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话语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13.84 KB
- 文档页数:2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常丽娟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作者简介:常丽娟,女,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
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
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
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
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
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
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
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
大学英语教材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发布时间:2023-01-27T08:43:15.4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8期9月作者:陈姗姗[导读] 大学英语教材蕴含丰富的外来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具有巨大的陈姗姗(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大学英语教材蕴含丰富的外来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是实现大学英语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
本文选取《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中以文化差异为主题的相关课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
研究发现教材语篇能够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但部分语言的使用会在一定层面上影响学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
对大学英语教材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批评话语分析这一理论在教材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批评话语分析;文化差异一、引言大学英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也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英语国家在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方面与我国文化存在诸多不一致,导致大学生在提高自身英语能力的同时,也会进行文化比较、价值比较。
因此,对大学英语教材的语篇进行正确的评价与研究,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教材内容,也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做好英语教学以及立德树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进行案例分析,不仅可以为教材使用者提供开放的视角来把握作者的观点,审视其语言背后的价值观念,也为英语教材的编写和解读提供一个新视角,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简称为 CDA) 源于批评语言学,是西方学术界在对话语的研究经历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话语观后从批评的视角对话语进行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CDA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的语言分析工具,通过分析话语形式来研究语言、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揭示语篇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又如何为之服务。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语言学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语言及其使用中的批评性元素。
本文旨在探讨批评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
一、批评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批评语言学是一门学问,它关注的是语言中的批评性元素。
批评性元素包括但不限于讽刺、讥讽、批评、挖苦等,它们常常用于表达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不满、不认同或是对其进行评价。
批评语言学的目的在于深入研究这些批评性元素在语言中的运用,并理解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
二、批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批评语言学依托于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理论基础,采用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
其中,语料库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通过搜集大量真实语料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从而揭示出批评性元素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规律。
此外,也有学者运用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人们对批评性语言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三、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批评话语分析是批评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批评性话语在社会交际中的运用和影响。
批评话语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媒体评论等传统批评领域,更广泛地体现在日常交往、网络社交等许多领域中。
通过批评话语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批评性话语对社会关系、权力结构以及个体认同的塑造作用。
四、批评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批评语言学作为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深入研究批评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和变异规律,以及其与社会、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关系。
其次,应关注批评性话语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批评性话语的反馈机制,进一步理解批评话语在社会变革和舆论导向中的作用。
此外,批评语言学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发掘更多可能的应用领域。
总结起来,批评语言学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分支,它聚焦于语言中的批评性元素,并通过批评话语分析来探究这些元素在社会交际中的运用和影响力。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作者:彭程程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第10期【摘要】自批评话语分析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它倡导对语篇进行批评分析,从而揭示了语篇中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而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
通过对近40年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概述,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话语;意识形态;权力【作者简介】彭程程(1994.08.08-),女,汉族,辽宁长海人,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篇分析。
一、引言批评话语分析(以下简称CDA)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新分支,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英国出现。
它旨在通过分析表面的语言形式和社会语境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为了对CDA有更好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国内外CDA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二、理论研究1.国外研究。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Fowler,Fairclough,van Dijk和Wodak等西方语言学家为CDA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Fowler和Kress在《语言与控制》(1979)一书,首先提出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并指出,批评语言学可以成为进行“意识形态研究的有力工具,它可以调节权力与控制的关系”。
Fairclough是CDA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他在《语言与权力》(1989)中提出了的三维框架理论,用于解释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1992年,Fairclough认为文本是“话语实践”的产物,发展了话语分析的三个维度,即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
Van Dijk(1995)提出了话语、认知与社会的话语分析三角模式,并试图从认知中解读话语的社会性。
这有助于揭示影响人们话语和思想的隐藏机制,和话语所反映的支配和控制关系。
Wodak(1990)通过对1986年奥地利总统的就职演讲进行研究,从语言和历史背景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对犹太人的偏见。
她表示话语分析应该考虑话语事件产生的所有相关历史背景和信息。
2142018年39期总第427期ENGLISH ON CAMPUS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文/彭程程【摘要】自批评话语分析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它倡导对语篇进行批评分析,从而揭示了语篇中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而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
通过对近40年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概述,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话语;意识形态;权力【作者简介】彭程程(1994.08.08-),女,汉族,辽宁长海人,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语篇分析。
一、引言批评话语分析(以下简称CDA)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新分支,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英国出现。
它旨在通过分析表面的语言形式和社会语境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为了对CDA有更好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国内外CDA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二、理论研究1.国外研究。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Fowler,Fairclough,van Dijk和Wodak等西方语言学家为CDA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Fowler和Kress在《语言与控制》(1979)一书,首先提出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并指出,批评语言学可以成为进行“意识形态研究的有力工具,它可以调节权力与控制的关系”。
Fairclough是CDA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他在《语言与权力》(1989)中提出了的三维框架理论,用于解释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1992年,Fairclough认为文本是“话语实践”的产物,发展了话语分析的三个维度,即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
Van Dijk(1995)提出了话语、认知与社会的话语分析三角模式,并试图从认知中解读话语的社会性。
这有助于揭示影响人们话语和思想的隐藏机制,和话语所反映的支配和控制关系。
Wodak(1990)通过对1986年奥地利总统的就职演讲进行研究,从语言和历史背景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对犹太人的偏见。
她表示话语分析应该考虑话语事件产生的所有相关历史背景和信息。
批评话语分析发展综述作者:王惠美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8期批判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思想来源于当时出版的《语言与控制》(Fowler et al.,1979)和《语言作为意识形态》(Kress & Hodge,1979),这两本书也标志着批判语言学初步理论的诞生。
(田海龙,2006)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努力逐渐丰富了这一原则,使之成为今天的理论,本文将从一些主要方面对批评语言学进行回顾,并从作者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学术渊源在批判语言学概念形成之前,语言学的主流领域被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精神主义所占据。
索绪尔最有贡献的方法是建立一个二元对立系统的模型,他用这个系统对语言图像和语言角色进行分类,然后在两个对立元素之间作出偏好,将他的研究集中在语言和言语、意符和能指、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上。
但是他的方法的形式只是停留在一个静态的层面上,在他的符号理论中,以能指和能指为例,声音成为“能指”的一部分。
有了声音和图像,重印了一种现实;而这个概念就变成了“有意义的”,代表了一种可能性。
他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直线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这里采用一个相当普通的情况,想象有人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红点,看到它的人会认为它是一个目标,但画它的人可能实际上想表达一个红色瓢虫,然后在一个第二,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同意这个人,因此红点影响了这些人的思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严格对立”所指的和能指实际上是在一个动态的关系中,它们可能对另一个有影响。
而另一位主导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则将语言分为两部分,即能力和表现,能力是人们内心的东西,是稳定的,使说话者能够产生和理解语言,而表现是不稳定的,往往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认为语言学家应该只学习语言。
能力,为了发现一个理想的演讲者对他的母语的了解。
批判性语言学作为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产物,针对其语言使用和话语分析的不足,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将语言视为人们可以选择的一个系统,任何选择都受到社会因素的限制,并传达一些意义。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在国内语言学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阐述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重点回顾和分析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思考,推动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和兴趣,共同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二、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中国,批评话语分析经历了从引进介绍到自主研究的发展历程,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如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框架、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等。
这些研究不仅为国内学者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本土化改造。
他们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环境污染等。
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语言表征,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新趋势。
学者们利用大规模语料库,对特定话题或事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摘要]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已经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文章从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分析工具、研究现状及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述评。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权力一、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D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又称“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是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有关话语分析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篇是说话者在形态结构和意识形态意义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它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但也不排斥其他语言理论中有关的概念与方法。
它在分析中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因此往往被忽视的思想观念上,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分析工具、研究现状及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二、哲学基础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根据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等早期著作,提出了批判性社会理论。
批判的对象是意识形态。
他们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整体性,其特征是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不知不觉的压制,即使对它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不能例外。
他们进而认为,当今工业社会中的电视、报刊等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为现存社会对人的统治和操纵作辩护的,本质上是压制人性的虚假意识,必须批判。
受批判性社会理论的启发,批评话语分析认为作为电视、报刊等意识形态工业中介的语言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因此可以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对这些工具进行批评。
浅谈大学英语教师批评性话语分析作者:李雯雯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在高校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的话语具有多面性,不同的场景下话语意义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同。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的角度分析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所呈现的权威性,试图帮助教师转变传统中的绝对权力,在绝对权力和无权力之间找到最适合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平衡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批评话语分析;话语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是主导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是,在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被挖掘,教师已经演变成引导者及促进者,教师话语是否成功,直接影响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可以观察教师是如何通过语言获得话语权的,同时,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这种话语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其熟练掌握英语。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即“CAD”)是由费尔克劳夫在《语言与权力》中提出的,属于批评性理论在语言学上的运用,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话语揭示社会上的不公平的情况,洞悉权力和意识的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所研究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同样,在英语教学方面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话语来组织教学,话语是语言输入的工具,也是实施教学的方式,不同的教学场景有其相对应的权势关系,笔者正是抓住这一点,试图从CAD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研究设计过程第一,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话语进行分析,包括话语量、词汇、语法。
第二,在语料搜集阶段,笔者先对所教山东协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一年级共60名学生进行课堂录音,再转写,抄录,这样可以提高语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语料搜集过程是一堂课,共45分钟。
由于笔者主要研究整个英语课堂师生之间的交际过程,重在对语料数量及其比例进行分析,强调频率,因此,统计方法也比较简单。
二、结果探讨笔者在英语课堂中一般采用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课—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评价反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如下:1.教师和学生话语量所占比例分析表1话语量对比教师话语量学生话语量其他活动总量时间(分)3010545比例(%)672211100通过对表1的观察可以得出,在一堂课中,教师的话语量占了67%,而学生的占了22%。
批评话语分析2篇批评话语分析1: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针对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的批评话语。
这些话语可能是通过评论或个人帖子表达的,可能是在论坛或讨论组中发表的,也可能在聚会和社交场合中发表的。
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批评话语都是一种社交行为,它允许人们表达他们对某个特定问题或人物的看法。
然而,批评话语也可能会带来阴暗面,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贬低、侮辱和歧视。
在一些情况下,批评话语被视为对人权的侵犯。
举个例子,一些人利用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来攻击特定的人物。
这种做法不仅显得不负责任,而且也会造成伤害和痛苦。
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的批评话语影响到人们的自尊心和身份认同,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相反,批评话语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它应该表达对问题的担忧和对改变的期望。
然而,在处理批评话语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假信息和虚假言论。
一个人在表示自己的担忧时,可能会有一个不准确的信息来源或者持有误解,这可能导致错误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对批评话语的回应不应该是反扑或批判,而应该是通过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正,确保公众正确地了解事实。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遵守社交规范,当我们表达批评话语时,应该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批评话语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所表达的真正意图和准确性。
批评话语分析2:网络上的批评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好处和坏处。
对于一些事实问题和社会问题,批评话语经常会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多地了解和讨论。
可以说,批评话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
然而,批评话语同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批评话语没有任何建设性,只是键盘侠在网络“呐喊”,这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影响到被批评的人的情绪和心理。
更有甚者,一些批评话语会发展到个人攻击和言语暴力,给社交媒体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遵守网络社交规范,让批评话语更具有建设性。
一方面,我们应该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
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
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1.引言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
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
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
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
近十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由Flower在1979年提出,于1995年首次被引进国内,短短15年的研究已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批评话语分析的论文不断涌现。
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5月发表在国内12种语言类核心期刊上的批评话语分析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和总结,试图发现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态势,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我国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CDA);现状;问题;态势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话语分析方法,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lower等人1979年在《语言与控制》中提出,至今已有31年的历史,其主要代表人物有M. Fourcault,N. Fairchlugh,G.Kress,R. Fowler,VanDijk, Fairclough, Martin, Wodak,P.Chilton,R.Scollon,S.Ja-ger.E.Johnson,Wethere等等。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特殊的社会时代产生,其主要目的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分析话语,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它结合了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其哲学基础是新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学派的社会批评理论。
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就是通过分析话语结构,揭示话语是如何建构和反映权力关系。
其主要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在描述语篇结构的同时,试图从社会和交际功能来解释出现这种语篇结构的原因。
这被批评话语分析所继承。
自从20世纪Saussure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以言语为研究对象的CDA逐渐受到关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
尽管研究的时间只有短短31年,但它在国内外呈蓬勃发展之势,使它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本文将回顾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方法,探讨其在教育、媒体、政治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的优缺点。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
当时,语言学家们开始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尝试通过分析话语来揭示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现象。
到了8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并开始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媒体和政治等。
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访谈分析和图像分析。
文本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文本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文本的词汇、语法和结构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访谈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中了解话语实践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访谈中的语言使用和互动过程,可以揭示访谈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访谈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图像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新兴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图像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图像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图像的视觉元素、语境和社会背景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批评话语分析在教育、媒体和政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帮助教育者理解教育政策、课程和教学实践中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和改进教学质量。
例如,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课程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反馈和建议。
高校英语课堂话语批评性研究
括了学生的回答阶段,相当于教师控制了课堂上的强制阶段,即使诸
如师生问候,课堂结束等阶段不纳入强制阶段,但同样受制于教师。
而在
英语教学中,“说”是一种很好的有助于老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学生没有话语权,缺乏主动性,无疑会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影
响。
(二)学生认识到并且对这种权利关系消极抵抗课堂的规范性,
要求学生遵守其“合理合法”的规范制度,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制
力较差,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被赋予绝对的话语权又是必要的,但是学
生的好奇心与自我意识又比较强,他们希望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话语决定权。
但阅历太浅决定了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可能过于极端,就好比话语
权这种不公平的权利关系,学生的某些反应是消极反抗,结果导致应该是
互动的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课堂话语是由社会、文化及历史
因素控制、激发和决定的,大学课堂对于社会文化有一种依附性,它不可
能脱离了社会而存在,而语言的学习也不可能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要建立
有效的课堂话语过程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同时,教师必须了解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来展开课堂对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
将课堂交际的话题从语言操练的形式上升到与语言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而不是将英语语言的实践永远置于第一位置。
而课堂交际话题的改变则需
要教师与学生充分的能动性与互动性的发挥,例如,讨论的选题与形式均
可由教师与学生的商议选出,教师应该将话题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并且作
为一个平等的谈话对象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将学生的和语言与课堂话语融
合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