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29
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的丧失。
为了对脊髓损伤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治疗,医学界制定了脊髓损伤的分级标准,以便对患者的损伤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类。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脊髓损伤分级标准是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该标准通过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将脊髓损伤分为A、B、C、D、E五个级别。
A级脊髓损伤指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在感觉和运动功能上完全丧失。
这类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且存在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和肠功能障碍。
B级脊髓损伤指有些许残余感觉,但运动功能仍然完全丧失。
这类患者也需要长期卧床,并且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C级脊髓损伤指患者在部分肢体上有运动功能,但大部分肢体的运动功能仍然丧失。
这类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提高残余的运动功能,但仍然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照料。
D级脊髓损伤指患者有部分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
E级脊髓损伤是指患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恢复到与损伤前相同的水平。
这类患者可以基本上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但仍然需要定期的康复训练和随访。
脊髓损伤的分级标准对于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在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和康复计划,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总之,脊髓损伤分级标准是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医学界能够不断完善脊髓损伤分级标准,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
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
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
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临床症状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
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1.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急性病变时,早期其生理功能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损伤很难区分。
慢性病变无脊髓休克表现,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肢体本体觉和运动丧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中央型脊髓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自主运动、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深感觉障碍,很少有锥体束征。
1.3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障碍。
但在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脊髓损伤程度难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可能是脊髓功能永久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脊髓损伤的分类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损伤,会导致下肢瘫痪、尿失禁、排便障碍等严重后果。
根据受损部位、程度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脊髓损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受损后,神经传导完全中断,患者失
去正常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称为完全性脊髓损伤。
这种损伤的预后较差,需长期康复治疗。
2.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受损后,神经传导没有完全中断,
患者仍有一定的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预后较好,治疗方法也不同于完全性脊髓损伤。
3. 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上位运动神经元指从大脑皮层向下运
动的神经元,若受损则会导致肌肉瘫痪、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4. 下位运动神经元损伤:下位运动神经元指从脊髓向周围肌肉
传导的神经元,若受损则会导致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等症状。
5. 不稳定性脊柱损伤:脊柱受到强烈外力作用时,可能会出现
骨折、脱位等情况,这种损伤称为不稳定性脊柱损伤。
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脊髓受损。
6. 纵行脊髓损伤:由于脊髓结构的特殊性,当脊柱发生骨折、
脱位等损伤时,容易出现脊髓纵向拉伸、挤压等情况,这种损伤称为纵行脊髓损伤。
治疗较为困难,需综合考虑手术和康复治疗。
以上是常见的脊髓损伤分类,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对于普通人来说,
也应该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防止脊髓损伤的发生。
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丧失。
评定脊髓损伤的程度和病情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脊髓损伤的评定内容。
1. 损伤级别:脊髓损伤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完全性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表示脊髓仍然保留一部分功能,而完全性脊髓损伤则表示脊髓完全丧失功能。
2. 神经功能评估:评估脊髓损伤时,需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
这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和肛门功能等方面。
通过测试肢体的运动范围、力量和协调性,以及对触觉、疼痛和温度的感知能力,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3. 神经影像学检查:脊髓损伤的评定还需要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扫描和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脊髓损伤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有无脊柱骨折或脊髓压迫等情况。
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康复效果非常重要。
4. ASIA神经功能分级:ASIA(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神经功能分级是评定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完整程度,将脊髓损伤分为A、B、C、D和E五个级别。
其中,A 级表示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而E级表示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正常。
5. Berg Balance Scale评估:Berg Balance Scale是一种评估患者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的工具。
通过一系列平衡测试,如站立、坐下和行走等,可以评估患者的平衡控制和协调能力。
这对于确定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和预测步态恢复的效果十分重要。
6. 活动能力评估:评定脊髓损伤的内容还包括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Barthel指数或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等评估工具来完成。
通过评估患者在自理、康复和社交方面的能力,可以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注意事项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稳定姿势:脊髓损伤后,尽量保持稳定的身体姿势,避免进一步损伤脊髓。
2.紧急求助:如果怀疑有脊髓损伤,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确保及时得到专业医疗救助。
3.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测量和记录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避免位移或旋转:避免过度运动和位移脊椎,尤其是颈椎损伤时,要特别小心。
5.固定脊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脊椎固定装置,以减少脊椎的活动。
6.预防压疮:脊髓损伤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导致压疮,要注意翻身和换位,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7.预防骨密度减少:脊髓损伤患者易出现骨密度减少,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进行体力活动预防。
8.呼吸护理: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呼吸肌无力,需要进行呼吸训练和定期呼吸功能
评估。
9.预防尿路感染: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尿路感染,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时排尿和清洁,避免尿液滞留。
10.心理支持:脊髓损伤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鼓励积极的心态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