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SM通信模块

GSM通信模块

GSM通信模块
GSM通信模块

4.4 GPRS无线传输数据终端硬件设计

GPRS模块主要包括模数转换、数据处理和通信模块等。GPRS传输模块选择的是索尼爱立信的GR64。GR64是索尼爱立信新推出的一款内嵌TCP/IP协议栈的GSM/GPRS模块,支持GPRS CLASS 10,内嵌的ARM9微控制器可以开放给用户。GR64具有丰富的存储资源;256KB的脚本空间可同时容纳2个脚本,可用于CSD 方式下脚本远程升级,至少50KB的数据NVM空间和100KB RAM;丰富的功能库涵盖所有的底层驱动,用户只须编写自己的应用程序。为开发基于GPRS网络的TCP/IP应用,索尼爱立信提供了一套完整工具,其机对机通信商业解决方案(M2mpower Business Solution)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环境,专为促进提高成本效益比率的无线机对机应用的研发而设计。M2mpower使开发者通过运用特定的开发工具,能够更容易地将无线应用直接嵌入兼容的索尼爱立信机对机产品中。GR64提供丰富的接口:对外有2个自适应波特率和帧格式的串口,其中UARTI 用于AT命令控制或本地脚本下载,UART3为通用串口;另外,还有USB2.0、SPI、I2C、天线、音频接口,12根I/O线(8根复用),AD/DA转换器,蜂鸣器和实时时钟等内置外设。

4.4.1 GR64模块

本设计选用Sony/Ericsson的GR64做为远程传输的GPRS模块。GR64是Sony/Ericsson公司2006年4月上市的新一代可编程无线通信模块,它带有GSM/GPRS全套语音和数据功能。

GR64模块具有超小的体积,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块集成的芯片内;较低的功耗,工作电压范围是3.2~4.5 V,数据传输时平均电流330mA,功率为2W,休眠状态时平均电流约为1.6 mA;内嵌TCP/IP协议栈且支持数据透明传输,这使得GR64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变得非常便捷,同时又有利于用户的二次开发。

GR64内嵌了处理器,允许用户开发基于C语言的脚本程序去实现所设计的功能,在程序运行时,可以通过I/O口、UART、I2C总线或其它接口连接监控系统。本文采用的是通过外部串口UART发送AT指令的控制方式,便于移动终端智能化的高度集成。

GPRS模块通过移动或联通业务,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远方用户,完成数据的采集及远程控制功能。为了使模块通用化且不影响系统的工作速度,本设计将MC39i模块做成单独的工作系统,独立完成数据的接收及发送。MC39i模块的正常运行需要相应的外围电路与其配合。MC39i共有40个引脚,通过ZIF连接器分别与电源电路、启动与关机电路、数据通信电路、语音通信电路、SIM卡电路、指示灯电路等连,在此模块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就是模块与主板的接口设计,包括电源接口和信号接口;第二就是模块与SIM/UIM卡的接口设计;第三就是模块与天线的接口设计。模块原理框图如图3-8所示。

GR64有两种工作方式:数据方式和命令方式。在数据方式时只能进行数据通信,不能接受命令。反之,命令方式时不能通信,只能接受命令。GR64应用范围非常广,无线抄表、无线监控、GPS车载终端、无线公话、无线POS机、无线数据传输传模块等。模块硬件原理图如图3.1所示。

4.4.2 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的选择依据在这套系统中单片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负责下端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以及对下端数据采集模块的控制信号传输;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将收到的数据通过GPRS网络与数据中心通信。

近年来,在工业测控领域,国内诸多运用TI公司生产的MSP430系列单片机,其在振荡电路、功耗、软件加密等技术水平上均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其低功耗的特点很适合在现场不能频繁更换电源的环境。基于上述需要,本系统最终选用的是TI公司的MSP430F149单片机。

MSP430F149单片机的特点

(1)低电压、超低功耗

首先,MSP430F149单片机的电源电压采用的是1.8~3.6V低电压。RAM数据保持方式下耗电仅O.1μA,活动模式耗电250μA/MIPS(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数),I/O输入端口的漏电流最大仅50nA。其次,MSP430F149单片机采用独特的时钟系统设计。其具有两个不同的时钟系统:基本时钟系统和DCO数字振荡器时钟系统,采用高速晶体(最高8MHz)和低速晶体(32768Hz)进行基本时钟模块配置。时钟可以通过指令的控制打开和关闭,从而实现对总体功耗的控制。

(2)强大的处理能力

MSP430F149单片机为16位的RISC指令(Reduced Instruction SetComputing

精简指令集1结构,具有丰富的寻址方式、精简的27条内核指令以及大量的模拟

指令:大量的寄存器以及片内数据存储器都可参加多种运算;还有高效的查表处理方法;有高效的处理速度,在8MHz晶振驱动下,指令周期为125μs。这些特点保证了可编制出高效率的源程序。

(3)系统工作稳定

单片机上电复位后,首先由DCO时钟启动CPU,以保证程序从正确的位置开始执行,保证晶体振荡器有足够的起振及稳定时间,然后软件可设置适当的寄存器的控制位来确定最后的系统时钟频率。如果晶体振荡器在用作CPU时钟MCLK时发生故障,DCO会自动启动,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如果程序跑飞,可用看门狗将其复位。

(4)丰富的片内外设

MSP430F149单片机有丰富的片内外设。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外围模块:看门狗(WDT)、定时器A(Timer A)、定时器B(Timer B)、比较器、串口O(UARTO)、串口1(UARTl)、硬件乘法器、12位ADC端口和基本定时器。

其中看门狗可以使程序失控时迅速复位;比较器进行模拟电压比较,配合定时器可以设计为A/D转换器;定时器具有捕获/比较功能,可用于事件计数、时序发生、PWM等;12位硬件A/D转换器有较高的转换速率,最高可达200kbps,能满足大多数数据采集应用。

(5)方便高效的开发环境

MSP430F149单片机是FLASH型类型器件。对于FLASH型芯片有十分方便的开发调试环境,因为器件片内有JTAG调试接口,还有可电擦写的FLASH存储器,因此采用先下载程序到FLASH内,再在器件内通过软件控制运行,由JTAG接口读取片内信息供设计者调试使用的方法进行开发。这种方式只需要一台PC机和一个JTAG 调试器,而不需要仿真器和编程器。更重要的是,其开发语言兼容C语言,使编程变得相当简单。选用的MSP430F149的接口和JTAG连接如图3-6所示:

4.4.3 其它主要硬件电路的设计

(1)供电电路设计

1.单片机电源电路

整个数据采集终端采用5V供电,除了GR64外均采用3.3V电压供电,考虑到硬件系统对电源要有具有稳压功能和纹波小等特点,另外也考虑到硬件系统的低功耗等特点,因此硬件系统的3.3V电源部分采用TI公司的TPS7333芯片实现。单片机电源电路如图3.7所示。

为了使3.3V 输出电源的纹波小,在输出部分用了一个10心的电容,另外在芯片的输入端也放置一个109F 的滤波电容,减小输入端收到的干扰。

2.GR64模块电源电路

GR64模块正常工作电压为3.6V ,并且在发射数据瞬间电流较大,所以本文采用具有高电源抑制比、输出电流最大为3A ,因此采用了NATIONAL 公司的LP3966.ADJ 芯片。电源电路如图3.8所示。

该芯片的管脚2为shutdown 管脚,在设计的时候必须通过一个10K 的电阻拉高到5V 。该芯片的输出为可调类型,该芯片通过电阻R2和R1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输出电压的换算公式为:??

? ??-=1216.112out V R R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知道,只要给定电

阻Rl和确定输出电压Vout的情况下,就可以计算得到电阻R2的值。为了使3.6V 输出电流的纹波小,在输出部分用了一个68PF、33μF和0.1μF的电容,实现滤波。另外,在芯片的输入端也放置了一个68μF的滤波电容,减小输入端的干扰。

(2)SIM卡电路

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用户识别卡,是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的一张个人资料卡。其结构主要包括:微处理器(CPU)、程序存储器(RAM)、数据存储器(E2PROM)以及串行通信单元。这5个模块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中。SIM卡在与GSM连接时,最少需要5个连接线:电源(Vcc)、时钟(CLK)、数据I/O口(Data)、复位(RST)及接地端(GND)。

(3) RS232电平转换电路

GR64的UARTl与9针RS232串口对应,但UARTl的信号电平(2.7V)与标准RS232的电平并不匹配,二者电平之间的关系见表3.1。

为实现无线模块的CMOS电平与RS232电平转换,可采用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公司的MAX3238集成电路芯片,MAX3238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250Kbps,Three_state=GND,即选择三态输出模式,可减小电流输出。VCC=5V,Vout=2.7v,这样,实现了5V的RxD、TxD与2.7V的RDE、TDE的逻辑电平转换。

(4) JTAG技术

JTAG是一种国际标准测试协议,主要用于芯片内部测试及对系统进行仿真、调试,JTAG技术是一种嵌入式调试技术。目前大多数比较复杂的器件都支持JTAG 协议,如ARM、DSP、FPGA器件等,JTAG接口的连接有两种标准,即14针接口和20针接口。通过JTAG接口,可对芯片内部的所有部件进行访问。标准的JTAG接口是4线:TMS、TCK、TDI、TDO,分别为测试模式选择、测试时钟、测试数据输入和测试数据输出。

MSP430F149是FLASH型器件,内建多达60KB容量的FLASH存储器,并具有JTAG 调试接口,嵌入了仿真器,设计者可以通过JTAG调试器将编辑好的程序从PC机上直接下载到FLASH内,然后再通过PC机上的软件由JTAG接口读取单片机片内信息,实时监测单片机上运行的程序,甚至可以设置断点加以调试,实施所谓的在线仿真。图3-9为JTAG的接口电路。

(5)键盘电路设计

键盘是实现人机对话的输入设备,借助键盘可向系统设置参数,发出控制指令等。按键电路设计方法有多种,本系统采用N线N搴(N-1)键盘,使用4根线连接12个按键,具体电路如图3-lO所示

GSM无线通信原理.pdf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网络由终端、无线接入设备和核心网络等几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交换网络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和移动台(MS)四大部分。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其中BSS部分包括有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和码型转换单元(TC);NSS 部分包括有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OSS部分包括有操作与维护中心-无线部分(OMC-R)、操作与维护中心-移动部分(OMC-M)和操作与维护中心-交换部分(OMC-S);移动台部分(MS),其中包括移动终端(MT)和客户识别卡(SIM)。 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它给MS和NSS之间提供了传输通道并管理这个通道。BSS功能实体可分为BTS、BSC和TC。 BTS:BTS包括收发信机和天线,以及与无线接口有关的信号处理电路等无线接口设备,它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BSC:主要负责控制和管理,主要由BTS控制部分、交换部分和公共处理器部分等组成。具有对一个或多个BTS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功能,它主要是进行无线信道的分配,释放以及越区信道切换的管理等,起中BSS系统中交换设备的作用。 TC:具有码型转换,速率适配的功能。 交换网络子系统: 交换网路子系统(NSS)包括实现GSM的主要交换功能的交换中心以及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的所需的数据库。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间以及NSS与BSS之间通过符合CCITT信令系统No.7协议规范的7号信令网络互相通信。它的主要作用是管理GSM 用户和其他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 MSC:是GSM系统的核心,它完成最基本的交换功能,即实现移动用户与其它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提供面向系统其他功能实体的接口、到其他网络的接口以及与其他MSC互连的接口。 MSC为用户提供承载业务、基本业务与补充业务等一系列服务,还支持位置登记、越区切换和自动漫游等功能。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相关的MSC还应能完成关口MSC (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蜂窝通信原理

第一章 蜂窝通信原理

蜂窝通信原理 概述 蜂窝电话系统用于为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与公共电话系统之间,或者和另一个蜂窝系统的移动台之间建立连接。 移动台MS与蜂窝网络之间的信息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这样省去了传统电话中的电话线,因此,移动用户可以自由移动,比如在车上,或步行。 蜂窝通信的优点 蜂窝电话网络与“陆地”电话网络相比,有许多优点,不仅对于移动用户,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也是一样的。

概述对于移动用户的优点 移动性 灵活性 便利性 对于网络运营商的优点 易于扩容 高收益率 频谱利用率高 易于重新配置

网络组成 GSM网络包括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s),基站系统BSS(Base Station System),以及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这三种网络实体各自都还可以划分成更小的实体,比如在BSS中有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收发信台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和压缩编码器XCDR(Transcoder)。对于这些更小的网络实体,在后面将会具体讨论到。 在MSC,BSS和MS组成的蜂窝系统中,移动用户可以发起呼叫,接收呼叫,系统会相应的计费,就如同一般的PSTN网络能完成的功能一样。唯一存在的问题是,MS只能同其它的MS之间进行呼叫,为了使移动台也能与市话用户之间进行呼叫,所以有必要把GSM 网络连到PSTN。 蜂窝网络中的移动台处在“小区”中,这些小区由BSS提供,每个BSS能提供一个或多个小区,这取决于厂商的设备。 小区一般被画作六边形,但实际上小区是不规则形状,这主要是受周围地形干扰的影响或是取决于网络规划者的设计。 实际的小区覆盖

移动通信原理重点

第一章概述 1. 移动通信的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2. 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互调干扰,领道干扰,同频干扰),(3)通信容量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3.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1)蜂窝式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2)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无线电寻呼系统,(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6)无线LAN/WAN 4. 3G/4G标准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目前提交的4G标准共有6个技术提案,分别来自北美标准化组织IEEE的802.16m、日本(两项分别基于LTE-A和802.16m)、3GPP的LTE-A、韩国(基于802.16m)和中国(TD-LTE-Advanced)、欧洲标准化组织3GPP(LTE-A)。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1.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2. 无绳电话、集群移动通信的常用标准 无绳电话标准:模拟制无绳电话标准,DECT标准。集群移动通信标准:信令标准3. 根据覆盖范围,无线宽带接入网的分类。 个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局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城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广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四类。 4. 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的标准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美国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联合会)802.11家族。欧洲ETSI(欧洲通信标准学会)高性能局域网HIPERLAN系列。 日本ARIB(日本电波产业会)移动多媒体接入通信MMAC。 无线城域网标准:IEEE 802.16a

GSM通信原理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GSM通信原理基础理论 GSM涵义 GSM[1]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GSM系统包括GSM 90 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GSM实际上是欧洲的无线电话标准,据GSM MoU联合委员会报道,GSM在全球有12亿的用户,并且用户遍布120多个国家。因为许多GSM网络操作员与其他国外操作员有漫游协议,因此当用户到其他国家之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 GSM及其他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的演进,无线移动通信包括高速电路交换数据、通用无线分组系统、基于GSM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以及通用移动通信服务 GSM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刚投放市场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在研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比较成熟的制式有泛欧GSM ,美国的ADC(D-AMPS)和日本的JDC(现在改名为PDC)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些数字系统中,GSM的发展最引人注目。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

GSM移动通信原理

GSM 移动通信原理 1.1.1 单选题(每题1 分) 1. 为了达到防止非法手机盗打的目的,GSM 系统在A 接口引入了签权技术。目前在 中国移动的网络上实际运用时,对鉴权的要求为:() A. 各种位置更新时进行鉴权 B. 主叫进行鉴权 C. 被叫进行鉴权 D. 业务接入时进行鉴权 正确答案:A 2. 如果在阶段分析得到的业务属性是国际长途,则进行一下哪中选路?() A.TUP选路 选路 B.AIE 选路 C.DTM D.ECT选路 正确答案:A 3. 地域较大的国家应该采用以下哪种组网方式?() A. 无级 B. 一级 C. 两级 D. 三级正确答案:D 4. A 接口采用一下哪种信令点编码方式?() A. 14 位国际信令点编码方式 B. 24 位国际信令点编码方式 C. 16 位国际信令点编码方式 D. 18 位国际信令点编码方式正确答案:A 5. 在GSM 中语音编码后的速率为:() A.13Kbit/s B.22.8Kbit/s C.33.8Kbit/s D.64Kbit/s 正确答案:A 6. TMSI 由下面哪个网元分配?()

B. HLR C. BSC D. SSP 正确答案:A 7. “加密模式完成”消息M '和KC 用哪种算法加密?() A. A5 B. A3 C. A8 D. A6 正确答案:A 8. SRES 由RAND 和K 经过哪种算法得出?() A. A3 B. A5 C. A8 D. A6 正确答案:A 9. LAC 由几个字节的BCD 吗组成?() A. 1 B. 2 C. 3 D. 4 正确答案:B 10. 以下哪一个不是MSRN ?() A. 98 B. 87 C. 53 D. 56 正确答案:D 11. 在GSM 的Um 接口中采用的射频调制方式是:() A. GMSK B. FSK C. QPSK D. P CM 正确答案:A 12. MSC 和HLR 之间的接口成为什么接口?() A. A接口 B. E接口 C. C接口

GSM移动通信原理

GSM移动通信原理 1.1.1 单选题(每题1分) 1. 为了达到防止非法手机盗打的目的,GSM系统在A接口引入了签权技术。 目前在中国移动的网络上实际运用时,对鉴权的要求为:( ) A. 各种位置更新时进行鉴权 B. 主叫进行鉴权 C. 被叫进行鉴权 D. 业务接入时进行鉴权 正确答案:A 2. 如果在阶段分析得到的业务属性是国际长途,则进行一下哪中选路?() A. TUP 选路 B. AIE 选路 C. DTM 选路 D. ECT选路 正确答案:A 3. 地域较大的国家应该采用以下哪种组网方式?() A. 无级 B. 一级 C. 两级 D. 三级 正确答案:D 4. A接口采用一下哪种信令点编码方式?() A. 14位国际信令点编码方式 B. 24位国际信令点编码方式 C. 16位国际信令点编码方式 D. 18位国际信令点编码方式 正确答案:A 5. 在GSM中语音编码后的速率为:() A. 13Kbit/s B. 22.8Kbit/s C. 33.8Kbit/s D. 64Kbit/s

正确答案:A 6. TMSI由下面哪个网元分配?() A. MSC/vlr B. HLR C. BSC D. SSP 正确答案:A 7. “加密模式完成”消息M’和KC用哪种算法加密?() A. A5 B. A3 C. A8 D. A6 正确答案:A 8. SRES由RAND和K经过哪种算法得出?() A. A3 B. A5 C. A8 D. A6 正确答案:A 9. LAC由几个字节的BCD吗组成?() A. 1 B. 2 C. 3 D. 4 正确答案:B 10. 以下哪一个不是MSRN?() A. 98 B. 87 C. 53 D. 56 正确答案:D 11. 在GSM的Um接口中采用的射频调制方式是:() A. GMSK B. FSK C. QPSK

GSM通信原理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GSM通信原理基础理论 GSM S 义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ft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GSM系统包括GSM 900 : 900MHz、GSM180 0:1800MHz及GSM1900 1900MHz等几个频段。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 于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GSM实际上是欧洲的无线电话标准,据GSM Mo U联合委员会报道,GSM在全球有12亿的用户,并且用户遍布120多个国家。因为许多GSM 网络操作员与其他国外操作员有漫游协议,因此当用户到其他国家之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 GSM及其他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的演进,无线移动通信包括高速电路交换数据、通用无线分组系统、基于GSM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以及通用移动通信服务 GSM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刚投放市场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在研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比较成熟的制式有泛欧GSM,美国的ADC(D-AMPS)日本的JDC现在改名为PDC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些数字系统中,GSM勺发展最引人注目。1991年G 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源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当时这些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 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 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而随着设 备的开发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建立,GSM逐步成为泛欧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代名词,欧洲 的专家们将GSM1新命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使之成为“全球 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 1990年,由英国提出将1800MH濒段归入GS丽准之中,此建议的目的是针对PCN( Persona l Commu nicati ons Network,即个人通信网)的应用,以进一频适应城区更高容量的需求。 我国自从1992年在嘉兴建立和开通第一个GSMI示系统,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放业务以来,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大多采用GSM系统,使得GSM S统成为目前我国最成熟和市场占有量最大得一种数字蜂窝系统。 在发展的过程中,GSM S统的功能不断得到丰富,从而能够提供更多样的服务。由GSM 系统首先引入的短信息服务(SMS提供了一种新颖、便捷、廉价的通讯方式。 1欢迎下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