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营养与饲养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饲养猪的饲喂计划与营养配比猪是重要的畜禽资源之一,饲养猪的饲喂计划与营养配比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的饲喂计划和营养配比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增强猪的免疫力,降低饲养成本。
本文将为您介绍饲养猪的饲喂计划与营养配比的相关内容。
一、猪的饲养阶段及饲喂计划1. 哺乳期哺乳期是猪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饲喂计划主要包括母猪饲料和仔猪饲料两部分。
母猪饲喂计划:母猪哺乳期通常为21天左右,饲喂计划应根据母猪的体重、产仔数和泌乳量来确定。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应适中,热量要足够,以满足母猪的能量需求和产奶量。
仔猪饲喂计划:仔猪初期主要以母乳为主,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添加浆糊状饲料进行断奶过渡。
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应适宜,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2. 生长育肥期生长育肥期是猪生长发育的阶段,饲喂计划主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确定。
生长猪饲喂计划:生长猪的饲料配比要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调整。
在前期,需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以促进猪的生长速度。
随着生长的进展,饲料中纤维素的含量逐渐增加,以满足猪的消化道健康。
育肥猪饲喂计划:育肥猪的饲喂计划要根据猪的体重和屠宰指标来确定。
适当控制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并适时降低蛋白质的摄入量,以促进肌肉的积累和脂肪的沉积。
二、猪的营养配比原则为了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的营养配比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介绍猪的营养配比原则。
1. 蛋白质供给蛋白质是猪必需的营养物质,对猪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在饲料中的蛋白质供给要充足,并保持合理的氨基酸平衡,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2. 碳水化合物供给碳水化合物是猪的主要能量来源,供给要充足,尤其是在生长期和运动量较大的情况下。
适量添加粗纤维饲料,有助于促进猪的消化道健康。
3. 脂肪供给脂肪是猪能量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但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脂肪性肝脏病等问题。
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中脂肪的含量,以保持合适的能量平衡。
4. 矿物质与维生素供给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供给要充足。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哺乳母猪营养和饲养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总营养摄入量。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母猪的泌乳能力,提高泌乳量,促进仔猪的生长和成活,而且可以使母猪维持良好的体况,促进母猪下一个繁殖周期尽早到来和提高繁殖性能。
1. 能量营养需要由于对高产母猪选育技术的提高,现代高产母猪的采食量降低,其营养输出远远超过输入,从而导致哺乳期间体重损失(蛋白质和脂肪)过多,其结果是再配种间隔延长,10d内发情母猪的比例下降,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降低。
提高能量水平,应该确保日粮消化能在14MJ/kg以上,代谢能在13MJ/kg 以上。
选择水分在14%以下的优质玉米及粗纤维含量降低的原料,添加3%~5%的脂肪或者4%~6%的优质大豆磷脂,以提高能量水平。
添加高能量浓度的脂肪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和母猪的能量采食量,在高温应激的时候,脂肪的使用还可以减少体内体外增热的影响,降低高温应激对母猪生产的副作用。
使用脂肪,可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减少母猪失重,提高乳汁脂肪含量,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但是脂肪添加量高于5%会降低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并且饲料含脂肪太多成本高,不易储存,因此脂肪的添加以2%~3%为宜。
2. 蛋白质营养需要增加粗蛋白含量,夏季哺乳母猪日粮的粗蛋白含量可以配到18%,并且必需选择优质蛋白原料,建议不使用杂粕,而选用优质豆粕(粗蛋白含量44%)、膨化大豆、进口鱼粉等蛋白原料。
赖氨酸是限制哺乳母猪泌乳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现代高产母猪为了保证窝仔猪生长速度达2.5kg/d,赖氨酸需要量为50~55g/d。
对于高产母猪,随着赖氨酸摄入量的增加,母猪的产奶量增加,仔猪增重提高,而母猪自身体重损失减少。
目前哺乳母猪的赖氨酸需要量比以前大大提高,是由于已经培育出高产的品系,母猪的产奶量明显提高。
我国瘦肉型母猪推荐饲粮赖氨酸的水平为0.88%~0.94%,基本满足了每天50g左右的赖氨酸需要量。
缬氨酸是近些年来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氨基酸,缬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达115%~120%,而另一种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与赖氨酸的最佳比值则为94%,当日粮中缬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达1.2:1时,乳汁分泌量显著增加。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分析妊娠母猪是养猪场中最重要的动物,因为它们需要保持好的营养状况,才能保证胎儿的发育和生长。
在繁殖过程中,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
1.能量需要:能量是猪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
母猪妊娠后,代谢率增加,能量需要量也随之增加。
为了满足母猪的能量需要,需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含量。
2.蛋白质需要:蛋白质是母猪妊娠过程中生产母乳和让胎儿发育必须的重要营养素。
妊娠后期,蛋白质需要量增加,需要适当提高饲料中含蛋白质量。
3.矿物质需要:矿物质可以促进胎儿骨骼、牙齿和毛发的发育,增强母猪抵抗力。
矿物质可以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切忌缺乏和过量。
4.维生素需要:维生素是猪体内发挥生理功能所必须的营养素。
母猪对于A、D、E、K、B群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大,应适当增加饲料中这些维生素的含量。
1.母猪的环境要保持良好:母猪妊娠期间需要一个安静、清洁、温暖、通风良好的环境。
应及时清理粪便和废料,保持猪舍干燥。
不能让母猪暴露在强光、寒风、太阳下等环境中。
2.合理饲喂:妊娠母猪需求量难以满足以往饲料中普通的营养成分,为此应作出饲喂调整。
尽量选择优质饲料,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
3.保证饮水:猪舍要安装饮水设备,保持清洁卫生,保证母猪随时可以喝到新鲜的凉水。
母猪饮水量的增加,有助于促进母体内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
4.加强疫病防治:妊娠母猪免疫能力相对较弱,患病对母猪和胎儿的危害较大。
要加强疫病防治,及时通报和隔离患病的母猪,保持猪舍清洁和消毒。
总之,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只有按照合理的营养配方,保持猪舍清洁,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加强疫病防治,才可以促进母猪的正常分娩,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生长,提高繁殖效益。
母猪的营养需要饲喂后备母猪营养索平衡的日粮是很重要的。
从开始选种到配种,应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建议口粮中有关营养素的含量为,粗蛋白质16.0%,赖氨酸0.75%-1.2%,钙0.70%-0.8%,有效磷0.35%-0.4%其次嘬一些含有维生类的青菜,以便史母猪得到正常发情配种.母猪营养母猪的饲养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母猪营养对其繁殖性能受影响很大,所以母猪营养在猪的营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水平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但目前人们对营养素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理上了解得还不够多,本章将简要论述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
1. 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1.1 妊娠妊娠母猪需要足够的能量和氨基酸来满足胎儿发育的营养需要,同时要保持自身生理的营养需要。
尤其是青年母猪,补偿前一个泌乳期因泌乳而损失的体重对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非常重要。
妊娠母猪除妊娠后期外,营养需要量都远远低于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繁殖过程中妊娠或泌乳的营养需要受前一次妊娠或泌乳时营养状况的影响,因此,饲喂时必须考虑母猪整个的繁殖寿命,而不是单个的怀孕期。
例如,与限饲而只保证适当增重的母猪相比,妊娠期母猪喂得过多,在泌乳期间采食量就会下降,泌乳期体重损失增加,而且妊娠期采食能量过多会妨碍母猪乳腺组织的发育,所以母猪不能喂得过肥非常关键。
特殊情况下,在妊娠后期的日粮中增加能量物质(如脂肪),可以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
有研究表明,断奶死亡较高的猪(>20%),添加脂肪的效果明显。
Jones和Maxwell(1982),Willis和Maxwell(1984)报道,怀孕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氮平衡与妊娠期间蛋白质的进食量有关。
在他们的试验中,维持母猪的繁殖性能仅需146g或119g的日蛋白进食量,但是其肌肉最大氮沉积的日蛋白进食量为346g。
这与Miller等(1969)的报道非常一致,他们发现,母猪最大氮沉积的日蛋白进食量为285~345g。
泌乳母猪的营养需求泌乳期是母猪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为确保泌乳母猪及其仔猪的健康,精心设计和营养均衡的饲料配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四个方面探讨泌乳母猪的营养需求。
蛋白质泌乳母猪需要更高含量和优质的蛋白质来支持母乳生产以及身体维持。
经研究,泌乳母猪应该摄入18%~20%的蛋白质。
在选择蛋白质源时,应考虑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是否完整,是否容易被猪体吸收利用。
优质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要符合母猪的需求,尤其要注意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
一些优质蛋白的来源包括:豆粕、鱼粉、血粉和乳清粉等。
能量泌乳母猪需要产生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理功能和满足母乳生产的需要。
研究表明,泌乳母猪应该摄入3600~4000千卡的代谢能。
因此,在饲料中要增加能量的含量。
可供能量的来源有许多种,包括谷物、玉米、小麦、糖蜜、脂肪等。
高能量饲料可用于配合母猪的能量需求。
而与能量有关的营养素,如蛋白质和脂肪酸,也需被正确地添加进饲料中。
矿物质泌乳母猪在泌乳期需要更多的矿物质来满足其和仔猪的需要,例如钙、磷、锌、铜等。
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影响泌乳母猪和仔猪的健康和成长。
研究显示,泌乳母猪的摄入量为每日0.35%的磷和每日0.5%的钙。
饲料中的磷和钙应该是高生物利用度的,以便被泌乳母猪和其仔猪吸收利用。
此外,锌和铜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在泌乳母猪的生物代谢和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泌乳母猪对维生素的需求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维生素A、D和E。
泌乳母猪对于维生素A的需求为每日5000~8000 IU,对于维生素D的需求为每日800~1000 IU,对于维生素E的需求为每日80~120 IU。
在饲料中添加足够量和质量的维生素,可以充分满足泌乳母猪及其仔猪的需求。
同时,为了保证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的稳定性,应储存于干燥、避光、避热、避氧化的环境。
结论泌乳母猪的营养需求对于其及其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饲料配方中,应该为其提供足够并合理的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要保证饲料的可消化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泌乳母猪及其仔猪的健康和长期生产效益的提升。
母猪高繁殖性能的管理措施
1.提高产仔数的措施
1.1增加母猪排卵数实践证明,对空怀母猪在配种前进行短期优饲,有促进发情排卵和容易受胎的良好作用。
另外,给母猪一次注射750-1500IU的孕马血清,并配合使用500-1000IU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可诱导母猪发情并刺激母猪超数排卵。
1.2适时配种,提高排出卵的受精率由于品种、年龄及个体排卵时间的差异,因而在确定配种时间时,应灵活掌握。
从品种来看,我国地方猪种发情持续时间较短,排卵较早,可在发情的第2d配种;引入品种发情持续期较长,排卵较晚,可在发情的第3-4d配种;杂种猪可在发情后第2d下午或第3d配种。
从年龄看,引入猪种青年母猪发情期比老龄母猪短,而我国地方品种则相反。
1.3改善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提高胚胎死亡高峰期的胚胎成活率第一个胚胎死亡高峰期是合子形成9-13d,此时期是合子附植初期,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死亡,死亡率在50%左右。
因此,应尽量减少此时期各种应激因素,一般是在配种后3-4周内,要保持母猪原圈原饲养方式饲养。
第二个死亡高峰期是妊娠后大约第三周,即配种后第三周,此时期是器官分化时期,死亡率大约是30%-40%,应注意各种应激和营养缺乏因素。
在此时期胎盘停止生长,而胎儿迅速生长,可能由于胎盘不足以支持胎儿发育,以致死亡,死亡率大约是15%。
因此,应加强母猪妊娠后期的营养。
2.提高猪成活率,缩短发情周期
2.1仔猪早期断乳传统养猪,仔猪哺乳期较长,一般是2月龄断乳。
仔猪早期断乳是指仔猪3-5周龄离开哺乳母猪开始独立生活。
早于2周龄的断乳称为超早期断乳,目前对超早期断乳仍有争议,在养猪生产中,多数推广4-5周龄断乳。
2.2寄养寄养是指在猪场同期有一定数量母猪产仔的情况下,将多产或无乳吃的仔猪寄养给产仔少的母猪,是提高猪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使部分母猪尽早发情配种,缩短了这部分母猪的产仔间隔。
2.3诱导发情经常用试情公猪去爬胯不发情的母猪,通过公猪分泌的外激素气味和接触刺激,以及神经反射作用,引起脑下垂体分泌促卵泡素,促使母猪发情排卵。
另外,还可以注射性激素诱导发情,如注射孕马血清。
3.仔猪出生重直接影响到猪的肥育状况,因此应注意仔猪适宜的出生重。
母猪在妊娠90d 以后,胎儿的增重占出生重的70%,因此,加强母猪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不仅能提高产仔数,还能增加仔猪的出生重。
3.1加强母猪哺乳期的营养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分两部分,一是本身的维持需要,二是泌乳需要;母猪本身的维持需要主要依其体重大小而定,体重越大,其维持需要亦越多。
因此选择母猪时,不要选择体重过大的母猪。
母猪的泌乳能量需要与每日泌乳量有关,一般每分泌lkg乳需净能5.23KJ;猪乳蛋白质含量较高,约为6%,而且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
因此,为了保证哺乳母猪的产乳需要,不仅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而且要满足各种氨基酸的需要;水对哺乳母猪来说也非常重要,一般哺乳母猪每昼夜需供水10-20kg;另外,还要注意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并且注意彼此之间的平衡。
3.2适当运动,增强母猪体质母猪分娩5d后,每天需要运动1h左右,产后10d,每天运动2次,每次约1h,尽量让母猪和仔猪多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以增强母猪体质。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猪舍和猪体卫生,特别是母猪乳房的清洁,防止疾病发生,维持母猪健康。
整个孕期及哺乳期,皆应注意饲料原料及饲料不能霉变。
霉变饲料所含的黄曲霉毒素极易造成死胎、流产及影响仔猪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