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69.35 KB
- 文档页数:3
哺乳期母猪的养殖与管理要点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母猪的养殖与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哺乳期母猪是生产仔猪的关键环节,对于保证猪群的繁殖效益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饲养环境、饲料管理、健康管理等方面探讨哺乳期母猪的养殖与管理要点。
1. 理想的饲养环境:在哺乳期,母猪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母猪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益,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
首先,要保持饲舍的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18-22℃的范围内。
其次,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期通风换气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另外,要保持饲舍的卫生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保持饲舍的干燥和卫生。
2. 合理的饲料管理:哺乳期母猪对营养的需求量比较大,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益。
首先,要根据母猪的体重和生产情况,制定适宜的饲料配方。
一般来说,哺乳期母猪需要高能低蛋白的饲料,主要以玉米、大豆粉等为主要原料,搭配合适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次,要注意饲喂的规律和次数。
一般来说,每天饲喂3-4次,每次饲喂量要适中,避免过量或不足。
另外,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质量,及时更换或清理饲槽,避免饲料变质和发霉。
3. 健康管理:母猪在哺乳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健康管理是关键。
首先,要定期观察母猪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根据母猪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接种计划。
另外,要定期体检母猪,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动物。
此外,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加强饲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合理使用药物,避免疾病传播和蔓延。
4. 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母猪在哺乳期间会面临各种环境的变化,为了提高母猪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从幼崽时期开始培养。
首先,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饮水设施,让幼崽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其次,要适当减少对幼崽的手术处理和干扰,避免对幼崽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要注意饲喂管理,逐步让幼崽适应固体饲料和自由饮水。
产仔、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认真做好产前准备产前补钙补硒为预防母猪产后前产后瘫痪的发生,可在母猪产前30天左右,每头每天补充粘土、蛎粉、碳酸氢钙、蛋壳粉、骨粉等30克~40克,连喂15天~30天。
为预防子猪白肌病的发生,可在母猪产前15天~20天,用0.1%亚硒酸钠8毫升~10毫升,对母猪作出一次量肌肉注射即可。
防疫和驱虫严格执行母猪免疫和驱虫制度。
产前21天每头肌肉注射88k99大肠杆菌双价基因治疗苗2头份;产前20天前后选用阿维菌素等细菌驱虫药驱除母猪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准备好产房产前10天~15天,检查、维修、打扫、冲洗、消毒产房。
可用甲醛溶液密闭消毒液产房空间;选用2%过氧化氢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产房地面。
产前1周调入产房母猪调入产房前,先将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再用适当的消毒液防腐母猪全身,后用1%的敌百虫溶液喷洒母猪周身。
临产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母猪阴门、乳房和腹部。
控制饲料喂量产前5天开始减料,每头每天喂2千克,产前2天减至1.5千克,分娩当天不喂料,只供给饮水。
少数体弱的母猪,可在分娩当天结构性供给少量加糖盐的温热截叶麸皮水。
以后逐渐增加喂料使用量,直至产后10天,才能供给哺乳期最高的包茎奶制品量。
实行人性化管理细心看管和善待临产前母猪,饲养人员对母猪态度要温和,平时多与母猪接触,如经常刷拭猪体,按摩乳房等。
预产期前20天左右,饲养人员应该于每天早饲后美发按摩母猪乳房10分钟,建立人猪感情,这样可以减少母猪分娩与哺乳时的恐惧,母猪就不怕人,以便接产和护理,母猪产后也母乳喂养能顺利进行哺乳;禁止棍打脚踢、强行追赶轻率和剧烈运动等粗暴管理,防止因跨沟、咬架、滑倒、拥挤等造成流产;做好防暑与防寒组织工作,避免中暑与感冒;产前一个月适当运动,多晒太阳,产前半个月停止运动;分娩前后母猪若发生便秘,可在饲料中会添加轻泻药物,如硫酸钠或硫酸镁30克~80克,加水500毫升~1000毫升,一次内服。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哺乳母猪的环境要求:确保母猪舒适的住所和良好的通风系统。
猪舍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防止过度拥挤和过分噪声。
2.饲养与饮水:哺乳母猪需要高品质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
饲料应符合合理的营养需求,其中包括高能量、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提供新鲜水源,并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
3.饲喂方式与时间安排:一般来说,哺乳母猪应在产仔后24小时内开始进食。
一开始可以提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高水分的饲料。
并逐渐过渡到更均衡的饲料。
饲喂时间应固定,避免频繁换饲喂时间,以养成母猪的饮食规律。
4.疫苗免疫:母猪需要进行常规的疫苗免疫,以预防常见的猪源疾病。
如口蹄疫、猪瘟和猪肺疫等。
提前制定并执行免疫计划,定期接种疫苗以保持良好的免疫状况。
5.配种与妊娠管理:合理的配种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和产仔率。
确保配种的母猪健康,合适的身体条件,并在适宜的发情期进行配种。
一旦确认受孕后,关注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如适量增加饲料和营养补充。
6.哺乳期管理:母猪分娩后,要确保乳汁充足。
观察母猪乳房的状态,如有乳腺炎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乳汁质量。
对乳猪通过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威胁做好防控工作。
7.杂交和品系选择:选择优质的品种和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针对不同的饲养环境和市场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8.定期体检: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包括体重、体温、乳房状况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母猪的健康状态。
9.饲养记录与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系统,包括配种、分娩、断奶等记录,以及疫苗免疫和体检结果等。
通过数据管理和分析,及时调整饲养策略,提高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总的来说,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合理的环境、高质量的饲料和水源,定期免疫和体检,合理的配种和妊娠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和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二、母猪分娩前的准备与护理(一)母猪分娩前的准备1.产房的准备猪场最好为母猪设置专门的产房。
如果不设产房,在天冷时,圈前也要挂草帘,圈内生火。
产房内要求:温暖干燥,清洁卫生,舒适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温度在22~23℃,相对湿度为65~75%为宜。
产房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是仔猪死亡和母猪患病的重要原因。
在母猪产前的5~10天将产房打扫干净,再用3~5%的石碳酸或2~3%的来苏儿或2%的火碱水进行消毒,墙壁用石灰水粉刷,地面干后再铺上柔软清洁的垫草。
2.接产用具及药品的准备包括母猪生产记录表格、灯、接产箱(筐)、擦布剪子、5%的碘酒、2~5%的来苏儿、结扎线(应浸泡在碘酒中)、秤、耳号钳、火炉(或干柴草)、絮草、干土等。
3.猪体的清洁消毒母猪应在产前的3—5天迁入产房,以适应新环境。
迁入产房前应进行猪体的清洁消毒。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先用温水擦洗腹部、乳房及阴门附近,然后再用2~5%的来苏儿水消毒。
在冬季或早春可先用刷子进行刷拭后,再进行消毒。
(二)母猪分娩前的护理应根据母猪的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膘情及乳房发育良好的母猪,产前3—5天应减料,逐渐减到妊娠后期饲养水平的l/2或1/3,并停喂青绿多汁饲料,以防母猪产后乳汁过多,而发生乳房炎,或因乳汁过浓而引起仔猪消化不良——拉稀。
对那些膘情及乳房发育不好的母猪,产前不仅不应减料,还应加喂一些含蛋白质较多的饼类饲料或动物性饲料。
产前3—7天应停止驱赶运动或放牧,让其在圈内自由运动。
三、母猪临产征状(一)乳房的变化母猪在产前l5—20天左右,乳房由后向前逐渐下垂,越接近临产期腹底两侧象带着两条黄瓜~样,乳头呈“八”字形分开,皮肤紧张,初产母猪还发红发亮。
(二)乳头的变化母猪前面的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24h产仔;中间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12h产仔;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4~6h产仔。
(三)母猪的表现如母猪出现叼草絮窝、突然停食、紧张不安、时起时卧、性情急躁,频频排粪排尿等情况,说明即将产仔。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饲养哺乳母猪要在良好的环境下条件,这样能避免母猪感染疾病,从而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在保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后还要有充沛的泌乳量,因为母猪泌乳量的多少关系到仔猪的营养需要及正常的生长发育,以下是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粪便要随时清扫,即做到母猪一拉大便就立即清扫,并用蘸有消毒液的湿布擦洗干净,防止仔猪接触粪便或粪渣。
保挣清洁干燥和良好的通风,应有保暖设备,防止酸风侵袭,做到冬暖夏凉。
2、保证充足的饮水
除断奶前1~2天少饮水外,哺乳母猪需水量大,整个哺乳期要给予充分的清洁饮水,才能有正常的泌乳量,在泌乳高峰前后,1天饮水量不得少于25kg。
许多母猪产栏中的乳头饮水器不能提供足够数量或质量的水,应定期检查流速(2~3L/min)和流量,或料喂完后在料糟中加满水,即提高母猪采食量,又满足饮水的需要。
若有条件,此期可多喂青绿多汁及根茎类饲料,以增加泌乳量和提供充足的维生素。
要定期检查饮水器的出水状况,如有异常要设法加以解决。
3、全方位观察母猪
注意观察母猪采食、粪便、精神状态及仔猪生长发育等健康状况,母猪若有发烧要严禁使用大剂量的安乃近之类药物,否则会引起心力衰竭。
4、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夏季在哺乳母猪饲料中加入0.1%~0.2%的碳酸氢钠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红糖等,既能增加适口性,增知热能,减少热损耗,也能显着提高母猪产后头10天的采食量,从分娩到断奶体重损失少,断奶仔猪的体重也较大。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养猪技术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
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
1、提供充足的营养哺乳母猪除了要维持自身的基础代谢外,由于其泌乳的需求、体质的恢复、生殖系统的复旧等都需要大量的营养,因此,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是母猪哺乳阶段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各类营养物质都是泌乳母猪必不可少的,主要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能量。
母猪在哺乳阶段需要的能量要比空怀期高。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母猪每生产1kg乳汁需消化能8. 708 MJ,每千克饲料中含有消化能为12. 983 MJ,哺乳5头仔猪需要4 kg,每增加1头仔猪,需给母猪多饲喂0.4 kg的饲料,因此,单一的能量水平并不能满足所有条件下的泌乳母猪,母猪对能量的实际需求要根据哺乳母猪实际的养殖情况,包括体重、哺乳仔猪数、仔猪的生长率等来决定,只有这样才可满足母猪在哺乳期对能量的需求,才可保证哺乳母猪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使身体和生殖系统得到快速的恢复。
蛋白质。
泌乳期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很高,蛋白质的摄入水平对母猪的泌乳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将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提高到20. 2%时,赖氨酸提高到1. 12%时,母猪的泌乳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也并不是蛋白质浓度越高越好,一般在泌乳期保持蛋白质的水平在18%,赖氨酸的水平在1.O%的效果最佳。
蛋白质除了对泌乳量有影响外还会影响乳体蛋白质的量,如果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低,则母猪在泌乳期体质蛋白质损失严重,乳中的蛋白质水平也相对的降低。
因此,要保持泌乳母猪日粮中适宜的蛋白质水平。
母猪的产后护理介绍母猪的产后护理是确保猪只生产后健康恢复和猪蛋白的高产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产后护理的重要性、建立合理的产后饲养计划、猪舍环境和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帮助养殖户正确进行母猪的产后护理。
产后护理的重要性产后护理对于母猪的健康恢复和未来的繁殖性能非常重要。
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母猪更快地恢复体力,加快乳汁的分泌,增强健仔能力,减少新生仔猪的死亡率。
同时,产后护理还能促进母猪恢复发情,提升下一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建立合理的产后饲养计划建立合理的产后饲养计划是产后护理的关键一步。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提供高营养饲料在产后饲养期间,母猪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身体恢复和哺乳。
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包括适宜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帮助母猪更好地产奶和保持体力。
分阶段喂养根据产后不同的阶段,设计相应的喂养计划。
产后早期,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饲料配方。
根据母猪的体重和体况进行合理的饲喂,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足。
饮水供应充足产后饲养期间,母猪的饮水量会增加。
保证饮水设备正常运行,随时提供新鲜干净的饮水,以满足母猪的生理需求。
猪舍环境管理良好的猪舍环境可以帮助母猪更好地恢复和保护仔猪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环境管理的要点:保持舒适的温度产后的母猪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需要保持适宜的舒适温度。
在冬季,提供足够的保温设施,确保猪舍内的温度不低于15摄氏度。
在夏季,提供足够的通风和降温设施,避免高温对母猪和仔猪的不利影响。
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充足的新鲜空气对母猪和仔猪的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及时清理排放物,避免氨气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确保充足的空间母猪在产后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健康。
确保猪舍的空间足够,避免过度拥挤对猪只的压力和威胁。
卫生管理良好的卫生管理对于预防疾病传播,维护猪只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卫生管理的要点: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猪舍和饮水设备,以减少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滋生。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畜牧业的文章,主要内容有: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其中,重点是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难点:如何正确判断和处理哺乳母猪的一些常见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包括饲料选择、饲养环境、产后管理等方面。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生产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 饲料选择2. 饲养环境3. 产后管理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 请结合实例,分析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畜牧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组织学生参观畜牧场,亲身体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畜牧业的文章,主要内容有: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其中,重点是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期是从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断奶结束。
一般饲养条件下,哺乳期为35~42天。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就是保证母猪安全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以使仔猪健康发育,快速生长;另一方面,要降低母猪断奶失重幅度,维持正常体况,以便断奶后及早发情,再次配种繁殖。
(1)猪的分娩:①分娩准备。
第一,产栏的准备。
在预产期前1周左右将母猪赶入产栏。
进猪前对产房彻底清扫消毒,须对产栏侧面、底面及用具,用火碱水刷洗消毒,干燥后使用。
对母猪体表也应清洗干净。
第二,接产用具和药品的准备。
如照明灯、干净擦布、锯末、脸盆、温水、去牙钳、5%的碘酒、催产素、青霉素、仔猪保温箱和电热取暖器等。
第三,临产的识别。
主要根据母猪的乳房、外阴和行为表现加以分娩识别。
乳房膨大变硬,出现奶梗,轻轻按摩可挤出乳汁。
当挤出乳汁清淡透明时,分娩近在2~3天内;当乳汁变成黄色胶状,则即刻开始分娩。
但也有个别母猪产后才分泌乳汁。
外阴在分娩前3~5天开始红肿、下垂,尾根两侧出现凹陷。
神经敏感,变得行动不安,分娩前母猪频繁起卧、饮水、排粪和排尿、啃咬圈栏。
②分娩与接产。
第一,分娩。
母猪分娩时多数侧卧,腹部阵痛,全身哆嗦,呼吸紧迫,用力努责。
阴门流出羊水,两腿向前伸直,尾巴向上卷,产出仔猪。
有时,第一头仔猪与羊水同时被排出,此时应立即准备好接产。
胎儿产出时,头部先出来的约占总产仔数的60%,臀部先出的约占45%,均属正常分娩。
第二,接产。
母猪分娩时应保持环境安静,以利于顺利分娩,母猪分娩多在夜间或清晨。
当仔猪产出后,先用清洁的毛巾擦去口鼻中黏液,让仔猪开始呼吸,然后再擦干全身。
接着给仔猪断脐,方法是先使仔猪躺卧,把脐带中血反复向仔猪脐部方向挤压,在距仔猪脐部约4~6厘米处剪断,断面用碘酒消毒。
处理完的仔猪应人工辅助尽快吃上初乳,放在保温箱内取暖。
母猪顺产时,约需2小时左右分娩完毕,产程短的仅需0.5小时,而长的而达8~12小时。
一般母猪很少难产,但有时因胎儿过大、母猪太弱无力阵缩等情况,会出现难产,需进行人工助产。
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期是从母猪分娩开始到仔猪分娩雏鸟结束。
一般饲养条件下,哺乳期为35~42天。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目标就是保证母猪安全管理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以使仔猪保健发育,快速生长;另一方面,要减低母猪断奶失重幅度,维持正常体况,以便断奶后及早发情,再次配种繁殖。
规范的接产操作及产后护理是保证母猪健康的保证。
母猪接产和难产处理母猪在产前要清洗消毒洗直肠和乳房,挤去部分初乳,再让子猪吃到初乳。
只有让子猪吃上足够的初乳才能使子猪不得病。
难产的处理,现在出现难产我们大多采用催产素和掏猪两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年龄大、无望体格瘦弱的母猪在生产后期出现努责无力,可采用催产素法;而长时间努责产不出猪则可能是胎儿过大或两头子猪挤在或胎位不正,则应采用人工掏猪的方法,人工掏猪对母猪十分恶劣,很容易造成产道感染。
必须做好积极开展手臂及用具消毒和产后注射抗生素。
仍然维持哺乳期绵羊除本身维持消耗外,每天还要产出5~8千克乳汁,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物质结构调整不足,将使母猪和仔猪产生一系列的恶劣消极影响影响。
高能量,高蛋白、适口性好的饲料是有效保证泌乳饲料的前提条件,同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母猪吃进更多的饲料。
不论饲料如何变化,产出的奶的动态平衡所含是比较恒定的,为了保证各种各样产奶的需要,母猪除通过化肥转化外,还会运用肝脏储存的物质,如脂肪、钙等。
如果饲料微量元素不足,往往会显露出来母乳不足,动用体脂过多,已引起消瘦和瘫痪等。
所以在哺乳期应该供应足量质优全价的饲料。
再就是在饲料中添加油脂,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同时提高适口性,增加猪采食量,添加比例可在1%~3%。
饲喂这种方式母猪产后给予充足的饮水,给予少量的饲料,7圣阿穆县尽可能多让猪只采食,给予猪湿拌料。
一般每天采食在6千克以上。
按顿饲喂,日喂三次,夏天喂四次。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
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饲养目的:增加产奶量,提高乳猪断奶体重,减少母猪体重体重损失。
仔猪28天断奶时增重的营养90%以上来源于母乳,所以哺乳母猪的营养提供对仔猪生长影响非常大。
母乳是由饲料营养转化而来,如果饲料中的营养不能满足仔猪对奶水的需要,一方面乳猪的断奶体重下降,另一方面母猪必须动用自己的体组织来转化成奶水,以满足仔猪生长对奶水的需要。
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
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目前哺乳母猪失重在15公斤范围内可以接受(相应P2背膘厚度降为3mm 左右),如果超过15公斤说明体组织体组织消耗过大,同时说明哺乳母猪摄入营养不够。
而现在大多数猪场的母猪在哺乳期失重都会超过15公斤,原因就是母猪采食量低或哺乳母猪饲料营养水平低。
要是哺乳母猪失重控制在15公斤之内,经产母猪代谢能的摄入标准应该为16~18兆卡/天,赖氨酸(Lys)60~64克/天。
根据这两个标准,如果母猪采食量足够大,选择任何一种哺乳料都可以,如果母猪采食量低于6公斤/天,必须选择营养水平高的哺乳母猪料。
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措施,都需要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总量,从而保证母猪有充足的奶水,减少仔猪的腹泻,提高仔猪的断奶重,保证母猪更少的体重损失,保持母猪最佳的繁殖状态。
饲喂方法:产仔当日不喂料,饲喂麸皮加电解多维水,第二天喂2公斤料,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直至产后6~7天自由采食。
哺乳母猪日喂料量的确定方法:
母猪用于维持自身体需的饲料量约是其体重(W)的1%,每哺乳1头小猪增加0.5公斤的喂料量,如母猪体重150公斤,哺乳10头小猪,则每日采食量≈150×1%+0.5×10=6.5公斤/天
增加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方法
1)妊娠期间严格限饲;防止母猪过肥。
据有关研究表明,妊娠期母猪的日进食量为1.93公斤时,母猪母乳期的采食量最高;当妊娠期的采食量增加1公斤/天时,泌乳期的采食量第一胎会减少1.48公斤/天,第二胎则减少2.21公斤/天。
2)增加饲喂次数
每天饲喂次数由三次增加到四次,母猪日进食量增加约1公斤。
建议喂料时间在早晨6:00、上午10:00、下午4:00和晚上10:00。
3)保持猪舍事宜的舍温
哺乳母猪最适宜温度是18~22℃,温度每提高1℃,母猪日采食量下降约100克,温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
4)增加水的供应量
哺乳母猪每日饮水需要量20~30升,为了增加母猪饮水量,产后可改为水槽饮水。
5)添加食盐
为了达到增加饮水量和采食量的目的,可以在饲料中额外添加食盐
0.2~0.3%。
6)使用湿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