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二讲染色体变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9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二讲染色体变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二讲染色体变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二讲染色体变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七单元第二讲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精过程中进行了基因重组,亲子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解析:选项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Ⅰ过程中,受精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亲子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
选项B,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但是判断不出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选项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通过低温诱导也可以使染色体加倍。
选项D,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但是对于多倍体来说,该说法错误。
答案:B2.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变化属于()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增添或缺失会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答案:C3.水稻的糯性、无子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解析:水稻的糯性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无子西瓜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黄圆豌豆与绿皱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绿圆豌豆,是亲本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
第七单元第二讲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精过程中进行了基因重组,亲子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解析:选项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Ⅰ过程中,受精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亲子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造成的。
选项B,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但是判断不出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选项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通过低温诱导也可以使染色体加倍。
选项D,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但是对于多倍体来说,该说法错误。
答案:B2.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变化属于( ) 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增添或缺失会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答案:C3.水稻的糯性、无子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解析:水稻的糯性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无子西瓜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黄圆豌豆与绿皱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绿圆豌豆,是亲本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D4.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B .F 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为N =10、n =10C .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 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 .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 2为二倍体解析: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 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A 项错误;F 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B 项错误;F 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 项正确;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 2为四倍体,D 项错误。
答案:C5.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多组二倍体草莓幼苗的芽尖,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处理的时间B .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表现出两重性C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诱导染色体加倍D .处理后的植株中不同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图中用秋水仙素处理草莓幼苗的结果未体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因此无法体现两重性;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现的;由于秋水仙素对已形成纺锤体的细胞不起作用,因此处理后不同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可能不同。
答案:D6.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其中A 和b 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
利用其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花粉――→ ①植株A ――→ ②植株BA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 全为纯合子B .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处理,低温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C .若未对植株A 进行筛选,则植株B 中符合要求的类型约占14D .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基因重组解析:根据题意,该植株为二倍体。
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 为单倍体,过程②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 全为纯合子,A 错误;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诱导处理,低温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B 错误;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产生AB 、Ab 、aB 、ab 四种花粉,则植株A 也是这四种基因型,植株B 的基因型为AABB 、AAbb 、aaBB 、aabb ,由于A 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所以符合要求的类型是AAbb ,占14,C 正确;该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 错误。
答案:C7.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 .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解析: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A 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为三条,并不是三倍体,B 错误;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由于在复制时可能出现基因突变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出现等位基因,C 正确;多倍体育种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芽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均加倍,D 错误。
答案:C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即使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生物也可能出现变异性状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 .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解析: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则生物体内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上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A9.如图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图A属于缺失,图B和图D属于易位(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A、B、D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C是四分体时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所以选C。
答案:C10.将纯种的某二倍体小麦品种甲(AA)与近缘山羊草品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图所示的新品种小麦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山羊草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小麦品种甲没有此片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1/2个体能够稳定遗传解析:纯种的二倍体小麦基因型为AA,新品种丙中的a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的,B项错误。
图中黑色部分即E所在染色体片段来自山羊草,经选育移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该过程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正确。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故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
丙品种基因型为AaEE,自交子代AAEE占1/4,aaEE占1/4,AaEE占1/2,D项正确。
答案:B11.(2017·湖北武汉调研)多倍体鱼类较正常鱼个体大、生长快速、抗逆性强。
下面是采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利用二倍体鱼培育多倍体鱼的示意图。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由a、b分别受精后发育成的①和②所含染色体组数目相同B.育种过程中可发生三种可遗传的变异C.秋水仙素阻止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育种过程中,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作用的原理不同解析:①是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和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含有3个染色体组,②是由二倍体的受精卵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而成的,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可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对;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在育种过程中,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作用的原理相同,D错。
答案:B12.如图为某种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上的字母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Ⅱ、Ⅲ、Ⅳ号染色体各一条和X、Y染色体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若图中基因D突变,则将会突变为基因dC.图中基因A与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若此果蝇产生了含Y B的配子,则说明此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解析: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可知,图中Ⅱ、Ⅲ、Ⅳ号染色体各一条和X或Y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D不一定突变为基因d,B错误;基因A 与D为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基因B、b 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联会配对,此过程中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形成含Y B的配子,另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如发生基因突变也可能形成含Y B的配子,D正确。
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7·广东佛山质检)某男性表现型正常,其一条13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发生了图1所示变化。
该男性与某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女性婚配,所生的三个子女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
据图回答:(1)图1所示的染色体变异类型有________,该变异可发生在________分裂过程,观察该变异最好选择处于________(时期)的胚胎细胞。
(2)若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图2中男性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两条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则其理论上产生的精子类型有________种,该夫妇生出正常染色体组成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参照4号个体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画出3号个体的染色体组成。
(3)为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小孩,1号个体在妊娠期间应进行________。
为便于筛除异常胚胎,医生建议这对夫妇选择“试管婴儿”技术,该技术涉及的两个主要环节是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1可知,13号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结合形成了1条染色体,且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因此染色体变异类型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该变异过程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由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因此最好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胚胎细胞观察该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