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胎动不安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护理知识点:胎漏、胎动不安【优质推荐】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妊娠期间,多因冲任气血不调或不和,胎元不固,以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称为胎漏。
而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称为胎动不安。
在妊娠早、中期发生胎漏、胎动不安者,常为堕胎小产之先兆,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先兆流产;若在妊娠中、晚期发生胎漏,也可能为前置胎盘的表现【辨证】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临床应根据病情的进展,判断胎元的存亡与预后,决定治病与安胎幷举或下胎益母。
一、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质清稀,或小腹下坠、隐痛、腰痛、膝软、头晕耳鸣,神疲纳差,夜尿频繁,或曾屡次坠胎,眼诓黯黑或有面部黯斑,舌淡或淡黯,苔白,脉沉细滑或尺脉弱。
二、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空坠、隐痛腰痛、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纳差,肢软乏力,大便不实,舌淡胖,苔白,脉细滑。
三、血热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或小腹坠胀,灼痛、腰痛、面赤心烦,口干咽燥,或五心烦热,尿黄便秘,舌红或边尖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滑数。
四、血瘀证:妊娠期外伤,或宿有癥瘕,阴道少量出血,色黯红,质稠,或小腹坠胀、腰痛,舌质略暗,有瘀斑,脉沉弦。
胎漏、胎动不安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流产的可能原因,以及经积极稳妥治疗后,大多可继续正常妊娠、分娩健康婴儿。
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抑郁、忧思、恼怒、悲伤均可影响气机,使气血逆乱,胎失载养。
二、注意卧床休息,阴道流血时应绝对卧床、静心休养,但非24小时躺在床上不动,甚至连大便都不敢下床。
肾虚症宜多休息,有滑胎史者,其休息一般超过上次流产的日期;气血虚弱症应避免劳累,保证睡眠,血热者,绝对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暖。
三、避风寒,慎起居、防止外感等疾病发生。
四、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负重攀高,防止跌扑;保持会阴清洁,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每日1次。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考点(最新版)1、单选治疗胎漏气血虚弱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胎元饮B.保阴煎C.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D.当归散E.寿胎丸正确答案:A2、单选患者孕6个月,小便频数,淋沥涩痛,量少,色深(江南博哥)黄,午后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滑数。
其证候是()A.心火偏旺证B.肝胆湿热证C.阴虚津亏证D.湿热下注证E.热灼膀胱证正确答案:C3、单选患者妊娠30周,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苓桂术甘汤B.通窍活血汤C.羚角钩藤汤D.半夏白术天麻汤E.杞菊地黄丸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子晕阴虚肝旺证的主要证候,故其治法为健脾化湿,平肝潜阳,首选治疗方剂为杞菊地黄丸。
4、单选胎萎不长的常见病因是()A.肾气不足B.肾虚血瘀C.肝肾不足D.脾肾不足E.脾虚肝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不足以荣养其胎,导致胎儿生长迟缓。
主要病因有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血寒宫冷。
5、单选患者妊娠50天,阴道流血7天,1天前见白色组织样物排出,现阴道流血不止,腹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其治法是()A.祛瘀下胎B.补肾健脾C.益气活血,化瘀安胎D.活血化瘀,佐以益气E.化瘀止血正确答案:D6、单选治疗妊娠肿胀气滞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真武汤B.天仙藤散C.五皮散D.防己黄芪汤E.左归饮正确答案:B7、单选患者停经40天,尿妊娠试验阳性,恶心呕吐3天,头晕厌食,食入即吐。
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A.胞阻B.子满C.转胞D.恶阻E.子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恶阻即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倦怠,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者。
古称"子病"、"病儿"、"阻病"。
8、单选患者停经45天,一周前查尿妊娠试验阳性,近2天恶心,呕吐酸水,恶闻油腻,口干口苦,胸满胁痛,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重点)
一、定义:“胎漏”——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
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
二、病因病机:主要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常见的病因病机有
肾虚、血热、气血虚弱和血瘀。
三、临床表现:①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腹
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②若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四、辨证要点:阴道出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的性质、轻重
程度及全身脉证,以辨其虚、热、瘀及转归。
五、治疗:以补肾安胎为治疗大法,根据不同证型施以补肾健脾、清
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若出现胎堕难留或胚胎停止发育时,又当下胎益母。
证型
治法
方药
方歌
肾虚证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血热证
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保阴煎或当归散
气血虚弱证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胎元饮
八珍汤去川芎,茯苓加陈皮杜仲
血瘀证
活血化瘀,补肾安胎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景岳书中胎元饮,八珍去芎与茯苓;加入陈皮杜仲炭,补血益气安胎灵。
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2016年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
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发展为堕胎、小产。
胎漏: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腹疼痛、下坠感。
胎动不安:妊娠期腰痛、腹痛,胎动下坠,或伴少量阴道出血。
(四症不必悉具)
胎漏、胎动不安的辩证,着眼于4大症:停经后少量阴道出血、下腹痛、腰痛、下坠感。
胎漏仅见阴道出血,胎动不安可见二三症并存。
【诊断】
病史:停经史;
症状:阴道少量出血,或腰痛、小腹痛,下坠感;
妇检:子宫口闭,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实验室检查:血、尿 HCG 测定(定性、定量);
辅助检查:B超——宫内见孕囊,可有胎心搏动
【2016年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与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辨证施护胎漏、胎动不安辨证施护肾气不足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腰酸腹坠,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小便频数,眼眶黯黑,或有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或沉弱。
护治法则:固肾安胎,佐以益气(代表方:寿胎丸)。
施护要点:①观察并记录阴道流血的量、色、质、血块等,检查血块中是否有妊娠组织及其是否完整。
若见阴道出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或见有胎块排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输液、输血及行刮宫术的准备。
积极防治“阴阳离绝”危象,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综合全身情况以判断安胎效果及预后。
②胎动不安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既往有流产史者,其休息时间一般需超过前几次流产中发生最晚的日期。
③饮食宜清淡、甘平,忌肥腻、辛热。
④加强心理调护。
对于确已发展至胎死腹中,或胎元不良没有保胎价值者,应耐心说服其去胎益母。
⑤中药汤剂宜文久煎,温服。
⑥健康教育。
气血亏虚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质薄,腰酸腹坠,神疲肢软,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或沉细弱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养血,固肾安胎(代表方:胎元饮)。
施护要点:①病室宜安静,室温偏暖。
②加强饮食调护,多食蛋、肉等血肉有情之品。
血热内扰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色鲜,或腹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或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而干或少苔,脉弦滑或滑数或细数。
护治法则: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代表方:保阴煎)。
施护要点:①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病室温湿度适宜。
②饮食宜滋阴清热为宜,忌食辛热食物。
③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扰动胎气。
外伤损络证候表现:妊娠期外伤后腰腹坠胀作痛,阴道漏红,色紫红,或有小血块,甚有胎块排出,舌淡红,脉细滑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和血,安胎(代表方:圣愈汤)。
施护要点:①注意观察腹痛下坠、腰酸及阴道流血情况。
②不得擅自使用治伤药物。
中医妇科学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气血虚弱胎漏、胎动不安的首选方是A、胎元饮B、归脾丸C、举元煎D、八珍汤E、泰山磐石散正确答案:A2、某女,下腹部触及如拳大肿块,小腹胀满不适,经血量多,有块,紫黯,胸闷不舒,脉沉涩,证属A、湿热瘀阻B、痰湿瘀结C、寒湿凝滞D、肾虚血瘀E、气滞血瘀正确答案:E3、虚热型经期延长的治法是A、清热泻火止血B、清热化瘀止血C、清肝泻热止血D、养阴清热止血E、清热凉血止血正确答案:D4、脾虚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误的A、五心烦热,失眠多梦B、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C、舌淡胖,苔白,脉细缓D、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四肢倦怠E、纳少便溏,四肢浮肿正确答案:A5、一妇人产后遍身关节酸楚,疼痛,肢体麻木,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最佳治法是A、养血温中、通络止痛B、养血滋阴、通络止痛C、疏肝养血、通络止痛D、养血益气、温通经络E、养血活血、温阳通络正确答案:D6、导致经间期出血发生常有的病史是A、过频妊育史B、宫颈炎史C、盆腔炎史D、月经不调、手术流产史E、产伤史正确答案:D7、痛经,寒甚而厥,四肢冰凉,冷汗淋漓,方用少腹逐瘀汤,宜选加A、浮小麦、五味子B、麝香、牛黄C、麻黄、桂枝D、附子、细辛E、葱白、生姜正确答案:D8、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治疗宜A、益气健脾,化瘀散结B、活血化瘀,补气止痛C、益气健脾,消癥散结D、活血化瘀,理气止痛E、补气化瘀,理血调经正确答案:A9、运用听诊器可在孕妇腹壁相应部位听到胎心音,应在妊娠( )后A、20周B、22周C、16周D、17周E、18周正确答案:A10、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发生与哪些脏功能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密切相关A、脾、肾B、肝、肾C、心、脾D、心、肾E、肝、脾正确答案:B11、治疗产后血晕瘀阻气闭证的代表方剂是A、清魂散B、夺命散C、桃红四物汤D、参附汤E、生化汤正确答案:B12、异位妊娠的病机本质是A、血亡阳脱B、气滞血瘀C、少腹血瘀D、阴血暴亡E、气虚血瘀正确答案:C13、问产后史应询问A、产后大便通与不通B、分娩情况C、小腹痛与不痛D、恶露情况E、乳汁多少正确答案:B14、当归散出自于A、《金匮要略》B、《医学衷中参西录》C、《妇人规》D、《经效产宝》E、《傅青主女科》正确答案:A15、治疗血瘀证滑胎的首选方剂是A、鳖甲煎丸合寿胎丸B、少腹逐瘀汤合寿胎丸C、血府逐瘀汤合寿胎丸D、大黄[庶虫]丸合寿胎丸E、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正确答案:E16、虚热型经期延长的发病机理主要是A、冲任受损,不能制约经血B、阳盛血热,热扰冲任,经血妄行C、封藏失职,经血妄行D、瘀阻冲任,经血妄行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17、患者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稠;咽干口燥,或见潮热颧红,或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其治法应为A、清热泻火止血B、清热凉血止血C、清热化瘀止血D、清肝止血调经E、养阴清热止血正确答案:E18、一产妇产后身痛,尤以下肢疼痛,麻木,发硬,重着,肿胀明显,屈伸不利,小腿压痛,恶露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黯,苔白,脉弦涩,治宜A、养血活血、化瘀祛湿B、温经散寒、化瘀止痛C、益气行气、缓急止痛D、养血行气、缓急止痛E、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正确答案:A19、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因血虚经行风疹块的主证A、舌红苔薄,脉细数B、口干喜冷饮C、面色不华,肌肤不润D、经行风疹频发E、瘙痒难忍,入夜尤甚正确答案:B20、下列哪项不符合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A、产后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相争B、阴血骤虚,阳无所附,阳气浮散C、败血停滞,营卫不通D、产后元气受损,正气较虚,易感外邪E、经脉不通,营卫不和正确答案:E21、患者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妇科学-(18)(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A1型题1. 血瘀胎漏、胎动不安的最佳治法是A. 活血消癥,养血安胎B. 行气活血,化瘀安胎C. 活血消癥,补肾安胎D. 活血化瘀,益气安胎E. 活血化瘀,消癥散结2. 血瘀胎漏、胎动不安的首选方是A.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B. 血府逐瘀汤C. 桃红四物汤D. 脱花煎E. 少腹逐瘀汤3. 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A. 滑胎B. 堕胎C. 小产D. 胎动不安E. 胎漏4. 以下可诊断为滑胎的是A. 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堕胎1次,脉滑B. 停经5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小腹坠痛,曾自然堕胎2次,脉滑C. 停经5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堕胎3次,脉沉滑尺弱,腰痛如折D. 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黯,小腹胀痛拒按,曾经人流3次,脉沉涩E. 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小腹痛,脉弱5. 滑胎病人的调治,应在A. 未孕之前“预培其损”和孕后即应积极保胎B. 已孕后,立即保胎C. 出现腰酸时D. 出现阴道流血时E. 有腹痛下坠时6. 堕胎、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称为A. 胎动不安B. 暗产C. 滑胎D. 胎漏E. 先兆流产7. 肾气不足证滑胎的治法是A. 补肾健脾,调理冲任B. 滋阴补肾,健脾安胎C. 温肾健脾,益气安胎D. 补肾填精,固冲安胎E. 补肾益气,养血安胎8. 胎萎不长的预防与调摄,以下哪一项是不适宜的A. 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食物B. 右侧卧位C. 保持心情舒畅D. 定期吸氧E. 定期产前检查9. 妊娠5~6月后,下列哪一项应诊断为子满A. 两脚浮肿,按之凹陷,小便短少B. 两脚浮肿,皮色不变,小便如常C. 自膝至脚肿,皮色不变,小便如常D. 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E. 头面遍身浮肿,皮薄而光亮,小便短少10. 《千金要方》鲤鱼汤为胎水肿满之常用方,方中鲤鱼的主要功用是A. 行水消肿B. 健脾益气,利湿退肿C. 温肾利水D. 和胃祛湿,行气利水E. 养血安胎利水11. 子肿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A. 脾肾阳虚B. 水湿内停C. 气滞湿郁D. 泛滥肌肤E. 三焦不通12. 治疗脾虚型子肿的代表方剂是A. 白术散B. 真武汤C. 五苓散D. 鲤鱼汤E. 茯苓导水汤13. 妊娠肿胀根据部位及程度命名错误的是A. 子气B. 皱脚C. 脆脚D. 子肿E. 肿手14.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头面遍身浮肿,小水短少者,属水气为病,故名曰A. 皱脚B. 子气C. 子肿D. 子满E. 脆脚15. 子晕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A. 阴血不足B. 肝阳上亢C. 痰浊上扰D. 脾虚肝旺E. 气滞血瘀16. 治疗脾虚肝旺证子晕的方剂是A. 白术散B. 杞菊地黄丸C. 五苓散D. 半夏白术天麻汤E. 八珍汤17. 子痫的急性期处理原则错误的是A. 经诊断后住院治疗,积极处理B. 解痉、降压C. 镇静D. 必要时利尿E. 无需终止妊娠18. 怀孕7个月,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失眠,心中烦躁,颜面潮红,手足心热,舌红或绛,少苔,脉弦数。
胎漏、胎动不安的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胎漏、胎动不安,中医病名。
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玉珍)。
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 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玉珍)。
(1)肾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血热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3)气血虚弱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
次症:面色恍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血瘀证主症:宿有症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出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扑闪挫,继之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次症:精神倦怠。
舌脉: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沉弦。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处方: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川断、苎麻根、杜仲、党参、白术、甘草、大枣。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胎动不安大纲要求: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病因病机流产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定义: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是阴道出血(无腰酸腹痛),胎动不安是腰酸腹痛(或伴少量阴道出血)病因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方面,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导致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肾虚,气血虚,血热,血瘀。
注意:妊娠腹痛,同时腰酸,阴道出血,为胎动不安。
如果只是腹痛,而无腰酸,无阴道出血,则为妊娠腹痛。
注意二者间的区别。
辨证论治本病首辨胎元未殒或已殒胎元未殒宜保,按本病辨证论治; 胎元已殒则应去胎,按堕胎、小产处理。
治疗大法以补肾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健脾、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法。
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黯,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黯斑; 舌淡,苔白,脉沉细滑尺脉弱。
(沉脉,尺脉弱都是肾虚的脉象)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胎元饮。
——此二证为虚证。
血热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少寐,溲黄便结;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或当归散血瘀证:宿有癥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出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仆闪挫,继之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 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补肾安胎。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此二证为实证。
刘氏妇科证治歌诀:胎漏胎动须分清,胎漏出血无腰痛。
气血虚弱胎元饮,肾虚寿胎功分明。
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辅导: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是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
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要点是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的性质、轻重程度及全身表现,以辨其虚、热、瘀及转归。
四大症较轻而妊娠滑脉明显,经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B超见胚胎存活者,治疗以补肾安胎为大法,根据不同的证型辅以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
当病情发展,四大症加重而滑脉不明显,早孕反应消失,尿妊娠试验转阴,出现胎堕难留或胚胎停止发育时,又当下胎益母。
1.肾虚证主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暗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滑,尺脉弱。
病机概要:肾主系胞,为冲任之本,肾虚冲任失固,蓄以养胎之血下泄,故阴道少量出血;肾失温煦,血失阳化,故色淡暗;肾虚胎元不固,有欲堕之势,故腰酸腹痛下坠;肾虚胎失所系,故屡孕屡堕;头晕耳鸣、眼眶黯黑、舌淡暗、脉沉细滑、尺脉弱均为肾虚之征。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代表方剂: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
常用药物: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人参、熟地、白术、山药、山萸肉、炙甘革、杜仲、枸杞子、扁豆等。
2.血热证主症: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不安,便结溺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概要:热邪直犯冲任,内扰胎元,胎元不固,热迫血行,故妊娠期阴道下血;血为热灼,故色鲜红或深红;热邪内扰,胎气不安,胎系于肾,故见腰酸;心烦不安,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血热之征。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代表方剂: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椿根白皮、侧柏炭、阿胶等。
3.气血虚弱证主症:妊娠期少量阴道出血,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病机概要:气血虚弱,冲任匮乏,不能载胎养胎,胎元不固,气不摄血,故见阴道出血;气血虚弱,本源不足,故色淡质稀;小腹空坠而痛,正是气虚系胞无力,血虚胞失濡养所致;气血虚弱不能化精滋肾,故强酸;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虚弱之征。
胎漏、胎动不安的中医护理查房一、定义: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为“胎气不安”。
二、证型1、肾虚型:素禀肾气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动不安。
❖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治疗原则:补肾益气,固冲安胎。
2、气虚型:孕妇素体虚弱,或饮食过度,损伤脾气,或大病损伤正气,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所载,以致胎动不安。
❖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小腹空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色淡质稀,精神倦怠,气短懒言,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脉缓滑。
❖治疗法则:益气固冲安胎。
3、血虚:素体阴血不足,或久病耗血伤阴,或孕后脾胃虚弱,恶阻较重,化源不足而血虚,血虚则冲任血少,胎失所养,而致胎动不安。
❖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流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滑。
❖治疗法则:补血固冲安胎。
4、血热:孕妇素体阳盛,或肝郁化热,或过食辛燥助阳之品,或外感邪热,遂致阳盛血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遂致胎动不安。
❖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血色深红或鲜红,心烦少寐,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安胎。
5、外伤:孕后不慎,跌仆闪挫,或登高持重,或劳力过度,使气血紊乱,冲任失调,不能载胎养养胎,而致胎动不安。
❖主要证候:妊娠期,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继发腰腹疼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流血,精神倦怠,脉滑无力。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6、瘕瘕伤胎孕妇宿有瘕痼之疾,瘀阻胞脉,孕后冲任气血失调,血不归经,胎失摄养,而致胎动不安。
❖主要证候:孕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色红或黯红,胸腹胀满,少腹拘急,甚则腰酸,胎动下坠,皮肤粗糙,口干不欲饮,舌黯红或边尖有瘀斑,苔白,脉沉弦或沉涩。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胎漏、胎动不安大纲要求:
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
病因病机
流产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定义: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是阴道出血(无腰酸腹痛),胎动不安是腰酸腹痛(或伴少量阴道出血)
病因病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方面,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导致胎漏胎动不安。
病因:肾虚,气血虚,血热,血瘀。
注意:妊娠腹痛,同时腰酸,阴道出血,为胎动不安。
如果只是腹痛,而无腰酸,无阴道出血,则为妊娠腹痛。
注意二者间的区别。
辨证论治
本病首辨胎元未殒或已殒。
胎元未殒宜保,按本病辨证论治;
胎元已殒则应去胎,按堕胎、小产处理。
治疗大法以补肾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健脾、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法。
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黯,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黯斑;舌淡,苔白,脉沉细滑尺脉弱。
(沉脉,尺脉弱都是肾虚的脉象)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胎元饮。
——此二证为虚证。
血热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少寐,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或当归散
血瘀证:宿有癥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出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仆闪挫,继之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补肾安胎。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此二证为实证。
刘氏妇科证治歌诀:
胎漏胎动须分清,胎漏出血无腰痛。
气血虚弱胎元饮,肾虚寿胎功分明。
血热总用保阴煎,血瘀寿胎合桂苓。
注:妊娠诸病之血瘀证,用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产后诸病之血瘀证多用生化汤)
妇科之血热证,用保阴煎的为多数(除了先期用清经散,崩漏用清热固经汤)
用方独家趣记:保胎贵瘦(保胎的时候以瘦为贵)
保——保阴煎,胎——胎元饮,贵—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瘦——寿胎丸。
下列各项,不属于胎动不安常见的证型的是(16年)
A.肾虚证
B.湿热证
C.血热证
D.血瘀证
E.气血虚弱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胎动不安常见的证型:肾虚证、气血虚弱证、血热证、血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