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文化生活》一轮复习课件第五课:文化创新
- 格式:pdf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8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热度★★★)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各民族文化无论优劣,一律平等。
4.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6.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开展文化申遗能够拓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8.中法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9.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中确定的。
10.《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2.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13.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4.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15.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18.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9.文化交流消融了文化多样性。
20.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22.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23.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4.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热度★★★)26.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7.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8.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专题25 文化创新1.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
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④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错误;科技创新可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②正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③正确;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C。
2.一部名为《美丽的森林》动画短片把藏在故宫“深闺”中的十余幅宋代工笔画“复活”。
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古画仿佛有了生命。
为了让花鸟“复活”,作者还创新出一套已申请专利的计算机技术,辅助形成动画效果。
短片古韵悠然,精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风,打动了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专业人士,成为首部冲击2017年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③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得以彰显和传播④依托科技的文化创新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C3.为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某市文化馆积极深入现场开展采风活动,及时、准确、全面采编环保行动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民声民情,并转化为艺术创作。
该文化馆的做法体现( )①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并转化为艺术创作,该文化馆的做法体现了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正确;该文化馆的艺术创作离不开采风活动,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正确;②④观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和多样性。
●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我们应该怎样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自觉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2)双面交流。
(3)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4)教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用村民通俗易懂的戏词,把一个个身边所见所闻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常引得村民开怀大笑。
他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五湖四海气象万千,神州大地万民欢,同心同德奔小康,十九大精神天下传”深受村民喜欢,每次演出都是“保留节目”。
这启示我们导学号 60922701( C )①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③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受到欢迎,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①正确;人民群众并不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②不选;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③错误;河南坠子民间艺人白金山自编宣传十九大精神的坠子小段深受村民喜欢,这启示我们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2.在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却场场爆满。
该剧尽量保留原剧本中的精华部分,大胆借鉴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从视觉、听觉、舞美等方面下功夫,用青春的演员演青春的爱情故事,让大批年轻观众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
青春版《牡丹亭》让年轻人喜欢上老戏曲给我们的启示是导学号 60922702( A )①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②文化创作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的实际需求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现形式的创新④坚持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让年轻人喜欢上了老戏曲,这启示我们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创作应自觉迎合年轻观众”观点不正确,②不选;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指的是实践,青春版《牡丹亭》借助现代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实现创新,这启示我们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实现形式的创新,③正确;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文化创新的途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内涵(识记,小题)(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作用)(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影响,作用)(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019年精选高中政治思品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七第1题【单选题】以振兴乐坛、培养巨星为己任,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宗旨,《中国好声音》在四季后仍然风生水起。
然而《中国好声音》在2015年遭遇版权问题,改为《中国新歌声》。
这启示我们( )①应该坚持文化创新,重视原创性②应坚持正确的方向,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③汲取外来的文化并进行全盘继承④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一窗一世界,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
中华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需要( )①依托经贸,在往来中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②体现尊重,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③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④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
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陕西蓝田县近年来积极挖掘本地传统乡约家训中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围绕“品行端正不违法、勤俭持家借物力、邻里互帮不生非、崇文尚德重教育”等内容,对千年以前由“蓝田四吕”兄弟制订、我国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进行重新修订并形成了《蓝田新乡约》。
这表明( )①传统的乡约家训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②要批判继承传统乡约家训并推陈出新③乡约家训主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树新风、立正气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文化发展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投身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5.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知识体系考点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及原因是什么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为什么必要性1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重要性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时代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文化创新的要求1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2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一个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两个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