一次卖出一篮的一半以外的2个就是全篮的一半,因此可求出全篮鸡蛋的个数是: (20+2)×2=44(个) 答:这篮鸡蛋有44个.

【例2】甲、乙、丙三人钱数各不相同,甲最多,他拿出一些钱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乙的钱最多;接着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丙的钱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乙,使甲和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三人钱数一样多了。如果他们三人共有81元,那么三人原来的钱分别是多少元?

【分析】三人最后一样多,所以都是81÷3=27元,然后我们开始还原:(1)甲和乙把钱还给丙:每人增加2倍,就应该是原来的3倍,所以甲和乙都是27÷3=9,丙是81-9-9=63;(2) 甲和丙把钱还给乙:甲9÷3=3,丙63÷3=21,乙81-3-21=57;(3) 最后是乙和丙把钱还给甲:乙57÷3=19,丙21÷3=7,甲81-19-7=55元.

练习五:

1、某粮库有面粉若干袋,第一次卖掉原有的一半少12袋,第二次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袋,第三次又卖出48袋,这时还剩28袋。求粮库中原有面粉多少袋?

[(48+28+10)×2—12]×2=320袋

2、袋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5次,袋中还有3个球。问:袋中原有多少个球?

(3-1)×2=4个

(4-1)×2=6个

(6-1)×2=10个

(10-1)×=18个

(18-1)×2=34个

3、有119只蜜蜂在三棵枣树上采蜜.一会儿有10只蜜蜂从第一棵枣树上飞到第二棵枣树上;过了一会儿,又有20只蜜蜂从第二棵枣树上飞走了.这时三棵枣树上的蜜蜂正好一样多,第二棵枣树上原来有多少只蜜蜂?

(119-20)÷3-10+20=43只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题型一: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单一量 单一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或总量A÷(总量B÷份数B)=份数A 【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先求出一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再求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题型二: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先找出“总数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题型。所谓“总数量”可以指货物总价、几天的工作量、几亩地的总产量、几小时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一份数量=份数

【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解决问题。 【例】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剪裁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问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解:先求这批布总共多少米——3.2×791=2531.2(米) 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题型三: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简单题目直接套用上述公式,复杂题目变通后再套用公式。 【例】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直接套用公式——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题型四:和倍问题

六年级奥数题型分类

六年级奥数: 第一类:比和比例问题 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二类:上坡问题 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三类:长方形和正方形 如下图,一个边长为3a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截口是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都和对面打通).如果这个镂空的物体的表面积为2592平方厘米,试求正方形截口的边长。(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四类:工程问题 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5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3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问:多长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精确到分钟)(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五类:几何问题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三角形APB的面积为2,且2AD=BC,EP:PB=1:2,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第六类:飞镖比赛 在新年联欢会上,某班组织了一场飞镖比赛.如右图,飞镖的靶子分为三块区域,分别对应17分、11分和4分.每人可以扔若干次飞镖,脱靶不得分,投中靶子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若恰好投在两块(或三块)区域的交界线上,则得两块(或三块)区域中分数最高区域的分数.如果比赛规定恰好投中120分才能获奖,要想获奖至少需要投中-------次飞镖. 第七类:发帽子 小明和8个好朋友去李老师家玩.李老师给每人发了一顶帽子,并在每个人的帽子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这9个两位数互不相同,且每个小朋友只能看见别人帽子上的数.老师在纸上又写了一个数A,问这9位同学:“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A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4人举手.老师又问:“现在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24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6人举手.已知小明两次都举手了,并且这9个小朋友都足够聪明且从不说谎,那么小明看到的别人帽子上的8个两位数的总和是----------. 第八类:计算综合 一个长方形能把平面分成2部分,那么三个长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备选题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一.可重复的排列求幂法: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 复,把不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客”,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店”, 则通过“住店法”可顺利解题,在这类问题使用住店处理的策 略中,关键是在正确判断哪个底数,哪个是指数 【例1】(1)有4名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每人限报一科,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2)有4名学生参加争夺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冠军,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3)将3封不同的信投入4个不同的邮筒,则有多少种不同投法? 【解析】:(1)43(2)34(3)34 【例2】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解析】:完成此事共分6步,第一步;将第一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有7种不同方案, 第二步:将第二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也有7种不同方案,依次类推,由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67种不同方案. 【例3】8名同学争夺3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性有()A、38 B、83 C、38A D、3 8 C 【解析】:冠军不能重复,但同一个学生可获得多项冠军,把8名学生看作8家“店”,3项冠军看作3个“客”,他们都可能住进任意一家“店”,每个“客”有8种可能,因此共有38种不同的结果。所以选A 二.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解析】:把,A B视为一人,且B固定在A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 424 A 种【例2】(2009四川卷理)3位男生和3位女生共6位同学站成一排,若男生甲不站两端,3

小学一年级奥数训练题(分类)

购物问题 1、王老师有12元钱,正好买一支钢笔和2个笔记本,如果只买一支钢笔,还剩6元钱,你知道一个笔记本多少钱? 2、小敏到商店买文具用品。她用所带钱的一半买了1支铅笔,剩下的,一半买了1支圆珠笔,还剩下1元钱。小敏原来有多少钱? 3、欢欢和乐乐去买练习本,欢欢买了4本,乐乐买了6本,欢欢比乐乐少花1元钱,一本练习本多少钱? 4、李老师带有60元钱,正好买一个足球和两个排球。如果只买两个排球,还剩28元。一个足球多少钱?一个排球多少钱? 5、小明和小亮想买同一本书,小明缺1元7角,小亮缺1元3角。若用他们的钱合买这本书,钱正好。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他们各带了多少钱? 6、龙龙用4元买一个菠萝,用买一个菠萝的钱可以买1千克香蕉。买1千克香蕉的钱可以买4个梨。每个梨多少元? 7、小军跟爸爸到外地旅游,爸爸买一张火车票是5元,小军买半票,他们来回一共要付多少元? 数量比较问题 1、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2、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3、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4、第一个盘子里有5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有4个梨,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现在一共 有多少个梨? 5、.有两篮苹果,第一篮25个,第二篮19个,从第一篮中拿几个放入第二篮,两篮的苹果数相等? 6、小力有18张画片,送给小龙3张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小龙原来有几张画片? 7、小华给小方8枚邮票后,两人的邮票枚数同样多,小华原来比小方多几格邮票? 8、小明和小红都集邮票。小明给了小红6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小明的邮票比小红的多多少 枚? 9、小猴与小兔去摘桃,小猴摘下15个桃,当小猴将自己的桃分3个给小兔子时,它俩的桃就一样多, 你知道小兔子摘了多少个桃? 10、哥哥给了弟弟2支铅笔后还剩5支,这时两人的铅笔一样多,弟弟原来有铅笔( )支。

小学奥数九大经典题型精讲

(一)行程问题三大类 1、倍数类(以“行”定比) 例: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去B 地。甲行全程的一半时,乙离B 地还有54km 。当甲到达B 地时,乙已经行了全程的80%。求A 、B 两地的路程是( )km 。 解析:首先可以列出一个关系: 甲行一半( 2 1 ), 乙行 ? 甲行全程(1 ), 乙行 80% 由上、下来看,甲行全程是行一半的2倍,同理在相同时间内,乙行的路程也应该是2倍关系,可得?=80%÷2=40%,则剩1-40%=60%,全程为54÷60%=90km 。 2、行程问题正反比类(往返、相遇、追及) 例:王师傅用3.2 小时在家和工厂之间往返了一次,去时每小时25 千米,返回时减速5 2 ,求他家到工厂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往返类问题属于路程不变,首先能确定时间与速度的反比关系,并且依据题目能得出:去和回的速度比为5:(5-2)=5:3,依据反比得出去和回的时间比为3份:5份。 路程 =速度×时间 去: 不变 5 3份 回: 不变 3 5份 1份=3.2÷(3+5)=0.4(时) 去的时间为:3×0.4=1.2(时) 路程:25×1.2=30(千米) 3、行程问题份数类(一个到,一个未到) 例:甲、乙两人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行,甲又用了3小时到达B 地,此时乙离A 地还有18千米。问: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甲5时乙5时 A B 乙3时甲3时 ①从后段路程来看,甲3时走的路程与乙5时走的路程一样,依据反比关系得甲速与乙速之比为5:3, ②再从整体考虑,当甲走完全程5份的路程时,乙走完3份的路程。则B离A地距离为5-3=2份,1份=18÷2=9km,全程为5×9=45km。 注:此类未变速问题可用一个小公式解决问题→路程=剩余路÷(大数-小数)×大数,如上题可直接列式为18÷(5-3)×5=45km,特别提醒,这种解法只限于未变速情况。 (二)盈亏问题三大类 盈亏问题有三类,分别是盈亏问题,假设法问题,牛吃草问题。三类问题本属独立问题,但解法大同小异,下面就三类问题的解题方式来区分异同,方便大家更好掌握三类问题。 首先确定一个关系→找差量:说法相同用“-”,说法不同用“+” 1、盈亏问题 例:四年级二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①找2个差量:盈亏差=7+2=9块,分配差=5-4=1块 ②盈亏差÷分配差=每后面的字 9 ÷ 1 =9(人) ③以两句话算总量:一句:4×9+7=43块

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包含公式)

奥数知识点分类汇总(包含公式)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小学奥数分类精题精炼

专题(一)——行程问题 姓名 一、相遇问题 例1、一列快车和一列普通快车从甲乙两个城市同时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90千米,普通客车每小时行48千米,经过2.5小时后,两列火车在途中相遇。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多长? 练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相距300千米的甲乙两站出发,相向行驶。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相遇? 练2、一辆客车和一辆小汽车同时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40千米,小汽车每小时50千米,3小时候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练3、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两辆汽车在离中点16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二、追及问题 例2、姐姐和妹妹都从家到学校去上学,姐姐每分钟走55米,妹妹每分钟走40米,结界让妹妹先走3分钟,然后姐姐才出发追赶妹妹,经过多少分钟可以追上妹妹? 练1、小红从家出发去图书馆,每分钟走60米,走了10分钟后,爸爸从家出发骑自行车追小红,结果距离家900米的地方追她。爸爸每分钟行多少米? 练2、东西两村相距5.5千米,甲乙两人由东村去西村,甲每分钟行75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甲走10分钟后乙才出发,乙追上甲时距离西村还有多远? 练3、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两人同时同地相背行了5分钟,甲调转方向追赶乙。从甲开始追乙到甲追上乙需要多长时间?

三、行船问题 例3、甲船逆水航行360千米需要18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一段距离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练1、一条船从上游甲港开往下游乙港,船速为每小时15千米,4小时到达。已知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若船速和水速不变,船从乙港回到甲港要航行多少小时? 练2、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完全程需6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那么,汽艇逆水行完全程要几小时? 练3、一艘轮船所带的燃料最多可用12小时,驶出时顺水,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逆水,每小时行的路程是顺水时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行驶?

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数题型分类讲义 (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分类讲义含答案 图形问题 专题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一、专题解析 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只能用来计算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那么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巧求表面上看起来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的周长呢?还需同学们灵活应用已学知识,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标准的图形,以便计算它们的周长。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有5张同样大小的纸如下图(a)重叠着,每张纸都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重叠的部分为边长的一半,求重叠后图形的周长。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同时向左、右、上、下平移(如图b),转化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和原来5个小正方形重叠后的图形的周长相等。因此,所求周长是18×4=72厘米。 练习1 1、右图由8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2、右图由1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组成,下方长方形长为50cm,求这 个图形的周长。 3、有6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如例题中所说的这样重叠着,求重叠后图 形的周长。

【例题2】 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截掉的192平方厘米分成A、B、C三块(如图),其中AB的面积是192-4×4=176(平方厘米)。把A和B移到一起拼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而此长方形的长就是这块木板剩下部分的周长的一半。176÷4=44(厘米),现在这块木板的周长是44×2=88(厘米)。 练习2 1、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减少4米,宽减少2米,面积就比原来减少44平方米,且剩下部分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2、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按下图叠放在一起,这 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3、有一块长方形广场,沿着它不同的两条边各划出2米做绿化带,剩下的部分仍是长方形,且周长为280米。求划去的绿化带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题3】 已知下图中,甲是正方形,乙是长方形,整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图形的周长由六条线段围成,其中三条横着,三条竖着。三条横着的线段和是(a+b)×2,三条竖着的线段和是b×2。所以,整个图形的周长是(a+b)×2+b×2,即2a+4b。 练习3

小学奥数各种题型基本公式

一.和差: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二.和倍: 和÷(倍数和)=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三.差倍: 差÷(倍数差)=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互相给:和不变,给×2=差 四.年龄问题 几年前=小年龄-(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 几年后=(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小年龄 五.鸡兔同笼 普通鸡兔:腿数÷2-头数=兔子数 (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低价物(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高价物(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错题数

(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对题数(高价×总物±差的数)÷(高价+低价)=低价物(高价多就减,少就加) 六.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份数×每份数+盈=总数 份数×每份数-亏=总数 七.行程问题 路程=s 速度=v 时间=t 基本:v×t=s s÷v=t s÷t=v 比例关系:V×T=S 等号两边成正比,等号左边成反比相遇: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1=v2 追击: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2=v1 v1= S÷t- v2 多次相遇:

二次相遇共走三个全程, 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基本版:总时间=总路程÷总时间 分数版:V平=2÷(1/V平+1/V回) V回==1÷(2/V平-1/V去) 八.等差数列 (首项+尾项)×项数÷2=和 中间项×项数=和 (尾项-首项)÷公差+1=项数 首项+公差×(项数-1)=尾项 尾项-公差×(项数-1)=首项 九.方阵问题 实心方阵: 每边数×每边数=总数 (每边数-1)×4=每层数 每层数÷4+1=每边数 (半层数+1)÷2=外边长 (半层数-1)÷2=内边长 空心方阵: 大实心方阵数-小实心方阵数=总数

奥数题_全类型

六年综合奥数题 目录 一、工程问题 (2) 二.鸡兔同笼问题 (4) 三.数字数位问题 (4) 四.排列组合问题 (6) 五.容斥原理问题 (7) 六.抽屉原理、奇偶性问题 (8) 七.路程问题 (9) 八.比例问题 (11) 九.和倍问题 (13)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 (14) 奇数与偶数(一) (14) 奥赛专题 -- 称球问题 (15) 奥赛专题 -- 抽屉原理 (16) 奥赛专题 -- 还原问题 (17) 奥赛专题 -- 鸡兔同笼问题 (17) 十.牛吃草问题 (19) 奥赛专题 -- 列车过桥问题 (20) 奥赛专题 -- 平均数问题 (20) 公约公倍和同余 (21) 奇数与偶数及奇偶性的应用 (22) 综合练习 (23)

六年综合奥数题 一、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 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

小学奥数常见问题总结

行程问题 一【知识点导航】 行程问题从运动形式上分可以分为五大类: 二【典例解析】 1. 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 只要涉及到速度和、路程和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一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追及; 而只要涉及到速度差、路程差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二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相遇。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某重点中学2007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其实里面暗藏了路程差的关系,就在条件"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这句话中。 【变式】大客车和小轿车同地、同方向开出,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大客车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才出发,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 【例2】两名游泳运动员在长为3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甲的速度是每秒游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游0.6米,他们同时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两人共相遇多少次(某重点中学2006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相遇次数与两人的路程和有关.如下图所示 【变式】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离A站有90千米,然后各自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出发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A站的距离占AB两站全长的65%。求AB两站的距离。 2.火车过人、过桥与错车问题 在火车问题中,速度和时间并没有什么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特殊的地方是路程。因为此时的路程不仅与火车前进的距离有关,还与火车长、隧道长、桥长这些物体长度相关。就拿火车过桥来说,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过桥的整个过程,那么就应该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等于"车长桥长";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停留在桥上的过程,那就应该从"车尾上桥"到"车头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应该是"火车车长桥长".具体如下所示: 【例3】一列客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已知在客车的前方有一列行驶方向与它相同的货车,车身长为320米,速度每秒17米。求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所用的时间。(仁华学校2005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本题包含了两个基本类型的火车问题,一是火车过隧道问题,二是火车错车问题。而这两者之间最关键的是第一个过程的分析,分析方法就是前面所说的四大方法中的第三点——"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进行对比分析":250米的隧道比210米的隧道多40米,从而使得客车通过前者的时间比后者多了秒,由此即可得出客车的速度。有了客车速度,再求客车长度以及错车时间就非常容易了。 【变式】列车通过一座长2700米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3分钟。已知列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000米,列车车身长多少米? 3.多个对象间的行程问题 虽然这类问题涉及的对象至少有三个,但在实际分析时不会同时分析三、四个对象,而是把这些对象两两进行对比。因此,求解这类行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某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与其它对象有关的结论。 【例4】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008"港澳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试题) 【解析】本题最关键的一段路程,就是甲、乙相遇之后6分钟内,甲、乙两人的路程和。这

小学数学奥数35个专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奥数35个专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技巧

小学奥数辅导35个专题汇总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以及题型归纳整理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小学奥数各年级基本分类

小学奥数各年级基本分 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奥数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内容区分,各类不同的学习教材和训练习题有不同编排,大致内容汇总如下: 一、计算专题:(1)整数(2)多位数(3)小数(4)分数(5)数列(6)数表(7)分数数列(8)比较大小(9)估算(10)定义新运算 二、数字迷专题:(1)竖式(2)横式(3)位值(4)幻方(5)数阵图 三、计数专题:(1)加法原理(2)乘法原理(3)排列(4)组合(5)容斥(6)几何计数(7)枚举法(8)标数法(9)概率初步 四、几何专题:(1)图形剪拼(2)格点和割补(3)直线形(4)曲线形(5)立体图形 五、数论专题:(1)奇数与偶数(2)质数与合数(3)约数与倍数(4)整除(5)余数(6)周期(7)进位制(8)取整(9)不定方程 六、应用题专题:(1)和差倍分(2)还原问题(3)年龄问题(4)平均数问题(5)比例(6)工程问题(7)浓度问题(8)经济问题(9)牛吃草 七、行程专题:(1)一般相遇追及问题(2)多人相遇追及问题(3)多次相遇追及问题(4)火车问题(5)间隔发车(6)流水行船(7)环形问题(8)钟表问题(9)平均速度(10)沙漠往返问题(11)校车问题(12)自动扶梯(13)十字路口问题八、组合专题:(1)抽屉原理(2)统筹与对策(3)逻辑推理(4)最值问题(5)构造论证类

就近几年“希望杯”试题分析来看,内容源于基础而难于基础,灵活性大,综合性强。平时训练内容大致可安排如下: 四年级: 1.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等差数列求和; 2.基本图形、图形的拼组(分、合、移、补)、图形的变换、折叠与展开; 3.角的概念与度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 和周长计算; 4.整数概念、数的整除特征、带余除法、平均数; 5.小数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初步认识; 6.应用题(植树问题、年龄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 7.几何计数、找规律、归纳、统计与可能性; 8.数迷、分析推理能力、数位、十进制表示方法; 9.生活数学(钟表、时间、人民币、位置与方向、长度、质量单位)。 五年级: 1.小数的四则运算、巧算与估算、小数近似、小数与分数的互换; 2.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偶的性质、数与数位; 3.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多边形的面积;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三视图、图形的变换; 5.简易方程; 6.应用题(还原问题、鸡兔同笼、盈亏问题、行程问题等);生活数学; 7.包含与排除、分析推理能力、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8.几何计数、找规律、归纳、统计与可能性。

小学奥数经典例题!(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小学奥数经典例题!(类型归纳+解题思路+例题整理)

1、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 (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 (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小学数学30种典型题型详解

小学数学30种典型问题 001归一问题002归总问题003和差问题004和倍问题005差倍问题006倍比问题007相遇问题008追及问题009植树问题010年龄问题011行船问题012列车问题013时钟问题014 盈亏问题015工程问题 016正反比例问题017按比例分配问题018百分数问题019“牛吃草”问题020鸡兔同笼问题 021方阵问题022商品利润问题023存款利率问题024溶液浓度问题025构图布数问题 026幻方问题027抽屉原则问题028公约公倍问题 029最值问题030列方程问题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小学数学奥数题分类及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分类及解题思路 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 的曲线上植树,两端 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 的曲线上植树,两 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 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 植树 封闭曲线上 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