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怎样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怎样全面落实哺乳管理模式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奶对仔猪非常关键哺乳期如果仔猪获得足够母猪奶对之后生
长发育非常非常重要和关键,喂养所以需要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那么怎样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体制?
(1)伺料和词养技术。
母猪产后当天切忌不宜喂料太多,并喂以稀
料或麸皮类词料,经2?3天后逐渐提高词料量,母猪采食正常时,可
以按母乳喂养母猪的正常量哺乳饲喂,词料品种结构要相对稳定,不
得随意改变。
同时多给青绿饲料。
要继续保持母猪有旺盛的食欲,要
根据母猪的体况及时调整日粮水平和饲喂量。
(2)管理技术:
①栏舍保持清洁卫生、干燥,空气新鲜,调教母猪有固定点下肢
和轮转粪的习惯,冬季要有保温措施,夏季有防暑降温配套措施。
②尽快让仔猪吃上能初乳,并幼生将仔猪固定好吸乳的乳头,把
瘦弱仔猪浮动在第2~3排的乳头上吃奶
怎样资金管理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财务管理?
③保持哺乳白眉林安静,让母子能安静休息好。
母猪放乳时,不
得大喊大叫、扫栏和投料等,以免影响母猪泌乳。
④保护好胸部和乳头。
在带仔数大于乳头数时,应训练仔猪吃几
个奶头,防止未被利用的乳头萎缩,争取阴部头胎时乳头就能充分利用。
⑤防止产后奶少或无奶。
⑥预防疾病。
在肉牛断奶的前后,做好母猪的常规疫苗注射,同时,防止感冒、乳房炎等疾病发生。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哺乳母猪的环境要求:确保母猪舒适的住所和良好的通风系统。
猪舍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防止过度拥挤和过分噪声。
2.饲养与饮水:哺乳母猪需要高品质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
饲料应符合合理的营养需求,其中包括高能量、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提供新鲜水源,并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
3.饲喂方式与时间安排:一般来说,哺乳母猪应在产仔后24小时内开始进食。
一开始可以提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高水分的饲料。
并逐渐过渡到更均衡的饲料。
饲喂时间应固定,避免频繁换饲喂时间,以养成母猪的饮食规律。
4.疫苗免疫:母猪需要进行常规的疫苗免疫,以预防常见的猪源疾病。
如口蹄疫、猪瘟和猪肺疫等。
提前制定并执行免疫计划,定期接种疫苗以保持良好的免疫状况。
5.配种与妊娠管理:合理的配种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和产仔率。
确保配种的母猪健康,合适的身体条件,并在适宜的发情期进行配种。
一旦确认受孕后,关注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如适量增加饲料和营养补充。
6.哺乳期管理:母猪分娩后,要确保乳汁充足。
观察母猪乳房的状态,如有乳腺炎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乳汁质量。
对乳猪通过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威胁做好防控工作。
7.杂交和品系选择:选择优质的品种和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针对不同的饲养环境和市场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8.定期体检: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包括体重、体温、乳房状况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母猪的健康状态。
9.饲养记录与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系统,包括配种、分娩、断奶等记录,以及疫苗免疫和体检结果等。
通过数据管理和分析,及时调整饲养策略,提高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总的来说,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合理的环境、高质量的饲料和水源,定期免疫和体检,合理的配种和妊娠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和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哺乳母猪饲养方法1.生产环境准备:在饲养哺乳母猪之前,应先进行产房环境的准备。
产房选址要远离其他猪舍,尽量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产房的地面应平整、干燥,防止积水。
温度、湿度和通风也需要考虑,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
此外,产房内的设备需要合理布置,如产床、分娩设备和哺乳栏等。
2.配种和分娩:猪只达到合适的配种年龄后,可以进行配种。
母猪的配种时间通常在发情期后的12-24小时内。
最好使用人工授精,以确保精液的质量和繁殖效果。
分娩前,应将母猪移到专用的分娩窝。
3.分娩后的护理:分娩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分娩窝,确保猪仔的干净和卫生。
同时,应关注母猪是否有产后并发症,如乳房炎等。
母猪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要提供高营养的饲料,以满足哺乳的需要。
4.哺乳栏管理:哺乳栏是专门用于哺乳母猪的设备,可以减少猪仔的死亡率,提高存活率。
哺乳栏应设计合理,宽敞舒适,便于母猪和猪仔的进出。
同时,要确保哺乳栏的洁净,常清理消毒,以防传染病的发生。
5.饲料管理:哺乳母猪的饲料需求较高,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供应高质量的饲料,保证母猪和猪仔的营养需求。
饲料要均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同时,要定时喂食,保证足够的饲料供给。
6.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饲养哺乳母猪的重要环节。
要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如体温、呼吸、精神和食欲等。
同时,要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和驱虫工作,防止寄生虫的侵害。
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猪舍的卫生,定期清理消毒,以防传染病的发生。
7.杂交育种:选择优良的母猪进行杂交育种,可以提高繁殖效益。
杂交育种可以通过改善猪只的遗传性状,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以上就是哺乳母猪饲养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饲养哺乳母猪需要耐心和细心,同时要注意合理饲养管理和健康管理,以提高繁殖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母猪分娩前的准备与护理(一)母猪分娩前的准备1.产房的准备猪场最好为母猪设置专门的产房。
如果不设产房,在天冷时,圈前也要挂草帘,圈内生火。
产房内要求:温暖干燥,清洁卫生,舒适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温度在22~23℃,相对湿度为65~75%为宜。
产房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是仔猪死亡和母猪患病的重要原因。
在母猪产前的5~10天将产房打扫干净,再用3~5%的石碳酸或2~3%的来苏儿或2%的火碱水进行消毒,墙壁用石灰水粉刷,地面干后再铺上柔软清洁的垫草。
2.接产用具及药品的准备包括母猪生产记录表格、灯、接产箱(筐)、擦布剪子、5%的碘酒、2~5%的来苏儿、结扎线(应浸泡在碘酒中)、秤、耳号钳、火炉(或干柴草)、絮草、干土等。
3.猪体的清洁消毒母猪应在产前的3—5天迁入产房,以适应新环境。
迁入产房前应进行猪体的清洁消毒。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先用温水擦洗腹部、乳房及阴门附近,然后再用2~5%的来苏儿水消毒。
在冬季或早春可先用刷子进行刷拭后,再进行消毒。
(二)母猪分娩前的护理应根据母猪的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膘情及乳房发育良好的母猪,产前3—5天应减料,逐渐减到妊娠后期饲养水平的l/2或1/3,并停喂青绿多汁饲料,以防母猪产后乳汁过多,而发生乳房炎,或因乳汁过浓而引起仔猪消化不良——拉稀。
对那些膘情及乳房发育不好的母猪,产前不仅不应减料,还应加喂一些含蛋白质较多的饼类饲料或动物性饲料。
产前3—7天应停止驱赶运动或放牧,让其在圈内自由运动。
三、母猪临产征状(一)乳房的变化母猪在产前l5—20天左右,乳房由后向前逐渐下垂,越接近临产期腹底两侧象带着两条黄瓜~样,乳头呈“八”字形分开,皮肤紧张,初产母猪还发红发亮。
(二)乳头的变化母猪前面的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24h产仔;中间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12h产仔;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4~6h产仔。
(三)母猪的表现如母猪出现叼草絮窝、突然停食、紧张不安、时起时卧、性情急躁,频频排粪排尿等情况,说明即将产仔。
哺乳母猪的饲养方法一、喂姜葱汤母猪分娩。
将0.5公斤生姜拍烂,取50克鲜葱切碎,将姜葱混合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5分钟后取出姜葱汤汁晾凉;每日分3次拌入孕猪日粮中,让其自由采食。
从母猪临产期开始饲喂,连续喂5-7天,即能帮助母猪顺利分娩,减少仔猪死亡。
二、让仔猪全部存活的饲喂方法。
首先,仔猪产下时就要按照其大小强弱固定好乳头,务必使每只仔猪都能得到充足的乳汁供应;其次,整个哺乳期间猪舍内的温度应保持20℃左右,保温箱温度要在30℃以上。
随着日龄增加而降低,避免仔猪受冷而相互挤压(仔猪受冷会挤成堆以互相取暖)造成死亡;第三,哺乳21天后,母猪泌乳高峰期已过,泌乳量会明显减少,而仔猪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为此,为满足仔猪对营养的需要,哺乳21天后就要提早给仔猪补料,如稀粥、豆浆、稀释的奶粉等,补料可涂在棍子上或手指上,或涂在母猪乳头上诱使仔猪采食;第四,供应充足的铁或其他微量元素,具体做法是:黄土22.5公斤、红黏土22.5公斤、骨粉2.5公斤、硫酸亚铁250克、硫酸锌100克、硫酸铜150克,过磷酸钙0.25公斤、碘化钾30-50克,共同捣碎混匀备用。
从仔猪3日龄起,每10头仔猪栏内放一小块以上混合物,让仔猪自由舔食即可。
三、中药半夏治母猪缺乳。
母猪缺乳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及存活,但用中药半夏进行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母猪能较多的泌乳,供应仔猪的需要。
具体做法是:将干半夏研成粉末,加适量清水于锅中熬煮15-20分钟,之后待药汁温度降低后即可给母猪灌服,或拌入饲料中喂服。
每日服2次,每次每头母猪服50-80克,连服2日即可。
四、母猪喝鸡蛋汤防仔猪腹泻。
从母猪产崽的当天起,用鸡蛋汤饲喂母猪可有效地预防仔猪腹泻。
其做法是:每天用新鲜鸡蛋一个,捣匀后煮汤适量,然后将鸡蛋汤分三餐与猪日粮混合饲喂,要连续饲喂10天左右,母猪喝了鸡蛋汤后,乳汁好,因此仔猪少有腹泻现象。
五、马齿苋治断奶仔猪腹泻。
引言:打造超级好母猪、建立正确科学的养猪新概念。
一、哺乳母猪的饲养目标:1、PSY26以上;2、断奶成活率96%以上;3、25断奶仔猪重16斤以上;4、断奶后7日发情。
二、母猪是造猪机器,生产潜能巨大1、每胎周期:114+21+5=140天.2、年产窝数:365天/年*140天/窝=2.6窝/年.3、PSY: 2.6窝/年X12头/窝=31.2头断奶仔猪/年.但这一切只是理想,目前国外PSY在26以上,而国内PSY水平在20头以下。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营养是影响哺乳母猪生产成绩的重要因素1、营养影响初生重分娩前母猪后期采食量与初生重和成活率的关系2、营养影响发情时间断奶后发情和营养的关系:3、营养影响泌乳量母猪泌乳量与采食量之间的关系4、哺乳期营养不足,后果很严重A、显著掉膘;B、体蛋白、脂肪贮储丢失;C、断奶至再次发情间隔时间延长;D、产奶量下降; E乳猪成活率下降,死亡率增高,断奶时体重轻; F母猪的繁殖功能受到影响,繁殖寿命缩短.5、增加营养的方法:增加喂料次数;供水充足提;高能量水平;提高蛋白水平,添加鱼粉;控制孕期采食量;合适的猪舍温度.6、水是重要的营养,切勿忽视充足情急的水事半功倍. 每头母猪每天至少需要45升水, 水流量应为2升/分钟.7、同行不同利,选料很关键从个体重量和采食量比较,母猪泌乳能力高于高产奶牛;神州正大经过多年研发,专业生产的哺乳母猪料旺仔宝,增加益生菌复合酶解决便秘增加奶水质量、超高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中药增加免疫力防止乳房炎;平衡营养让断奶后及时发情四、管理很重要,一起来探讨1、疾病的困扰哺乳母猪问题多多:1、产程长、死胎、弱子、产子数少、乳猪腹泻、乳猪八字腿、奶水不足、出生乳猪整齐度差;2、产后厌食、生殖道炎症、乳房炎;3、哺乳期掉膘严重、断奶不发情、假发情、泪斑、便秘、外阴水肿脱垂、被毛粗乱、渗出增多。
导致以上原因:内毒素(细菌);霉菌毒素(假发情、呕吐、免疫抑制);病毒(蓝耳、圆环、猪瘟、伪狂犬);药物及重金属超标。
哺乳母猪的饲养方法哺乳期是母猪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哺乳母猪的饲养方法。
一、饲养环境饲养环境是影响母猪产后恢复和哺乳效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保持猪舍温度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
理想的环境温度为20-25摄氏度,母猪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生产能力。
其次,保持猪舍的适宜湿度,保证空气流通,减少静电和疾病传播。
二、合理饲料配置哺乳母猪的饲料配置要根据母猪的需求和生产阶段进行调整。
产后1-3天是母猪分泌初乳的关键期,饲喂初乳保健饲料,保证母猪的能量供给和对乳汁的质量。
从第4天开始,逐渐将初乳保健饲料和产仔后饲料混合饲喂,直到断奶前逐渐增加产仔后饲料的比例。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避免母猪因为饲料原因感染病菌。
三、饮水管理哺乳母猪的饮水管理非常重要。
母猪哺乳期间饮水量会明显增加,保持水源的干净和充足供应是保证奶水质量和母猪健康的关键。
定时清洁水槽和更换水源可以减少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此外,应注意给母猪提供温水,以帮助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四、定时哺乳母猪哺乳期间的定时哺乳对于保持奶水充足和提高猪仔的生长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母猪每天哺乳2-3次,哺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0-30分钟左右。
哺乳时要注意确保母猪乳头通畅,避免发生乳房炎等疾病。
五、增加饲料营养价值哺乳母猪需求大量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镜,特别是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在饲喂母猪的饲料中应增加蛋白质含量,补充足够的能量,同时要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六、疾病防控母猪哺乳期间免疫力相对较弱,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
因此,疾病防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保持猪舍的卫生,定期清理杂物和猪粪尿,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此外,也需要进行疫苗接种,定期检查猪只身体状况,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
七、注意重视观察和记录在饲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母猪的喂食情况、体温、乳汁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养猪技术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
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
1、提供充足的营养哺乳母猪除了要维持自身的基础代谢外,由于其泌乳的需求、体质的恢复、生殖系统的复旧等都需要大量的营养,因此,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是母猪哺乳阶段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各类营养物质都是泌乳母猪必不可少的,主要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能量。
母猪在哺乳阶段需要的能量要比空怀期高。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母猪每生产1kg乳汁需消化能8. 708 MJ,每千克饲料中含有消化能为12. 983 MJ,哺乳5头仔猪需要4 kg,每增加1头仔猪,需给母猪多饲喂0.4 kg的饲料,因此,单一的能量水平并不能满足所有条件下的泌乳母猪,母猪对能量的实际需求要根据哺乳母猪实际的养殖情况,包括体重、哺乳仔猪数、仔猪的生长率等来决定,只有这样才可满足母猪在哺乳期对能量的需求,才可保证哺乳母猪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使身体和生殖系统得到快速的恢复。
蛋白质。
泌乳期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很高,蛋白质的摄入水平对母猪的泌乳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将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提高到20. 2%时,赖氨酸提高到1. 12%时,母猪的泌乳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也并不是蛋白质浓度越高越好,一般在泌乳期保持蛋白质的水平在18%,赖氨酸的水平在1.O%的效果最佳。
蛋白质除了对泌乳量有影响外还会影响乳体蛋白质的量,如果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低,则母猪在泌乳期体质蛋白质损失严重,乳中的蛋白质水平也相对的降低。
因此,要保持泌乳母猪日粮中适宜的蛋白质水平。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期是从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断奶结束。
一般饲养条件下,哺乳期为35~42天。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就是保证母猪安全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以使仔猪健康发育,快速生长;另一方面,要降低母猪断奶失重幅度,维持正常体况,以便断奶后及早发情,再次配种繁殖。
(1)猪的分娩:①分娩准备。
第一,产栏的准备。
在预产期前1周左右将母猪赶入产栏。
进猪前对产房彻底清扫消毒,须对产栏侧面、底面及用具,用火碱水刷洗消毒,干燥后使用。
对母猪体表也应清洗干净。
第二,接产用具和药品的准备。
如照明灯、干净擦布、锯末、脸盆、温水、去牙钳、5%的碘酒、催产素、青霉素、仔猪保温箱和电热取暖器等。
第三,临产的识别。
主要根据母猪的乳房、外阴和行为表现加以分娩识别。
乳房膨大变硬,出现奶梗,轻轻按摩可挤出乳汁。
当挤出乳汁清淡透明时,分娩近在2~3天内;当乳汁变成黄色胶状,则即刻开始分娩。
但也有个别母猪产后才分泌乳汁。
外阴在分娩前3~5天开始红肿、下垂,尾根两侧出现凹陷。
神经敏感,变得行动不安,分娩前母猪频繁起卧、饮水、排粪和排尿、啃咬圈栏。
②分娩与接产。
第一,分娩。
母猪分娩时多数侧卧,腹部阵痛,全身哆嗦,呼吸紧迫,用力努责。
阴门流出羊水,两腿向前伸直,尾巴向上卷,产出仔猪。
有时,第一头仔猪与羊水同时被排出,此时应立即准备好接产。
胎儿产出时,头部先出来的约占总产仔数的60%,臀部先出的约占45%,均属正常分娩。
第二,接产。
母猪分娩时应保持环境安静,以利于顺利分娩,母猪分娩多在夜间或清晨。
当仔猪产出后,先用清洁的毛巾擦去口鼻中黏液,让仔猪开始呼吸,然后再擦干全身。
接着给仔猪断脐,方法是先使仔猪躺卧,把脐带中血反复向仔猪脐部方向挤压,在距仔猪脐部约4~6厘米处剪断,断面用碘酒消毒。
处理完的仔猪应人工辅助尽快吃上初乳,放在保温箱内取暖。
母猪顺产时,约需2小时左右分娩完毕,产程短的仅需0.5小时,而长的而达8~12小时。
一般母猪很少难产,但有时因胎儿过大、母猪太弱无力阵缩等情况,会出现难产,需进行人工助产。
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期是从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分娩雏鸟结束。
一般饲养条件下,哺乳期为35~42天。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就是保证母猪安全管理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以使仔猪保健发育,快速生长;另一方面,要减低母猪断奶失重幅度,维持正常体况,以便断奶后及早发情,再次配种繁殖。
规范的接产操作及产后护理是保证母猪健康的保证。
母猪接产和难产处理母猪在产前要清洗消毒洗直肠和乳房,挤去部分初乳,再让子猪吃到初乳。
只有让子猪吃上足够的初乳才能使子猪不得病。
难产的处理,现在出现难产我们大多采用催产素和掏猪两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年龄大、无望体格瘦弱的母猪在生产后期出现努责无力,可采用催产素法;而长时间努责产不出猪则可能是胎儿过大或两头子猪挤在或胎位不正,则应采用人工掏猪的方法,人工掏猪对母猪十分恶劣,很容易造成产道感染。
必须做好积极开展手臂及用具消毒和产后注射抗生素。
仍然维持哺乳期绵羊除本身维持消耗外,每天还要产出5~8千克乳汁,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物质结构调整不足,将使母猪和仔猪产生一系列的恶劣消极影响影响。
高能量,高蛋白、适口性好的饲料是有效保证泌乳饲料的前提条件,同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母猪吃进更多的饲料。
不论饲料如何变化,产出的奶的动态平衡所含是比较恒定的,为了保证各种各样产奶的需要,母猪除通过化肥转化外,还会运用肝脏储存的物质,如脂肪、钙等。
如果饲料微量元素不足,往往会显露出来母乳不足,动用体脂过多,已引起消瘦和瘫痪等。
所以在哺乳期应该供应足量质优全价的饲料。
再就是在饲料中添加油脂,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同时提高适口性,增加猪采食量,添加比例可在1%~3%。
饲喂这种方式母猪产后给予充足的饮水,给予少量的饲料,7圣阿穆县尽可能多让猪只采食,给予猪湿拌料。
一般每天采食在6千克以上。
按顿饲喂,日喂三次,夏天喂四次。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哺乳母猪除维持本身消耗外,每天还要产出5公斤~8公斤乳汁。
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母猪的泌乳量、仔猪成活率、仔猪断乳体重,以及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和配种。
因此,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营养需要
日采食量:体重180公斤~200公斤的母猪,在无青饲料时,泌乳盛期每日每头应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不低于5.5公斤~6公斤。
饲粮中消化能不宜低于12.55MJ。
粗蛋白质:日粮粗蛋白质不宜低于15%,且最好包括少量的动物性饲料,如鱼粉等。
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猪每日随乳汁排出钙12克~16克,磷9克~10克,加之母猪本身正常新陈代谢需要的钙、磷,所以,哺乳母猪的饲料中,每公斤应有0.9%~1%的钙、0.7%~0.8%的磷。
含维生素饲料对促进母猪泌乳和仔猪发育是十分有利的。
仔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几乎都是从母乳中摄取。
母猪如果缺少维生素A,就会造成泌乳量和乳质下降。
缺乏维生素D,则引起母猪产后瘫痪。
并保证充足的饮水。
二、哺乳母猪的泌乳量及影响因素
泌乳量:母猪60天泌乳量:地方小猪种为300公斤~400公斤,大猪种和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如大约克夏、长白等为600公斤左右。
放乳次数和间隔:母猪放乳时间较短,间隔时间较长,前期好于后期,白天好于夜间。
分娩当天放乳时间最长,达46.75秒,第3天为22秒,以后逐渐变短,到断奶(60天)前1天仅有11.1秒。
放乳间隔时间随泌乳期延长也逐渐延长,40天以前大体间隔45分钟~60分钟,40天~60天阶段为60分钟~80分钟。
影响因素:泌乳量与猪体重的关系较大,大型母猪泌乳量高,小型母猪或产仔数少的脂用型猪种的泌乳量低。
杂种母猪在泌乳量上能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调整母猪产后的待仔数,使其占满全部的有效乳头,可以充分发掘母猪的泌乳潜力,增加泌乳量。
患乳房炎的母猪产奶量明显下降,甚至无乳。
产生乳房炎的原因:一是产前减料不及时,尤其是青绿多汁饲料,以及产后加料过急,尤其是高蛋白质、多水分饲料。
二是产仔过多,未剪牙,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使母猪疼痛,不让仔猪哺乳,进而造成乳房炎症。
三是环境和疾病。
三、饲养管理要点
掌握投料量:母猪产后不宜立即投料过多,经3天~5天逐渐增加投料量,至产后1周,母猪采食和消化正常,可放开饲喂。
在35天断奶的条件下,产后10天~20天的日喂量应在4.5公斤~5公斤,20天~30天母猪泌乳盛期应在5.5公斤~6公斤,30天~35天应逐渐下降到5公斤左右,断奶后应根据膘情酌情减料。
若50天断奶,则应在产后40天之前重点投料,40天以后减少投料量。
饲喂次数:哺乳期最好要常备料、常备水,让母猪随意吃饱喝足。
如果采取顿喂的方式,则每天应喂4次,尽量间隔均匀,晚上最后一次最早应在22∶00时。
饮水和投青料:如饲喂生干料,饮水器应保证出水量和出水速度。
泌乳母猪最好是饲喂生湿料(料∶水=1∶0.5~0.7)。
除了全价配合饲料外,可以给一些甜菜、胡萝卜、南瓜、白菜、豆科牧草等青饲料,对提高泌乳量和改善乳汁质量很有效。
饲料结构:泌乳母猪哺乳期饲料应保证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料要多样搭配,适口、易消化。
除植物性蛋白饲料外,最好能有一些动物性蛋白饲料,例如鱼粉等。
另外,泌乳期母猪饲料结构要相对稳定,不要频变、骤变饲料品种,不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以避免造成母猪乳质改变而引起仔猪腹泻。
猪舍环境:保持清洁干燥、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好、日光充足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母猪的泌乳力。
冬季要防寒保温,防止贼风侵袭。
要防止猪舍过度潮湿。
每2天~3天必须用无毒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过道。
运动:要让母猪带领仔猪在运动场上活动。
这样能提高母猪泌乳量,改善乳质,促进仔猪发育。
保护乳房和乳头:对头胎母猪要保证所有乳头都能均匀利用,否则就会出现乳房发育大小不均,泌乳量有多有少。
仔猪过少,可采取并窝的方式。
如没有并窝条件,可采取让一头仔猪吃几个乳头,尤其是母猪后部的乳头,要让仔猪吸吮,以免萎缩。
同时保持乳房干净,防止污染。
缺乳母猪的处理:要分析缺乳原因,区别对待。
对由于母猪妊娠期饲养不当、膘情过差、消瘦无乳的,应采用能量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加强饲养,饲料组成中添加优质鱼粉等蛋白质饲料。
对膘情好无乳的母猪,则应适当控制饲料量,多喂一些青饲料。
同时配合一些催奶药物,如催乳片、益母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