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具制作
- 格式:docx
- 大小:41.06 KB
- 文档页数:10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自制教具作者:韩丽英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第11期摘要新课程要求下,中学生物教材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很多演示实验和探究活动,下发教具和学校自购教具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自制教具在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探究意识与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制教具;素质教育;生物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1-0057-02学校生活很乏味,学生每天为了学习而努力,教师每天为了教会学生而忙碌。
那么怎样在单一的环境下寻找自己的快乐呢?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笔者认为自制教具带来很大乐趣,同时也让教学取得很多成效。
信息化时代,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然性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多媒体不仅可以更加自然、真切地表现五彩斑斓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那么自制教具这种传统方法是不是注定要被时代淘汰呢?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认为自制教具有它独特的作用,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真实地展现到课堂当中去,而且也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生来说,非常亲近,易参与,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吸引力强,简单明了,而且成本较低,容易操作,所以自制教具是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笔者在自制教具的研发和使用当中非常享受它带来的快乐,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想象能力,牢固了实验能力。
同时还能带来成就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制教具的开发,动手能力空前提高,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忽视了自制教具的价值,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的学校,实验设备都可以购买,就不需要自制教具。
笔者认为,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自制教具更有其存在的价值,不但要自制教具,而且要大力提倡自制教具。
下面就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物怎么设计实验初中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白菜叶片在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液中的变化,了解透明质酸在细胞内的作用。
实验材料:白菜叶片、透明质酸溶液(不同浓度)、显微镜、滴管、玻璃片、移液管、显微镜玻片
实验步骤:
1. 将白菜叶片取下并清洗干净,将叶片放在玻璃片上准备观察。
2. 取一些透明质酸溶液,分别用滴管滴在白菜叶片上,保持每组试验的液体量相同。
3. 用显微镜观察白菜叶片在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溶液中的变化,注意观察叶片的变色、涨大等情况。
4. 观察完毕后,记录每组试验的观察结果并拍照留证。
实验要点:
1. 观察时要注意控制透明质酸溶液的浓度,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 可以做多组试验,比较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溶液对叶片的影响。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透明质酸溶液对白菜叶片的影响与浓度有关,透明质酸浓度越高,叶片的表现也会越明显。
透明质酸在细胞内具有保湿、润滑等作用,适量的透明质酸可以帮助细胞保持正常功能。
拓展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透明质酸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结合其他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透明质酸在细胞内的作用,并学会了如何进行简单的观察性实验。
这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初中生物手工制作教案
主题: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制作
学科:生物
年级:初中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2. 学会通过手工制作模型的方式理解植物细胞的组成
3.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 裁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2. 讲解植物细胞结构的PPT或图片
3. 制作好的植物细胞模型供学生参考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细胞结构的图片或PPT,向学生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包括细
胞壁、细胞膜、质壁、液泡、叶绿体等。
2. 制作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制作材料并向他们展示已制作好的植物细胞模型,让
学生可以参考。
3. 制作过程:指导学生根据植物细胞结构的特点,利用裁纸、剪刀等材料进行模型的制作,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但要保证模型的结构与真实植物细胞相符。
4. 展示与讨论:学生完成制作后,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细胞模型,并对比各组的模型,进
行讨论和分享。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细胞结构的组成以及制作模型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
理解。
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学生用其他材料或手法制作不同的细胞结构模型,如动物细胞、细菌等,以加
深对不同生物细胞结构的了解。
2. 可以结合课外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真实形态,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教学反思:
1. 通过手工制作植物细胞模型,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结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创造能力。
2.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了解植物细胞结构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word整理版
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运输模型
山东省阳信县劳店中学樊雷
制作材料:细绳、塑料管,纽扣4个
制作过程:
1.取约20厘米长的塑料管(注意:塑料管只允许纽扣单行通过)代表毛细血管,将塑料管一端月8-10厘米,去掉一半。
2.用绳子穿过纽扣,并且每两个缝在一起代表红细胞,两组纽扣之间的距离2-3厘米且用绳子连接,再经过塑料管系起来。
演示过程:拉绳子,使纽扣从一端向另一端慢慢前进,从而展示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运输过程。
说明: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运输过程是同学们难以理解的难点,各学校也缺乏这方面的学具,结合初中生物学课本内容,通过探索、改进和创新,制作了一个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运输的模型,拉绳子,使纽扣从一端向另一端慢慢前进,从而展示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运输过程。
值得在师生中运用和推广。
学习参考资料。
教具名称桃花的结构模型学科生物学制作者展示图设计原理与用途本教具制作较易,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解决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进行多种教学活动,如教师演示,学生活动(认识、游戏、模拟过程),师生互动等,效果非常好,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动手能力,激发探知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
制作材料废旧泡沫、粉红与绿色卡纸、竹签、细线、废旧编衣针(金属),颜料(多种),强性较好的胶水。
制作方法(1)用泡沫制作底座用较厚的泡沫3块,使用胶水粘在一起,根据自己设计来确定形状。
(2)用泡沫雌蕊:选用8块泡沫(15cm×35cm),4块为一组,用胶水粘在一起,干后用小刀削成“子房”,着色(柱头,花柱染成绿色,子房一半A染成绿色示子房,另一半B染成粉红色示果实),选用卡片在A内面花上胚珠,B内面画上种子等结构。
(3)制作雄蕊:用废旧编衣针(金属)作花丝,泡沫削成花药(染成黄色),制成雄蕊。
(4)制作花萼和花瓣,用绿色卡纸剪成花萼(5个),用粉红卡纸剪成花瓣(5个),然后在它们的的对称轴中央用线加上竹签(便于拆散与组合)。
(5)组装:(略)注意:①雌蕊分为前后两半,每半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柱头和花柱与子房)之间用竹签连接,可拆可组。
花药与编衣针构成雄蕊,可拆可组。
②子房的前半部分表面着绿色,内剖面用颜料画出胚珠内部结构图;子房的后半的下部分着粉红色,去掉上部分,视为桃的果实。
中学生物学教具设计与制作说明书使用方法 1.组装与拆散演示花的结构,可单独示例花的各细小结构和内部结构2.演示受精后花的变化,拆去花凋落的部分,果实的形成。
3.展示花与果实结构的关系(内剖图片作对比)。
初中生物教具教案模板设计教学主题:植物细胞结构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2. 能够描述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特点。
3. 能够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
4. 学会运用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课件。
2. 植物细胞模型。
3. 显微镜及载玻片。
4. 植物细胞切片标本。
5. 复印好的植物细胞结构图。
6. 教学实验器材及试剂(如碘液、洋红溶液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课件简单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基本认识。
2. 理论学习(15分钟):通过讲解及展示植物细胞模型和植物细胞切片标本,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各个部分(细胞壁、细胞膜、质壁、细胞质、叶绿体等)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细胞结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切片及各个部分的特点,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
4.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5. 练习巩固(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理解程度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充分吸收。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教案
目标:通过自制教具的制作和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制作:自制植物模型
材料:
1. 黏土
2. 绿色毛线或棉线
3. 绿色纸板
4. 剪刀
5. 色彩画笔
步骤:
1. 将黏土捏成植物的基本形状,如茎、叶、花等。
2. 将毛线或棉线绕在黏土模型的茎上,代表植物的细胞结构。
3. 用绿色纸板剪出叶子的形状,然后用画笔上色,代表植物的叶片。
4. 将叶片贴在植物模型上,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
教学过程:
1. 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植物的结构,让他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用自制的植物模型回答。
3.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促进思维和交流。
评价方式:
1. 学生制作的植物模型是否符合植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植物模型展示对植物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合理的问题和解答。
生物教具制作初中教案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教具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生物教具。
3. 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生物教具的种类和用途。
2. 制作生物教具的基本原理。
3. 利用简单材料制作几种常用的生物教具。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生物教具的重要性和种类,激发学生对生物教具制作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生物教具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教具的制作步骤。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制作生物教具。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生物教具,并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教具制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用于介绍生物教具的种类和用途。
2. 实验室用具:如剪刀、胶水、纸板等材料。
3. 生物教具样品:用于示范和参考。
评估方式:
1. 学生制作的生物教具效果如何。
2. 学生对制作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生物教具制作的兴趣和动力。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利用生物教具进行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更加复杂的生物教具,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设计者:XXX 教师时间:XXXX年XX月XX日。
高中生物器械制作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生物器械,锻炼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和动手能力,并加深对生物器械原理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两个透明塑料杯
2. 透明胶带
3. 塑料吸管
4. 剪刀
5. 水
6. 染色液(可用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透明塑料杯底部打一个小孔,直径略大于塑料吸管的直径。
2. 将一个较长的塑料吸管通过其中一个塑料杯的小孔,使其半径部分朝上。
3. 用透明胶带将塑料吸管与塑料杯固定在一起。
4. 将另一个较短的塑料吸管插入另一个透明塑料杯中,使其半径部分朝下。
5. 将染色液倒入较长塑料杯中,直至吸管中的染色液。
6. 将水倒入较短塑料杯中,直至吸管中的水。
7. 删除透明胶带并杯中试验物品
实验原理:利用压力的原理,将染色液通过塑料吸管向短杯中流动,实现染色的目的。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过大力气。
2. 实验结束后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将废弃材料分类丢弃。
延伸实验: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来制作不同的生物器械,观察其效果
的异同,并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动手操作,锻炼实验技能,加深对生物器械原理的理解,达到了实验目的。
初中生物学自制道具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显微镜的用途和原理;
2. 掌握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
3. 能够观察、记录并描述显微观察物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1. 引入:简要介绍显微镜的用途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说明观察物体需要使用不同倍数的镜头。
3. 制作简易显微镜: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简单材料制作显微镜,如双凸透镜、塑料管等。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亲自动手制作显微镜。
4. 实验操作:提供一些样本让学生观察,如叶片、毛发等。
学生通过调节显微镜的镜头和焦距,逐步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5. 总结分析:学生展示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的感想和体会。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的样本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描述。
7.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强调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馈:对学生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的样本和记录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观察到的特征。
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更多的样本,并撰写观察报告。
教学资源及材料:双凸透镜、塑料管、叶片、毛发等样本。
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生物学课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分泌蛋白运输途径的教具制作及演示教学冯晓珍强蛟中学分泌蛋白的运输途径,是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代谢”一章中的重点,因其概念抽象、过程动态复杂通常也是表达的难点,而采用自制模型进行直观演示教学效果较好。
本文介绍有关方法。
1.模型教具的制作1.1 底板的制作在一块包裹棕色卡纸的方形木板上,钻一条孔作为分泌蛋白的运输轨道(见图1),并在合适位置画一条弧线表示细胞膜(见图2、图4、图5)。
1.2 细胞核的制作将塑料泡沫剪成一个圆形,外包较薄的粉红色泡沫作为细胞核(见图1、图4)。
1.3 内质网的制作a.粗面内质网将蓝色卡纸裁成宽约50cm的长条,用双面胶将长条连起来(约1.5m左右),折成类似内腔连续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
同时,表面画上黑色小点代表附着核糖体(见图1、图4)。
b.滑面内质网将蓝色卡纸剪成大小适中的多个长方形纸条,再用双面胶分别将各纸条的两边粘在一起,制成五六个长度、宽度不同的筒状结构,堆叠在一起(见图1)。
(图1)1.4 高尔基体的制作用黄色吹塑纸剪成大小适中的长条,用双面胶将长条纸两头粘在一起形成大小不同的圆环,再用剪成有一定宽度的弧线吹塑纸将圆环垂直定型为中底部有一凹槽的椭圆环状,5-8个拼在一起并垂直固定在纸板上方,使各凹槽对齐形成一连续通道并与纸板上作为分泌蛋白运输轨道的有孔部位相互对应,制成类似于大小不同囊状结构的部分高尔基体(见图2)。
朝向细胞核的一面为形成面,朝向细胞膜方向的一面为成熟面,用黄色吹塑纸剪成两个小圆粘在形成面附近,表示来至于粗面内质网的分泌小泡,两个大圆粘在成熟面附近,表示来至于高尔基体的分泌大泡(见图2)。
(图2)1.5 分泌蛋白的制作将一根钢丝穿过矿泉水瓶盖,在多个这样的瓶盖上分别粘上不同颜色的吹塑纸并画成笑脸,不同颜色的笑脸分别代表不同加工时期的分泌蛋白。
蓝色笑脸表示来至于附着核糖体的分泌蛋白,白色笑脸表示来至于内质网的分泌蛋白,黄色笑脸表示来至于高尔基体的分泌蛋白(见图3)。
中学生物教具制作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生物教具制作目录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夏忠富二、干制花卉标本———————————————————刘晶三、青蛙骨骼标本的制作————————————————唐艺四、肾单位模型制作——————————————————商小燕五、呼吸运动时胸廓、膈肌与肺部变化的模型制作—————陶竹英六、叶脉模型—————————————————————宋定蓉七、桃花的模型制作——————————————————夏云八、植物双受精过程的模型制作—————————————周遗贵九、植物细胞分裂活动的模型制作————————————张润琴十、血红蛋白的特性和血液变化实验教具制作———————邓思源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夏忠富名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科高生物简单、形象直观。
有利于学生对DNA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即时贴、细铁丝、硬纸片、细线绳、订书丁方法1、剪取球形硬纸片代表磷酸、长方形即时贴四钟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碱基、五边形硬纸片上代表脱氧核糖。
2、将一个剪好的球形硬纸片和一个长方形即时贴分别订书钉连接在一个剪好的五边形硬纸片上制成一个个含不同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模型。
3、将若干个制成的脱氧核苷酸模型依次穿在一条长的细线绳上按照同样的制作好旋转一下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4、在所制模型的背侧三根较粗的铁丝加固双手分别提起细线绳的两端拉直双链旋转一下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二、干制花卉标本刘晶方法如下先准备一只盒子盒内铺一层干燥剂硫酸铜一般药店、化工试剂商店有售。
选择一个晴天上午9-10点间花上不沾露水的时候将盛开的花朵剪下放在预备好的盒内置于干燥剂上然后细心地将微量干燥剂慢慢地倒入使干燥剂填满花瓣间的每一个空隙。
注意必须维持原花花瓣间的缝隙以保存花形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因为有些花卉如菊花、玫瑰花、杜鹃花、兰花等花瓣层层密密每层缝隙甚小既要填满干燥剂又不压坏花形确实不易。
高中生物趣味模型制作教案
目标:通过制作细胞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
- 纸盘
- 不同颜色的纸张
- 剪刀
- 胶水
- 铅笔
- 标签
步骤:
1. 准备材料: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纸盘、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铅笔和标签。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确定他们要制作的细胞类型(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
3. 制作细胞核:让学生在纸盘上用铅笔画出一个圆形,表示细胞核,然后在纸上剪下一个小圆形覆盖在细胞核上。
4. 制作细胞质: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剪成小块,放在细胞核周围,表示细胞质。
5. 制作细胞膜:让学生在纸盘上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张剪出一个大圆形,表示细胞膜,黏贴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
6. 制作细胞器: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制作细胞器,如叶绿体、核糖体等,黏贴在细胞质中。
7. 加入标签:让学生用标签写出每个部分的名称,并黏贴在对应的位置上。
8. 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并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扩展活动:
1. 让学生补充更多的细胞器,并给他们更多的信息,让他们加深对细胞的了解。
2. 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细菌细胞、真菌细胞等。
3. 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细胞模型的特点,进一步探索细胞的奥秘。
评价标准:
-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制作活动。
- 创意性:学生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细胞模型。
- 准确性:学生是否准确地表示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反射弧演示器》设计说明四川省兴文中学校罗秋莎一、教具名称:《反射弧演示器》二、教材实验分析:(一)教材实验:七年级下册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内容中为“探究反射”和“反射弧”的教学安排了以下几个实验:(1)通过“膝跳反射活动”实验得出反射的定义;(2)通过“甩掉烫手馒头的反射”活动事例的实验和图Ⅳ-54的观察,分析得出反射弧;(3)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归纳出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主要区别。
(二)教材实验存在的问题:(1)“膝跳反射”实验活动的变量很难控制,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从而出现不准确的结论。
为此我作了一些改进,操作如下:找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凳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的搭在着地的腿上,小腿要自然下垂,放松。
另一个同学用橡皮锤迅速叩击受试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面的韧带,观察小腿有什么反应?受叩击的小腿会突然抬起,这是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在同学们做这个实验时,大家发现身体较胖的同学和身体较瘦的同学做这个实验的效果明显不同,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选择受试者时应注意请身材苗条的同学,如果选择过于肥胖的同学,两腿交叠时,一条腿会翘起很高,影响实验操作,小腿弹起效果也不明显。
所以请比较瘦的同学做为受试者时,小腿弹起幅度大。
改进后的实验现象虽然比原来实验要明显一点,但效果仍然不佳。
可见胖、瘦不好控制,实验说服力不强。
同样,“缩手反射活动”的控制不严密、科学。
“缩手反射”实验中一般用“针尖”轻刺学生手指,这里的“针尖”指的是解剖针的针尖或普通缝衣针,用解剖针或缝衣针的针尖来轻刺学生手指的话,学生难免会有怕疼,有怕轧破手指的恐惧心理,教师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也不好控制,我改为用消毒牙签(竹制牙签)代替解剖针或缝衣针,教师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竹签便于拿握,刺的力度也可控制自如,竹签的尖端不是非常尖锐,能打消师生的顾虑,且竹制牙签价廉易获得。
但是实验效果在男生和女生身上差异太大,也不好控制,男生效果差,女生效果明显。
生物教具制作目录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夏忠富二、干制花卉标本———————————————————刘晶三、青蛙骨骼标本的制作————————————————唐艺四、肾单位模型制作——————————————————商小燕五、呼吸运动时胸廓、膈肌与肺部变化的模型制作—————陶竹英六、叶脉模型—————————————————————宋定蓉七、桃花的模型制作——————————————————夏云八、植物双受精过程的模型制作—————————————周遗贵九、植物细胞分裂活动的模型制作————————————张润琴十、血红蛋白的特性和血液变化实验教具制作———————邓思源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夏忠富名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科高生物简单、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对DNA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即时贴、细铁丝、硬纸片、细线绳、订书丁方法1、剪取球形硬纸片代表磷酸、长方形即时贴四钟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碱基、五边形硬纸片上代表脱氧核糖;2、将一个剪好的球形硬纸片和一个长方形即时贴分别订书钉连接在一个剪好的五边形硬纸片上制成一个个含不同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模型;3、将若干个制成的脱氧核苷酸模型依次穿在一条长的细线绳上按照同样的制作好旋转一下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4、在所制模型的背侧三根较粗的铁丝加固双手分别提起细线绳的两端拉直双链旋转一下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二、干制花卉标本刘晶方法如下先准备一只盒子盒内铺一层干燥剂硫酸铜一般药店、化工试剂商店有售;选择一个晴天上午9-10点间花上不沾露水的时候将盛开的花朵剪下放在预备好的盒内置于干燥剂上然后细心地将微量干燥剂慢慢地倒入使干燥剂填满花瓣间的每一个空隙;注意必须维持原花花瓣间的缝隙以保存花形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有些花卉如菊花、玫瑰花、杜鹃花、兰花等花瓣层层密密每层缝隙甚小既要填满干燥剂又不压坏花形确实不易;当整朵鲜花被干燥剂完全包围后即盖上盒子塑料袋、塑料胶带密封;数天后即可取出封盒的天数以花类花瓣的厚薄而定此时花已干燥很脆极易碎裂取出时要很小心取出后把花颠倒过来使花隙间的干燥剂落下;把干燥剂完全清除干净鲜花干制标本就完成了;为防止干花标本吸潮须将它放在有干燥剂的盒内并加以密封;三、青蛙骨骼标本的制作唐艺工具与原理青蛙或牛蛙、解剖盘、解剖器、锅、炉、铅丝、老虎钳、台板、锯条、注射器、针头、牙刷、氢氧化钠、双氧水、四氯化碳、5070酒精、乙醚;所谓骨骼标本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除去动物的皮肤、肌肉与内脏保留骨骼并经脱脂、漂白使骨骼洁白美观然后把骨骼支架成它原站立的姿势供学、研究或展览之;1杀死和去皮肉等;①乙醚将青蛙麻醉致死;②剥去青蛙的全身皮肤;③剖开腹壁除去内脏;此时宜小心不要损坏胸骨和肋骨;④去肌肉先把脊椎背面及腹部的肌肉粗略除去后水浸泡两天可放置锅内煮熟或成半熟但不可煮得过度;2把附有残肉的骨骼放在6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26小时视肌肉变透明牙刷能除去为止使肌肉腐败并能溶去脂肪及措出;一但是对于附有韧带的骨骼浸渍不宜过度否则会导致韧带腐败;所以在浸渍时应时观察;浸渍后水清洗洗去氢氧化钠最后清除脑及脊髓;3固定;经过浸渍的标本放在5070的酒精固定1一7天使韧带固定硬化;4脱脂;将韧带已固定硬化的标本浸入四氯化碳68小时取出来再热水正沸的开水更好冲洗骨骼全部浸入开水骨骼里的脂肪即可除去;5漂白;将标本浸入1015双氧水24小时或更长取出晒干即可;6把漂白好的骨骼标本放正姿势;若韧带变硬了可酒精或热水浸洗然后适当大小的铝丝把骨骼连接支架起来使现出原来的姿势并固定在台板上或放置在标本盒;四、肾单位模型制作商小燕一、设计意图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尿的形成与排除中的重点与难点要突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这一难点就要先知道肾单位的构成所谓知其然先要知其所以然;二、制作材料毛线、气球三、制作过程1如图取约1米左右的红色毛线中间团成团状两头分出作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2取一红色气球顶端使其向内凹陷出现一个双层的漏斗样的结构作为肾小囊和肾小管部分的结构;3将红色的毛线团塞入气球的凹陷处这样一个肾单位模型就做好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出球小动脉的毛线应该细一些这是与肾小球处进行充分的滤过作用相适应的;说明在肾单位中作为肾小囊的这一结构我一开始选择的是用细铁丝弯成这样的形状然后又用漏斗来代替总感觉有一些牵强;后来用气球来向内凹陷来演示很形象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材料也非常容易获得便于制作和演示;另外将出球小动脉的一端延伸缠绕肾小管部分就可以将尿的形成过程全部进行演示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五、呼吸运动时胸廓、膈肌与肺部变化的模型制作陶竹英材料塑料饮料瓶、Y形玻璃管、气球2个小气球、1个大气球、细线、剪刀制法饮料瓶去掉瓶底用细线把2个小气球分别绑在Y形管的两个分支上Y形管另一端从瓶内穿过瓶盖固定到瓶盖的小洞内注意密封瓶底用大气球的一部分薄膜封住;用法向下拉气球薄膜膈肌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大说明肺吸气向上推气球薄膜膈肌与Y 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小说明肺呼气;用手捏塑料瓶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小说明肺呼气松开塑料瓶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大说明肺吸气;特点该模型不仅可以模拟膈肌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还可同时模拟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课本演示实验的改进;六、叶脉模型宋定蓉1.将树叶摘回来2.将树叶和碱块放在一起煮一会儿3.叶子煮好后取出用细毛牙刷将表面的绿色轻轻刮掉4.这样只剩下透明的一片叶子了5.最后将其放在通风处阳光不要太充足的地方晾干就好了七、桃花的模型制作夏云1、准备材料废旧泡沫、粉红与绿色卡纸、竹签、细线、废旧编衣针金属颜料多种强性较好的胶水;2、制作过程1用泡沫制作底座:用较厚的泡沫3块使用胶水粘在一起根据自己设计来确定形状;2用泡沫雌蕊:选用8块泡沫15cm×35cm4块为一组用胶水粘在一起干后用小刀削成“子房”着色柱头花柱染成绿色子房一半A染成绿色示子房另一半B染成粉红色示果实选用卡片在A 内面花上胚珠B内面画上种子等结构;3制作雄蕊用废旧编衣针金属作花丝泡沫削成花药染成黄色制成雄蕊;4制作花萼和花瓣用绿色卡纸剪成花萼5个用粉红卡纸剪成花瓣5个然后在它们的的对称轴中央用线加上竹签便于拆散与组合;3、组装略注意①雌蕊分为前后两半每半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柱头和花柱与子房之间用竹签连接可拆可组;花药与编衣针构成雄蕊可拆可组;②子房的前半部分表面着绿色内剖面用颜料画出胚珠内部结构图子房的后半的下部分着粉红色去掉上部分视为桃的果实;八、植物双受精过程的模型制作周遗贵在两张相同的8开硬纸板上绘制两张相同的双受精过程图色彩鲜明;将这两张图重叠起来配合使用即把上面第一张图上的花粉粒和花粉管剪去从上面能完全看见下面第二图上的花粉粒和花粉管然后用第张三硬纸张与花柱同色放在两图之间挡住后面一张图上的花粉管部分; 使用时逐渐向下抽拉中间的第张三硬纸张露出后面一张图上的花粉管的结构好似花粉在逐渐长出花粉管最后伸向胚珠完成双受精作用;九、植物细胞分裂活动的模型制作张润琴准备材料两块40cm×20cm的白色硬纸板或薄木板将四角修剪成钝状彩笔长cm的钉子颗木工刀木锯粘胶或透明胶带;制作过程将一块硬纸板剪成2块20cm×20cm的纸板以边缘为细胞壁用彩笔在正面绘成2个相同的细胞平面结构图注意不要绘出液泡因分裂期的植物细胞液很小几乎看不见;再将每个细胞剪成对称的两半并用透明胶带粘连使其打开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合起来又是细胞的一半;如图1在另一块40cm×20cm硬纸板上沿纵轴开一个宽cm距两端各10cm的缝隙如图2;以边缘为细胞壁绘出细胞膜细胞质不要绘出细胞核;在每个细胞离边缘10cm处钉一颗钉子将这2颗钉子穿过大硬纸板的缝隙并在大硬纸板背面的钉子上各固定一个小木块这样可使折叠的细胞在缝隙中滑动不会脱落;将2个折叠的细胞在大硬纸板上移动相靠后合成一块20cm×20Cm的白色硬纸板再以边缘为细胞壁用彩笔绘一个与前面的细胞相同的细胞将2个折叠的细胞同时向两侧移动表示细胞分裂在移动中把2个折叠的细胞打开表示一个完整的新细胞形成;演示过程如图3演示说明细胞分裂的关键变化是在细胞核一分为二之前染色体复制一份增加一倍平均分到两个细胞核中;如图1总结通过本活动可使学生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也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十、血红蛋白的特性和血液变化实验教具制作邓思源材料用具三支装有分层血液的试管、封装有氧气的注射器、封装有二氧化碳的注射器、标签、锥形瓶、弹簧夹;方法步骤1将三支装有等量的分层血液的试管分别贴上A、B、C三张标签;2将三支试管中的血浆和白细胞、血小板倒出只剩下红细胞;调整三支试管中的红细胞量使之相等;3把封装有氧气的注射器里的气体注入A试管的红细胞中把封装有二氧化碳的注射器里的气体注入B试管的红细胞中C试管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4观察三支试管中红细胞颜色的变化;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弹簧夹2向锥形瓶的血液中注入氧气血液变成鲜红色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向锥形瓶的血液中注入二氧化碳血液变成暗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