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对比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0.49 KB
- 文档页数:2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在国内语言学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阐述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重点回顾和分析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思考,推动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和兴趣,共同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二、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中国,批评话语分析经历了从引进介绍到自主研究的发展历程,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如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框架、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等。
这些研究不仅为国内学者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本土化改造。
他们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环境污染等。
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语言表征,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新趋势。
学者们利用大规模语料库,对特定话题或事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的演变与发展。
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语篇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批评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语篇研究中的应用,然后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兴起及其与批评语言学的关联与差异,最后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在语篇研究中的批评视角及其独特价值。
通过这一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篇的构成、意义及其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功能,从而为语言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批评语言学概述批评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其主要目标是揭示语言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
批评语言学强调,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现象和权力关系的反映。
在这一视角下,语言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它参与并塑造着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和权力分布。
批评语言学的核心观点在于,语言使用中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
这种不平等往往源于社会阶层、种族、性别、年龄等多种社会因素。
例如,某些社会群体可能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或词汇来巩固其社会地位,而其他群体则可能因此受到排斥或边缘化。
批评语言学还指出,语言不仅是这些问题的反映,同时也参与了这些问题的构建和维持。
在批评语言学的框架内,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对具体文本或话语的深入分析,揭示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
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文本的字面意义,更关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社会影响。
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如何参与社会问题的构建和维持,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
批评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它提醒我们,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现象和权力关系的反映。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语言的使用和影响,以期通过语言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三、批评话语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是语言学领域,尤其是批评语言学和话语分析两个分支融合与演进的产物。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摘要]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已经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文章从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分析工具、研究现状及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述评。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权力一、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D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又称“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是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有关话语分析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篇是说话者在形态结构和意识形态意义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它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但也不排斥其他语言理论中有关的概念与方法。
它在分析中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因此往往被忽视的思想观念上,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分析工具、研究现状及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二、哲学基础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根据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等早期著作,提出了批判性社会理论。
批判的对象是意识形态。
他们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整体性,其特征是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不知不觉的压制,即使对它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不能例外。
他们进而认为,当今工业社会中的电视、报刊等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为现存社会对人的统治和操纵作辩护的,本质上是压制人性的虚假意识,必须批判。
受批判性社会理论的启发,批评话语分析认为作为电视、报刊等意识形态工业中介的语言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因此可以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对这些工具进行批评。
批评话语分析2篇批评话语分析1: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针对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的批评话语。
这些话语可能是通过评论或个人帖子表达的,可能是在论坛或讨论组中发表的,也可能在聚会和社交场合中发表的。
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批评话语都是一种社交行为,它允许人们表达他们对某个特定问题或人物的看法。
然而,批评话语也可能会带来阴暗面,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贬低、侮辱和歧视。
在一些情况下,批评话语被视为对人权的侵犯。
举个例子,一些人利用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来攻击特定的人物。
这种做法不仅显得不负责任,而且也会造成伤害和痛苦。
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的批评话语影响到人们的自尊心和身份认同,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相反,批评话语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它应该表达对问题的担忧和对改变的期望。
然而,在处理批评话语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假信息和虚假言论。
一个人在表示自己的担忧时,可能会有一个不准确的信息来源或者持有误解,这可能导致错误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对批评话语的回应不应该是反扑或批判,而应该是通过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正,确保公众正确地了解事实。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遵守社交规范,当我们表达批评话语时,应该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批评话语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所表达的真正意图和准确性。
批评话语分析2:网络上的批评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好处和坏处。
对于一些事实问题和社会问题,批评话语经常会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多地了解和讨论。
可以说,批评话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
然而,批评话语同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批评话语没有任何建设性,只是键盘侠在网络“呐喊”,这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影响到被批评的人的情绪和心理。
更有甚者,一些批评话语会发展到个人攻击和言语暴力,给社交媒体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遵守网络社交规范,让批评话语更具有建设性。
一方面,我们应该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2009年12月外国语文Dec.,2009第25卷第6期ForeignLanguageandLiteratureV01.25No.6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纪卫宁1辛斌2(1.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9;2.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提要:费尔克劳夫在批评话语分析研究领域影响深远,对他近20年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溯和归纳,解读了其辩证、建构的话语观和贯穿其话语分析思想的核心概念,厘清了其不同阶段话语分析模式的变化,并对其批评话语分析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评价。
关键词:建构;辩证;话语秩序;互文性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414(2009)06—0021—05OnFairclough’sTheoryof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JlWei—ningXINBinAbstract:Faricloughhasbeencastgreatinfluencetheresearchof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Thispaperreviewsandconcludeshisachievinginthefieldof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duringtherecentnearlytwentyyears,analyseshisstructiveanddialecticviewofdiscourseandkeyconcepts,clarifiesthechangesofhisanalyticmodelsindifferentperiods,andfinallygivescriticalcommentshiswholetheoreticalsystem.Keywords:construction;dialectic;ordersofdiscourse;intertextuality1.引言费尔克劳夫是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的领军人物,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文章,在国外话语分析尤其是批评话语分析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论⽂摘要:话语分析从批评解构向积极⽅向发展,以“建设性”为⽬标对话语作积极分析。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论⽂试图从积极话语分析产⽣的缘由、研究内容、理论框架及分析⽅法做⼀简单探讨。
论⽂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评价理论;“和为贵”思想;Habermas交往⾏为理论1999年,澳⼤利亚悉尼⼤学的Martin教授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这⼀全新的命题,此后Martin。
White和WodaI(等⼈发表了许多⽂章,对积极话语分析的动机。
内容和⽅法进⾏了论述。
他们认为。
功能语法的评价理论等不仅可以⽤来批评也可以⽤于建设,即进⾏所谓的积极话语分析。
“2005年7⽉在悉尼召开的第29届国际系统功能语⾔学⼤会的主旨是”希望的话语:和平、和解、学习和改变”,⽬的是使批判性思考更多地朝着肯定的话语分析⽅向进⾏.即更着⼒研究如何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以及系统功能语⾔学如何为此做出贡献。
我国复旦⼤学朱永⽣教授并随后从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联系⼈⼿,探讨积极话语分析在哪些⽅⾯是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有哪些创新,有哪些⽋缺。
从⽽使我们对积极话语分析有进⼀步了解。
⼀、积极话语分析的产⽣与发展(⼀)简述话语从积极⾓度分析的必要性批评话语分析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语⾔学家投⼊到该领域的态度极.对话语中权⼒和意识形态等问题的剖析清楚,取得的成也很注⽬。
但提出以下⼏个问题:(1)所有的话语都隐含不平等的话语关系吗?(2)⼈们在现实社会中是平等的吗?(3)我们评判话语的标准是什么? (4)语⾔⼯作者对话语中的不平等现象应该做些什么?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如下: (1)如果我们把批评话语分析的对象界定清楚,答案也许⼰经明了。
但毕竟我们还有别的话语要分析.语⾔⼯作者不能把研究范围限制得过⼩。
(2)如果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也许可以解答。
但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错综复杂。
不是⼀个“批评”或⼀个“XXX*”就能解决的。
(3)我们从批评话语分析的道德标准上或许有⼀定的启发,即“为⽆权者说话”,但在分析其它各类话语时,此标准并⾮都适宜。
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思想。
费尔克劳夫是当代批评语言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核心观点、方法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思想的全景图。
本文将简要介绍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背景和发展脉络,阐述其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及其与语言学其他流派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解析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观点,包括话语、社会、认知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话语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本文将介绍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论,包括文本分析、语境分析和解释性分析等具体方法。
这些方法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将帮助我们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探讨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领域,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都能为我们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本文还将对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费尔克劳夫(F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深植于语言学、社会学和批判理论的多元融合,构建了一个独特而全面的分析框架。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三个核心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理论和批判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费尔克劳夫提供了话语分析的基本工具。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社会性,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活动的媒介。
费尔克劳夫借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将话语视为社会过程的一部分,认为话语的生成和理解都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社会理论为费尔克劳夫提供了分析话语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视角。
2018年6月第34卷第3期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Jun. 2018Vol. 34 No. 3功能语言学希望的话语:国内积极话语分析研究述评杨林秀赵浩(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太原030006)〔摘要〕积极话语分析(筒称PDA)由J. R. Martin在1999年提出,近年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关论文曰益涌现。
文章阐述了积极话语分析的缘起和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对积极话 语分析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PDA );缘起;现状;问题;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8)03-0035-07引言自Martin提出积极话语分析以来,“希望的话 语”日益受到了众学者的关注,并使“批判性思考”更 多朝着积极与肯定的方向进行,以正面的思想引导读 者,从而创建一个美好的世界[1],正如廖昕[2]指出:“积极话语分析是协调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关系,并不 是一味赞扬社会中权力阶层的话语,它使双方团结一 致,关系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
鉴于其建构性,积极话语分析研究在国内呈现出 明显的上升势头,并在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意 义尤为突出。
本文从积极话语分析的缘起、研究现 状、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加全面地认识积极话语分析,为建设中国和谐 社会提供语言学支撑。
一、积极话语分析的缘起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当代话语分析始于1952年 Z.S.Harris 发表在Language 上的名为“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3],至今有60多年的发展。
话语作 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行为,不同的话语建构不同的 世界[4]。
“目前,话语分析主要是批评话语分析和积 极话语分析”[5]。
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比较摘要: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语言研究方法,旨在分析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语言在社会、文化演变中的作用等。
由于两种分析方法有着相同的哲学和语言学基础,因此,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常常把他们等同起来,认为两个术语可以互换使用。
事实上,两者虽然都是采取了“批评”的分析方法,但分析的视角并非完全相同。
批评话语分析是批评语言学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释其异同及各自的分析特点。
对此深刻理解将有利于使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话语分析和外语教学中。
关键词:批评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对比分析一、批评语言学批评语言学是Fowler等在1979年出版的《语言与控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旨在通过对公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及其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其代表人物是Fowler,Kress和Hodge等。
批评语言学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
以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心灵主义为代表的语言学思想流派占据着20世纪语言学研究的主导地位。
这种思想认为语言是一个中立的、固定不变的、并且与社会分离的抽象系统。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主流语言学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索绪尔的“语言”和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上,对他们区分出的“言语”和“语言运用”则不屑一顾。
批评语言学完全打破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将语言研究与其社会功能联系起来,使语言研究由静态走向动态。
批评语言学把语言视为一个供选择的系统,认为任何语言形式的选择都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具有意义。
意义不是事先由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来确定的某种实体或关系,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
批评语言学在对主流语言学提出挑战的同时,还对以Labov为代表的早期社会语言学提出批评。
Labov对语言变异的研究第一次把语言运用和社会因素联系起来,开创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但是,批评语言学认为,这种联系仅是一种简单的伴随关系,语言变体在Labov的研究中仅是表明言者的社会地位而已,并没有表明语言对社会的作用。
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对比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主
要区别在于它们所关注的话语类型和研究方法。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
度来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1. 话语类型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的是批评、指责、
吐槽等负面情绪表达的话语类型,而积极话语分析则着重研究赞赏、表扬、支持等积极情绪表达的话语类型。
2. 研究方法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强调深入剖析批评话语的语
言形式、语言行为及其对话语中主体的身份认同和权利关系的影响,通常采用内容分析、语篇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而积极话语分析则
注重从情感和心理角度探究积极情绪表达的形式、效应和机制,常
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等。
3. 研究对象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的是批评话语的表
达者与受众,如政治家、记者等舆情领袖对社会事件的评价,或者
网络社区中吐槽、口水人、喷子等的言论。
而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
对象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体、家庭、组织等小尺度范畴,关注他们的
积极性表现、情绪状态和社会认同等方面。
4. 研究价值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探寻负面
情绪表达的形式、原因和影响,为缓和冲突、提升合作等提供思路
和决策支持。
而积极话语分析的价值在于发现人们积极情绪表达的
方式,更好地理解积极情绪对个体及组织的影响,并为产生更强大
的个人、组织和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综上可知,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两种研究方法,在
话语类型、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价值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相通之处,比如都是从语言行为的视角出发,探讨语言信息对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在不同场合和形式中的变化和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