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申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37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背景:欧美各国科学家的取得了丰硕成果。
2.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特点: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
德国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4.成就[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思考依据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原因(1)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2)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化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3)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的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生产的趋势日趋加强。
2.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问题思考材料某报纸曾刊登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思考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条件(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新型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2.表现:世界贸易额的增长;日益明显。
3.影响(1)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资本主义国家既输出、掠夺原材料,又直接输出。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苏版历史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第_8次教案学案8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差不多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展的阻碍。
轻巧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
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进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缘故和条件:【合作探究一】: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并结合P34第一段摸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现应具备哪些条件?( 政治前提 + 市场 + 资本 + 技术 + 资源……)(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畴内最终确立;(2)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3)资本:工业革命积存大量资本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4)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差不多形成;(5)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养提高。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要紧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4)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等)(5)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课外延伸】“钢铁时代”相伴“电气时代”而来的是“钢铁时代”。
新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老工业部门的进展,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
19世纪上半叶,由于房屋结构和铁路的需要,熟铁和铸铁的产量提高极快,但钢的产量裹足不前。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钢产量最多的国家,1850年年产量只是6万吨,同年它的铁产量却达到250万吨。
由于冶炼工艺的限制,钢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其用途局限于工具和外表。
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奉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步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