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15
肺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最为常见,自2000年以来,我们加强了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减少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19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 5岁,其中男105例,女87例,行肺叶切除术140例,支气管隆突成形术16例,全肺切除36例。
病程6~14个月。
病理学报告,鳞癌105例,腺癌45例,鳞腺癌12例,黏液表皮样癌和不典型类癌各15例。
2 护理2 1 术前呼吸道护理2 1 1 预防肺部感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绝对禁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
因老年人呼吸系统退行性变化、黏液、纤毛传递系统作用减弱,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故术前1 w常规使用抗生素,也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2 1 2 呼吸功能锻炼(1)深呼吸训练。
鼓励患者做缓慢的深吸气,在吸气停滞1~2 s后缓慢呼气,8~12次/min为宜,3~4次/d,10 min/次。
(2)有效咳嗽训练,即两步咯痰法。
嘱患者取舒适体位,先做5~6次深呼吸,而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液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液排出〔1〕,避免仅在喉头发出声音及无效咳嗽。
2 13 雾化吸入术前1 w开始抗生素吸入,3次/d,15~20 min/次,患者取半卧位,雾化液成分包括庆大霉素8×104u,糜蛋白酶10 mg或伊诺舒15 mg。
2 1 4 加强营养营养不良可引起呼吸肌疲劳,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咯痰能力降低,且免疫功能减退,易反复加重呼吸道感染。
故术前加强营养至关重要,嘱病人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食欲不佳者可服助消化的药物。
2 1 5 心理护理通过讲解手术过程、目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介绍手术治愈的病例,从而消除病人的恐惧和忧虑心理,以更好的配合医疗护理。
2 2 术后护理2 2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未醒前,取平卧位,吸氧,头偏向一侧。
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的方法文章来源:北京蓝海中医院北京蓝海中医院周宜强教授认为,通过加强呼吸道管理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对提高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良好。
l.术前呼吸道管理的术前教育内容是什么?80%的肺癌患者有吸烟史,对有吸烟史的患者人院后立即劝其戒烟,解释吸烟对健康和手术的危害,并解释清楚麻醉和手术对呼吸引起的反应,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卧床不活动对呼吸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并重视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有利于术后呼吸道管理,并注意起居,预防感冒。
2.怎样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法?腹式深呼吸法:患者取卧位,两肩下垂,放松肩部和颈部,两膝半屈,使腹肌放松,双手分别放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慢慢吸气,吸气时胸部不动,腹部鼓起,放于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吸气后停滞l 一2秒,使肺泡最大限度充盈,达到肺扩张;呼气是要缓慢尽量将气呼出,此时肺部内陷,放于腹部的手有下降的感觉,每天锻炼2一4次,每次重复8一10次。
缩唇式呼吸: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闭嘴用鼻子尽最大力气吸气后憋气2一3秒,呼气时缩唇呈鱼嘴样或吹哨状,让气体缓慢呼出。
吸呼比例为1:2一3,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觉费力为度,每天锻炼2一4次,每次7一8分钟。
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上下楼梯等,以增加肺活量,提高手术耐受力。
L3学习有效的咳嗽方法:指导患者呈坐位或半卧位,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在呼气约2/3时咳嗽,用胸腹部的力量,以胸部震动作最大咳嗽,反复进行。
向患者解释通过有效咳嗽,可预防肺部不张,肺部感染。
3.对特殊患者该管理应该注意哪些?对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部感染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抗炎解痉治疗,若痰液翻稠,不易咯出,给予沐舒坦30mg,每日3次,雾化吸人。
雾量宜由小到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雾化器每日更换,雾化管道每日消毒。
4.术后呼吸道管理充分镇痛:全麻清醒后安慰体贴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并经常更换体位。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研究进展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手术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呼吸道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也较为常见。
因此,对于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非常重要,包括预防呼吸道并发症、术前评估和处理呼吸道疾病、术中呼吸支持和术后早期康复。
1.预防呼吸道并发症肺癌手术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如肺不张、气胸、肺炎等。
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特别是评估患者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危险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过度吸烟等。
对于高危患者应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术前停烟、积极治疗肺部感染等。
术中应该采用适当的通气策略,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引起肺不张、气胸等并发症。
同时,要注意避免术中误吸或误吞,采用正确的操作技巧和监测手段。
术后应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如早期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积极治疗并发症等。
对于存在肺不张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积极的纠正措施,如进行叩击、震荡、活动等,以促进肺部通气与气体交换。
2.术前评估和处理呼吸道疾病术前还应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和体力活动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呼吸功能。
3.术中呼吸支持术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呼吸支持,包括机械通气、氧疗、支气管镜检查等。
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手术方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通气策略。
对于氧合不足的患者应采用适当的氧疗措施。
术中还应采用适当的镇痛措施,以减少呼吸功能障碍和术后疼痛。
4.术后早期康复同时,还应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减轻负荷等,以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技巧摘要:主要目的是针对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管理,从而降低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针对我科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34例手术患者,通过呼吸道管理和训练,这34名围手术期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包裹性积液等术后并发症,自身恢复良好,由此可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训练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胸外科术后恢复的快速通道和关键桥梁。
关键词: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的管理护理技巧胸外科手术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手术治疗是胸外科患者治疗疾病方式的首选之一,常规都是采取开胸手术,患者接受的手术时间长,创伤面积大,一般术后患者的肺部呼吸功能都会受到手术,麻醉,疼痛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或是咳不出,继而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因此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训练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胸外科术后恢复的快速通道和关键桥梁。
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并进行胸外科手术患者34例,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手术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肺癌患者12例,食管癌患者17例,其他5例.1.2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一对一的相关专业知识讲解,使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手术的目的和呼吸道管理的重要性,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同时帮助患者缓解心理上的紧张,给予关怀和问候,使其安心手术。
戒烟: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前戒烟一周,因为吸烟能刺激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妨碍肺表面的纤毛进行清洁,更加容易导致分泌物阻塞后的感染,所以要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吸烟的危害,配合医护戒烟。
呼吸功能的锻炼:呼吸操可以预防呼吸肌疲劳,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可减轻术后患者的呼吸疼痛感,促进术后复张,达到快速康复的效果。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的护理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术后常出现暂时的呼吸功能低下以及由于手术创伤与引流部位疼痛,因而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排痰,而出现的肺不张、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做好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主要针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呼吸功能训练进行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标签:肺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护理肺癌患者术前多有不同程度肺通气障碍,加上麻醉、手术创伤的打击,术后气道分泌物增多,手术切口疼痛影响呼吸肌特别是肋间肌和膈肌活动,致使呼吸功能下降。
术后不能有效咳嗽咳痰,导致肺通气量下降,细支气管痉挛,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ARDS、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术前、术后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1护理方法1.1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与指导1.1.1术前教育对有吸烟史患者解释吸烟对健康和手术的危害,术前绝对戒烟1w。
并解释清楚麻醉和手术引起的呼吸反应,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卧床不活动对呼吸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进行呼吸功能训炼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
1.1.2指导患者学会深呼吸法,分别坐位练习胸式深呼吸和平卧位练习腹式深呼吸,2-3次/天,15min/次左右。
术前1周开始进行,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
1.1.3学习有效的咳嗽方法,指导患者深吸气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应以胸部震动而发出,练习3次/天,20次/次左右。
向患者解释通过有效咳嗽,可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
1.1.4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器的训练。
本组患者各配1个呼吸训练器,训练器上有刻度可显示每次吸气的气量,容易引起患者兴趣。
嘱患者取坐位、半卧位深呼气后口含呼吸训练器连接器的喉嘴,作最大吸气。
早晚各1次/天,术前1周开始进行,手术当天暂停,术后第3天后可继续进行,次数可量力而行。
向患者解释通过术前呼吸训练器的锻炼,可以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功能。
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30例65岁以上的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
观察组主要通过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呼吸功能训练与指导、术后呼吸道护理、疼痛管理等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呼吸道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
结果:两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3、7 d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龄肺癌术后患者,积极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带管时间、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且发病率呈持续增高的少数几种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肺癌已成为男性癌症死亡的首位原因[1]。
目前对肺癌的治疗,手术作用持续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肺癌的外科治疗已经发生显著变化[2]。
以此同时,对肺癌术后护理也提出新要求,尤其是对高龄肺癌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由于高龄患者多伴有其他疾病,且机体脏器功能低下,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同时手术切口疼痛,患者术后不配合咳嗽,淤积在支气管内痰液不易咳出,而阻塞支气管,增加术后肺炎、肺不张等发生率[3]。
因此如何做好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使患者尽快恢复,成为胸外科护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本院胸外科开展的30例高龄肺癌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情况,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胸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30例65岁以上的肺癌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5~78岁。
肺癌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详细讲解肺癌是指恶性肿瘤累及肺组织的一种癌症,其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手术切除肿瘤。
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肺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手术前护理1.信息收集:了解患者的病史、手术相关信息,包括手术日期、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等。
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体力状况、心理状况等。
2.术前准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
排除患者禁食、禁水的情况,并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3.心理疏导:手术前通常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手术中护理1.协助手术准备:帮助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如穿手术服、戴手术帽等。
同时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准备好所需物品。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配合手术器械:手术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医生操作手术器械,如开皮肤、缝合、吸取液体等。
4.维持通畅呼吸道:手术期间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和刺激咳嗽反射,防止因肺部分泌物引起的不适。
三、手术后护理1.观察恢复情况: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其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呼吸情况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呼吸功能恢复:手术后需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以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3.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人情况,合理选择镇痛药物和疼痛管理方案,帮助患者舒缓疼痛。
4.恢复运动:适当引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康复训练,如转身、下床活动等,有助于恢复肌力和功能。
5.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口服能力和术后排气情况,逐步拓展患者饮食种类,康复进食。
6.心理护理:术后的患者往往情绪较低落,护理人员应进行安慰和疏导,并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7.排尿与排便护理:监测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及时进行护理干预,预防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